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修養宜飲食調理第六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即人之死生系焉。舉世之人,皆知男女之事縱欲必致傷生,即飲食之中,亦惟知縱酒過度必至戕命,至於嗜味縱口,疾病叢蓄,甘陷溺於其中而不知警。蓋病之生也,其機甚微,由積漸而毒始發,及病之成也,第歸咎於外感六氣、內傷七情,鮮有悔悟於平日口腹之貪饕者。考之《內經》曰︰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諸經並行。是為無病之人。此言水穀之益人也。今也飲食不節,恣食濃味,惟恐不及,血沸氣騰,濟以燥毒,清化為濁,脈道阻澀,不能自行,疾已潛滋矣,猶恬不知畏。雖曉之以物性,陳說利害,無如美食在前,馨氣當鼻,饞涎莫遏,其可禁乎。或反托詞腸胃堅濃,福氣深壯,何妨奉養。縱口固快一時,積久必為災害。前哲格言,爽口作疾,濃味厝毒,謂之何也?或者疑《內經》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又曰地食人以五味,則嗜味何傷。不知味有本於天者,有成於人者。谷粟菽麥,自然沖和之味,有益人補陰之功,此《內經》所為本天之味也。若人之所為者,皆烹飪偏濃之味,有致疾傷命之虞,安於沖和之味者,心之斂,火之降也;以偏濃之味為安者,欲之縱,火之勝也。且谷食與肥鮮同進,濃味得谷為助,其積之也久,寧不長陰火而致虐乎。彼安於濃味者,未之思耳。昔人《飲食垂戒箴》曰︰山野貧賤,淡薄為常,動作不衰,體健而康,均此同體,我獨苦病,悔悟一萌,塵開鏡淨。可知茹淡者安,啖濃者危。試觀古今來壽登百歲以上者,多出於民間,而身都通顯家享豐濃者,罕有其人,豈天命定數,獨彼壽而此否乎。又或者曰︰視養我者均為我賊,食物固可廢歟?曰︰濃不如薄,多不如少,慮患而謹節之,畏危而堅忍之,舉匕箸如儆戈矛,不與肉食者同其陷溺,寧負我生之腹,不負生我之天,是亦衛生之一道也。嗜味縱口,必致傷生,已淳淳戒之矣。即日用菜蔬之屬,各有性寒性熱之不同,或益或損之宜辨,苟非平時留神審擇,亦陰受其患而不知。茲複就家常需用之食物,搜考本草諸書而摘錄之,憚知所去取而慎擇焉。按本草諸書,坊間舊刻不下數十種,究無一可據,或性味彼此柄鑿,或損益自相矛盾,甚或侈陳反忌,竟無一物敢入口者。姑舉其一二言之。如食品諸物,載雞肉同蝦、鯉魚食,成癰︰芥菜同鯉魚食,成心瘕。凡 饌中多以此合食,曾未見有為害者。且又謂鴨肉與鱉同食殺人,尤屬妄誕,駭人耳目。至如一物也,言主治則雲能化痰能益氣,言反忌又云食之生痰動氣。將信為化痰益氣而食之乎,抑信為生痰動氣而禁之乎,令人無所適從,何須費辭饒舌。惟延禧堂《集解》頗能辟之,謂諸家食忌不可盡信。然亦以“豬之臨宰,驚氣入心,絕氣入肝,皆不可食”等語,信為有據,敘入篇中。獨不思心之與肝,凡畜同具,屠宰之時,皆不驚不絕乎,何僅一豬為然。且既雲心不可食矣,何又云心可入心補心;既雲肝不可食矣,何又云肝能入肝明目。荒唐無稽之說,不可殫述。茲則刪其繁蕪,正其悖謬,就常食習見之物,分類而剖之,確而可信,簡而易稽,俾飲之食之者,洞悉其物性,審擇其損益,庶有助於養生者之趨避也。

谷類

粳米 性和平,得天地中和之氣。

又稱粘米。(南產米勝於麥,北產麥勝於米,亦地氣使然也)
〔宜〕 陳米性平,扶助脾土,益精強志,滋培胃氣。
〔忌〕 新米性稍熱,凝痰。

早米 (性溫,得土氣,最能健脾)

晚米 (性涼,得金氣,尤能解熱)

紅米 (性溫,力濃)

白米 (性涼,氣清)

糯米 性溫,米之綿軟者。
〔宜〕 補脾肺虛冷,堅大便,實腸。
〔忌〕 多食粘滯難化。(糯米釀酒,和以極克伐之藥曲,糟秕仍難融化,即此可知)

粟米 性微寒。

小米曰粟米。糯者名秫,釀與糯米同。
〔宜〕 養腎益氣,解胃熱,利二便。
〔忌〕 濕熱下痢者少食。

大麥 性溫。
〔宜〕 助胃補脾,下氣除脹。
〔忌〕 久食生熟,亦令腳軟,因其下氣也。

麥芽 (性微熱,味甘。化一切面食積滯)

小麥 性微寒。

北產與陳久者良。
〔宜〕 養心補氣,助五臟,濃腸胃。

面(性熱)

(麥之涼在皮,面去皮即性熱。加鹼水者多口燥發渴)

