文章索引

 


自敘

先外祖尹慎徽先生博學詩詞書畫。各臻其妙。尤精岐黃朮。紀方負笈從學。而於內外科。喉科。腫証。刻志研求。二十年來。險逆諸証。一一經歷。博訪旁咨。悉心討論。竊謂深有所得。第白喉一証。世無專書。而時醫之業喉科者。於內經缺焉不講。故偶遇危殆。茫然莫解。即有一二高明。亦多狃於習見。有偏於寒者。有偏於熱者。偏寒偏熱。不獨不為濟世資。且適貽為殺人刃。余心焉憫之。誦讀余暇。轍與表兄趙仲標以外祖所傳治白喉証方之屢試經驗者。纂輯白喉全生集。是書以寒熱二字為綱領。而寒熱中又分輕重虛實。其辨証辨脈。縷晰條分。而用藥用方。通權達變。簡而精。約而備。使人得是書以釋疑難。非敢云良方濟世。亦足以立起沉 焉。

光緒八年壬午冬月衡山李紀方倫青氏敘於龍門山房


凡例

  1. 白喉病熱証本多。寒証較少。而寒熱所郁。無不有毒。此時醫所以專指為疫。而用藥多偏於涼也。不知白喉少寒証。非無寒証。白喉之熱証有毒。寒証亦非無毒。時醫一偏之見。殺人無算。論中設為問答。分條詳辨。熟玩之自悟其謬。
  2. 凡病必有寒熱二種。非白喉獨異也。是書以寒熱二字為綱領。而其中又分出輕重虛實。毫無一偏之弊。其方又無不從親驗而來。故言之最質最切。
  3. 寒熱之分。必先憑証。証既認清。複參之以脈。自無遁情矣。蓋言脈尚可含糊。而言証無可遷就也。古人以切居望聞問之後。自有深義。故是書辨証最詳。辨脈從略。
  4. 是書以寒証熱証寒熱錯雜証。分三大綱。病情萬變。總不出此三者也。而三証之方。即附於後。以便尋覽。
  5. 各方皆借古人成方而加減之。無一師心者。按証尋方。皆藥到病愈。切勿增損。如有兼証。則不妨變通。至寒熱錯雜証。尤不易治。故方論獨詳。
  6. 治白喉之法。服藥宜慎。吹藥尤宜精。若鄉村僻壤。一時水藥不能驟得。全賴吹藥以救其急。時醫有通行吹藥。遇輕証尚可。重証無不貽誤者。是書吹藥。亦以寒証、熱証、寒熱錯雜分三大綱。按証用藥。無不立驗。切不可一味增減。
  7. 白喉險証壞証。牙關緊閉。痰涎上湧。有不能服藥。亦無可吹藥者。法宜先開關以掃其痰涎。甚則針刺各穴以出惡血。通經活絡。便立時清醒。再行吹藥服藥即愈矣。是書開關敷貼針刺方法。備極精詳。但當依法行之。
  8. 是書雖專為白喉立法。然一切喉風、單雙乳蛾、重舌等証。總不外表、裡、寒、熱、虛、實六字。醫者臨証果能通權達變。彼此類推。無不可治之喉疾矣。
  9. 是書和盤托出。不隱秘一方。不杜撰一法。醫者得之。可以立開其沉痼。病者玩之。亦不終誤於庸醫。救人之功。余不敢分。害人之罪。余當獨認。

白喉証論

白喉証古書未載。而時醫專目為疫証。謬矣。凡治病必先尋經絡。次察寒熱。次審虛實。三者既明。雖雜証百出。可一以貫之。如白喉証亦寒暑之不時。氣血之不調所致。非六經之外別有一病也。焉有不審寒熱虛實。而概指為疫者乎。經云。赤屬熱。白屬寒。如所言則白喉只有寒而無熱。其曰熱者。亦從証而別之耳。若概指為疫。則只有熱而無寒矣。於理安在。此其弊皆由不辨証不辨脈徒聽時醫之說。以人之性命。委諸無形之斧斤。予甚惜之。誦讀之暇。因將白喉証治法。條分縷晰。以寒熱二字為綱領。而寒熱之中又分輕重虛實。庶用藥無毫厘千裡之謬。書既成。或有疑之者。曰既非疫。焉有傳染。曰氣之相感。理之常然。如傷風瘡毒之類。防身者每不與共寢食。若以傳染為疫。則傷風瘡毒。不亦可云疫乎。曰有傳染不傳染何也?曰物必先朽也。而後蟲生。其傳染者。必其人內有寒熱。始觸而發也。故有同一室而傳與不傳各異。傳者之寒與熱亦各異。曰其色白。何也?曰白屬肺。

