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之十二‧婦人門

經事不調

婦人每月經水應期而下。不使有餘。猶太陰之缺也。其有或先或后。或少或多。或欲來先病或遇來而斷續。皆謂之不調。和氣飲加香附子半錢。兼咽獨附丸。經事來而腹痛者。經事不來而腹亦痛者。皆血之不調故也。欲調其血。先調其氣。四物湯加吳茱萸半錢。香附子一錢。

和氣飲加茱萸半錢。亦可用。痛甚者。玄胡索湯。然又恐感外邪。傷飲食致痛。痛不因血。尤宜詳審。和氣飲卻能兼治。

有經事不通。血入四肢化為水。遂成腫滿。非獨產後為然。名曰血分。誤作水治。其害不少。宜調經散。因冷而節。因節而痛。宜大溫經湯。冷甚者。去麥門冬。有因驚氣上逆。致月經不通。涎多神昏。昏則不知人。或妄言歌笑。似心風。似五癇。醒時又似正人。或病來身如搖動。手足如搐搦。四七湯大溫經湯各半帖。和勻服。有經候失期。或過二三月。變生諸証者和氣飲須用桂枝者。性最動血。和氣飲加蘇木紅花干漆各半錢。桃仁一錢。或醋或酒煎去渣。入麝香少許。仍以醋湯調黑神散。因血節而腹內有塊者。四物湯去地黃。加官桂白朮各半錢。

因經候不調。血不循故道。從后糞出。腹或疼或不疼。不可作尋常便血治。宜順其經四物湯去地黃。加阿膠香附子各一錢。仍以黑神散和調氣散。白湯點服。

血疼

(附血瘥)

男子謂之小腸氣。婦人謂之脾血疼。多因血虛後感冷。致血氣凝滯小腸。 痛牽引腰脅 宿 有病根。不關月事通閉。宜和氣飲。或玄胡索湯失笑散。間進艾附丸。或以鹽一捻。置鐵匙 上。火燒研碎。酒調下異攻散。大便通則愈。若審知血海虛冷而疼。宜小溫經湯。若只瘥不 痛。常如肚飢。此乃血虛胃中枯燥生熱。宜益血藥滋之。可用四物湯。久不治則成消中。

血瘥者。心頭瘥痛。四物湯去地黃。加香附子如數。

血虛

有病後血虛者。有本體血虛者。其人往來寒熱。或五心發熱。言語無力。面色痿黃。頭 目昏 暈。變生諸疾、芎歸東加羊肉少許。或十全大補湯、四物湯、養榮湯服之。血虛而氣旺宜抑 氣湯。即香附末。

血虛而腹疼者。四物湯。

婦人血虛。怒氣用心者。如顛狀。又如心風。或笑歌。或妄語。月事來及產中。多有此 証。四物湯半帖。去濃朴加人參麥門冬桂芎歸各半錢。名增減四七湯。

崩中

崩中血熱而成者。有氣虛而成者。血大至曰崩中。或清或濁。或純下瘀血。或腐勢不可 止 証狀非一所感亦異。甚則頭目昏暈。四肢厥冷。並宜膠艾湯。咽震靈丹。佐以三灰散。或 以童子小便煎理中湯。或以沉香降氣東加入百草霜。米飲調下。血崩甚而腹痛。人多疑惡血 未盡。

又見血色瘀黑。愈信惡血之說。不敢止截。大凡血之為患。欲出未出之際。停在腹內。即成 瘀色。難盡以瘀為惡。又焉知瘀之不為虛冷乎。若必待見瘀血之後截之。恐並與人無之矣。

此腹痛更有說。積而腹痛。血通而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則止。止宜芎歸東加乾薑熟附一錢。止其血而痛自定。仍以刺花繡拭黑片。燒灰研末。米飲調下。一方以毛蟹殼燒存性。米 飲下。亦有以早黃麻根燒灰為末。米飲下。

赤白帶

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感非一端。大率下白帶多間有下赤者。並宜順 氣散 吞震靈丹。仍佐艾附丸。或米飲調沙參末。帶下不止。成 羸者。四物湯加 牡蠣粉半錢 吞固陽丸。多服取效。

有帶疾愈後一二月。或再發。半年一發。先血而後下帶。來不可遏。停蓄未幾。又複傾 瀉。

此名漏帶。最難治。下截之血。小腹主之。有因血虛而虛熱陷入小腸。致小便澀痛。色白如 泔。或成沙粒。皆不可作淋治。用冷劑。宜以四物湯五苓飲各半帖和煎。

胎前產後

胎前惡阻。見食嘔吐。喜啖酸物。多臥少起。俗謂之病鬼。蓋其人宿有痰飲。血壅遏而不行 故飲隨氣上。停滯肝經。肝之味酸。則必喜啖酸物。金克木。以辛勝之。小半夏茯苓湯。

或二陳湯。甚者二陳湯。若嘔吐不食心虛煩悶。宜橘蘇飲。加竹茹指大。有服熱藥致膈悶熱 成 疾。宜蒲黃散。荷葉散。轉胞之說。諸論有之。以胎漸長。且近下逼近於胞。胞為所逼而側 令人數泄。故名轉胞。胞即膀胱也。然子淋與轉胞相類。但小便頻數點滴而痛為子淋。頻 數出少而不痛為轉胞。間有微痛。終是與淋不同。並宜生料五苓散。加阿膠一錢。更於胎前 諸方求之。五味子八味丸。加當歸亦治轉胞。或更加車前子一味。髮灰湯尤好。

有胎轉胞。用搐鼻藥。多打噴嚏。或用拳打腳心知痛。令病患渾身掇起。則臟腑搖動而胞自反上。

產後諸病。有作寒作熱。而亦有獨熱。然獨熱亦有三。惡血未下者。腹痛而發熱。感外邪者。必有頭痛惡風而發熱。惟血虛即但發熱而無餘証。名曰蓐勞。宜於前血虛証求藥。

產後血虛而煩。蒲黃隔紙炒。東流水調下。產後腹疼。惡血不止。諸藥不效。宜芎歸湯加五味靈脂玄胡索煎。

妊婦子死或不死。胎動決安水酒宜合煎芎歸。未死即安已死即下。戴腹庵謂累曾經用萬不失一。

將產腳赤腫。俗名皺腳。香蘇散加木香一錢。

將產當順氣瘦胎。使臨期易產。宜瘦貽飲。加縮砂少許。

雞產者。用香油半盞。烏醋雞子清並水與香油等打勻。冷進一服。胎衣不下。赤小豆小麥等分煎服。仍以蓖麻去殼研七粒。塗兩足心。衣下即洗去。

產後血入肺。面黑發喘。宜以參一兩為末。別銼蘇木二兩。水二碗煎七分。調參末。名參蘇飲。

產後去血。大便不潤而秘。宜橘杏丸。麻仁丸。應失血秘結者。皆可用。產後發熱迷悶。俗謂之發熱血。新瓦上炒荊芥。不拘多少。半炒半生為末。溫熱水調下一錢名獨行散。或疑豆淋酒太熱。用童便調尤宜。若銼散便煎亦得。荊芥乃產後要藥。角弓反張。豆酒調極妙。盛怒失喜。迷悶不發熱者。便調無不效。

產後以手摸肚遂痛。俗呼為嫁母痛。童便調白芷末。破血用歸須。補血用歸身與頭。即是官桂肉收汗枝發汗之義。

四物湯。婦人要藥。於內加吳茱萸半錢。或一錢。應血氣病無不治。

婦人有一生不破腹而虛者。既不破腹。何緣有虛。大抵婦人以血為主。血衰氣旺定無兒正因血虛。所以不育。婦人懷子。服固胎藥太多。或正產。或半產。胎雖下而惡血不即去。或 經二三月而惡露猶滴。此非敗血之比。正緣當來有固經藥在內。致血滯而不化。藥宜順血通 氣。不宜蓄血閉氣。

彌月俗名滿肚。多有恣意食物。致傷食發熱。有類傷寒。食複之証。宜先用紅丸子一二服。卻進小柴胡湯此論蓋有所本。

婦人之藥。大率皆甜、不利於脾。芎歸猶滯。況於地黃乎。脾胃實者服之。固見有功。

有痰飲。及有甜入諸血藥中。半夏陳皮。自不可少。聚寶丹。婦人氣痛血疼。或月經來少作 疼。或來多不止而痛。或色瘀。或雜以黃泉。或血敗而加以泄瀉。腹內疼擾。並宜川芎當歸 炮薑肉桂各一錢。白水煎服。累用累驗。

角弓反張。乃婦人急候。為諸病之最。得此者。十存一二。荊芥新瓦上微炒末。豆淋酒 調下二錢。或只一味獨活為末。豆淋酒調下。

証治要訣類方卷之一‧湯類

小續命湯(和劑) 本諸中門中風。

防己 肉桂(去粗皮) 黃芩 杏仁(去皮尖炒) 白芍藥 甘草(炙) 芎 麻黃(去根 節) 人參(淨。一兩) 防風(淨。一兩半) 附子(炮去皮臍。五錢)

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五片。煎一盞。食前稍熱服。加棗一枚尤好。

星香湯(易簡) 南星(八錢) 木香(一錢)

每服四錢。水一盞。薑十片。煎七分。不拘時服。溫用。

醒風湯(和劑)

南星(生。八兩) 防風(四兩) 獨活 附子(生。去皮臍) 全蠍(微炒) 甘草(生。各二兩)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二十片煎八分。不拘時溫服。日進二服。

星附湯(濟生)

附子(生用。去皮臍) 天南星(生。各一兩) 木香(不見火。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九片。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四君子湯 人參(去蘆) 白朮 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六君子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陳皮(去白) 半夏(湯泡。各等分)

生服三錢。薑三片。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大防風湯(和劑)

川芎(撫芎不用一兩半) 熟地黃(洗。二兩) 附子(炮。去皮。臍。兩半。) 白朮 防風(去蘆) 當歸(去蘆酒浸) 白芍藥 黃耆 杜仲(去粗皮。炒各二兩) 羌活 人參 甘草(炙 )牛膝(去蘆。酒浸。微炒。各一兩)

每服五錢。水盞半。薑七片。棗一枚。煎八分。溫服。

增損四物湯(易簡)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人參 甘草 乾薑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六分。熱服。

黃耆六一湯(得效)

黃耆(去蘆。蜜炙。六兩) 甘草(一兩)

每服六錢。水一盞。薑二片。棗一枚。煎六分。溫服。

省風湯(和劑)

防風(去蘆) 南星(生。各四兩) 半夏(生。水浸洗) 黃芩(去枯朽) 甘草(生。各二兩)

每服四錢。水二盞。薑十片。煎一盞。不拘時。溫服。

五痺湯(和劑)

片子薑黃(洗去泥土) 羌活 白朮 防己(各一兩) 甘草(微炒五錢)

每服四錢。水盞半。薑十片。煎八分。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四七湯(和劑) 本諸中門中氣。

半夏(五兩) 茯苓(四兩) 濃朴(三兩) 紫蘇葉(三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七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熱服。

薑附湯(和劑) 本諸中門中寒。

乾薑(一兩) 附子(去皮臍。細切。一枚。)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後食溫服。

香薷濕(和劑) 本諸中門中暑。

香薷(二兩) 白扁豆(炒) 濃朴(薑製) 茯神(各一兩) 甘草(炙。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不拘時。沸湯點服。鹽湯亦可。

白朮酒(三因)本諸中門中濕。

白朮(一兩) 酒三盞。煎一盞。不時頻服。不飲酒。以水代之。

理中湯(和劑)本諸中門中惡。

人參 白朮 甘草 乾薑(炮。等分。)

每服三錢。水盞半。煎一盞。空心食前。稍熱服。

四順湯 即理中湯倍甘草。

附子理中湯 即理中東加附子。

四逆湯(和劑)

甘草(炙。二兩) 乾薑(一兩半。) 附子(生。去皮臍。五錢)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不拘時。溫服。

十全大補湯(和劑)

人參 白朮 茯苓(去皮) 甘草(炙。)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 熟地黃(酒洗) 黃耆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等分。)

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六和湯(和劑)

香薷 濃朴(薑製。各四兩) 扁豆(薑汁略炒) 赤茯苓 藿香葉 木瓜(各二兩。) 人參 半夏(湯泡七次) 杏仁(去皮尖) 砂仁 甘草(各一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人參養胃湯(和劑)