麩 (性涼。熨腰腳寒濕,散血止痛)

蕎麥 性寒。
〔宜〕 降氣寬腸,解酒積。
〔忌〕 脾胃虛者勿多食。致頭眩。

高粱 即稷。
〔宜〕 作酒。治腹疾良。

芝麻 性平。

即胡麻。又名巨勝子。陶弘景曰︰八谷中惟此最良。
〔宜〕 補脾,益肝腎,潤五臟,填精髓,堅筋骨,明耳目,涼血,解毒。黑者入腎;白者入肺;粟

色者久蒸久晒,可以耐飢。

薏苡仁 性微寒。
〔宜〕 健脾補肺,除腳氣濕熱,去筋疼拘攣,亦治疝氣熱淋。祛邪輔正,有益無損,最宜常作粥食。

綠豆 性涼。去皮性平。
〔宜〕 清熱解毒,利小便,消腫痛。
〔忌〕 多食動腹中冷氣。

豆粉 (性涼)

(蕩粉皮、索粉條,皆能醒酒解毒)

豆芽 (同粉)

黃豆 性平。炒則熱,煮則寒,作豉則冷,蒸晒則溫。
〔宜〕 清熱,下大腸濁氣。
〔忌〕 發瘡助膿。

豆腐 (性寒。和脾胃,消脹)

豆腐漿 (清火帶補)

豆腐皮 (性寒。解熱、除斑)

豆腐干 (性同豆腐)

豆腐乳 (性同)

黑豆 性寒。堅小者名馬料豆。
〔宜〕 鎮心活血,明目補腎,利水下氣,散熱,驅風,解毒。

豆豉 (性冷。發汗解肌,調中下氣)

蠶豆 性溫。即胡豆。
〔宜〕 快胃利臟。
〔忌〕 多食發脹。

豌豆 性平。
〔宜〕 益胃,止泄。
〔忌〕 多食發脹。

赤小豆 性平。
〔宜〕 補心。
〔忌〕 多食助熱。

獸類

豬肉 性微寒。

雄豬曰 ,騸割者曰 ,母豬曰彘。
〔宜〕 肉補肉,豐肌體,澤皮膚。亦潤腸胃,生精液。
〔忌〕 多食助熱、生痰、動風。(故肉雖多不使勝食氣也。風寒病初起及愈後宜暫禁之。因油膩

沾滯,風寒不能解散。又,病後腸胃虛弱,難受肥濃也)

豬頭 (性熱,有毒,發宿疾)

槽頭 (毒比豬頭尤甚。系豬項肉)

腦髓 (性大寒,冷精,損陽)

豬舌 (無毒,可食)

豬蹄 (性平)

(煮湯食,通乳汁。洗敗瘡良)

豬血 (性平)

(解丹石毒。治頭風眩暈。心血治驚癲。尾血和冰片治痘瘡倒 )

(多食損陽)

豬油 (性寒)

(涼血,潤燥,散風,利腸,解毒,殺蟲。胰子油潤五臟,消干脹)

豬心 (性平)

(治驚邪虛悸,補心血不足)

豬肝 (性溫補肝明目)

豬肺 (性微寒。補肺治咳)

豬肚 (性溫)

(健脾,補羸,助氣,四季宜食)

豬腸 (性寒潤腸治燥,止小便,調血痢)

豬腎 (即腰子。性冷。治腎虛腰疼。耳聾)

豬脾 (即連貼。性平。治脾胃虛熱)

豬脊髓 (性寒。補骨髓,益虛勞)

羊肉 性熱。
〔宜〕 補虛勞,益氣血,壯陽,開胃。
〔忌〕 發瘡癤。

羊肝 (性平。補肝明目)

羊膽 (性苦寒。點風淚眼、赤障、白翳良)

脛骨 (燒灰擦牙良)

羊血 (性涼。解金銀、丹石、砒硫毒)

羊乳 (性甘溫)

(補肺腎虛,潤胃脘、大腸,治反胃、消渴、口瘡、舌腫)

牛肉 性溫。味甘。補脾。
〔宜〕 補脾益氣,壯力強筋。
〔忌〕 患瘡毒者勿食肉,患冷痢者勿食乳。且有功之畜,亦不忍食。

牛乳 (味甘寒)

(作酥油,補臟利腸,和血脈,澤肌膚。作酪,止煩,潤燥,益心肺)

犬肉 性溫。味甘微辛。
〔宜〕 暖胃,益脾,補虛,壯陽。
〔忌〕 食之身帶厭穢。亦有功之畜,戒與牛同。

鹿肉 性溫。味甘微酸。
〔宜〕 補中益氣,助虛補臟。(鹿乃純陽多壽之物,又擇食良草,其肉有益無損)

鹿茸

(補骨血,益精髓,堅陽道,除耳聾,目暗)

鹿角膠

(強骨髓,補陽,悅顏色)

兔肉 性涼。
〔宜〕 益肺健脾。小兒食,稀痘。
〔忌〕 孕婦不宜食。

麂肉 性平。
〔宜〕 治五痔。

熊肉 性平。
〔宜〕 補虛損,除風痺。

熊掌 (性溫)

(益氣力,御風寒,除痺,補虛)

