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診三部脈法

寸部法天。主上焦。診自頭以下至心病也。關部法人。主中焦。診自心以下至臍病也。尺部法 地。主下焦。診自臍以下至足病也。

三部九候

三部者。上中下。即寸關尺也。每部三候。各自分天人地。 上部天以候頭角。上部人以候耳目。上部地以候口齒。中部天以候肺。中部人以候心。中部地以候胸中。下部天以候肝。下部人以候脾胃。下部地以候腎(九候雖有數說。不如此說易曉。今亦難用。姑存之。) 王子亨云:一位有三候。浮取之屬陽。沉取之屬陰。中得之為胃氣。故無胃氣則死。

左右三部六候

左寸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其穴在兩乳間)左關外以候肝。內以候膈中。左尺外以候腎。內以候腹中(腹屬下焦。右手尺中亦可候也。) 右寸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三焦之所主也)右關外以候脾。內以候胃脘。右尺外以候心主。內以候腰。

四季脈名

春弦(謂端直如弓弦也)夏洪(一云鉤。謂脈如鉤芒。來疾去遲。)秋浮。(一云毛。謂如鴻毛之輕舉也。)冬沉。(一云營。一云石。謂其沉也。)

診五臟四季常脈

春肝脈微弦而長。(一云弦細而長。一云弦長而軟。一云濡弱而長。) 夏心脈洪大而散。(一云浮大而散。一云浮洪而。一云洪而微實。一云浮大而洪長。一云洪大而長。)呂廣云:非是。乃小腸脈也。 四季脾脈娜娜而緩。(一云軟大而緩。一云沉而濡長。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各旺一十八日。) 秋肺脈浮澀而短。(一云微澀而短。一云輕虛以浮。) 冬腎脈沉滯而滑。(一云沉濡而短。一云沉而緊實。一云沉細。一云沉實而滑。一云沉濡而滑。)

定四季六臟平脈

春肝脈欲弦而長。心脈欲弦而洪浮。脾脈欲弦而緩。肺脈欲弦而微浮。腎脈欲弦而沉濡。命門脈欲弦而滑。
夏心脈欲洪大而散。脾脈欲洪而遲緩。肺脈欲洪而浮澀。腎脈欲洪而沉滑。命門脈與腎同。肝脈欲洪而弦長。
秋肺脈欲浮而短澀。腎脈欲微而伏。命門脈欲微而滑。肝脈欲浮而弦細。心脈欲浮而洪。脾脈欲浮而微緩。
冬腎脈欲沉而滑。命門脈與腎同。肝脈欲沉而弦。心脈欲沉而洪。脾脈欲沉而緩。肺脈欲沉而澀。

定四季相克脈

春得秋脈者。死於庚辛日。(謂金之克木也)
夏得冬脈者。死於壬癸日。(謂水之克火也)
四季得春脈者。死於甲乙日。(謂木之克土也)
秋得夏脈者。死於丙丁日。(謂火之克金也)
冬得四季脈者。死於戊己日。(謂土之克水也)
五臟相克所不可勝者為賊邪。其難治也信矣。至於所可勝者為微邪。雖不治而自愈。王叔和脈賦云:春得脾而不療。冬見心而不治。夏得肺而難救。秋得肝亦何疑。反以微邪為可畏者何耶。及觀靈樞經云。水動而火明。火炎而土平。土盛而金生。金盛而水盈。乃知叔和之說有所本。試即土盛金生言之。夫土氣既旺。則生金以克木。使肝臟之脈弦而緩。是本脈尚存。脾或侵之。此所謂微邪不足慮。若本脈全無而獨見脾脈者。斯足為害也。余臟可以類推。

診五臟賊邪脈

東方角木春肝木。木畏金。遇肺金乘木大逆。八月死。
南方徵火夏心火。畏水。遇腎水乘火大逆。十一月死。
中央宮土脾土。畏木。遇肝木乘土大逆。二月死。
西方商金秋肺金。畏火。遇心火乘金大逆。五月死。
北方羽水冬腎水。畏土。遇脾土乘水大逆。六月死。(此即前四季相克脈也。前言其所死之日。此言其所死之月。故兩存之。)