桂枝湯(和劑)

陽旦湯(活人)

杏子湯(和劑)
以上方。散在各書內。

小青龍湯(和劑)本諸傷門傷風寒。

麻黃(去節) 肉桂 乾薑(炮) 細辛(去葉) 白芍藥 甘草(炙。各三兩) 五味子 半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食後溫服。

小柴胡湯(和劑)

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二兩) 半夏(一兩半)

每服三錢。水盞半。薑五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稍熱服。小兒減劑。

小建中湯(活人)

桂枝(一兩半。) 白芍藥(二兩。) 甘草(一兩) 生薑(一兩半) 大棗(六枚) 膠飴(半兩。舊有微溏或嘔者去膠飴)

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滓。下膠飴兩匙。再煎化。不拘時。
溫服。尺脈尚遲。加黃耆一錢。

大柴胡湯(和劑)

柴胡(半斤) 大黃 半夏(各二兩半) 赤芍藥 黃芩(各三兩)

每服三錢。水盞半。薑五片。棗一枚。煎一盞。食後臨臥。溫服。

小承氣湯(活人)

大黃 濃朴(薑汁。各一兩) 枳實(去穰。麩炒。十枚)

每服五錢。水盞半。煎八分。不拘時。溫服。以利為度。

白虎湯(和劑)

石膏( 。二十兩) 知母(八兩) 甘草(炙。四兩)

每服五錢。水盞半。糯米五十粒。煎一盞。食後溫服。小兒力少。加人參少許。立夏後 立秋前。可服。春及立秋後。並下血虛家。俱不可服。

豬苓湯(活人)

豬苓 澤瀉 茯苓 滑石 阿膠(各五錢)

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大承氣湯(活人)

大黃(酒浸。四兩) 芒硝(三合) 濃朴(半斤) 枳實(一兩)

每服五錢。水二盞。先煮濃朴。枳實。至盞半。下大黃。再煎至一盞。入硝。再煎沸。

不拘時。溫服。

白頭翁湯(活人)

白頭翁(二兩) 黃連 黃柏 秦皮(各三兩)

水七升。煮二升。每服一升。不拘時服。不愈。更飲一升。即效。

麻黃細辛附子湯(活人)

麻黃 細辛(各二兩) 附子(一兩)

每服七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通脈四逆湯(活人)

乾薑(二兩) 附子(一枚) 甘草(一兩)

每服七錢。水二盞。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當歸四逆湯(活人)

當歸 細辛 桂枝 芍藥(各三兩) 甘草 通草(各二兩) 大棗(二十五枚)
水八升。煮三升。每服一升。不拘時。溫服。日進三服。內有久寒者。加吳茱萸。生薑 連理湯 即理中東加茯苓、黃連。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不拘時。點服。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澀。每服半錢。溫熱水調服。

吳茱萸湯 人參(一兩) 吳茱萸(湯洗三次。一兩六錢半)

每服四錢。姜四片。棗二枚。煎八分。作二服。不拘時溫服。

竹葉石膏湯(和劑)

石膏(一斤) 麥門冬(去心。五兩半) 半夏(湯泡七次。二兩半) 人參(二兩) 甘草(每服五錢。水二盞。青竹葉。生薑各五片。煎一盞。去滓。入粳米百餘粒。再煎米熟。

去米。不拘時。溫服。

溫膽湯(易簡)

半夏 陳皮 茯苓 枳實(各一兩) 甘草(四錢)

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七片。棗一枚。竹茹一塊。煎七分。食前熱服。

橘皮湯(濟生)

橘皮(去白。二兩) 人參 甘草(炙。各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二枚。竹茹一小塊。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梔子乾薑湯(活人)

梔子(十四枚) 乾薑(六錢三分)
水盞半。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干葛湯(活人)

芍藥 桂枝 甘草(各五錢) 麻黃(一錢) 葛根(一兩) 生薑(二兩)

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熱服。

黃芩湯(活人)

黃芩(三錢) 芍藥 甘草(各二錢) 大棗(二枚)
水二盞。煎八分。熱服。

半夏瀉心湯(三因)

半夏(泡七次。一兩) 黃芩 人參 甘草 乾薑(炮。兩半) 黃連(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五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時溫服。

生薑瀉心湯(活人)

生薑 半夏(各一兩) 人參 黃芩(各兩半) 黃連 乾薑(各五錢) 棗子(六枚)

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芍藥甘草附子湯(活人)

芍藥 甘草(各三兩) 附子(一枚)

每服七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不拘時候。溫服。

四柱湯(和劑)

木香 茯苓 附子(炮。去皮臍) 人參(各一兩)

每服二錢。用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鹽少許。煎七分。空心食前服。

真武湯(活人)

茯苓 生薑 白朮 白芍(各七錢半) 附子(炮。一個)

每服五錢。用水盞半。煎八分。不拘時候。帶溫服。如咳者。加五味子(七錢半) 細辛 乾薑(各三錢半)

枳實梔子湯 枳實(一錢) 梔子(三錢半) 豆豉(一錢五分)
水煎。不時溫服。

二陳湯 半夏 橘紅(各五兩) 白茯苓(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

每服四錢。水一鐘。薑三片。烏梅一枚。煎六分。不拘時。熱服。

小半夏茯苓湯(和劑)

半夏 茯苓(等分)

每服五錢。薑五片。水煎。溫服。

橘皮竹茹湯(活人)

陳皮(一錢半) 人參(五分) 甘草(二分) 竹茹(二錢半)
水二盞。薑五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時溫服。

橘皮乾薑湯(楊氏)

橘皮 乾薑 甘草 通草 桂心 人參(等分)

每服八錢。水二盞。薑五片。蔥一段。煎八分。不拘時。熱服。

半夏生薑湯(活人書)

半夏(一兩) 生薑(五錢)

用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桔梗枳殼湯(活人)

桔梗 枳殼(麩炒) 甘草(等分)
水煎服。痰多。加半夏、生薑。有熱。加黃芩。

調胃承氣湯(活人)

大黃(三錢) 芒硝(二錢) 甘草(一分)
水二盞。煎一盞。去滓。再煎沸。溫服。

朮附湯(和劑)

白朮(二錢) 附子(炮。去皮。臍。五分) 甘草(炙。五分)

薑五片。棗二枚。水盞半。煎八分。食前溫服。

附子防風湯(活人)

白朮 防風(各一錢) 甘草(三分) 桂心(五分) 附子(五分) 乾薑(五分) 柴胡(七分) 茯苓(七分) 五味子(十粒)
水一盞。薑五片。煎七分。不時溫服。

陽毒升麻湯(活人)

升麻(三錢) 犀角 人參 射干 黃芩 甘草(各一錢)
水盞半。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黃連阿膠湯(活人)

黃連(二錢) 黃芩 白芍(各一錢) 阿膠(一錢半) 雞子黃(一枚)
水二盞。煎一盞。去滓。入膠、雞子黃。攪令勻。不拘時。溫服。日進二服。

酸棗湯(活人)

酸棗仁(去核。二錢) 天門冬(去心。錢半) 知母 茯苓(各一錢) 川芎 乾薑 甘草 (各五分)
水煎。溫服。

乾薑附子湯(活人)

乾薑(三錢) 附子(二錢)
水盞半。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黃連解毒湯(活人)

黃連 黃柏 梔子(各錢半) 木香(三分) 犀角(一錢。無。以升麻代之)
水盞半。煎七分服。又方。無犀角、木香、有黃芩。

麻黃湯(和劑)

麻黃(去節。錢半) 桂枝(一錢) 杏仁(十五枚研) 甘草(炙。五分)
水盞半。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升麻葛根湯(和劑)

升麻(一錢) 葛根(一錢半) 白芍藥(八分) 甘草(炙。五分)
水盞半。煎一盞。不拘時。稍熱服。日進二次。

茅花湯(活人)

茅花(五錢)
水盞半。煎七分。溫服。

黃芩芍藥湯(活人)

黃芩(三錢) 白芍(二錢) 甘草(一錢) 大棗(三枚)
水盞半。煎七分。溫服。嘔吐。加半夏(一錢) 生薑(五片)

附子湯(活人)

白朮(二錢) 茯苓 白芍(各錢半) 人參(一錢) 附子(八分)
水盞半。煎七分。溫服。日進三次。

黃耆建中湯(和劑)

黃 白芍(各二錢) 肉桂(七分)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
水盞半。煎七分。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稍熱服。

半夏桂甘湯(活人)

半夏(二錢) 桂枝(一錢半) 甘草(七分)
水煎。不拘時。熱服。

小陷胸湯(活人)

半夏(三錢) 黃連(一錢半) 栝蔞實(二錢)
水盞半。煮栝蔞實至一盞。卻下餘藥。煎八分。溫服。以微吐黃涎水為愈。

大陷胸湯(活人)

大黃 芒硝(各二錢) 甘遂末(一錢)
水盞半。煎大黃至一盞。去滓。再入硝。煎一二滾。入甘遂末。溫服。快利為度。

枳實理中湯(三因)

枳實(去穰。麩炒) 茯苓 人參 白朮 乾薑 甘草(等分)
上為末。蜜和一兩作四丸。不拘時。熱湯化下一丸。渴。加栝蔞根。下痢。加牡蠣粉。

黃連瀉心湯(活人)

大黃 黃連(各一錢) 甘草(五錢)
上用滾湯二盞。浸一時。絞出津汁。分作二服不拘時。溫服。

附子瀉心湯(活人)

大黃 黃連 黃芩(等分) 附子(炮。去皮臍。煮汁。等分)
上用沸湯二大盞。熱浸一時。絞去滓。入附子汁。分作二服。溫服。

甘草瀉心湯(活人)

甘草(二錢) 黃芩 乾薑(炒。各錢半) 半夏(一錢) 黃連 人參(各五分) 大棗(六 枚)水煎。不時溫服。

建中湯(和劑)

白朮 人參 茯苓(各一錢) 陳皮(去白) 半夏(泡。去滑) 甘草 濃朴 藿香(各七分) 訶子(炮。取皮) 草豆蔻 乾薑(炮。各五分)
水盞半。棗二枚。薑三片。煎七分。食前溫服。

薑附湯(和劑)

乾薑 附子(去皮臍。各二錢)
水盞半。煎一盞。食前溫服。

十神湯(和劑)

柴蘇 干葛(各一錢半) 升麻 麻黃 川芎 白芷(各八分) 甘草 陳皮 香附 赤芍藥(各六分)
水盞半。煎八分。薑五片。蔥三根。煎八分。不拘時。熱服。

春澤湯 本諸傷門傷暑。

即五苓散加人參(一錢)

養胃湯(三因)

濃朴(薑製) 藿香 半夏(泡) 茯苓(各一錢) 陳皮(去白) 人參 白朮(各七分) 草 果(去皮) 附子(煨) 甘草(炙。各三分)
水盞半。薑五片。棗一枚。烏梅半個。煎八分。空心溫服。

除濕湯(百一)本諸傷門傷濕。

半夏曲(炒) 濃朴(薑炒) 蒼朮(米泔製。各一錢) 藿香葉 陳皮(去白) 白朮 茯苓 (去皮。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
水盞半。薑七片。棗一枚。煎七分。食前溫服。

腎著湯(三因)

乾薑(炮) 茯苓(各一錢半) 白朮 甘草(各七分)
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

滲濕湯(和劑)

蒼朮 白朮 茯苓(各一錢) 乾薑(炮) 橘紅 甘草(各七分) 丁香(二分)
水盞半。薑三片。棗一枚。食前溫服。

防己黃耆湯(和劑)

防己(四兩) 黃耆(五兩) 白朮(三兩) 甘草(炙。二兩)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熱服。

枳實半夏湯(和劑)本諸傷門傷酒。

枳實 半夏(各三錢) 麥芽 水盞半。薑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治中湯 本諸傷門傷食。

即理中東加青皮、陳皮等分。

丁香透膈湯(和劑)本諸氣門七氣。

白朮(二兩) 香附(炒) 砂仁 人參(各一兩) 丁香 麥芽 木香 肉豆蔻 白豆蔻 青皮 沉香 濃朴(薑製) 藿香 陳皮(各七錢半) 甘草(炙一錢半) 半夏(湯泡七次) 神曲(炒) 草果(各二錢半)

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不拘時。熱服。

導痰湯(濟生)