熊膽 (性苦寒)

(涼心,平肝,明目,殺蟲,治驚癇、五痔)

獐肉 性溫。
〔宜〕 祛風,消瘤。
〔忌〕 動風。

果子狸肉 性平。
〔宜〕 去游風。

虎肉 性平。味微酸。
〔宜〕 益氣力,止驚悸。

虎骨 (治筋骨,追風定痛)

虎脛 (治手足諸風)

豹肉 性平。
〔宜〕 強氣健力。

馬肉 性冷。
〔宜〕 壯筋骨,治痿痺。
〔忌〕 發瘡疥。春食防瘴毒。

驢肉 性涼。
〔宜〕 益勞損。
〔忌〕 動風。

野豬肉 性平。
〔宜〕 治腸風瀉血。

禽類

雞肉 性溫。味辛,入肺。

黃雌及烏骨者良。
〔宜〕 補虛,溫中,治勞損,助陽氣。
〔忌〕 發風,助肝火。老雞頭有毒,勿食。

雞蛋 (性平)

(補血,清音,止嗽,散熱,定驚,止痢,安胎)

鴨肉 性冷。味甘鹹。老鴨白鴨良。
〔宜〕 滋陰補虛,除蒸止嗽,利水道,治熱痢。

鴨蛋 (性微寒)

(能除心腹膈熱。鹽藏食更宜)

鵝肉 性寒。味辛甘。

白鵝辛涼無毒,蒼鵝冷有毒。老鵝良,嫩鵝毒。
〔宜〕 解臟熱。汁止消渴。
〔忌〕 發風動瘡。

野鴨 性涼 一名鳧。
〔宜〕補中,益氣,平胃,消食,解熱。

野雞 性微寒。一名雉雞。
〔宜〕 補中,益氣,止泄。
〔忌〕 春夏食之微毒。

鴿 性平。味甘辛。入腎經助陽。
〔宜〕 除諸瘡疾,解百藥毒。
〔忌〕 減藥力。

鴿屎 (治陰症腹痛)

斑鳩 性平。味甘微鹹。入肝經明目。
〔宜〕 補氣,助陰,能明眼目。

麻雀 性溫。
〔宜〕 益氣,壯陽。

麻雀蛋

(有斑。五月取之,和天雄、菟絲子為丸,酒下,治陽痿不起)

雁 性平。
〔宜〕 治風攣拘急,長毛發須眉,除結熱,開耳聾。

鸕 性冷。
〔宜〕 治大腹鼓脹,利水道。

水族類

燕窩 性平。潔白者良。
〔宜〕 消痰,降火,補氣。

海參 性寒滑。
〔宜〕 解臟熱,補腎,故名參。
〔忌〕 稍滯而難化。

鮑魚 性溫。
〔宜〕 化痰。

魚翅 性平。

鯉魚 性平。
〔宜〕 利小便,治腳氣、水腫、黃膽。

鱘鰉魚 性平。味甘辛。雄曰鱘,雌曰鰉。
〔宜〕 作 ,可常食。

鰣魚 性平。味甘。
〔宜〕 補虛勞。
〔忌〕 發疳痼。

鱸魚 性溫。
〔宜〕 溫中益氣。

鯖魚 性甘平。
〔宜〕 治腳氣。
〔忌〕 服術人勿服。

膽(治目疾,除喉痺,塗熱瘡)

魚 性平。味甘。即魴魚。

鯽魚 性溫。味甘。
〔宜〕 和胃實腸。(魚皆屬火,惟鯽屬土,故宜腸胃)
〔忌〕 不宜同沙糖食。

鰱魚 性甘溫。味甘。一名 魚。
〔宜〕 補中益氣。
〔忌〕 多食,令人熱中發渴,又發瘡疥。

鱖魚 性平。
〔宜〕 補虛,益脾,治勞瘵、腸風便血。

鯇魚 性溫。即草魚。
〔宜〕 暖胃和中。

魚 性平。味甘。大者為蠖魚。

鯗魚 性平。即石首魚干。
〔宜〕 開胃,消食,治痢。凡病中,忌油膩生冷,惟食鯗相宜。

白魚 性平。味甘。又名 魚。
〔宜〕 開胃助脾,補肝明目。
〔忌〕 患癤毒人食之,發膿。

鰷魚 性平。即 魚。
〔宜〕 暖胃,止冷瀉。

鯊 魚 性平。味甘。
〔宜〕 暖中,益氣。

紙魚 性平。味甘淡。

烏魚 性平。味甘微鹹。即鱧魚。
〔宜〕 煮湯洗除汗斑。

魚 性平。味甘。

有黃白二色,黃而小者名顙魚。

鱔魚 性溫。味甘。
〔宜〕 補五臟,除風濕。尾血療口眼 邪。

鰻魚 性平。味甘。
〔宜〕 除勞瘵骨蒸,補虛損。

鰍魚 性平。味甘。即泥鰍,又名 魚。
〔宜〕 暖中益氣,解消渴及酒病,收痔,興陽。

鱉 性平。味甘。
〔宜〕 涼血滋陰,愈瘧疾,補腎除熱。
〔忌〕 與莧菜同食。

龜 性溫。味甘微鹹。
〔宜〕 補心,益腎,滋陰,資智。
〔忌〕 惡人參。

龜版(熬膏良。治陰血不足,勞熱骨蒸)

