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下 列方

補方六十三

六君子湯(一)

人參 白朮(炒) 茯苓(去皮) 炙甘草 廣皮 半夏(製)

半夏辛燥,胎孕三月前,須斟酌用之,不可輕投。茯苓降下,初孕亦當慎用。

六味丸(二)

熟地 山藥 茯苓 山萸肉(去核) 丹皮 澤瀉

加味歸脾湯(三)

人參 白朮(炒) 茯神(去皮、木) 當歸(去尾) 棗仁(去殼、炒) 蓮肉(去心) 黃耆(蜜炙) 遠志 木香
遠志辛散而上升,不宜多用,四五分足矣。

四君子湯(四)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八珍湯(五)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酒炒) 川芎
川芎理血中之氣,胎前宜酌用。

補中益氣湯(六)

人參 白朮(炒) 炙甘草 當歸 廣皮 升麻 柴胡
升、柴發散,可用錢許,升提用二三分足矣。

四物湯(七)

熟地 當歸 白芍(酒炒) 川芎

安榮散(八)

人參 當歸 白芍(酒炒) 麥冬 釵斛 山梔 通草

安胎飲(九)

人參 白朮(炒) 炙甘草 生地 當歸 廣皮 升麻 柴胡 生薑 大棗
氣不下陷,勿用升、柴。

杜仲丸(十)

杜仲(薑汁炒) 川斷(酒炒) 棗肉(蒸)

為丸,米飲下。

當歸芍藥湯(十一)

當歸 白芍(酒炒) 白朮(炒) 茯苓 澤瀉 川芎(少許)

大聖散(十二)

人參 黃耆(炙) 炙甘草 茯苓 當歸 川芎 麥冬(去心) 木香 薑棗
川芎宜酌用。

加味安胎飲(十三)

人參 白朮(炒)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川芎(不宜多用) 紫蘇(四五分) 陳皮
如寒,加乾薑。

五君子湯(十四)

人參 白朮 炙甘草 廣皮 乾薑

內補丸(十五)

熟地 當歸

青娥丸(十六)

杜仲(薑汁炒) 破故紙(鹽水炒) 核桃(去殼)

蜜丸。

紫酒(十七)

大黑豆二合(炒) 好酒一盞煎服。

通氣散(十八)

破故紙(炒) 先嚼胡桃。

加味歸脾飲(十九)

人參 白朮(炒) 茯神(去皮、木) 遠志(不可多) 黃芩 山梔 丹皮 香附 木香
去黃芩、山梔、丹皮、香附,加棗仁、圓眼肉名歸脾飲。

補中安胎飲(二十)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黃芩 紫蘇 白芷(炒) 薑棗

加味逍遙散(二十一)

白朮 茯苓 當歸 白芍(炒) 柴胡 丹皮 黑山梔 熟地

異功散(二十二)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廣皮

生脈散(二十三)

人參 麥冬(去心) 北五味

都氣飲(二十四)

熟地 山藥 茯苓 山萸肉 澤瀉 丹皮 北五味

甘草大棗湯(二十五)

小麥 炙甘草 大棗

安胎調氣飲(二十六)

人參 白朮(炒)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酒炒) 川斷 杜仲 陳皮 砂仁

補血湯(二十七)

黃耆(炙) 當歸 川芎

黃耆糯米湯(二十八)

黃耆六兩(炙) 糯米(五合)

水六升,煎半,分四服,日三夜一。

辰砂安神丸(二十九)

生地 當歸 柏子仁(炒去油) 棗仁(去殼、炒) 茯神(去皮、木) 竹茹 砂仁

補心湯(三十)

人參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酒炒) 棗仁 麥冬 小麥

七味丸(三十一)

熟地 山藥 茯苓 丹皮 澤瀉 山萸肉 肉桂

加味八珍湯(三十二)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酒炒) 肉果(面粉裹煨) 罌粟殼(醋炒)

左歸飲(三十三)

熟地 山藥 茯苓 山萸肉 杞子 炙甘草

十聖散(三十四)

人參 黃耆(炙) 白朮(炙) 砂仁 炙甘草 熟地 白芍(炒) 當歸 川芎 川斷 薑 棗

千金保胎丸(三十五)

