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功法篇 第一章‧正身圖說

初勢吐納說

第一圖環拱正立勢是為吐濁納清而設,恐人過了一日,宿了一夜中,有起居不潔,飲食不精,致生濁氣,故先以吐納分之;第二勢起功,始作呼吸,說中所謂出者,非下吸也,乃吐出濁氣也。所謂入者,非上呼也,乃納入清氣也,凡行功一度,俱宜準此。

正身圖二十七勢

  1. 環拱正立勢。凡行功時要將腳跟靠緊,腳尖立地,左手陽掌,右手握固,安放黃庭之上,兩膝直立,豎起脊梁,使耳對肩,鼻對胸,合眼收神,平視不出一尺之外,牙關扣緊,舌抵上 ,氣由鼻出,然後調息定氣,一志凝神,計氣出入三口,開步獻杵,由此起功。

    環拱正立勢圖 pt151A1.bmp (缺)

  2. 獻杵起功勢。此勢直立腰膝,高聳脊梁,腳跟離地、腳尖掛地,兩手向前回抱合掌,指尖齊於鼻尖,仍計氣呼入三口,順勢推出,再作下勢。其餘耳鼻相對,收視、扣齒、抵諸法同前。

    獻杵起功勢圖 pt151A2.bmp (缺)

  3. 出爪亮翅勢。此勢將手盡力推出,掌立腕直,平與肩齊,兩掌底與兩肩角對。計呼吸三口,平收掌回原狀作下勢。餘法同前。

    出爪亮翅勢圖 pt151A3.bmp (缺)

  4. 雙鳳朝陽勢。此勢將兩腕曲折依膀,使腕膀平肩,掌向上立,如雙鳳朝陽之勢。計呼吸三口後,兩掌依身向左右排開作下勢。餘法同前。

    雙鳳朝陽勢圖 pt151A4.bmp (缺)

  5. 飛鷹展翅勢。此勢將兩掌排開,兩掌上立,肩膀肱腕平直,如飛鷹展翅之勢。計氣畢,兩掌緩緩托上作下勢。餘法同前。

    飛鷹展翅勢圖 pt151A5.bmp (缺)

  6. 雙手托塔勢。此勢將兩手向上托去,兩掌心朝上,兩掌背下對兩肩窩,掌上如托塔負重之勢。計氣畢,將兩掌隨左右肩角順下,作下勢。餘法同前。

    雙手托塔勢圖 pt151A6.bmp (缺)

  7. 三峰峙立勢。此勢將兩掌順左右勢直下,向外直立至兩肩角,膀肱曲折,兩腋挾緊,使三腕天骨開張,掌並頭如三峰峙立之狀。計氣畢,左手抱身,右肱橫前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峰峙立勢圖 pt151A7.bmp (缺)

  8. 龍探右爪勢。此勢將左手由前操抱後身背右扇子骨,複將右膀前撐,右肱橫前,掌如探物未得之狀,齊與肩平。計氣畢,順勢將右手抱身,左手橫前作下勢。餘法同前。

    龍探右爪勢圖 pt151A8.bmp (缺)

  9. 龍探左爪勢。此勢操抱撐橫探齊俱同前勢,但其法移右於左耳。凡作二勢,探右爪,頭眼向左,導氣左旋;探左爪,頭眼向右,導氣右旋。各計呼吸,勢畢將兩手收回至頸項橫肱作下勢。餘法同前。

    龍探左爪勢圖 pt151A9.bmp (缺)

  10. 橫肱蹲立勢。此勢將掌心向下,掌背向上,指尖相對,肱與膀依,膀與肩直,左右一撐,呼吸一口,依身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橫肱蹲立勢圖 pt151A10.bmp (缺)

  11. 三才通氣第一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十指盡力疊交在頸項間,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一勢圖 pt151A11.bmp (缺)

  12. 三才通氣第二勢。此勢就前勢依身順勢盡力直肱按下丹田,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二勢圖 pt151A12.bmp (缺)

  13. 三才通氣第三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向前直起對肩,陽掌向前力撐一手,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三勢圖 pt151A13.bmp (缺)

  14. 三才通氣第四勢。此勢就前勢伸膀直肱,將兩掌向外平,盡力朝兩邊一排,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四勢圖 pt151A14.bmp (缺)

  15. 三才通氣第五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陽掌直分至背後,仍伸膀直肱,將兩手指在後疊交,陽掌向上,陰掌向下,盡力在後向下一擲,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五勢圖 pt151A15.bmp (缺)

  16. 三才通氣第六勢。此勢就前勢從背後伸膀直肱,挨身向前直起平肩,指仍疊交,掌心向懷盡力前推,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六勢圖 pt151A16.bmp (缺)

  17. 三才通氣第七勢。此勢就前勢將掌翻轉,掌心向外盡力前撐,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七勢圖 pt151A17.bmp (缺)

  18. 三才通氣第八勢。此勢就前勢伸膀直肱,將兩手直分作一字平肩,平倒兩掌,十指向前,掌心向左右之外,盡力一排,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八勢圖 pt151A18.bmp (缺)

  19. 三才通氣第九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從兩腋耳邊順勢插上,以膀伸肱直,掌立為合式,掌心向內,掌背向外,中空不過一尺,盡力向上指,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九勢圖 pt151A19.bmp (缺)

  20. 三才通氣第十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十指疊交,掌心朝下,掌背朝上,往上一托,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十勢圖 pt151A20.bmp (缺)

  21. 三才通氣第十一勢。此勢就前勢伸膀直肱,順勢放下,平與肩齊,十指仍交,肩角與前腕仍對,盡力向前一推,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十一勢圖 pt151A21.bmp (缺)

  22. 三才通氣第十二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翻轉,十指仍交,平與肩齊,掌心向外,掌背向內,盡力前推,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十二勢圖 pt151A22.bmp (缺)

  23. 三才通氣第十三勢。此勢體態氣數與三才通氣第四勢同。

    三才通氣第十三勢圖 pt151A23.bmp (缺)

  24. 三才通氣第十四勢。此勢就前勢伸膀直肱,兩掌直分至後,複伸膀直肱,使掌心朝上,掌背朝下,十指疊交,在後往下一擲,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三才通氣第十四勢圖 pt151A24.bmp (缺)

    右三才通氣十四勢是使三焦通達。凡在天庭上,地庫下,人身中之竅,皆當以氣貫之,故名三才通氣,圖行至此,身中上自泥丸,下至尾閭,中及四肢之關竅穴脈網路,莫不節節玲瓏,竅竅靈通,此正身圖中絕妙法門,學道者慎毋忽諸。

  25. 獻杵還原勢。此勢就前勢伸膀直肱,由後轉前,曲腕回抱合掌,還獻杵起功之勢,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獻杵還原勢圖 pt151A25.bmp (缺)

  26. 仰面朝天勢。此勢就前勢將腳跟挨地立定,緩緩將頭向後倒,面朝天,合掌,隨之兩目反視,順勢呼吸三口,導氣逆行,不可過倒,以仰面朝天為度。呼吸畢,緩緩順勢回轉,再作下勢。餘法同前。

    仰面朝天勢圖 pt151A26.bmp (缺)

  27. 拱立歸位勢。此勢就前勢緩緩順勢回轉,初如獻杵還原之勢,平氣一口,再如環拱正立之勢,又平氣一口,然後一呼一吸,調息定氣,正身圖全接作側身圖勢。餘諸法悉皆同前。

    拱立歸位勢圖 pt151A27.bmp (缺)

第二章‧側身圖說

  1. 獨手擎天勢。此勢就前勢,將兩腳相依,站如丁字,左手叉腰下股上大骨間,右手從右股間,伸膀直肱逆撐而上,至頭頂面,即隨右手朝天,仰觀掌背,使上右掌背對右腳背,目注神凝,呼吸三口,導氣逆行,而腳跟兩膝及左肱左膀亦須正直,不可放松,呼吸畢順作下勢。

    獨手擎天勢圖 pt151A28.bmp (缺)

  2. 翻手拔刀勢。此勢就前勢將右手著力繞頭一轉,由前轉後,由後順前至右肩窩處,即將右手握拳,一呼一吸,使氣一提一平,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翻手拔刀勢圖 pt151A29.bmp (缺)

  3. 開弓打彈勢。此勢就前勢將左手放開,平掌順勢伸膀直肱,向左逆撐高與肩平,又隨勢收回,兩腳換丁字向左,然後立定腳跟,豎起滕腰脊,將左曲腕與右平掌向兩邊一撐,如開弓狀,頭向左旋,目注左掌,右曲腕與左掌相對,壹志凝神,呼吸三口導氣順行畢,將右拳打出,順作下勢。

    開弓打彈勢圖 pt151A30.bmp (缺)

