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經曰︰寧醫十丈夫,難醫一小兒。夫小兒也,臟腑脆嫩,氣血未定,經絡脈息軟弱如絲毫,易虛易實,乍冷乍熱,口不能言証情,手不能指病處,苟不考其方,而先為之所,則當局者迷,終不免束手待盡。其為病, 施姑舍,是自家之荐遭兒 ,心常痛之。昨年秋,浮屠正訓,袖示一冊子,曰︰此古皇明成斯文,逸其名號,無忌先生所撰《保幼新編》也。論症製方最為詳備,而世醫之等視文具流傳爛紙。訓恐久而漫滅,蕩瓶缽,付剞劂,幸先生之惠一言,弁諸首也。余於醫學實昧昧焉,不能有以測其說之淺深,重以衰病倥傯,經歲不遑。近於舊簏中間閱其所傳本,蓋其說原於古經,附以新方,刪繁撮要,無浩 難尋之患。參運氣,化五行,察陰陽,看日時,對証輒效,如持左契。今得廣其流布,家藏而人誦之。雖非學為方者,開卷了然,及時投劑,俾赤子既殊而回蘇之,共登慈航,同躋壽域。夫儒之斥佛,以其用功於虛無寂滅而止耳。今乃於瓶水枯淡中,有此竭心力念及壽民之方,孰謂吾儒之所未能者,以浮屠氏而能之乎?余於是益痛其見之之晚,而仆仆愧而敘。
龍集乙巳七夕勿齋病夫盧光履撰
凡例
- 小兒急病,臨時考方,有若當局者迷,常有不及治之患。迨其病未發,宜熟覽此一通,使心目了然於諸証,而預備緊入之材,然後庶可趁其証情之未危而治之也。
- 小兒急病皆入重材,鄉鄙貧家,卒難覓用,終未免束手待盡,非所以濟夭之意也。今者諸方湯散丸中,擇其妙緊之劑,減其難得之材,而另加鄉產之性相近者,更為製方。雖涉僭越,而庶可為活命之一助焉。
- 古人治病,用意不同,立方甚煩,猝當危急之証,未及精擇其當劑,雜施諸方,使標本失次,經緯錯亂,或救或不救,寧不懼哉﹗小兒之病,不過曰驚、熱、風、痰而已,製方雖殊,而所入之材,大同小異。故敢以管見,刪其峻毒之材,取其和平之味,合為通治之劑。而如有別訂可以兼治者,則別書加減法;若不可兼治,則別立一、二方,以為便考之地爾。
- 湯劑分錢太過,一、二歲兒,則一帖分五、六次飲之;五、六歲兒,則分二、三次飲之,酌量用之可也。
運氣流行法
(干曰運,支曰氣)
化氣五行
甲己土 乙庚金 丙辛水 丁壬木 戊癸火 子午火 丑未土 寅申火 卯酉金 辰戌水 巳亥木
看日
運氣同,曰天符,得病危同困。
氣生運,曰順化。
氣克運,曰天刑。
運生氣,曰小逆。
運克氣,曰不和。
運臨氣,曰歲會。得病執持。(甲辰、甲戌、丙子、丁卯之年是也)
符會合,曰太乙。得病立死。(戊午、乙酉、己未、己丑之年是也)
客氣旁通
看年
子午太陽初之氣 丑未厥陰初之氣
寅申少陰初之氣 卯酉太陰初之氣
辰戌少陽初之氣 巳亥陽明初之氣
看節
大寒初,春分前,初之氣主之。
春分初,小滿前,二之氣主之。
小滿初,大暑前,三之氣主之。
大暑初,秋分前,四之氣主之。
秋分初,小雪前,五之氣主之。
小雪初,大寒前,六之氣主之。
計法先考年之屬某之支,某經初之氣;次考月之屬某節,某之氣主之,次考下輪圖,則知某經客氣之為某病也。
看日時
圖 p03-b27a1.bmp (缺)
子屬膽 胞胎□ 丑屬肝 水土生起巳 寅屬肺 木生起申 卯屬大腸 金生起寅 辰屬胃 火生起亥 巳屬
脾午屬心 未屬小腸 申屬膀胱 酉屬腎 戌屬心胞 亥屬三焦
少陽(手︰三焦,足︰膽) 熱疾
陽明(手︰大腸,足︰胃) 厲疾
太陽(手︰小腸,足︰膀胱) 寒疾
少陰(手︰心,足︰腎) 心疾
厥陰(手︰心包,足︰肝) 末疾
太陰(手︰肺,足︰脾) 腸疾
《入門》曰︰醫而不知運氣,如面牆而立。況未語小兒之病,尤難辨其某經之所屬,保幼之家不可以不知此也。
小兒病源總論
小兒之病,皆出於熱,何也?蓋男多腎火,女多肝火,腎有火則精熱,肝有火則血熱。小兒稟受父母之精血而成胎,故小兒之病,皆由於胎熱也。
經曰︰熱生風。又曰︰熱生痰。蓋胎熱挾風上升則為頭瘡、 耳、齒疳、雀目之証;外散則為丹毒、癮疹、遍身胎腫之証。胎熱挾風與痰而流注於頭項、胸背、腋脅、肢節,則為瘰癧、癭瘤、走馬、飛□、痰厥、不仁、不遂、龜胸、龜背之証。風痰火乘虛(氣□所虛,邪□湊焉)。而聚合於五內,則為急驚(實熱)、慢驚(虛熱)、狂(實熱)、癲(虛熱)、癇、釣、 (柔)、痙(強)、疝、淋、浮、脹之証。是以胎熱變生六証(風、熱、痰、火、燥、濕),六証養成百病,百病根委不過曰胎熱而已(熱生痰者,熱多則津液煎熬而成痰也)。
凡小兒稟氣有虛實。氣實則熱亦實,氣虛則熱亦虛。虛熱甚而痰多風小,則為慢驚(氣虛則熱愈增勢,熱甚則痰愈增勢);實熱甚而痰少風多,則為急驚。凡治急驚,先以清熱為主;治慢驚,先以補氣消痰為主。