熟地 當歸 阿膠 川斷 杜仲 黃芩(炒) 香附(製) 砂仁 艾葉(炒炭) 棗肉

加味芎歸湯(三十六)

當歸 川芎 發余炭 鱉甲(炙)

人參生化湯(三十七)

人參 當歸 川芎 炙甘草 薑炭(多則四分) 桃仁(去皮) 棗肉
加附子一片,以回陽止逆,亦可助參、 之功。若渴,用人參、麥冬、北五味。

滋榮益氣湯(三十八)

人參 白朮(炒) 熟地 當歸 川芎 北五味 黃耆(炙) 陳皮 麥冬(去心)

有汗,加薑、棗;大便不通,加蓯蓉;塊痛,加肉桂、益母草;痰,加薑汁、竹瀝;瀉,加茯苓。

十全大補湯(三十九)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肉桂 黃

升舉大補方(四十)

人參 白朮(炒) 熟地 當歸 川芎 黃耆(炙) 麥冬(去心) 陳皮 炙甘草 升麻 白芷(炒) 荊芥

黃雌雞湯(四十一)

熟地 當歸 白朮(炒) 黃耆(炙) 肉桂
雞汁煎服。

殿胞煎(四十二)

當歸 川芎 炙甘草 茯苓 肉桂

五物煎(四十三)

熟地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肉桂

當歸黃耆湯(四十四)

當歸 黃耆(炙) 白芍(炒)

長生活命丹(四十五)

人參 生薑 蓮子(去心) 麥芽(炒)

煎湯送飯鍋焦粉二匙,漸加至四五匙。

八味丸(四十六)

熟地 山藥 山萸肉 茯苓 丹皮 澤瀉 附子 肉桂

金匱腎氣湯(四十七)

熟地 山藥 山萸肉 茯苓 丹皮 澤瀉 附子 肉桂 懷牛膝 車前子

當歸補血湯(四十八)

當歸 黃耆(炙) 茯苓

調衛止汗湯(四十九)

人參 黃耆(炙) 麻黃根 炙甘草 陳皮 當歸 桂枝 大棗
桂枝發表,用於止汗之中,不過引參 以固衛耳,一二分足矣。

加味六味丸(五十)

熟地 山藥 山萸肉(去核) 茯苓 丹皮 澤瀉 麥冬(去心) 北五味

全生活血湯(五十一)

黃耆(炙) 熟地 生地 川柏(炒炭) 升麻
不應加人參。

止汗散(五十二)

人參 當歸 麻黃根 熟地 牡蠣 小麥(麩炒) 川連炭少許

加減養榮湯(五十三)

當歸 川芎 茯神 棗仁(去殼,炒) 麥冬(去心) 人參 圓眼肉 陳皮 炙甘草 生薑 竹茹

人參當歸湯(五十四)

生地 當歸 白芍(炒) 人參 麥冬(去心) 竹茹 粳米 大棗

加參寧肺生化湯(五十五)

當歸 川芎 人參 炙甘草 橘紅 桑皮(炒) 杏仁 半夏(製)

虛而多痰,加薑汁、竹瀝。

七味白朮散(五十六)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藿香 木香 干葛

參苓蓮子飲(五十七)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當歸 白芍 山藥 陳皮 升麻 蓮子 生薑

加參生化湯(五十八)

當歸 川芎人參 黃耆(炙) 甘草(炙) 升麻 白朮(炒) 北五味

母雞湯(五十九)

人參 黃耆(炙) 白朮(炒) 茯苓 牡蠣 麻黃根
黃母雞汁煎。

羊肉湯(六十)

當歸 川芎 生薑 精羊肉

加味四物湯(六十一)

熟地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花粉 木通 豬蹄
以蔥洗乳房。

玉露散(六十二)

人參 茯苓 炙甘草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桔梗

阿膠散(六十三)

當歸 白朮(炒) 茯苓 阿膠 甘草(炙) 川芎(少許) 陳皮 薑 棗

散方三十一

抑青丸(一)

柴胡 當歸 炙甘草 鉤藤 白朮(炒)