半夏(湯泡七次。四兩) 天南星(炮去皮) 枳實(去穰麩炒) 赤茯苓(去皮) 陳皮(去 白。各一兩) 甘草(炙。五錢)

每服四錢。水盞半。薑十片。煎八分。食後溫服。

撾脾湯(和劑)

麻油(四兩) 良薑(十五兩) 茴香(炒。七兩半) 甘草(十兩) 炒鹽(一斤)

用藥炒為細末。每服一錢。不拘時。白湯點服。

大七氣湯(濟生)

京三棱 蓬莪朮 青皮(去穰) 陳皮(去白) 藿香 桔梗 肉桂(不見火) 益智仁 香 附(炒。各一兩半) 甘草(七錢半。炙)

每服五錢。水煎服。

散聚湯(三因)

半夏(湯泡七次) 檳榔 當歸(各七錢半) 陳皮 杏仁(去皮尖炒) 桂心(各二兩) 茯苓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臍) 川芎 枳殼(去穰。麩炒) 濃朴(薑製) 吳茱萸(湯浸。各 每服四錢。薑三片。水煎服。大便不利。加大黃。

通氣湯(千金增入)治胸滿短氣噎。

半夏(八兩) 生薑(六兩) 橘皮(三兩) 吳茱萸(四十枚) 一方用桂二兩。無橘皮。
上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四磨湯(濟生)

人參 檳榔 沉香 烏藥
上四味。各濃磨水。取七分。煎三五沸。放溫。空心服。

蘇子降氣湯(和劑)

當歸 甘草(炙) 前胡(去蘆) 濃朴(去粗皮。薑製。各一兩。) 肉桂 陳皮(各三兩)

蘇子 半夏曲(各五兩)

每服五錢。薑棗水煎服。

甘豆湯(三因)

甘草 烏豆(等分)
水煎服。

沉香降氣湯(和劑)

沉香(二錢) 縮砂(四錢) 香附(二兩) 甘草(炙。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空心沸湯點服。

獨活寄生湯(三因)

獨活(三兩) 桑寄生(如無。以續斷代) 細辛 牛膝(酒浸) 秦艽 茯苓 白芍藥 川芎防風(去蘆) 甘草(炙) 桂心(不見火) 人參 熟地黃 當歸 杜仲(炒斷絲各二兩)

每服四錢。水煎。溫服。

附子八味湯(活人)

附子 乾薑 白芍 茯苓 甘草(炙) 桂心(各三錢) 人參(三錢) 白朮(四錢)

每服四錢。水煎服。又方。去桂心。加地黃(二錢)

蠲痺湯(濟生)

當歸 赤芍 黃 羌活 片子薑黃(各半兩) 甘草(炙。五錢)

每服四錢。水煎。溫服。

四物湯(和劑)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等分)

每服四錢。水煎服。

芎歸湯(和劑)

當歸 川芎(等分)

每服三錢。水煎服。

茯苓補心湯 即參蘇飲、四物湯並用。

小烏沉湯(和劑)

香附子(二兩) 烏藥(一兩) 甘草(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

補肺湯(和劑)

鐘乳(碎如米粒) 桑白皮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人參 白石英 五味子 款冬花 肉桂 紫菀(洗。去心各二兩)

每服四錢。薑五片。棗一枚。粳米三十粒。水煎服。

膠艾湯(和劑)

阿膠(炒成珠) 芎 甘草 當歸 艾葉(各八分) 白芍藥 熟地黃(各一錢)
水酒各半盞。煎服。

烏芎湯(和劑)

山茱萸(去核) 茯苓(各三兩) 防風(四兩) 細辛(一兩半) 乾薑(炮。五錢)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服。

芎辛湯(三因)

生附子(去皮臍) 生烏頭(去皮臍) 天南星 乾薑 細辛 川芎(各一錢) 甘草(炙。

七分)

薑七片。芽茶一撮。水煎。臨臥服。

甘桔湯(和劑)

苦桔梗 甘草(等分)
水煎。食後服。

如聖湯(和劑)治痰熱。利咽喉。治咽中有瘡。咽物不下。咳嗽咯血。肺痿氣促。小兒瘡 疹。毒攻咽喉腫痛。

麥門冬(半兩) 牛蒡子(炒) 桔梗(一兩) 甘草(生用。一兩)
為細末。沸湯調。入竹葉煎。尤妙。細細服之。

澤KT 湯(千金增入)治上氣其脈沉者。

澤KT (三斤細切。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澄清) 半夏(半升) 生薑 紫菀 (一作紫參) 白前(各五兩) 黃芩 甘草 桂心 人參(各三兩)
上九味。內澤KT 中。煮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

鐵刷湯(和劑)

桔梗(二兩半) 甘草(一兩半) 陳皮 良薑(各一兩二錢) 乾薑 茴香(各八錢) 香附 (六錢) 肉桂(四錢。不見火)
上除桂皮。余炒通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不拘時。點服。

指迷七氣湯(直指)

青皮 陳皮 桔梗 蓬莪朮 辣桂 藿香 益智仁(各一兩) 香附(一兩半) 甘草(炙 三錢) 半夏(三錢)

每服五錢。加薑棗。水煎服。

枳實理中湯 屬諸痛門脅痛。

即理中東加枳實。

大建中湯 屬諸痛門腰痛。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 黃 肉桂 半夏 附子(炮。

去皮臍) 麥門冬 肉蓯蓉 加薑棗。水煎服。

紫菀茸湯(濟生)屬諸嗽門嗽証。

紫菀茸 款冬花 百合 杏仁(去皮尖) 阿膠(蛤粉炒) 經霜桑葉 貝母(去心) 蒲黃(炒) 半夏(各一兩) 犀角(鎊) 甘草(炙) 人參(炙。各五錢)

每服五錢。薑五片。水煎服。

三拗湯(和劑)

甘草(不炙) 麻黃(不去節) 杏仁(不去皮尖)

每服五錢。薑五片。水煎服。以衣被覆蓋睡。微汗為度。

人參清肺湯(和劑)

地骨皮 人參 阿膠(麩炒) 杏仁(去皮尖炒) 桑白皮(去粗皮) 知母 烏梅(去核)

甘草(炙) 罌粟殼(去蒂蓋蜜炙)

每服五錢。加棗子。水煎服。或臨臥服。

參粟湯(和劑)

人參 款冬花 罌粟殼(醋炙等分)
水煎。加阿膠一錢。烏梅一枚。臨臥服。

蘇沉九寶湯(簡易)

麻黃 薄荷 陳皮 官桂 紫蘇 桑白皮 杏仁 甘草 大腹皮 薑三片。烏梅半個。水煎。臨臥服。

神秘湯(三因)

陳皮 桔梗 紫蘇 五味子 人參
水煎服。

丁附湯 即治中東加丁附。

溫中湯 即理中東加丁香。

新法半夏湯(和劑)

砂仁 神曲 陳皮 草果仁(各一兩) 半夏(湯泡。去滑四兩) 甘草(二兩。半生半炒)

白豆蔻仁 丁香(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先用生薑自然汁調成膏。入炒鹽湯。不拘時點服。

大半夏湯(三因)

半夏(湯泡二兩) 人參(二兩)

上作四服。水三盞。蜜二盞。攪勻入藥。煎六分。不拘時服。又方。加生薑七片。

二生湯(濟生)

附子(生。去皮臍) 半夏(生用。各等分)

每服四錢。薑五片。水煎。不拘時溫服。入木香尤佳。

附子粳米湯
上用薑汁。炮附子二錢。切作片。煎湯。煮粳米粥一盞。不拘時食。以效為度。

寒熱門湯類。

清脾湯 青皮(去穰) 濃朴(薑製) 白朮 草果仁 柴胡 茯苓 半夏 黃芩 甘草(炙)

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未發先服。忌生冷油膩物。

七棗湯 附子(一枚。以鹽水泡浸。如此七次。去皮臍) 一方用川烏代附子。以水調陳壁土為糊 浸七次。
上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碗。薑七片。棗七枚。煎七分。臨發日早服。

柴朴湯(闕)

柴胡桂薑湯(活人)

柴胡(二錢) 栝蔞根(一錢) 桂枝 黃芩(各八分) 牡蠣( ) 乾薑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穿山甲湯 穿山甲 木別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服。

果附湯(濟生)獨寒証用。

草果仁 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加薑棗。水煎服。

養榮湯(和劑)獨熱証用。

白芍(一錢半) 當歸 陳皮 黃 桂心 人參 白朮 甘草(各八分) 熟 五味子 茯苓(各五分) 遠志(二分)

加薑棗。水煎服。

春澤湯 潮熱証用。

即五苓散加人參。

橘皮竹茹湯 橘皮 麥冬 赤茯苓 枇杷葉 半夏 竹茹(各一錢) 人參 甘草(炙。各五分)

加薑。水煎七分。

大小腑門湯類。

地髓湯(得效)治淋証。

牛膝淨洗一握。水煎。去滓。加麝香少許。研調服。

黃 六一湯(和劑) 黃耆(蜜炙六兩) 甘草(炙。一兩)

加棗。水煎服。

六神湯(三因) 治三消証。

蓮房 干葛 枇杷葉 甘草 栝蔞根 黃 (等分) 小便不利。加茯苓
水煎服。

同穎湯(闕)

梅花湯(三因)三消。

糯殼(旋炒作爆) 桑根白皮(濃者)

等分。水煮。但渴則飲。

薺龍湯(三因)

薺蘢 石膏(各一錢) 人參 茯神(去木) 磁石(煨碎) 栝蔞根 知母 干葛 黃芩 甘草(各七分)
水三鐘。腰子一個。去脂膜。黑豆一合。煮鐘半。去腰子黑豆。入藥煎七分。食後溫服 八味湯(楊氏) 治溏泄。

吳茱萸(湯泡) 乾薑(泡。各一錢) 陳皮 木香 丁香 肉桂 人參 當歸
水煎服。

參附湯(得效)

人參(五錢) 附子(炮。一錢)
水二鐘。薑十片。煎八分。溫服。

六柱湯(活人) 溏泄。

人參 茯苓 熟附子 木香 肉豆蔻 白朮 加薑棗。水煎服。

十補湯 即十全大補湯。四君子、四物湯、加黃 、肉桂。

理物湯 交腸。

即理中湯、四物湯並用。

胃風湯(和劑)瀉。

白朮 人參 茯苓 芎 白芍 當歸 肉桂 入粟米一撮。水煎服。

養臟湯(和劑)痢。

罌粟殼(去蒂蓋。炙) 人參 當歸 肉桂 訶子皮 木香 白朮 肉豆蔻 白芍
水煎溫服。寒加附子。

虛損門湯類。

雙和湯 白芍(二錢) 地黃 當歸 川芎 黃 (各一錢) 甘草(炙) 肉桂(各五分)

加薑棗水煎服。

樂令建中湯 人參 黃耆 茯苓 當歸 白芍 甘草 陳皮 半夏 桂心 細辛 前胡 麥冬 加薑棗。水煎服。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 人參 茯苓 黃 陳皮 半夏 甘草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黃 桔梗 柴胡 阿膠(蛤粉炒) 柏子仁 秦艽 烏藥 草果 烏梅肉 鱉甲(醋炙) 檳榔 五味子 地骨皮 木香官桂 加薑棗。水煎服 黃耆建中湯 盜汗自汗。

黃 (一錢) 白芍(二錢) 肉桂(八分) 甘草(炙。五分)

加薑棗。水煎。去滓。入飴糖。再煎令溶服。

大補黃 湯(魏氏)

人參 茯苓 白朮 黃 甘草 川芎 當歸 熟地 防風 肉桂 山茱萸(取肉) 五味子 肉蓯蓉 加薑棗。水煎服。

沉附湯(直指)虛炎短乏。

沉香 附子 辣桂 蓽澄茄 香附 甘草 加薑。水煎服。

歸脾湯(濟生)驚悸。

人參 黃耆 白朮 茯神 甘草 酸棗仁(炒) 木香 龍眼肉 加薑棗。水煎服。

滑石六一湯 滑石(五兩) 甘草(炙。一兩)

每服五錢。為末。白湯調服。

干葛湯 干葛(二錢) 枳實(麩炒) 梔子仁 豆豉(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服。

胃苓湯 疸。

即平胃散、五苓散並用。

枳歸湯(闕)

菊花湯 眼。

白蒺藜(炒) 羌活 木賊(去節) 蟬蛻(去頭足) 菊花(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服。

