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瘥後二十症

  1. 四肢浮腫

    瘥後四肢浮腫,因大病脾土受傷,脾虛不能製水,飲食驟進,氣血滋榮,流於四肢,夜則如常,日則浮腫。脾健自愈,誤用溫補,反添蛇足。

  2. 大便燥結

    瘥後飲食漸增,而大便或十日、半月不下,亦不覺其苦。此因熱病腸胃乾燥,血不能潤,氣不能送。誤用通利,死不終朝矣。

  3. 皮膚痛癢

    毒火最重之症,氣血被其煎熬。瘥後飲食漸進,氣血滋生,串皮膚而灌百骸,或痛或癢,宛如蟲行,最是佳境,不過兩三日,氣血流通而自愈矣。

  4. 半身不遂

    疫症失治於前,熱流下部,滯於經絡,以致腰膝疼痛,甚者起不能立,臥不能動。誤作痿治,必成廢人。(經驗)

  5. 食少不化

    瘥後不欲飲食,縱食亦不化,此乃脾胃虛弱,宜健脾養胃。

  6. 驚悸

    瘥後血虛,肝失其養,膽無所恃,怯而驚悸。

  7. 怔忡

    病後水衰火旺,心腎不交,故躁動不寧。

  8. 失音

    瘥後有聲不能言,此水虧不能上接於陽也。

  9. 鄭聲

    鄭聲者,聲戰無力,語不接續,乃氣虛也。

  10. 喜唾

    瘥後喜唾不能自止者,胃中有寒也,宜溫之。熱病愈後吐津不止,雖屬胃虛,猶有餘熱,不宜溫之,只用梅棗丸噙之立愈。

  11. 多言

    言者心之聲也。病中譫妄,乃胃熱乘心;瘥後多言者,猶有餘熱也。譬如滅火,其火已息,尚有餘煙。

  12. 遺精

    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藏製在腎。瘥後心腎氣虛,不能管攝,故遺。

  13. 恐懼

    瘥後觸事易驚,夢寐不寧,乃有餘熱;熱極生痰,痰與氣搏,故恐懼。

  14. 昏睡

    終日昏昏不醒,或錯語呻吟,此因邪熱未盡,伏於心胞絡所致。

  15. 自汗盜汗

    心之所藏,在內為血,在外為汗。汗者心之液也,而腎主五液,故汗症未有不從心、腎而得者。陽虛不能衛外而為固,則外傷而自汗;陰虛不能內營而退藏,則內傷而盜汗。

  16. 心神不安

    瘥後心血虧損,心失其養,以致心神不安。

  17. 虛煩不寐

    瘥後氣血兩虛,神不守舍,故煩而不寐。

  18. 勞複

    大病瘥後,早犯女色而病者,為女勞複。女犯者為男勞複。其症頭重不能舉,目中生花,腰背疼痛。四肢無力,憎寒發熱,陰火上沖,頭面烘熱,心胸煩悶。《活人書》以 鼠屎湯主之,有熱者竹皮湯、燒 散主之。《千金》以赤衣散,虛弱者以人參三白湯調赤衣散最妙。脈沉細,逆冷,小腹急痛者,以當歸四逆散加附子、吳萸,調赤衣散救之。更以吳萸一升酒拌炒熨小腹最妙。凡男卵縮入腹,女乳縮,脈離經者,死不可救。余治勞複,用麥冬湯每每取效。

  19. 食複

    瘥後餘熱未盡,腸胃虛弱,不能食而強食之,熱有所藏,因其穀氣留搏,兩陽相合而病者,名曰食複。

  20. 陰陽易

    男子病後,元氣未複,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陽易;女人病後,元氣未複,而男子與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陰易。其狀男子則陰腫入腹,絞痛難忍;婦人則乳抽裡急,腰胯痛引,腹內熱攻胸膈,頭重難抬,仰臥不安,動搖不得,最危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