清肝飲(二)

生地 當歸 生白芍 柴胡 麥冬(去心) 蘇梗 香附(製) 青皮(炒炭)

紫蘇飲(三)

當歸 白芍(炒) 人參 炙甘草 陳皮 砂仁 蘇葉 蔥白 生薑

祛風定痛湯(四)

生地 川芎 茯苓 肉桂 荊芥 防風 獨活 大棗

天仙藤散(五)

天仙藤 香附(製) 陳皮 炙甘草 木瓜 薑皮

烏藥順氣湯(六)

烏藥 僵蠶(炒) 乾薑 炙甘草 陳皮 木賊 製香附 白芷 蔥
宜加生血活血之品。

芎蘇散(七)

紫蘇 川芎(不宜多) 白芍(炒) 陳皮 白朮(炒) 炙甘草 麥冬(去心)

鉤藤湯(八)

鉤藤鉤 當歸 人參 茯神 桑寄生 桔梗
如煩熱,加石膏一錢。

木香散(九)

木香 炙甘草 丁香
淡鹽湯下。

五加皮散(十)

五加皮 阿膠(蒲黃炒) 杜仲(鹽水炒) 狗脊 白芍(炒) 防風 萆薢杏仁(去皮) 薄荷

五加皮丸(十一)

五加皮 杜仲(炒) 狗脊 白芍(炒) 萆薢川斷 訶子 薄荷

縮砂散(十二)

砂仁(末),米飲下。

防風丸(十三)

防風 黃芩(炒)

米飲調下。

升陽除濕湯(十四)

柴胡 升麻 豬苓 澤瀉(炒) 陳皮 炙甘草 炒蒼朮 炒白朮 防風 薑 棗

胃風湯(十五)

當歸 柴胡 升麻 葛根 炙甘草 蔓荊子 本 木賊 川柏(炒) 蒼朮(製) 薑 棗

桂枝茯苓湯(十六)

桂枝 茯苓 丹皮 炒白芍 桃仁(炒焦)

蘇香丸(十七)

當歸 炒白芍 砂仁 炙甘草 黃芩(炒) 蘇梗 木香

香蘇散(十八)

香附(製) 紫蘇 陳皮 炙甘草 砂仁 生薑
陽明加葛根、知母;少陽加柴胡;太陽加防風。

回生散(十九)

橘紅 藿香
淡薑湯下。

藿香正氣散(二十)

藿香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陳皮 砂仁 桔梗 紫蘇 蒼朮(炒) 薑 棗
可加木香。

木香通氣散(二十一)

木香 枳殼(炒) 製濃朴 草果(煨) 檳榔 陳皮 製附子 穿山甲(炙) 蔥白

七寶丹(二十二)

人參 炙甘草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紫蘇 生薑 大腹皮(醋炒,多則二三分) 蔥白

消風散(二十三)

甘菊 荊芥 當歸 大豆葉(炒) 防風 茶葉 羚羊角(鎊) 生石膏(三、四分)

芎烏散(二十四)

川芎 烏藥
加當歸更穩。

三聖散(二十五)

肉桂 當歸 延胡索(醋炒)

瀉白散(二十六)

地骨皮 杏仁(去皮) 桑白皮(炙)

益黃散(二十七)

陳皮 青皮(炒焦) 訶子(煨) 丁香 炙甘草

藿香溫胃飲(二十八)

人參 白朮(炒) 炙甘草 陳皮 藿香 丁香 當歸 薑炭 濃朴(製) 生薑
手足冷加附子。

加味吳茱萸湯(二十九)

肉桂 當歸 吳茱萸(泡) 乾薑 防風 丹皮 赤茯苓 麥冬(去心) 炙甘草 桔梗 細辛(少許) 半夏(製)

七珍散(三十)

人參 生地 川芎 石菖蒲(鮮者佳) 防風 細辛 朱砂
薄荷湯下。

漏蘆散(三十一)

漏蘆 蛇蛻(炙) 蔞仁
好酒調下。

攻方十六

斬鬼丹(一)

川芎 秦艽 柴胡 吳茱萸(泡) 芫花(醋炙) 巴戟 巴霜 僵蠶(炒)