診四時虛實脈歌

春得冬脈只是虛。(謂春脈弦。反得冬石脈。是腎水。為木之母從後來乘肝木之子。為虛邪。)兼令補腎病自除。(母虛則補之)若得夏脈緣心實。(得夏洪脈。是心火。為木之子從前來乘肝木之母。為實邪。)還應瀉子自無虞。(子實則瀉之。)夏秋冬脈皆如是。在前為實後為虛。春中若得四季脈。不治多應病自除。(四季緩脈。是脾土。為木之妻不勝於夫。為微邪。雖不治而病自愈。)

下指輕重法

凡診候安神靖氣。男先診左手。女先診右手。將中指揣得關位。卻以第一指著寸部令徹骨。漸徐舉指。關尺部皆然。(此先重而後輕也。活人書云:先浮按消息之。次中按。次重按。此先輕而後重也。亦得。)

診五臟動脈法

脈來五十動一止者。五臟六腑受氣足。其人無病。
脈來四十動一止者。一臟無氣。謂腎氣先盡也。其人後四年春草生時死。
脈來三十動一止者。二臟無氣。其人後三年谷雨至時死。
脈來二十動一止者。三臟無氣。其人後二年桑椹赤時死。
脈來十動一止者。四臟無氣。其人後一年草枯時死。
脈來五動一止者。五臟無氣。其人後五日死。
王叔和云:脈來四動一止八日死。三動一止六七日死。兩動一止三四日死。(別本云:但此止者非結脈促脈之止也。此是代脈之止也。至於代脈。非達人者難窺者乎。)

診六腑平脈法

左手寸口。手太陽小腸。脈洪大而緊。(一云洪大而長。)為受盛之官。名受盛之府。
左手關上。足少陽膽。脈弦大而浮。(一云大而浮。一云乍數乍疏乍短乍長。一云乍大乍小乍短乍長。其與祟脈無異。何以區別。然兩手三部皆然方為祟脈。今獨左手關部如此。則謂之膽脈可也。)為中正之官。名清淨之府。(一云中精之府)相火膽與風木肝合脈。急則為驚。
左手尺內。足太陽膀胱。脈洪滑而長。為州都之官。名津液之府。寒水膀胱與君火腎合脈。急則為瘕。 心脈居午。謂之君火宜也。今腎脈居子。亦謂之君火何義。命門脈為心主居亥。謂之相火宜也。 今膽脈居寅。亦謂之相火又何耶。及觀內經天元紀大論篇。鬼臾區曰。子午之歲上見少陰。巳亥之歲上見厥陰。少陰所謂標也。厥陰所謂終也。厥陰之上風氣主之。 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而釋者謂午亥之歲為正化。子巳之歲為對化。由此言之。則心腎皆可言君火。以其熱氣主之也。厥陰既主風氣。而手厥陰命門不當以相火言。少陽既主其相火。則膽與三焦為相火明矣。
右手寸口。手陽明大腸。脈浮短而滑。(一云短而澀)為傳道之官。名傳道之府。
右手關上。足陽明胃。脈浮長而澀。(一云浮大而短)為倉廩之官。名水穀之府。燥金胃與濕土脾合。
右手尺內。手少陽三焦。脈洪散而急。為決瀆之官。名外府。

脈息大數

人一呼一吸脈各行三寸。此一息也。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為一周也。複會於手太陰。

診五臟脈訣

輕手於皮膚得之者肺也。至肌得之者心也。至肉得之者脾也。至筋得之者肝也。至骨得之者腎也。

男女反脈

男子陽脈常盛。陰脈常弱。女子陽脈常弱。陰脈常盛。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內。(當作虛醫)女得男脈為有餘。病在外(謂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當作實醫。)男子生於寅。寅為木。女子生於申。申為金。故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三陽從地生。故男子尺脈沉也。 三陰從天生。故女子尺脈浮也。

