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集‧卷一 針灸
古謂醫者必通三世之書︰其一《黃帝針灸》,其二《神農本草》,其三《岐伯脈訣》。脈訣察症,本草 辨藥,針灸祛疾,非是三者,不足言醫。集本草於後者,均卷帙也。
子午八法
針法多端,今以《素》、《難》為主。子者,陽也;午者,陰也。不曰陰陽,而曰子午者,正以見人身 任督,與天地子午相為流通,故地理南針不離子午,乃陰陽自然之妙用孔。八法者,奇經八穴為要,乃十二經之大會也。言子午八法者,子午流注兼奇經八法也。
神針大要有四︰ 曰穴法 周身三百六十穴,統於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統於八穴,故謂之奇經。
曰開闔 燕避戊己,蝠伏庚申,物性且然,況人身一小天地乎?故緩病必俟開闔,猶瘟疫必依運氣;急 病不拘開闔,猶雜病舍天時而從人之病也。
曰迎隨 迎者,逆也;隨者,順也。逆則為瀉,順則為補。迎隨一差,氣血錯亂,目前或見小效,久後必生異症。諺云︰目不針不瞎,腳不針不跏。
曰飛經走氣 今人但知飛經走氣為難,而不知迎隨明,而飛走在其中矣。
穴法子午流注。
流,往也;注,住也。神氣之游行也。
十二經脈,每經各得五穴,以應五行。
井滎俞經合也。經言所出為井,井,常汲不乏,常注不溢,言其經常如此也。應東方春,萬物之所始。
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應北方冬,萬物之所藏也。夫人身經脈,猶水行地中。井者,若水之源始出也;流之尚微者,謂之滎;水 上流下注,而流之不息者,謂之俞;水流過者,謂之經;經過於此,乃入臟腑與眾經會者,謂之合。《素問》 雲,六經為川,腸胃為海是也。
井主心下痞滿,肝邪治之於井。
滎主身熱,心邪治之於滎。
俞主體重(四肢)節痛,脾邪治之於俞。
經主喘咳寒熱,肺邪治之於經。
合主逆氣而泄。
腎邪治之於合。
手不過肘,足不過膝,陽干三十六穴,陰干三十穴,共成六十六穴。其陽干多六穴,乃原穴合谷、腕骨、丘墟、沖陽、京骨、陽池是也。
臟井滎有五,腑井滎有六。經言膽原丘墟,肝原太沖,小腸原腕骨,心原神門,胃原沖陽,脾原太白,大腸原合谷,肺原太淵,膀胱原京骨,腎原太溪,三焦原陽池,胞絡原大陵。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三焦陽氣通行諸經,臍下腎間動氣者,十二經之根本也,故曰原。五臟六腑皆有病者取其原,臟病針俞,腑病針合。
井穴肌肉淺薄,多不宜針,故經每言滎俞。
歌曰︰手大指內太陰肺,少商為井滎魚際,太淵之穴號俞原,行入經渠(經)尺澤(合)類。鹽 指陽明曰大腸,商陽(井)二間(滎)三間(俞)詳,合谷(原)陽溪(經)依穴取,曲池為合正相當。中指 厥陰心包絡,中沖(井)掌中勞宮(滎)索,大陵為俞本是原,間使(經)從容求曲澤。(合)無名指外是三焦,關沖(井)尋至液門(滎)頭,俞原中渚陽池取,經合支溝天井求。手小指內少陰心,少沖少府井滎尋,神門 俞穴為原穴,靈道(經)仍須少海(合)真。手小指外屬小腸,少澤(井)流於前谷(滎)內,後溪腕骨是 俞原,陽谷為經合小海。足大指內太陰脾,井滎隱白大者推,太白俞原商丘(經)穴,陰陵泉合要須知。足大指 端厥陰肝,大敦為井(滎)行間,太沖為俞原都是,經在中封合曲泉。第二指端陽明胃,厲兌(井)內庭(滎) 須要會,陷谷(俞)沖陽(原)經解溪,三裡(合)膝下三寸是。足掌心中少陰腎,涌泉(井)然谷(滎)天然定,太溪為俞又為原,複溜(經)陰谷(合)能醫病。足第四指少陽經,竅陰為井俠溪滎,俞原臨泣丘墟穴,陽輔(經)陽陵泉(合)認真。足小指外屬膀胱,至陰通谷井滎當,束骨(俞)次尋京骨(原)穴,昆侖經合委 中央。
經曰︰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右痛未已。而左脈先病。
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
如此者,必巨刺之。此五穴臨時變合,刺法之最大者也。
巨刺者,刺經脈也。
竇師曰︰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脫外關逢。後溪督脈內背頸,申 脈陽蹺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又云︰陽蹺陽維並督脈;三脈屬陽。
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陰蹺陰維任沖帶,五脈屬陰。
去心腹脅肋在裡之,此奇經主病要也。
《蘭江賦》云︰先將八法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節,欲解之病內關擔,臍下公孫用攔法。頭部須逢尋列缺,痰涎壅塞及咽乾,噤口喉風針照海,三棱出血刻時安。傷寒在表並頭疼,外關瀉動自然安,眼目之症諸疾苦,更用臨泣使針擔。後溪專治督脈病,癲狂此法治還輕,申脈能除寒與熱,頭風偏正及心驚。耳鳴鼻塞胸中滿,好用金針此穴尋。蓋公孫配內關為子母,合於心胸胃衝脈;臨泣配外關為妻夫,合於目銳 耳後、頰車肩頸缺 盆胸;後溪配申脈為夫妻,合於小腸膀胱內、背頸耳肩膊屬,列缺配照海為母子,合於肺及肺系喉嚨胸膈,此八脈交會也。凡脾經左右四十二穴,統於公孫二穴,一切脾病皆治。余經仿此。心包絡內關,膽臨泣,三焦 外關,小腸後溪,膀胱申脈,肺列缺,腎照海。
配卦後天,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以五行生旺為次。就乾宮起甲順行,則甲膽竅陰配乾,乙肝大敦(附乾),丙小腸少澤配坎,丁心少沖配艮,戊胃厲兌配震,己脾隱白配巽,庚大腸商陽配離,辛肺少商配坤,壬膀胱至 陰(附坤),癸腎涌泉配兌,三焦寄壬,包絡寄癸,此論天干然也。地支乾宮起子順行,則子屬乾,午屬巽,卯屬艮,酉屬坤,(即子午卯酉四正也) 寅屬坎,申屬離,巳屬震,亥屬兌。(即寅申巳亥四旁也) 辰戌 丑未寄旺,故不入卦,但在卦則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乾三男震坎艮,坤三女巽離兌) 在十二經脈與奇 經,則為大陰大陽、少陰少陽;(卦為虛,穴為實,猶地理用穴不用卦,卦向穴中作也) 經曰︰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其氣無常,不入經俞,命曰繆刺。(繆刺者,刺絡脈也。言絡脈與經脈繆處,身有蜷攣疼痛,而脈無病,刺其陰陽交貫之道) 此八穴配合定位刺法之最奇者也,是故頭病取足,而應之以 手;足病取手,而應之以足;左病取右,而應之以左;右病取左,而應之以右。散針亦當如是也。(頭為陽,足為陰,頭病取足者,頭走足也。足病不取頭者,頭不走頭也。左右病必互針者,引邪複正故也) 散針者,治雜病而散用某穴,因病之所宜而針之,初不拘於流注也。若夫折傷跌撲、損逆走痛,因其病之所在 而針之,雖穴亦罔顧其得與否也。(指痛針痛,徐氏謂之天應穴) 此穴法之大概也。
附︰雜病穴法
針家以起風廢癱瘓為主,雖傷寒內傷,亦皆視為雜病。《靈樞》雜証論某病取某經,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隨 經取用。大概上部病,多取手陽明經,中部足太陰,下部足厥陰,前膺足陽明,後背足太陽。因各經之病,而取各經之穴者,最為要訣。百病一針為率,多則四針,滿身針者可惡。
雜病隨証選雜穴,仍兼原合與八法;經絡原會別論詳,十二原穴與八會穴,皆經絡氣血交會之處。別即陽別,乃陽交穴也。前論頗詳。