蜜丸酒下,出惡物即愈。

雄黃丸(二)

雄黃 鬼臼 朱砂 巴霜 獺肝 蜥蜴(炙) 蜈蚣(炙)

清湯下,服過前方,既下惡物,即以補元為要。

七寶丹(三)

紫蘇 大腹皮 炙甘草 人參 當歸 白芍 川芎 生薑 蔥白

見 丸(四)

附子(製) 乾薑 茴香(炒) 吳茱萸(鹽水炒) 巴戟 肉桂 莪朮(醋炒) 桃仁(炒) 延胡索(醋炒)

勝金散(五)

鹽豉(一兩) 麝香(一錢)

青布包,燒炭研末,秤錘燒赤,淬酒下。

三蛻散(六)

蛇蛻(炒焦) 蟬蛻(焙燥) 發灰
益母草湯調下。

失笑散(七)

生蒲黃 五靈脂

牛膝散(八)

懷牛膝 川芎 生蒲黃 肉桂 朴硝(少許)

起憂散(九)

當歸 川芎 赤芍 肉桂 丹皮 生蒲黃 五靈脂 沒藥 延胡索 白芷

黑神散(十)

黑豆 地黃 當歸 赤芍 生蒲黃 炮薑 炙甘草 肉桂(研)

童便下。

神仙回膿散(十一)

大黃(炒) 白芷 木香 沉香 沒藥 蛤粉 穿山甲(炙)

每服一丸,重一錢五分,參湯下。

抵聖湯(十二)

茯苓 炙甘草 陳皮 半夏 人參 赤芍 澤蘭 生薑

《千金》神造湯(十三)

蟹爪(一升) 阿膠(二兩) 炙甘草(一兩)

琥珀地黃丸(十四)

琥珀 蒲黃(炒) 延胡索(粘米炒) 生地 生薑
生地汁浸生薑渣,生薑汁浸生地渣,蜜丸。

一靈三聖散(十五)

乾荷葉 乾地黃 粉丹皮 生蒲黃(另研末,以前三味煎湯,送下)

荷葉散(十六)

荷葉 地黃汁 延胡索(醋炒)

澀方三十三

大寧散(一)

黑豆(三十五粒) 罌粟殼(半生半熟,二兩) 甘草(半生半炙,二兩) 生薑

加味固陰煎(二)

人參 熟地 山藥 山萸肉 川斷 北五味 當歸 菟絲子(炒) 炙甘草

寒方三十三

竹茹麥冬湯(一)

竹茹(三兩) 麥冬(去心,一兩) 前胡(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 蘆根(三兩)
煎服,如身熱,加地骨皮一兩

滋陰清燥湯(二)

生地 生白芍 麥冬(去心) 知母(炒) 茯苓 條芩 葛根 橘紅(鹽湯泡) 炙甘草 竹茹 燈草

犀角散(三)

犀角 條芩 麥冬(去心) 地骨皮 茯苓 竹瀝(沖) 甘草

竹葉湯(四)

茯苓 麥冬(去心) 黃芩 竹葉 防風

麥冬湯(五)

麥冬(去心) 人參 茯神 生地 黃芩 犀角 炙甘草 蓮子

知母丸(六)

知母(炒)
為末,棗肉丸。虛者,人參湯送下。

知母飲(七)

知母 麥冬(去心) 赤茯苓 黃芩 黃耆(炙) 甘草(炙) 桑皮 竹瀝

調中和氣散(八)

蘇梗 砂仁殼 石膏(不可多) 知母(炒) 川柏(炒) 前胡 百草霜

加味羚羊角散(九)

羚羊 茯神 當歸 杏仁 甘草 麥冬(去心) 五加皮 米仁 棗仁 防風 川芎(少許)

有痰,加竹瀝、薑汁。

天冬飲子(十)

天門冬 知母(炒) 茯苓 白芍 熟地 荊芥 人參 當歸 防風 北五味 川芎(不宜多) 羌活 生薑 茺
蔚子(不宜多)

龍膽瀉肝湯(十一)

