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第三

要方第三卷所治如下︰
治渴利諸方
治虛勞諸方
治夢泄諸失精眾方
治多汗諸方
治百病後虛煩擾不得眠諸方

上五件

治渴利諸方

論曰︰消渴者,原其發動,此則腎虛所致,每發即小便至甜,醫者多不知其疾,所以古方論亦缺而不言,今略陳其要。按《洪范》稼穡作甘。以物理推之,淋餳醋酒作脯法,須臾即皆能甜也。足明人食之後,滋味皆甜,流在膀胱,若腰腎氣盛,則上蒸精氣,氣則下入骨髓,其次以為脂膏,其次為血肉也。其餘別為小便,故小便色黃,血之餘也。臊氣者,五臟之氣;鹹潤者,則下味也。腰腎既虛冷,則不能蒸於上,穀氣則盡下為小便者也。故甘味不變,其色清冷,則肌膚枯槁也。猶如乳母,穀氣上泄,皆為乳汁。消渴疾者,下泄為小便,此皆精氣不實於內,則便羸瘦也。

又肺為五臟之華蓋,若下有暖氣蒸即肺潤,若下冷極,即陽氣不能升,故肺干則熱,故《周易》有否卦,乾上坤下,陽阻陰而不降,陰無陽而不升,上下不交,故成痞也。譬如釜中有水,以火暖之,其釜若以板蓋之,則暖氣上騰,故板能潤也。若無火力,水氣則不上,此板終不可得潤也。火力者,則為腰腎強盛也。常須暖將息,其水氣即為食氣,食氣若得暖氣,即潤上而易消下,亦免乾渴也。是故張仲景云︰宜服此八味腎氣丸,並不食冷物及飲冷水,今亦不複渴,比頻得效,故錄正方於後耳。

凡此疾與腳氣,雖同為腎虛所致,其腳氣始發於二三月,盛於五六月,衰于七八月。凡消渴,始發於七八月,盛於十一月、十二月,衰于二月、三月,其故何也?夫腳氣者,擁疾也,消渴者,宣疾也,春夏陽氣上,故擁疾發,即宣疾愈也。秋冬陽氣下,故宣疾發,即擁疾愈也。審此二者,疾可理也。又宜食者,每間五六日空腹一食餅,以精羊肉及黃雌雞為,此可溫也。若取下氣,不食肉,菜食者,宜煮牛膝、韭、蔓菁;又宜食雞子、馬肉,此物微擁,亦可療宣疾也。擁之過度,便發腳氣,猶如善為政者,寬以濟猛,猛以濟寬,隨事製度,使寬猛得所,定之於心,口不能言也。

又庸醫或令吃栝蔞粉,往往經服之,都無一效。又每至椹熟之時,取爛美者,水淘去浮者餐之,候心胸間氣為度,此亦甚佳。生牛乳暖如人體,渴即細細呷之亦佳。

張仲景云︰足太陽者,是膀胱之經也,膀胱者是腎之腑也,而小便數,此為氣盛,氣盛則消谷,大便硬;衰則為消渴也。

男子消渴,飲一斗水,小便亦得一斗,宜八味腎氣丸主之,神方。消渴人宜常服之。

乾地黃(八兩) 薯蕷(四兩) 茯苓(三兩) 山茱萸(五兩) 澤瀉(四兩) 牡丹皮(三兩)附
上藥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丸,少少加,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蕪荑、胡荽、酢物、生蔥。

說曰︰少時服五石諸丸散者,積經年歲,人轉虛耗,石熱結於腎中,使人下焦虛熱,小便數利,則作消利。消利之病,不渴而小便自利也,亦作消渴,消渴之疾,但渴不利也。又作渴利,渴利之病,隨飲小便也。又作強中病,強中病者,莖長興,終不痿,溺液自出。亦作癰疽之病。凡如此等,宜服豬腎薺 湯,製其腎中石勢,將餌鴨通丸便瘥也。

豬腎薺 湯

豬腎(一具) 大豆(一升) 薺 石膏(各三兩) 人參 茯神(一作茯苓) 磁石(綿裹) 知母 葛根 黃芩 栝蔞根 甘草(各二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渴乃飲之,下焦熱者,夜輒合一劑,病勢漸歇即止。

鴨通湯方

白鴨通(五升,沸湯二斗半淋之,澄清取二斗汁) 麻黃(八兩) 豉(三升) 冷石(二兩)甘草(五兩) 石膏(三兩) 梔子仁(二十枚)
上六味, 咀,以鴨通汁煮六升,去滓,納豉三沸,分服五合,若覺體冷小便快,闊其間。若熱猶盛,小便赤促,服之不限五合。宜小勞之,漸進食,不可令食少,但勿便多耳。

鉛丹散,治消渴,止小便方。

鉛丹(二分) 栝蔞(十分) 澤瀉(五分) 石膏(五分) 赤石脂(五分) 白石脂(五分)胡粉(二分) 甘草(十分)
凡八物,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年壯服半匕。得病一年,服藥一日愈,二年二日瘥。甚者夜以水服,勿用酒。

治日飲一石許,小便不通,栝蔞丸方。

栝蔞(三分) 鉛丹(三分) 葛根(三分) 附子(一分,炮)
凡四物,冶下篩,蜜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

治消渴方。

取活螺三斗,以江水一石養之,傾取冷汁,飽飲之。經日放去,更取新者漬之。

夫內消之為病,皆熱中所作也,小便多於所飲,令人虛極短氣。內消者,食物皆消作小便去,而不渴也,治之枸杞湯。

枸杞枝葉(一斤,冬根三兩) 栝蔞根(三兩) 石膏(三兩,一方無) 黃連(三兩)甘草(二兩)
凡五物,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服五合,日三。