臟腑俞募當謹始;五臟六腑之俞,俱在背二行,肺俞三椎下,心五、肝九、脾十一、腎十四椎下是也。五臟之募俱在腹部,心募巨闕、肝期門、脾章門、肺中府、腎京門。惟三焦、胞絡、膀胱無募,此言臟腑雜病,當刺俞募之穴。但 《素問》明言中臟腑者不立死,則為害非小,故禁針穴多,後世每以針四肢者為妙手,初學可不謹哉﹗ 根結標本理玄微,經云︰足太陰根於隱白,結於中脘;足少陰根於涌泉,結於廉泉;足厥陰根於大敦,結於玉堂;足太陽 根於至陰,結於目也;足陽明根於厲兌,結於鉗耳也;足少陽根於竅陰,結於耳;手太陽根於少澤,結於天窗、支正也;手少陽根於關沖,結於天牖、外關也;手陽明根於商陽,結於扶突、偏歷也,手三陰之經未載,不敢 強注此言。能究根結之理,依標本刺之,則疾無不愈。足太陽之本在足跟上五寸,標在目也;足少陽之本在竅 陰,標在耳也;足陽明之本在厲兌,標在人迎頰挾項顙也;足太陰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標在胃俞與舌本也;足少陰之本在內踝上三寸中,標在腎俞與舌下兩脈也;足厥陰之本在行間上五寸中,標在肝俞也;手太陽之本 在手外踝後,標在命門之上一寸也;手少陽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間上一寸,標在耳後上角下外 也;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中上別陽,標在頷下合鉗上也;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標在腋內動脈也;手少陰之本在兌骨之端,標在心俞也;手厥陰之本在掌後兩筋之間二寸中,標在腋下三寸也︰此十二經之標本。有在標而取本者,有在 本而取標者,有先治其標者,有先治其本者,無非欲其陰陽相應耳。此《內經》至論。
四關三部識其處。
四關,合谷、太沖穴也。十二經原皆出於四關。三部,大包為上部,天樞為中部,地機為下部。又百會 一穴在頭應天,璇璣一穴在胸應人,涌泉一穴在足應地,是謂三才。以上兼原、合八法諸穴,雖不悉針,亦不可不知其處也。
傷寒一日刺風府,陰陽分經次第取。
傷寒一日太陽風府,二日陽明之滎,三日少陽之俞,四日太陰之井,五日少陰之俞,六日厥陰之經。在表 刺三陽經穴,在裡刺三陰經穴,六日過經未汗刺期門、三裡,古法也。惟陰証灸關元穴,為妙。
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內關陰交杵。
汗針合谷,入針二分,帶補行九九之數,搓數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方行瀉法,汗止身溫,方可 出針;如汗不止,針陰市,補合谷。吐針內關、入針三分,先補六次,瀉三次,行子午搗臼法三次,多提氣上行,又推戰一次,病患多呼幾次,即吐;如吐不止,補九陽數,調勻呼吸三十六度,吐止徐徐出針,急捫其穴;如吐不止,補足三裡。下針三陰交,入針三分,男左女右,以針盤旋右轉,行六陰之數畢,用口鼻閉氣,吞鼓 腹中,將瀉插一下,其人即瀉,鼻吸手瀉三十六遍,方開口鼻之氣,插針即瀉;如瀉不止,針合谷,升九陽數。
凡汗吐下,仍分陰陽補瀉,就流注穴行之,尤妙。
一切風寒暑濕邪,頭痛發熱外關起。
只此一穴。
頭面耳目口鼻(咽牙)病,曲池合谷為之主。
二穴又治肩背肘膊疼痛及瘧疾。
偏正頭疼左右針,列缺太淵不用補。
左痛針右,右痛針左,左右俱痛,左右俱針。餘仿此。如列缺不應,再瀉太淵。
頭風目眩項捩強,申脈金門手三裡。
頭風連項腫,或引肩者,針此三穴。頭目昏眩者,補申脈、金門,雷頭風亦效。虛痛者,上星一穴。
赤眼迎香出血奇,臨泣太沖合谷似。
赤眼腫痛,迎香出血,立愈。甚者更瀉太沖。眼紅或瞳人腫痛,流淚出血,爛弦風,俱瀉足臨泣,或太 沖、合谷。 肉倒睫,俱瀉合谷、足三裡。
耳聾臨泣與金門,合谷針後聽人語。
耳暴聾,補足臨泣。耳鳴或出血作痛,及聵耳,俱瀉申脈、金門、合谷。
鼻塞鼻痔及鼻淵,合谷太沖隨手努。
鼻塞不聞香臭,針迎香、合谷。鼻痔鼻流濁涕者,瀉太沖、合谷。鼻淵鼻衄虛者,專補上星。
口噤 斜流涎多,地倉頰車仍可舉。
頰車針沿皮向下地倉, 左瀉右, 右瀉左,針透亦無害。輕者只針合谷、頰車。
口舌生瘡舌下竅,三棱刺血非粗鹵。
口唇及舌生瘡,針合谷。舌腫甚及重舌者,更取舌下兩邊紫筋津液所出處,以三棱針刺出其血。
舌裂出血尋內關,太沖陰交走上部。舌上生苔合谷當,手三裡治舌風舞。
舌風左右舞弄不停,瀉兩手三裡立止。驢嘴風唇腫開不得者,亦瀉三裡。
牙風面腫頰車神,合谷臨泣瀉不數。
坐牙風腫連面,瀉手三裡、頰車。滿口牙痛牙酸,瀉合谷、足臨泣。下牙痛,瀉合谷。
二陵二蹺與二交,頭頂手足互相與。
二陵︰陰陵泉、陽陵泉。二蹺︰申脈、照海。二交︰陽交、三陰交。此六穴遞相交接於兩手兩足頭頂也。
兩井兩商二三間,手上諸風得其所。
兩井︰天井、肩井;兩商︰商陽、少商;二間、三間。此六穴相依相倚,分別於手之兩支,手上諸病治 之。
手指連肩相引疼,合谷太沖能救苦。
項連肘痛,針少海。
手三裡治肩連臍,脊間心後稱中渚。
久患傷寒肩背痛,但針中渚,即愈。脊膂痛者,針人中尤妙。
冷嗽只宜補合谷,三陰交瀉即時住。霍亂中脘可入深,三裡內庭瀉幾許。
甚者補中脘,瀉三裡、內庭。
心痛翻胃刺勞宮,寒者少澤細手指。
熱心痛、氣痛,瀉勞宮。寒心痛,補少澤。
心痛手戰少海求,若要除根陰市睹;太淵列缺穴相連,能祛氣痛刺兩乳。
賦云︰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瀉列缺。
脅痛只須陽陵泉,專治脅肋痛滿欲絕及面腫。
腫痛公孫內關爾。
腹痛輕者,只針三裡。
瘧痰《素問》分各經,危氏刺指舌紅紫。
足太陽瘧,先寒後熱,汗出不已,刺金門。足少陽瘧,寒熱心惕,汗多,刺俠溪。足陽明瘧,寒甚久,乃熱汗出,喜見火光,刺沖陽。足太陰瘧,寒熱善嘔,嘔已乃衰,刺公孫。足少陰瘧,嘔吐甚,欲閉戶牖,刺大鐘。足厥陰瘧,小腹滿,小便不利,刺太沖。心瘧刺神門,肝瘧中封,脾瘧商丘,肺瘧列缺,腎瘧大鐘,胃瘧厲兌。危氏只刺十手指出血,及看舌下有紫腫紅筋,亦須去血。
痢疾合谷三裡宜,甚者必須兼中膂。
白痢針合谷,赤痢針小腸俞,赤白針三裡中膂俞。凡針背腹兩邊穴,分陰陽經補瀉,針背上中行左轉,腹上中行右轉。女人背中行右轉,腹中行左轉為補。蓋男子背陽腹陰,女子背陰腹陽故也。但用穴背腹甚少,而手足多 者,以寒月及婦人不便故也。
心腹痞滿陰陵泉,針到承山飲食美。
胸膈寬能飲食也。
泄瀉吐腹諸般疾,三裡內庭功無比。
一切泄瀉、嘔吐、吞酸、 癖、脹滿諸疾。
水腫水分與複溜,俱瀉水分穴,先用小針,後用大針,以雞翎管透之,水出濁者死,清者生。急服緊皮丸斂之,此必鄉村 無藥,粗人體實者方可用之,若清高貴客,鮮不為禍。自古病機,惟水腫禁刺,針經則不禁也。取血法,先用針補入地部,少停瀉出人部,少停複補入地部,停少時瀉出針來,其瘀血自出。虛者只有黃水出,若腳上腫大 欲放水者,仍用此法收,複溜穴上取之。
脹滿中脘三裡揣。
《內經》針腹以布纏繳,針家另有盤法,先針入二寸五分,退出二寸,只留五分,在內盤之。如要取上焦胞絡中之病,用針頭迎向上刺入二分補之,使氣攻上。若臍下有病,用針頭向下退出二分瀉之,此二句特備 古法耳,初學人不可輕用。
腰痛環跳委中神,若連背痛昆侖武。
輕者委中出血,便愈。甚者補環跳,瀉委中,久者俱補。腰連背痛者,針昆侖、委中。
腰連腳痛腕骨升,三裡降下隨拜跪。
補腕骨,瀉足三裡。
腰連腳痛怎生醫?環跳行間與風市。
補環跳,瀉風市、行間、足三裡。
腳膝諸痛羨行間,三裡申脈金門侈。
腳膝頭紅腫痛癢及四時風腳,俱瀉行間、三裡、申脈、金門。五足指痛,瀉行間。
腳若轉筋眼發花,然谷承山法自古。兩足難移先懸鐘,又名絕骨。
條口後針能步履。兩足酸麻補太溪,仆參內庭盤跟楚。
腳盤痛者,瀉內庭。腳跟痛者,瀉仆參。
腳連脅腋痛難當。環跳陽陵泉內杵。冷風濕痺針環跳,陽陵三裡燒針尾。
痺不知痛癢者,用艾粟米大於針尾上燒三五炷,知痛即止。
七疝大敦與太沖,七疝太沖出血,瀉大敦,立止。膀胱氣,瀉俠溪、然谷。小腸氣,瀉俠溪、三陰交。偏墜,瀉照海、俠溪。
五淋血海通男婦。
此穴極治婦人血崩、血閉不通,但不便耳。氣淋、血淋最效,兼治偏墜瘡疥。
大便虛秘補支溝,瀉足三裡效可擬。熱秘氣秘先長強,大敦陽陵堪調護。
不針長強針承山。
小便不通陰陵泉,三裡瀉下溺如注。
小便不通及尿血、砂淋俱宜瀉之,又治遺尿失禁。上吐下閉關格者,瀉四關穴。
內傷食積針三裡,璇璣相應塊亦消。
不針璇璣者,針手足三裡,俱能消食積痞塊。
脾病氣血先合谷,後刺三陰針用燒。
燒針法見前,有塊者兼針三裡。
一切內傷內關穴,痰火積塊退煩潮。
兼針三裡尤妙。
吐血尺澤功無比,衄血上星與禾 。喘急列缺足三裡,嘔噎陰交不可饒。
惡心嘔吐膈噎,俱瀉足三裡、三陰交。虛甚者,補氣海。
勞宮能治五般癇,更刺涌泉疾若挑。神門專治心疾呆,人中間使祛顛妖。
上星亦好。
尸厥百會一穴美,更針隱白效昭昭。
外用筆管吹耳,凡脫肛、久痢、衄血不止者,俱宜針此提之,所謂頂門一針是也。不針百會,針上星亦同。
婦人通經瀉合谷,三裡至陰催孕妊。
通經催生,俱宜瀉此三穴。虛者補合谷,瀉至陰。
死胎陰交不可緩,胞衣照海內關尋。
死胎不下,瀉三陰交,胞衣不下,瀉照海、內關。
小兒驚風少商穴,人中涌泉瀉莫深。
小兒急、慢驚風皆效。
癰疽初起審其穴,只刺陽經不刺陰。
凡癰疽須分經絡部分,血氣多少,俞穴遠近用針。從背出者,當從太陽經至陰、通谷、束骨、昆侖、委 中五穴選用;從鬢出者,當從少陽經竅陰、俠溪、臨泣、陽輔、陽陵泉五穴選用;從髭出者,當從陽明經厲兌、內庭、陷谷、沖陽、解溪五穴選用;從腦出者,則以絕骨一穴治之。凡癰疽已破,尻神、朔望不忌。