人參 天冬 龍膽草(酒炒) 麥冬(去心) 川連(炒) 生甘草 山梔 知母(炒) 黃芩 柴胡 北五味

天冬湯(十二)

天冬 紫菀 知母(炒) 桑皮(蜜炙) 桔梗 北五味
如嗽血加黃芩、阿膠。

寧肺飲(十三)

天冬 知母(炒) 紫蘇 桔梗 炙甘草
寒加杏仁、桑皮;多痰加薑汁、竹瀝、陳皮;熱加黃芩;心不舒暢加百合、川貝;虛加人參、紫菀。

左金丸(十四)

川連 吳茱萸(泡)

涼胎飲(十五)

生地 當歸 白芍 甘草 茯苓 釵斛 香附(製)

側柏丸(十六)

側柏葉 黃芩
蜜丸,清湯下。赤帶漏下如豬肝汁,此方可治。

滋腎丸(十七)

知母 川柏 肉桂(少許)

清金利水湯(十八)

生地 當歸 麥冬(去心) 花粉 扁豆 知母 澤瀉 廣皮

淡竹茹湯(十九)

淡竹茹(三四兩)

煎汁,服一二碗。

三黃解毒湯(二十)

黃芩(炒) 黃連(炒) 黃柏(炒) 梔子

涼膈滋陰丸(二十一)

生地 蔞仁 枳實(炒) 大力子

加味竹葉湯(二十二)

生地 白芍 地骨皮 竹葉 茯苓 人參 浮小麥

蘆根清胃飲(二十三)

葛根 蘆根 人參 麥冬(去心) 知母 竹茹 梔子 蔥白

黃芩湯(二十四)

黃芩 白芍 甘草(炙) 大棗

犀角地黃湯(二十五)

犀角 生地 白芍 丹皮

加味清胃散(二十六)

生地 當歸 川連 連翹 青皮(炒炭) 甘草 炒術

清肺飲(二十七)

梔子 黃芩 知母 麥冬(去心) 桑皮 烏梅

黃連湯(二十八)

川連 側柏 當歸 香附(炒) 阿膠(為末)

米飲下。

衄血湯(二十九)

側柏葉 蒲黃(炒) 白芍 黃耆(炙)
為末,米糊丸,清湯下。

益元散(三十)

滑石( ) 生甘草 辰砂

清魂膏(三十一)

藕汁 生地汁 童便
酒沖服。

茅根湯(三十二)

白茅根 瞿麥 車前子 通草 滑石( ) 甘草 鯉魚 石首魚石(研末)

三黃熟艾湯(三十三)

黃芩 黃連 黃柏 艾(醋炒)

熱方八

附子湯(一)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白芍 附子(製)

理中湯(二)

白朮(炒) 炙甘草 乾薑

四順湯(三)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炮薑

理陰煎(四)

熟地 當歸 肉桂 炙甘草 乾薑

胃關煎(五)

熟地 山藥 白扁豆 白朮(炒) 炙甘草 焦姜

附子散(六)

人參 白朮(炒) 炙甘草 陳皮 當歸 丁香 附子
為末,米飲調下。

附子理中湯(七)

附子 白朮 甘草(炙) 乾薑

調中湯(八)

甘草(炙) 附子(製) 肉桂

和方四十四

參橘飲(一)

人參 白朮(炒) 甘草(炙) 橘皮 當歸 白芍 藿香 香附(製) 茯苓

半夏茯苓湯(二)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廣皮 半夏 白芍(炒) 旋複花 桔梗
半夏滾湯洗七次,薑汁炒黃。
半夏動胎,胎初結,慮其辛燥易散也,勿用為穩。然惡阻非半夏不能止,經云︰有故無殞。不妨權用一二劑,但
不宜多用,五六分至一錢而止。

香砂六君子湯(三)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廣皮 半夏 木香 砂仁

竹葉安胎飲(四)

生地 當歸 黃芩 麥冬(去心) 棗仁(炒) 甘草(炙) 人參 陳皮 竹葉 竹茹 薑 棗
痰,竹瀝沖服。

逍遙散(五)

白朮(炒) 白茯苓 當歸 白芍(炒) 柴胡 薄荷

分氣飲(六)