    右三勢畢,又由左獨手擎天,右翻手拔刀,開弓打彈,然後功全,其諸法皆同。唯手腳掌拳頭眼與氣前向右者換左,前向左者換右耳,至於上身皆宜正直,左右不可偏廢,六勢畢順作下勢。

  4. 一字平肩勢。此勢就前勢將拳打開,將掌放平,腳跟立地,掌心向下,掌背朝上,盡力向左右一撐,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一字平肩勢圖 pt151A31.bmp (缺)

  5. 白鶴閃翅勢。此勢就前勢腳跟離地,伸膀直肱,將兩陰掌平肩按下,上身隨之隔地尺餘,呼氣一口,隨即伸膀直肱,翻陽掌提上平肩,直撐如前,吸氣一口,複按複起,連依三次。餘皆同前。

    白鶴閃翅勢圖 pt151A32.bmp (缺)

  6. 獻杵團結勢。此勢俟閃翅起立直撐後,將兩掌向前回抱,呼吸一口,使氣團結如獻杵起立之狀,再作下勢。餘法同前。

    獻杵團結勢圖 pt151A33.bmp (缺)

  7. 仰面朝天勢。此勢與正身圖中仰面朝天法同。

    仰面朝天勢圖 pt151A34.bmp (缺)

  8. 拱立歸位勢。此勢與正身圖中拱立歸位法同。

    拱立歸位勢圖 pt151A35.bmp (缺)

第三章‧半身圖說

  1. 馬上獻杵勢。此勢將腳跟立地,下體如騎馬勢,上身如正身圖中獻杵勢,氣數諸法皆同。

    馬上獻杵勢圖 pt151A36.bmp (缺)

  2. 馬上拋韁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推出,如拋韁勢,下體如騎馬狀,氣數諸法同前。

    馬上拋韁勢圖 pt151A37.bmp (缺)

  3. 馬上收韁勢。此勢就前勢收回,兩掌如馬上收韁狀,類正身圖中雙鳳朝陽勢,餘氣數諸法悉同前。

    馬上收韁勢圖 pt151A38.bmp (缺)

  4. 馬上振衣勢。此勢就前勢向左右立掌打開,如馬上振衣狀,類正身圖中飛鷹展翅勢。餘氣數諸法悉同前。

    馬上振衣勢圖 pt151A39.bmp (缺)

  5. 馬上整盔勢。此勢就前勢逆翻兩掌向上,如馬上整盔狀,類正身圖中雙手托塔勢,餘氣數諸法悉同前。

    馬上整盔勢圖 pt151A40.bmp (缺)

  6. 馬上乘風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順勢放下至兩肩角,如乘馬遇風,以便馳驅之意,類正身圖中三峰峙立之勢,餘氣數諸法悉同前。

    馬上乘風勢圖 pt151A41.bmp (缺)

  7. 向左勒馬勢。此勢上身如正身圖中龍探右爪勢,下體本圖中之騎馬勢,合而觀之,不啻向勒馬狀,所有呼吸氣數,凝注導引諸法,亦悉與龍探右爪同。

    向左勒馬勢圖 pt151A42.bmp (缺)

  8. 向右勒馬勢。此勢與向左勒馬勢相同,惟方向相反而已。

    向右勒馬勢圖 pt151A43.bmp (缺)

  9. 馬上橫肱勢。此勢上身如正身圖中橫肱蹲立勢,下體如本圖中騎馬勢,其餘氣數諸法悉同前。

    馬上橫肱勢圖 pt151A44.bmp (缺)

  10. 馬上交關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十指盡力雙疊交於頸項間,呼吸一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馬上交關勢圖 pt151A45.bmp (缺)

  11. 向前正鞍勢。此勢就前勢依身順勢伸膀直肱,盡力按下至丹田,呼吸一口,如在馬上向前正鞍之勢。餘法同前。

    向前正鞍勢圖 pt151A46.bmp (缺)

  12. 向前拋韁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向前伸膀肱直起對肩,陽掌向前立撐一手,呼吸一口,如在馬上向前拋韁一般。餘法同前。

    向前拋韁勢圖 pt151A47.bmp (缺)

  13. 左右分韁勢。此勢前勢將兩手陽掌盡力排開,倒掌一撐,如馬上向左右分韁之勢,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左右分韁勢圖 pt151A48.bmp (缺)

  14. 向後正鞍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陽掌直分至背後,仍伸膀直肱,將十指在後疊交,陽掌向上,陰掌向下,盡力在後向下一擲,如在馬上向後正鞍之勢,呼吸一口。餘法同前。

    向後正鞍勢圖 pt151A49.bmp (缺)

  15. 向前提韁勢。此勢就前勢,從後伸膀直肱,挨身向前,直起平肩,指仍疊交,掌心向懷,盡力前推,如在馬上向前提韁之勢,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向前提韁勢圖 pt151A50.bmp (缺)

  16. 向前拋韁勢。此勢就前勢將掌翻轉,掌心向外,盡力前撐,亦如在馬上向前拋韁之勢,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向前拋韁勢圖 pt151A51.bmp (缺)

  17. 左右分韁勢。此勢與本圖中前左右分韁法同。

    左右分韁勢圖 pt151A52.bmp (缺)

  18. 馬上攀楊第一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從兩腋,耳邊順勢插上,以膀伸肱直,立掌變為合掌,掌心向內,掌背向外,中空不過一尺,盡力上指,如在馬上欲攀楊柳之勢,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馬上攀楊第一勢圖 pt151A53.bmp (缺)

  19. 馬上攀楊第二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十指疊交,掌心朝下,掌背朝上一托,如在馬上攀著楊柳之狀,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馬上攀楊第二勢圖 pt151A54.bmp (缺)

  20. 向前提韁勢。此勢就前勢伸膀直肱,順勢放下,平與肩齊,十指疊交,肩角與前腕相對,盡力向前一推,亦如在馬上向前提韁之勢,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向前提韁勢圖 pt151A55.bmp (缺)

  21. 向前拋韁勢。此勢與本圖中前拋韁法同。

    向前拋韁勢圖 pt151A56.bmp (缺)

  22. 左右分韁勢。此勢與本圖中前左右分韁法同。

    左右分韁勢圖 pt151A57.bmp (缺)

  23. 向後正鞍勢。此勢體態氣數與前向後整鞍勢同。

    向後正鞍勢圖 pt151A58.bmp (缺)

  24. 馬上獻杵歸原勢。此勢與本圖中馬上獻杵法同。

    馬上獻杵歸原勢圖 pt151A59.bmp (缺)

  25. 起立朝天勢。此勢就前勢將腳跟立地,使膝直腿伸,腰脊聳,然後呼吸導氣,由腳尖上行過鵲橋,翻泥丸至尾閭為一轉,又由尾閭度丹田逆提至泥丸為一運,仰面三次,呼吸三口。仰逆諸法與正身圖中仰面朝天同。

    起立朝天勢圖 pt151A60.bmp (缺)

  26. 獻杵還原勢。此勢與正身圖中獻杵還原法同。

    獻杵還原勢圖 pt151A61.bmp (缺)

  27. 拱立歸位勢。此勢與正身圖中拱立歸位法同。

    拱立歸位勢圖 pt151A62.bmp (缺)

第四章‧屈身圖說

  1. 馬上獻杵勢。此勢與半身圖中馬上獻杵法同。

    馬上獻杵勢圖 pt151A63.bmp (缺)

  2. 馬上打恭勢。此勢就前勢將合掌初放在神庭上,呼吸一口;次推上泥丸宮,呼吸一口;然後由泥丸向上盡力一撐,如打恭在上狀,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馬上打恭勢圖(上) pt151A64.bmp (缺)

  3. 馬上打恭勢。此勢就前勢合掌打恭至地,膀伸肱直,腰立頭正,向下一撐,呼吸一口,複起還馬上獻杵狀,又呼吸一口,再作下勢。餘法同前。

    馬上打恭勢圖(下) pt151A65.bmp (缺)

    右馬上打恭二圖,三上三下其功乃全,每體勢氣數上下悉同,其圖僅列二勢者,省筆也。

  4. 左右排闥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順勢分開,掌心向背,掌背向前,兩邊俱與肩齊,盡力排闥,呼吸一口,然後將兩掌平平收回至兩乳旁,陽掌向下,陰掌向上,著力一提,又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左右排闥勢圖 pt151A66.bmp (缺)

  5. 三盤落地勢。此勢就前勢緩緩挨身順勢放下至地,上要頭正腰立,下要指掛腿屈,手要膀伸肱直,呼吸畢仍起作排闥合前一勢,交互各行三次,然後複起排闥,收回兩掌,回抱合掌還原。其餘諸法悉皆同前。

    三盤落地勢圖 pt151A67.bmp (缺)

  6. 獻杵還原勢。此勢與半身圖中馬上獻杵還原法同。

    獻杵還原勢圖 pt151A68.bmp (缺)

