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敘癇病之始

靈樞云: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取天柱(天柱穴足太陽也,)又云癲癇螈 不知所苦兩蹺之下男陽女陰。
按潔古云:晝發灸陽蹺夜發灸陰蹺各二七壯陽蹺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申脈穴也,)陰蹺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照海穴也,)
又按內經言癲而不言癇古方以癲癇,或並言,或言風癲,或言風癇,或言癲狂所指不一蓋癇病歸于五臟,癲病屬之於心,故今以風癇另立一門,而癲狂合為一門也。又癇與 略相類而實不同其病發身軟時醒者謂之癇也,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謂之 也,癇病隨其痰之潮作故有時而醒 病比癇為甚而有挾虛者故因其昏冒而遂致亡者多矣。

論癇病所因

三因雲夫癲癇病皆由驚動使臟氣不平鬱而生涎閉塞諸經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驚,或幼小感風寒暑濕,或飲食不節逆於臟氣而成蓋忤氣得之外驚恐得之內飲食屬不內外三因不同忤氣則一
按此所論三因固皆切當但胎內受驚與飲食作癇者多而外感者間而有之。

論三癇

千金方云小兒之癇有三風癇驚癇食癇也,風癇緣衣暖汗出風因入也,初時先屈指如數乃作驚癇起于驚怖大啼乃作食癇其先不哺乳吐而變熱後發然風癇驚癇時時有之十兒之中未有一二凡是先寒後熱熱者皆食癇也,驚癇皆按圖灸之風癇當與豬心湯食癇當下乃愈紫霜丸佳。
按此論三癇蓋有三因之分風癇屬外因驚癇屬內因食癇屬不內外因也。

論五癇

三因雲古方有三癇五臟癇六畜癇等名証不同難於備載別錄有五癇之証一曰馬癇作馬嘶鳴以馬屬在午手少陰君火主之故其病生於心二曰羊癇作羊叫聲以羊屬未足太陰濕土主之應乎,脾三曰雞癇作雞叫聲以雞屬酉足陽明燥金主之應乎,胃四曰豬癇作豬叫聲以豬屬亥手厥陰心包主之應乎,右腎五曰牛癇作牛吼聲以牛屬丑手太陰濕土主之應乎,肺此五癇應乎,五畜五畜應乎,五臟者也。 發則旋暈顛倒口眼相引目睛上搖手足搐搦背脊強直食頃乃蘇各隨所感施以治法。錢氏云凡治五癇皆隨臟治之每臟各有一獸犬癇反折上竄犬叫肝也,羊癇目瞪吐舌羊叫心也。牛癇目直視腹滿牛叫脾也,雞癇驚跳反折手縱雞叫肺也,豬癇如尸吐沫豬叫腎也,五癇重者死病後甚者亦死輕者五色丸主之。
按千金方敘六畜癇曰馬曰牛曰羊曰豬曰犬曰雞並不以六畜分屬五臟今三因所引五癇無犬癇一証錢氏敘五癇一証無馬癇一証二書以五獸分發五臟各各不同俱不知所由然也,三因雖有馬無犬癇及五臟有胃無腎之說亦難據憑無所載焉。

論癇有陰陽

千金方云病先身熱掣 驚啼叫喚而後發癇脈浮者為陽癇病在六腑外在肌膚猶易治也,病先身冷不驚掣不啼呼而病發時脈沉者為陰癇病在五臟內在骨髓難治也。
按此論癇之陰陽後世有認為寒熱者誤也,蓋此疾皆以痰熱所作而得其傷於陽分在表而淺則曰陽癇故云易治其傷於陰分入裡而深則曰陰癇故云難治所論陰陽者乃表裡臟腑淺深之謂非寒熱之謂也。

論癇証由熱

原病式雲風癇之發作者由熱甚而風燥為其兼化涎溢胸膈燥爍而氣 昏冒僵仆也。

治癇用吐下之法

子和書云:夫癇病不至目瞪如愚者用三聖散投之更用火盆于暖室中令汗吐下三法並行次服通聖散百餘日則愈矣。至於目瞪如愚者不可治內經曰:神不守謂神亂也,大凡此疾乃肝經有熱吐後可服瀉青丸下之。
按癇病多由風痰膠固胸膈上下故大法先宜吐之吐後可用清熱之藥如東垣安神丸守真龍會丸之類皆可服不獨通聖散也,痰實在裡不解宜導痰清熱亦不獨瀉青丸也。

