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七表八裡九道七死脈
七表脈
七表脈屬陽。浮芤滑實弦緊洪也。(秘寶以洪大浮數緊動滑實為陽。傷寒論以大浮數動滑為陽。)
一、浮脈。 指下尋之不足。舉之有餘。似水上浮物。以手按之虛散。舉之有力。故名曰浮也。(浮為在表。主風虛乏短氣。)
左手寸口脈浮。主傷風發熱。頭痛目眩及風痰。
左手關上脈浮。主胃虛腹脹。小便難。(肝脈本微弦而長。今見浮脈。周氏云:主胃虛腹脹。乃是胃經受病何也。黃帝云:主小便難。乃是膀胱經受病又何也。豈肝脈從小腹上挾胃而然耶。) 浮大而實。主眼目昏痛。溢關與寸口相應。主目眩頭重筋疼。浮洪盛大。主筋脈緩弱。身體無力浮大而長。主風眩癲疾。
左手尺內脈浮。膀胱受風熱。主小便赤澀。浮而緊。主耳聾及淋閉。浮而大。為陽干陰。溺則陰中痛。浮而數。主小便頻。並熱淋。
右手寸口脈浮。肺感風寒。主咳嗽氣促。鼻塞清涕。冷汗自出。背膊勞強。夜臥不安。(浮本肺脈。但全浮則為病。如浮澀而短。斯為平脈也。)浮而實。主咽門乾燥。傷損有瘡癰。浮短為肺傷為諸氣。浮滑為走刺。浮緩為皮膚不仁。風寒入肌肉。浮緊為肺有水。
右手關上脈浮。脾氣不足。腹滿不飲食。食不消化。積熱在胃中。浮滑而疾速者亦然。浮緩不思飲食。浮而實脾胃虛。主消中口乾飲水。多食亦飢。浮大而澀。為宿食滯氣。浮滑為飲。浮細而滑。為傷飲。浮而微。則傷客熱邪風。主病寒熱去來。進退不定。
右手尺內脈浮。大腸受風熱。主大便秘澀。客熱在下焦。浮數主大便堅。(大腸雖肺腑。居下焦。)寸關脈浮而疾。名陽中之陽。主頭痛。尺寸俱浮。主患氣。俱浮而滑。男子疝瘕。婦人有孕。 或月閉不通。浮滑疾緊。為百合病。
趺陽脈浮虛者。(浮為風為虛。風脈則指下浮有力。虛脈則指下浮而無力。)
二、芤脈。 指下尋之。兩頭即有。中間全無。其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喻似指按芤草葉。芤葉即蔥類。中心空虛。故名曰芤也。(主失血)
左手寸口脈芤。主吐血。微芤者衄血。
左手關上脈芤。主腹內作聲有瘀血。亦主吐血眼暗。
左手尺內脈芤。主淋瀝。小便赤或有血。
右手寸口脈芤。主胸中積血瘀血。
右手關上脈芤。主腹內暴痛。腸胃內有癰積瘀血。(活人書云:主大便血。)
右手尺內脈芤。主大腸血痢或下血。
三、滑脈。 指下尋之。三關如珠動。按之即伏。不進不退。或雲往來流利。按如動珠子而有力。替替然。與數相似。故名曰滑也。(主吐逆)
左手寸口脈滑。心藏熱。滑而實大。心驚舌強。
左手關上脈滑。肝藏熱。上連頭目為患。滑散為癱。緩滑而浮散者有風。
左手尺內脈滑。腎與膀胱俱熱。主小便結澀淋瀝。莖中痛。尿色赤。又滑為風。多血少氣。少氣則四肢困疲 疼。多血則疼痛小便赤。滑而弦。主腰腳痛。滑而弱。主陰中痛。(脈賦解義云:男子尺部見滑。主膀胱冷氣纏聚。小腹急脹。便漩利數。兩脅脹滿。直以滑脈主冷亦未可。當如弦脈說。)
右手寸口脈滑。陽氣盛實。主嘔逆。滑而實。肺臟大熱。主毛髮乾焦。胸膈壅滯。聚氣為痰。頭目昏重。涕唾稠粘。咽中乾燥疼痛。或時咳嗽。