凡風寒熱之中人。未有不由肺入而傷氣者。喉為氣之門戶故宜宣發。而時醫忌表藥。謬矣。曰寒熱之為病甚多。而獨發於喉何也?曰十二經惟足太陽主表。別下項。余皆內循於喉。盡得而病之也。蓋陽明為水穀之海。而胃氣直透咽喉。故喉疾惟陽明之火最盛。少陽厥陰。為木火之藏。亦多熱証。少陰之脈。絡於舌本。凡陰火沖逆。多生喉疾。但其中有虛有實。不得概從火斷。而少陰尤不可概從火斷。如酒色過度。真陰中之陰虧損。火無所養。非補水以配火不可。易所謂水火既濟者是也。真陰中之陽虧損。火無所歸。非補火以引火不可。易所謂火就燥者是也。此褚氏遺書所以有上病療下之說也。曰何死之速也。白喉急証。非死証也。治之不善。則死矣。如熱証投以熱藥。寒証投以寒藥。或表証而攻下。或虛証而表散。如人之無辜受戮。雖欲不死。焉得而不死。且每聞白喉之死。死於熱証者少。死於寒証者多。大抵人知有熱証。而不知有寒証。即知有寒証。而不知有虛寒之証。皆誤於疫之一字也。然則予之辨之也。其容已乎。但見淺學寡。不無疏漏。尚冀高明之士。匡予不逮。則幸甚。


辯証法

  1. 白點在外關者。(小舌旁邊。)多屬熱。在內關者。(小舌內。)多屬寒。
  2. 熱証必腫。寒証不腫。喉內反大而空。(亦有虛腫者。其形必潤。)
  3. 熱証必痛。痛無止息。(略痛者輕。痛甚者重。)寒証不甚痛。或時痛時止。
  4. 熱証喝水不甚痛。吃飯則痛。寒証喝水痛。吃飯不甚痛。
  5. 熱証必渴。喜喝水。(喜溫者輕。喜冷者重。少喝者輕。多喝者重。)寒証不渴。雖渴不多喝水。(喜溫者輕。喜極熱者重。)
  6. 熱証不思食。亦不能食。(一由腫痛。一由不知味。)寒証能食。而不甚思食。(一由脾虛。一由脾絕。一由過服寒劑。)
  7. 熱証有風涎。(涎少者輕。涎多者重。宜解表。從涼散。)寒証則斷無風涎。(若風寒相兼。亦有風涎。宜解表。從溫散。)
  8. 熱証白點必乾澀。或一邊一點。或一邊數點。大小不一。寒証白點必明潤或成點。或成塊。甚者滿喉俱白。狀如凝膏。或如霜雪。
  9. 熱証白點外皆深紅色。或紅絲。(紅絲者輕。)寒証白點外皆淡紅色。或紅絲。(紅絲者輕。)
  10. 熱証舌苔。或黃或黑。宜察其潤燥。燥者是實熱。宜下之。潤者是假熱。宜清之。寒証舌苔必白。或間有黑黃色。(水極似火之象。)亦宜察其潤燥。燥者寒輕。宜微溫。潤者寒重宜大溫。(鼻孔口唇。俱宜察其潤燥。但有火爍肺而鼻燥者。有肺氣絕而鼻燥者。有肺火伏而唇燥者。有胃氣不升而唇燥者。有脾氣絕而唇燥者。有傷食而唇燥者。俱宜詳察。眼目但察其畏風與否。畏火與否而已。)
  11. 熱証小便必赤。赤而熱。且短數者。是實熱。宜導之。赤而不熱。且長而多者。是假熱。宜清之。若清長。則的是寒証矣。
  12. 熱証大便必燥。燥而腹中堅滿。欲解不能。或解如羊矢者。為實熱。宜下之。燥而不結。或先結後溏。或旬日不解。而全無脹意者。為虛熱。宜清之。若大便純溏。則的系是寒証。宜溫之。至滑泄不守。宜溫而補之。即兼有熱証亦不可妄議攻下。
  13. 辨証宜相天時。度地勢。審人事。大約夏秋多熱。春冬多寒。住平陽之地者多熱。住深山冷浸之地者多寒。體強者多熱。體弱者多寒。好酒者多熱。好色者多寒。少壯者多熱。年老者多寒。雖不盡然。此其大較也。
  14. 白喉無論寒熱証。如汗出似油者。不治。失音動痰氣喘者。不治。目光直視者。不治。用針無血者。不治。吹藥無涎者。不治。吹藥即刻痛止白落。過日複患者。不治。滿喉白滿喉腫者。惟熱証不治。醫者如遇此等証候。切勿輕與用藥。

辨脈法

熱証脈主數。浮細而數為風熱。其熱輕。宜散之。(如升陽散火湯之類。)浮洪而數。按指有力。或沉而牢實為實火。其熱重。宜下之。(如清咽利膈湯之類。)不拘浮數沉數。但按指無力。乃是假熱。宜散而兼清。(如甘桔湯之類)

寒証脈主緊。浮細而緊。為風寒。其寒輕。宜表散。(如荊防敗毒散之類。)沉細而弦緊。其寒重。宜溫散。(如參桂飲之類)若重按不見。為虛寒。宜溫補。(如理中湯之類。)