升麻煎(千金) 治膀胱熱不已。口舌生瘡、咽腫。

升麻 玄參 薔薇根白皮 射干(各四兩) 大青 黃柏(各三兩) 蜜(七合)

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去滓。下蜜。煎兩沸。細咽。

瘡毒門湯類 五香連翹湯。

沉香 乳香 甘草 連翹 青木香 射干 升麻 桑寄生 獨活 木通 丁香 大黃
水煎。空心熱服。以利下惡毒為度。

婦人門湯類 玄胡索湯(濟生)經事不調。

當歸 玄胡索 蒲黃 赤芍藥(各八分) 乳香 官桂(各二分) 沒藥 木香 甘草 姜 加薑。水煎服。吐逆。加半夏、橘紅各八分。有痰亦加。

溫經湯 阿膠(蛤粉炒) 當歸 川芎 芍藥 人參 肉桂 甘草 牡丹皮 半夏 吳茱萸 麥門 加薑。水煎服。

小溫經湯(簡易) 血疼。

當歸(二錢) 附子(炮。一錢。)
水煎服。

証治要訣類方卷之二‧飲類

三生飲(和劑) 中風。

木香(一錢) 南星(生。一兩) 川烏(生。去皮) 附子(生。去皮。各五錢)

每服五錢。姜十五片。水煎服。

草果飲(和劑)

蘇葉 草果仁 川芎 白芷 甘草 良薑(炒) 青皮(去穰炒)
各等分。每服二錢。水煎服。

香薷飲 中暑。

白扁豆(炒) 濃朴(薑製。各一錢) 香薷(二錢)、水煎入酒少許。水中沉冷服。

縮脾飲 砂仁 烏梅肉 草果 甘草(各四兩) 干葛 白扁豆(各二兩)
水煎。沉冷服。以解煩。

參蘇飲 蘇葉 前胡 干葛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參 枳殼 木香 加薑棗。水煎服。

柴胡飲子(事親增入) 兼治於內者。

柴胡 人參 黃芩 甘草 大黃 當歸 芍藥(各半兩)

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六磨飲(和劑) 痞塞七氣。

枳殼 檳榔 烏藥 人參 木香 沉香
上用粗碗磨。水服。

五皮飲 腫証。

五加皮 地骨皮 生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 等分。水煎熱服。忌生冷油膩堅硬粘滑物。

蘆根飲子(千金增入。) 治傷寒後嘔噦、反胃、乾嘔。不下食。

生蘆根(切) 青竹茹(各一升) 粳米(三合) 生薑(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裡鞋底一只。取五升澄。清下藥。煮二升半隨便飲。不瘥重 犀角飲子(千金增入) 由心臟熱之所感。宜服此方。

犀角(十八銖) 茯神(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 甘草(半兩) 白朮(六錢)
上 咀。以水九合。煎四合。分服。(加龍齒一兩佳。)

疏鑿飲子 腫証。

澤瀉 商陸 赤小豆 羌活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 茯苓 檳榔 加薑。水煎服 分心氣飲。

木香 丁皮 人參 麥門冬 大腹皮 濃朴 檳榔 桑白皮 草果仁 桔梗 白朮 香 附子 藿香 陳皮 紫蘇 甘草 加薑、棗、燈心。水煎服。

木香流氣飲。

半夏 陳皮 濃朴 青皮 甘草 香附 紫蘇 人參 木瓜 石菖蒲 赤茯苓 白朮 麥冬 草果仁 肉桂 莪朮 大腹皮 丁皮 檳榔 木香 藿香 木通 薑、棗。水煎 升麻和氣飲 乾薑 升麻 枳殼 桔梗 蒼朮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當歸 白芍 白芷 大黃(各一錢) 乾薑(三分) 加薑、燈心。水煎服。

和氣飲。即升麻和氣飲。

芎附飲 解郁行氣。

川芎(一錢) 香附(二錢)
上為末。不拘時。茶湯調下。

甘露飲 咽痛。

枇杷葉(去毛) 熟 山茵陳 天門冬 枳殼 石斛 生地 甘草 黃芩 麥門冬
水煎服。

薄荷煎 咽痛。

薄荷(一斤。取頭末。四兩) 砂仁 川芎 甘草(各五錢。取頭末三錢) 腦子(五分另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臨臥。任意咽嚼。又方無腦子。有桔梗。

驅瘧飲 瘧。

前胡 柴胡 黃 濃朴 半夏 桔梗 甘草 桂心 乾薑 加薑、棗水煎服。

四獸飲 瘧。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 草果仁 烏梅、薑、棗、水煎服。

釐清飲 小便多。

益智仁 川萆薢石菖蒲 烏藥(等分)

入鹽少許。水煎服。

清心連子飲 濁淋。

黃芩 麥冬 地骨皮 車前子 甘草 石蓮肉 茯苓 黃 人參
水煎。沉冷服。發熱加柴胡、薄荷。

黃 飲 三消。

即黃 六一湯。

參朮飲(增入) 治妊娠轉胞。

四物湯加人參 白朮 半夏 陳皮 甘草 生薑煎。空心服。

四順清涼飲 大便秘。

大黃 當歸 赤芍 甘草
水煎服。以利為度。

四磨飲(增入) 治七情鬱結。上氣喘急。

人參 檳榔 沉香 台烏
四味。各濃磨水。取七分盞。煎三五沸。溫服。

粟殼飲 痢。

罌粟殼 枳殼 白芍藥 陳皮 當歸 甘草 訶子 木香 人參 白僵蠶 水煎服。

水煮木香散。

即水煮木香丸。水化煎服。

藿脾飲

藿香 濃朴(薑製) 陳皮 半夏 甘草 水煎服。

冷香飲子(增入) 治傷暑 亂。腹痛煩躁。脈沉微或伏。

草果仁(三兩) 附子 陳皮(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 咀。每服一兩。薑煎。旋冷服。

威靈仙飲

生威靈仙不拘多少。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酒調下。微利為度。

消毒飲

牛蒡子(君) 荊芥(臣) 甘草(使)
水煎服。如治瘡疥。大便利者。勿服。

犀角飲子。

犀角(鎊) 菖蒲 木通 玄參 赤芍 赤小豆 甘菊花 甘草
水煎服。

增損四物飲 即四獸飲。去草果。加藿香、濃朴、川芎、當歸。

瘦胎飲

粉草(一兩) 商州枳殼(三兩)
上為末。白湯點服。一方加香附。

如聖餅子(和劑)頭痛。

防風 天麻 半夏 南星 川芎 乾薑 川烏 甘草(等分)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如芡實大。或捻作餅子。晒乾。每服五餅。荊芥三五穗。細嚼茶酒任下。熟水亦可。或煎荊芥湯亦可。

証治要訣類方卷之三‧散類

八味順氣散(濟生) 中風。

白朮 白茯苓 青皮 白芷 陳皮 烏藥 人參(各一兩) 甘草(五錢)
水煎服。仍以酒化蘇合香丸。間服。

五積散(上除肉桂、枳殼為粗末。仍十三味。慢火炒令色轉。攤冷。次入桂、枳殼令勻 每服三錢。加后項藥同煎。)

白芷 川芎 甘草 茯苓 當歸 肉桂 白芍藥 半夏(各二兩) 陳皮 枳殼 麻黃 蒼朮(二十四兩) 乾薑(炮。四兩) 桔梗(十二兩) 濃朴(四兩)

加薑、蔥。水煎。熱服。胃寒用煨薑。挾氣加吳茱萸。調經催生。入艾、醋服。

藿香正氣散 紫蘇葉 白芷 茯苓 大腹皮(各一兩) 白朮 陳皮 濃朴 半夏曲 桔梗(各二兩)

藿香(去土三兩) 甘草(炙。二兩半)

每服三錢。和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熱服。

烏藥順氣散 麻黃(去根節) 陳皮 烏藥(各三兩) 薑蠶(去絲觜炒) 川芎 枳殼 甘草(炙) 白芷 桔梗(各一兩) 乾薑(炮。五錢)

每服三錢。加薑、棗。水煎服。

複元通氣散(和劑)

茴香(舶上者) 穿山甲(蛤粉炒。各二兩) 木香(一兩半) 甘草 陳皮 延胡索 白丑
上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不飲酒。木香湯調服

敗毒散

柴胡 甘草 桔梗 人參 芎 茯苓 羌活 前胡 枳殼 獨活(等分)

加薄荷薑水煎服。寒多熱服。熱多溫服。

消風散

荊芥穗 甘草 芎 羌活 薑蠶(炒) 防風 茯苓 蟬蛻 藿香 人參(各二兩) 濃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服。如久患偏風。每日三服。便覺輕減。如暴感風寒。頭痛聲重寒熱。倦痛。用荊芥茶清調下。溫酒亦得。可並服之。小兒虛風及驚風。用乳香、荊芥湯調服半錢。俱不計時服。

防風散 同前証類。

秦艽 獨活 麻黃 半夏 防風(各二兩) 升麻 防己 白朮 石膏 白芍藥 黃芩 甘草 當歸 遠志 人參(各一兩)

每服四錢。水二盞。薑七片。煎一盞。取清汁六分。入麝香末少許。臨臥熱服。

八風散(和劑)同前証類。

藿香(二兩) 白芷 前胡(各四兩) 黃 甘草 人參(各八兩) 防風 羌活(各十二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薄荷少許。煎七分。去滓。食後溫服。臘茶清調六錢亦得。小兒虛風。乳香臘茶清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加減服。

大三五七散(和劑) 同前証類。

山茱萸 乾薑 茯苓(各三斤) 附子(三十五枚) 細辛(一斤八兩) 防風(去蘆四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

四生散(和劑) 同前証類。

黃 羌活 蒺藜 白附子(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薄荷湯調服。如腎臟風下疰生瘡。以腰子批開。以藥末二錢合定裹煨香熟。空心細嚼。以鹽酒調下。

胡麻散(和劑) 仝前証類。

胡麻(十二兩) 荊芥 苦參(各八兩) 何首烏(十兩) 甘草 威靈仙(各六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薄荷湯茶食後點服。或酒蜜湯亦可。服此藥後。頻頻洗浴。貴乎得汗。有效。

木香調氣散(和劑) 中氣。

白豆蔻(取仁)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錢) 藿香葉 甘草(各八分) 砂仁(四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不拘時。點服。

卻暑散(得效) 中暑。

赤茯苓 甘草(各四兩生) 寒食面 生薑(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新汲水或白湯點服。

大順散(和劑)

甘草(銼寸長十兩) 乾薑 杏仁 肉桂(各一兩二錢)
上先將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黃熟。次入乾薑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同炒。候杏仁不為度。用節隔淨后。入桂一處。搗羅。每服二錢。水煎服。如煩躁。井花水調。常用以滾湯點服亦可。

枇杷葉散(和劑)

枇杷葉(去毛炙) 陳皮(去白) 丁香(各五錢) 濃朴(薑製。四兩) 白茅根 麥冬(去心) 木瓜 甘草(炙各一兩) 香薷(三錢)
上搗羅為末。每服二錢。薑三片。水煎服。溫水調服亦可。如煩躁。井花水調。小兒三歲。可服半錢。更量大小加減。不拘時服。

十味香薷散(百一)

香薷(一兩) 人參 陳皮 白朮 白茯苓 白扁豆 黃 木瓜 濃朴 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白湯或冷水調服。

枳芎散(增入) 治左脅痛刺不可忍。

枳實(炒) 川芎(各半兩) 粉草(炙。一錢半)
為末。每服二錢。薑、棗湯下。酒亦可。

平胃散 又名對金飲子。

蒼朮(去粗皮。米泔水浸多) 濃朴(薑製) 陳皮(去白等分) 甘草(炙。減半)

加薑、棗。水煎服。或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調服。

和解散

蒼朮(二錢) 濃朴 陳皮 甘草 本 桔梗(各一錢)

加薑棗。水煎服。

十味芎蘇散

川芎 紫蘇 干葛 桔梗 柴胡 茯苓 甘草 半夏 枳殼 陳皮
加薑。水煎服。

順元散(得效)

南星(炮。一兩) 川芎(炮) 附子(炮。各五錢) 木香(二錢半)

每服三錢。加薑。水煎服。

五苓散 白朮 白茯苓 豬苓 澤瀉(等分) 肉桂(減半)
上為末。白湯調服。

辰砂五苓散

即前五苓散加辰砂。上為末。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澀。新汲水調服。小兒五心煩熱。多哭如驚。壯熱水調服。