  7. 仰面朝天勢。此勢與正身圖中仰面朝天法同。

    仰面朝天勢圖 pt151A69.bmp (缺)

  8. 拱立歸位勢。此勢與正身圖中拱立歸位法同。

    拱立歸位勢圖 pt151A70.bmp (缺)

第五章‧折身圖說

  1. 馬上獻杵勢。此勢與前圖馬上獻杵法同。

    馬上獻杵勢圖 pt151A71.bmp (缺)

  2. 伏耳抱柱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頭按伏兩耳,兩耳中三指緊按天柱,正身平視,一志凝神,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伏耳抱柱勢圖 pt151A72.bmp (缺)

  3. 嵇首崩角勢。此勢就前勢緩緩著力,將頭下按至膝間,如嵇首崩角狀,膝腿直伸,足尖掛地,呼吸三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嵇首崩角勢圖 pt151A73.bmp (缺)

  4. 倒運河車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放松,由後頸項挨身順下至兩足邊,搬腳對立,兩折皆直,俯首凝注。呼吸三口,例運河車。

    倒運河車勢圖 pt151A74.bmp (缺)

  5. 昂頭掉尾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十指尖挨著腳十趾尖,尾掉頭昂,神凝目注,呼吸三口,順作下勢。

    昂頭掉尾勢圖 pt151A75.bmp (缺)

  6. 合掌定氣勢。此勢就前勢將兩腳移開,足尖掛地,身隨頭起立,合掌定氣,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馬上獻杵勢。

    合掌定氣勢圖 pt151A76.bmp (缺)

  7. 伸手舒脈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打開,舒暢血脈,立掌左右,皆與肩齊,呼吸一口。諸法同馬上振衣勢。

    伸手舒脈勢圖 pt151A77.bmp (缺)

  8. 提空起立勢。此勢就前勢仍足趾掛地,上下直立,掌背向外,掌心向內,垂兩掌平肩盡力上提,呼吸一口。餘法同前立身勢。

    提空起立勢圖 pt151A78.bmp (缺)

  9. 踏雲撥霧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心逆翻至頂,交叉順勢著力,向左右撥開,以膀伸肱直為度,而上下體直,足仍離地,恍如踏雲撥霧之狀。其餘氣數諸法悉皆同前。

    踏雲撥霧勢圖 pt151A79.bmp (缺)

  10. 托天鎮地勢。此勢就前勢仍足尖掛地,上下體直,將兩掌心翻轉,排左右朝天盡力往上下一撐,上托下鎮,呼吸一口。餘法同前。

    托天鎮地勢圖 pt151A80.bmp (缺)

  11. 四肢通關勢。此勢就前勢仍足趾掛地,將兩手向左右排開,陽掌向外、陰掌向內,使左手與右腳對,右手與左腳對,然後四肢一撐,呼吸一口,順作下勢。餘法同前。

    四肢通關勢圖 pt151A81.bmp (缺)

  12. 懸吊如鐘勢。此勢就前勢仍足趾掛地,將兩手收至頭頂,合掌直伸,懸吊如鐘,呼吸三口。餘法同前。

    懸吊如鐘勢圖 pt151A82.bmp (缺)

  13. 直立如松勢。此勢就前勢將兩足收回,足跟相挨,仍起腳離地,上下一撐,直立如松,呼吸三口。餘法同前。

    直立如松勢圖 pt151A83.bmp (缺)

  14. 獻杵還原勢。此勢就前勢仍足趾掛地,將合掌緩緩放下平肩,呼吸三口。餘法與前圖中立身獻杵還原同。

    獻杵還原勢圖 pt151A84.bmp (缺)

  15. 仰面朝天勢。此勢與側身圖中仰面朝天法同。

    仰面朝天勢圖 pt151A85.bmp (缺)

  16. 拱立歸位勢。此勢與側身圖中拱立歸位法同。

    拱立歸位勢圖 pt151A86.bmp (缺)

第六章‧扭身圖說

  1. 馬上獻杵勢。此勢與折身圖馬上獻杵法同。

    馬上獻杵勢圖 pt151A87.bmp (缺)

  2. 左旋回抱勢。此勢就前勢將頭身扭轉向左,左腳腕曲,左足趾挨地,右腳腕伸,右腳掛指,腿似半弓,足勢丁字,腰立頭直,回抱齊鼻,凝神注目,呼吸一口,耳肩鼻心亦針縫相對。

    左旋回抱勢圖 pt151A88.bmp (缺)

  3. 左旋提空勢。此勢就前勢倒掌回抱作提空勢,呼吸一口。餘法同前。

    左旋提空勢圖 pt151A89.bmp (缺)

  4. 左旋伏地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曲肱,兩掌心打開,收回抓肩,挨身翻掌按下,隨身至地,以十指蹲踞,左腳順轉掛指與右腳一順,肢撐頭揚,注目凝神,呼吸三口。餘法同前。

    左旋伏地勢圖 pt151A90.bmp (缺)

  5. 回抱還左勢。此勢就前勢緩緩直起,還左旋回抱勢,呼吸一口。法悉同前。

    回抱還左勢圖 pt151A91.bmp (缺)

  6. 右旋回抱勢。此勢就前勢緩緩將頭身旋右,左腳換如右,右腳換如左。氣數諸法皆與左旋回抱同。

    右旋回抱勢圖 pt151A92.bmp (缺)

  7. 右旋提空勢。此勢氣數諸法與左旋提空同。

    右旋提空勢圖 pt151A93.bmp (缺)

  8. 右旋伏地勢。此勢氣數諸法與左旋伏地同。

    右旋伏地勢圖 pt151A94.bmp (缺)

  9. 回抱還右勢。此勢氣數諸法與回抱還左同。

    回抱還右勢圖 pt151A95.bmp (缺)

  10. 左拽牛尾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握拳,複扭頭身旋左,使左肱向上曲扭,左拳底與兩目相對,右手下曲扭,右拳頭與右足右股相對,作左倒拽牛尾狀,兩腳與左旋回抱勢同,呼吸三口,換右作下勢。

    左拽牛尾勢圖 pt151A96.bmp (缺)

  11. 右拽牛尾勢。此勢就前勢將手腳頭身換右,氣數諸法悉同。

    右拽牛尾勢圖 pt151A97.bmp (缺)

  12. 獻杵還左勢。此勢就前勢收回手腳,端正頭身,下體腳尖掛地如騎馬狀,左肱屈轉挨身,平胸立掌;右肱曲轉挨身,平掌放於立掌下,掌背朝上,平氣一口,換右作下勢。餘法與馬上獻杵還原同。

    獻杵還左勢圖 pt151A98.bmp (缺)

  13. 獻杵還右勢。此勢就前勢左掌換如右,右掌換如左,氣數諸法悉同前勢。

    獻杵還右勢圖 pt151A99.bmp (缺)

  14. 獻杵還中勢。此勢與馬上獻杵還原同。

    獻杵還中勢圖 pt151A100.bmp (缺)

  15. 插腳騰空勢。此勢就前勢腳仍掛地,緩緩立起,作插腳騰空之狀,呼吸一口。其諸法與正身正圖中獻杵還原同。

    插腳騰空勢圖 pt151A101.bmp (缺)

  16. 仰面朝天勢。此勢與前圖中仰面朝天法同。

    仰面朝天勢圖 pt151A102.bmp (缺)

  17. 獻杵還原勢。此勢與前圖中獻杵還原法同。

    獻杵還原勢圖 pt151A103.bmp (缺)

  18. 拱立歸位勢。此勢與前圖中拱立歸位法同。

    拱立歸位勢圖 pt151A104.bmp (缺)

第七章‧倒身圖說

  1. 馬上獻杵勢。此勢側形與折身圖中馬上獻杵法同。

    馬上獻杵勢圖 pt151A105.bmp (缺)

  2. 合掌平胸勢。此勢就前勢將兩合掌收回挨胸,呼吸三口作下勢。餘法同前。

    合掌平胸勢圖 pt151A106.bmp (缺)

  3. 四肢投地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挨身分開放下,向前至地與兩腳配,腳尖手指一齊掛地,四肢蹲踞,昂頭上視,注目凝神,呼吸三口,先呼後吸,導氣翻行逆升,倒運河車順作下勢。

    四肢投地勢圖 pt151A107.bmp (缺)

  4. 左鼎足舒身勢。此勢就前勢將左腳向前中立,以腳尖掛地合兩手如鼎腳之勢,然後將左腳直伸,腳與頭平,腰背股膝一齊直撐,呼吸三口,使氣由腳根直沖泥丸下轉腳跟,三度氣畢順作下勢。

    左鼎足舒身勢圖 pt151A108.bmp (缺)

  5. 右鼎足舒身勢。此勢左腳換右腳,右腳換左腳。餘法同前。

    右鼎足舒身勢圖 pt151A109.bmp (缺)