蝦 性熱。味甘。
〔宜〕 壯陽道。
〔忌〕 多食發瘡。

蟹 性寒。味甘。
〔宜〕 除熱,解結,散血,通筋,續筋骨。
〔忌〕 寒胃泄瀉。

螺螄 性大寒。味甘微鹹。
〔宜〕 清熱安痔,利大小便。
〔忌〕 脾胃虛寒者食之,瀉不止。

蟶 性涼。味鹹微甘。入腎經。
〔宜〕 清熱除煩。

石決明 (似蟶而扁者,治目疾)

海蜇 性溫。味鹹。
〔宜〕 清熱軟堅。

菜類

韭菜 性溫。味辛鹹。

入肺腎二經。韭汁和京墨能止血。
〔宜〕 益胃,助腎,補陽,充肺氣,逐停痰。(春月多食最宜)
〔忌〕 春後多食昏神。

韭子 (性溫。補命門,暖膝,治陽痿)

薤 性溫滑。味辛,又名 子( 音叫)
〔宜〕 助陽,散血,泄大腸滯氣。同蜜搗爛,可塗湯火傷。

蔥 性溫散。味辛。

和蜜可治金瘡毒壅。炒熱熨臍下,治陰症腹疼。
〔宜〕 煮粥治痢。發汗,通陽氣,止頭疼,散寒邪,利二便,治耳鳴,解諸魚肉毒。
〔忌〕 同蜜食,同棗食。

蒜 性溫。味辛。

和豬肚食之,能消鼓脹。
〔宜〕 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解暑氣,辟瘟疫,消腫毒,破積化食,利大小便,解蛇蟲諸毒。獨頭

元瓣者,治瘡尤良。
〔忌〕 傷肝,損目,生痰,助火,散氣,耗血,昏神。

芸苔菜 性溫。味辛。

道家五葷之一。其四即韭、薤、蒜、芫荽也。
〔宜〕 散游風丹毒。

芥菜 性溫。味辛。
〔宜〕 利九竅,明耳目,除邪氣,止咳嗽。

油菜 性溫。
〔宜〕 散血消腫。
〔忌〕 動疾發瘡。

莧菜 性冷,味鹹。
〔宜〕 通九竅。
〔忌〕 冷中,損腹,動氣。不宜與鱉同食。

馬齒莧 (性寒。散血,解毒,利腸,祛風)

菠菜 性冷滑。味甘澀。
〔宜〕 通腸胃,利五臟,解熱毒酒毒。
〔忌〕 滑腸,動冷氣。

萵苣菜 性冷。味甘澀。
〔宜〕 開胸膈,利氣。

苦 菜 性寒,味苦。
〔宜〕 解毒。

蘿卜 性溫。即萊菔。
〔宜〕 消食化痰。
〔忌〕 服地黃、何首烏者,不宜食。

蘿卜葉 (止痢)

蘿卜子 (治痰,止嗽)

胡蘿卜 (性平)

(寬中下氣,散腸胃邪滯)

芫荽 性溫。即胡荽。
〔宜〕 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氣。
〔忌〕 久食令人多忘。

茼蒿菜 性平。
〔宜〕 安心氣,利腸胃,消痰飲。
〔忌〕 動風。

水芹 性平寒。
〔宜〕 消煩渴。

蔞蒿 性溫。
〔宜〕 主發散。
〔忌〕 多食發瘡。

菜 性平。
〔宜〕 利五臟,去頭風。
〔忌〕 腹冷人食之,破腹。

黃芽菜 性平。

菘菜 性溫。

即白菜。北地無菘,土不宜也。
〔宜〕 利腸胃,除胸中煩渴,消食下氣,止熱嗽。
〔忌〕 夏前不宜多食。發皮膚風癢。

菜 性冷滑。
〔宜〕 消渴,利便,下氣,止嘔。
〔忌〕 多食損胃。

蕹菜 性平。

蕨 性寒。
〔宜〕 去暴熱,利水道。
〔忌〕 多食腹脹,損陽,落發。

芋 性平。
〔宜〕 寬腸胃,充肌膚,耐飢。
〔忌〕 多食難克化,滯氣困脾。

薯 性平。

大者為薯,小者為山藥,皮紅、小似蘿卜者為甜薯,又名紅苕。
〔宜〕 補勞瘦,益氣力,充五臟,潤皮毛,除煩熱。

山藥(性平,入脾肺二經,補其不足,清其虛熱)

(固腸胃,化痰涎,止瀉痢,益心,治健忘,久食清耳目。生搗敷瘡毒,消腫硬)