玉屏風散

白朮(一兩) 黃 防風(各五錢)
水煎服。

消風百解散

蒼朮 麻黃 白芷 荊芥 陳皮 甘草
加薑三片。烏梅一個。水煎服。

三白散

白丑(二兩) 桑白皮(微炒) 白朮 木通 陳皮(去白。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薑湯下。

不換金正氣散

蒼朮 濃朴 陳皮 甘草 藿香 半夏
加薑棗。水煎服。不服水土者。尤宜服之。

普賢正氣散 即前不換金正氣散加生薑、蔥白、黑豆。水煎服。

防風通聖散

防風 川芎 當歸 白芍 白朮 甘草 麻黃 黃芩 桔梗 荊芥 薄荷 連翹 梔子 石膏 滑石 芒硝 大黃
痰嗽加半夏、生薑。水煎服。

神木散

蒼朮 川芎 白芷 本 細辛 羌活 甘草
加薑、蔥。水煎服。如傷風鼻塞。為末。蔥湯調服。

五膈寬中散

濃朴 香附 青皮 陳皮 白豆 砂仁 木香 丁香 甘草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三片。鹽少許。煎湯調服。

谷神嘉禾散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參 白朮 薏苡 砂仁 穀芽 神曲 枇杷葉 檳榔 大腹子 桑白皮 白豆蔻 青皮 五味子 木香 沉香 丁香 藿香 隨風子 石斛 杜仲
加薑、棗。水煎服。五噎入乾柿一枚。膈氣吐逆。入薤白三寸、棗五枚。

實脾散 腫証。

濃朴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木瓜 大腹子 草果仁 附子 木香 乾薑 加薑、棗。水煎服。

八味平胃散 腳氣。

濃朴 升麻 射干 茯苓 大黃 枳殼 芍藥 甘草
水煎服。

龍膠散(闕)

大聖散

人參 黃耆 茯苓 甘草 川芎 當歸 麥門冬 木香
加薑。水煎服。

枳殼散

防風 川芎 細辛 枳殼 桔梗 干葛 甘草
加薑。水煎服。

蟠蔥散 陰頹氣。

蒼朮 茯苓 青皮 丁皮 延胡索 肉桂 三棱 莪朮 檳榔 乾薑 砂仁 甘草
加連根。蔥白。水煎。熱服。

蓽澄茄散

附子 蓽澄茄 沉香 葫蘆巴 肉桂 補骨脂 茴香 巴戟天 川楝子 木香 川烏
水煎服。

異攻散 小腸氣。

即五積散。

止衄散 鼻衄。

黃 赤茯苓 白芍藥 當歸 生 阿膠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黃 湯調下。

一字散

雄黃 細辛(各五錢) 川烏(生。五枚)
上為末。每服一字。薑汁芽茶。煎湯調服。

金沸草散

旋複花 麻黃 前胡 荊芥穗 甘草 半夏 赤芍
加薑棗。水煎服。

黑神散

黑豆(炒) 熟 當歸 白芍藥 蒲黃 肉桂 乾薑(炮) 甘草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童便各半盞。調服。

妙香散 舌衄。

人參 黃耆 茯神 山藥 甘草 桔梗 遠志 木香 麝香 辰砂
上為末。溫酒調服。

扁豆散(本事) 咯血。

扁豆 人參 白朮 半夏 枇杷葉 生薑 入檳榔二分半。水煎服。

七珍散(本事)

人參 黃耆 白朮 茯苓 甘草 山藥 粟米
加薑。水煎服。

補肝散(千金增入) 治男子五勞七傷。明目。

地膚子(一斗。陰乾為末) 生地黃(十斤。搗取汁)

以地黃汁和。曝乾。更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

千金內補散(瑞竹) 嗽血。

人參 黃耆 川芎 當歸 白芷 桔梗 官桂 甘草
加薑。水煎服。

通關散 頭痛。

撫芎 川芎 川烏 細辛 白芷 薄荷
上為末。蔥白、茶清調服。薄荷湯調亦可。

茶調散 頭痛。

川芎 白芷 羌活 防風 荊芥 薄荷 香附 甘草
上為末。食後茶清調服二錢。

八生散 天雄(去皮臍。如無以大附子代之) 大川烏(各一兩。去皮臍) 白附子 南星 天麻(各五錢) 川芎 半夏 木香 全蠍(去毒。薑汁拌。全用)

並生用。加薑。多水煎服。

追風散

川烏(炮。去皮臍) 草烏 僵蠶 全蠍 白附子 南星 天麻 白芷 川芎 羌活 防風荊芥 石膏 甘草 地龍(去土) 乳香 沒藥 雄黃
上為末。每服半錢。入好茶少許。臨臥沸湯調服。

白蘞散(千金) 治風痺腫筋急展轉易常處。

白蘞(半兩) 附子(六銖)

二味治下篩。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熱行為候。十日覺。

正元散

人參 白朮 茯苓 黃 陳皮 甘草 川芎 肉桂 乾薑 附子 烏藥 山藥 川烏 加薑棗。入鹽少許。水煎服。

碧雪散(魏氏)

白礬(明淨七錢) 巴豆(一粒。去殼研)
上以礬為末。瓦上溶化。入巴豆在內。候礬乾為度。細研。每用一字。以竹管吹入咽喉中。涎出為效。又方用青礬。

琥珀散(濟生) 經痛。

赤芍藥 三棱 莪朮 牡丹皮 玄胡索 劉寄奴 當歸 熟地 烏藥 官桂(各一兩)

上為赤芍、棱莪、牡丹、寄奴五味。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 爛為度。焙乾。入後五味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服。

劫勞散 人參 黃耆 甘草 當歸 芍藥 地黃 阿膠 紫菀(等分)

加薑棗。水煎服。又方有五味子。

異攻散 脾痛。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陳皮
薑棗。水煎服。

五味子散(增入) 治腎泄。(有一人五更初曉時。必溏泄一次。此名腎瀉。)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一兩。細粒綠色者)

二味炒香熟為度。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下。

手拈散 治心脾氣痛。

草果 玄胡索 五靈脂 沒藥(等分)
上為末。酒調服二錢。

調氣散
即木香調氣散。

觀音應夢散(夷堅志)

人參(一錢) 胡桃(二枚。去殼不去皮)

加薑、棗。水煎服。蓋人參定喘。胡桃能斂肺也。

橘蘇散(濟生)

橘紅 蘇葉 杏仁 半夏 貝母 五味子 白朮 桑白皮(等分) 甘草(減半)

加薑水煎服。

應夢人參散 甘草(炙一錢) 人參 白朮 桔梗 青皮 白芷 干葛(各六分) 乾薑 加薑。水煎服。

款冬花散 知母 桑白皮(一云桑葉) 款冬花(去梗) 阿膠(炒) 麻黃(去根節) 貝母(去心)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 半夏(湯泡。薑製)

加薑。水煎服。

二母散

知母 貝母 加薑。水煎服。

丁香煮散(直指) 屬諸嗽門不喜食。

石蓮肉 丁香(各十四枚)

生薑七片。大棗七枚。黃秫米半合。水煮食。

導赤散 淋。

生地黃 木通 甘草

竹葉、燈心水煎。飢服。

五淋散(和劑)

赤茯苓 赤芍藥 梔子仁 當歸梢 甘草(生)
水煎飢服。

五香散(和劑) 尿血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藿香
水煎服。

竹龍散(三因) 三消。

五靈脂(另研) 黑豆(生。去皮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冬瓜煎湯調服。瓜葉子皆可。一日兩服。渴少減一服。渴 止宜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此方沈存中載於靈苑方。得效者甚多。

烏金散 消渴。

黃丹 金墨
上為末。每服二錢。丹服先漱口。待渴甚。要飲水。就用冷水調服。

木香散(和劑) 溏泄。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當歸 甘草 附子 赤石脂 藿香 訶子皮
加薑、棗。水煎服。

大建脾散(百一)

蓽澄茄 乾薑 白豆蔻 丁香 白茯苓 甘草 肉豆蔻 半夏 砂仁 陳皮 檀香 濃朴茴香 神曲 青皮 白朮 川烏 草果仁 附子
薑、棗。水煎服。

荊芥散(增入) 吐血。

荊芥穗(半兩) 炙草(一兩) 桔梗(二兩)
上 咀。薑煎。食後服。

滑胎枳殼散 腸風臟毒。

枳殼 甘草
上為末。空心沸湯調服。

棕灰散(事親)

敗棕(不拘多少) 燒灰存性。空心酒調二錢。清米飲亦可。

三灰散(楊氏)

側柏葉(焙為末五錢) 棕櫚(存性。勿令白色。三錢) 桐子(燒作炭二錢。)
上為末。分作二服。空心米飲調服。

黃 散(增入) 治咳血成勞。

甘草(四錢) 黃 麥門冬 熟地 桔梗 白芍(各半兩)

咀。每服半兩。水煎服。

木香交加散 痢。

即六和湯、藿香正氣散並用。

七珍散 五勞。

即八珍散去扁豆。

黃 鱉甲散(和劑)

人參 黃耆 茯苓 天冬 半夏 知母 桑白皮 地骨皮 生地 赤芍 桔梗 肉桂 紫菀 秦艽 鱉甲 柴胡 甘草
水煎服。

人參散(本事) 五勞。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當歸 赤芍 半夏曲 柴胡 黃芩 干葛
薑、棗。水煎服。

小三五七散 眩暈。

天雄(炮) 細辛(各二分) 乾薑 山茱萸(各五分) 山藥 防風(各七分)
上為末。酒調服。

參茯白朮散(和劑)

人參 白朮 茯苓 山藥 甘草(各二兩) 薏苡 扁豆(薑汁炒) 蓮肉(各一兩) 砂仁
上為末。棗湯調服。

異攻散(本事)

川芎 當歸 白芷 白芍藥 陳皮 牡丹皮 玄胡索 桔梗 烏藥 乾薑 官桂 加薑。水煎服。

洗肝散(得效) 眼。

川芎 當歸 羌活 防風 薄荷 甘草(炙) 山梔仁 大黃(煨。等分)
上為末。食後水調服。

鳴耳散(濟生) 耳。

緊磁石(一塊如豆大) 穿山甲( 存性。研。一字)

上為新綿裹塞於耳內。口中銜小生鐵。覺耳內如風聲即住。

桃紅散 耳。

干胭脂 白礬(等分)
上為末。將鵝瓴管蘸藥少許。吹入耳內。

推氣散 治右脅疼痛。脹滿不食。

枳殼 桂心 片子薑黃(各半兩。一本作僵蠶) 甘草(炙。一錢半)
為末。每服二錢。薑棗湯或酒下。

通關散 鼻。

白礬 直僵蠶 南星(生) 梨蘆 全蠍(等分)
上為末。鵝瓴管吹入鼻內。

排膿托裡散 治癰疽癤腫毒。

地蜈蚣 赤芍藥 當歸 甘草(等分)
上為末。酒調服。

五香散(和劑)

木香 沉香 雞舌香(各一錢) 射香 薰陸香(一錢)
上為末。酒調服。

換肌散(楊氏)

胡麻 蔓荊子 枸杞子 牛蒡子(各五錢) 防風 苦參 白蒺藜 栝蔞根(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甘草貫眾湯漱口。不拘時。茶清調服。日進三服。

花蛇散(三因) 癩。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二兩。) 生犀(半錢) 青皮(半兩) 黑丑(半兩。半生半炒)
上為末。每服二錢。膩粉半錢。研勻。糯米飲五更調服。以利下惡毒為度。十餘日再進 雞鳴散 撲。

大黃(一兩酒浸) 杏仁(三七粒去皮尖)
上研末。酒一碗。煎六分。雞鳴時服。至晚取下瘀血即愈。若愈。便覺氣絕不能言。取藥不及者。急掰開口。熱小便灌之。

調經散(三因)經事不調。

當歸 赤芍 沒藥 肉桂 細辛 甘草 麝香
上為末。生薑汁酒米飲。空心任意調服。

失笑散(和劑) 婦人血瘀。

蒲黃(炒) 五靈脂(酒研。淘去砂土。等分)
上為末。釅醋熬成膏。水調服。

木香順氣散 赤白帶下。

京三棱 石三棱 蘿卜子(炒) 檳榔 陳皮 雞爪三棱 半夏 白茯苓 人參 木香(各一兩) 黑丑 砂仁 白豆蔻(各五錢)
上為末。薑汁打糊丸。

蒲黃散

蒲黃 乾荷葉 牡丹皮 玄胡索 生地 甘草
入蜜少許。水煎服。

荷葉散

荷葉 蒲黃 甘草 生地黃汁 蜜糖

 