驚有三証︰急驚、慢驚、慢脾風也(眼半開半合,將成脾風之候。驚風三次複發則為癇也)。
驚有八候︰一搐(臂肘伸縮)、二搦(十指皆合)、三掣(勢如提掣)、四顫(頭身顫動)、五反(身首反張)、六引(手如挽弓)、七竄(目直上竄)、八視(晴露斜視)。
搐有五証︰身熱力大者,急驚;身冷力小者,慢驚;仆地作聲,醒時吐沫者,癇;頭仰視者,天吊;角弓反張者,。
脾風有五証︰頭雖熱,眼珠青白而足冷;頭雖熱,或腹脹而足冷;頭雖熱,或泄瀉而足冷;頭雖熱,或嘔吐而足冷;頭雖熱,或渴而足冷者,脾風之候。(凡頭熱足冷者,皆真元不足,而虛熱上升之致)
驚搐無聲者,順;有聲者,逆。男為陽屬木,故發搐之時,左視水位(肺)則無聲,右視金位(肺)則有聲。女人反是。蓋金木相擊故也。
心主驚,實則多叫哭驚悸,手足動搖,發熱飲水;心氣熱則合面而臥;熱實則仰臥目上竄,舌強不能語,虛則困臥驚悸不安。
肝主風,實則目直視,大叫,呵欠,項急,煩悶。甚則兩 俱緊,不轉目睛,發驚切牙,手循衣亂捻物,身強反張。
脾主困,實則困睡,身熱飲水,泄瀉赤黃色,不思飲食,睡不露睛;虛則吐瀉白色,睡露睛或有痰。
肺主喘,實則悶亂、喘促或渴,虛則哽氣長,出氣短,唇白色。
腎主無虛,實則目無精光,畏明,體骨重,虛劫神氣不足,目中白睛多,顱解顱開,面色 白。腎虛者下竄,或脛寒足熱,不喜覆衣。
五臟傳變皆痰為患,蓋痰乃風苗,火靜則伏於脾,火動則壅於脾,痰火交作則為驚風,結滯則為癇、釣,來去則為瀉青,皆由脾濕而成。(保元湯,加白芍藥以養血,為使。乃慢驚之養劑也)
辨實熱
性急數啼,汗熱,寤寐多驚,大便小便不通,有微恙身輒烘熱,喜飲水。
辨虛熱
性緩聲懦,遍身如常,腦後偏濕,盜汗汗冷,便滑數泄,上熱下寒,口內糜爛,善發諸疳,數吐乳流涎,常有喉間痰聲,善噫,屎色青而又白。
胎熱預治方
小兒初生,急以甘草一錢,黃連五分,煎水,蘸帛裹手指,拭兒口內惡汁,且以二味煎水飲之。俾兒吐出腹中穢濁之水,或下惡物於大便,則兒無雜病,善行痘疹。(加人參一、二分,同煎為妙)
一方︰朱砂一字,調煉蜜,蘸兒口內咽下,則一生免痘疹之患。
小兒初生,即以綿絮多漬產血,陰乾,無使腐傷,藏於不熱處。小兒氣暫不平,口熱身溫,上綿血浸溫水出之,頻頻飲之,治兒百病。一云臍帶中血尤佳。
取狗糞露乾。色白者,蜜炙作末,浸白沸湯,去滓,頻頻溫服。預防慢、急驚,火丹,胎腫,口疳等症。
兒生後臍帶脫落,即取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圍燒至煙將盡,放出地上,用瓦蓋之,存性,研為末。預將朱砂透明者細末,水飛。臍帶末若五分重,朱砂和二分半,生地、當歸身濃煎汁一、二蜆(小蛤)殼,調和煎三味飲兒,一日內用盡,次日大便遺下污穢之物,終身永無痘疹及諸疾之患,此延生第一妙方。
初生危証
小兒初生,有即死者,急看口中懸雍前 上有泡如石榴子,以指摘破出血,以帛拭之,摻發灰。若惡血入於口中則即死。
小兒初生,氣欲絕不能啼,必是難產時所傷,或冒寒所致。急以綿絮抱兒置懷中,勿斷臍帶,且持胞衣置爐火中燒之,且醋湯或艾湯洗臍帶,令熏氣入兒腹中,則氣回啼哭如常,方可斷臍帶。
一方︰人參、烏藥各二、三分同煎,滴兒口中亦妙。
小兒初生,面青身冷口噤者,乃產母臨產前過食生冷性寒之物,寒氣移胎而然。急煎人參,白僵蠶,甘草各二、三分飲之。
小兒初生,嘔吐不能飲乳者,乃穢惡之水入口腹而然。黃連,枳角(殼也),赤茯苓,甘草各二、三分,煎水和蜜飲之。
小兒初生,口內白屑滿舌,不能吮乳,名曰鵝口,急以亂髮纏指頭,蘸薄荷汁或井花水拭之。如不脫,用石雄黃、黃連、甘草等分為末,和蜜塗口內。
一方︰鼠婦蟲取汁塗之。
一方︰白楊枝取瀝塗之,神效。
小兒初生,遍身無皮,但是紅肉,以白早米粉摻之,候生皮乃止。(白早米,早稻米)。
小兒初生,遍身如魚泡,如水晶,碎則水流,蜜陀僧末摻之(無則可用白早米粉)。因服蘇合香丸(方見下)。
小兒初生,不能吮乳者,口內生齒屎,名馬牙。以針刮腫核,塗白清即效(白清無則生清亦可,不治必死)。
小兒初生,口唇緊小不能開,名曰繭唇。黃柏、五倍子、甘草等分為末,和白清塗之。
一方︰牛黃加竹瀝飲之,最妙。不急治則必死。
驚風之候
(小兒百病中,驚風最急難治,故別為條列於此,以備預防之道)
小兒急症既發之後,雖有預備之藥,不能及時多服則鮮有萬全,須令乳母逐日細察兒身(如有紅點,則必是丹毒之漸,考方急治之)。若兒身過溫於前日,或腦後熱,口氣熱,則必有驚風之候。須飲小兒清心丸、抱龍丸之屬。(二方並見下)
