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下治法
治熱之劑
仲景白頭翁湯 治熱痢重下者
白頭翁(二兩)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秦皮(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服一升,不愈再服
按此治痢在下焦腎虛有熱也,經云腎欲堅,故用純苦之劑以堅之出太陰例藥也,以其下痢屬太陰故也。
機要黃芩芍藥湯 治泄痢腹痛,或後重身熱久不愈脈洪疾及下痢膿血稠粘
黃芩 芍藥(各二兩) 甘草(五錢)
上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按此手足太陰經之藥也,仲景用芍藥甘草湯以複其陰酸以收之甘以緩之酸甘相合以補陰血也。芍藥白者補赤者瀉出太陽芍藥甘草例
大黃湯 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粘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大黃(一兩)
上細銼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一盞半去大黃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取利為度,後服芍藥湯以和之,利止再服黃芩芍藥湯,徹其毒也。
按此乃陽明調蕩滌邪熱之藥用酒煎者欲其上至頂顛外徹皮毛也。
芍藥湯下血調氣經曰: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也,行血則便自愈調氣則後重除
芍藥(一兩) 當歸 黃連(各半兩) 檳榔 木香(各二錢) 桂(二錢半) 大黃(三錢) 黃芩(半兩) 甘草(二錢炙)
上咀,每服半兩水煎,食後溫服清如利不減加大黃
按此行血調氣不熱之藥也,大凡用藥之雜與品味之多者,難以細分,經絡當觀其大體如何,此則太陽桂枝例藥也。
白朮黃芩湯 服前藥痢雖除更宜此調和
白朮(一兩) 黃芩(七錢) 甘草(三錢)
上咀,勻作三服水煎服清
按此去濕熱和中活血之藥也。
錢氏芍藥柏皮丸
芍藥 黃柏(各等分)
上為末,水丸
守真芍藥柏皮丸 治一切濕熱惡痢
芍藥 黃柏(各一兩) 黃連(半兩) 當歸(半兩)
上為末,水丸如小豆大
按此二方補陰降火下焦之藥也,出太陽例
局方黃連阿膠丸 治冷熱不調赤白下痢
阿膠(炒二兩) 黃連(三兩) 茯苓(二兩)
上水熬阿膠膏溲和二末為丸米飲服
按此補虛退熱除濕之藥也,出太陽例海藏云以上苦寒之劑元病不經內傷冷物者宜察亦當審人之虛實及以脈別之。
治寒之劑
局方桃花丸 治冷痢腹痛下如魚腦白物
赤石脂( ) 乾薑(炮各等分)
上為末,蒸餅糊丸,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三服
按此出陽明例藥方
丹溪曰:桃花丸即要略桃花湯也,仲景以治便膿血用赤石脂丸者乾薑粳米同煮作湯一飲病安便止後藥意謂病下焦血虛且寒非乾薑之溫石脂之澀且重不能止血粳米味甘引入腸胃不使重澀之體少有凝滯藥行易散餘毒亦無局方不知深意改為丸藥劑以麵糊日與三服果能與仲景之意合否也。
嚴氏當歸丸 治冷留腸胃下痢純白腹痛
當歸(酒洗) 芍藥 附子(炮去皮臍) 白朮 乾薑(炮) 濃朴 阿膠(各一兩) 烏梅肉(二兩) 蛤粉(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局方訶藜勒散 治腸胃虛弱泄利水穀漸成痢疾
青皮(去穰) 肉豆蔻(面裹煨) 肉桂(五錢)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訶子仁(各四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薑三片煎服。
按局方以白痢為寒多用辛熱燥毒之藥若用之於下痢清穀腸虛感寒者,或可矣。若膿血稠粘屬火之証用之非殺而何但感寒之証吾恐什百而一二也。
冷熱之劑
古方駐車丸 治冷熱下痢腸滑赤白
黃連(六兩) 乾薑 當歸(各二兩) 阿膠
上先以醋煮膠令消入前三藥和勻,眾手丸桐子大,米飲下
局方香連丸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黃連(去蘆二十兩用吳茱萸十兩同炒令赤色去茱萸不用) 木香(四兩八錢不見火)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按此出太陰例藥也。
戊己丸 治胃經受熱泄痢不止