右手關上脈滑。脾臟熱。主口臭惡氣。喘息粗大。胃脘先受寒氣。變為熱實。飲食不下。下則吐逆。病脾風疝。滑實為胃熱。滑而大小不勻。必吐。為病進。為泄利。
右手尺內脈滑。下焦有實熱。渴而引飲。飲冷過度。臍似冰冷。腹鳴時痛或下痢。婦人主血氣實。經月不通。(然而尺脈滑者。亦本形也。脈賦解義云:盡脈滑。主胞絡極冷。女經不調。則以滑為陰脈也。)和緩為妊娠。滑而浮大小腹痛。滑而弱大便痛。滑為鬼疰。滑數為結熱。滑為痰逆。趺陽脈滑者。胃氣實。
四、實脈。 按之洪大牢強。隱指 然。故名曰實也。(主病在內)
左手寸口脈實。胸中熱甚及生寒熱。實而大。主頭面熱風所攻。心中躁悶。身上疼痛。面色赤。 實大而滑。主舌強心驚。語話艱難。
左手關上脈實。主腹中切痛。實而浮大。肝氣盛。主眼目赤痛昏暗。
左手尺內脈實。主小腹滿痛。小便澀。實而滑。主淋瀝莖中痛。尿色赤。實而大。膀胱熱。主小便艱難不通。實而緊。主腰痛。(或本云:實緊胃中有寒。若不能食。時時利者難治。)
右手寸口脈實。主上焦熱。實而浮。是熱乘肺臟。咽門乾燥。傷損有瘡癰。及主氣寒喘咳。
右手關上脈實。脾臟虛弱。飲食減少。(熱氣蒸脾虛也)反胃氣壅滯。實而浮。脾家熱。主消中唇口乾燥。饒飲水漿。食多不飽。四體勞倦。(陳無擇謂實而緊為胃寒。然二脈雖屬陽。實脈則主熱痛。緊脈則主寒痛。今二脈俱見。謂之主胃寒。恐非也。)
右手尺內脈實。主忽下痢。(此則熱痢。黃帝脈經於關部之脈實。腹滿寒疝下痢。夫其陽脈如何主寒疝。必傳之訛也。今下痢移於尺部。屬下焦也。)
五、弦脈。 勁急如張弓弦。故名曰弦也。脈經以為表脈則屬陽。傷寒論以為陰。脈賦解義亦云弦滑之脈雖屬於七表。皆主於陰。數說不同。 當如活人書說。若弦而洪數者為陽。弦疾而沉且微細者為陰。主拘急。又巢元方、王子亨以弦為虛。主拘急。
左手寸口脈弦。主頭疼有心氣。心胸中急痛及心懸。如人大飢之狀。主勞氣發作乏力。多盜汗。手足 痛。
左手關上脈弦沉。主患 癖。( 者懸也。以懸於心下。或左或右或中也。癖者側也。其氣在於臍脅之側。或上下左右也。)弦而緊者。脅下痛。為惡寒。為疝瘕。為瘀血。弦小者。為寒癖。
左手尺內脈弦。主小腹急滿痛。弦而滑。主腰腳痛。
右手寸口脈弦。主皮毛枯槁。
右手關上脈弦。主胃中寒。有宿食及飲。
右手尺內脈弦。主小腹中拘急。下焦停滯水積。弦數為勞瘧。雙弦脅急痛。弦長為積。弦急中風熱。(急者緊也。弦緊多主寒。此言中風熱何也。)
六、緊脈。 按之實數。似切繩狀。來疾而有力。故名曰緊也。(主痛)
左手寸口脈緊。主頭痛。緊而沉。心中氣逆冷痛。
左手關上脈緊。主心下苦滿熱。及心腹痛。筋脈拘急。主風氣伏陽上沖。化為狂病。緊而實。主患癖。
左手尺內脈緊。主臍下及腰腳痛。
右手寸口脈緊而沉滑。肺氣實。主咳嗽。
右手關上脈緊。主脾中痛。脅肋下拘急。欲吐不吐。乾嘔氣逆沖。昏悶。盛緊者腹脹。緊而滑者。為宿食。為蛔動。為吐逆。
右手尺內脈緊。主下焦疼痛。 緊而長過寸口者。為疰病。緊而急者遁尸。緊而數者。寒熱俱發。下之乃愈。尺寸俱緊而數。其人中毒吐逆。