小兒諸驚,朱砂、雄黃等分,調豬油,抹兒口中,即效。入麝香少許為妙。
小兒生後,一朔內多啼,乃瀉胎熱,不是為病。
小兒生才二、三月,早為起動,或直坐,或高舉,則精神眩倒,多發驚風。天麻五分、人參三分煎水,和朱砂末服之。或泄痢,白僵蠶、砂仁、黃連、甘草等分,煎服為妙。
小兒聽旁人疾聲而驚,或觸窗戶冷風而驚,或冬日冷處之人猝然入房抱之,冷風觸兒而驚,或小兒入睡之際,猝然呼覺而驚,或為他兒所踏而驚,或為乳母寢時所壓而驚,仍發急驚,即服安神丸(方見下)。
一方︰麥門冬、酸棗仁(另炒)、天麻、人參、柴胡、防風、烏藥等分,煎服為妙。
小兒大吐大瀉之餘,必發慢驚,保元湯(方見下)加砂仁,藿香五、六分合服之。久哭亦發驚風,蘇合香丸服之。性躁之兒,久哭則氣逆而熱乘痰滯之故也。
小兒身半只熱、半只涼者,慢驚之候(難治),錢氏白朮散(見下)加歸芍各七、八分,香附,烏藥各四、五分服之。鎮心安神湯亦可用。
小兒一腮熱而紅,一腮冷如水者,亦慢驚之候,治法上同。
小兒眼無精氣,睜然若驚者,必發驚風,保元東加柴胡,黃連,羌活,防風各五、六分服之。
小兒白睛多青色者,乃肝熱移肺,亦發驚風。蓋補金氣旺,則木自衰而火自退,宜保元湯調瀉青丸(方見下)服之。
小兒無端常啼者,必是芒刺著膚而然,須向明窗,細察遍身,如無著刺處,則此必驚風之候,清心靈神湯(方見下)服之。加蟬蛻,蘇葉各三、四分服之尤佳。
小兒起動負抱之際,驚悸而哭者,必是護兒不謹,腰脊觸傷而然,宜細察腰脊。如無所傷,則項腋肘臂、腹際腹內痰核流注,或不仁,或筋縮,或疼痛(痰夾熱則不痛)成腫之漸(隨痰治之)。若非腫漸,則亦驚風之候,清心靈神湯加烏藥,枳殼各三、四分服之。
小兒頭宜冷,足宜溫。如有嘔吐,或泄瀉,或引飲,或腹脹,或有眼青白之症,則必先審其頭足。若頭熱足冷則此乃脾虛之致,急用補脾益黃湯(方見下)加全蠍一枚為妙。蓋小兒善脫覆繃,足易出外。頭不熱則不必以足冷為慮。
古人治急驚,以牛黃、龍腦、朱砂、寒水石等材為劑,今多用之有捷效,十生七、八,而或有複發成癇者。蓋氣依於陽,陽依於熱,而上材性味甚寒,暴絕小兒之熱,故元陽清明之氣亦隨而減損,邪氣潛伏於其間,久乃複發。趁其胎熱未肆之前,以和平之劑(鎮心安神丸之屬)預備可也。又曰︰古人治慢驚、慢腮,以大附子、白附子、南星、蜈蚣等材為劑,今多用而幸得不死,十保二、三,而終不免為喪性愚痴之兒。蓋上材有大毒,雖藉其毒治其病,而亦能耗損真氣,戕害本性。故小兒精魂減少,而漸至成癲,豈不惜哉﹗宜預為調治以和平之劑,而勿用毒材為可。
丹毒之候
(一名赤游風)
小兒頭面、背腹、手足或有紅點者,乃丹毒之候。紅暈蔓延最疾者,火丹也。紅暈上生赤腫,或如粟米,或如癮疹,或如癬疥,蔓延差緩者,風丹也(治同)。隨赤色暈處,以三棱針亂刺出毒血,一日二、三次(棄血如糞)。五福化毒丹,犀角消毒飲(二方並見下)並主之。
一方︰白清塗楸葉(葉乾則浸水用之)頻敷之,善消紅色。
一方︰芥子爛搗作餅,敷紅暈邊,則毒瓦斯不得外肆蔓延。
一方︰生栗留內皮磨於父溺,塗之。
一方︰豆腐炙於火上敷之。
一方︰下針後生豬肉作片敷之。又生狗皮乘溫敷之。
小兒胎瘡膿破後,不即完合,瘡邊有赤色者,多發火丹,治法上同。
小兒面部猝浮,色白如常,漸為蔓延成瘡,如癬疥者,亦丹毒之類,俗名曰白丹毒,治法上同。
腹痛之候
(小兒之病,最多腹痛)
一、二歲兒未語者,有腹痛則必悲啼汗出,轉身亙腹,坐臥不定,頻顧下腹,時止時作者,熱腹痛也。導赤散(方見下)加軟芩五分服之。
小兒未著褲之前,善脫覆繃,腹部犯風或觸冷,則外寒逼身,亦發腹痛,服參茶四、五分。如無人參,則茴香(酒炒)、乳香、香附子等分煎服。
小兒或處冷 ,或處濕地,腹痛吐乳,或噫甚,治法上同。
小兒夜啼有四︰一曰寒,二曰熱,三曰口瘡、重舌,四曰客忤也。下夜半曲腰而啼,口有冷氣者,寒腹痛,六神散(方見下)主之。上夜半仰身而啼,有汗身熱者,熱腹痛,導赤散主之。口到乳上不能吮,而即啼者,口瘡(雞卵四、五個,和白清服之,立效)、重舌(以針亂刺兩邊出血,勿犯中縫。一方,蒲黃炒,和白清頻塗,最妙)。犯客忤或觸外人氣忤而啼,黃昏時尤甚者,乃容忤中惡也,蘇合丸主之。
小兒吮乳後即發腹痛者,蓋以乳母多胃熱故也。乳母宜服石膏平胃散(方見下)。乳母過食油膩生冷之物,則兒亦發腹痛、吐乳、泄痢,乳母於平胃散加肉桂、乾薑、枳殼、黃柏各五大分服之,腹痛立愈。
小兒環臍痛不可忍,名曰盤腸內吊,乳香散(方見下)主之。
雜証
小兒乳後不宜與食,食後不宜哺乳。乳食相並,則難以消下,癖積、疳塊,皆自此始,消食散主之(方見下)。