  6. 投地還原勢。此勢就前勢還四肢投地之原狀,其體勢呼吸悉與四肢投地法同。

    投地還原勢圖 pt151A110.bmp (缺)

第八章‧翻身圖說

  1. 空中跌坐勢。此勢就前勢將後兩腳向前插於兩手間,將兩手移後至股間,以兩腳十指斜掛於地,兩跨排開,使兩腳根相挨,頭直身立,眼光平視,一志凝神,呼吸三口,順作下勢。

    空中跌坐勢圖 pt151A111.bmp (缺)

  2. 翻身蹲踞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足排開,手足指俱掛地,翻身盡力一撐,膝與面平,如前倒身蹲踞狀,呼吸三口,導氣逆行順作下勢。

    翻身蹲踞勢圖 pt151A112.bmp (缺)

  3. 左抵腳鼎立勢。此勢就前勢將右腳移中,掛指合兩手如鼎腳狀,左腳盡力向前直抵,眼注腳背,呼吸三口,換作下勢。

    左抵腳鼎立勢圖 pt151A113.bmp (缺)

  4. 右抵腳鼎立勢。此勢就前勢將左腳換如右腳,右腳換如左腳,呼吸度數諸法悉同前。

    右抵腳鼎立勢圖 pt151A114.bmp (缺)

  5. 翻身還原勢。此勢與翻身蹲踞法同。

    翻身還原勢圖 pt151A115.bmp (缺)

  6. 合掌平胸勢。此勢就前勢將兩腳收回,起腳離地,腿曲身直,合掌平胸,眼光平視,呼吸三口、順作下勢。

    合掌平胸勢圖 pt151A116.bmp (缺)

  7. 馬上打恭向上勢。此勢就前勢仍腳尖掛地,將合掌向上直撐,如在馬上打恭狀,氣亦隨之,速作下勢。

    馬上打恭向上勢圖 pt151A117.bmp (缺)

  8. 馬上打恭向下勢。此勢就前勢仍足尖掛地,眼光平視,合掌直撐向下,氣亦隨之,順作下勢。

    馬上打恭向下勢圖 pt151A118.bmp (缺)

  9. 三起三跌勢。此勢就前勢墊腳起立,合掌如正身圖中獻杵起功狀,呼吸一口豎脊曲膝,合掌隨下,兩手肱至兩膝間,複起立合掌如前,三起三跌,起跌一次呼吸一口,每一次將合掌收回為一部功,至第三次收回平胸,再一跌一起,順作下勢。

    三起三跌勢圖 pt151A119.bmp (缺)

  10. 起立三推勢。此勢就前勢仍腳尖掛地,正身直立合掌平胸,呼吸一口,緩緩將合掌推出,又呼吸一口,推至三次圓滿,如正身圖中獻杵起功狀,呼吸一口,使腳跟挨地作下勢。

    起立三推勢圖 pt151A120.bmp (缺)

  11. 仰面朝天勢。此勢與前圖中仰面朝天法同。

    仰面朝天勢圖 pt151A121.bmp (缺)

  12. 獻杵還原勢。此勢與前圖中獻杵還原法同。

    獻杵還原勢圖 pt151A122.bmp (缺)

  13. 拱立歸位勢。此勢與前圖中拱立歸位法同。

    拱立歸位勢圖 pt151A123.bmp (缺)

第九章‧行身圖說

  1. 左獨步瀛洲勢。此勢身正頭立,眼光平視,伸膀直肱,十指相叉,陽掌向上畢,右腳穩地,左腳曲膝向右一提,盡力向左一踢,呼吸一口,只動左腳,周身不移,接作下勢。

    左獨步瀛洲勢圖 pt151A124.bmp (缺)

  2. 右獨步瀛洲勢。此勢左換右,右換左,連踢四十五次,呼吸四十五口,順作下勢。

    右獨步瀛洲勢圖 pt151A125.bmp (缺)

  3. 右御風著步勢。此勢將左腳穩地,右腳由穩地處彎環挨左腳背順勢向前一蹬,周身不移,呼吸一口,接作下勢。身掌諸法悉同前。

    右御風著步勢圖 pt151A126.bmp (缺)

  4. 左御風著步勢。此勢左腳換如右,右腳換如左,連蹬三十六次,合前獨步瀛洲四十五共得九九之數,每一次呼吸一口,行功畢緩作下勢。

    左御風著步勢圖 pt151A127.bmp (缺)

  5. 俯掌頓腳勢。此勢將兩腳挨緊,陽掌轉朝下按,足尖一起,足跟一頓,一起一頓,一呼一吸,共二十一次,正身平視。諸法悉同前。

    俯掌頓腳勢圖 pt151A128.bmp (缺)

  6. 宛轉舒眉第一勢。此勢將兩手相叉,陽掌向內,挨身向上至兩眉間,始掌如握眉,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宛轉舒眉第一勢圖 pt151A129.bmp (缺)

  7. 宛轉舒眉第二勢。此勢將兩拳所握之眉翻揚向外,盡力舒開,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宛轉舒眉第二勢圖 pt151A130.bmp (缺)

  8. 宛轉舒眉第三勢。此勢就前勢豎起脊梁,曲膝下樁,後腳穩前腳墊,兩拳握眉,回肱一排,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宛轉舒眉第三勢圖 pt151A131.bmp (缺)

  9. 宛轉舒眉第四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拳盡力一撐,亦如舒眉狀,其樁勢氣數悉同前。

    宛轉舒眉第四勢圖 pt151A132.bmp (缺)

    右宛轉舒眉四勢畢為一次,向左一次向右一次為一輪,左右交互行三輪功始畢,圖勢缺左右交互三輪者,為省筆也。

  10. 左轉轆轤第一勢。此勢將右腳斜站,左腳平出,使右腳跟橫對左腳尖頭,身隨斜,兩手伸膀直肱,陽掌朝上,盡力一撐,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左轉轆轤第一勢圖 pt151A133.bmp (缺)

  11. 左轉轆轤第二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朝上握緊,伸膀直肱,翻轉拳頭,往下一挪至兩股間,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左轉轆轤第二勢圖 pt151A134.bmp (缺)

  12. 左轉轆轤第三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拳翻轉朝上提,緊挾兩腋,膀與股對,肱與拳平,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左轉轆轤第三勢圖 pt151A135.bmp (缺)

  13. 左轉轆轤第四勢。此勢就前勢將左腳收回,在右腳後以腳尖掛地,右腳不動,兩拳翻順隨身下樁往下一錘,呼吸一口,接作下勢。

    左轉轆轤第四勢圖 pt151A136.bmp (缺)

  14. 左轉轆轤第五勢。此勢就前勢將兩腳穩地斜站,腰身起立,往上一伸,兩手握拳往下一錘,呼吸一口,換作下勢。

    左轉轆轤第五勢圖 pt151A137.bmp (缺)

  15. 右轉轆轤第一勢。此勢如左轉轆轤第一勢狀,右腳換左,左腳換右,頭身拳掌俱右向,體勢氣數則皆同。

    右轉轆轤第一勢圖 pt151A138.bmp (缺)

  16. 右轉轆轤第二勢。此勢如左轉轆轤第二勢狀,腳身拳掌體勢換向右,氣數同。

    右轉轆轤第二勢圖 pt151A139.bmp (缺)

  17. 右轉轆轤第三勢。此勢如左轉轆轤第三勢狀,腳身拳掌體勢換向右,氣數同。

    右轉轆轤第三勢圖 pt151A140.bmp (缺)

  18. 右轉轆轤第四勢。此勢如左轉轆轤第四勢狀,腳身拳掌體勢換向右,氣數同。

    右轉轆轤第四勢圖 pt151A141.bmp (缺)

  19. 右轉轆轤第五勢。此勢如左轉轆轤第五勢狀,腳身拳掌體勢換向右,氣數同。

    右轉轆轤第五勢圖 pt151A142.bmp (缺)

    按古人左右轆轤轉法,先左轉,後右轉,名單轆轤,左右同轉,名雙轆轤,照圖以左右交互行三轉,方合左右輪轉之法。

  20. 左插腳乘空勢。此勢起功站定腳跟,豎起脊梁,兩手握拳,膀肱下垂,耳肩鼻胸各相對,眼光平視,牙關扣緊,鵲橋高架,呼吸三口,然後將左腳提起上前一步站穩,左膝一撐,呼吸一口,右腳隨提,換作下勢。

    左插腳乘空勢圖 pt151A143.bmp (缺)

  21. 右插腳乘空勢。按此勢合後勢,一名日月圖,又曰太極圖,其調息、定氣、一志、凝神與諸勢同,惟收神一法,合眼瞪目,俱從其便,但眼觀界限近不在一尺內,遠不逾五尺,外,斯為合法。

    右插腳乘空勢圖 pt151A144.bmp (缺)