傷寒流注分手足,太沖內庭可浮沉。
二穴總治流注,又能退寒熱。在手針手三裡,在足太沖,在背行間,在腹足三裡。
熟此筌蹄手要活,得後方可度金針;又有一言真秘訣,上補下瀉值千金。
此備古法,知流注者不用。
開闔經言︰春刺(十二)井者,邪在肝;夏刺(十二)榮者,邪在心;季夏刺(十二)俞者,邪在脾;秋 刺(十二)經者,邪在肺;冬刺(十二)合者,邪在腎。其肝心脾肺腎而系於春夏秋冬者,何也?然五臟一病,輒有五也。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叫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眾多,不可盡言。
針之要妙,在於秋毫者也。經以觀之,甲乙者,日之春也;丙丁者,日之夏也︰戊己者,日之四季也;庚辛者,日之秋也,壬癸者,日之冬也。寅卯者,時之春也;巳午者,時之夏也︰辰戌丑未者,時之四季也;申酉者,時之秋也;亥子者,時之冬也。括其要者,惟《明堂》二詩。
一詩︰甲膽乙肝丙小腸;一詩︰肺寅大卯胃辰經,見運氣總論。凡人秉天地壬之氣生,膀胱命門癸生腎,甲生膽,乙生肝,丙生小腸,丁生心,戊生胃,己生脾,庚生大腸,辛生肺。地支亦然。一氣不合,則不生化,故古聖立子午流注之法,以全元生成之數也。
先聖推衍其義,法以天干,戊土起甲逆行,甲丙戊庚壬為陽,井滎俞經合;乙丁己辛 癸為陰,井滎俞經合。
起例︰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是,壬子是真從。
陽則金(井)水(滎)木(俞)火(經)土(合),陰則木(井)火(滎)土(俞)金(經)水(合),每日一身周流六十六穴,每時周流五穴。
除六原穴,乃過經之所。
相生相合者為開,則刺之︰相克者為闔,則不刺。
陽生陰死,陰生陽死。如甲木死於午,生於亥;乙木死於亥,生於午;丙火生於寅,死於酉;丁火 生於酉,死於寅;戊土生於寅,死於酉;己土生於酉,死於寅;庚金生於巳,死於子;辛金生於子,死於巳;壬水生於申,死於卯;癸水生於卯,死於申。凡值生我、我生及相合者。乃氣血生旺之時,故可辨虛實刺之。
克我、我克及闔閉時穴,氣血正值衰絕,非氣行未至,則氣行已過,誤刺妄引邪氣,壞亂真氣,實實虛虛,其禍非小。
假如甲日膽經行氣,脈弦者,本經自病也,當竅陰為主。
乙日肝行間。餘仿此。本經自病者,不中他邪,非因子母虛實,乃本經自生病也。當自取其經,故以竅 陰井為主,而配之以井,或心井、胃井。或俞穴為主,亦配以心、胃俞穴,滎經合,主應皆然。
如虛則補其母,當刺腎之涌泉(井),或膀胱之至陰(井)。實則瀉其子,可取心之中沖(井),或小腸 之少澤(井)。甲木能製戊土,則不宜針。
甲日膽木能製戊土,乙日肝木能製己土,丙日小腸火能製庚金,丁日心火能製辛金,戊日胃土能製壬水,己日脾土能製癸水,皆不宜針。
然陰陽相製者,豈無變化之機?故甲與己合而化土,亦可取脾之隱白。蓋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脾,故先實其脾,無令受肝之邪。所謂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也。
實脾者,必先於足太陰經補土字一針,又補火字一針;後於足厥陰經瀉木字一針,又瀉火字一針,其邪即散,其經即平。此與後迎隨條,有以虛實言者互看。
推之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皆然,徐氏有歌云︰甲日戌時膽 竅陰,丙子時中前谷滎,戊寅陷谷陽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經注陽溪穴,壬午膀腕委中尋,甲申時納三 焦水,榮合天干取液門。
六甲日,甲戌時開穴,膽井竅陰,或合脾井隱白。相生,膀胱井至陰,腎井涌泉,小腸井少澤,心井中沖;相克,肺、大腸、脾胃井及闔穴。乙亥時不錄,後仿此。丙子時開穴,小腸滎前谷,合肺滎魚際。相生,膽 滎俠溪,肝滎行間,胃滎內庭,脾滎大都。戊寅時開穴,胃俞陷谷,或合腎俞太溪,相生。小腸俞後溪,心俞 神門,大腸俞三間,肺俞太淵,又木原生在寅,可取膽原穴丘墟。庚辰時開穴,大腸經陽溪,或合肝經中封。
相生。胃經解溪,脾經商丘,膀胱經昆侖,腎經複溜。壬午時開穴,膀胱合委中,或合心合少海。相生,大腸 合曲池,肺合尺澤,胃合三裡,脾合陰陵泉。甲申時乃三焦引氣歸元,可取液門滎穴,水生木也,返本還元。
乙日酉時肝大敦,丁亥時滎少府心,己丑太白太沖穴,辛卯經渠是肺經,癸巳腎宮陰谷合,乙未勞宮水 穴滎。
六乙日,乙酉時開穴,肝井大敦,或合大腸井商陽。相生,腎井涌泉膀胱井至陰,心井少沖,小腸井少 澤。丁亥時開穴,心滎少府,或合膀胱滎通谷。相生,肝滎行間,膽滎俠溪,脾滎大都,胃滎內庭。己丑時開 穴,脾俞太白,或合膽俞臨泣。相生,心俞神門,小腸俞後溪,肺俞太淵,大腸俞三間,又丑時可刺肝原穴太 沖。辛卯時開穴。肺經經渠,或合小腸經陽谷。相生,脾經商丘,胃經解溪,腎經複溜,膀胱經昆侖。癸巳時開穴,腎合陰谷,或合胃合三裡。相生,肺合尺澤,大腸合曲池,肝合曲泉,膽合陽陵泉。乙未時乃包絡引血歸元,可刺勞宮滎穴,木能生火也,俱以子母相生。後皆仿此。
丙日申時少澤當,戊戌內庭治脹康,庚子時在三間俞,本原腕骨可祛黃,壬寅經水昆侖上,甲辰陽陵泉 合長,丙午時受三焦木,中渚之中子細詳。
六丙日,丙申時開穴,小腸井少澤,或合肺井少商。相生,膽井竅陰,肝井大敦,脾井隱白,胃井厲兌。
戊戌時開穴,胃滎內庭,或合腎滎然谷。相生,小腸滎前谷,心滎少府,大腸滎二間,肺滎魚際。庚子時開穴,大腸俞三間,或合肝俞太沖。相生,胃俞陷谷,脾俞太白,膀胱俞束骨,腎俞太溪,又子時刺小腸原穴腕骨。
壬寅時開穴,膀胱經昆侖,或合心經靈道。相生,大腸經陽溪,肺經經渠,膽經陽輔,肝經中封。甲辰時開穴,膽合陽陵泉,或合脾合陰陵泉。相生,膀胱合委中,腎合陰谷,小腸合小海,心合少海。丙午時三焦引氣歸元,可取中渚俞穴,木生火也。
丁日未時心少沖,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淵神門穴,癸丑複溜腎水通,乙卯肝經曲泉合,丁巳包絡大 陵中。
六丁日,丁未時開穴,心井少沖,或合膀胱井至陰。相生,肝井大敦,膽井竅陰,脾井隱白,胃井厲兌。
己酉時開穴,脾滎大都,或合膽滎俠溪。相生,心滎少府,小腸滎前谷,肺滎魚際,大腸滎二間。辛亥時開穴,肺俞大淵,或合小腸俞後溪,相生,脾俞太白,胃俞陷谷,腎俞大溪,膀胱俞束骨,又亥時刺心原穴神門。癸 丑時開穴,腎經複溜,或合胃經解溪。相生,肺經經渠,大腸經陽溪,肝經中封,膽經陽輔。乙卯時開穴,肝合曲泉,或合大腸合曲池。相生,腎合陰谷,膀胱合委中,心合少海,小腸合小海。丁巳時包絡引血歸元,可取大陵俞穴,火生土也。
戊日午時厲兌先,庚申滎穴二間廷,壬戌膀胱尋束骨,沖陽土穴必還原,甲子膽經陽輔是,丙寅小海穴安 然,戊辰氣納三焦脈,經穴 支溝刺必痊。
六戊日,戊午時開穴,胃井厲兌,或合腎井涌泉。相生,小腸井少澤,心井少沖,大腸井商陽,肺井少商。庚 申時開穴,大腸滎二間,或合肝滎行間。相生,脾滎大都,胃滎內庭,膀胱滎通谷,腎滎然谷。壬戌時開穴,膀胱俞束骨,或合心俞神門。相生,大腸俞三間,肺俞太淵,膽俞臨泣,肝俞太沖,又戌時刺胃原穴沖陽。
甲子時開穴,膽經陽輔,或脾經商丘。相生,膀胱經昆侖,腎經複溜,小腸經陽谷,心經靈道,丙寅時開穴,小腸合小海,或合肺合尺澤。相生,膽合陽陵泉,肝合曲泉,胃合三裡,脾合陰陵泉。戊辰時三焦引氣歸元,可取支溝經穴,火生土也。
己日巳時隱白始,辛未時中魚際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內踝比,丁丑時合少海心,己卯間使胞絡 止。
六己日,己巳時開穴,脾井隱白,或合膽井竅陰。相生,心井少沖,小腸井少澤,肺井少商,大腸井商陽。
辛未時開穴,肺滎魚際,或合小腸滎前谷。相生,脾滎大都,胃滎內庭,腎滎然谷,膀胱滎通谷。癸酉時開穴,腎俞太溪,或合胃俞陷谷。相生,肺俞太淵,大腸俞三間,肝俞太沖,膽俞臨泣,又酉時刺脾原穴太白。乙亥 時開穴,肝經中封,或合大腸經陽溪。相生,腎經複溜,膀胱經昆侖,心經靈道,小腸經陽谷。丁丑時開穴,心合少海,或合膀胱合委中。相生,膽合陽陵泉,肝合曲泉,脾合陰陵泉,胃合三裡。己卯時胞絡引血歸元,可取間使經穴,土生金也。