小兒常流清涎者,名曰滯頤,乃胃有蛔蟲之漸,苦楝根湯(方見下)主之。
小兒變蒸,即益精神長知覺之候。其証或汗,或吐,煩啼微驚,與傷寒相似。輕者五、六日,重者七、八日,治法宜用和平之劑,惺惺散(方見下)主之。
小兒乍有寒氣,身熱昏睡,頭汗微發,或間日,或逐日。如是者,乃瘧母之候,柴胡清肝湯(方見下)主之。
小兒未斷乳前,母有娠,則乳兒黃瘦有病如瘧痢,名曰 病。紅紗袋盛夜明砂令兒佩之。
一方,蝙蝠燒灰細研,令兒粥飲調下三分,日三、四次為妙。
小兒形瘦腹飽,青絡滿腹,乃脾疳之証,肥兒丸(方見下)主之。
小兒頸項、手足強亙不屈,或無氣不仁者,乃觸風傷濕,氣血壅滯而然,終為中風可慮,宜急治之。下部猝然無氣,坐地不遷,乃中濕而然,六味丸(方見下)主之。
小兒足趾相疊,乃風漸,各隨經治之。第一拇趾屬肝脾,第二趾屬胃,第三趾屬腎,第四趾屬膽,第五趾屬膀胱。假如肝脾所屬之趾疊於胃趾,則宜用肝脾治風濕之劑。(針治恐損元氣,且氣弱,不能引經,祛風湯主之。方見下)
小兒性喜用刀,多傷手指,血或過出(絡血行指時致傷,則血出不止)。急以大黃爛搗敷之。
一方,藥艾爛搗敷之。
一方,馬通敷之,血竭尤妙。
小兒跌仆致傷,面部鼻唇血出不止,治宜上同。
小兒肺熱鼻衄,以蕪艾塞鼻孔,冷水滴腦後,血止為度。
一方︰蒲黃微炒,一錢許,和山梔子研,干汁炒二錢煎湯飲下,立止。九竅出血,亦宜服此。
小兒腫處或刀傷處乾無水氣(宜頻察傷處),身冷,氣不平者,乃破傷風之候,急以新放人糞濃覆傷處,艾灸其上,以當處出水為度。
一方︰煎紫檀香和蜜溫服。
一方︰黃蠟入清酒煎服。
一方︰蜷汁極效。
小兒外腎皮腐破而脫,只懸雙睪子者,乃濕處所傷。以白早米粉塗睪子,以青荷葉裹之,則皮生如舊。
小兒外腎無睪子者,乃疝氣上升,睪子隨而入腹之故。茴香(研,豬膽汁拌炒)、川楝肉(炒)、烏藥(去皮心,酒浸,洗)等分作丸,服之為妙。 疝灸築賓(穴在腎經內踝上三寸)甚妙。一二歲三四壯,四歲五壯。
小兒傷處,未及生肌,輕先皮合如常者,亦犯風之致,追後或痛或不仁,轉為風脾之証,宜預服疏風湯(方見下)。
又以針裂破前傷處,雄黃炒鹽作餅敷之。
小兒外腎、肛門、大股內側多汗濕,且常漬糞尿汁,鮮有乾時,故常有赤色。因此發胎毒、丹毒或腐傷成瘡,皆可慮,須頻頻細察,洗以溫水,俾無濕氣為妙。但勿使久坐湯水之中。且水溫風冷內滲,變成搐搦症,可慮。洗兒水中,入豬膽汁煎之,則不生瘡疥。
小兒 疝,外腎如鵝卵大(俗稱王閬)。碧梧桐皮濃煎溫洗,疝氣自消如常(痢疾亦然)。壯者王閬亦效云。
小兒陰莖縮入,取硫黃、吳茱萸各五錢為末,大蒜汁調塗臍腹上,仍以蛇床子燒煙微熏之。
小兒陽頭猝浮,外皮腐傷者,亦濕熱所傷,蛇床子煎水,頻洗之塗雞子黃油最效。又蚯蚓糞調蔥涎塗之亦妙。
小兒陰莖腐傷,內消難治,膽礬、黎蘆、黃丹、孩兒茶等分為末,和清塗之,生肌。(壯老人病亦效)
一方︰塗蛇膽亦效。
一方︰萵苣莖、木通、枳殼、黃菊沙等分作末,和清敷之,神效。(諸無名惡瘡,皆效也〉
小兒初生肛門皮塞者,以 針或金玉簪尖穿孔,蘇合丸作鋌納孔中,勿令再合。
小兒放尿時痛不堪忍,淋瀝不善出者,乃陽甲孔小而然,常以手按引陽頭皮,則自然孔闊,否則以針裂之無妨。若非孔小,則乃淋疾之候,鵲腦髓五、六個,和木通去節,茶空心連服三、四次,奇效。
小兒大便不通,乃熱甚便燥而然,飲香油數匙許,一日三、四次,腸潤則尿下(日寒時,香油去冷服之)。色白商陸長五、六分許,插入肛門,則亦引糞而下。
一方︰朱砂(水飛)和清服之,即通。
小便不通,亦由濕熱雍滯,蒜餅敷之臍中,即通。
一方︰大蔥白一寸,四破之,以乳汁同煎,沙石器灌入口中,即效。
小兒虛熱泛上,口內糜爛,或生瘡,枯礬、黃柏作末,和清摻之。或齒疳,先以白鹽,手擦腐傷處,出毒血,次以人中白、黃柏末摻之,以瘥為度。鼻孔內外、唇上、舌下或上 猝有浮氣,仍為腐傷,皆是疳類,治宜上同。
一方︰柏木皮削如馬蹄,灸於火,待其脂出,烙腐傷處,極效。
一方︰土鼠乾肉作末,和清塗之為妙。
一方︰蛇膽塗之。
一方︰寒水石、白鹽和清塗之,亦效。
小兒懸雍垂不能吮乳,白清和鹽摻之。
小兒咽喉浮痛或爛傷,玄參、桔梗、甘草各七、八分,煎服之。兩耳尖灸三壯,神效。(長老人病,亦效〉
小兒臍封犯風,或爛瘡,或猝浮突起,名曰旋螺。荊芥穗、艾葉同煎,頻洗之。王不留行燒存性,父脫鱗並調蠟油塗之。小兒斷臍防風,且無腹痛。
一方︰石雄黃、乳香和香油塗之妙。臍封爛瘡,滅瘢膏塗之奇效(方見下)。
小兒傷於風寒,失音聲嘶,久而不瘥,多服清音散(方見下),以瘥為度。