七、洪脈。 極大在指下。舉按滿指。或雲來大去長。故名曰洪也。(主熱)
左手寸口脈洪。主頭痛。胸膈脹滿煩熱。
左手關上脈洪。肝臟熱。及四肢浮熱。遍身疼痛。(手足本屬脾部。今四肢浮熱。乃見肝部。則知關脈主中焦病。故肝脾俱可候也。)
左手尺內脈洪。膀胱熱。主小便赤澀。而腳 疼。
右手寸口脈洪。主毛髮乾焦。涕唾稠粘。咽喉乾燥。洪而緊。為喘急。
右手關上脈洪。胃中積熱。主翻胃大吐逆。口乾。洪而緊為脹。
右手尺內脈洪。主大腸不通。燥糞結澀。
洪大為傷寒熱病。洪實為癲。洪緊為癰疽。洪浮為陽邪來見為祟。洪大緊急。病在外。苦頭痛發癰腫。(別本云:三部俱洪。三焦俱熱。)
八裡脈
八裡脈屬陰。微沉緩澀遲伏濡弱也。(秘寶以微沉緩澀遲伏軟弱為陰。傷寒論以沉澀弱弦微為陰。)
一、微脈。 指下尋之若有若無。極細而浮軟。往來如秋風吹毛而無力。故名曰微也。(主氣痞)
左手寸口脈微。心臟虛。多憂惕。寒熱更作。寒氣上侵。心胸痞結。陽不足惡寒。虛勞盜汗。微而浮弱。心中寒。
左手關上脈微。心下氣滿郁結。目暗生花。四肢拘急。
左手尺內脈微。主敗血不止。男子溺血。女子崩血。久為白帶。
右手寸口脈微。上焦寒氣痞結。微弱為少氣中寒。
右手關上脈微。胃中寒氣脹滿。飲食不化。厥逆拘急。
右手尺內脈微。小腹寒氣。積聚肚痛。臍中聲吼而瀉。
尺寸俱微。男子五勞。婦人絕產。
微浮秋吉冬病。
二、沉脈。 舉之不足。按之有餘。重按乃得。故名曰沉也。(沉為在裡。主冷氣水病。一云主濕冷洞泄。)
左手寸口脈沉。胸中氣短。有寒飲。及胸脅痛有水氣。沉而緊。主心中氣逆冷。沉而細。名陽中之陰。苦悲傷。不樂聞人聲。少氣自汗。兩臂不舉。
左手關上脈沉。主心下痛。氣短促。兩脅滿。手足時冷。沉而弦者。主癖。腹內痛。
左手尺內脈沉。主冷氣腰背痛。小便稠數。色如米泔。沉而細。名曰陰中之陰。苦兩脛 疼不能久立。陰氣衰少。小便余瀝。陰下濕'癢。(沉本腎脈。但全沉則為病。如沉濡而滑。則為平脈也。)
右手寸口脈沉緊而滑。主咳嗽。沉細而滑。主骨蒸。病寒熱交作。皮毛乾澀。沉細為少氣。臂不能舉。
右手關上脈沉。主心下滿。苦吞酸。沉緊為懸飲。沉在下則為實。
右手尺內脈沉。主患水病。腰腳沉重而弱。沉而緊。主腰腳寒痛。沉而細者。苦 痛下重痢。沉滑者。有寸白蟲。(此脾蟲見於此)為下重背膂痛。為風水。(腎主水。因何見此。蓋命門與腎同氣故也。) 沉弱為寒熱。沉遲為痼冷。沉重為傷暑發熱。沉緊為上熱下冷。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沉重而直前絕者。有瘀血在腹。沉重不至寸徘徊絕者。為遁尸。
三、緩脈。 指下尋之。浮大而軟。去來微遲。故名曰緩也。(主風結)
左手寸口脈緩。主脊項筋緊急搐痛。(肝主筋。今見心部何耶。蓋項筋屬上焦故也。)
左手關上脈緩。主眩暈。腹內氣結痛。如筋緊之狀。
左手尺內脈緩。腎虛耳鳴。有冷結氣。夢為鬼隨。小便難。有餘瀝。(此冷淋也)
右手寸口脈緩。主氣促不安。皮膚頑痺不仁。為氣不足。
右手關上脈緩。主風寒入肌肉。胃虛不能食。緩而滑。胃中熱。(脾之本脈軟大而緩。若全緩則為病脈。)