香附(製) 砂仁 白朮(炒) 茯苓 當歸 白芍(炒) 黃芩

鯉魚湯(七)

白朮 茯苓 當歸 白芍(炒) 鯉魚(一尾六七兩者,煎服)

二陳湯(八)

茯苓 炙甘草 陳皮 半夏(製)

五虎飲(九)

杏仁(去皮) 蘇梗 木賊 陳皮 知母(炒) 北五味 桔梗 甘草(炙) 石膏(不可多用) 蔞仁 (喘者重
用)

小柴胡湯(十)

柴胡 黃芩 炙甘草 知母(炒) 薑 棗 人參

安胎和氣飲(十一)

白朮(炒) 陳皮 白芍(炒) 訶子(煨,去核) 甘草(炙) 木香 陳粳米 生薑

桑寄生散(十二)

桑寄生 當歸 川芎 川斷 香附(製) 阿膠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甘草(炙) 生薑

參蘇飲(十三)

紫蘇 陳皮 前胡 桔梗 茯苓 炙甘草 葛根 知母(炒) 砂仁 人參

四物寄生湯(十四)

熟地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桑寄生 羌活(五六分)

黃龍湯(十五)

柴胡 黃芩 炙甘草 知母(炒) 人參 薑 棗 紅香附

蒙薑黃連丸(十六)

乾薑(泡) 川連 砂仁 阿膠 白朮(炒) 川芎 乳香(去油)
為末,鹽梅(醋浸、搗) 米糊丸,甘草 湯調下。

歸涼節命散(十七)

當歸 白芍(炒) 白朮(炒) 白茯苓 炙甘草 麥冬(去心) 粘米
如有食積,加砂仁、穀芽。

白朮散(十八)

白朮(炒) 防風 牡蠣( )

平安散(十九)

熟地 甘草(炙) 陳皮 砂仁 木香 川芎 生薑 煨鹽

六和湯(二十)

人參 茯苓 炙甘草 藿香 杏仁 木瓜 陳皮 砂仁 薑 棗

人參白朮散(二十一)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木香 藿香 干葛

保產萬全湯(二十二)

人參 當歸 川芎 桃仁 炒薑 炙甘草 懷牛膝 紅花(酒炒) 肉桂 大棗

開骨膏(二十三)

乳香(一兩,研)

端午日以豬心血和丸,如雞豆大,朱砂為衣,每用一丸,酒下。

生化湯(二十四)

川芎 當歸 桃仁 黑薑 炙甘草

保生無憂散(二十五)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血餘 乳香 木香 炙甘草 枳殼(炒焦)

清魂散(二十六)

人參 川芎 荊芥 澤蘭 甘草(炙)

童便下。

濟陰丹(二十七)

益母草(連根拔起,陰干取葉,八兩,為末,不犯鐵器)當歸(一兩) 赤芍(六錢) 廣木香(五錢)
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有熱,童便下;有風,荊芥酒下;如虛弱,參湯下。

加味四物湯(二十八)

熟地 當歸 白芍(炒) 川芎 白芷 阿膠 蒲黃 小薊根

砂雄丸(二十九)

朱砂(一錢) 雄黃(一錢) 白茯苓(三兩)
為末,水丸,薑湯下。

金狗脊散(三十)

川斷 地榆(炒) 川芎 金毛狗脊 熟地 當歸 白芍(炒) 白芷 阿膠(蒲黃炒)

空心只服一帖。

趁痛散(三十一)

黃耆(炙) 白朮(炒) 當歸 懷牛膝 肉桂 炙甘草 獨活 韭白 生薑

加減生化湯(三十二)

川芎 當歸 甘草(炙) 砂仁 煨薑

溫胃丁香湯(三十三)

當歸 白朮 乾薑 丁香 人參 陳皮 炙甘草 藿香 前胡 生薑

石蓮散(三十四)

石蓮子(去皮) 白茯苓 丁香
為末,米飲下。

生津益液湯(三十五)

人參 茯苓 麥冬(去心) 花粉 炙甘草 竹葉 小麥 大棗

生化六和湯(三十六)

當歸 川芎 炒薑 砂仁 藿香 陳皮 茯苓 生薑

加參寧嗽生化湯(三十七)