小兒斷臍後,和面作餅,圍臍裹之,艾灸三壯,防臍風。
小兒喉痰有聲者,乃氣虛,痰將為癖積或痰厥。人參、黃連、貝母、甘草各二、三分煎服(或加玄胡索)。肥兒丸亦主之。
小兒處過溫之壤,則血燥損元,面色萎黃,昏睡無氣,升葛湯
葛根(二錢)、升麻、白芍藥各一錢、甘草(五分)
加當歸身(一錢)、人參(三分)服之。以解肌熱,兼補津液為妙。
小兒觸暑昏倒,急取路中熱土和童便,去滓灌口。絞腸腹痛(治上同)。暑感寒熱,症涉危重,小柴胡湯為妙。暑傷諸症,生脈散主之(麥門冬去心三錢、人參一錢、五味子九粒研用)。
小兒兩目猝浮不能開,見濁汁流出,乃傷於濕熱而然,瀉青丸加貝母、草決明各三、四分,人參、桑白皮各二、三分作湯服之。
小兒游戲,眼被撞刺,血痕疼痛,仍生翳膜,刮取水青木皮,浸水去冷,頻頻洗之。黃連煎水調初男乳(白芍藥乳尤效),寢時入眼,兼服輕咳散(方見下)。
小兒眼胞猝浮大如拳,眼睛亦凸然突出者,乃脾胃濕熱上升,結核之致,平胃散加石膏、草決明各七、八分或人參三分服之。
小兒鼻塞不通,乳不得下,取豬牙皂角、草烏(薑製)等分為末,調蔥涎作膏,貼囟門上。
一方︰南星末調薑汁敷囟門上。
鼻孔生息肉者,肺熱。上星(穴在前頂發際上一寸)灸五壯或七壯。
一方︰巴豆去油作末,裹紙如管形,插入鼻孔,稍久黃水流出,以水盡為度,則鼻通肉消。巴豆甚毒,勿令其屑襯鼻內肌。濁汁恆流者,名曰鼻淵,乃腦消之候(治法上同)。兼用防風湯(方見下)。或流清涕者,亦同治。
小兒 耳,濃汁恆流,久而不瘥,成聾難治。生銀杏作汁滴入耳孔(乾銀杏磨醋香油)略入麝香末,為妙。
一方︰乾胭脂或綿胭脂,調鯉魚膽滴入亦妙。防風通聖散(方見下)加減服之,奇效。
小兒未經痘疹之時,癮疹數發者,乃表熱夾風濕而然。預服升葛湯(方見上)以防行痘時添重之患。 斑疹,熱毒甚而然。加連翹,防風,牛蒡子各五、六分。 白色疹,氣虛熱多而然。加羌活,蒼朮,人參各五、六分。
小兒移去他處,水土擾腸,痰飲猝盛,轉成痰積、痰厥可慮。薏苡仁、桔梗、白茯苓、貝母等分,入乾干少許,作茶和清常常服之。
一方︰生槐木上自生耳煎服,治土疾最效。
小兒誤吞牟稻尾刺,飲鵝涎或狗涎(鵝與狗一足縛繩倒懸,則涎自流出)。 魚刺著口內,魚網罨口而飲水,則刺自下。又魚網燒存性,和水服之。 刺著項內難拔,生薑搗作餅,微焙,熨於刺著邊項外(餅冷改焙敷之),刺自聳出。 刺著手足,深入難出,榛子去殼搗作餅,敷於刺著處對沖,刺自聳出(誤敷刺入處則刺入益深)。 刺著手足及肌膚,薔薇根濃煎,沉刺著處,刺自聳出。 如或刺著足底,而上煎水過多,沉沒足趺,則刺聳出足背,須如榛子敷法。如鉛鐵等刺入肌亦然。一方石花敷對沖,如榛子法。針入肌不可拔,指南石敷之,則自然引出。一方螳螂爛搗,略入麝香末敷之。蓋螳螂前引者敷針入當處,後推者敷對沖為妙。
小兒耳孔蟲入,以竹管插入耳孔,用力吸之,蟲自出矣。一方滴入香油,蟲即死,括出之。 豆太入耳孔,繩頭摻明膠汁插耳孔,良久出之,物自附出。
小兒為他兒所咬,龜板或鱉甲燒存性,和香油塗咬處。一方粘飯敷之。 狂犬咬處,初灸七壯,後日灸一壯至百壯。
一方虎骨作末,調酒服之。一方斑貓去頭翅足,炒作末,和溫酒。男子則自背後越肩受其酒飲之,毒物從大便出;若自前直受而飲之,則毒物從小便出,痛不堪。蓋毒物者,狂犬毒瓦斯自成物形也。一方葛根二、三錢,杏仁七、八分煎服之。
貓咬,薄荷嚼敷之。 蛇咬,以針亂刺咬處,逐日出毒血,以瘥為度。一方豬肉敷咬處,兼食之。一方貝母、木香各一、二錢,石雄黃三、四分,並作末,調酒服之。 蜈蚣咬,生雞肉敷之咬處。一方獨頭蒜敷之。一方,付生蜘蛛咬之,吸去其毒。 蜂螫,醋滓或薄荷汁塗之。蛇入鼻口中,火燒其尾,則蛇驚出。一方薑汁擦貓鼻,則必放尿,滴於蛇入孔中,則自出。
小兒誤食諸果諸菜,或躑躅花中毒,香油多飲之。一方甘草、黑豆煎服之。一方人糞多飲之。 誤食草烏,治方上同。一方鴟羽煮於香油,服半盞即效。 牛肉毒尤驗焉。
痘疹鴟張時,令小兒預服稀痘兔紅丸、人參敗毒散(並見下方),以防危重難救之患。
竊觀牛黃抱龍丸,乃小兒百病之良劑。火丹、驚風未瘥之前,連服無妨,而未及生病之前,為其預防。一、二月之內過服七、八丸,則腸胃暴冷,寒痰猝盛,甚危。須人參、白朮、貝母、肉桂各三、四分服之為可。
經曰︰大火食氣。又曰︰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凡小兒之病,專出於火熱,而一線脆弱之氣,不能抵當其消鑠,何能免其為火之所食(大火食氣,氣食大小),而亦望其兩立一勝哉?苟非一味參力補虛回元之功,萬萬無撥亂反正之勢矣。或曰人參助熱,熱症不可用。此意稽之言也。經曰︰熱雖甚不死。注曰︰氣盡而死,然則凡熱病至死者,非熱甚而死也,乃氣盡而死也。蓋金旺土中則木自衰而火自退矣。保養小兒之家,須以人參為瞽者之相,而察其虛實,酌量用之可也。