百合 性平。
〔宜〕 潤肺,寧心,清熱,益氣,止嗽,除涕淚,利二便。

香椿 性寒。

香者為椿,臭者為樗。
〔宜〕 寒能勝熱,苦能燥濕,澀能收斂,治濕熱泄瀉、滑遺,止小便。

茭白 性冷。
〔宜〕 治客熱,利小便,解食毒。

蘆筍同。

竹筍

冬生者性溫,其餘俱性冷難化。
〔宜〕 通利九竅,爽胃化熱,消痰。多痰者宜食。

扁豆 性溫。
〔宜〕 調脾暖胃,消暑除濕,止渴止瀉,解酒毒。

豇豆 性平。

即長豆,為豆中上品。又名豆角。
〔宜〕 益氣,補腎,健胃,和臟,生精除渴,止吐逆泄痢。

紫蘇 性溫。
〔宜〕 去寒發表,開胃除脹,辟腥解毒。

茄子 性寒。又名落蘇。
〔宜〕 散血,寬腸。
〔忌〕 動風,發疾。秋後食損目。

枸杞葉 性涼。
〔宜〕 清心肺客熱,去風明目。

薑 性溫。
〔宜〕 生用逐寒邪能散,炮熟除胃冷能守。通神明,去穢惡,宣肺氣而解郁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
〔忌〕 多食損目。

蘑菇 性寒。
〔宜〕 益腸胃,化痰理氣。
〔忌〕 動氣發病,不可多食。

羊肚菜同。

慈菇 性辛。
〔宜〕 清熱治癰,除結核瘰癧。

金針菜 性寒。
〔宜〕 舒脾開胃。
〔忌〕 多食滑腸。

紫菜 性寒。
〔宜〕 解煩熱,消癭結。

菌 性寒。
〔忌〕 因濕氣薰蒸而成,多有毒殺人。

木耳 性涼。
〔宜〕 治牙疼、血痢,除痔。
〔忌〕 多食難化。

石耳 性冷。
〔宜〕 益精,明目,除瀉血,安痔漏。

香蕈 性平。
〔宜〕 益氣不飢,治風破血。
〔忌〕 生山僻處者有毒殺人。

瓜類

冬瓜 性寒。
〔宜〕 瀉血益脾,利二便,消水腫,散熱毒。

子 (補肝明目)

瓠瓜 性平。長曰瓠瓜,短曰葫蘆。
〔宜〕 除煩熱,利水道,潤心脾。花、葉俱解毒。
〔忌〕 多食令人吐利。患腳氣、冷氣者,食之永不除也。

西瓜 性寒。
〔宜〕 解暑除煩,醒酒,利便。(謂之天生白虎湯)
〔忌〕 多食傷脾助濕,致成瘧痢。

瓜子 (多食動火助熱)

菜瓜 性寒。即梢瓜,多用作醬菜。
〔宜〕 宣泄熱氣,解酒熱毒。
〔忌〕 苦寒有毒,不可多食。

甜瓜 性寒。
〔宜〕 止渴除煩,利小便,夏不中暑。
〔忌〕 多食破腹。

苦瓜 性寒。
〔宜〕 除邪熱,清心明目。

子 (益氣壯陽)

南瓜 性溫。紅色者名金瓜,南人俗名番瓜,北名倭瓜。
〔宜〕 補中益氣。
〔忌〕 發腳氣、黃膽並諸瘡。

絲瓜 性冷。
〔宜〕 除風化痰,涼血解毒,消浮腫,治腸風。
〔忌〕 多食落發。

王瓜 性寒。即番薯,一名地瓜。
〔宜〕 除諸熱邪,益氣,散癰腫,愈黃膽,婦女行乳通經。

黃瓜 性寒。一名胡瓜。
〔宜〕 清熱解渴,利水道。
〔忌〕 多食致瘧疾。

木瓜 性溫。即香瓜。
〔宜〕 和胃,滋脾,益肺,止吐,消食,治轉筋,除濕痺腳氣。

果類

棗子 性溫。北產肥潤者良。
〔宜〕 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生津液,悅顏色,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
〔忌〕 多食生蟲、損齒、作膨脹。不宜同蔥、魚食。

柿子 生柿性寒,柿餅性平。
〔宜〕 腸風痔漏。健脾澀腸,潤肺止嗽,安反胃。
〔忌〕 多食生柿,苦寒敗胃。

柿霜 (性冷。生津化痰,清上焦之熱,治喉舌之瘡)

柿蒂 (性溫。止呃逆。解誤食桐油毒)

栗子 性溫。
〔宜〕 濃腸胃,補腎氣。熟食則耐飢,煨食止內寒暴瀉。
〔忌〕 多食,生則難化,熟則滯氣。

榛子 性平。似栗,甚小,俗名茅栗。
〔宜〕 腸胃。止飢,調中。

桃子 性熱。
〔忌〕 多食生內熱,發脹,長癤,夏秋成痢。

桃仁 (性平。行血消堅,潤大腸,除皮膚燥癢)

李子 性溫。
〔宜〕 生津止渴。
〔忌〕 多食發痰瘧。

杏子 性熱。
〔宜〕 止熱。
〔忌〕 多食昏目,生痰。

巴旦杏 (止咳,下氣,消腹悶)

杏仁 (性溫。潤肺,消食積,散滯氣,發汗解風寒)

梅子 性澀。
〔宜〕 止煩渴,生津。
〔忌〕 冒風寒者不宜食,恐收寒入內。且損齒,泄津液,傷腎。

烏梅 (性平。煙薰黑者,除煩熱,止吐逆,消酒毒,斂肺澀腸)