當歸 川芎 人參 炙甘草 杏仁(去皮) 桑皮(炙) 半夏(製) 知母(炒)

小調經湯(三十八)

當歸 赤芍 肉桂 沒藥(去油) 琥珀細辛 麝香
為末,薑酒調下。

大調經湯(三十九)

茯神 琥珀 大黑豆(炒)

紫蘇湯下。

加味生化湯(四十)

人參 黃耆(炙) 當歸 川芎 麻黃根 天麻 荊芥 炙甘草 防風 棗仁(炒)

有痰,加薑汁、竹瀝;大便閉,加麻仁。

加味通幽散(四十一)

川芎 當歸 肉蓯蓉(洗) 炙甘草 桃仁 麻仁(炒)

虛汗,加人參、黃耆、麻黃根;渴,加人參、麥冬、北五味;血塊痛,加延胡索、肉桂。

石子湯(四十二)

豬腰子 當歸 白芍(炒) 晚米 香豉
蔥鹽煮粥食之。

通乳湯(四十三)

豬蹄 通草 川芎 穿山甲(炙) 甘草節

二妙散(四十四)

川柏(炒) 蒼朮(炒)

瀉方五

澤瀉散(一)

澤瀉(炒) 桑皮(炒) 赤茯苓 通草 炙甘草 生薑 枳殼炭(少許)

四苓散(二)

豬苓 澤瀉 白朮(炒) 茯苓

地膚子湯(三)

地膚子 車前子 知母 黃芩 赤茯苓 白芍 炙甘草 升麻(炒) 枳殼炭(少許) 通草

胃苓湯(四)

蒼朮(炒) 濃朴(製,上二味宜炒焦,不可多用,以傷胎氣) 陳皮 甘草(炙) 豬苓 澤瀉(炒) 白朮(炒)

茯苓

五苓散(五)

豬苓 澤瀉 白朮(炒) 茯苓 肉桂(少許)

胎前備用良方三十五

保生湯(一)

人參 白朮(炒) 甘草(炙) 烏梅 香附(製) 橘紅

橘皮竹茹湯(二)

橘皮 竹茹 半夏(製) 茯苓

五君子湯(三)

人參 白朮 炙甘草 廣皮 煨薑

胎前備用良方三十五

人參散(四)

人參 黃芩 麥冬(去心) 犀角 地骨皮 赤茯苓 甘草

當歸湯(五)

當歸 人參 阿膠 甘草 蔥白(連須)

黃連散(六)

黃連(末) 米飲下。

人參黃耆散(七)

人參 黃耆 知母 麥冬(去心) 葛根 茯苓 甘草 竹葉 秦艽

胎前備用良方三十五

腎著湯(八)

白朮 茯苓 甘草 杏仁 乾薑

防己湯(九)

防己 桑皮 蘇梗 赤茯苓 木香

胎前備用良方三十五

葛根湯(十)

葛根 人參 甘草 當歸 貝母 黃芩 川芎 防風 桂皮(二三分足矣)

黃蠟膏(十一)

如牙關緊閉,先將麻油溶化黃蠟搽牙,然後進藥。

加味逍遙散(十二)

白朮(炒) 白茯苓 當歸 白芍 柴胡 薄荷 黑山梔 丹皮 生地

胎前備用良方三十五

百合散(十三)

紫菀 麥冬(去心) 桑皮 桔梗 甘草 竹茹 白蜜

參蘇飲(十四)

人參 紫蘇 陳皮 前胡 桔梗 茯苓 炙甘草 葛根 知母(炒) 砂仁

胎前備用良方三十五

加減安胎飲(十五)

人參 白朮(炒) 當歸 黃芩 藿香 紫蘇 烏梅 青皮(炒炭) 紅棗 生薑

又方(十六)

人參 白朮 當歸 黃芩 柴胡 薄荷 葛根 紫蘇 藿香 龜甲 生薑 大棗 嘔不思食,難治。

胎前備用良方三十五

竹茹丸(十七)

竹茹(一斤) 羊脂(八兩)

蜜三兩(煎),每服棗核大,三枚。

火龍散(十八)

