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第十四節‧發熱

沈堯封曰︰產後發熱,所因不同,當與証參看。感冒者鼻塞,亦不可過汗,經有奪血無汗之禁,只宜芎歸湯;停食者噯腐飽悶,宜平劑消食;血虛發熱,無別証者,脈大而芤,宜歸、 ;陰虛者煩渴脈細,宜生地、阿膠;更有一種表熱裡寒,下利清穀,煩渴惡熱,脈微細者,此少陰危証,宜四逆湯。

王孟英按︰暴感發熱,可以鼻塞驗之。苟胎前伏邪,娩後陡發者,何嘗有頭疼、鼻塞之形証乎?雖脈亦有不即顯露者,惟舌苔頗有可征︰或濃白而膩,或黃膩黃燥,或有黑點,或微苔舌赤。或口苦,或口渴,或胸悶,或溲熱。此皆溫濕、暑熱之邪內蘊,世人不察,再飲以糖酒生化湯之類。則輕者重而重者危。不遇明眼,人亦但知其產亡,而不知其死於何病,誤于何藥也。我見實多,每為太息。其後條之乍寒乍熱,亦當如是諦察,庶免遺人夭殃也。

第十五節‧乍寒乍熱

仲景曰︰病有洒淅惡寒而複發熱者,陽脈不足,陰往乘之;陰脈不足,陽往乘之。

武叔卿曰︰血閉於陽經,榮衛之行不通則寒;血閉於陰經,榮衛之行不通則熱。必瘀通而後寒熱自已。

沈堯封曰︰後條是瘀血,前條是陰陽相乘,甚則俱有戰栗者。治瘀血宜奪命丹;調補陰陽,輕則歸建中,重則桂附八味。

第十六節‧頭汗

王海藏云:頭汗出至頸而還,額上偏多。蓋額為六陽之會,由虛熱熏蒸而出也。

沈堯封曰︰汗出不止,屬氣血兩虛。炒黃耆五錢,酒炒白芍三錢,歸身二錢,炒棗仁二錢,炙甘草一錢,炒小麥三錢,南棗肉三錢,煎服,神效。與眩暈條呂姓婦一案參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