用藥法

  1. 治白喉者。時醫各有忌藥。有忌升麻者。忌細辛者。忌麻黃者。忌白朮者。忌地黃者。並全忌表藥者。種種惡習。深可慨嘆。若舍証而言藥。何藥不忌。
  2. 熱証誤服寒証尚輕各方者。雖不愈。尚不死。誤服寒証漸重各方。及補方者。必死。寒証誤服熱証漸重各方者。必死。虛寒証過服表劑。或誤服下藥者。必死。寒熱二証。判若冰炭。此之不審。殺人反掌。可不慎與。
  3. 表藥不過宣發內邪。使無遏抑。原不能取急效。治者不可因其無效而過服。或涼或溫。急宜轉方。蓋表藥多辛竄。過服則耗散真氣。必至氣壅也。
  4. 白喉服藥。與吹藥並重。蓋寒熱伏於內。非服藥不能治其本。而毒瓦斯壅於喉。非吹藥不能解其標也。若危險之証。必先吹藥。掃去痰涎。而後可以服藥。至輕証初起。則吹藥一二次即愈矣。並無庸服藥也。故吹藥尤煉之宜精。備之宜豫。
  5. 白喉不無傳染。非因熱証而傳染者。即為熱証。因寒証而傳染者。即為寒証也。宜視人之秉賦強弱。氣血虛實用藥。
  6. 患白喉者。必兼感雜証。若有萬難兼理者。只治白喉証。不理雜病。而雜病亦自可愈。何也?病未有不相因者也。即或白喉已愈。而雜病未愈。或白喉已愈。而雜病又生。則在醫者變而通之。神而明之。古方俱在。不能備述。

白喉熱証尚輕治法

(俗所謂時疫毒証者。即專指此熱証也。)初起白見於外關。或薄或小。淡紅微腫。略痛。聲音響亮。牙關飲食稍礙。口干頭悶目脹。舌苔與小便微黃。即其候也。此熱邪尚在表。治宜人參敗毒散。升陽散火湯。連翹飲加減主之。

人參敗毒散

洋參(二錢,或用條參) 防風(二錢,去蘆) 白芷(二錢) 浙貝(二錢,去心) 桔梗(三錢)銀花(三錢) 僵蟲(三錢,薑汁炒) 鼠粘(三錢) 荊芥(一錢) 人中黃(一錢) 蟬蛻(七只,去頭、翅、足) 皂角刺(三根,煨) 水煎服。

升陽散火湯

柴胡(二錢,去蘆) 連翹(二錢) 僵蟲(二錢,薑汁炒) 防風(二錢,去蘆) 桔梗(三錢)鼠粘(三錢) 蟬蛻(七只,去頭、翅、足) 山豆根(一錢) 射干(一錢) 薄荷(一錢) 荊芥(一錢) 人中黃(一錢) 皂角刺(三根,煨) 水煎服。

連翹飲

連翹(三錢) 桔梗(三錢) 鼠粘(三錢) 僵蟲(二錢,薑汁炒)銀花(二錢) 黃芩(一錢) 人中黃(一錢) 粉葛(一錢五分)赤芍(一錢五分) 薄荷(八分) 皂刺(三根) 水煎服。


白喉熱証漸重治法

白見於關內外。色必乾焦。或黃而凸。濃而多。牙關緊閉。滿喉紅腫。疼痛異常。痰涎壅甚。飲食難咽。語言不爽。舌苔深黃甚或焦黑芒刺。口渴口臭。便閉溺澀。目赤心煩。身輕惡熱。即其候也。此熱邪已入裡。治宜達原飲。普濟消毒飲。清咽利膈湯。加減主之。

達原飲

檳榔(二錢) 草果(二錢,煨) 連翹(二錢) 僵蟲(二錢,薑汁炒)濃朴(一錢) 知母(一錢) 蟬蛻(七只,去頭、翅、足)栝蔞殼(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五分) 人中黃(一錢五分) 水竹茹(一錢五分) 銀花(三錢) 水煎服。

普濟消毒散

元參(三錢) 桔梗(三錢) 連翹(三錢) 鼠粘(三錢)薄荷(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五分) 馬勃(三分,布包煎) 黃連(六分) 僵蟲(二錢) 板藍根(一錢,或青黛代) 水煎服。

清咽利膈湯

芒硝(三錢) 銀花(三錢) 鼠粘(三錢) 大黃(六錢,酒炒)黃連(八分) 枳實(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梔子(一錢五分)薄荷(一錢五分) 僵蟲(二錢,薑汁炒) 人中黃(二錢) 濃朴(一錢) 生石膏(三錢) 水煎服。


白喉寒証尚輕治法

初起白見於關內或關外。色必明潤而平。滿喉淡紅。微腫略痛。頭痛惡寒發熱。飲食如常。舌苔白。二便和。即其候也。此寒邪尚在表。治宜柴胡飲。參艾飲。荊防敗毒散加減主之。

柴胡飲

柴胡(二錢,去蘆) 羌活(二錢) 法夏(二錢,薑汁炒抖) 僵蟲(二錢,薑汁炒)桔梗(一錢五分) 銀花(一錢五分) 蟬蛻(七只,去頭、翅、足)濃朴(五分,薑汁炒) 陳皮(一錢) 粉草(一錢) 生薑(三片) 水煎服。

參艾飲

條參(四錢) 前胡(二錢) 法夏(二錢,薑汁炒抖) 僵蟲(二錢,薑汁炒)桔梗(三錢) 銀花(三錢) 陳皮(一錢) 枳殼(一錢) 粉草(一錢) 艾葉(三皮) 水煎服。