白梅 (性平。腌晒乾者。除痰,止瀉痢,解煩渴)

橘子 性寒。
〔宜〕 肺經化痰,開胃,除胸膈氣。
〔忌〕 食肉生痰。

橘皮 (其皮陳者曰陳皮,皮青者曰青皮,去皮裡白者曰橘紅)

(陳皮調中快膈,導氣消痰;青皮破滯削堅,除痰消痞;橘紅順氣化痰,和中利膈)

柑子 性寒。
〔宜〕 順氣調中,解酒熱。
〔忌〕 多食損齒。

橙子 (性寒。比柑稍大。美在皮。下氣消痰,止惡心。肉不可食)

柚子 (性寒。大如瓜。皮肉遜柑。消食,解酒)

香櫞 (性寒。大小如橙,蒂如金錢。取其氣香,皮肉俱不佳)

金橘 (性微寒。小如繭。皮甘,肉酸。功用同柑)

佛手柑 (性溫。止心下氣痛)

梨於 性微寒。
〔宜〕 潤肺消痰,降火止渴,解酒。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切片貼湯火熱毒。
〔忌〕 脾虛瀉痢及血虛人,不宜食。

梨汁 (治中風失音)

蘋果 性平。

林檎 性溫。

大為林擒,小為奈子。
〔宜〕 下氣消痰。

白果 性溫而澀。
〔宜〕 熟食溫肺益氣,生食降痰解酒。
〔忌〕 多食壅氣。小兒動疳。

核桃 性熱而澀。即胡桃。
〔宜〕 固腎澀精,溫肺潤腸,補氣養血。
〔忌〕 多食動風痰、助腎火,有痰火者不宜。

橄欖 性涼。
〔宜〕 生津除煩,解毒醒酒。

橄欖核 (燒灰敷蛀疳良。磨水化魚骨哽)

荔枝 性溫。
〔宜〕 人肝腎,散滯氣,辟寒邪。
〔忌〕 多食發虛熱,口舌齦腫衄血。仍以殼浸水,飲之即解。

龍眼 性溫。
〔宜〕 益脾長智,養心包,止腸風下血,潤肺,治健忘。
〔忌〕 中滿者不宜食。多食衄血。

榧子 性澀。
〔宜〕 消谷令人能食。滑腸可治五痔。
〔忌〕 與綠豆相反。

葡萄 性平。
〔宜〕 冷而不寒,除煩解渴,逐濕利水。

桑椹 性涼。色黑入腎。
〔宜〕 峻補腎水,通利關節,安魂鎮神,聰耳明目,解酒熱,烏須發(取熟透者),濾汁熬膏加

蜜,點湯和酒並妙。

枇杷 性平。
〔宜〕 利肺氣,止吐逆,潤臟除熱。

柏子仁 性溫潤。
〔宜〕 養心氣,潤腎燥,助脾滋肝,益志寧神,聰耳明目,除風濕,澤皮膚。常食有益無損。

山楂 性冷。
〔宜〕 消食積,補脾化滯,止痢。
〔忌〕 脾弱者恐太克伐,不宜多食。

石榴 性溫。
〔宜〕 止瀉痢,除咽喉燥渴。
〔忌〕 多食損齒。

櫻桃 性熱。
〔宜〕 益脾氣,止泄精。
〔忌〕 內熱,有喘嗽者不可食。

楊梅 性大熱。
〔宜〕 消食,滌腸胃,止酒吐。
〔忌〕 多食發熱,損齒。

落花生 性平。
〔宜〕 脾肺。香能舒脾,色白入肺。
〔忌〕 油者不宜食,反能致咳。

蓮子 性溫澀。
〔宜〕 補脾。能交水火而媾心腎,安靖君相火邪,益十二經脈血氣,澀精氣,濃腸胃,除脾泄久痢,白濁、夢遺、女人崩帶、諸血病。

藕節 (性溫而澀)

(解熱毒,消瘀血,止吐衄淋瀝、一切血症)

蓮鬚 (性澀。清心通腎,固精烏發)

藕粉 (安神益胃)

菱 性寒。
〔宜〕 消暑,止渴,解酒。

芡實 性溫而澀。
〔宜〕 固腎益精,補脾去濕,止泄瀉,除夢遺。煮熟研膏同粳米作粥,甚助精氣。

荸薺 性寒滑。味甘。主化堅。即地栗。
〔宜〕 益氣安中,開胃消食;除胸中實熱,止五種噎膈。能消堅削積,和銅錢嚼之,則錢碎。

檳榔 性溫。味辛苦微澀。
〔宜〕 破滯散邪,攻堅去脹,消食行痰,除風下水,醒酒解瘴。
〔忌〕 過食泄臟氣。

甘蔗 性寒。味甘。
〔宜〕 和中助脾,除熱潤燥,止渴消痰,解酒毒,利二便。
〔忌〕 多食出鼻血。

甘蔗汁 (與薑汁同服止嘔噦反胃)

白糖 (性溫熱。和中,消痰止嗽)

紅糖 (性溫熱。同白糖皆蔗汁熬成。補脾潤肺)