觀人形性脈法

人長則脈長。人短則脈短。人肥則脈沉。(一云脈濃。一云脈細而實。)人瘦則脈浮。(一云脈急。一云脈大而長。)人壯脈欲大。人弱脈欲小。反者為逆。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老人脈微。微陽羸陰者平。(一云脈濡而緩)婦人脈當軟弱於丈夫。小兒四五歲脈實自。呼吸八至。(一云幼人脈數而壯)性急脈急。性緩脈緩。

察平人損至脈法

凡一呼一吸為一息。一呼脈再至。一吸脈再至。是一息之間脈四至並五至。不大不小。不短不長。是為平人之脈也。

一呼一吸脈不及四至者曰緩。(一云氣虛)其人少氣三至者曰遲(一云損)其人可治。二至者曰敗。(一云寒)其人難治。延時而死。一至者曰息。其人雖行。方當著床。待時而死。此為陰病之損脈也。故曰陰病脈遲。

一呼一吸脈六至者曰數。(一云離絕)為始得病。七至者曰極。(一云無魂)八至者曰脫(一云奪精。一云無魄。)九至者曰死。十至者曰墓。(一云困)沉細者困在夜。浮大者困在晝。十一十二至者曰死。(一云絕魄。一云命傾)沉細夜死。浮大晝死。此為陽病之至脈也。故曰陽病脈數。

診暴病脈法

脈來急大洪直者死。細微者無害。

診祟脈法

脈來乍大乍小。乍短乍長為禍祟。(別本云:右尺洪大為祟脈。)寸尺有脈。關中無脈為鬼 病。

診病內外法

脈浮大者病在外。沉細者病在內。

診病脈法

左手脈橫 在右。右手脈橫 在左。脈頭大者臍上。脈頭小者臍下。

診候約法

浮為風為虛。沉為濕為實。遲為寒為冷。數為熱為燥。洪為驚為癇。(一云數為虛為熱。滑為實為下。) 又云。風則脈浮。寒則脈緊。中暑則脈虛而滑。中濕則脈細而澀。(活人書云:脈沉緩為中濕。脈細者非也。)傷於陰則脈沉。傷於陽則脈浮。

辨雜病脈吐汗溫利可否法

弦緊者可下。弦遲者宜溫。緊數者宜汗。脈微者不可吐。虛細者不可下。沉微者不可汗。

人迎氣口脈

人迎脈在左手關前一分。(其穴在結喉兩旁同身寸之一寸五分。動脈應手者是也。)診之以候六淫。浮則為風。緊盛則傷於寒。氣口脈在右手關前一分。診之以候七情。浮則為虛為氣。緊盛則傷於食。

辨三因

寒暑燥濕風熱謂之六淫。屬外因。
喜怒憂思悲恐驚謂之七情。屬內因。
疲極筋力。盡神度量、飲食飢飽、叫呼走氣、房室勞逸、金瘡 折、虎野狼毒蟲、鬼疰客忤、畏壓溺等。為不內外因。
陳無擇云:凡診須識人迎氣口。以辨內外因。其不與人迎氣口相應。為不內外因。所謂關前一分。人命之主也。

定生死訣

陽病得陰脈者死。陰病得陽脈者生。脈病患不病者死。(名曰行尸)人病脈不病者生。(為內虛尸厥)既有人病而脈不病者。直是息數脈與相應者可治也。難經云。然人形病脈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謂息數不應脈數也。脈經云。病患得健脈。名曰臥尸。脈訣云:病患脈健不用治。夫人病脈不病者。安有是理。當如難經之說。謂息數不應脈數者是也。人之初病。脈非數則遲。必此等脈可生。若健脈則急大洪直。與形証相反者。斷不可治。

下指疏密法

凡診視其臂長則疏下指。臂短則密下指。古人身長其臂亦長。故寸部占九分。關尺部各占一寸。三部共二寸九分。今人身短其臂亦短。有三部共不及二寸者。若依古法診之。則頭指診在關部。次指診在尺部。第三指診在閑處。如何知病之所在。今但以高骨為準。逐一指診。指其部位。不必拘九分一寸之說。庶幾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