荊防敗毒散

防風(三錢,去蘆) 柴胡(二錢,去蘆) 僵蟲(二錢,薑汁炒) 法夏(二錢,薑汁炒抖)桔梗(二錢) 前胡(二錢) 獨活(二錢) 荊芥(一錢五分) 羌活(一錢五分) 銀花(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 粉草(一錢) 生薑(三片) 水煎服。


白喉寒証漸重治法

白見於關內。成點成塊。或滿喉俱白。色如凝膏。喉內淡紅微腫。時痛時止。頭項強痛。身重。惡寒發熱。咳嗽結胸。聲低痰壅。舌苔必白而濃。不思飲食。目眩。倦臥。或手足冷。逆欲吐。腹痛。即其候也。此寒邪已入裡。治宜五積散。參桂飲。溫胃湯。加減主之。

五積散

蒼朮(二錢) 白芷(二錢) 法夏(二錢,薑汁炒抖) 桔梗(二錢)川芎(二錢) 銀花(一錢五分) 僵蟲(一錢五分,薑汁炒)濃朴(一錢,薑汁炒) 枳殼(一錢) 粉草(一錢) 煨薑(三片) 水煎服。

參桂飲

條參(五錢) 銀花(二錢) 法夏(二錢,薑汁炒抖) 僵蟲(二錢,薑汁炒)肉桂(五分,去皮) 陳皮(一錢) 砂仁(一錢,薑汁炒) 粉草(一錢) 生薑(三片) 水煎服。

溫胃湯

條參(五錢) 銀花(三錢) 法夏(三錢,薑汁炒抖) 僵蟲(三錢,薑汁炒)炮薑(一錢五分,炒) 白芍(一錢五分) 本製附片(三錢) 陳皮(一錢) 粉草(一錢) 水煎服。


白喉虛熱証治法

白見於關內外。色稍不潤。喉內紅腫。下午痛甚口乾不渴。舌苔雖黃而滑。小便略赤而長。飲食稍礙。心煩不眠。此虛陽上浮。不可認作實熱攻下。治宜甘桔湯。四物湯。甘露飲。加減主之。

甘桔湯

甘草(三錢) 桔梗(四錢) 銀花(一錢五分) 麥冬(二錢,去心)僵蟲(二錢,薑汁炒) 鼠粘(二錢) 冬桑葉(三皮) 水煎服。

四物湯

生地黃(三錢) 僵蟲(二錢,薑汁炒) 川芎(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銀花(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 粉草(一錢) 青果(一粒) 水煎服。

甘露飲

生地黃(四錢) 熟地(三錢) 麥冬(三錢,去心) 僵蟲(二錢,薑汁炒)銀花(一錢五分) 天冬(一錢五分) 石斛(一錢) 枳殼(一錢) 粉草(一錢) 水煎服。


白喉虛寒証治法

白見於關內。色明潤成塊。甚或凹下。不紅不腫。不甚疼痛。飲食稍礙。舌苔滑白。二便如常。或自溏瀉。間或寒熱往來。兩顴作紅。嘴唇燥裂。此上假熱下真寒証也。宜治理中湯。鎮陰煎。附桂理陰煎。加減主之。

理中湯

黨參(五錢) 淮藥(四錢,炒) 僵蟲(二錢,薑汁炒) 炮薑(二錢) 銀花(二錢) 炙草(一錢) 水煎服

鎮陰煎

熟地黃(四錢) 澤泄(五錢) 淮牛膝(五分,鹽水炒) 本製附片(三錢)僵蟲(二錢) 銀花(一錢五分) 肉桂(四分,去粗皮蒸兌) 炙草(一錢) 煨薑(一片) 水煎服。

附桂理陰煎

熟地(四錢) 僵蟲(二錢) 本製附片(三錢) 炮薑(一錢五分,炒)銀花(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 炙草(一錢) 肉桂(八分,去粗皮蒸兌) 水煎服。


白喉寒熱錯雜証治法

寒熱二証既明。複有一種寒熱錯雜証。宜細詳之。初起畏寒微熱。疲倦。咳嗽。迨至數日。熱愈大。夜間尤甚。喉內漸起白點。日見長大。雖通身大熱如火。足趾必冷如冰。或腹痛自利。陰寒犯足太陰牌也。或心胸吵亂作嘔者。混雜之邪。擾於脾胃欲成霍亂也。或鼻出濁涕。且見血絲者。風熱熏蒸鼻竅也。或齒牙紅腫出血。火毒熾於胃腑也。此証之迥乎不同也。察其脈兩寸浮洪而數。陽邪見陽脈也。兩尺沉細無神。陰邪見陰脈也。此脈之顯然有別也。脈証既殊。治療各異。若專作熱証。而用大苦大寒。必至嘔吐瀉痢。而脾胃敗絕。專作寒証而用麻黃炮薑桂附。則上焦之已傷者再傷。定然吐血衄血。此皆難以救藥也。惟疏風清燥以宣於上。調中利濕以和其中。溫暖散邪以逐於下。乃克有濟。治宜辛夷散。蘇子降氣湯。藿香正氣散。加減主之。