三關脈法
小兒食指(男左女右)第一節,風關;第二節,氣關;第三節,命關。一線紅紋至初節可治,二節難治,三節不治。風關無脈則無病,脈見則病輕,氣關脈見則病重,命關脈見則病欲九死一生。風關、氣關有赤紋者,心病(牛黃抱龍丸主之)。青紋者,肝病(瀉青丸主之)。白紋者,肺病(保元湯主之)。黃紋者,脾病(保脾益真湯主之)。黑紋者,腎病(不治)。
觀形察色法
小兒左腮屬肝,右腮屬肺,天庭屬心,地閣屬腎,準頭屬脾。凡五岳赤者,熱(人參茶三、四分,調牛黃抱龍丸服之);淡白者,皆虛(保元湯主之)。天庭紅,大熱(人參茶三、四分,調牛黃抱龍丸服之);青主風(保元湯調瀉青丸服之)。印堂(兩眉間)青者,人驚(清心靈神東加草龍膽、酸棗仁炒各五分服之);紅白者,水火驚(清心靈神湯,加酸棗仁炒,遠志、肉蓯蓉、益智仁各五、六分服之);紅者,痰熱(膽星抱龍丸主之)。印堂連準頭紅者,三焦熱積(牛黃抱龍丸,人參茶調);印堂至山根(兩目間)紅者,心小腸熱(鎮心安神湯合導赤散材服之);山根至鼻柱紅者,心胃熱(鎮心安神東加石膏一錢服之)。唇屬脾,唇紅色,熱痰(保元東加黃連、貝母、朱砂五六分服之);青色,驚風(保元湯合瀉青丸材服之);黑色,中惡(蘇合丸主之);黃色,傷食、吐痢(消食丸主之);白色,虛甚(保元湯主之)。左太陽(頭額角也)青色,驚(小兒清心丸主之);紅色,傷寒(惺惺散主之);青黑色,乳積(消食丸主之)。右太陽青色,驚(保元湯合瀉青丸材服之);紅色,風搐(治上同)。
聽聲音法
聲音輕清者,氣也,弱也(保元湯主之)。重濁者,痛也,風也(惺惺散主之)。濁而沉靜者,疳積也(消食丸主之)。聲急者,神驚也(鎮心安神湯主之)。聲塞者,痰也(膽星抱龍丸主之)。聲戰者,寒也(惺惺散主之)。聲噎者,氣不順也(蘇合丸主之)。聲喘者,氣促也(保元東加貝母、杏仁、黃連、香附子各五分服之)。高喊者,熱也(小兒清心丸主之)。噴嚏者,傷風也(惺惺散加柴胡、防風各五六分服之)。猝然語訥者,風中舌本也(加減養榮湯加細辛、犀角、石菖蒲各四五分服之)。猝然驚叫者,火動氣虛也,難治(人參七、八分煎茶,調牛黃抱龍丸服之)。
胎熱
(小兒心弱,神不固守,故熱夾風痰而肆其毒。若心實神安,則無生患)
加減鎮心安神湯(此二劑安心止驚散邪。□合二丸材加減作湯,以為清補心經,預防驚風之候,而凡慢驚發於虛熱,則性寒之材恐無益而反有害,故今姑減之,隨症加入) 加減鎮心安神湯(此二劑安心止驚散邪。□合二丸材加減作湯,以為清補心經,預防驚風之候,而凡慢驚發於虛熱,則麥門冬(去心) 山藥(浸礬水,各七分) 白茯苓(茯神尤緊) 酸棗仁(去皮尖,研,另炒,各五分,大補心肝氣血) 人參(三分半,虛則入四、五分) 甘草(半生半炙,二分半) 朱砂(水飛,二分半。此材性寒不可久服,宜代入黃連薑炒,或山梔子研,酒炒五分可) 麝香(一字)一方,以白芍藥為使,養血。而雲白芍能發生發之氣,宜酒浸另炒入五分服之(久服則入當歸身酒洗五分,或紅花酒洗一、二分,以養心血可也)。
如胎熱甚,加連翹、牛蒡子(研,酒炒)、防風各五分。
如心熱,口中氣溫,或合面臥,及眼上竄,額赤搖頭切牙,或舌乾、舌苔、舌腫,加生地(此材損胃,宜藥汁另炒),木通(去節)各五分(或合導赤散,從小便以瀉熱可也),黃連(薑炒)三分。
如肝熱,手尋衣領亂捻物,眼黑,左腮赤,加柴胡、防風各五分。熱甚,加草龍膽(酒洗,三分)、青皮(二分半)。
如脾熱,面黃肚大,怠惰嗜臥,身熱飲水,唇焦鼻赤,加山梔子(薑炒)、防風各五分。熱甚,倍入人參(中氣實,邪熱退),加石膏( ,三分)、藿香(酒洗,三分)(或合瀉黃散,以瀉熱)。
如肺熱,咳嗽寒熱,肚熱水飲,喘悶鼻乾,右腮赤,加山梔(研、蜜炒)、貝母(去心乾製)各五分。熱甚,倍入人參,加桑白皮(蜜炙)二分半(性峻不可久服)。
如腎熱,目下竄,畏明,頦赤色,加生地(乾炒,五分)、乾薑(炒黑,一分半);熱甚,加肉桂(三分)、黃柏(酒炒黑,一分半)。(干桂二味引腎火歸源〉
如大腸熱,右鼻孔乾痛,加大黃(酒煨)、芒硝各三分。(此二味性峻不可久用〉
如小腸熱,下唇焦,加赤茯苓、生地(乾炒)各五分。
如胃熱,舌下痛,加石膏( )七分。
如膽熱,眼色白,加草龍膽(酒洗)、柴胡(酒洗)各五分。
如筋熱,甲焦,加川芎、當歸身(酒洗)各五分。