右手尺內脈緩。下焦寒。腳弱下腫。風氣秘滯。緩而滑。為熱中。緩而遲。為虛寒相搏。食冷則咽痛。
四、澀脈。 細而遲。往來難。時一止。輕手乃得。重手不得。按之數浮。如輕刀刮竹皮。或雲三五不調。如雨沾沙。故名曰澀也。(即黃帝澀脈。王冰云:陽氣有餘則血少。故脈澀。主身熱無汗。此言未足信。其實陰虛之脈也。主血氣不足而痺。)
左手寸口脈澀。主榮衛不足。無心力。不能多言。主中霧露冷氣。亡汗心痛。
左手關上脈澀。肝臟虛。主血散失。肋脹脅滿(兩脅下有骨處為肋。肋者勒也。以勒五氣。肋下無骨處為脅。)通身疼痛。女子有孕胎痛。無孕敗血。(謂崩中漏下或血瘕。月信不調之候是也。)
左手尺內脈澀。腎臟虛。亂夢涉水。小便數。精頻漏。及患疝氣小腸氣。
右手寸口脈澀。上焦冷。陽虛衛氣不足。痞澀。氣促無力。背膊刺痛。
右手關上脈澀。脾氣不足而痛。不思飲食。胃冷而嘔。
右手尺內脈澀。主小腹冷。作雷鳴。及下痢。足脛逆冷。
澀細而緊者。為寒濕痺。
五、遲脈。 一息三至。去來極遲。重手乃得。隱隱遲慢。故名曰遲也。(遲為腎虛之脈。主虛。惡寒。氣塞滿脹。)
左手寸口脈遲。主心上寒。
左手關上脈遲。主腹中冷痛。(此臍以上痛也)
左手尺內脈遲。主腎虛不安。小便白濁。身寒體顫。夜夢驚悸。
右手寸口脈遲。主上焦有寒。
右手關上脈遲。主中焦有寒。胃冷不欲食。吞酸吐水。遲而澀。胃中寒。有 結。
右手尺內脈遲。主下焦有寒。腰腳沉重。
關尺遲。名曰陰中之陰。其人苦悲愁不樂。少氣力而多汗。
六、伏脈。 按之著骨乃得。不出其位。舉之全無。故名曰伏也。(主物聚)
左手寸口脈伏。主胸中有聚物。
左手關上脈伏。主陰病。常欲瞑目。
左手尺內脈伏。主小腹痛寒疝瘕。
右手寸口脈伏。主胸中氣滯有痰。噎塞不通。
右手關上脈伏。主中脘有滯物。及腸 水氣溏泄。
右手尺內脈伏。主宿食不消。伏而芤。大便去血。
七、濡脈。 按之似有。舉之全無。一云按之似無。舉之全無。力極軟而浮細。一云按之不見。輕手乃得。不能隱指。故名曰濡也。(即黃帝所謂軟脈。集韻。濡軟二字同呼同用。主惡寒。)
左手寸口脈濡。主虛損多汗。五心煩熱。
左手關上脈濡。主體重少力。虛弱。精神離散。
左手尺內脈濡。主腎虛損。骨髓不溫。肉不著骨。齒長而枯。發無潤澤。腦轉耳鳴。濡而弱。 為小便難。(此冷淋也。論大小便雖在尺部。當參寸部大小腸脈方準。)
右手寸口脈濡。主元氣敗。少力。
右手關上脈濡。脾氣弱。苦虛冷重下痢。
右手尺內脈濡。主發熱惡寒。下元冷極。
濡而弱。為內熱外冷自汗。(此虛熱盜汗也)
八、弱脈。 指下尋之如爛綿。輕手乃得。重手稍無。極軟而弱細。按之欲絕指下。故名曰弱也。(主虛而筋痿及風氣)
左手寸口脈弱。主心中悸。陽氣虛。汗自出。
左手關上脈弱。主筋痿弱。微而浮散。主目暗生花。婦人產後客風面腫。弱而虛。為風熱。(此風虛而客熱)
左手尺內脈弱。主骨肉 痛。
右手寸口脈弱。陽道虛損。衛氣不足。弱微而浮散。主氣滯。
右手關上脈弱。胃氣虛。有客熱。(不可大攻。恐熱去寒起也。)
右手尺內脈弱。下焦冷。無陽氣。