庚日辰時商陽居,壬午膀骯通谷之,甲申臨泣俞為木,合谷金原返本歸。丙戌小腸陽谷火,戊子時居三裡 宜,庚寅氣納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六庚日,庚辰時開穴,大腸井商陽,或合肝井大敦。相生,胃井厲兌,脾井隱白,膀胱井至陰,腎井 涌泉。壬午時開穴,膀胱滎通谷,或合心滎少府。相生,大腸滎二間,肺滎魚際,膽滎俠溪,肝滎行間。甲申 時開穴,膽俞臨泣,或合脾俞太白。相生,膀胱俞束骨,腎俞太溪,小腸俞後溪,心俞神門,又申時刺大腸原 穴合谷。丙戌時開穴,小腸經陽谷,或合肺經經渠。相生,膽經丘墟,肝經中封,胃經解溪,脾經商丘。戊子 時開穴,胃合三裡,或合腎合陰谷。相生,小腸合小海,心合少海,大腸合曲池,肺合尺澤。庚寅時三焦引氣歸元,可取天井合穴,土生金也。
辛日卯時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須忖,乙未太沖原太淵,丁酉心經靈道引,己亥脾合陰陵泉,辛丑曲澤胞 絡準。
六辛日,辛卯時開穴,肺井少商,或合小腸井少澤。相生,脾井隱白,胃井厲兌,膀胱井至陰,腎井涌 泉。癸巳時開穴,腎滎然谷,或合胃滎內庭。相生,肺滎魚際,大腸滎二間,肝滎行間,膽滎俠溪。乙未時開 穴,肝俞太沖,或合大腸俞三間。相生,腎俞太溪,膀胱俞束骨,心俞神門,小腸俞後溪,又未時刺肺原穴太 淵。丁酉時開穴,心經靈道,或合膀胱經昆侖。相生,肝經中封,膽經丘墟,脾經商丘,胃經解溪。己亥時開 穴,脾合陰陵泉,或合膽合陽陵泉。相生,心合少海,小腸合小海,肺合尺澤,大腸合曲池。辛丑時胞絡引 血歸元,可取曲澤合穴,金生水也。
壬日寅時起至陰,甲辰膽脈俠溪滎,丙午小腸後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尋。三焦寄有陽池穴,返本還元 似的親,戊申時注解溪胃,大腸庚戌曲池真,壬子氣納三焦寄,並穴關沖一片金,關沖屬金壬屬水,子母相生 恩又深。
六壬日,壬寅時開穴,膀胱井至陰,或合心井少沖。相生,大腸井商陽,肺井少商,膽井竅陰,肝井大 敦。甲辰時開穴,膽滎俠溪,或合脾滎大都。相生,腎滎然谷,膀胱滎通谷,心滎少府,小腸滎前谷。丙午 時開穴,小腸俞後溪,或合肺俞太淵。相生,膽俞臨泣,肝俞太沖,胃俞陷谷,脾俞太白,又午時可刺膀胱 原穴京骨,乃水原在午,水入火鄉,故壬丙、子午相交 也,兼刺三焦原陽池。戊申時開穴,胃經解溪,或合腎經複溜。相生,小腸經陽谷,心經靈道,天腸經陽溪,肺經經渠。庚戌時開穴,大腸合曲池,或合肝合曲泉。相生,胃合三裡,脾合陰陵泉,膀胱合委中,腎合陰谷。
壬子時三焦引氣歸元,可取關沖井穴,金生水也。
癸日亥時井涌泉,乙丑行間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門是,本尋腎水太溪原,胞絡大陵原並過,己巳商丘內踝 邊,辛未肺經合尺澤,癸酉中沖胞絡連,子午截時安定穴,留傳後學莫忘言。
六癸日,癸亥時開穴,腎井涌泉,或合胃井厲兌。相生,肺井少商,大腸井商陽,肝井大敦,膽井竅陰。乙 丑時開穴,肝滎行間,或合大、腸滎二間。相生,腎滎然谷,膀胱滎通谷,心滎少府,小腸滎前谷。丁卯時開穴,心俞神門,或合膀胱俞束骨。相生,肝俞太沖,膽俞臨泣,脾俞太白,胃俞陷谷,又卯時可刺腎原穴太溪及胞 絡原穴大陵。己巳時開穴,脾經商丘,或合膽經陽輔。相生,心經靈道,小腸經陽谷,肺經經渠,大腸經陽溪。
辛未時開穴,肺合尺澤,或合小腸合小海。相生,脾合陰陵泉,胃合三裡,腎合陰谷,膀胱合委中。癸酉時胞絡 引血歸元,可取中沖井穴,水生木也。
大要︰ 陽日陽時陽穴,陰日陰時陰穴。陽以陰為闔,陰以陽為闔。闔者,閉也,閉則以本時天干,與某 穴相合者針之,故又曰開合。
陽日遇陰時,陰日遇陽時,則前穴已閉,取其合穴針之,合者,甲與己合化土,乙與庚合化金,丙與辛合化 水,丁與壬合化木,戊與癸合化火。賦云︰五門十變,十干相合為五,陰陽之門戶。十變卻十干,臨時變用之謂也。
其所以然者,陽日注腑,則氣先至而血後行;陰日注臟,則血先至而氣後行。順陰陽者,所以順氣血也。
陽日,六腑值日者,引氣;陰日,六臟值日者,引血。
或曰︰陽日陽時已過,陰日陰時已過,遇有急疾奈何?曰︰夫妻子母互用,必適其病為貴耳。
妻閉則針其夫,夫閉則針其妻,子閉針其母,母閉針其子,必穴與病相宜,乃可針也。
噫﹗用穴則先主而後客,用時則棄主而從賓。
假如甲日膽經為主,他穴為客,針必先主後客。其甲戌時,乃癸日戌時,則不必用,只用丙子時起。餘仿此。愚反複思玩,乃悟徐氏諸書,未嘗明言也。
按日起時,循經尋穴,時上有穴,穴上有時,分明實落,不必數上衍數,此所以寧守子午,而舍爾靈龜也。
靈龜八法專為奇經八穴而設,其法具載徐氏針灸,乃竇文真公之妙悟也。但子午法自上古,其理易明,其八穴亦肘膝內穴。又皆以陰應陰,以陽應陽,豈能逃子午之流注哉﹗ 迎隨。迎者,迎其氣之方盛而奪之,為瀉;隨者,隨其氣之方虛而濟之,為補。
《素問》曰︰瀉必用方,補必用圓。又曰︰呼盡內針,候吸引針,命曰補;吸則內針,候呼引針,命曰瀉。
此萬世不易法也。
瀉必用方,以氣方盛也,月方滿也,日方溫也,身方定也。息方吸而內針,及複候其方吸而轉針,及複候 其方呼而徐引出針,故曰瀉。補必用圓,圓者行也,行者移也。行謂行不宣之氣,移謂移未複之脈,故刺必中其滎。及複候吸而推針至血,故圓與方非針也。
《圖注難經》云︰手三陽從手至頭,手三陽經穴皆起於手也。
針芒從外往上為隨,針芒從內往下為迎。
足三陽從頭至足,足三陽經穴皆起於頭也。
針芒從內往下為隨,針芒從外往上為迎。
足三陰從足至腹,足三陰經穴皆起於足也。
針芒從外往上為隨,針芒從內往下為迎。
手三陰從胸至手,手三陰經穴皆起於胸也。
針芒從內往下為隨,針芒從外往上為迎,大要以子午為主。
左為陽,從子至午左行陽絡為補。
右為陰,從午至子右行陰絡為瀉。陽主進,陰主退故也。
手為陽,左手為純陽。
足為陰。右足為純陰。
左手陽經,為陽中之陽;左手陰經,為陽中之陰;右手陽經,為陰中之陽;右手陰經,為陰中之陰。右足陰 經,為陰中之陰;右足陽經,為陰中之陽;左足陰經,為陽中之陰;左足陽經,為陰中之陽。今細分之,病者左手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鹽指退後),呼之為隨;午後又以大指退後為隨,每與午前相反。所謂進前,即經之從外;退後,即經之從內。退後吸之為迎。
病者左手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病者右手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 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病患右手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病者右足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病者右足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病者左足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病者左足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 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男子午前皆然,午後與女人反之。
手上陽進陰退,足上陽退陰進,合六經起止故也。凡針起穴,針芒向上氣順行之道;凡針止穴,針芒向下 氣所止之處。左外右內,令氣上行;右外左內,令氣下行。或問︰午前補瀉與午後相反,男子補瀉與婦人相反。
蓋以男子之氣,早在上而晚在下;女人之氣,早在下而晚在上。男女上下,平腰分之故也。至於呼吸男女人我 皆同,何亦有陰陽之分耶?蓋有自然之呼吸,有使然之呼吸。入針出針,使然之呼吸也。轉針如待貴客,如握 虎尾,候其自然呼吸。若左手足候其呼而先轉,則右手足必候其吸而後轉之;若右手足候其吸而先轉,則左手 足必候其呼而後轉之。真陰陽一升一降之消息也。故男子陽經,午前以呼為補,吸為瀉;陰經以吸為補,呼為瀉,午後反之。女人陽經,午前以吸為補,呼為瀉;陰經以呼為補,吸為瀉,午後亦反之。或者又曰︰補瀉必 資呼吸,假令尸厥中風,不能使之呼吸者奈何?曰︰候其自然之呼吸而轉針,若當吸不轉,令人以手掩其口鼻,鼓動其氣可也。噫﹗補瀉提插分男女早晚,其理深微。原為奇經不拘十二經常度,故參伍錯縱如是。若流注穴,但分左右陰陽可也。嘗愛雪心歌云︰如何補瀉有兩般,蓋是經從兩邊發,古人補瀉左右分,今人乃為男女別。