上水煮荷葉。甘草。去渣。入蒲黃地黃汁。蜜調勻服。

香蘇散

紫蘇 香附 陳皮 甘草 檳榔 木瓜
加薑、蔥。水煎服。

証治要訣類方卷之四‧丸類、丹類、膏類

(附後)

蘇合香丸(和劑) 中風與感應丸並用。即蘇感丸。(安息香膏。和入蘇合油內。)

白朮 青木香 烏犀角 香附 丁香 朱砂 訶黎勒(煨) 白檀香 安息香(另為末。

無灰酒熬膏) 麝香(研) 蓽茇 龍腦 沉香 蘇合香油(各二兩) 薰陸香(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或如龍眼大。外以蠟包。臨時切開取用。以薑湯熟水酒任 下。青龍丸(濟生)

穿山甲(十五片。鍛石炒) 全蠍(去毒。二十一個) 蜈蚣(七條生用) 斑蝥(七個。糯 米炒去頭足) 麝香(一字。另研) 地龍(去土。一兩) 草烏(一兩) 松香(五錢) 沒藥(三錢)

僵蠶(薑汁炒各五錢) 五靈脂(去沙土) 乳香(各三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綠豆大。青黛為衣。不拘時。溫酒送下二十丸。忌食熱物。

乳香丸(和劑)

糯米(炒) 川烏(炮。去皮臍) 五靈脂(去砂土各二兩) 乳香 白芷 藿香 南星(炮)

沒藥 荊芥 赤小豆 骨碎補 白附子(炮。各一兩) 松脂(五錢) 香墨( ) 草烏(炮。各五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冷酒送下。茶清亦可。忌熱物一時 五痺丸(見中風)

補骨脂(炒香) 蓽澄茄 檳榔(酸粟米飯裹。外以濕紙包。火煨。令紙焦。去飯。各四兩) 黑丑(二十四兩。炒香為末。取頭末。十二兩) 木香(二兩)
上為末。入牽牛令勻。清水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茶湯熱水任下。每酒食 后可服五丸或七丸。小兒一歲一丸。妊婦不可服。

玉杵丸(得效)

石膏(生) 半夏(泡) 硝石(另研。各一兩) 生硫黃(另研。二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薑湯米飲任下。

鐵彈丸(和劑)

乳香 沒藥(各一錢) 川烏(泡。去皮臍尖。一兩) 五靈脂(酒淘去沙土。四兩) 麝香(另研。一錢)
上先將乳沒於陰涼處細研。次入麝香末。次入餘藥末。再研。滴水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薄荷酒磨化服。

青州白丸子 半夏(泡。七兩) 南星(泡。三兩) 白附子(二兩) 川烏(去皮臍。五錢。俱生用)
上搗籮為細末。以生絹袋盛井花水擺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渣更研更擺。以盡為度。

置瓷盆中。日晒夜露。次早換水攪。又晒露。如此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晒乾。候如玉餅。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丸如綠豆大。初服五丸。加至十五丸。薑湯下。不拘時服。如癱瘋濕。酒下如小兒驚風。薄荷湯下三五丸。

防風丸(和劑)

防風 川芎 天麻(去苗。酒浸一宿) 甘草(各三兩。炙)

朱砂半兩為衣。上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朱砂為衣。每服一丸。荊芥湯化開服。

茶酒亦可。服不拘時候。

犀角丸(和劑)

黃連(去蘆) 犀角(鎊。各一兩) 人參(二兩) 大黃(八兩) 黑丑(十二兩。炒過。再研。取頭末六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臨臥溫水送下。

骨碎補丸(和劑)

荊芥穗 白附子(炮) 肉蓯蓉(酒浸。切焙) 牛膝(酒浸) 骨碎補(去毛炒) 威靈仙(炒) 自然銅( 。醋浸九次) 草烏(炮。去皮臍) 半夏(炮。各五錢) 地龍(去土炒) 沒藥(各二錢五分)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不拘時。溫酒下。婦人醋湯或當歸酒下。妊婦勿服。

烏荊丸(和劑)

川烏(炮。去皮。臍。一兩) 荊芥穗(二兩)
上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或湯任下。有痰。日進二三服。

四生丸(和劑)

五靈脂(去沙) 骨碎補 川烏(炮。去皮臍) 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漸加至十丸。十五丸。空心溫酒下。

輕腳丸(和劑)

木別子(另研) 白膠香(另研) 白芍(各二兩) 草烏(去皮尖四兩) 赤小豆(一兩為末作糊)
上為末。赤小豆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旋加至十丸。溫酒或木瓜湯送下。病在下食後服。病在上食前服。忌熱物少時。

秘方換腿丸(和劑)

薏苡仁 石南膝 南星(炮。薑製) 牛膝(酒浸) 肉桂(去粗皮) 當歸 天麻 附子(炮。去皮臍) 羌活 防風 石斛 萆薢黃 (蜜炙) 續斷(各一兩) 蒼朮(泔浸。兩半) 檳榔(五錢) 木瓜(四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酒或木瓜湯下。

左經丸(和劑)

黑豆(一斤。斑蝥二十一枚。去頭足同煮候豆脹為度。去蝥不用。取豆焙) 草烏(煨。

四兩) 川烏(炮。去皮臍。二兩) 沒藥(兩半) 乳香(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酒吞三十丸。

木瓜丸(和劑)

生地黃 陳皮 烏藥(各四兩) 杏仁(去皮尖。一兩) 黑丑(炒。三兩) 石南藤 當歸 續斷 蓯蓉(酒洗焙) 木瓜 牛膝(酒浸) 赤芍藥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木瓜煎湯下。

神保丸(和劑) 中惡。

木香 胡椒(各一錢) 全蠍(七個) 巴豆(十粒去殼心皮研去油)
上為末。巴豆霜入內令勻。湯化蒸餅。丸如麻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七丸。心膈痛。

柿蒂、燈心湯下。腹痛。柿蒂、煨薑湯下。血痛。炒薑、醋湯下。肺氣甚者。以白礬、蛤粉各二錢。黃丹一錢同研。煎桑白皮、糯米飲下。大便閉。蜜湯調檳榔末一錢下。氣噎。木香下。

宿食不消。茶湯下。

消暑丸(和劑) 傷暑。

半夏(醋煮。一斤) 甘草(生用) 茯苓(各半斤)
上為末。薑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白湯下。

酒煮黃連丸 黃連(去蘆。十二兩)
上以好酒煮。焙乾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

三黃丸(和劑)

黃連 黃芩 大黃(煨。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熟水下。又方。用腦麝為衣。丸如大豆大。臨臥。含下一兩丸。亦可。

戊己丸(和劑) 傷濕。

黃連 吳茱萸 白芍藥(等分)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紅丸子 傷食。

京三棱 莪朮 青皮 陳皮(各五錢) 乾薑(炮) 胡椒(各三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以礬紅為衣。食後薑湯下三十丸。小兒減丸數。

小七香丸(和劑)

甘松 益智 香附 丁香皮 甘草 砂仁 莪朮(等分)
上為末。泡蒸餅。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薑湯熟水溫任送下。

感應丸(和劑)

百草霜(用莊村有柴木草。燒鍋底上刮取。研。一兩) 杏仁(肥。去皮尖。去雙仁。一 百四十個。另研) 丁香 木香(各半兩) 川乾薑(炮。一兩) 肉豆蔻(面包煨去油。取霜。二十 個) 巴豆(去殼。紙包去油。七十八粒)
上取百草霜、杏仁、巴豆。另研余四味。共為末。和勻。先將好黃蠟四兩溶化。以重綿濾去渣。更以好酒一升。於瓦器內煮蠟數滾。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春夏用油一兩。秋冬用油一兩半。熬令香熟。次下蠟同化。乘稍熱和前藥末作塊。油紙包收。旋丸如綠豆大。

每服五七丸、或十丸或十五丸。量大小虛實。加減丸數。

半硫丸(和劑) 七氣。

半夏(湯泡) 硫黃(明淨者。研極細。用柳木槌殺過)
上以生薑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餅攪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酒或薑湯下。婦人醋湯下。有妊勿服。

備急丸(和劑)

乾薑(炮。一兩) 巴豆(去油。五錢) 大黃(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溫水送下。

木香檳榔丸(三因)

木香 枳殼(麩炒) 檳榔 青皮(去穰炒) 杏仁(去皮尖。炒各一兩) 半夏曲 郁李仁(去殼) 皂角(酥炙。各二兩)
上為末。另以皂角四兩。漿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

消食丸(千金) 治數年不能食。

小麥 (一升) 曲(一升) 乾薑(四兩) 烏梅(四兩)為末。蜜和。服十五丸。加至四十丸。(寒在胸中及胃翻心者皆瘥)

解毒丸(三因) 蠱脹。

貫眾(去土。一兩) 生甘草 青黛(另研。各一兩) 板藍根(即青靛根乾者。四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青黛為衣。如稍覺精神恍惚惡心。即是誤中諸毒。急取十五丸。不拘時。爛嚼。新汲水下。

虎骨四斤丸(和劑)腳氣。

木瓜(去穰) 天麻 蓯蓉(酒洗) 牛膝(各一斤)
以上四味。用無灰好酒五升浸。春秋各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乾。再入附子。

炮去皮臍虎骨(酥炙各二兩)。上為末。用浸藥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煎木瓜酒鹽湯下。常服補虛陰濕。大壯筋骨。

茱萸內消丸(和劑) 陰 氣。

馬蘭花(醋炙) 山茱萸(去核) 陳皮(去白) 青皮(去穰) 吳茱萸(湯浸) 山藥 肉桂(不見火) 川楝子(去核) 茴香(炒。各一兩) 木香(不見火。三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或鹽湯下。

大茴香丸(宣明)

茴香(炒) 良薑 官桂(各半兩) 蒼朮(泔浸。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薑湯。痛者酒下。

安腎丸(和劑) 牙宣。

肉桂 川烏(炮。去皮臍各兩半) 桃仁(炒) 白蒺藜(炒。去刺) 巴戟(去心) 山藥 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 石斛(去根炙) 萆薢白朮 破故紙(各五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或湯送下。

練中丸(千金增入)主宿食不消。大便難。

大黃(八兩) 葶藶 杏仁 硭硝(各四兩)
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食後服七丸。日三。

鹿茸丸 川牛膝 鹿茸 五味子 石斛 棘刺 杜仲 陽起石( ) 巴戟(去心) 淮山藥 菟絲子(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

附子八味丸(三因)

熟地黃(八兩) 山茱萸(去核) 山藥(各四兩) 牡丹皮 茯苓 澤瀉(各三兩) 附子(炮。去皮) 官桂(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送五十丸。

都梁丸(百一) 頭痛。

白芷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細嚼。用荊芥、茶湯下。

生熟地黃丸(和劑) 眼眶骨痛。

生 熟 (各五兩) 甘菊花(三兩) 杏仁(二兩) 石斛 枳殼(麩炒。各兩半) 羌活 防風 牛膝(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鹽湯下。

雞蘇丸(和劑) 咽痛。

柴胡(銀州者) 木通(各二兩。同柴胡以湯半升。浸三宿。取汁後入膏) 生地黃(末。六兩)

麥冬(去心。四兩) 阿膠(炒) 蒲黃(炒) 人參(各二兩) 黃 甘草(炙。各兩半) 雞蘇(即薄荷葉。淨。一斤)
上為末。將好蜜二斤。先煉一二沸。然後入生地末。不住手攪勻。次入木通柴胡汁。慢火熬成膏。勿令焦。次入餘藥末。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臨臥嚼碎。熱水送下。

辰砂化痰丸

半夏(湯泡。薑汁搗作面) 南星(炮。三兩) 白礬(枯) 辰砂(研飛。各五錢)
上為末。薑汁打麵糊。丸如梧桐子大。別用朱砂為衣。每服十丸。食後薑湯下。小兒一歲一丸。研碎。生薑、薄荷湯下。

丁香五套丸 南星 半夏(同星、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入白礬末二兩。再浸三日。洗淨焙乾。各三兩
上為末。用神曲一兩。麥芽二兩。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水送下烏梅丸 脾痛。

