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溫
高年水虧,溫邪深入陰分,熱在裡,外象反冷,熱傷陰則小溲欲痛,皆冬溫本病。仲景以存陰為章旨,奈何醫藥以桂枝,附子辛熱,再劫干津液,是何意見?
生地 阿膠 炙甘草 麥冬 炒麻仁 生白芍
溫邪水虧熱入,脈細數,口渴舌絳,不知飢餓,皮膚乾涸甲錯。熱劫津液,務以存陰為先,不當以苦寒反令化熱。
複脈湯。
舌乾不喜飲,腹鳴下利,皆陰液不肯上注,亦屬枯槁之象。仲景于邪少虛多,每以複脈湯升其津液。
複脈湯去桂枝、麻仁,沖入青蔗漿一杯。
腎虛溫邪內入,形神消爍,無寐廢食,臨晚寒熱,得汗而解,議用複脈湯去薑加芍。
脈左搏右細,顴赤氣喘。咋夜大便後,汗泄,竟夕不安。冬溫伏熱,陰衰陽冒之象,最
生地炭 炒麥冬 蔗汁 炙甘草 生白芍
腎虛溫邪內入,熱迫液傷,舌白,不知飢,不欲食。宗仲景邪少虛多例,以甘藥用複脈炙甘草 麥冬肉 桂枝 人參 大麻仁 生地
冬溫水虧,上焦熱熾。
生地六味湯去萸肉,加生白芍、雞子黃、小麥。
溫邪暮熱,由乎陰虛陽浮。熱解無汗,不欲飲水,豈是陽經為病?冬令失藏,法從腎肝
阿膠 生地炭 炙黑甘草 小麥 生白芍 炒松麥冬
容色消奪,脈形漸細,不知飢,不欲納,捫之不熱,而自雲熱,並不渴飲,間有寒栗之狀,此營衛不振,當治中焦。
人參 炮乾薑 益智仁 茯苓 木瓜 生白芍
著右臥稱甚氣悶,陽明氣未全降,宜補土降逆。
人參 白旋複花 生白芍 茯苓 代赭石 南棗肉
脈左動是陰虛。溫邪深入,但大苦直降,恐化燥劫津陰。議以甘鹹寒之屬。
鮮生地 竹葉心 生甘草 元參心 麥門冬
氣喘痰鳴,鼻竅焦黑。溫邪上受,腎真下竭,陰不接陽,神識日迷,皆是衰脫之象。據右脈散大無緒,黃昏面色戴陽,少陰雖絕,當宗河間法,複入清上,滋其化源。
熟地炭 淡蓯蓉 白茯神 牛膝炭 天門冬 石菖蒲
溫邪十四日,舌絳渴飲,面帶油亮,此水虧熱入營分,最防昏厥。當清其血中之邪,以
鮮生地 知母 生白芍 竹葉心 麥冬 丹皮
冬溫,氣熱深入少陰,舌赤心黃,潮熱不渴。大旨當存陰為要,勿令昏憒。
鮮生地 知母 生白芍 竹葉心 麥冬 丹皮
冬溫,脈數舌赤,口渴暮甚,水虧熱侵陰分。
杏仁 赤芍 花粉 黑梔 桔梗 連翹 廣皮
溫邪入肺,上唇高腫。初起病在氣分,治以苦辛寒輕劑,不得犯中下二焦。
薄荷 連翹 杏仁 牛蒡 黑梔皮 生石膏
溫邪上受,肺氣脾塞,周身皮膚大痛,汗大泄,坐不得臥,渴欲飲水,乾嘔不已。從前溫邪皆從熱化,議以營衛邪郁例,用仲景越婢湯法。
杏仁 桂枝木 茯苓 炒半夏 生石膏
寸搏,咳逆,骨痛暮熱。溫邪入肺,營衛不和,議清氣中之熱,佐以通營。
桂枝白虎湯。
冬溫熱入,爍及筋骨,非風寒襲筋骨痛宜汗之比。生津清熱,溫邪自解。
桂枝木 知母 杏仁 花粉 滑石 甘草
冬溫伏邪,先厥後熱,熱深從裡而發,汗出煩躁,當救胃汁。
竹葉心 烏梅肉 川石斛 麥門冬 生甘草 生穀芽。
藏真下虛,陽挾上冒,胃少納,不飢,齒根實腫,巔頂麻痺。素多郁遏,驟難溫補,況今冬溫,正少藏熱易入,姑擬輕劑咸苦,軟結升降。俾厥陰、陽明稍和,另商損益調理。
黃芩 川石斛 栝蔞皮 牡蠣 木瓜 山楂
陰虛體質,複加勞力奔走,致陽氣亦傷。舌邊赤,中心黃,咽乾腹膨。熱在裡,脈氣結聚,胃失司降,當進解郁清燥。
杏仁 炒黃竹茹 栝蔞仁 紫菀 金石斛 廣皮白
過暖氣泄,失冬藏之用。此病後煩倦,痰嗽帶血,高年上實下虛,即如冬溫客氣。無辛散之理,甘涼潤劑,與胃無損為宜。
桑葉 杏仁 黑梔 玉竹 白沙參 象貝
冬溫為病,乃正氣不能固藏,熱氣自裡而發。齒板舌乾唇燥,目漸紅,面油亮,語言不呼吸似喘。邪伏少陰,病發三焦皆受。仲景謂︰發熱而渴者為溫病,明示後人,寒外郁則不渴,熱內發斯必渴耳。治法以清熱存陰,勿令邪氣焚劫津液,致螈 痙厥、神昏譫狂諸患。故仲景複伸治療,若非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且忌汗下、忌溫針,可考。九日不解,議清膈上之熱。
竹葉 杏仁 花粉 淡黃芩 連翹 橘紅 滑石 鬱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