男女經脈一般生,晝夜循環無暫歇。此訣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此子午兼八法而後全也。
然補瀉之法,非必呼吸出內針也,有以淺深言者。
病在脈,刺脈無傷皮;病在皮,刺皮無傷肉;病在肉,刺肉無傷筋;病在筋,刺筋無傷骨;病在骨,刺骨 無傷筋。
經言春夏宜淺,秋冬宜深。
春夏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故當淺取之。然春夏時溫,補入針五分,即沉之至腎肝之部,俟得氣,乃引 針而持之至於心肺之分,取陰以和陽也,則能退熱。秋冬陽氣在下,火氣亦在下,故當深取之。然秋冬時寒,初 入針三分,淺而浮之當心肺之部,俟得氣,乃推針而內之至於腎肝之分,取陽以和陰也,則能止寒。
有以榮衛言者,經言從衛取氣,從榮置氣。
補則從衛取氣,宜輕淺而針,從其衛氣隨之於後,而濟益其虛也;瀉則從榮棄置其氣,宜重深而刺,取其榮氣迎之於前,而瀉奪其實也。然補之不可使太實,瀉之不可使反虛,皆欲以平為期耳。又男子輕按其穴而淺刺之,以 候衛氣之分;女子重按其穴而深刺之,以候榮氣之分。
有以虛實言者,經言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此迎隨之概也。
假令心病針手心主俞,是瀉其子也;針手心主井,是補其母也。木盛熱則生風,則瀉南以補北。水盛冷則生氣,則補木以抑水。如肺實肝虛,用針不補其肝而反實其肺,是謂實實虛虛。補不足而益有餘,殺人必矣。
竇太師云︰凡針逆而迎奪,即瀉其子也。如心之熱病,必瀉於脾胃之分。針順而隨濟,即補其母也。如心之虛 病,必補於肝膽之分。
飛經走氣,亦不外於子午迎隨。
凡言九者,即子陽也;言六者,即午陰也。但九六數有多少不同,補瀉提插皆然。言初九數者,即一九也,然亦不止於一九便了。但行至一九少停,又行一九,少停又行一九,三次共三九二十七數,或四九三十六數。
言少陽數者,七七四十九數,亦每次七數略停。老陽數者,九九八十一數,每次二十七數少停,共行三次。
言初六數者,即一六也,然亦不止於一六便了。但行至一六少停,又行一六,少停又行一六,三次共三六一十八數。言老陰數者,六六三十六數,每次一十八數少停,共行二次。言少陰數者,八八六十四數,每次八數略 停。或云︰子後宜九數補陽,午後宜六數補陰。陰日刺陽經,多用六數補陰;陽日刺陰經,多用九數補陽,此正理也。但見熱症即瀉,見冷症即補,舍天時以從人之病者,權也,活法也。
經言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當刺之時,先將同身寸法比穴,以墨點記;後令患人飲食,端正坐定,或偃臥。緩病必待天氣溫晴,則氣易行;急病如 遇大雷雨,亦不敢針。夜晚非急病亦不敢針。若空心立針,側臥必暈。
必先以左手壓按所針滎俞之處。
陽穴以骨側陷處按之酸麻者為真,陰穴按之有動脈應手者為真。
切而散之,切者,以手爪掐按其所針之穴上下四旁,令氣血散。
爪而下之,爪者,先以左手大指爪重掐穴上,亦令氣血散耳。然後用右手鹽指頂住針尾,以中指大提緊執針腰,以無 名指略扶針頭,卻令患人咳嗽十聲,隨咳下針。針入皮內,撒手停針十息,號曰天才。少時再進針刺入肉內,停針十息,號曰地才。此為極處,再停良主,卻令患人吸氣一口,隨吸退至人部,審其氣至未。如針下沉重緊 滿者,為氣已至;若患人覺痛則為實,覺酸則為虛。如針下輕浮虛活者,氣猶未至,用後彈努循捫引之;引之氣猶不至,針如插豆腐者死。凡除寒熱病,宜於天部行氣;經絡病,宜於人部行氣;麻痺疼痛,宜於地部行氣。
彈而努之,彈者,補也,以大指與次指爪相交而迭。病在上,大指爪輕彈向上;病在下,次指輕彈向上,使氣速行,則氣易至也。努者,以大指次指捻針,連搓三下,如手顫之狀,謂之飛。補者,入針飛之,令患人閉氣一口,著力努之。瀉者,提針飛之,令患人呼之,不必著力。一法二用,氣自至者,不必用此彈努。
捫而循之,捫者,摩也。如痛處未除,即於痛處捫摩,使痛散也,複以飛針引之,除其痛也。又起針之時,以手按其穴,亦曰捫。循者,用手於所針部分,隨經絡上下循按之,使氣往來,推之則行,引之則至是也。
動而伸之,推而按之,動者,轉動也;推者,推轉也。凡轉針太急則痛,太慢則不去疾。所謂推展,即分陰陽左轉右轉之法也。
伸者,提也;按者,插也。如補瀉不覺氣行,將針提起,空如豆許,或再彈二三下以補之。緊戰者,連用飛法 三下,如覺針下緊滿,其氣易行,即用通法。若邪盛氣滯,卻用提插先去病邪,而後通其真氣。提者,自地 部提至人部天部;插者,自天部插至人部地部。病輕提插初九數,病重者提插三九二十七數,或老陽數,愈多愈 好。或問︰治病全在提插,既雲急提慢按如水冷,慢慢急按火燒身。又云︰男子午前提針為熱,插針為寒;午 後提針為寒,插針為熱。女人反此,其故何耶?蓋提插補瀉,無非順陰陽也。午前順陽性,提至天部則熱;午 後順陰性,插至地部則熱。《奇效良方》有詩最明。補瀉提插活法,凡補針先淺入而後深入,瀉針先深入而後淺。凡提插,急提慢按如冰冷,瀉也;慢提急按火燒身,補也。或先提插而後補瀉,或先補瀉而後提插可也,或補瀉提插同用亦可也。如治久患癱瘓;頑麻冷痺,遍身走痛及癩風寒瘧,一切冷証,行淺入針,而後漸深入 針,俱補老陽數。氣行針下緊滿,其身覺熱,帶補慢提急按老陽數,或三九二十七數,即用通法。扳倒針頭,令患人吸氣五口,使氣上行,陽回陰退,名曰進氣法,又曰燒山火。治風疾痰壅盛,中風喉風癲狂,瘧疾單熱,一切熱証,先深入針,而後暫淺退針,俱瀉少陰數。得氣覺涼,帶瀉急提慢按初六數,或三六一十八數,再瀉 再提,即用通法。徐徐提之,病除乃止,名曰透天涼。治瘧疾先寒後熱,一切上盛下虛等症,先淺入針,行 四九三十六數,氣行覺熱,深入行三六一十八數。如瘧疾先熱後寒,一切半虛半實等症,先深入針行六陰數,氣行覺涼,漸退針行九陽數,此龍虎交戰法也,俾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也。蓋邪氣常隨正氣而行,不交戰,則邪不退而正不勝,其病複起。治 癖 瘕氣塊,先針入七分行老陽數,氣行便深入一寸,微伸提之,卻退至原 處,又得氣依前法再施,名曰留氣法。治水蠱膈氣脹滿,落穴之後,補瀉調氣均勻,針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轉 之千遭自平,名曰子午搗臼。治損逆赤眼,癰腫初起,先以大指進前捻入左,後以大指退後捻入右,一左一右 三九二十七數,得氣向前推轉內入,以大指彈其針尾,引其陽氣,按而提之,其氣自平,未應再施,此龍虎交 騰法也。雜病單針一穴,即於得氣後行之,起針之際行之亦可。
通而取之,通者,通其氣也,提插之後用之。如病患左手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九數,卻扳倒針頭,帶補以大指 努力,針嘴朝向病處,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執住直待病患覺熱方停。若氣又不通者,以龍虎龜鳳飛經接氣之法驅而運之。如病患左手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九數,卻扳倒針頭,帶補以大指努力,針嘴朝病,執住直待 病患覺熱方停。右手陽經與左手陰經同法,右手陰經與左手陽經同法,左足陽經與右手陽經同法,左足陰經與右手陰經同法,右足陽經與左手陽經同法,右足陰經與左手陰經同法。如退潮,每一次先補六而後瀉九,不拘次 數,直待潮退為度。止痛同此法。癢麻虛補,疼痛實瀉,此皆先正推衍《內經》通氣之法,更有取氣、斗氣、接 氣之法。取者,左取右,右取左,手取足,足取頭,頭取手足三陽,胸腹取手足三陰,以不病者為主,病者為應,如兩手蜷攣,則以兩足為應。兩足蜷攣,則以兩手為應,先下主針而後下應針,主針氣已行而後針應針。
左邊左手左足同手法,右邊亦然。先斗氣、接氣而後取氣,手補足瀉,足補手瀉,如搓索然。久患偏枯蜷攣甚 者,必用此法於提插之後。徐氏曰︰通氣接氣之法,已有定息寸數。手足三陽,上九而下十四,過經四寸;手 足三陰,上七而下十二,過經五寸。在乎出納,呼吸同法,上下通接,立時見功。所謂定息寸數者,手三陰從 胸走手,長三尺五寸,左右共長二丈一尺︰手三陽從手走頭,長五尺,左右共長三丈;足三陽從頭走足,長八 尺,左右共長四丈八尺;足三陰從足走腹,長六尺五寸,左右共長三丈九尺;陰陽兩蹺從足走目,長七尺五寸,左 右共長一丈五尺;督脈長四尺五寸;任脈長四尺五寸。諸脈共長一十六丈二尺也。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絡脈則傳注而不息也。一曰青龍擺尾,以兩指扳倒針頭朝 病,如扶船舵,執之不轉,一左一右,慢慢撥動九數,或三九二十七數,其氣遍體交流。二曰白虎搖頭,以兩 指扶起針尾,以肉內針頭輕轉,如下水船中之櫓,振搖六數,或三六一十八數。如欲氣前行,按之在後;欲氣後行,按之在前。二法輕病亦可行之,擺動氣血。蓋龍為氣,虎為血,陽日先行龍而後虎,陰日先行虎而後龍。