癇分脈藥寒溫不同

難知云:治洪長伏三脈風癇驚癇發狂惡人與火灸第三第九椎服局方妙香丸以針投眼子透冷水內浸少時服之如本方法治弦細緩三脈諸癇似狂李和南五生丸
按此以脈之陰陽虛實分而用藥可謂善矣。但癇病出於風熱痰之所致而其藥有寒熱之異者由其標本虛實傳變之不同故也。
謹按癇病古方,或云風癇,或云驚癇,或云癲癇由此疾與中風顛狂急慢驚相類故命名不同也,原其所由,或在母腹中受驚,或因聞大驚而得蓋小兒神氣尚弱驚則神不守舍舍空則痰涎歸之,或飲食失節脾胃有傷積為痰飲以致痰迷心竅而作者治法必當尋火尋痰而論前人多用鎮墜清心之藥固可以治熱可以清痰若有頑痰膠固者此藥未易驅逐在上者必先用吐吐後方宜服此更有痰實在裡者亦須下之隨病輕重而用也。或曰癇有陰陽何也,予曰此與急慢驚者可同論也,陽癇不因吐下由其有痰有熱客於心胃之間因聞大驚而作若熱盛雖不聞驚亦自作也,宜用寒藥以攻治之陰癇亦本於痰熱所作醫以寒涼攻下太過損傷脾胃變而成陰宜用溫平補胃燥痰之藥治之若曰不因壞証而有陰陽之分則是指痰熱所客表裡臟腑淺深而言癇病豈本自有陰寒者哉。

風癇治法

清心安神之劑

寶鑒龍腦安神丸 治男女五般癲癇無問遠近發作無時

茯神(三兩) 人參 地骨皮 甘草 麥門冬 桑白皮(各二兩) 馬牙硝(二錢) 龍腦 麝香(各三錢) 牛黃(半兩) 朱砂(二錢) 烏犀(一兩) 金箔(三十五片)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如風癇病冬月溫水化下夏月涼水化下不以時二三歲者日進二服小兒一丸分二服虛勞發熱咳嗽新汲水化下
按此手少陰太陰經藥也,出厥陰例

神應丹 治諸癇

辰砂(不以多少研)
上以豬心血和之得所以蒸餅裹劑蒸熟取出就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煎人參湯下
按此手少陰經藥也,出厥陰朱砂例。

墜痰清神之劑

錢氏五色丸

朱砂(半兩研) 水銀(一分) 雄黃(一兩熬) 真珠末(一兩研) 鉛(三兩同水銀熬)
上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煎金銀,薄荷湯下

三因六珍丹 治風癇失性顛倒欲死,或作五畜等聲掣縱吐沫久而方蘇

雄黃 雌黃 未鑽真珠(各一兩) 鉛(二兩熬成屑) 丹砂(半兩) 水銀(一兩半)
上研令極勻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薑棗湯下須搗二三萬杵乃可丸

礬丹 治五癲五癇無問陰陽冷熱

虢丹 晉礬(各一兩)
上用磚鑿一窠可容二兩許先安丹在下次安礬在上以炭五斤 令炭盡取出細研以不經水豬心血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橘皮湯下

元戎二白丸

白礬(一塊約一兩)
上用生蒸餅裹劑蒸熟去皮可丸入輕粉一字,或半錢量虛實加減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小兒丸小些

子和朱砂滾涎散 治五癇

朱砂 白礬(生用) 赤石脂 硝石(各等分)
上為細末,研蒜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寶鑒琥珀壽星丸

天南星(一斤掘坑用火 燒坑紅出炭淨入好酒一升潑火穴中放入南星蓋穴勿令通氣過一宿取出焙末入) 珠子(四兩) 朱砂(二兩半為衣)
上以豬心血打薑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人參湯送下,空心日三服。
按以上六方雖俱手少陰經藥並出厥陰例。

治痰溫熱之劑

李和南五生丸 治癇有神治陰脈弦細緩者

南星 半夏 川烏 白附子(各一兩) 大豆(去皮一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每服三丸至五丸不過七丸,薑湯下