辛夷散

辛夷(二粒) 桔梗(三錢) 防風(三錢,去蘆) 茯苓(三錢)僵蟲(三錢) 前胡(一錢五分) 法夏(二錢,薑汁炒抖) 蟬蛻(九只,去頭、翅、足)白芷(二錢) 川芎(二錢) 黃栗芽(八分,草藥店有賣) 薄荷(五分) 陳茶(五錢) 蒼耳(四分) 木通(一錢) 陳皮(一錢) 粉草(一錢) 生薑(一片) 水煎服。

此方辛夷一派。皆驅風開竅以宣發於上。合二陳生薑除痰去濕。以調和脾胃於中。陳茶能清頭面之熱。木通能平心肺之火。以降於下。黃栗芽尤解燥熱之瘴氣。無論喉之已痛未痛。但見脈証相似即投此方。未痛者全愈。已痛者減半。如頭面浮腫去白芷加白附。胸結痰鳴氣促。去白芷加旋複花。小便赤澀。加茵陳、瞿麥、扁蓄。鼻孔出血或吐血。加絲茅根、藕節、側柏葉炭。

蘇子降氣湯

當歸(二錢) 前胡(二錢) 法夏(二錢,薑汁炒) 茯苓(三錢) 僵蟲(三錢) 陳皮(一錢)水竹茹(一錢) 濃朴(一錢,薑汁炒) 蘇子(一錢) 粉草(一錢) 蟬蛻(九只,去頭、翅、足) 肉桂(五分,去皮蒸兌) 生薑(三片) 水煎服。

投前方。脈必見下虛上實。再用此方。連進二三服。取歸桂以溫養下元。蘇子降逆氣以化痰。如頸項喉內腫痛未除。肺氣不降。加葶藶子、旋複花、栝蔞、杏仁之類。

藿香正氣散

黨參(五錢) 苡仁(四錢,炒) 陳米(一小杯,炒) 茯苓(三錢)扁豆(三錢) 藿梗(二錢) 法夏(二錢,薑汁炒抖) 前胡(二錢) 蘇子(一錢) 陳皮(一錢) 濃朴(一錢,薑汁炒) 腹毛(一錢) 粉草(一錢) 生薑(三片) 水煎服。

投前二方。病勢雖退。必飲食減少。腹中脹滯微痛。或餘熱不退。或大便溏瀉。小便赤短。此脾胃困乏。

餘邪滯澀。斯時再逐其邪。正氣益虛。欲補其正。邪氣未淨。宜此方以和解。既和之後。審察脈証偏盛之處。以調其氣血。使精氣神三者充。自然困倦起病根除矣。

續方

一 邪熱既盛。而真陽複虛之候。欲下之而恐亡陽。欲不下而邪熱複熾。法宜附子瀉心湯。寒熱並用。斯為有製之兵。

附子瀉心湯

大黃(四錢,酒炒) 黃連(六分) 本製附片(三錢) 僵蟲(二錢,薑汁炒)桔梗(二錢) 銀花(二錢) 黃芩(一錢五分) 生薑(三片) 水煎服。


白喉誤治壞証治法

一 熱証尚輕。誤服大黃黃連而病愈加者。宜轉服人參敗毒散加升麻。(恐邪陷下而不得出。或因藥傷胃。則必用朮附。)寒証尚輕誤服薑附而見燥証者。用黃土湯、豆粉散解之。再察何証。斟酌用方。若系虛寒。誤服芒硝大黃者。其証與實熱相似。舌或黃而黑。唇或紅而干。但潤而不燥。非附桂理陰煎鎮陰煎不治。

人參敗毒散 見上。

黃土湯 取三尺深黃土泉水煎服。

豆粉散 綠豆一杯。研末泡服。

附桂理陰煎 鎮陰煎(俱見上)


白喉愈後補虛治法

白喉為肺之本色。肺主表。病起先由肺入。治之者既服表藥以宣發之。複吹片麝以竄散之。而肺氣愈傷。故病後補虛之法。不可不講也。且肺止太陰一經也。如熱証由陽明胃火盛者。治必瀉以苦寒。而不免傷夫陽。 寒証由少陰命火衰者。治必扶以辛燥。而不免傷夫陰。各經之為病皆然。當視其所傷。從而補之。但人之體氣各殊。有偏於陽而陰不足者。宜補陰以兼清。而辛躁之類不可用。有偏於陰而陽不足者。宜補陽以兼溫。而清潤之品非所宜。又有陰陽俱不足者宜平補之。而辛燥清潤不可偏。故用藥既察其病源。又審其本體。方不犯虛虛之戒。迨至病者邪氣既去。元氣又複。而醫始可告無罪焉。臚列諸方於下。

加減四陰煎(熱証)

條參(五錢) 淮藥(六錢,炒) 僵蟲(二錢,薑汁炒) 雲神(三錢) 生地黃(三錢)白芍(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去心) 銀花(一錢) 陳皮(一錢) 粉草(一錢) 水煎服。