蜜糖 生涼熟溫。味甘。痘痂不落以此敷之。
〔宜〕 丸藥,潤燥,止嗽,除痢,明目,悅顏。
〔忌〕 略滑腸,泄者忌用。不宜同蔥食。

飴糖 性熱。味甘。即米糖,糯米熬成。
〔宜〕 和脾潤肺,化痰止嗽。
〔忌〕 多食發濕熱,動火,損齒。

雜食類

水 性各不同。味淡。

天雨水 (性平。久下淫雨為潦水)
〔宜〕 治心病狂邪。

露水 (性平)

(露能解暑,瘧疾由於暑,故治瘧之藥宜露一宿服)
〔宜〕 止煩,清心。

雪水 (性冷)
〔宜〕 解疫,去酒熱,消痧扉。洗目退赤。

冰水 (性冷)
〔宜〕 去煩熱,解暑毒酒毒。
〔忌〕 多食,寒熱相激,成脾疾。

海水 (性溫)
〔宜〕 去風瘙,消食脹。

江河水 (性平)
〔宜〕 煎通二便藥。急流者,性速而達下,回流者,性逆而倒上。

泉水 (性寒)
〔宜〕 解熱悶煩渴。

溫泉水 (性熱。下有硫硤)
〔宜〕 治疥癬。

井水 (性平)

(山泉者上,城市者下。清晨初汲,為井華水)
〔宜〕 治熱解煩。

地漿水 (性寒)

(掘地作坑,用新汲水攪濁 待澄取用)
〔宜〕 治中暑 。

陰陽水 (性平。生熟各半)
〔宜〕 治上吐下瀉,倉卒霍亂。

揚勞水 (性速。用勺揚起千遍。又名甘瀾水)
〔宜〕 通二便。

百沸水 (性溫。滾水久沸)
〔宜〕 主發散,助陽氣。

屋漏水 (性寒)
〔忌〕 有毒不可用。

花瓶水 (性熱)
〔忌〕 有毒不可飲。

鹽鹵水 (性熱。有毒。熬鹽初熱,槽中滴下黑水)
〔忌〕 有大毒。

鹼水 (性溫澀)

(取蒿、蓼等草,用水浸過,晒乾燒灰,以所浸之水淋汁,入白面凝結成鹼)
〔宜〕 消食磨積,洗衣去垢。
〔忌〕 多用損腸胃。

米泔水 (性甘平)
〔宜〕 常飲調和脾胃。浸洗藥良。

甑氣水 (性涼)
〔宜〕 洗面上口唇爛瘡。

飯湯水 (性溫)
〔宜〕 調中開胃,理臟腑。

茶 性微寒。新茶性熱,陳茶性涼。
〔宜〕 除煩止渴,消食下氣。解食物油膩燒炙之毒。濃煎引吐。和生薑煎,名薑茶飲,茶助陰,薑助陽,使寒熱平,治小傷風寒可常用。
〔忌〕 多食寒胃,消臟腑脂膏。(嗜茶面黃,寒傷胃也)酒後飲茶,引入腎經、膀胱,多患瘕疝水腫。空心早起亦忌。

《本草拾遺》云:飲茶能消食除痰,止煩去膩,然過飲則傷脾胃。每食後,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脾胃不損,且食物之在齒間者,得茶漱滌之,盡消縮脫去,不煩刺剔,而齒亦因此堅密。

孩兒茶 (性澀)

(出南番。以細茶末入竹筒埋土中,日久取出,搗汁熬成塊)
〔宜〕 清熱,收濕,止血,化痰,生津。塗肌定毒疼。

酒 性熱。

味辣者能散,味苦者能降,味甜者能和,味淡者利小便,味濃者性烈毒。最宜溫服,宜少飲有益。
〔宜〕 和血行氣,壯神御寒,消愁卻邪,逐穢暖水,能通行一身之表,引藥至極高之分。此少飲之益。
〔忌〕 熱飲傷肺,冷凍飲料傷脾,多飲傷胃,成蠱膈,動火致吐血消渴,積濕生痰氣足病,蓄熱生癰疽及成痔漏,為害無窮,至喪命不可救藥。

燒酒 (性大熱)

(宜浸藥飲,貼湯火傷。不宜多飲熱飲)

高粱酒 (性平。即稷米酒)

(和中止泄,治腹疾良)

粟米酒 (性寒)

(胃熱稍渴者,飲之良。泄瀉者不宜飲)

戒酒語︰

陳宗泗曰︰斟於杯中者,酒也。吸於口,入於喉,則流毒無窮。傷臟壞腑,亂性昏神,失事廢時,生嫌惹厭。助狂徒之氣,發鈍夫之言,致無形之疾,損有限之年。內受種種暗傷,外現般般醜態。本能者縱而不節,不能者效而強貪。習慣難移,悔而莫及。今為改酒之名,謂之禍水。