古人於左右尺部診大小便。往往少驗。然大便出於大腸。大腸乃肺之腑。當於右手寸口脈參之。小便出於小腸。小腸乃心之腑。當於左手寸口脈參之。
九道脈
九道脈屬陽者二。屬陰者七。
一、長脈屬陽。 指下尋之。往來通度三關。如持竿狀。舉之有餘曰長。過於本位亦曰長。(黃帝脈經無長脈。有散脈。云大為散。乃陽盛陰虛之脈。焉知散非長也。)主渾身壯熱。坐臥不安。(是陽毒邪熱之氣居於三焦。患在於表。宜徐徐發表出汗而愈。散脈按之滿指。六腑氣絕於外。則手足寒上氣。五臟氣絕於內。則下利不禁。甚者不仁。其脈皆散。散則不聚。病亦危矣。)
二、促脈屬陽。 陽盛則促。按之極數。時止複來曰促。主積聚氣痞。四肢困劣。精神交亂。憂思所成(若診之向前而來。漸出關上。並居寸口。疾數則病血熱。發成斑點。忽然退減則生。漸加即死。然其促有五。曰氣、曰血、曰飲、曰食、曰痰。以五者留滯不行則止促。止促非惡脈也。)
三、短脈屬陰。 指下尋之。往來極短曰短。不及本位亦曰短。主四體惡寒。陰中伏陽。三焦 氣壅。宿食不消。(宜大瀉。通利腸胃而安。)短而滑者病酒。短而數者心痛煩躁。
四、虛脈屬陰。 按之不足。遲大而軟曰虛。主氣血虛。生煩熱。少力多驚。心中恍惚。健忘 (宜補益三焦即安)虛為腳弱。為食不化。為傷暑。小兒主驚風。
五、結脈屬陰。 陰盛則結。脈往來遲緩。時一止複來曰結。主胸滿煩躁。積氣生於脾臟之旁。大腸作陣疼痛。(宜宣瀉於三焦而愈)結為痰、為飲、為血、為積、為氣。(一云氣塞脈緩則為結。活人書云:陰盛發躁。)
六、牢脈屬陰。 按之實強。有似沉狀。一云沉伏實大。如按鼓皮曰牢(即黃帝所謂革脈也。)主骨肉疼痛。皮膚紅腫。胸中氣壅。喘息短促。(此心絕之脈也)尺脈牢。男子主陰疝偏墜。 女人主血崩瘕聚。(胞腎虛冷使然。)尺寸脈牢而長。關中無。為陰乾陽。苦兩脛重。小腹引腰痛。革為滿。為急、為虛寒相搏。婦人半產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七、動脈屬陰。 指下按之無頭尾。大如豆。沉沉微動。不來不往曰動。主四體虛勞疼痛。崩中血利。為驚恐。為攣、為泄。(眾經悉皆以動為陽脈。此脈居關上。陰陽相搏為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
八、細脈屬陰。 指下尋之。細如絲線。來往極微小曰細。主脛 髓冷。乏力損精。囊下濕'癢。小便遺瀝。細為氣血俱虛。為病在內。為積、為傷濕、為後泄、為寒、為神勞、為憂傷過度、為腹滿。細而緊。為寒疝、為瘕積聚、為刺痛。細而滑。為僵仆、為發熱、為嘔吐。
九、代脈屬陰。 指下尋之。往來緩。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或雲臟絕中止。余臟代動曰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老得之生。少得之死。婦人亦然。有孕約三月餘日也。代為五臟氣絕之脈。)
上前七表八裡九道共二十四脈。按諸家脈書皆二十四脈。互有少異。但無濡牢長短四脈。卻有數革軟散四脈。若取諸家脈經觀之。乃有數革軟散大五脈。(革軟散脈已見於前)