黃連 吳茱萸(去梗炒) 白芍(各五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按此出厥陰已寒例,以上三方出証治冷熱下痢。蓋冷熱異氣水火相反,豈能同在腸胃為病耶,論中辨之詳矣。但其製方亦有暗合妙理惜乎,世人莫知其深意也,三方皆以黃連苦寒之藥為君,正治濕熱之氣,佐以辛苦溫藥,所以開鬱行滯氣血宣通,病亦自已,乾薑木香茱萸三者,各隨經合宜而用,要在學人臨機應變,又不可拘執於此也。
治風之劑
機要防風芍藥湯 治泄痢飧泄身熱脈弦腹痛而渴及頭痛而微汗
蒼朮防風湯 治泄痢脈弦頭痛
良方神朮散 治春傷於風夏必飧泄(以上三方並見泄瀉門)
澹寮方倉廩湯 治下痢頭痛心煩不食
局方敗毒散四錢加陳倉米百粒薑棗煎服
按此乃發散風寒之劑出太陽例藥也。
治熱之劑
機要白朮芍藥湯 治脾經受濕水泄注下蒼朮芍藥湯同
仲景五苓散
宣明益元散(以上四方並見泄瀉門)。
治暑之劑
局方黃連香薷飲 治感暑下痢鮮血(方見暑門)
按此解散暑熱心肺藥也,出太陰濃朴例
宣明桂苓甘露飲
子和桂苓甘露飲(方並見暑劑)
按此三方解表利小便大瀉濕熱氣分藥也,太陽經藥也。
攻下之劑
仲景大承氣湯(方見下劑)
按此泄熱蕩滌腸胃之劑痞滿燥實四証者可用出陽明例藥也。
宣明玄青丸 治下痢勢惡頻並窘迫,或久不愈,諸藥不能止,須可下之,以開除濕熱痞悶積滯。
黃連 黃柏 大黃 甘遂 芫花(醋拌炒) 大戟(各半兩) 牽牛(四兩取末二兩) 輕粉(二錢) 青黛(一兩)
上為末,勻水丸小豆大初服十丸每服加十丸日三以快利為度。
機要濃朴枳實湯 治虛滑久不愈多傳變為痢先以此湯防其傳變
濃朴(一兩) 枳實(炒一兩) 訶子皮(一兩半生熟) 黃連 甘草(炙) 大黃(各三錢)木香(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五錢水煎服
按以上三方逐積去熱之藥也,大黃瀉血也,牽牛瀉氣也,甘遂大戟芫花泄水也,濃朴枳殼泄痞滿也,各隨其病所宜選而用之
局方蘇感丸 去臟腑有積下痢
以蘇合香丸與感應丸二藥和勻,如粟米大每服五丸淡薑湯,空心下。
按局方之學多以此治痢去積故錄於此然二藥之類聚溫熱用於傷寒傷冷之物者則可然有熱
之人積滯雖去熱毒必行其害何可勝言哉。
本事方靈砂丹 治一切積痢
砂 朱砂(並研細各二錢半)
上用黃蠟半兩,巴豆三七粒去殼,皮膜同於銀石器內,重湯煮一伏時候,巴豆紫色為度,去二七粒止,將一七粒與前藥同研極勻,溶蠟和藥旋丸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水瀉生薑湯下,白痢艾湯下,赤白痢烏梅湯下,空心服。
丹溪曰:仲景治痢之法,下者率用承氣加減,何嘗以砒巴豆丹KT 決烈燥毒之劑,蓋大黃之寒,其性善走佐以濃朴之溫善行滯氣,緩以甘草之甘,飲以湯液,灌滌腸胃,滋潤輕快,無所留滯,積行即止,此砒丹巴KT 熱毒類聚成丸,其氣凶暴,其體重燥,積垢雖行,毒氣未歇,借使有愈疾之功,其腸胃清淳之氣,能免旁損暗傷之患乎。
消積之劑
脾胃論聖餅子 治瀉痢赤白臍腹撮痛久不愈
黃丹(二錢) 定粉(三錢) 密陀僧(二錢) 舶上硫黃(三錢) 輕粉(少許)
上為細末,入白面四錢滴水和如指尖大捻作餅子陰干,食前漿水磨化服之大便黑色為妙
元戎聖功丸 專治血痢
膩粉(三錢匕) 定粉(二錢匕) 一法加蛤粉
上研勻,水浸蒸餅丸綠豆大,艾湯下。
止澀之劑
仲景桃花湯 治下痢便膿血
赤石脂(一斤半銼一半末) 乾薑(一兩)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七合納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勿再服
按此方出手陽明例藥也,但赤治丙而白治庚也。
嚴氏禹余糧丸 治腸胃虛寒滑泄不禁
禹余糧石( ) 赤石脂( ) 龍骨 蓽茇 乾薑(炮) 訶子(面裹煨) 肉豆蔻(面裹煨) 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局方真人養臟湯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腹痛脫肛
罌粟殼(去蒂蓋蜜炙三兩六錢) 人參 當歸(各六錢) 肉桂(八錢) 訶子皮(一兩二錢) 木香(二兩四錢) 肉豆蔻(面裹煨半兩) 白芍(一兩六錢) 生甘草(一兩八錢) 白朮(六錢)
上咀,每服四錢,水煎服,臟寒加附子
水煮木香丸 治一切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罌粟殼(去穰一兩四錢) 青皮(去白二兩八錢) 甘草(二兩四錢) 當歸(洗去蘆六兩) 訶子(炮去核八兩) 木香(不見火六兩)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八分,蓋煎化溫服