麻油 性熱。
〔宜〕 解毒潤腸。調瘡毒藥良。
〔忌〕 生食滑腸胃。

菜油 性熱。生則熱,煎則寒。

茶油 性平。
〔宜〕 腌小菜。

豆油 性熱。氣膻。
〔宜〕 潤腸。
〔忌〕 多食反困脾。

桐油 性冷。
〔宜〕 熬膏藥。解熱毒。
〔忌〕 誤食大作泄瀉。用陳柿餅煎水即解。

鹽 性寒。

人心火盛,笑不止似瘋者,用鹽 赤,煎水飲之,即止。
〔宜〕 清火,解毒,固齒。善入而軟堅。
〔忌〕 多食,傷肺發咳,傷腎發渴,助水腫,損容顏,泄胃中津液。(過食鹹味必口乾,可知)

醋 性溫能斂。
〔宜〕 消食,解毒,開胃,令人思食。治口舌熱瘡,含

漱即愈。
〔忌〕 多食損齒、悴顏、傷筋。(因收縮太過也)

醬 性微寒。以豆造。陳久者良。
〔宜〕 除熱及湯火毒,殺一切魚肉菜毒。
〔忌〕 多食助濕損精。(因咸入腎也)患瘡癤愈後勿食,防疤黑。

糟 性熱。陳者性平。
〔宜〕 消食化滯。
〔忌〕 有痰火病者勿食。

紅曲 性溫。
〔宜〕 消食活血。

芥辣 性溫。
〔宜〕 入肺,發汗散寒,利氣豁痰。敷癰毒,消腫止痛。
〔忌〕 久嗽肺虛者勿食。

茴香 性熱。

如麥大者為小茴,有棱瓣者為大茴。
〔宜〕 和中益腎,暖丹田。最利下部。
〔忌〕 多食發瘡。因香辛故也。

花椒 性熱純陽。

秦產者名秦椒,蜀產者名川椒。椒之子名椒目。
〔宜〕 入肺發汗散寒,治咳嗽。入脾暖胃燥濕,消食除脹,除心腹冷痛。治陽衰溲數陰汗,補腎,堅齒,明目,通經,殺癆蟲,安蛔蟲。
〔忌〕 肺胃熱者不宜多食。

椒目
〔宜〕 治水蠱、腎虛耳鳴。

胡椒

性熱。久蒸久晒,可用暖胃。
〔宜〕 暖胃快膈,治寒痰冷痢、胃寒吐水。
〔忌〕 多食損肺走氣,痛齒昏目,動火發瘡發痔。(此言生椒)

紅椒 性熱。

色紅如珊瑚。有長而尖者,有短而圓者。又名海椒。
〔宜〕 入大腸。(解毒)切細和醬及豬油炒作菜料,治各痔瘡神效。
〔忌〕 生食多食,致齒痛唇腫。

煙草 性熱。
〔宜〕 散食脹、風寒濕痺,消滯氣停痰,解山嵐瘴氣。
〔忌〕 多食,火氣熏灼,耗精損神。

此煙草自明‧萬歷年間始出於閩廣。其相習食煙之始,以征滇之役,師入瘴地,無不染病,獨有一營無恙,因眾皆食煙故也。性屬純陽,其氣強猛,故下咽即醉。雖散瘴邪,亦耗正氣,凡火盛氣虛之人,決不可用。

食煙醉悶者,噙冷水可解。或紅白砂糖亦解。戒煙語︰汪三儂曰︰近日尚吃煙。予每語人曰︰為何以火燒五臟?請看吃煙之管,其中垢膩積滿,人之腹內亦必如此,其何以堪。有人聞予言,忽猛醒,誓戒不用。初甚決絕,少焉憶及,便開戒矣。予曰︰病酒而禁酒之夫,破戒不待終朝;難產而畏產之婦,好合何須盈月。嗜煙之癖,甚於酒色,惑溺殊可怪也。

齋戒語︰人能齋戒,本是好念,何可盡非,然須問其發念果屬何為。若只為畜類惜生,為福利求佑,為媚悅佞佛,此三者皆可不必也。何也?如謂物與己同類,不宜宰食,則六畜原為人用,聖王立政,令畜五雞二彘者為何也?且卿大夫食肉,祠先者血食,奉親者有酒肉,豈皆不仁不慈之事也。如謂福利於己由此可求,世間善食甚多,積善必有餘慶。其他善事可以不為,而獨借持齋,冀必獲福,有是理乎?至謂以慈佞佛,媚而悅之,夫慈本仁德,仁者人也,當以愛人為先。論愛人泛而同類,近而親友,至切而家庭,皆在當愛。今人於一體人類,漠不相關,獨區區惜此畜類,何慈之有。而謂為佛者不論真慈假慈,惟佑持齋之人以為媚己,恐無是佛矣。夫所謂齋者,在明潔其心,內外兼持。一為虔修祀事。當奉祭祖先神明,齋明盛服,飲食必改常。以昭敬也。一為抑製嗜欲。口之於味,為嗜欲之首,人所最難饜足者。而昏志氣,生疾病,皆原於此,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者是也。能齋,則滋味淡泊,氣血不強悍,主宰清明,肉軀皆得其職矣。一為扶助德行。凡人,見善不能決從,見惡不能決去。一念堅持其齋,捐所甚愛,就所不愛,以此潔誠,增長善念,愈積善功。此皆奉齋者之所為,不緣畜類,不緣福利,不緣媚悅,內外兼持,克己正志。人能克己,方許持齋,不然,徒成痴妄之人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