加減固金湯

條參(六錢) 淮藥(八錢,炒) 麥冬(一錢五分,去心) 茯苓(三錢)百合(三錢) 苡仁(四錢,炒) 浙貝(二錢,去心。薑汁炒) 粉草(一錢) 紅棗(三粒) 水煎服。

六味地黃湯

熟地(五錢) 淮藥(八錢,炒) 僵蟲(一錢五分,薑汁炒) 雲苓(三錢) 丹皮(一錢,去骨) 澤泄(一錢,鹽水炒) 麥冬(一錢,去心) 炙草(一錢) 泡圓(三粒) 水煎服。

歸芍六君湯(寒証)

黨參(五錢) 白朮(三錢) 白芍(三錢) 雲神(三錢) 法夏(二錢) 當歸(一錢五分) 僵蟲(一錢五分,薑汁炒) 陳皮(一錢) 銀花(一錢) 炙草(一錢) 煨薑(三片) 水煎服。

加減益氣湯

黃耆(三錢) 白朮(三錢) 僵蟲(一錢五分,薑汁炒)銀花(一錢五分) 黨參(五錢) 當歸(一錢) 陳皮(一錢) 炙草(一錢) 煨薑(三片) 水煎服。

加減右歸飲

熟地(五錢) 淮藥(六錢,炒) 本製附片(三錢) 杜仲(一錢,鹽水炒)枸杞(一錢) 炙草(一錢) 肉桂(五分,去皮蒸兌) 泡圓(三粒) 水煎服。或加參朮。


婦人白喉証

治法皆同。惟孕婦所吹之藥。須去片麝。所服之藥。如法夏、南星、附片、肉桂、大黃、芒硝、牛膝、濃朴等藥。皆能墮胎。若証稍輕。或認証未確。切戒妄用。如實系虛寒危險之証。必須附、桂。方可回將脫之元陽。實系壯熱危險之証。必須硝、黃。方可救欲絕之真陰。則不妨放膽用之。有病病受。於胎仍無傷也。但宜中病即止。不可過劑。經云毒藥治病。十去六七。此之謂也。

小兒白喉証

治法皆同。惟小兒為啞科。凡有發熱咳嗽。口流涎沫。飲乳便哭者。必須看喉嚨有無形跡。倘喉內紅腫。發有白點。如法施治。但血骨未充。服藥之分兩。宜視年歲之大小。體氣之強弱。而酌減之。然小兒好哭。難於吹藥。輕証即可以服藥而愈。其有危險重証。仍須吹藥。不可畏其啼哭而不用也。


白喉熱証吹藥

(此方不獨白喉可治。即風熱喉症。以及齒痛舌泡諸病。無不神效。惟熊膽牛黃麝香三味。真品既少。價值又昂。難於製備。現下另有增減一方。附刻本集之後。功效如神。)

離宮回生丹 治熱証白喉及乳蛾喉風等証。

熊膽(二錢,如濕潤於銀窩子內微火焙乾) 西洋參(二錢) 黃連(六分) 山慈菇(一錢)硼砂(二錢) 人中黃(一錢) 兒茶(五分) 真麝香(三分)青黛(五分) 大梅片(一錢) 薄荷(七分) 真牛黃(一錢)

除熊膽牛黃片麝外。共研極細末。過絹篩。合熊膽牛黃片麝再乳精細。瓷瓶收貯。臘封固瓶口。勿使泄氣。臨時計每次以三厘。對參艮宮除害丹三厘。用銅風鼓吹入白處。含噙片時。使毒瓦斯隨風涎吐出。便立刻回生。

白喉寒証吹藥

坎宮回生丹 治喉証白喉及乳蛾喉風等証。

真血竭(一錢) 細辛(一分) 真雄精(二錢) 牙皂(二分) 大梅片(四分) 硼砂(一錢)真麝香(六分) 郁金(一錢) 生附片(一錢,密炙極焦枯)

除片麝外。共研極細末。過絹篩。合片麝再乳精細。瓷瓶收貯。臘封固瓶口。勿使泄氣。臨時計每次以三厘對參艮宮除害丹一厘。用銅風鼓吹入白處。含噙片時。使毒瓦斯隨風涎吐出。便立刻回生。

艮宮除害丹 專治一切白喉証。

真珍珠(三錢,放水豆腐上蒸三尺香久) 地虱婆(二厘,放銀窩內微火焙焦) 真瑪瑙(三錢,入砂罐內火焙七尺香久) 手指甲(五分,瓦焙焦) 真珊瑚(三錢,入砂罐內火焙七尺香久) 馬勃(三厘)真琥珀(三錢) 蚯蚓(六分,瓦焙枯) 真辰砂(三錢,水飛) 蠶繭(七只,燒灰存性) 真麝香(五分)大梅片(六分)
共研極細末。過絹篩。再乳精。瓷瓶收貯。臘封固瓶口。勿使泄氣。便寒熱証臨時對用。