三曰蒼龜探穴,以兩指扳倒針頭,一退三進,向上鑽剔一下,向下鑽剔一下,向左鑽剔一下,向右鑽剔一下,先上而下,自左而右。如入土之象。四曰赤鳳迎源,以兩指扶起針插入地部,複提至大部,候針自搖,複進至 人部,上下左右四圍飛旋,如展翅之象。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進之。又將大指爪從針尾刮至針腰,此刮法也。能移不忍痛,可散積年風。午後又從針腰刮至針尾。又云︰病在上,刮向上;病在下,刮向下。
有攣急者,頻宜刮切循攝。二法須連行三五次,氣血各循經絡,飛走之妙,全在此處,病邪從此退矣。放針停 半時辰之久,扶起針頭,審看針下十分沉緊,則瀉九補六;如不甚緊,則瀉六補九,補瀉後針活即搖而出之。
攝者,用大指甲隨經絡上下切之,其氣自得通行。
搖而出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
搖者,退也。以兩指拿針尾,向上下左右各振搖五七下,提二七下,能散諸風。出針,直待微松方可出,針豆許。如病邪吸針,正氣未複,再須補瀉停待。如再難,頻加刮切,刮後連瀉三下,次用搜法,不論數。
橫搜,如龍虎交騰,一左一右,但手更快耳。直搜,一上一下,如捻法而不轉,瀉刮同前。次用盤針,左轉九 次,右轉六次,瀉刮同前。次用子午搗臼,子後慢提,午後略快些,緩緩提插,搖出應針,次出主針。補者吸 之,急出其針,便以左手大指按其針穴,及針外之皮,令針穴門戶不開,神氣內守,亦不致出血也。瀉者呼之,慢出其針,勿令氣泄,不用按穴。凡針起速,及針不停,久待暮者,其病即複。一針暈者,神氣虛也。不可起 針,以針補之,急用袖掩病患口鼻回氣,內與熱湯飲之即蘇,良久再針。甚者針手膊上側筋骨陷中,即蛤蟆肉 上惺惺穴,或三裡即蘇,若起針壞人。二針痛者,只是手粗。宜以左手扶住針腰,右手從容補瀉。如又痛者,不可起針,須令病患吸氣一口,隨吸將針捻活,伸起一奚即不痛。如伸起又痛,再伸起又痛,須索入針,便 住痛。三數針者,再將原針穴邊複下一針。補之即出。
嗟夫﹗神針肇自上古,在昔岐伯已嘆失其傳矣,況後世乎﹗尚賴竇、徐二氏,能因遺文以究其意,俾來學 有所悟,而識其梗概,括為四段,聊為初學開關救危之用,尚期四方智者裁之。
補瀉一段,乃廬陵歐陽之後所授,與今時師不同。但考《素問》,不曰針法,而曰針道,言針當順氣血往來 之道也。又曰︰凡刺者,必別陰陽。再考《難經圖注》,及徐氏雲左與右不同,胸與背有異,然後知其源流有自。
蓋左為陽,為升,為呼,為出,為提,為午前,為男子之背;右為陰,為降,為吸,為入,為插,為午後,為男 子之腹。所以女子反此者,女屬陰,男屬陽,女子背陰腹陽,男子背陽腹陰,天地男女陰陽之妙自然如此。
禁針穴
腦戶囟會及神庭,玉枕絡 到承靈;顱囟角孫承泣穴,神道靈台膻中明。水分神闕會陰上,橫骨氣沖針莫 行;箕門承筋手五裡,三陽絡穴到青靈。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稱;石門針灸應須忌,女子終身孕不成。外有雲門並鳩尾,缺盆主客深暈生;肩井深時亦暈倒,急補三裡人還平。刺中五臟膽皆死,沖陽血出投 幽冥;海泉顴 乳頭上,脊間中髓傴僂形。手魚腹陷陰股內,膝臏筋會及腎經;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關節皆通評。
造針法
昔黃帝製九針各不同形︰一曰 針,應天,長一寸六分,頭大末銳,以瀉陽氣;二曰員針,應地,長一寸 六分,鋒如卵形揩磨,不傷肌肉,以瀉分氣;三曰 針,應人,長三寸半,鋒如黍粟之狀,主脈勿陷,以致其氣;四曰鋒針,應四時,長一寸六分,刃三隅以發痼疾;五曰鈹針,應五音,長四寸,廣二分半,末如劍峰以 取大膿;六曰員利針,應六律,長一寸六分,大如厘,且員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七曰毫針,應七星,長三寸六分,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九留之而癢,以取痛痺;八曰長針,應八氣,長七寸,鋒利身薄,所取遠痺;九曰大針,應九野,長四寸,其鋒微尖如挺,以瀉機關之水,九針畢矣。此言九針之妙。毫針最精,能應七星,又為三百六十穴之針。
煮針法
第一次用竹筒一個去青,盛羊腦髓、人乳汁、磁石,水煮一晝夜。第二次用硫黃、檳榔、當歸、防風、羊腦髓及骨髓、乳香、沒藥、荊芥、黑牽牛、人乳汁,煮一晝夜取出埋土內七日,犬肉煮過。第三次用乳香、沒藥、磁石、牙皂、 砂、虎骨、天麻、川烏、草烏、雄黃、防風、薄荷、人參、當歸、川芎、細辛、羊腦髓 及骨髓、人乳汁拌勻,裝入竹筒內,緊封筒口,用燒酒二斤,水八斤,煮一晝夜,埋土內七日,取出用糠擦光,後用麻油再擦,常帶身邊養熟。
灸法
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詳《徐氏針灸》等書。聞有《針灸萃英》,未之見也。
或問︰針有補瀉迎隨之理,固可以平虛實之証,其灸法不問虛實寒熱,悉令灸之,其亦有補瀉之功乎?
丹溪凡灸有補瀉,若補,火艾滅至肉;瀉,火不要至肉,便掃除之,用口吹風主散。
曰︰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之複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其針刺雖有補瀉之法,予恐但有瀉而無補焉。經謂︰瀉者迎而奪 之。以針迎其脈之來氣而出之,固可以瀉實也。謂補者隨而濟之,以針隨其經脈之去而留之,未必能補虛也。
不然,《內經》何以曰無刺 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無刺大勞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驚人?又曰︰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皆不足也。不可刺。
九虛損,危病,久病,俱不宜針。
刺之重竭其氣,老者絕滅,壯者不複矣。若此等語,皆有瀉無補之謂也,學人玩之。
治病要穴
針灸穴治大同,但頭面諸陽之會,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陰虛有火者,亦不宜灸。惟四肢穴最 妙,凡上體及當骨處,針入淺而灸宜少;凡下體及肉濃處,針可入深,灸多無害。前經絡注《素問》未載針灸分 寸者,以此推之。
百會 主諸中等症及頭風,癲狂、鼻病、脫肛,久病大腸氣泄,小兒急慢驚風,癇証夜啼百病。
上星 主鼻淵、鼻塞、 肉及頭風目疾。
神庭 主風癇羊癲。
通天 主鼻痔。左臭灸右,右臭灸左,左右臭,左右灸。鼻中去一塊如朽骨,臭氣自愈。
腦空 主頭風目眩。
翳風 主耳聾及瘰癧。
率谷 主傷酒,嘔吐,痰眩。
風池 主肺中風,偏正頭風。
頰車 主落架風。
以上頭面部,詳前經絡,餘仿此。
膻中 主哮喘,肺癰,咳嗽,癭氣。
巨闕 主九種心痛,痰飲吐水,腹痛息賁。
上脘 主心痛,伏梁,奔豚。
中脘 主傷暑及內傷脾胃,心脾痛,瘧疾,痰暈,痞滿反胃,能引胃中生氣強行。
水分 主膨脹繞臍。堅滿不食,分利水道,止泄。
神闕 主百病及老人、虛人泄瀉如神。又治水腫、膨脹、腸鳴。卒死,產後腹脹,小便不通,小兒脫肛。
氣海 多灸能令人生子。主一切氣疾,陰証痼冷,及風寒暑濕水腫,心腹膨脹脅痛,諸虛 瘕,小兒囟不合。丹溪治痢,昏仆上視,溲注汗泄,脈大,得之酒色,灸後服人參膏而愈。
關元 主諸虛腎積,及虛老人泄瀉,遺精,白濁,令人生子。
中極 主婦人下元虛冷虛損,月事不調,赤白帶下,灸三遍令生子。
天樞 主內傷脾胃,赤白休息痢疾,脾泄及臍腹膨脹, 瘕。
章門 主痞塊。多灸左邊,腎積灸兩邊。
乳根 主膺腫乳癰,小兒龜胸。
日月 主嘔宿汁,吞酸。
大赫 主遺精。
帶脈 主疝氣,偏墜,水腎,婦人帶下。
以上胸腹部。
大杼 主遍身發熱及疸、瘧、咳嗽。
神道 主背上怯怯乏氣。
至陽 主五疸痞滿。
命門 主老人腎虛腰疼,及諸痔脫肛、腸風下血。