    此勢就前勢將右腳換如左,左腳換如右,體勢氣數皆同,左右交互,緩行一百步,一步一呼吸、急行一百步,兩步一呼吸,複緩行一百步,一步一呼吸,共三百步,呼吸二百五十口為一盤。

    右插腳乘空二勢行功至此,下台旋轉而行,或丹台下不便行,先後一時擇地行之,可另擇一時行之亦可,隨行行之皆無不可。

  22. 頂上圓光上勢。此勢如環拱正立勢站法,但兩手握拳下垂,俟氣定將兩手挨身由臍下交互而上至頂,如圓光狀,呼吸一口,順此接作下勢。

    頂上圓光上勢圖 pt151A145.bmp (缺)

  23. 頂上圓光下勢。此勢就前勢將在頂兩手,又交互而下至臍下,亦如圓光狀,呼吸一口,導氣回旋,連作三次,呼吸三口,兩手下垂還原,順作下勢。

    頂上圓光下勢圖 pt151A146.bmp (缺)

  24. 游魚擺翅後排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握拳,挨身向後,兩邊陽拳一排,吸氣一口,速作下勢。

    游魚擺翅後排勢圖 pt151A147.bmp (缺)

  25. 游魚擺翅前分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握拳,挨身收回轉向前面,陽拳從中往兩邊一分,呼氣一口為擺翅一度,連擺三度,其功始畢。

    游魚擺翅前分勢圖 pt151A148.bmp (缺)

  26. 游魚擺翅後捶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握拳,伸膀直肱,挨身順勢向後一捶,呼吸一口,速作下勢。

    游魚擺翅後捶勢圖 pt151A149.bmp (缺)

  27. 游魚擺翅前推勢。此勢就前勢仍伸膀直肱,將兩手握拳,挨身順勢向前一推,吸氣一口,再錘再推,三錘三推,三推三呼三吸,緩作下勢。

    游魚擺翅前推勢圖 pt151A150.bmp (缺)

  28. 陽掌還原勢。此勢就前勢伸膀肱,將握拳打開、陽掌向外,往下一垂,頭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順作下勢。

    陽掌還原勢圖 pt151A151.bmp (缺)

  29. 陰掌還原勢。此勢就前勢伸膀直肱翻陰掌向外,往下一垂,頭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順作下勢。

    陰掌還原勢圖 pt151A152.bmp (缺)

  30. 順掌還原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心向內,往下一垂,頭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順作下勢。

    順掌還原勢圖 pt151A153.bmp (缺)

  31. 握掌還原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握拳,順勢往下一垂,頭身往上一伸,呼吸一口,順作下勢。

    握掌還原勢圖 pt151A154.bmp (缺)

  32. 順氣歸田勢。此勢就前勢將右掌按黃庭上,左掌按臍輪下,以右掌當中,從上推至臍下,即以左掌隨從臍下,由左邊運上至黃庭上,又順推至臍下,臍下右掌亦隨從臍下由右邊運上至黃庭上交界處,再推再運,推運一輪,呼吸一口,推運二十一次,呼吸二十一口,隨推隨運,順所運清氣盡歸丹田,使之團結,俟作坐功,運充臟腑。

    順氣歸田勢圖 pt151A155.bmp (缺)

  33. 叉手還原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叉兩股上大骨處,大指在前,四指在後,呼吸一口,順作下勢。

    叉手還原勢圖 pt151A156.bmp (缺)

  34. 拱立歸位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收回,環拱還原氣海,坐下呼吸三口,由急而緩,行身圖畢,接作坐功。

    拱立歸位勢圖 pt151A157.bmp (缺)

第十章‧坐身圖說

按坐功圖式,以兩足背交疊兩腿上為天盤,一名雙打。膝腿未熟者,單打膝亦可,單打膝皆不能,暫作地盤,以兩足按下交疊盤坐,久之可以一足抵腿縫,一足翻駕腿上,作單打膝,俟腿漸熟,緩緩再將抵腿之足,仍翻駕腿上,作雙打膝,以成天盤,斯合坐勢,然不可勉強,循序漸進,萬無不上兜率天者。

  1. 握固思神勢。此勢將左腳掌駕右腿上,右腳掌駕左腿上,左陽掌平胸,右手握固放左掌上,豎起脊梁,眼光平視,耳肩鼻胸遙遙相對,牙關扣緊,鵲橋高駕,呼吸之間,出下入上,九圖運功在此一聚。前則運精化氣,此則運氣歸神,氣三度開起下勢。

    握固思神勢圖 pt151A158.bmp (缺)

  2. 合掌趺跏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獻杵起功,呼吸三口,使氣凝聚五臟。

    合掌趺跏勢圖 pt151A159.bmp (缺)

  3. 雙手推門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出爪亮翅狀,雙手陽掌向前作推門勢,呼吸三口,使氣會通百脈。

    雙手推門勢圖 pt151A160.bmp (缺)

  4. 一團和氣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雙鳳朝陽狀,呼吸三口,使氣活活潑潑,和順一團。

    一團和氣勢圖 pt151A161.bmp (缺)

  5. 伸肱理脈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飛鷹展翅狀,呼吸三口,伸肱理氣,貫注百脈。

    伸肱理脈勢圖 pt151A162.bmp (缺)

  6. 虛托開胃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虛托向上,如正身圖中雙手托塔狀,呼吸三口,使胃氣開暢。

    虛托開胃勢圖 pt151A163.bmp (缺)

  7. 負重固腋勢。此勢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峰峙立狀,將兩掌翻朝向上,如負重托物,呼吸三口固兩腋。

    負重固腋勢圖 pt151A164.bmp (缺)

  8. 舒肝理肺左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龍探右爪狀,呼吸三口,以理肺氣。

    舒肝理肺左勢圖 pt151A165.bmp (缺)

  9. 舒肝理肺右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龍探左爪狀,呼吸三口,以舒肝氣。

    舒肝理肺右勢圖 pt151A166.bmp (缺)

  10. 盤坐橫肱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橫肱蹲立狀,呼吸三口,使氣回旋於四肢。

    盤坐橫肱勢圖 pt151A167.bmp (缺)

  11. 三焦達利第一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一勢,呼吸一口,使氣凝聚於上焦。

    三焦達利第一勢圖 pt151A168.bmp (缺)

  12. 三焦達利第二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二勢,呼吸一口,使氣貫注於下焦。

    三焦達利第二勢圖 pt151A169.bmp (缺)

  13. 三焦達利第三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三勢,呼吸一口,使氣蘊蓄於中焦。

    三焦達利第三勢圖 pt151A170.bmp (缺)

  14. 三焦達利第四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四勢,呼吸一口,使中焦開暢。

    三焦達利第四勢圖 pt151A171.bmp (缺)

  15. 三焦達利第五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五勢,呼吸一口,使氣又由中焦降至下焦。

    三焦達利第五勢圖 pt151A172.bmp (缺)

  16. 三焦達利第六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六勢,呼吸一口,使氣又由下焦翻上中焦。

    三焦達利第六勢圖 pt151A173.bmp (缺)

  17. 三焦達利第七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七勢,呼吸一口,使氣貫滿於中焦。

    三焦達利第七勢圖 pt151A174.bmp (缺)

  18. 三焦達利第八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八勢,呼吸一口,使氣散注於中焦。

    三焦達利第八勢圖 pt151A175.bmp (缺)

  19. 三焦達利第九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九勢,呼吸一口,使氣又由中焦沖運於上焦。

    三焦達利第九勢圖 pt151A176.bmp (缺)

  20. 三焦達利第十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十勢,呼吸一口,使輕清之氣上浮於上焦。

    三焦達利第十勢圖 pt151A177.bmp (缺)

  21. 三焦達利第十一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十一勢,呼吸一口,使純陽之氣歸位於中焦。

    三焦達利第十一勢圖 pt151A178.bmp (缺)

  22. 三焦達利第十二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十二勢,呼吸一口,使純陽之氣充盈於中焦。

    三焦達利第十二勢圖 pt151A179.bmp (缺)

  23. 三焦達利第十三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十三勢,呼吸一口,使純陽之氣散滿於中焦。

    三焦達利第十三勢圖 pt151A180.bmp (缺)

  24. 三焦達利第十四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正身圖中三才通氣第十四勢,呼吸一口,使重濁之氣下降於下焦。

    三焦達利第十四勢圖 pt151A181.bmp (缺)

    右三焦達利十四勢,雖與正身圖中三才通氣十四勢,並半身圖中馬上交關下十四勢同,而前者是運氣流通,中者是運氣貫注,此勢是運氣歸位,功分三等,理歸一貫,行功至此,縱橫上下,無不入妙矣。

  25. 左摘星換斗第一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側身圖中獨手擎天勢向左,呼吸三口。引氣左升。

    左摘星換斗第一勢圖 pt151A182.bmp (缺)