白喉寒熱錯雜証吹藥

三仙丹 即離宮回生丹(一分) 坎宮回生丹(一分) 艮宮除害丹(五厘) 臨時和勻。

吹法照前。吹完再依分兩對用。


白喉雜治通用方

開關立效散 治一切白喉牙關緊閉。湯水難入等証。

真雄精(一錢) 細辛(一分) 真牛黃(一錢) 牙皂(二分)真麝香(四分) 薄荷(六分,去梗) 大梅片(五分)

除麝片牛黃外。共研極細末。過絹篩。合麝片牛黃再乳精細。瓷瓶收貯。蠟封固瓶口。勿使泄氣。臨時以三四厘吹兩腮內。或以少許吹鼻孔。立刻開竊。

掃涎立效丹 治一切白喉風涎壅滯急証。

巴豆(去殼取淨肉三粒) 明礬(二錢) 合巴豆炒枯為度。去巴豆取礬。乳細末。瓷瓶收貯。遇風涎壅滯。用少許溫水泡透。新筆醮水。塗掃喉內。使風涎吐出。然後吹藥。則取效更捷。掃後用二次米泔水漱口。

提毒異功散 治一切白喉急証

真血竭(六分) 斑蝥(四錢) 大梅片(三分) 製乳香(六分,去淨油)全蠍(六分) 麝香(三分) 製沒藥(六分,去淨油) 元參(六分)
斑螫去頭翅足。糯米拌炒。以米色微黃為度。炒後去米。除麝片外。共研細末。過絹篩。再合麝片乳細瓷瓶收貯。遇一切喉証。將隨用膏藥開攤。以此散放膏藥中心。貼頸項。須對喉內腫處。左腫貼左。右腫貼右。左右俱腫。兩邊皆貼。閱五六時。揭去膏藥。貼處必起水泡。用針刺破。揩淨毒水。即能消腫止痛。亦救急法也。

平險如意散 治一切白喉內外俱腫急証。

赤小豆(四錢) 大黃(四錢) 芙蓉葉(四錢) 蚊蛤(三錢) 四季蔥(三根) 鼠粘(三錢) 燕子窩泥(五錢)
共研細未。將四季蔥抖汁。以陳茶水白酒各半。共調和炒微熱。敷頸項。拔毒外出。消腫止痛。

引龍歸海散 治寒証白喉急証。

本製附片(五錢) 吳萸(三錢)
共研細末。白酒調作二餅。貼兩足心湧泉穴。若天氣寒。用火微烘。庶無根之火浮越於上。得此引之而自降。亦以類相求之法也。


白喉針穴經絡法

頰車穴。在耳下八分。屬足陽陰胃經。
少商穴。第一手指內甲角。屬手太陰肺經。
商陽穴。第二手指外甲角。屬手陽有大腸經。
中沖穴。第三手指中甲角。屬手厥陽心包絡經。
關沖穴。第四手指內甲角。屬手少陽三焦經。
少沖穴。第五手指內甲角。屬手少陰心經。

凡此六穴。應病行針。穴處俱離指甲一韭菜葉寬。如病者畏針穴之多。只針少商一穴。亦立起沉 。

宜針出惡血為妙。無血者不治。再用生薑擦針口。布條包裹。以避風襲入針口。

三方 銀針式

太陰肺經在大指內側。去甲角一韭葉。

圖\p05-c30a1.bmp (缺)

在中指端去甲角一韭葉。系厥陰心包經。

圖\p05-c30a2.bmp (缺)

在小指甲內側去甲角一韭葉。系少陰心經。

圖\p05-c30a3.bmp (缺)

在二指內側。去甲角一韭葉。系陽明胃經。

圖\p05-c30a4.bmp (缺)

在四指外側去甲角一韭葉。系少陽三焦經。

圖\p05-c30a5.bmp (缺)

人有大小長短不同。以同身寸尺取之。人長則寸長。人短則寸短。老幼男婦皆然。取法男左女右。屈中指以草量中節屈紋為準。

圖\p05-c30a6.bmp (缺)

頰車在耳下。同身寸八分。曲頰端近前陷中。開口有空。即是穴。系陽明胃經。


附錄

  1. 謝 城明經有二孫。俱患白喉。季孫已死矣。長孫在危急間。醫總用攻利解毒清潤諸劑。不效。余用荊防敗毒散。

    重用羌活以散表邪而始效。繼以參桂飲而夏效。適余他出。前醫複用元麥地芍之類。喉內加生兩蛾。蛾上見白點。又內關複起白塊兩條。鼻塞出血。痰壅。兩顴通紅。右寸關脈浮數而散大。左緩弱。而兩尺微。此皆為腎中陰寒所逼。龍雷之火上乘也。若再清涼。則愈滋陰寒。寒愈盛而火愈升。腎臟幾希之火。其為陰寒所滅甚速耳。故少陰臟中。重在真陽。陽不回則邪不去。余以人參君主之藥保元。肉桂辛溫補火。入坎宮之命穴。但中宮為寒涼久困。更入炮薑溫中以助健行。少加柴胡以提外陷之邪。鼠粘僵蟲利咽消核。果服一劑而平。但內關白塊未退。痰與火未降。繼以參桂薑砂溫補中下。南星法夏以消痰飲。鼠粘利咽。更入蔥汁以通陽氣。真火既歸於中。而陰凝之毒自解。後以朮薑桂以收全功。

