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之四‧諸血門

鼻衄

鼻通於腦。血上溢於腦。所以從鼻而出。凡鼻衄。並茅花湯調止衄散。時進折二泔。仍 令其以麻油滴入鼻。或以蘿卜汁滴入亦可。茅花白芍藥對半。尤穩。

諸失血而發熱甚者難治。十僅可一二全者。

有頭風才發。則自衄不止。宜芎附飲。間進一字散。

有因虛致衄。此為下虛上盛。不宜過用涼劑。宜養正丹。及紫霞丹。仍佐以四物湯。芎 歸湯。磨沉香服。

傷濕而衄。腎著湯。加川芎名除濕湯。

傷胃致衄者。名為酒食衄。 撲致衄者。名為折傷衄。外喜怒憂思諸氣。皆能動血。以此致 衄者。名五臟衄。上膈極熱而衄者。金沸草散。去麻黃半夏。加茅花如荊芥數。或用黃芩芍藥湯。加茅花一撮。虛極者。茯苓補心湯。

飲酒過多。及食熱物而衄。先用茅花湯。衄愈甚。則理中東加干葛川芎各半錢。或止川芎。不必干葛。或於理中湯去乾薑。用干葛。或只依本方。並芎不必加。或止用乾薑甘草二味。

而衄不止。蘇合香丸一丸。或以小烏沉湯一錢。白湯調下。或煎濃蘇湯。獨調小烏沉 湯。或 添入黑神散一錢。鹽湯調下。亦得仍驀然以水噴其面。使載驚則止。小烏沉濃蘇湯調。非特 而衄。而五竅出血皆治。不因 而衄者亦治。諸竅血。皆可以水沃 。驚則血止。

曾病衄愈後。血因舊路。一月或三四衄。又有洗面而衄。日以為常。此即水不通借路 之意。

並宜止衄散。茅花煎湯調下。或四物湯。加石菖蒲阿膠蒲黃各半錢。煎熟。調火 石膏末一 匙頭許。兼進養正丹。前諸証、服不效。大衄不止者。養正丹多服。仍佐以蘇子降氣湯。使 血隨氣下。

衄後頭暈。四物湯。或芎歸湯。十全大補湯。

伏暑而衄者。茅花湯調五苓散。伏暑吐血者。亦治。有先因衄血。衄止而變生諸証。或 寒熱間作。或喘急無寐。病狀不一。漸成勞憊。當於虛損諸証詳之。後吐血同上治法。

舌衄

舌衄槐花為末摻之。或麥門冬煎湯。調妙香散。

肌衄

血從毛孔而出。名曰肌衄。以男胎髮。燒灰 之。

牙宣

(即齒衄)

牙宣有二証。有風壅牙宣。有腎虛牙宣。風壅牙宣。消風散擦之。仍服。腎虛牙宣。以 腎主 丸。間黑錫丹。仍用薑鹽炒香附。黑色為末。揩擦。其妙不可言也。

吐血

吐血者。血溢入濁道。留聚膈間。滿則吐血。名曰內衄。宜蘇子降氣東加人參阿膠各半 錢。

下養正丹。濕溢血傷。能令吐血。腎著湯。加川芎名除濕湯。此乃濕毒鬱於經絡。血溢妄行 從鼻則衄衄行清道。吐行濁道。流入胃脘。令人吐。血妄行於上。或吐。或咯。或嗽。用 琥珀效者。固多有之。宜擇末藥中。入此一味。或煎藥去滓。可調服。

一吐血咯血。炒綠豆粉。和小烏沉湯。白湯點服。吐血不止者。菜頭搗汁呷之。咯血者 每日空心進一二呷。入側柏一兩。沙參一兩。焙研末。入飛面二錢。調如稀糊啜服。

上膈壅熱吐血、四物湯、加荊芥、阿膠、各半錢。更不止。於本方中。加大黃滑石各半 錢。或降氣湯。吞木香檳榔丸。從大便導之。(此實熱則可。虛勞則不可)

吐甚頭暈發為寒熱者。降氣湯。加四物湯各半帖。加阿膠一錢。若單單發熱者。茯苓補 心湯。

胃傷吐血。宜理中湯。加川芎干葛。俱各半錢。或只依理中本方。加川芎扁豆尤好。不必干 葛。若渴甚。用葛打損惡血。滲入胃中。以致吐血。宜先進蘇合香丸。仍以黑神散。和小烏 沉湯。童便調治。夏月伏暑吐血。茅花湯調五苓散。有因勞力太過。吐血不止。蘇子降氣湯 加人參半錢煎。

有時或吐血兩口。隨即無事。數日又發。經年累月不愈者。宜黑神散。和小烏沉湯常服 吐血。人多發渴。名為血渴。四物湯。十全大補湯。量胃氣虛實用之。吐血後、血止而變生諸 証者。見衄血証。

咯血

咯血不嗽而咯出血也。初得病。且宜白扁豆散。加入生地黃藕節各半錢。尤佳。及濃磨 京墨 調黑神散。小烏沉湯各一錢。或新掘生地黃。淨洗。生薑少許。搗汁去滓溫進。又有以生 薑一片。四面蘸百草霜含咽。如百草霜已淡。吐出再蘸。如姜已無味。則吐出易之。嗽血亦 治。