長強 主痔漏。
風門 主易感風寒,咳嗽,痰血,鼻衄,一切鼻病。
肺俞 主內傷外感,咳嗽吐血,肺癰肺痿,小兒龜背。
膈俞 主胸脅心痛,痰瘧, 癖,一切血疾。
肝俞 主吐血,目暗,寒疝。
膽俞 主脅滿乾嘔,驚怕、睡臥不安,酒疸目黃,面發赤斑。
脾俞 主內傷脾胃,吐瀉瘧痢,喘急,黃膽,食症,吐血,小兒脾風。
胃俞 主黃膽,食畢頭眩,瘧疾,善飢不能食。
三焦俞 主脹滿,積塊,痢疾。
腎俞 主諸虛,令人有子,及耳聾,吐血,腰痛,女勞疸,婦人赤白帶下。
大腸俞 主腰脊痛,大小便難,或瀉痢。
小腸俞 主便血、下痢,小便黃赤。
膀胱俞 主腰脊強,便難腹痛。
主諸瘧、久瘧,眼暗。凡五臟瘧,灸五臟俞。
意舍 主脅滿嘔吐。
以上背腰部。
肩井 主肘臂不舉及撲傷。
肩 主癱瘓,肩腫、手攣。
曲池 主中風,手攣筋急痺風,瘧疾先寒後熱。
手三裡 主偏風,下牙痛。
合谷 主中風,破傷風,痺風,筋急疼痛,諸般頭病,水腫難產,小兒急驚。
三間 主下牙疼。
二間 主牙疾、眼疾。
支正 主七情氣鬱,肘臂十指皆攣及消渴。
陽谷 主頭面手膊諸疾及痔痛、陰痿。
腕骨 主頭面臂腕五指諸疾。
後溪 主瘧疾,癲癇。
少澤 主鼻衄不止,婦人乳腫。
間使 主脾寒之証,及九種心痛,脾疼,瘧疾,口渴。如瘰癧久不愈,患左灸右,患右灸 左,效。
內關 主氣塊及脅痛,勞熱瘧疾,心胸痛。
大陵 主嘔血,瘧。
勞宮 主痰火胸痛,小兒口瘡及鵝掌風。
中諸 主手足麻木,戰掉蜷攣,肩臂連背疼痛,手背癰毒。
神門 主驚悸,怔忡,呆痴等疾,及卒中鬼邪,恍惚振禁,小兒驚癇。
少沖 主心虛,膽寒,怔忡,癲狂。
列缺 主咳嗽風痰,偏正頭風,及單鵝風,下牙疼。
少商 主雙鵝風,喉痺。
以上手部。
環跳 主中風濕,股膝攣痛,腰痛。
風市 主中風腿膝無力,腳氣,渾身瘙癢,麻痺。
陽陵泉 主冷痺,偏風,霍亂,轉筋。
懸鐘 主胃熱,腹脹,脅痛,腳氣,腳脛濕痺,渾身瘙癢,五足指疼。
足三裡 治中風,中濕,諸虛耳聾,上牙疼,痺風,水腫,心腹膨脹,噎膈,哮喘,寒濕腳氣。上中下 部疾,無所不治。
豐隆 主痰暈,嘔吐,哮喘。
內庭 治痞滿。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覺腹響是效。又主婦人食蠱,行經頭暈,小腹痛。
委中 治同環跳。
承山 主痔漏。
飛揚 主行步如飛。
金門 主癲癇。
昆侖 主足腿紅腫,牙齒疼痛。
申脈 主晝發,足腫牙疼。
血海 主一切血疾及諸瘡。
陰陵泉 主脅腹脹滿,中下疾皆治。
三陰交 主痞滿痼冷,疝氣腳氣,遺精。
婦人月水不調,久不成孕,難產,赤白帶下淋滴。
公孫 主痰壅胸膈,腸風下血積塊,婦人氣蠱。
太沖 主腫滿行步艱難,霍亂手足轉筋。
行間 主渾身蠱脹,單腹蠱脹,婦人血蠱。
大敦 主諸疝陰囊腫,腦衄,破傷風,小兒急慢驚風等症。
隱白 主心脾痛。
築賓 主氣疝。
照海 主夜發,大便閉,消渴。
太溪 主消渴,房勞不稱心意,婦人水蠱。
然谷 主喉痺,咳唾血、遺精,溫瘧,疝氣,足心熱,小兒臍風。
涌泉 主足心熱,疝氣,奔豚,血淋氣痛。
以上足部。
治病奇穴
膏肓 主陽氣虧弱,諸虛痼冷,夢遺,上氣呃逆,膈噎,狂惑忘誤百病。取穴須令患人就床平坐,曲膝齊 胸,以兩手圍其足膝,使胛骨開離,勿令動搖。以指按四椎微下一分,五椎微上二分,點墨記之,即以墨平畫 相去六寸許,四肋三間胛骨之裡,肋間空處,容側指許,摩膂肉之表筋骨空處,按之患者,覺牽引胸戶,中手 指痺,即真穴也。灸至百壯千壯,灸後覺氣壅盛,可灸氣海及足三裡,瀉火實下,灸後令人陽盛,當消息以自 保養,不可縱欲。
患門 主少年陰陽俱虛,面黃體瘦,飲食無味,咳嗽遺精,潮熱盜汗,心痛,胸背引痛,五勞七傷等症。
初病即依法灸之,無有不效。取穴先用蠟繩一條,以病患男左女右腳板,從足大拇趾頭齊量起,向後隨腳板當 心貼肉,直上至膝腕大橫紋中截斷。
如婦人足小,難以準量,可取右手肩 穴,貼肉量至中指頭齊亦可。不若只取膏肓,灸之亦妙;次灸四 花,無有不效。
次令病患解發,勻分兩邊平身正立,取前 繩子,從鼻端齊,引繩向上,循頭縫下腦後,貼肉隨脊骨垂下至繩盡處,以墨點記(此不是穴)。別用稈心令 患人合口,將稈心按於口上兩頭至吻,卻鉤起稈心中心至鼻端根,如人字樣,齊兩吻截斷,將此稈展直於先點 墨處,取中橫量,勿令高下,於稈心兩頭盡處,以墨記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累灸百壯。初只宜灸此三穴。
崔氏四花 崔氏四花治病同患門,共成六穴,有坎離既濟之象。取穴令病患平身正立,稍縮臂膊,取蠟繩 繞項,向前平結喉骨,後大杼骨,俱墨點記。向前雙垂,與鳩尾穴齊即截斷,卻翻繩向後,以繩原點大杼墨放 在結喉墨上,結喉墨放大杼骨上,從背脊中雙繩頭貼肉垂下至繩頭盡處,以墨點記(此不是穴)。別取稈心,令病患合口,無得動笑,橫量,齊兩吻截斷,還於背上墨記處折中橫量,兩頭盡處點之(此是灸穴)。又將循 脊直量,上下點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累灸百壯,迨瘡愈病未愈,依前法複灸,故云累灸百壯。但當灸 脊骨上兩穴,切宜少灸,凡一交可灸三五壯,多灸恐人蜷背。灸此六穴,亦要灸足三裡以瀉火氣為妙。
經門四花 即崔氏四花穴。不灸脊上二穴,各開兩傍共成六穴。上二穴,共闊一寸,下四穴相等,俱吊線 比之。以離封變作坤封,降心火生脾土之意也,然此皆陽虛所宜。華佗云︰風虛冷熱,惟有虛者不宜灸。但方 書又云︰虛損癆瘵,只宜早灸膏肓四花,乃虛損未成之際。如弱瘦兼火,雖灸亦只宜灸內關、三裡,以散其痰 火,早年欲作陰火不宜灸,論而未果,今見傷寒提綱。
騎竹馬穴 專主癰疸發背,腫毒瘡瘍,瘰癧癘風諸風,一切無名腫毒,灸之疏瀉心火。先從男左女右臂腕 中橫紋起,用薄蔑條量至中指齊肉盡處截斷,卻令病患脫去上下衣裳,以大竹杠一條,跨定,兩人徐徐扛起,足要離地五寸許,兩傍更以兩人扶定,勿令動搖不穩,卻以前量竹蔑,貼定竹杠,豎起從尾 骨貼脊,量至蔑 盡處,以墨點記(此不是穴)。卻比病患同身寸蔑,二寸平折,放前點墨上,自中橫量兩傍各開一寸,方是灸 穴。可灸三七壯,極效。
精宮 專主夢遺。十四椎下,各開三寸,灸七壯,效。
鬼眼穴 專祛癆蟲。令病患舉手向上略轉後些,則腰上有兩陷可見,即腰眼也,以墨點記。於六月癸亥 夜亥時灸,勿令人知。四花、膏肓、肺俞,亦能祛蟲。
痞根穴 專治痞塊。十三椎下各開三寸半,多灸左邊。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又法︰用稈心量患人足 大指齊,量至足後跟中住,將此稈從尾骨尖量至稈盡處,兩傍各開一韭葉許,在左灸右,在右灸左,針三分,灸七壯,神效。又法︰於足第二趾岐叉處,灸五七壯,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後灸一晚夕,覺腹中響動是驗。
肘尖穴 治瘰癧。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如初生時,男左女右,灸風池尤妙。又法︰用稈心比患人口兩 角為則,折作兩段於手腕窩中量之,上下左右四處盡頭是穴。灸之亦效。
鬼哭穴 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以患人兩手大指相並縛定,用艾炷於兩甲角及甲後肉四處,騎縫著火 灸之,則患者哀告我自去為效。
灸疰忤 尸疰、客忤、中惡等症。乳後三寸,男左女右灸之,或兩大拇指頭。
灸疝痛 偏墜,用稈心一條,量患人口兩角為則,折為三段如 字樣,以一角安臍中心,兩角安臍下兩 傍,尖盡處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左右俱灸。炷艾如粟米大,灸四十壯,神效。又法︰取足大趾、次趾下中節橫紋當中,男左女右灸之,兼治諸氣心腹痛,外腎吊腫,小腹急痛。
灸翻胃 兩乳下一寸,或內踝下三指稍斜向前。
灸腸風諸痔 十四椎下各開一寸,年深 者最效。
灸腫滿 兩大手指縫或足二趾上一寸半。
灸卒死 一切急魘暴絕,灸足兩大指內、去甲如韭葉。
灸癜風 左右手中指節宛宛中,凡贅疵諸痣皆效。
禁灸穴
啞門風府天柱擎,承光臨泣頭維平;絲竹攢竹睛明穴,素 禾 迎香程。顴 下關人迎去,天牖天府到周 榮;淵液乳中鳩尾下,腹哀臂後尋肩貞;陽池中沖少商穴,魚際經渠一順行;地五陽關脊中主,隱白漏谷通陰 陵;條口犢鼻上陰市,伏兔髀關申脈迎;委中殷門扶承上,白環心俞同一經。灸而勿針針勿灸,《針經》為此 嘗叮嚀;庸醫針灸一齊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明堂尺寸法\x(針灸同) 經雲,頭有頭尺寸。前發際至後發際,折作一尺二寸。前後發際不明者,取眉中心上至大椎,共折作一尺 八寸取之。