  2. 楊君鈞和有女三。長與季俱患白喉証斃。而仲女又患此証。延余往視。白塊將滿。不甚疼痛。此虛寒証也。服理中湯。吹坎宮回生丹而愈。後其家傳染者二。一服參艾飲。吹坎宮回生丹。一服清咽利膈湯。吹離宮回生丹而皆愈。傳染者雖一病源。而體氣寒熱攸分。所以又不可拘方也。
  3. 湘潭胡君筠棠之子。小舌旁邊一點白。痛甚。脈浮數而細。此病尚在表也。余用人參敗毒散。其家恐藥之太輕也。別請醫。以大承氣東加豆根元參二劑而病劇。既又延余轉用荊防敗毒散。三劑全愈。此輕証而用重劑之一戒也。
  4. 湘潭馬丈益卿六十餘得一子。視若掌珠。凡食之稍寒者。必禁勿與。忽患白喉。色焦黃痛甚。余知其有積熱也。用清咽利膈湯。其家嫌藥之苦寒。堅不與服。余因辭去。後醫迎其意。以人參耆朮歸地薑桂。其病轉劇。次日聲嘶鼻血氣喘。不三日而斃。此實熱必用寒劑之一法也。
  5. 常寧總戎周定安夫人病數日矣。雜証多端。尚不知為白喉。因不甚痛故也。一日偶言喉痛。延余往治。視內關白塊兩條。色如凝膏。其家懼甚。余曰。幸而未服涼劑也。猶可以治。吹坎宮回生丹。服參桂飲二劑。白塊減半。繼以溫胃湯。不數劑而全愈。此寒証必用溫劑之一法也。
  6. 長沙清軍府李蘭生都轉夫人忽患喉痛。發熱惡寒頭悶。心煩口渴。便澀鼻出血絲。延余往醫。見內關白塊兩條。色焦黃。腫痛異常。湯水難咽。舌苔邊白中黃。診右寸洪大。而左關浮數。此足厥陰手太陰風火上沖而成也。余初用人參敗毒散。吹離宮回生丹。腫痛俱減。次用四物甘桔湯。白塊退。諸証悉除。後用六味地黃東加栝蔞殼絲茅根而全愈。
  7. 長沙陳漢仙茂才喉痛數日。醫用清潤解毒諸劑而病愈劇。發熱惡寒。痰涎上湧。聲如拽鋸。小便不通。湯水不能下咽。已二日余矣。其家視變証蜂起。愴皇懼甚。延余往治。視喉內淡紅微腫。內關白點已陷。舌苔白。兩手脈弦而緊。誤以清涼凝閉風寒。阻滯經絡。余用坎宮回生丹。合開關立效散。連吹二三次。立刻上下交通。飲食即進。隨以柴胡飲提已陷之邪。不數劑諸証悉除。後以加減六君子湯十劑而全愈。
  8. 善化沈筱嵐孝廉。大舌邊起白泡數顆。醫用元麥赤芍竹葉之類。連進三劑。一宵忽痰涎上湧。精神疲倦。惡寒發熱。胸結。飲食不能下咽。延余往治。診兩寸浮弦。右關沉緊。喉內白塊已滿。色如霜雪。痰涎稠粘不斷。此風寒在表。未經宣發。誤以寒涼迭進。變成壞証也。余用荊防敗毒散以驅表邪。吹坎宮回生丹以祛惡毒。次日白塊退淨。而胸膈為風痰阻隔。食入少頃即吐。不能直達中下二焦。証類關格。其家懼甚。複巫醫雜投。百計罔效。余細察脈証。猶屬風痰之毒阻隔。與喉無干。遂用拔毒及引龍歸海之法。始兩耳頸項稍發紅疹。再用艾葉皂角白酒炒熱。布包熨之。隨熨隨發。遍體紅疹無間。其家以為變証。懼之尤甚。余曰此佳兆也。必欲提毒表出。始能開其阻隔。次日果胸膈豁然。飲食即進。隨以人參敗毒散再提表以托毒。繼以人參君主之藥保元。鼠粘僵蟲利咽。法夏陳皮以消痰飲。銀花蟬蛻以清餘毒。不數劑諸証悉除。後用六君八珍以收全功。此風寒表証。必須宣發。不可輒用清涼之一戒也。

附治單雙乳蛾神效吹藥方

紫砂散

明月石即硼炒(一兩) 淨牙硝(五分) 當門子(一分) 紫荊皮(五分) 大梅片(五分) 飛朱砂(五分)
共研細末。瓷瓶封固。遇症吹之。孕婦忌用。


附原定增減白喉熱証吹藥方

西洋參(二錢) 大梅片(一錢) 雲連(一錢五分) 山慈菇(一錢) 元明粉(六分)硼砂(三錢) 人中黃(一錢) 西洋參葉(八分,去梗) 薄荷(七分) 塊兒茶(五分) 建青黛(五分)
上藥除梅片青黛元明粉外。共研極細末。過絹篩。再合梅片青黛。元明粉。同研精細。瓷瓶收貯。黃蠟封固瓶口。勿使泄氣。用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