  26. 左摘星換斗第二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側身圖中翻手拔刀勢向右,呼吸三口,導氣右旋。

    左摘星換斗第二勢圖 pt151A183.bmp (缺)

  27. 左摘星換斗第三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側身圖中開弓打彈勢向右,呼吸三口,挽氣和肝。

    左摘星換斗第三勢圖 pt151A184.bmp (缺)

  28. 右摘星換斗第一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左摘星換斗第一勢向右,呼吸三口,引氣右伸。

    右摘星換斗第一勢圖 pt151A185.bmp (缺)

  29. 右摘星換斗第二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左摘星換斗第二勢向左,呼吸三口,導氣左旋。

    右摘星換斗第二勢圖 pt151A186.bmp (缺)

  30. 右摘星換斗第三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如左摘星換斗第三勢向左,呼吸三口,挽氣潤肺。

    右摘星換斗第三勢圖 pt151A187.bmp (缺)

    摘星換斗六勢是法飛星過度,以呼吸導引上浮,清氣輪轉於天盤之上,故名摘星換斗。

  31. 一字通關陰掌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就前勢將兩陰掌朝上,往兩邊平平盡力一伸如一字狀,呼吸一口,以通中焦關竅。

    一字通關陰掌勢圖 pt151A188.bmp (缺)

  32. 雙手虛托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就前勢將兩掌虛虛托起,呼吸一口,使氣通上焦關竅。

    雙手虛托勢圖 pt151A189.bmp (缺)

  33. 平心下氣勢。此勢盤腳同前,上身就前勢將兩掌挨身放下,疊放兩腳交加處,平心下氣,呼吸一口,使氣由上焦通下焦關竅。

    平心下氣勢圖 pt151A190.bmp (缺)

  34. 雙手再托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再覆頂門向上,虛虛托起,呼吸一口,使氣通上焦關竅。

    雙手再托勢圖 pt151A191.bmp (缺)

  35. 一字通關陽掌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伸膀直肱,順勢放下,陽掌朝上,平肩往兩邊一撐,亦如一字狀,呼吸一口,使氣由上焦通中焦關竅。

    一字通關陽掌勢圖 pt151A192.bmp (缺)

  36. 收氣回抱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收回,疊放兩腳交加處,呼吸一口,使氣由中焦通下焦關竅。

    收氣回抱勢圖 pt151A193.bmp (缺)

  37. 一字通關陰掌還原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伸膀直肱,又往兩邊抬起分開,陰掌朝上,陽掌朝下,平肩盡力作一字一撐,呼吸一口,使氣由下焦通中焦關竅。

    一字通關陰掌還原勢圖 pt151A194.bmp (缺)

  38. 收抱還原勢。此勢如前勢收氣回抱勢,將氣分三次,緩緩坐下,每坐下一次,呼吸一口,共坐下三次,呼吸三口,使三焦之氣各還原地。

    收抱還原勢圖 pt151A195.bmp (缺)

  39. 十字通關下手勢。此勢就前勢將兩陰掌向前垂下,挨身架十字,盡力往兩邊分開至肩,隨分隨上,呼吸一口,使氣斜開周身關竅。

    十字通關下手勢圖 pt151A196.bmp (缺)

  40. 十字通關陰掌勢。此勢就前勢伸膀直肱,將兩陰掌往兩邊盡力一排,呼吸一口,使氣橫開周身關竅。

    十字通關陰掌勢圖 pt151A197.bmp (缺)

  41. 十字通關回抱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挨身駕十字垂下,收回曲肱抱肩,坐下氣海,呼吸一口,使氣透周身關竅。

    十字通關回抱勢圖 pt151A198.bmp (缺)

  42. 十字通關陽掌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換作陽掌,平胸向前駕十字,盡力往兩邊一排,呼吸一口,使氣橫開周身關竅,複兩手平肩陽掌朝上,盡力往兩邊一撐,呼吸一口,使氣橫舒周身關竅。

    十字通關陽掌勢圖 pt151A199.bmp (缺)

  43. 十字通關交抱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順陽掌駕十字平胸,收回抱肩,坐下氣海,呼吸一口,使氣橫透周身關竅。

    十字通關交抱勢圖 pt151A200.bmp (缺)

  44. 十字通關陰掌還原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手陰掌朝上平肩,駕十字打開至肩,手與肩平,豎起脊梁,往兩邊盡力一撐,呼吸一口,使氣上通下透,各還本部。

    十字通關陰掌還原勢圖 pt151A201.bmp (缺)

  45. 十字通關握拳勢。此就前勢將兩掌握拳,伸膀直肱平肩,盡力往兩邊一抵,呼吸一口,以閉周身關竅。

    十字通關握拳勢圖 pt151A202.bmp (缺)

  46. 十字通關收拳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拳順肩收回,頓放兩股上大骨處,呼吸一口,以關周身關竅。

    十字通關收拳勢圖 pt151A203.bmp (缺)

  47. 十字通關叉手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拳兩掌換作叉放原處,大指在前,四指在後,呼吸一口,以鎖周身關竅。

    十字通關叉手勢圖 pt151A204.bmp (缺)

  48. 疊掌定氣勢。此勢就前勢將兩掌收回,疊放兩腳交加處,以定神氣。

    疊掌定氣勢圖 pt151A205.bmp (缺)

  49. 握固還原勢。此勢掌上操拳,右拳左掌,環拱平胸,呼吸三口,仍還握固思神之原坐功畢矣,毋庸下坐,接作定功。

    握固還原勢圖 pt151A206.bmp (缺)

第十一章‧定身圖說

凡行動至此圖時,水火既濟,坎補離填,采煉功畢,最宜久坐。運幾多時,定亦幾多時,大約運一下鐘,定亦一下鐘,運一枝香,定亦一枝香,作此勢坐時,運未到者,補運之定,有移者,隨止之,久久渾噩,大極一團,默念、存想、呼吸、俱化精氣神,三寶覺入,即色即空,不見實見境界,斯能養嬰入定,歸原出神,運定全功。

按定身圖八勢,是涵養性靈,全收前坐立行止,升降抑揚,屈伸宛轉,運定之效,萬不可輕易行之,行功至此,須屏絕念慮,洗滌心胸,耳不聞,目不見,心無所思,無一掛礙。惟知以所運之氣,歸蓄三焦,旋轉黃庭,意之所至,氣之所至,採藥煉丹,養嬰入定,全賴於此。返本還原,成真証果,實基於此,此時不能調息定位,一志凝神,則心必走著,氣難內積,將見前之運動,皆成外壯,豈不惜哉,然亦不可十分著意,貴無妄無助,不粘不脫,亦離亦合,妙極趣極,心經所謂,色不意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者,即此境界也。學道之人,平時細心體之,臨時一心向之,過時又回心審之,日久功深,不特易筋換骨,即伐毛洗髓,亦無難亦。

  1. 定氣和神勢。此勢與坐身圖中握固思神勢同,但氣穴要使之微閉,則氣始定。 神光要使之內斂,則神始和,一呼一吸,吸降呼升,三呼三吸,緩作下勢。

    定氣和神勢圖 pt151A207.bmp (缺)

  2. 旋轉日月勢。此勢立身盤腳俱與前同,拳掌安放亦無異。將氣海坐下,使 氣穴微閉,兩眼左轉二十一輪,呼吸二十一口,吞津三度,右轉二十一輪,呼吸二十一口,吞津三度,再作下勢。

    旋轉日月勢圖 pt151A208.bmp (缺)

  3. 倒湧清泉勢。此勢雙疊兩腳,豎起脊梁,高駕鵲橋,合眼平視,拳掌安放 兩腳交叉處,吸下呼上,呼吸三口,導引黃河,逆流沖動督任,倒湧天梯,醍醐灌頂,水帘不絕,再作下勢。

    倒湧清泉勢圖 pt151A209.bmp (缺)

  4. 返觀內照勢。此勢盤腳立身,拳掌安放悉如前法,呼吸之間,吸則眼觀鼻,鼻觀心,心觀腎,呼則沖督任,上天梯,翻泥丸,不可失意,亦不可十分著意,太急難到,太緩必滯,不疾不徐,呼吸三口,自能內觀臟腑。

    返觀內照勢圖 pt151A210.bmp (缺)

  5. 龍行虎奔勢。此勢緊閉牙關,高駕鵲橋,氣海坐下,緩緩呼吸二十一次,每七次吞津三口,使龍行虎奔,三三九口畢,換作下勢。

    龍行虎奔勢圖 pt151A211.bmp (缺)

  6. 汲精補髓勢。此勢兩腳舒伸。兩掌蓋膝,吸降呼升,呼吸三口,使所運津液之精氣血之精,上補神髓,開啟性靈。

    汲精補髓勢圖 pt151A212.bmp (缺)