如血熱,發焦,加當歸身(酒洗)、生地(酒洗)五分、桂心一分半。
如氣熱,鼻孔喘促,倍入人參,加山梔(酒炒)、軟黃芩(酒炒)各五分。
如潮熱(似潮有信),應時而發,過時即止,加連翹、前胡、木通(去節)各五分。
如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潮熱盜汗,五心煩躁,加寒水石( )、地骨皮(酒炒)各五分。
如痰熱面赤,身熱咳喘,胸膈不利,喉間有痰聲,加貝母(乾製)、杏仁(去心尖)各五分;痰甚,倍入人參(氣虛則痰甚故也),加膽星五分、烏藥(酒洗去心皮)各三分。
如瘧熱,寒熱往來,一日一發,二、三日一發,加柴胡(蜜炙)、草果(面炮煨)各五分;有瘧母,加玄胡索(醋炒)三分、檳榔(研)二分半。
如風寒熱,發熱不歇,身熱口氣熱,呵欠鼻塞,加柴胡五分、羌活三分;傷寒無汗,倍入柴胡,加蘇葉二分半;傷寒有汗加防風五分;汗甚,加生黃 五分。
如上熱,遍身發熱不已,甚則發驚搐,加寒水石五分、馬牙硝三分。
如寒熱,身熱喜飲水,大小便秘澀,去人參,加大黃(酒煨)五分、馬牙硝三分。
如虛熱,身熱不飲水,大小便如常,倍入人參,加柴胡五分(蜜炙則補虛)、地骨皮(酒炒)三分。
如遍身胎腫,腫熱,加連翹、牛蒡子(酒炒)、荊芥穗各五分。
如預防痘疹熱,加葛根、升麻、連翹、牛黃子(酒炒)各五分,紫草茸三分。
如腦後遍熱,而遍身如常者,虛熱泛上而然,加當歸身(酒洗)、白芍藥(酒炒)各五分,肉桂、乾薑(炒)各二分半(干桂二味,引虛火歸源。乾薑炒黑,則且生陰分血),黃柏(酒炒)一分半。
如頭熱,或陽而足冷者,脾風之候,加丁香、天花粉各五分,桂皮三分,附子(炮製)一分(附桂二味,引陽氣下行足部)。
如左腮熱而右腮冷者,肝虛夾火,脾虛夾痰而然。加黃 (蜜炙)、阿膠各五分(二味俱補肝肺),膽星、草龍膽(酒洗)、烏藥(去皮心,酒洗)各三分。
如右腮熱而左腮冷者,肺虛夾火,脾虛夾痰而然。加黃 (蜜炙)、阿膠各五分,貝母(去心,乾製)、山梔子(炒黑)、川芎、烏藥(去皮心,酒洗)各三分。
如身半只熱、半只冷者,痰火鬱滯,氣血不行,陰陽不調之致。倍入人參,加膽星、白僵蠶(去觜乾炒)各五分,全蠍(去頭翅足及腹中土,薑炒另)、烏藥(去皮心,酒洗)各三分,附子(炮製)分半。
如嘔吐乳食,脾胃熱,加藿香(酒洗)、砂仁(碎炒)各三分(甚則考嘔吐門治之,餘仿此)。
如赤痢,熱入血分,加白芍藥(酒炒)五分(清血熱),濃朴(乾炒)、桃仁(去心尖,研)各三分。
如白痢,熱入氣分,加砂仁(碎,炒)、陳皮各三分,濃朴(乾炒)二分半。
如泄瀉冷熱交攻,加砂仁(碎,炒)、木香(炮)、肉豆蔻(以紙去油酸,調面煨)各三分。
急驚
(此証,得於熱甚夾外感風寒,或因物驚悖而發。驚風發搐,不可把捉其手足,只當任其風力遍行經絡,熱極自止,不至傷人)
清心靈神湯(治急驚及諸熱驚。合膏丸作湯。小兒時時有驚也,宜服此,以祛心肝之邪)
麥門冬(去心,七分) 白茯神(五分) 人參(二分半) 柴胡(蜜炙) 防風(各五分) 朱砂(水飛,二分半,性寒不可久服,代入黃連、酒砂三分為可) 麝香(一字〉
如聞大聲而驚,此無陰也,宜下之。加黑丑頭末(虛則不可用)木通(去節)各五分,恐是膽氣不足,草龍膽(酒洗)、益智仁(去殼鹽水炒)各五分。
如見奇怪物象而驚,此心弱神虛也。當歸身(酒洗)、酸棗仁(去皮尖,另炒)各五分,紅花(酒洗)一分半。
如觸風而驚,此夾外感也。倍入柴胡,加葛根、前胡各五分,羌活、甘草(炙)各三分。
如觸冷氣而驚(肺居五臟之上,先受其傷,氣縮熱結),加生黃 五分,升麻、蘇葉各三分,乾薑(炒)一分半或二分。
如因踏與壓而驚,血氣驚滯而不行,加酸棗仁(去皮尖,研炒)五分、烏藥(去皮心,酒洗)三分、桂皮二分半(此材能通血脈)。
如人驚恐,是氣不足,倍入人參,加酸棗仁(另炒,七分)、草龍膽(酒洗,五分)。
如火驚恐,是神不足,倍入朱砂,加當歸身(酒洗)、酸棗仁(另炒)各五分,遠志(去骨,乾炒,三分),紅花(酒洗,一分半)。
如水驚恐,是精不足,倍入人參(益肺氣,則金生水故也),加茱萸(酒蒸,去核)五分,肉蓯蓉(酒浸、去甲)、益智仁(去殼,鹽炒)各三分。
如高舉恍惚而驚,加天麻(去粗皮)、酸棗仁(另炒)各五分,白僵蠶(去觜,薑炒)三分。
如睡中驚魘,常恐畏不寧,加酸棗仁(另炒)、熟地(薑炒)五分(以防損胃),益智仁(鹽炒)三分。
如痰盛如引鋸喘,加膽星、貝母(去心,乾製)各五分,烏藥(去皮心,酒洗)三分。氣順則痰化而搐自止,先以蘇合丸調薄荷湯灌下一、二丸,後繼服此劑,亦妙。