烏梅(三十個。去核。搗) 黃柏(炙) 細辛(去蘆) 肉桂(去粗皮) 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各六錢) 川椒(去目及開口者。炒) 當歸(各四錢) 乾薑(炮。一兩) 黃連(去蘆。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入烏梅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青娥丸(增入) 治腎虛腰痛。益精助陽。

破故紙(四兩。炒) 杜仲(四兩。炒去絲) 姜(二兩半。炒乾)
為末。用胡桃肉三十個。研膏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酒下。

橄欖丸(得效) 嗽。

百藥煎 烏梅 甘草 石膏(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噙化。

藜蘆丸(千金) 治少小泄清痢。

藜蘆(二分) 黃連(三分) 附子(一分)
為末。蜜丸如麻子大。以粥飲服二丸立驗。

菟絲子丸

菟絲子(酒浸) 澤瀉 鹿茸(酥炙) 石龍 (去土) 肉桂(去粗皮) 附子(炮。去皮臍 各一兩) 石斛(去根) 熟 白茯苓 牛膝(酒浸) 續斷 山茱萸(去核) 肉蓯蓉(酒洗) 防風杜仲(炒) 補骨脂 蓽澄茄 沉香 巴戟(去心) 茴香(炒。各二兩) 五味子 芎 桑螵蛸(酒浸。炒) 覆盆子(各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鹽湯任下。

破飲丸(三因) 停飲伏痰。

蓽茇 丁香 胡椒 砂仁 青皮 巴豆(去殼皮) 木香 烏梅肉 蠍梢(各等分)
上以青皮同巴豆漿水浸一宿。次日漉出。同青皮炒焦。去巴豆。將所浸水。淹烏梅肉炊入熟飯。細研為膏。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津液咽下。

啟脾丸(楊氏) 不喜食。

人參 白朮 青皮 神曲 麥芽 陳皮 砂仁 乾薑 甘草(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遠細嚼。米飲送下。

煮朴丸(魏氏) 不喜食。

濃朴(四兩。姜四兩。水煮盡為度) 舶上茴香(炒。二兩) 半夏曲(姜 。一兩) 川椒 (四兩。甘草二兩。水二碗。煮盡。去甘草) 附子(炮二兩)
上為末。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鹿茸橘皮煎丸(和劑)

三棱(煨) 當歸 萆薢濃朴(薑製) 肉桂(去皮) 肉蓯蓉(酒浸) 陽起石 附子(炮去皮臍) 巴戟(去心) 石斛(去根) 牛膝(去蘆酒浸) 鹿茸(去毛。酒浸。炙) 杜仲(炒) 菟絲子(酒浸) 吳茱萸 乾薑(炮。各一兩) 甘草(炙。三錢) 陳皮(去白。五兩)
上為末。用酒二升。於銀石器內。將橘皮末煎熬如飴。卻入餘藥末。和勻。舂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鹽湯任下。

紅丸子(濟生) 瘧。

阿魏(醋化。一錢) 胡椒 莪朮(醋煮) 三棱(醋煮。各一兩) 青皮(去穰。炒三兩)
上為末。另用陳倉米粉同阿魏醋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淡薑湯下五十丸至百丸。

小菟絲子丸(和劑) 小便多。

石蓮肉(二兩) 菟絲子(酒浸。五兩) 白茯苓(一兩) 山藥(二兩)
上為末。山藥糊。丸如梧桐子大。酒、鹽湯任下五十丸。如腳膝無力。木瓜湯下。

威喜丸(和劑) 淋閉。

白茯苓(去皮。四兩。作塊。豬苓二兩。瓷器。內同煮二十餘沸。取晒。不用苓) 黃蠟 (四兩)
上以為末。熔黃蠟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細嚼。津液咽下。小便清為度。忌米醋 山藥丸(和劑) 白濁。

赤石脂 茯神(去皮末) 巴戟(去心) 熟地黃(酒洗) 山茱萸(去核) 牛膝(酒浸)澤瀉(各一兩) 山藥(二兩) 五味子(六兩) 蓯蓉(酒浸。四兩) 杜仲(去皮。三兩)菟絲子(酒浸。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米飲任下。

清心丸(本事) 遺精。

黃柏(十兩。為末) 牛腦(一兩。研)
上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濃煎麥冬湯下。夢遺不可全作虛冷。亦有經絡熱而得之者也。

遠志丸(濟生)

茯神 白茯苓 人參 龍腦(各一兩) 遠志(去心) 石菖蒲(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辰砂為衣。空心淡鹽湯下七十丸。

交感丸(三因)

生地黃(三斤搗。以布取汁。留渣) 延胡索(糯米同炒。去米。一兩) 生薑(三斤取汁炒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當歸湯下。

固陽丸(和劑)

附子(炮。一兩) 川烏(炮。七錢) 白龍骨( ) 補骨脂 川楝子 茴香(各六錢)
上為末。酒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

豬肚丸(三因) 三消。

黃連 粟米 栝蔞根 茯神(各四兩) 知母 麥冬(去心。各二兩)
上為末。用大豬肚一個。洗淨。入藥末於內。線縫置甑中。炊極爛。將豬肚搗膏。加煉蜜和藥末。杵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入人參湯下。一方加人參、熟 、干葛。一方加 小麥。去知母、粟米。

酒連丸 三消。即酒煮黃連丸。

腎氣丸(濟生) 三消。

熟地 山藥 山茱萸(去核) 茯苓 牡丹皮 澤瀉 五味子 鹿角(鎊。各一兩) 沉香 (不見火) 官桂(各五錢)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鹽湯、米飲任下。弱甚者加附子一兩。

蓯蓉丸(三因) 三消。

蓯蓉(酒浸) 磁石( 碎) 熟 (酒浸) 山茱萸(去核) 桂心 山藥 牛膝(酒浸)茯苓(去皮) 黃耆(蜜炙) 澤瀉 鹿茸 遠志 石斛 覆盆子 五味子 破故紙 萆薢 巴戟 菟絲子 龍骨 附子(炮) 杜仲(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麻仁丸(和劑) 大便閉。

濃朴(薑製。五錢) 白芍 枳實 大黃(蒸。各一兩) 麻子仁(另研) 杏仁(去皮尖。炒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臨臥白湯下。大便利即止。

潤腸丸(濟生) 大便閉。

肉蓯蓉(酒浸。烘二兩) 沉香(一兩。別研)
上為末。麻子研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七十丸。

威靈丸(得效) 大便閉。 黃耆(蜜炙) 枳實 威靈仙(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湯下。忌茶。

烏頭丸(千金增入) 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烏頭(六銖) 附子(半兩) 蜀椒(半兩) 乾薑 赤石脂(各一兩)

蜜丸麻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之。

大戊己丸(和劑)

蓽茇 肉桂(各四兩) 乾薑(炮) 良薑(各六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

桂香丸(三因) 溏泄。

附子 肉豆蔻 白茯苓(各一兩) 桂心 白薑 木香(各五錢) 丁香(一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乳豆丸(得效)溏泄。

肉豆蔻(生。為末)
上用通明乳香酒浸。研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桃花丸(和劑)溏泄。

赤石脂 乾薑(等分)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

香連丸(直指) 溏泄。

黃連(二十兩) 吳茱萸(十兩。同黃連炒赤色。去梗不用) 木香(四兩八錢)
上為末。醋糊。丸如豆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大七香丸 溏泄。

木香 丁香 檀香 甘松 丁皮 橘皮 砂仁 白豆蔻 三棱 莪朮(醋煮。各四兩)

大茴香(二兩半)
上為末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快脾丸 (魏氏)溏泄。

生薑(六兩淨洗。切片。以飛面四兩和勻。就日中晒乾) 橘皮(一兩) 甘草(炙) 丁香(各一兩) 砂仁(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薑湯送下。

五味丸(本事) 溏泄。

益智仁(炒) 蓯蓉(酒洗。焙) 巴戟(去心) 人參 五味子 骨碎補(去毛) 土茴香(炒) 白朮 覆盆子 四龍骨 熟 牡蠣 菟絲子(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二神丸(本事)

破故紙(炒。四兩) 肉豆蔻(生。二兩)
上為末。以大肥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同煮爛。去薑取棗肉研膏。丸如梧桐子 大。空心鹽湯下五十丸。

椒朴丸(魏氏)

益智仁(去殼炒) 川椒(炒出汁) 濃朴(薑製炒) 陳皮(去白) 白薑 小茴香(炒)青鹽(於銀石器內。水浸前藥。慢火煮。乾燥。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酒、鹽湯任下。

小茴香丸(本事)

舶上茴香(炒) 葫蘆巴 破故紙(炒) 白龍骨( 。各一兩) 木香(一兩半) 胡桃(去殼。二十一枚) 羊腰子(三對、切開。入鹽一兩半。擦炭火焙熟研)
上為末。酒糊蒸餅。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

椒附丸(和劑)

附子(炮) 川椒(去子炒) 檳榔(各五錢) 陳皮(去白) 牽牛(炒) 五味子 石菖蒲 乾薑(炮。各一兩)
上以好米醋於瓷器內。煮令乾。烘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鹽湯任 黃連阿膠丸(和劑) 交腸。

阿膠(炒。一兩) 黃連(三兩) 茯苓(二兩)
上為末。水煮阿膠膏搜和。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空心酒、米飲任下。

駐車丸(和劑) 瀉血。

阿膠(炒成珠為末米醋熬成膏) 當歸(各五兩) 黃連(十兩) 乾薑(炒。三兩)
上為末。以醋煮阿膠膏。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三十丸。日進三服。小兒丸如 麻子大。更量大小。加減丸數。

豬肝丸(千金增入) 治下痢腸滑。飲食及服藥俱完出。

豬肝(一斤熬乾) 黃連(二兩) 烏梅肉(二兩) 阿膠(二兩) 胡粉(七棋子)
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三。(亦可散服方寸匕)

蒜連丸(濟生)

獨蒜頭(十枚) 黃連(去蘆。不拘多少。為末)
上以蒜煨熟。搗碎和運。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陳米飲任下四十丸。

斷紅丸(濟生)

側柏葉 川續斷(酒浸) 鹿茸(去毛。醋炙) 附子(炮。去皮臍) 阿膠(蛤粉炒成珠)

黃(去蘆) 當歸(酒洗。各一兩) 白礬(枯。五錢)
上為末。醋煮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釣腸丸(和劑)

栝蔞(二枚。燒存性) 胡桃仁(十五枚。不油者就罐內燒存性) 白礬(枯) 綠礬(枯)

半夏 訶子(煨。去核各二兩) 皮(二枚。罐內燒存性)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

黃連丸(濟生) 痢。

乾薑(炮) 黃連 砂仁 川芎 阿膠(蛤粉炒) 白朮(各一兩) 乳香(別研三錢) 枳殼 (麩炒。五錢)
上為末。用鹽梅三枚。取肉。少入醋糊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赤痢。甘草 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相雜。甘草、乾薑湯下。

椒目丸(千金增入) 腹滿口乾燥。是腸有水氣。此方主之。

椒目 木防己 大黃(各二兩) 葶藶(二兩)

蜜丸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后稍增。口中有津液止渴者。加硭硝半兩)

水煮木香丸(和劑) 痢。

罌粟殼(去穰。三兩) 青皮(去穰) 甘草(各二兩半) 訶子(炮。去核八兩) 當歸 木香(各六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煎化。空心服。

斷下丸(和劑)

良薑 乾薑(炮) 赤石脂(研) 龍骨(研。各一兩半) 牡蠣( ) 附子(炮。去皮臍)白礬(枯) 肉蔻(面煨) 酸石榴皮(去穰。米醋浸一宿。取出炙黃。各一兩) 細辛(去土。七錢半)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萸連丸(百一) 痢。

吳茱萸 黃連(去蘆。各等分)

上為一處。好酒浸透。各自揀焙。或晒乾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赤痢黃連丸甘草湯下。白痢。茱萸丸乾薑湯下。赤白痢。二丸各半。甘草、乾薑湯下。

究原雙補丸(簡易) 五勞。

鹿角霜(三兩) 黃耆(炙) 沉香 熟 菟絲子 覆盆子 人參 木瓜 白茯苓 五味子蓯蓉 薏苡仁 石斛 當歸 澤瀉(各一兩) 麝香(一字。另研) 朱砂(五錢。另研為衣)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空心鹽湯下七十丸。