  7. 返本還原勢。此勢曲肱將兩腳收回,兩腳掌合抵,兩手伸膀直肱合掌交叉,緊抱兩腳十指,坐下氣海,緩緩呼吸七口,吞津三度,使胎嬰團結,返本還原。

    返本還原勢圖 pt151A213.bmp (缺)

  8. 養嬰歸原入定出神勢。此勢坐法與定身第一圖同,但呼吸至此,愈隱愈微,不惟無聲,並若無氣,渾渾噩噩,杳杳冥冥,一塵不染,萬象皆空,胎嬰所在,活活潑潑,有我無我,出入悉定,萬化之源,太初之本。

    養嬰歸原入定出神勢圖 pt151A214.bmp (缺)

    偈曰︰行功至斯,無生無死,定而不定,出入由己,觀自在相,神嬰脫體,洗髓功深,天靈蓋啟,混沌一元與天地匹,渾化無邊,究竟得止,圓覺功夫,權輿在此。

第十二章‧臥身圖說

臥身圖說明︰凡作睡功,不必拘定,頭頂北,面朝西,一腳屈,一腳伸,曲肱作枕,諸法總須鞠躬屈膝,緊閉牙關,高駕鵲橋,合眼收光,返觀內照,一志凝神,調息定氣,吸降呼升,萬緣屏除,一心皈命,混混沌沌,無夢無驚,方可使河車運動,督任交通,坎離既濟,陰陽相生,當亥子丑寅四時,最宜安息,升降清濁,使心腎交關,百脈朝會,此四時不睡,水穀之精,不能化津升騰天頂,貫注周身,雖酣終日,臥亦奚益焉,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日月往來,陰陽交構正在此四時。修煉家千萬不可失此機會,此小周天也。至於睡法圖有十式,隨擇一圖睡之,俱可旋轉車輪,切忌如尸仰臥,伏地覆臥。

又佛傳睡功有捫臍摸腹,掙搓睪丸,揉擦下體諸法,宜於初睡醒時行之,欲睡時只宜作臥身圖式,千萬不可運動臍腹、睪丸、下體等處,恐功未到睡後走丹。

  1. 左伏身側臥勢。此圖頭向左臥,左腳屈右腳伸,左手抱肩,右手按席上,側身伏臥床。

    左伏身側臥勢圖 pt151A215.bmp (缺)

  2. 右伏身側臥勢。此圖頭向右臥,右腳屈左腳伸,右手抱肩,左手覆按席上,側身伏席臥。

    右伏身側臥勢圖 pt151A216.bmp (缺)

  3. 左坦腹側臥勢。此圖頭向左臥,左腳伸右腳屈立,左手仰放席上,右手覆按右腿,坦腹側身向上面臥。

    左坦腹側臥勢圖 pt151A217.bmp (缺)

  4. 右坦腹側臥勢。此圖頭向右臥,右腳伸左腳屈立,右手仰放席上,左手覆按左腿,坦腹側身向上面臥。

    右坦腹側臥勢圖 pt151A218.bmp (缺)

  5. 左屈膝側臥勢。此圖頭向左臥,左腳屈放席上,右腳屈立,左手仰放席上,右手覆按右腿,坦腹側身向上面臥。

    左屈膝側臥勢圖 pt151A219.bmp (缺)

  6. 右屈膝側臥勢。此圖頭向右臥,右腳屈放席上,左腳屈立,右手仰放席上,左作覆按左腿,坦腹側身向上,面臥。

    右屈膝側臥勢圖 pt151A220.bmp (缺)

  7. 左如弓側臥勢。此圖頭向左臥,左腳屈放席上,右腳仍屈如左腳疊放左腳上,陽物腎囊用手兜出,使兩胯不相挨,左手抱肩,右手覆按上,如弓側臥。

    左如弓側臥勢圖 pt151A221.bmp (缺)

  8. 右如弓側臥勢。此圖頭向右臥,右腳屈放席上,左腳仍屈如右腿,疊放右腳上,陽物腎囊用手兜出,不使兩胯相挨、右手抱肩,左手覆按席上,如弓側臥。

    右如弓側臥勢圖 pt151A222.bmp (缺)

  9. 左坦腹仰臥勢。此圖頭微向左而坦腹仰臥,以左腳交右腳上,兩手握拳安放兩股,雖仰,微側向右,身左,氣不舒時,宜睡此勢,平時少用。

    左坦腹仰臥勢圖 pt151A223.bmp (缺)

  10. 右坦腹仰臥勢。此圖頭微向右而坦腹仰身臥,以右腳交左腳上,兩手握拳按放兩股,雖仰,微側向左,身右,氣不舒時,宜睡此勢,平時少用。

    右坦腹仰臥勢圖 pt151A224.bmp (缺)

    行功說明︰凡睡,衣宜解,帶宜松,床求平坦,被無覆頭,枕不可過高,亦不可過低,以頭居肩中為度,手不可抱頭,亦不可放骨縫處,以阻氣道,兩胯宜微開,使腎囊陽物不壓,斯為合法。

第十三章‧韋馱勁十二勢圖說

  1. 韋馱獻杵第一勢。

    韋馱獻杵第一勢圖 pt151A225.bmp (缺)

    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2. 韋馱獻杵第二勢。

    韋馱獻杵第二勢圖 pt151A226.bmp (缺)

    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3. 韋馱獻杵第三勢。

    韋馱獻杵第三勢圖 pt151A227.bmp (缺)

    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 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 舌可生津將 抵,鼻能調息覺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4. 摘星換斗勢。

    摘星換斗勢圖 pt151A228.bmp (缺)

    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5. 倒拽九牛尾勢。

    倒拽九牛尾勢圖 pt151A229.bmp (缺)

    兩 後伸前屈,小腹運氣空松;用力在於兩膀,觀拳須注雙瞳。

  6. 出爪亮翅勢。

    出爪亮翅勢圖 pt151A230.bmp (缺)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

    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7. 七鬼拔馬刀勢。

    七鬼拔馬刀勢圖 pt151A231.bmp (缺)

    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8. 三盤落地勢。

    三盤落地勢圖 pt151A232.bmp (缺)

    上 堅撐舌,張眸意注牙;
    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 ;
    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
    瞪睛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9. 青龍探爪勢。

    青龍探爪勢圖 pt151A233.bmp (缺)

    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
    掌平氣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
    兩目注平,息調心謐。

  10. 臥虎撲食勢。

    臥虎撲食勢圖 pt151A234.bmp (缺)

    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 相更。 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11. 打躬勢。

    打躬勢圖 pt151A235.bmp (缺)

    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嚙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 ,力在肘雙彎。

  12. 掉尾勢。

    掉尾勢圖 pt151A236.bmp (缺)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 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 ;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總考其法,圖成十二;誰實貽諸,五代之季;達摩西來,傳少林寺,有宋岳候,更為鑒識;卻病延年,功無與類。

第十四章‧十二大勁圖說

凡行練力功夫,須於靜處面向東立,靜慮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須使其氣貫兩手,若一用力,則不能貫兩手矣。每行一式,默數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間斷。行第一式,自覺心思法則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遲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貫上頭頂,此練力練氣,營運易筋脈之法也。務須嚴謹有恆,戒酒色,日夜行五六七次,工無間斷,食飯四五頓,專心練習至百日,能長千斤之力,此指少壯者言也。即軟弱無力之人,亦可練至五六百斤,倘年老精氣不足者,肯如法操練,日行二三次,亦能健食延年,除一切疾病,真神妙也。

第一式圖 pt151A237.bmp (缺)

面向東立,目上視,兩腳站平,寬與肩齊,不可參差,兩手垂下,肘微曲,掌背朝上,掌心朝下,指尖仰翹朝前,默數四十九字,每數一字,指尖朝上翹,掌想朝下按,如此四十九翹,四十九按,四十九宮也。

第二式圖 pt151A238.bmp (缺)

前式數字畢,將十指卷曲為拳,拳背朝前,以兩大拇指朝身,每數一字拳一緊,大拇指一翹,數四十九字,即四十九緊,又即四十九翹也。

第三式圖 pt151A239.bmp (缺)

前式數字畢,將大指疊在掌心,捏緊為拳,趁勢往下一伸,肘微曲,兩拳虎口向前,每數一字,拳加一緊,亦數四十九字,四十九緊也。

第四式圖 pt151A240.bmp (缺)

前式數字畢,將臂平抬,拳伸向前,與肩齊平,兩肘微曲,虎口朝上,兩拳相距尺許,數一字,拳一緊,數四十九字。

第五式圖 pt151A241.bmp (缺)

前式已畢,即按此勢將兩臂豎起,虎口向後,手臂不可貼頭,拳緊如前,數四十九字。

第六式圖 pt151A242.bmp (缺)

前式已畢,即接以兩拳下對耳一寸遠,以虎口向兩肩,數一字拳一緊,想前兩肘尖往後用力,數四十九字。

第七式圖 pt151A243.bmp (缺)