勞瘵。吐咯血。七珍散。加阿膠當歸各半錢。惡甜人。更加百藥煎半錢。仍調鐘乳粉尤 佳。

一味鐘乳粉。用糯米飲調。吐血嗽血亦治。因飽屈身。傷肺吐血者。白芨枇杷丸。或白芨蓮 須散。

嗽血

(附肺癰)

熱壅於肺能嗽血。久嗽損肺。亦能嗽血。壅於肺者易治。不過涼之而已。損於肺者難治 已 久成勞也。熱嗽有血者。宜金沸草散。加阿膠半錢。勞嗽有血者。宜補肺湯。加阿膠白芨各半錢。嗽血而氣急者。補肺東加阿膠杏仁桑白皮各半錢。吞養正丹。或靈砂丹。或三砂丹。

間進百花膏。嗽血肺損。薏苡仁十兩。杵碎。水三升煎。取一升。入酒少許。分二三次服 或以薏苡仁研細末。煮豬肺。白蘸食之。豬心一個。竹刀切開。勿令相雜。以沉香末一錢 重。半夏七個。入在縫中。紙裹、蘸小便內。令濕。煨熟取出。去半夏。只吃豬心。此方嗽 血吐血均治。熱嗽咽疼。痰帶血絲。或痰中多血。其色鮮者。並宜金沸草散。若服涼劑。不 愈。其色瘀者。此非熱証。宜杏子湯。肺癰為病。胸痛喘滿。咯嗽濃血。腥臭異常。久則唾出如粥。或口燥咽乾。皆由肺氣不通。以致熱血凝滯蓄結。宜千金內補散。去官桂、和補 肺湯半帖。煎服。或金沸草散。去麻黃、加桔梗如數。或更加桑白皮。枇杷葉。仍用杏丑B 去皮尖生研成膏。入百藥煎末。丸如彈子大。含化四和膏。亦可。

小便血

(見大小腑門本証。)

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尿血。血淋別見後大小腑門。淋閉証。尿血。先與生料五苓散。

和四 物湯。若服藥不效。其人素病於色者。此屬虛証。宜五苓散和膠艾湯。吞鹿茸丸。或附子八 味丸。或辰砂妙香散。加五苓散。吞二項丸子。若小便自清。後有數點血者。五苓散加赤芍藥一錢。亦有如砂石。色紅。卻無石淋之痛亦屬虛証。宜五苓散和膠艾湯。或五苓散和辰砂 妙香散。吞鹿茸丸。八味丸。玉莖腫痛。其証不一。有通身水氣。 莖俱腫者。此當求之諸氣門、水腫氣証。以治水之法。腎風癢。抓搔過傷以致腫疼此當求之瘡毒門 風証。 風愈 則腫自消。有妒精蝕瘡。用干瘡之藥太緊。毒瓦斯未散。蘊結成腫。有服金石秘澀之劑。精氣 壅遏。不能宣揚。或試緊爐之方。取一時之快。不知熱毒反著自身。俱能為腫。有血氣凝滯 陰間竅道閉塞。致使莖腫。近俗戲名吹大。或緣忍溺而得。下三証。並宜燈心湯。調五苓散。服餌以滌其內。荊芥甘草木通。煎湯淋洗。以宣其外。

淋痛。五淋者。血石氣膏勞是也。血淋。溺中有血。石淋。溺中有砂石之狀。其溺于盆 也有 聲。此即是精氣結成砂石以溺俱出氣淋。氣鬱所致。小腹有若膀胱氣之狀。膏淋。溺與精混 或沉在漩。下如糊狀。或浮在漩。上如脂膏狀。勞淋病在多色。下元虛憊。清濁不分。腎氣不行。鬱結而為淋。或勞心過度。火不得其養。小腸為心之腑。臟病而腑與俱病。或心腎 不交。腎之不溫。津道閉塞。或出汗大過。或失血太多。津道欲枯竭。皆成勞淋五者得名。

而不及熱與冷。何哉。蓋五者。皆有冷有熱。血有熱血。有瘀血。氣有熱氣。有冷氣。勞有 虛冷。有虛熱。若與湯藥過差。精不由其道妄行。不禁與溺俱出。此乃熱劑之傷。未可概以為冷也。

治淋之法。除的然虛冷之外。其餘諸証。若用本題藥不效。便宜施以調氣之劑。蓋津道 之逆 順皆一氣之通塞為之也。如木香流氣飲。卻為的當。其中自有木通麥門冬腹皮輩。比如不效 但宜投以益血之方蓋小便者。血之餘也。血苟充滿。則滋腴下潤。自然流通。如火府丹 自 卻為的當。其中有地黃輩。然此非特言血淋氣淋。一應淋。皆可用。獨不可用之虛冷耳。淋 病。小便之色。多是見赤。未可便以赤為熱。氣道蘊結。故如此爾。

便血不止者。用松楊柿一個。燒存性。研末。米飲調下即愈。

破傷血

(見瘡毒 撲証)

大便血

(見大小腑門本証)

瘡毒血

(見瘡門本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