秘藏訶子散 治腸胃虛寒泄瀉米谷不化腸鳴腹痛脫肛及作膿血日夜無度
御米殼(去蒂蓋蜜炒半兩) 訶子(煨去核七分) 乾薑(炮六分) 橘皮(半錢)
上為細末,分作二服,水煎,和滓熱服,空心下。
十劑云澀可以去脫以米殼之酸微澀上收固氣去脫主用為君以訶子皮之微酸上收固血治其形脫橘皮微苦溫益真氣升陽為之使以乾薑大辛熱除寒為臣亦為主治也。
按以上諸方皆行溫熱之藥固氣止血緊澀腸胃當為腸虛感寒而成滑者設也,且滯下之証多屬於熱兼有積滯
局方一門專主澀熱似難例用
宣明香連丸
木香 訶子肉(面煨) 黃連(炒各半兩) 龍骨(一錢)
上為細末,飲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飲湯下
機要訶子散 治泄痢腹痛漸以泄下微少,宜此止之法,云大勢已去而宜止之。
訶子皮(一兩半生半熟) 木香(半兩) 黃連(三錢) 甘草(炙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白朮芍藥湯下,如止之不已,宜歸而送之,加濃朴一兩,竭其邪氣也。
脾胃論訶藜勒丸 治休息痢,日夜無度,腥臭不可近,臍腹攝痛。
椿根白皮 訶子肉(半兩) 母丁香(三十個)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米飲下
按以上諸方用溫涼之藥以上痢較之局方專用澀熱則變法矣。夫脫則用澀,理所當然,脫而挾寒溫之熱之可也,脫而挾熱涼而澀之可也,寒熱各隨所宜而用似,難偏執一說。
宣明三聖散 治產後下血痢不止
烏魚骨 燒綿灰 血餘灰(各等分)
上細末,每服一錢,煎石榴皮湯調下,熱服。
按此專主止血之劑。
收斂之劑
嚴氏烏梅丸 治熱留腸胃下痢純血臍腹 痛
烏梅肉(二兩) 當歸 枳殼(各一兩) 黃連(二兩)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米飲下元戎烏梅散 治下痢津少大渴引飲不休
烏梅(焙乾半兩) 茯苓(一兩) 木爪(一兩) 一法加桂(三錢半)
上咀,每服五錢生薑三片煎
按仲景烏梅丸 治傷寒吐蛔,後人用治下痢,此皆酸收之義,出太陽桂苓例藥也。
血劑
局方胃風湯 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及腸胃濕毒,如下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
人參 白茯苓 芎 桂 當歸 白芍 白朮(各等分)
上粗散每服二錢入粟米數粒同煎,食前服
按此方名為治風而實非治風,乃補血和血益胃氣之藥,下血痢而挾虛者實可倚仗,出太陽桂苓例藥也。
良方加味四物湯 治血痢
四物加阿膠艾葉
保命集一方 四物內加槐花黃連御米殼等分
按此補血溫血之藥出厥陰例藥也。
宣明白朮湯 治孕婦痢膿血
白朮 黃芩 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二錢水煎,食前服。
補劑
良方十全大補湯 治一切婦人病痢,四十日諸藥不愈,六脈沉弱,大凡痢脈宜沉宜弱,但服此藥而愈(方見補劑)。
上薑棗煎成,加白蜜半匙,再煎數沸服。
良方 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澀
糯米(一合) 當歸(炒) 黃耆 (各一兩)
上細切和勻,水煎服
按此二方不分經絡,補血之劑,今人治痢而用此者蓋鮮矣。殊不知血氣虛脫之人,與夫胎前產後之証,此法不可無也,故特立條目以表章之。
雜方
良方 治疫毒痢敗毒散,多加人參甘草陳皮,薑棗煎服
按此方詳見論中
嚴氏茜根丸 治一切毒痢及蠱注利血下,如雞肝,心煩腹痛
茜根(洗) 川升麻 犀角 地榆 當歸 黃連 枳殼 白芍
上等分為末醋煮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按此方消化死血解飲食毒之藥
百一選方 治噤口痢
石蓮去殼留心並肉碾為細末,每二錢陳皮飲調下,此是毒氣上沖心肺,借此以通心氣便覺思食。
澹寮方 治噤口痢毒氣上沖心肺者
敗毒散(四錢) 陳倉米(一百粒) 薑三片棗一枚煎
上方治脾胃虛弱,噤口痢,用山藥一味,銼如小豆大,一半銀器內炒熟,一半生用,同為末米飲調下
按禁口痢,古人論之者少,故留此三方,以備忽然。石蓮之通心氣,敗毒散散表邪,山藥之補脾胃,果能開胃口而進食乎。
導氣湯 治下痢膿血裡急後重腹疼作渴日夜無度
黃連 黃芩 大黃 白芍 當歸 木香 檳榔
上 咀,水煎
此方即前芍藥東加減桂甘草二味,今人多如此用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