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嘔吐門

反胃大吐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雙目紅腫,人以為熱也,誰知是腎水之方乎?蓋脾胃必借腎水而滋潤之,腎水一虧,則胃之火沸騰而上,以致目紅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時燥時靜,時欲飲水,及水到又不欲飲,即強飲之,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熱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黃東加桂、附,水煎,冷服。
〔此方可治上假熱而下真寒者,無不神妙奏功,大吐之症宜之耳。〕

外治法︰

先以手擦其足心,使極熱時,然後用附子一個煎湯,用鵝翎掃之,隨乾隨掃,少頃亦不吐矣。後以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即安然也。或服逍遙散加黃連,亦立止也。無如世醫以雜藥妄投而成噎膈矣,方用︰

熟地(二兩) 山萸(一兩) 當歸(五錢) 元參(一兩) 牛膝(三錢) 白芥子(三錢)
水煎服。

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乾而細,飲食入胃,不能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寒邪犯腎大吐

寒邪入腎宮,將脾胃之水,挾之盡出,手足厥逆,少腹痛不可忍,以熱物熨之少快,否則寒冷欲死。不知者以為胃病,而乃腎病也。方用︰

附子(一個) 白朮(四兩) 肉桂(一錢) 乾薑(三錢) 人參(三兩)
水煎服。

下喉便覺吐定,煎渣再服,則安然如故矣。〔蓋腎水養人,何能克心以死人?惟陰寒邪氣,直入腎宮,則腎火外避,而諸邪挾眾,逆犯心君,則不寧矣。所以必用附子、肉桂、乾薑,一派辛辣之熱藥,而不必多用人參以定變,使諸藥遍列分部,無非春溫之氣,自然寒邪散而吐止矣。〕

腎虛嘔吐

嘔吐之症,人以為胃虛也,誰知是由於腎虛乎?故治吐不效,未窺見病之根也。方用︰

人參(三錢) 白朮(五錢) 薏仁(五錢) 芡實(五錢) 砂仁(五粒) 吳茱萸(五分)
水煎服。
〔此方似乎治脾胃之藥,不知皆治腎之味。方中取人參救胃之外,其餘藥品,俱入腎經,而不止留在脾也。腎火生脾,脾土生胃,胃氣一轉,嘔吐自平,此治胃而用治腎之法,人知之乎?〕

脾虛胃吐

胃吐由於脾虛,脾氣不下行,自必上反而嘔,補脾則胃安。方用︰

人參(三錢) 茯苓(三錢) 白朮(五錢) 甘草(一錢) 肉桂(一錢) 神曲(一錢) 半夏(一錢) 砂仁(三粒)
水煎服。

此方治胃病以補脾土者,何也?蓋胃為腎之關,關門之沸騰,由於關中之潰亂,然則欲使關外之安靜,必先使關中之安寧。況用砂仁、半夏、神曲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如神者乎?此脾胃雙補法也。

腎寒吐瀉

腎寒吐瀉,由於心寒胃弱,嘔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利不已,五更時痛瀉三、五次者是也。此症人以為脾胃之寒,服脾胃藥而不效者,何也?蓋胃為腎之關,脾為腎之海。胃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心包甚寒,何以生胃土而消穀食?脾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下焦虛寒,何以化糟粕而生精微?故補脾胃莫急於補腎也。方用︰

熟地(三兩) 山萸(二兩) 茯苓(三兩) 人參(三兩) 山藥(四兩) 附子(一兩) 肉桂(一兩) 五味子(一兩) 吳茱萸(五錢)
蜜丸,每日空心服五錢。
〔此方之妙,全在用腎藥居多,而脾胃藥居少。尤妙在用熱溫之藥,於補腎、補土之中,則火足而土健,誰知水足而生火乎?此種議論,舉世未聞,豈徒托空言以示奇乎?實有至理存焉。試之無不效奏頃刻,願世人加意此妙法也。〕

火吐

此症若降火,則由脾而入於大腸,必變為便血之症,方用清火止瀉湯︰

茯苓(一兩) 人參(二錢) 砂仁(三粒) 黃連(三錢)
水煎服。

寒吐

此症若降寒,則又引入腎,而流於膀胱,必變為遺尿之症,法宜散寒止吐,方用止嘔散寒湯︰

白朮(二兩) 人參(五錢) 附子(一錢) 乾薑(一錢) 丁香(五分)
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補脾之品,則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勢不得不從臍出也。

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腎水虛不能潤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

熟地(二兩) 山萸(五錢) 山藥(一兩) 丹皮(三錢) 茯苓(五錢) 澤瀉(三錢) 麥冬(五錢)五味子(一錢)
水煎服。

反胃

又有食久而反出者,乃腎火虛不能溫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方用︰

熟地(二兩) 山萸(一兩) 山藥(六錢) 丹皮(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附子(三錢) 肉桂(三錢)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