生地 木香 砂仁殼(炒)

又方(十九)

川楝子(煨) 艾葉(鹽水炒) 小茴(炒)

胎前備用良方三十五

大地黃丸(二十)

熟地 當歸 烏梅
蜜丸,治骨髓熱痛。

內補湯(二十一)

生地 當歸 川柏 麻仁 乳香 沒藥 黃芩 木香

歸膠飲(二十二)

阿膠 炙甘草 當歸 蔥白
氣壅攻腰,此可治之。

豬腎丸(二十三)

豬腎(一斤) 青鹽(二錢)

蒸熟,焙乾,蜜丸,空心服。

勝金散(二十四)

陳皮 吳茱萸 骨碎補 砂仁 甘草(炙)

鹽湯下二錢。遍身兩脅刺痛脹滿,此五臟不利,氣血虛弱也,惟此方可治。又胃氣虛冷,下逼小腸,症若奔豚,大
便秘澀,兩脅虛鳴,腰痛如山,亦宜此方溫中下氣。

胎前備用良方三十五

阿膠散(二十五)

阿膠 生地

二黃散(二十六)

生地 熟地

千金方(二十七)

生地(一斤)

酒煮,絞汁服。

如聖湯(二十八)

鯉魚皮 當歸 川斷 阿膠 竹茹 白芍(炒) 川芎 甘草(炙)

子芩丸(二十九)

條芩(炒)
為末,每服一錢,以秤錘燒赤,淬酒調下。若脾胃虛者勿服。

又方(三十)

雞肝(三個)

酒煮,帶酒食之。

胎前備用良方三十五

白藥子膏(三十一)

白藥子(末) 雞子清調攤紙上,如碗大,貼於臍下,干則溫潤之,恐毒瓦斯損胞,以此治之。

又方(三十二)

井底泥,敷心下,使胎不動。

胎前備用良方三十五

奪命丸(三十三)

肉桂 桃仁 丹皮 赤芍 茯苓
淡醋湯下。誤服毒食,傷胎下血,以此治之。

三物解毒湯(三十四)

生甘草 黑豆 竹葉
煎服。

又方(三十五)

生白扁豆(末)

米飲下。
古人治傷寒病,邪毒攻胎,致胎死腹中,多用硝石、水銀、 砂之類,使化爛而出,其餘傷胎而胎死腹中者,慎勿
用之。

產後備用良方十八

龜殼散(一)

龜板 當歸 川芎 婦人頭髮(燒炭,生長過者佳,湯下)

又方(二)

伏龍肝(末)

酒下一錢。

又方(三)

兔毫敗筆頭一枚(燒灰)

研藕汁一盞下之。

如神散(四)

路上草鞋(一雙取鼻梁,洗淨,燒灰)

童便酒下三錢。

又方(五)

榆白皮
煮汁,服二升。

又方(六)

黃牯牛干糞
塗母腹上立出。

產後備用良方十八

一方(七)

陳久蓮蓬殼
酒煎服之。或荷葉炒香為末,童便下。

產後備用良方十八

瑞蓮散(八)

蓮房 當歸 川芎 肉桂 棕櫚(燒) 鯉魚鱗(燒)

酒調三錢

產後備用良方十八

一方(九)

荷葉(燒研)

清湯下。

又方(十)

桂心(研)

膽汁丸,酒下一錢。

產後備用良方十八

一方(十一)

人參 蓮肉 鮮石菖蒲
水煎。

產後備用良方十八

一方(十二)

益母草汁 地黃汁 童便
略煎五、六沸,入雞子清調服。

產後備用良方十八

一方(十三)

蓮子中青心(生研細末)

米飲下二錢。

又方(十四)

紅花子五合(炒研)
水煎,徐徐呷之,治中風煩渴。

又方(十五)

炒蒲黃
井水調下二錢。

產後備用良方十八

一方(十六)

牡蠣粉 小麥麩皮(炒)

產後備用良方十八

一方(十七)

童便 地黃汁 藕汁 薑汁
共煎濃汁,酒下。血瘕痛無定處。

又方(十八)

生地 海螵蛸(研)

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