頭部橫寸 以眼內 角至外 角為一寸,並用此法取之。神庭至曲差,曲差至本神,本神至頭維,各去一 寸半,自神庭至頭維共四寸半。 背部直寸 大椎至尾,共二十一椎,通長折作三尺。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厘;中七椎,每椎一寸六 分一厘;十四椎與臍平,共二尺一寸一分四厘;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厘。俠脊第二行,各開四寸取之;俠 脊第三行,各開七寸取之。 膺部腹部尺寸 兩乳間橫折作八寸,並用此法取之。天突至膻中,直折作六寸八分。下行一寸六分為中庭,上取歧骨,下至臍中,共折作九寸取之。臍中至橫骨,共折作五寸取之。 手足背部橫寸,並用同身寸 以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內度,以稈心比兩頭橫紋尖為一寸取之。 點穴法 凡取穴,或平直安定,或屈伸得之。如環跳則伸一足、屈一足取之。更量病患老少,身體肥瘦 歪正,寬狹長短,不可十分拘泥。竇師云︰取穴必須取五穴而用一穴,則為端的。坐點則坐灸,立點則立灸,坐立皆宜端正,一動則不得真穴。灸則先陽後陰,先上後下,先少後多,艾炷根下廣三分,若不三分,火氣不達。惟頭面四肢差小耳,小兒則雀屎大可也,壯數人健病深者可倍,老弱減半。扁鵲灸法,累灸至百壯千壯者,惟《明堂》多雲針六分,灸三壯。凡灸頭及胸膈鳩尾,不宜多灸,然皆視病之輕重而增損,不可太泥。故《明 堂》禁穴,亦許灸一壯至三壯,所以心中風者亦灸心俞,不可執一論也。點艾以火珠火鏡為最,次以清麻油紙 燃點之,亦好。 調養法 凡灸,預卻熱物,服滋腎藥;及灸,選其要穴,不可太多,恐氣血難當。灸氣海煉臍,不可臥 灸。素火盛者雖單灸氣海,亦必灸三裡瀉火。灸後未發,不宜熱藥;已發,不宜涼藥。常須調護脾胃,俟其自發,不必外用酒蔥熨等法。發時或作寒熱如瘧,亦不可妄服藥餌。落靨後,用竹膜紙貼三五日,次用所宜服藥,以麻油水粉煎膏貼之。膿多者一日一易,膿少者兩日一易,使膿出多而疾除也。務宜撙節飲食,戒生冷、油膩、魚蝦、筍蕨,量食牛肉、小雞。長肉時方可量用鰍鱔、水雞、豬肚、老鴨之類,謹避四氣七情六欲,持以歲月必複。 彭祖固陽固蒂長生延壽丹( 江吳省齋公贈) 夫人之臍也,受生之初,父精母血相受,凝結胞胎混沌,從太極未分之時,一氣分得二穴。穴中如產四穴,外通二腎,內長赤白二脈。 四穴之中,分為表裡,在母腹中,母呼兒呼,母吸兒吸,是一身臍蒂,如花果在枝而通蒂也。一月一周,真氣漸足,既產胎衣未脫,臍帶且緩斷,倘臍門未閉,感風傷寒,即損嬰兒真氣。遂以艾火熏蒸數次,則真氣無患 矣。三七臍門自閉,惟覺口深,於是陽盛年長,淚於五味,溺於五音,探於五氣,外耗精神,內傷生冷,而真 氣不得條暢,所以立法蒸臍固蒂,如水灌土培草木,根本自壯茂也。人常依法熏蒸,則榮衛調和,安定魂魄,寒暑不侵,身體可健,其中有神妙也。夫肺為五臟之華蓋,聲音所從生者,皮毛賴之而滋潤,腎水由之而生養。 腠理不密,外感內傷乘之,令人咳嗽。外感發散,內傷滋潤,又有鬱結則當解之。或傷辛燥之藥,或未發散而遂使郁遏之劑,則氣不散而滯於肺中,多生粘痰而作喘急咳嗽。或傷房勞飲食。致使吐血,乍寒乍熱,耳目 昏昏,身體倦怠拘急,胸滿煩悶,飲食少思,精神怯弱等疾作矣。醫者可急用保真丸、化痰丸等劑療之。倘 用之無效,必須依法熏臍。今將此方藥料,開具於後。 麝香 五錢。引諸藥入五臟六腑,周徹百節。 丁香 三錢。入肺補血,實脾胃。 青鹽 四錢。入腎以實其子,使肺母無泄漏,如乳補下益其氣脘。 夜明砂 五錢。透肺孔,補氣不足,散內傷有餘。 乳香、木香 各二錢。 小茴 四錢。治濕瀝之症,調達周流,升降其氣,不致喘嗽。如欲斷水,先尋此源。 沒藥、虎骨、蛇骨、龍骨、朱砂 各五錢。 雄黃 三錢。削除病根,扶弱助強。 白附子 五錢。循各經絡有推前拽後之功。 人參、附子、胡椒 各七錢。補元氣,行血化痰為津液。 五靈脂 五錢。保肺氣,削有餘,補不足。 槐皮 能閉押諸氣之性,使無走竄。 艾葉 取其火熱,劫病去毒,起死回生。 上為末,另用白面作條,圈於臍上,將前藥一料分為三分,內取一分,先填麝香末五分入臍眼內;又將 前藥一分,入面圈內,按藥令緊,中插數孔,外用槐皮一片蓋於藥上,艾火灸之,無時損易,壯其熱氣,或自 上而下,自下而上,一身熱透。患人必倦沉如醉,灸至五六十壯,遍身大汗,上至泥丸宮,下至涌泉穴。如 此,則骨髓風寒暑濕,五勞七傷盡皆拔除。苟不汗則病未愈,再於三五日後又灸,灸至汗出為度。學人雖用小心灸至百二十壯,則疾必痊。灸時要慎風寒,戒油膩生冷,保養一月以後,愈加精神健旺。若婦人灸臍,去麝,加韶腦一錢。扁鵲明此二十味浮沉升降,君臣佐使,使其所治勞嗽之疾,無不痊愈,不惟勞疾。凡一年四季各 熏一次,元氣堅固,百病不生,及久嗽久喘,吐血寒勞,遺精白濁,陽事不舉,下元極弱,精神失常,痰膈等 疾,婦人赤白帶下,久無生育,子宮極冷,凡用此灸,則百病頓除,益氣延年。 接命丹 養丹田,助兩腎,添精補髓,返老還童,卻病延年。用大附子一枚,重二兩二錢,切作薄片,夏布包定,以甘草、甘遂各二兩捶碎,用燒酒二斤共浸半日,文武火煮,酒干為度。取起附子、草、遂不用,加麝香三分,捶千餘下,分作二丸,陰乾,納一丸於臍中,七日一換。一丸放黑鉛盒內養之。 溫臍種子方 五靈脂、白芷、青鹽(各二錢),麝香(一分)為末,另用蕎麥粉水和成條,圈於臍上,以前藥實於 臍中。 尋常只用炒鹽。又治霍亂欲死及小便不通。如虛冷甚者,加硫黃,入麝香為引。 用艾灸之,婦人尤宜。但覺臍中溫暖即止,過數日再灸,太過則生熱也。 溫臍兜肚方 專主痞積,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經脈不調,久不受孕者。惟有孕者忌之。白檀香、羚羊角(各一兩),零陵香、馬蹄香(即廣沉香)、香白芷、馬兜鈴、木鱉子、甘松、升麻、血竭(各五錢),丁皮(七錢),麝 香(九分),以上十二味為末,分作三分,每用一分。以蘄艾絮綿裝白綾兜肚內。初服者,每三日後一解,至第五日又服,一月後常服之。 針灸服藥吉日 (緊急不拘) 丁卯、庚午、甲戌、丙子、丁丑、壬午、甲申、丙戌、丁亥、辛卯、壬辰、丙申、戊戌、己亥、庚子、辛 丑、甲辰、乙巳、丙午、戊申、壬子、癸丑、乙卯,丙辰、己未、壬戌,及成開執日,忌辛未扁鵲死日。 又,春甲乙,夏丙丁,四季戊己,秋庚辛,冬壬癸。男喜破日忌除,女喜除日忌破,男女俱宜開日,俱忌滿日,男忌戊,女忌己。又,游禍日不宜服藥,正五九月巳日,二六十月卯日,三七十一月午日,四八 十二月申日。 九宮尻神禁忌 坤踝震 指牙上,巽屬頭兮乳口中,面背目干手膊兌,項腰艮膝肋離從,坎肘腳肚輪流數,惟有肩尻在中宮。 其法一歲從坤,二歲從震,周而複始。針灸犯之,重則喪命,輕發癰疽。 九部人神禁忌 一臍二心三到肋,四咽五口六在首,七脊八腰九在足,輪流順數忌針灸。 其法一歲起臍,二歲到心,周而複始數之。行年犯處,忌用針灸。 十二部人神禁忌 一心二喉三到頭,四肩五背六腰求,七腹八項九足十膝,十一陰(十二)股是一周。 其法亦一歲一位,周而複始數之。 四季人神禁忌 春秋左右脅,冬夏在腰臍,四季人神處,針灸莫施行。 逐月血忌 行針須要明血忌,正丑二寅三之未,四申五卯六酉宮,七辰八戌九居巳,十亥十一月午當,臘子更加逢日閉。 逐月血支 血支針灸仍須忌,正丑二寅三卯位,四辰五巳六午中,七未八中九酉部,十月在戌十一亥,十二月於子上議。 十二支人神所在禁忌 子目丑腰耳寅胸,卯脾鼻辰腰膝中,巳手午心未頭手,申頭背酉背仍同,戌在頭面亥頭項,十二支人神忌逢。 逐日人神所在禁忌 一足鼻柱小指中,初一足大趾,十一鼻柱,二十一小指。 二踝發際外踝同,初二外踝,十二發際,二十二外踝。 三腿牙齒並肝足,初三股腿,十三牙齒,二十三在肝與足。 四腰胃脘手陽明,初四腰,十四胃脘,二十四手陽明經。 五口遍身足陽明,初五口,十五遍身,二十五足陽明胃經。 六手在胸又在胸,初六手,十六在胸,二十六又在胸。 七內踝氣沖占膝,初七內踝,十七氣沖,二十七在膝。 八脘股內占陰中,初八腕,十八股內,二十八在陰。 九尻在足並膝股,初九在尻,十九足,二十九膝股。 十腰內踝足趺中。初十腰背,二十內踝,三十足趺。 凡針灸必忌人神、尻神、血支、血忌之類。急病一日上忌一時,正午以後乃可灸,早則恐有昏暈。卒病不拘早晚,若值雷雨,亦必寧待。煉臍法
針灸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