數脈屬陽。指下尋之。去來急速。一息六至曰數。主熱。數為虛、為煩渴、為煩滿。寸口脈數主頭痛。關上脈數脾熱。口臭生瘡。胃熱嘔吐。尺內脈數。不惡寒。小便黃赤。(言虛當如浮脈說)
大脈屬陽。指下往來滿大。主熱。大為病進。寸口脈壯大。尺中無。此為陽干陰。若腰背痛。陰中傷。足脛寒。大而堅疾。主癲病。(大脈即洪脈。此陽盛之脈。如何主癲。經云。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謂主狂病。)
七死脈
一、彈石脈在筋肉皮。 按舉皆劈劈急。曰彈石。是肺絕死脈也。(彈石脈者。蕭處濃謂肺絕之脈。此說既未穩。吳仲廣又推展之。以為象西方金。令肝元絕。其說尤穿鑿。當以為腎絕之脈可也。石乃腎之本脈。合沉濡而滑。今其臟脈現如彈石。劈劈然指。殊無息數。其死無疑矣。)
二、解索脈在筋肉上。 動數而隨散亂。無複次第。曰解索。是五臟絕死脈也。(王叔和云: 解索。散亂而無緒。吳仲廣云:解索脈者。其形見於兩尺。脈來指下。散而不聚。若分於兩畔。更無息 數。是精髓已耗。將死之候也。)
三、雀啄脈在筋肉。 來而數急。曰雀啄。(是心絕死脈也。王叔和云:雀啄頓木而又住。吳仲廣云:雀啄者木脈也。)主脾經穀氣已絕。胃氣無所榮養。其脈來指下。連連 指數急。殊無息 數。但有進而無退。頓絕自去。良久準前又來。宛如雞踐食之貌。但數日之壽也。(據此所云。 乃脾絕之脈。蕭處濃謂之心絕何耶。王叔和云:雀啄頓木而又住。此雀乃啄木兒也。吳仲廣因其頓木之說。遂認為木脈。木脈者肝脈也。其說未達。當以脾絕為是。)
四、屋漏脈在筋。 按之止。時起而不相連。曰屋漏。是心肺絕死脈也。(王叔和云:屋漏將絕而複起。吳仲廣云:屋漏脈者。主胃經已絕。穀氣空虛。其脈來指下。 按之極慢。二十息之間或來 一至。若屋漏之水滴於地上。而四畔濺起之貌。立死之候也。據此雲乃胃絕之脈。何蕭處濃謂心肺絕脈耶。)
五、蝦游脈在皮毛。 浮而再起。尋還退沒。不知所在。起遲而去速。曰蝦游。是脾胃絕死脈也。(王叔和云:蝦游冉冉而進退難尋。吳仲廣云:蝦游之脈。其來指下。若蝦游於水面。泛泛而不動。瞥然驚掉而去。將手欲趨。杳然不見。須臾於指下又來。良久準前複去。又如蝦蟆入水之形。瞥然而上。倏然而去。此是神魂已去。行尸之候。立死也。)
六、魚翔脈在皮肉上。 如魚不行。而但掉尾動頭身搖而久住。曰魚翔。是腎絕死脈也。(王叔和云:魚躍澄澄而遲疑掉尾。吳仲廣云:魚翔之脈。主腎與命門皆絕。衛氣與榮血兩亡。其脈來指下。 尋之即有。泛泛高虛。前定而後動。殊無息數。宛如魚游於水。面頭不動而尾緩搖之貌。故曰魚翔也。又曰亡陽之候。死矣。旦占夕死。夕占旦死。日中占夜半死。夜半占日中死。)
七、釜沸脈在皮肉上。 涌涌如羹上肥。曰釜沸。是死脈也。
診七表相承病法
浮芤相傳。中風衄血。浮滑相傳。中風吐逆。浮實相傳。中風下利。浮弦相傳。中風拘急。浮緊相 傳。中風體痛。浮洪相傳。中風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