十四友丸(和劑)驚悸。

熟 酸棗仁(炒) 白茯苓 茯神 阿膠(蛤粉) 遠志(去心) 人參 當歸 肉桂 柏 子仁 紫石英(另研) 黃耆(各一兩) 辰砂(另研。一兩) 龍齒(另研。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棗湯下三十丸。

遠志丸(得效)

遠志(去心。甘草同煮。半斤。去甘草) 茯神(去木) 益智仁(各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臨臥棗湯下五十丸。

壽星丸(和劑) 怔忡。

南星(一斤。用炭火三十斤。燒一地坑通紅。去炭火。以酒五斤傾坑內。候酒滲置南星 在坑內。以盆覆周遭用灰擁定。勿令泄氣。次日取出。為末) 琥珀(別研。一兩)
上用薑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人參、石菖蒲湯下。

定志丸(得效)

石菖蒲(炒) 遠志(去心。薑汁淹。各二兩) 茯苓 茯神 人參(各三兩) 辰砂(另研 為衣)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五十丸。又方。去茯神為末。名開心散。每服三錢。白湯調服。

安神丸 五癇。

黃連(乙錢五分。酒洗) 朱砂(乙錢。水飛) 酒生地(五分) 酒歸身(五分) 炙甘草(五分) 搗為末。和勻。湯浸蒸餅。丸黍米大。食後津咽下十五丸。

抱膽丸(得效)顛狂。

水銀(二兩) 黑錫(一兩半) 朱砂(另研) 乳香(各一兩)
上將黑鉛入鐵銚內熔化。入水銀。結成朱子。次入朱砂、乳香。乘熱用柳木槌研勻。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空心燈心湯下。病患得睡。切勿驚動。覺來即安。再進一服。

勝金丸 即截瘧丹。

獨附丸

大附子一枚。炮為末。薑汁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艾附丸 婦人血疼。

艾葉(同香附醋煮) 香附(各一斤。醋煮) 當歸 白芍 川芎 熟 (各二兩) 乾薑 吳茱萸 木香 白芷(各一兩) 琥珀(五錢) 寒加附子(少許)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七十丸。

五味子八味丸 即附子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

橘杏丸(簡易)

橘紅 杏仁(去皮尖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七十丸。不拘時候。

丹類 養正丹(和劑)

水銀 鉛錫 朱砂(另研末) 硫黃(各一兩)
上以鐵瓢熔化鉛錫。入水銀。將柳木槌研勻。次下朱砂。研不見星子。待少時。方入硫黃末。急研成汁。

如有焰。以醋洒之。候冷取出。細研糯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前鹽湯或棗湯任下。

經進地仙丹(和劑)

人參 黃耆 (各一兩) 白朮(四兩) 茯苓 甘草(各一兩) 肉蓯蓉 牛膝 何首烏 菟絲子 覆盆子(各四兩) 骨碎補 萆薢狗脊 赤小豆 烏藥(各二兩) 天南星(四兩) 白附子(四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活絡丹

川烏(炮。去皮臍) 南星(炮) 地龍(去土。各六兩) 乳香 沒藥(各二兩二錢)
上為末。酒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冷酒、或荊芥湯下。

碧霞丹(和劑)

石綠(研九度飛。一兩) 附子尖 烏頭尖 蠍梢(各七十個)
上為末。麵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汁半盞。入溫酒半盞。不拘時化下。

伏虎丹(和劑)

生 蔓荊子 僵蠶(炒去絲。各二錢半) 五靈脂 躑躅花 南星 白膠香 草烏頭(各一兩) 半夏(炮。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溫酒化下。日進二服。

三和丹 中氣。

即養正丹、黑錫丹、來複丹三丹和勻。每服一錢半。米飲、酒、任下。

來複丹(和劑) 中氣。

硝石(一兩) 硫黃(一兩。透明者同硝石為末。瓷瓦器內慢火炒。用柳木槌攪。不可猛 火以傷藥力。研極細。名二氣末) 太陰玄精石(研飛一兩) 青皮(去穰) 陳皮(去白) 五靈脂(去沙石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二氣丹(濟生) 硝石 硫黃(等分)
上為末。於銀石器內。火炒黃色。再研。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新汲井 水下。

返陰丹(活人) 傷風寒邪中陰經陰証。

硫黃(透明者研。五兩) 硝石(另研) 太陰玄精石(另研。各二兩) 乾薑(炮) 附子(炮) 桂心(各五錢)
上用鐵銚。先鋪玄精石。次下硝石各一半。中間鋪硫黃末。仍將二石餘藥末蓋上。以鐵著。熟炭火三片。燒令得所。勿令煙出。急取瓦盆合著地上四圍炭火。蓋勿令煙出。候冷取出。研細。入藥末。糊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煎艾湯下。汗出為度。未回。乃著艾炷。

灸臍下丹田、氣海。更不回。以蔥啖熨之。此法亦治氣虛陽脫。體冷無脈。氣息欲絕。不省人事。及傷寒陰厥。百藥不效者。

黑錫丹(和劑) 痞塞。

黑錫(熔化) 硫黃(與黑錫結成子各二兩) 破故紙 金鈴子 肉豆蔻 木香 茴香(各一兩) 沉香 葫蘆巴 附子 陽起石 官桂(各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鹽湯下。

靈砂丹(和劑)

水銀(一斤) 硫黃(四兩)
上二味。新銚內炒成砂子。入水火鼎。 煉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井化水、米飲、棗湯、人參湯任意下。量病輕重。增至五七丸。忌豬、羊肉、血、綠豆粉、冷滑之物。

複元丹(三因) 腫。

附子(炮。二兩) 木香 茴香(炒) 川椒(炒出汗) 濃朴(薑製) 獨活 白朮 陳皮 吳茱萸(炒) 桂心(各一兩) 澤瀉(兩半) 肉豆蔻(煨) 檳榔(各五錢)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蘇湯下。

紫霞丹(楊氏) 鼻衄。

硫黃 針砂(各四兩) 五倍子(二兩)
上用砂鍋。水煮一時。放冷。先揀去五倍子。次淘去針砂。次將硫黃。以皮紙于灰上滲 團作一塊。用荷葉裹。安地上。大火煉。候藥紅即去火。經宿。研極細。飯膏丸。如皂角子大。陰乾。白湯下。

三炒丹(和劑) 嗽血。

吳茱萸(破故紙一兩同炒) 草果仁(小茴香一兩同炒) 葫蘆巴(山茱萸一兩同炒。俱候香熟。除去同炒藥。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鹽湯下。

火府丹(本事) 小便血。

木通 黃芩 生 (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木通湯下。

太陽丹(和劑) 頭痛。

川烏 南星(等分)上為末。連鬚蔥白搗爛。調帖太陽痛處。

茸砂丹(魏氏)

辰砂 草烏 瞿麥 黃藥子(各一兩)
上為粗末。瓷碗一只。以薑汁塗炙數次。入砂在內。上鋪餘藥。複以盞蓋了。掘一小坑 安碗在內。用熟炭火五斤。 令火盡。吹去草烏藥灰。取辰砂研末。或只獨用辰砂末。每服一錢半。淡薑湯下。或加鹿茸。燼去毛。切片。酒浸為末。三兩棗肉。丸如梧桐子大。人參湯下 三十丸。

三仙丹(和劑) 腰痛。

川烏(一兩。去皮切片。同鹽炒黃色。去鹽) 大茴香(三兩。炒令香透) 蒼朮(二兩。泔浸 切片。同蔥白炒黃色。去蔥不用)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鹽湯任下。

清金丹(三因) 嗽。

杏仁(去皮尖) 牡蠣( 。取粉入杏仁同炒黃色。去牡蠣粉) 青黛
上為末。熔黃蠟一兩搜和。丸如彈子大。壓匾如餅。每用梨三枚去核。入藥在內。濕紙 裹煨 不問久遠。但要聲在。一服即效。青黛一兩。牡蠣粉七錢。杏仁七粒。製用並同前。

八神來複丹 停飲伏痰。

硝石(一兩) 硫黃(一兩。如前製。名二氣散) 太陰玄精石(研飛。一兩) 五靈脂(水 澄去砂石。晒) 青皮 陳皮 小茴香 沉香 木香 南星(各一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截瘧丹(和劑)

檳榔(二兩) 常山(酒浸。四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未發前臨臥用冷酒吞下。便睡至五更。又 用冷酒吞下十五丸。至上午方吃溫粥。忌生冷油膩。

玄兔丹(和劑) 小便多。

菟絲子(酒浸。研。焙乾取末。十兩) 五味子(酒浸。研末) 白茯苓 蓮肉(各三兩)
上為末。另研山藥末六兩。將浸藥余酒。加酒煮糊。杵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空心米飲下。

玉華白丹(和劑) 遺精。

白石脂( 。研飛) 鐘乳粉(煉研) 左顧牡蠣(用韭菜葉搗鹽泥固劑。火 。取白者各五錢。研細) 陽起石( 。酒淬研。五錢)
上為末。糯米糊。丸如芡實大。出火毒。每服一丸。空心人參湯放冷送下。

養氣丹(和劑)

禹余糧石(煉七次。醋淬浸七次) 紫石英( ) 赤石脂( ) 陽起石( ) 鐘乳粉(煉 )代赭石(煉七次。醋浸七次) 磁石(煉十次。醋浸七次) 肉蓯蓉(酒洗) 巴戟(去心) 破故紙(炒) 山藥 茯苓 當歸(各一兩) 肉豆蔻(煨) 五靈脂 鹿茸 附子 官桂 木香 沉香丁香 茴香 沒藥 乳香 朱砂(各五錢) 遠志(一兩)
上先將禹、紫、赤、代磁五石。各研極細末。水飛。皮紙于灰滲干。以紙筋鹽泥固濟。

罐盛 餘藥末。糯米糊丸如綠豆大。陰乾入布袋內擦光。每服二十丸。以酒、薑湯、棗湯鹽湯任下 婦人艾、醋湯。俱空心服。

震靈丹(和劑) 溏泄。

赤石脂 紫石英 禹余糧 代赭石(四味打碎。入鹽泥固濟。罐內封口 通紅。埋地坑 內七日。出火毒) 五靈脂(去沙石) 乳香 沒藥(各二兩) 朱砂(研飛一兩)
上為末。糯米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空心以酒或冷水下。婦人醋湯下。(妊婦忌 服)

朱砂丹(本事)

硝石(研) 砒(同硝石入罐內。 出火毒) 膩粉(研) 粉霜(研。各五錢) 礬(枯) 黃 丹朱砂(各一兩) 乳香 桂府滑石(各三錢)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粟米飲下。未愈。加丸數。

鎮心丹(和劑) 驚悸。

酸棗仁(炒) 車前子 五味子 麥門冬(去心) 白茯苓(去皮) 茯神(去木。並皮) 天 門冬(去心) 熟地黃 遠志(甘草煮) 山藥 人參 肉桂(減半) 龍齒 朱砂(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後或臨睡。白湯下。

還魂丹(增入) 治中惡已死。

麻黃(三兩) 桂枝(二錢) 杏仁(十二粒)
上作一服。水煎。灌下即蘇。

續骨丹(增入) 折傷。

乳香 沒藥 孩兒茶 繭殼(燒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接骨。黃酒下。欲下血。燒酒下。

黑白丹(拔萃) 瘰癧。

烏蛇(去頭尾。酒煮。去骨) 白花蛇(去頭尾。酒煮去骨。各一條) 雄黃(二錢研) 大黃(煨。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調服。

神仙聚寶丹(和劑) 經滯作痛。及產後惡血未盡諸証。

當歸 沒藥 琥珀 木香 乳香(各一兩) 辰砂(五錢) 麝香(一錢)
上為末。糊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酒磨下。如一切難產及產後敗血沖心。惡露未盡。

入童便服。

膏類 百花膏(濟生) 嗽血。

百合 款冬花(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龍眼大。臨臥嚼薑湯送下一丸。

瓊玉膏(增入) 治乾咳勞嗽。

生地汁 人參 白茯(各等分)
上為末。調和蜜、白湯任下。

太乙膏 治一切癰瘡。

玄參 白芷 當歸 肉桂 大黃 赤芍藥 生 (各一兩)

上切片。麻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冬十。煎熬去渣。取淨油。再熬。次下黃 丹。不住手攪。滴水不散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