前式已畢,將身往後一仰,以腳尖離地為度,趁勢將兩手分開,直與肩齊,虎口向上,數一字,拳一緊,想兩拳往後排,胸微向前合,數四十九字。

第八式圖 pt151A244.bmp (缺)

前式已畢,將兩手收回,兩拳向前合對,與第四式相同,而不同者,手直肘不微曲,拳相近,只離五六寸遠,數一字,拳一緊,亦合,數四十九字。

第九式圖 pt151A245.bmp (缺)

前式已畢,將兩拳收回兩乳之上,即抬起翻拳,向前起對鼻準頭、拳背、食指、大節骨去鼻準二三寸,數一字,拳一緊,數四十九字。

第十式圖 pt151A246.bmp (缺)

前式已畢,將兩手分開,虎口對兩耳,如山字形,每數一字,拳一緊,拳想上舉,肘想往外抵合,數四十九字。

第十一式圖 pt151A247.bmp (缺)

前式已畢,將拳翻轉至臍下兩膀,以兩食指大節離臍一二分遠,數一字,拳一緊,數四十九字畢,吞津三口,隨氣送至丹田。

第十二式圖 pt151A248.bmp (缺)

吞津吸氣畢,不數字,兩手松開,手垂下,複掌齊向上,三端與肩平端時,腳後跟微起,以助其力,如端重物狀,拳亦往上三舉,肘亦往下三扎,兩腳六跌全功。 <目錄

第十五章‧立八段錦圖說

  1. 兩手托天理三焦圖 pt151A249.bmp (缺)
  2. 左右開弓似射雕圖 pt151A250.bmp (缺)
  3. 調理脾胃須單舉圖 pt151A251.bmp (缺)
  4. 五勞七傷往後瞧圖 pt151A252.bmp (缺)
  5. 搖頭擺尾去心火圖 pt151A253.bmp (缺)
  6. 背後七顛百病消圖 pt151A254.bmp (缺)
  7. 攢拳怒目增氣力圖 pt151A255.bmp (缺)
  8. 兩手攀足固腎腰圖 pt151A256.bmp (缺)

第十六章‧坐十二段錦圖說

十二段錦總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腳頻,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 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舊名八段錦,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病化為塵。
以上系通身合總,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亂,先要熟記此歌,再詳看後圖及各圖詳注,各訣自無差錯,十二圖附後。

十二段錦第一圖 pt151A257.bmp (缺)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此圖盤腿而坐,緊閉兩目,冥亡心中雜念。凡坐要豎起脊梁,腰不可軟弱,身不可依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閉關卻邪也。靜思者,靜息思慮而存神也。

十二段錦第二圖 pt151A258.bmp (缺)

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上下牙齒相叩作響,宜三十六聲,叩齒以集牙內之神使不散也。昆侖即頭,以兩手十指相叉,抱住後頸,即用手掌緊掩耳門,暗記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聲。

十二段錦第三圖 pt151A259.bmp (缺)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記算鼻息出入各九次畢,即放所叉之手,移兩手掌擦耳,以第二指疊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彈腦後,要如擊鼓之聲,左右各二十四度,兩手同彈共四十八聲,仍放手握固。

十二段錦第四圖 pt151A260.bmp (缺)

微擺撼天柱。

天柱即後頸、低頭扭頸,向左右側視,肩亦隨之左右搖擺,各二十四次。

十二段錦第五圖 pt151A261.bmp (缺)

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赤龍即舌,以舌頂上顎,又攪滿口內上下兩旁,使水津自生,鼓漱於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 有聲吞下,心暗想,目暗視,所吞津液直送至臍下丹田,龍即津,虎即氣,津下去氣自隨之。

十二段錦第六圖 pt151A262.bmp (缺)

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

以鼻吸氣閉之,用兩掌相搓擦極熱,急分兩手磨後腰上兩邊,一面徐徐放氣從鼻出,精門即後腰兩邊軟處。以兩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十二段錦第七圖 pt151A263.bmp (缺)

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閉口鼻之氣,以心暗想,運心頭之火,下燒丹田,覺似有熱,仍放氣從鼻出,臍輪即臍丹田。

十二段錦第八圖 pt151A264.bmp (缺)

左右轆轤轉。

曲彎兩手,先以左手連肩圓轉三十六次,如絞車一般,右手亦如之,此單轉轆轤法。

十二段錦第九圖 pt151A265.bmp (缺)

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

此勢放開所盤兩腳,平伸向前,兩手指相叉,反掌向上,先安所叉之手於頭頂,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著力上聳,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頭頂,又托上,共九次。

十二段錦第十圖 pt151A266.bmp (缺)

低頭攀足頻。 以兩手向所伸兩腳底作力扳之,頭低如禮拜狀十二次,仍收腳盤坐,收手握固。

十二段錦第十一圖 pt151A267.bmp (缺)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 響,百脈自調勻。

再用舌攪口內,以候神水滿口,再鼓漱三十六,連前一度,此再二度,共三度畢,前一度作三次吞,此兩度作六次吞,共九次吞,如前咽下,要 響聲,咽津三度,百脈自周遍調勻。

十二段錦第十二圖 pt151A268.bmp (缺)

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舊名八段錦,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病化為塵。

心想臍下丹田中,似有熱氣如火,閉氣如忍大便狀、將熱氣運至穀道,即大便處,升上腰間、脊背、後頸、腦後、頭頂上,又閉氣從額上兩太陽耳根、前兩面頰,降至喉下、心窩、肚臍、下丹田止,想是發火燒通身皆熱。 <目錄>中篇‧功法篇 <篇名

第十七章‧操腹九沖圖說

操腹運功 佛傳操腹法亦運功也。然此九沖按摩圖略有變化,習內功者,多採之,常用之。若內功已得,不假外運,惟積氣時亦兼用。亦遇有病時,即患處如法運之,最為神妙。

又用按摩操腹法、先運後臥、先臥後運俱可。但運前睡法與運後睡法,總須於前臥身圖中擇一勢睡之,方保無患。

卻病延年法,操揉按摩圖。

第一圖 pt151A269.bmp (缺)

以兩手中三指按心窩,由左順揉團轉二十一次。

第二圖 pt151A270.bmp (缺)

以兩手中三指,由心窩順揉而下,且揉且走,揉至臍下高骨為度。

第三圖 pt151A271.bmp (缺)

以兩手中三指,由高骨處向兩邊分揉而上,且揉且走,揉至心窩,兩手交接為度。

第四圖 pt151A272.bmp (缺)

以兩手中三指、由心窩向下直推至高骨二十一次。

第五圖 pt151A273.bmp (缺)

以右手由左繞摩臍腹二十一次。

第六圖 pt151A274.bmp (缺)

以左手由右繞摩臍腹二十一次。

第七圖 pt151A275.bmp (缺)

以左手將左邊軟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托後,輕捏定用右手中三指,自左乳下,直推至腿夾二十一次。

第八圖 pt151A276.bmp (缺)

以右手將右邊軟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托後,輕捏定用左手中三指自右乳下,直推至腿夾二十一次。

第九圖 pt151A277.bmp (缺)

揉摩畢,遂跌坐,以兩手大指押膝旁、四指拳曲分按兩膝上,兩足十趾亦稍鉤曲,將胸自左轉前,由右歸後,搖轉二十一次畢,又照前自右搖轉二十一次。 前法如搖身向左,即將胸肩搖出左膝前,向即搖伏膝上向右,即搖出右膝,向後即弓腰後撤,總不以搖轉滿足為妙,不可急搖,休使著力。

凡揉腹時,須凝神淨慮,於矮枕平席正身仰臥,齊足屈趾,輕揉緩動,將八圖挨次做完為一度,每逢做時,連做七度畢,遂起坐搖轉二十一次。照此清晨睡醒時做為早課,午申做為午課,晚間臨睡時做為晚課。日三課為常,倘遇有事,早晚兩課,必不可少。初做時一課二度,三日後一課五度,再三日後,一課七度,無論男女皆宜,惟孕者忌之,切記切記。

全圖說

全圖則理備,化生之微,更易見也。天地本乎陰陽,陰陽主乎動靜,人身一陰陽也。陰陽一動一靜也,動靜合宜,氣血合暢,百病不生,乃得盡其天年,如為情欲所牽,永違動靜。過動傷陰,陽必偏勝;過靜傷陽,陰必偏勝。且陰傷陽無所成,陽亦傷也,陽傷而陰無所生,陰亦傷也。既傷矣,生生變化之機已塞,非用法以導之,則生化之源無由啟也。揉腹之法,以動化靜,以靜運動,合乎陰陽,順乎五行,發其生機,神其變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消內生之百病。補不足,瀉有餘,消長之道,妙應無窮,何須借燒丹藥,自有卻病延年之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