元戎小靈寶丹

附子(炮一兩) 天麻 全蠍 白僵蠶(炒) 藿香葉 南星(炮) 白附子(炮各半兩)
上細末酒糊丸桐子大,溫酒下一十五丸。
按以上二方並出厥陰風癇例藥也。

吐劑

局方碧霞丹 治痰涎壅塞牙關緊急心神迷悶目睛上視五種癇疾時作搐搦

石碌(研丸度飛十兩) 附子尖 烏頭尖 蠍精(各七十個)
上為末,入石碌令勻麵糊丸如雞豆每服用薄荷汁半盞化下一丸更以酒半合溫服之須臾

吐出

痰涎然後隨証治之如口噤斡開灌之

子和三聖散 方見吐劑。

治痰攻下之劑

嚴氏控涎丸 治諸癇久不愈頑涎散聚無時

川烏(生) 半夏(各半兩) 鐵粉(三錢) 甘遂(二錢半) 僵蠶(不炒生薑汁浸一宿半兩) 全蠍(去尖七個)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成薄糊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十五丸食後薑湯下忌甘草
按此厥陰例藥也。
三因控涎丹 方見痰飲門
錢氏白餅子 方見痰飲門
千金紫丸 治食癇先寒後熱方 方見內傷門

拔萃妙香丸 治時疾傷寒解五毒潮熱積熱及小兒驚百病

辰砂(研九兩) 牛黃(半兩) 金箔(九十片研) 龍腦 膩粉 麝香(研各七錢半) 巴豆(三百十五個去皮心研去油)
上合研勻煉蜜去蠟淨入沙蜜白者七錢半同煉勻為丸,每兩作三十丸米飲調下。
按海藏云,此治脈洪長大有力內熱者,無力內寒五生丸主之,治小兒,每一丸分十五粒,每服二丸,蜜水下,出厥陰風癇例藥也,以上五方有寒熱溫涼之異,用者隨証擇焉。

平肝瀉火之劑

宣明當歸龍膽丸 治腎水陰虛風熱蘊積時發驚悸筋脈搐搦暗風癇病 方見諸火門

千金龍膽湯 治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並諸驚癇方

龍膽 鉤藤皮 柴胡 黃芩 桂枝 芍藥 茯苓(一作茯神) 甘草(各六銖) 螳螂(二枚)大黃(一兩)
上 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劑服之。
按此少陽厥陰經藥也。

錢氏瀉青丸 方見小兒門。

通解風熱之劑

宣明防風通聖散亦治風癇 方見中風門。

救壞証之劑

寶鑒沉香天麻湯 治一小兒四歲因長老摩頂受記僧人念咒恐懼發搐痰涎有聲目多白睛強項背一時許方醒後每見皂衣人即發多服犀朱腦麝鎮墜之藥已四年餘此証尚在又添行步動作神思如痴診其脈沉弦而急針經云心脈滿大癇 筋攣病久氣弱多服鎮墜寒涼之劑複損正氣致添動作如痴先灸兩蹺各二七壯次服此藥

又肝脈小急蓋小兒神氣尚弱因而被驚神思無依又動於肝肝主筋故癇 筋攣

沉香 益智仁 川烏(各二錢) 天麻 防風 半夏 附子(炮各三錢) 羌活(五錢) 獨活(四錢) 甘草 當歸 僵蠶(各一錢半)

經云恐則氣下精怯而上焦閉以羌活獨活苦溫引氣上行,又入太陽為引用,故以為君,天麻防風辛溫以散之,當歸甘草辛甘溫以補氣血之不足,又養胃氣,故以為臣,附子川烏益智大辛溫行陽退陰,又治客寒傷胃,腎主五液入脾為涎,以生薑半夏燥濕化痰,沉香辛溫體重氣清去怯安神,故以為使。
上銼,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三劑而愈。
按癇証本從熱治然亦有壞証而成陰者如錢仲陽所治王氏子吐瀉諸醫藥下之至虛變慢驚手足螈而身冷醫複與八正散錢曰不能食而胃中虛若利大小便即死久則脾腎俱虛當身冷而閉目必用益黃散使君子丸補脾遂能飲食後又不語錢以地黃丸補腎一月而安皆此意也,此方用大熱之藥乃從權以救前治之失非常治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