治小便多,晝夜數十起方。

小豆生霍(一把)

凡一物,搗絞取汁,頓飲三升便愈。亦治小兒利。

消渴家忌食豬肉。

治虛勞諸方

黃耆湯,治虛勞,胸中客熱,冷癖痞滿,宿食不消,吐噫,脅間水氣,或流飲腸鳴,不生肌肉,頭痛,上重下輕,目視 ,惚惚志損,常躁熱,臥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餘瀝,臨

黃耆(三兩) 人參(一兩) 芍藥(二兩) 生薑(半斤) 肉桂(三兩) 大棗(十四枚) 當歸(一兩) 甘草(一兩,炙)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有寒加濃朴二兩。忌生蔥、海藻、菘菜。

增損腎瀝湯,治腎氣不足,消渴引飲,小便過多,腰背疼痛方。

腎(一具,豬羊並得) 遠志(二兩)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二兩) 五味子(二合)澤瀉(二兩) 乾地黃(二兩) 茯苓(一兩) 桂心(二兩) 當歸(二兩) 芎 (二兩) 黃芩(一兩) 芍藥(一兩) 生薑(三兩) 棗(二十枚) 螵蛸(二十枚,炙) 雞 裡黃皮(一兩)
上十七味,以水一斗五升,煮腎取一斗三升,去腎煎藥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生蔥、蕪荑、酢物。

加減腎瀝湯,治大虛內不足,小便數,噓 焦 ,引水漿,膀胱引急方。

腎(一具,豬羊並可用) 遠志(二兩,去心)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一兩)大棗(四十枚) 芎 (二兩) 五味子(二兩) 當歸(二兩) 澤瀉(二兩) 桂心(四兩) 乾薑(二兩) 乾地黃(三兩) 黃連(二兩) 桑螵蛸(二十枚) 龍骨(二兩) 甘草(三兩,炙)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五升,如常法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豬

黃耆湯,治虛勞少氣,小便過多方。

黃耆(二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 大棗(三十枚,擘) 芍藥(二兩) 乾地黃(二兩) 黃芩(一兩) 桂心(二兩) 生薑(二兩) 當歸(二兩) 甘草(二兩,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豬肉、冷水。

治心虛驚悸,羸瘦者方。

荊瀝二升,火煎至一升六合,分作四服,日三夜一。

腎虛腰痛,治之方。

牡丹(二分,去心) 萆薢(三分) 白朮(三分) 桂心(三分)
上四味,搗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亦可作湯服之。忌生蔥、胡荽、桃李、雀肉等。

治腰痛少氣,陰弱寒冷,小便清冷瀝滴,陰下濕癢,少腹急,無子息方。

甘草(十四分,炙) 續斷(三分) 麥門冬(三分) 薯蕷(三分) 附子(三分,炮) 乾薑(二分) 棘刺(四分)
上七味,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

治腰痛,皆積年痛者方。

乾地黃(十分) 白朮(五分) 干漆(五分) 桂心(八分) 甘草(五分,炙)
上五味,搗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蕪荑等。

治卒腰痛不得俯仰方。

鹿角(長六寸,燒)
上一味,搗篩為末,以酒服方寸匕。

腰疼方。

鱉甲(一枚,炙令黃,刮削令淨潔)
上一味,搗篩,空腹以湯、飲、酒服方寸匕,日三。忌人莧菜

治腰中常冷如帶錢方。

甘草 乾薑(各二兩) 茯苓 術(各四兩)
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為三服。

治夢泄諸失精眾方

龍骨湯,治夢失精,諸脈浮動,心悸少急,隱處寒,目眶疼,頭發脫者,常七日許一劑,至良方。

龍骨 甘草(炙,各二分) 牡蠣(三分,熬) 桂心 芍藥(各四分) 大棗(四枚,擘)生薑(五分)
上七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虛羸浮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三分、附子三分炮,故曰二加龍骨湯。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冷水。

薰草湯,治夢失精方。

薰草 人參 乾地黃 白朮 芍藥(各三兩) 茯神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為二服,每服如人行四五裡。一方又有茯苓三兩。忌桃李、雀肉、大酢、海藻、菘菜、生蔥。

韭子湯,治失精方。

韭子(一升) 龍骨(三兩) 赤石脂(三兩)
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龍骨散,治男子失精,百術不治方。

龍骨(大如指,赤理錦紋者) 熏草(二兩) 桂肉(二兩) 乾薑(二兩)
凡四物,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神良。

治多汗方

治大病後,虛汗出不禁方。

粢粉豉

凡二物,分等,火熬令焦,燒故竹扇如掌大,取灰合冶,以絹囊盛,敷體立止,最驗。當先熬豉末之,與粉等也。

治大病之後,虛汗不可止方。

杜仲 牡蠣

凡二物,分等,冶之,向暮臥以水服五錢匕,汗止者不可複服,令人乾燥。

治發汗後,遂漏汗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此為胃干也,桂枝

東加附子主之方。

大棗(十四枚,擘) 桂枝(三兩) 附子(一枚,碎之八片)
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百病後虛煩擾不得眠諸方

流水湯,主虛煩不得眠方。

半夏(二兩,洗十遍) 粳米(一升) 茯苓(四兩)
上三味,切,以東流水二斗,揚之三千遍,令勞,煮藥,取五升,分服一升,日三夜再。忌羊肉、餳、醋物。有半夏必須著生薑四兩,不爾,戟人咽,不審古方,何以如此,今改正之。

大烏梅湯,治被下之以後,虛煩燥不得眠,劇者顛倒,心中懊憹方。

大烏梅(十四枚,擘) 好豉(七合)

凡二物,以水四升煮梅,令得二升半,納豉令四五沸,得一升半,分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