如驚搐痰喘,窒塞至死,加膽星、天麻各五分,白僵蠶(乾炒)二分,全蠍(去頭翅足、腹中土,乾炒)二分半。
如竄視涎潮,加膽星、橘紅各五分,木香三分,全蠍(乾炒)一枚。
凡小兒之生理,本天一生水之妙,如治胎熱、丹毒、驚風、痰熱、變蒸、發熱、嘔吐、瀉痢之症,以水道通利為捷徑,所以清心利小便而散火也。倍入人參,加燈心、赤茯苓各三分,豬苓、澤瀉各二分半,天乙丸亦主之(方見下,餘仿此)。
如諸熱驚,清心丸主之(柴胡、防風、白茯神、人參、朱砂等分,作丸,金箔衣)。
如邪熱急驚,小兒安神丸主之(大安神丸方見下)。
如肝熱急驚,瀉青丸主之。
如眩暈,昏昧恍惚,保命丹主之。
如氣鬱痰搐,膽星抱龍丸主之(方見下)。
驚風危急難救,兩乳頭各灸三壯,百會、上星(穴在前發際上一寸)。一方,兩眉間灸三壯,神效。凡驚風,專是心火肝風交爭,血亂氣並,痰涎壅塞,開竅不通而無所泄,故暴烈竄搐。及其發定後了了如故者,急驚也,綿綿不止者,慢驚也。宜考下慢驚治之。
開關散(治急、慢驚噤不開)
蜈蚣一條(金頭赤足者,可用酒浸炙) 白僵蠶(去觜,乾炒) 南星(炮,乾製,各一錢) 射香(一字) 豬牙 皂角(各三挺,略燒存性)
上為末,以手點薑汁,蘸藥少許擦牙,或用物引滴入藥二、三點於口中,涎出開關。竊觀此劑,雖入毒材,不可多飲之藥。然小兒有此症,施之無妨。(小兒能全純陽之氣,而未破陰,故雖服毒劑少許,不至大損故也〉
小兒口噤,然谷(穴在內踝前直下一寸,大骨下)灸三壯,神效。
牛黃抱龍丸(膽星抱龍丸加牛黃、珍珠、琥珀、金箔四味,名曰牛抱。小兒百病之良方。急、慢驚未分,宜用此先鎮之。抱者保也,龍者肝也。肝為母,心為子,母安則子安。況心臟神,肝臟魂,神魂內守驚何徒生)
膽星(一兩) 天竺(五錢) 黃雄黃 辰砂(水飛,各二錢半) 麝香 珍珠 琥珀(各一錢) 牛黃(五分) 金箔(十片)
甘草煎膏和丸,芡實大,金箔為衣。半歲兒一丸三分服,三歲兒一丸。薄荷湯下。此劑鎮驚退熱化痰之妙方。但恐性味極寒,專無補元之力,不可多服。如退熱勢大盛,不得已而用之,則人參二、三分,作茶調下無妨,驚止如常後,宜移用補脾調理之劑(如補元湯之類)。大抵驚風,乃心火、肝風、脾痰三家之病,而金旺於土中,則木自衰,火自退,而不得交爭。故方云大病後調理脾胃,醫家之王道,斯言至矣。牛黃抱龍丸稀貴非鄉鄙之所可易得。人參、貝母、白僵蠶、防風、酸棗仁、朱砂、牛黃七味,等分作散,薄荷湯和清服下,則功效之捷不減上丸。竊觀俗人,徒知貴材之治危症,而殊不知性味至寒之藥,峻攻壯熱,使熱邪不得肆其毒於外,而反為縮藏於內,故服良劑之後,了了然如故,仍謂之痊可,置之尋常。及其乘內虛而夾外感複發,植則根固而治之尤難,急驚變為癇,慢驚變為癲,養幼之家。可不戒懼也哉。
截風丸 (治急驚、慢驚、痰搐及急驚變成慢驚等症,宜用此截之)
天麻 白僵蠶(去觜,乾炒) 蜈蚣(一條) 白附子(炮製依本草去) 防風 朱砂 全蠍(乾炒,各一錢) 麝香(一字)
上蜜丸梧桐子大,薄荷湯調下。此劑止驚、化痰、截風之要藥,但多入毒材,病雖服此減歇,而其奈戕性損元何?
須去蜈蚣,且減白附子五分,去南星而代入貝母,加人參二錢、雄黃五分製之可也。
大安神丸 (治急、慢驚。安神定驚,又能治心熱夜啼)
酸棗仁(去皮,研粉,炒) 甘草(炙,各五分) 白僵蠶 桔梗尾(各一錢二分半) 人參 赤茯苓 白朮 朱砂 麥門冬(去心)
木香 代赭石(醋煮,各二錢半,此方真品難得,代入雄黃一錢亦可) 全蠍(薑炒,三枚) 金銀箔(各三片)
上蜜丸梧子大,金銀箔為衣,薄荷湯化下一、二丸。此劑性味和平,且兼補瀉,驚風新瘥後作丸或作湯,常常服之可也。
慢驚
(此証得於火病之餘,大吐大瀉之餘,過服涼劑之餘。面色青白,手足螈 ,渾身四肢厥冷,默默不聲,大小便青白,或眼半開半合,漸成脾風之候,十指或開或合。急驚持久不瘥,多服涼劑,脾胃虛冷,轉成慢驚者,多治之尤難矣)
錢氏白朮散(治吐瀉日久不止,津液枯竭引飲,欲成慢驚。此劑性味和平,治慢驚之緊方)
葛根(補津液,二錢)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木香 藿香 甘草(各一錢〉
如泄瀉不止,加山藥、白扁豆(炒)、肉豆蔻(醋調面包煨後,以紙去油)各五分,砂仁(碎炒)三分,大瀉之餘,中氣下陷,宜升提之,加升麻、柴胡(並酒洗)各三分。
如嘔吐不止,加丁香、砂仁(炒)各五分,大吐之餘,宜順氣,加烏藥(去皮心,酒洗)三分。
如津液枯竭,加天門冬(去心)七分,棗肉五分。
如引飲,加天花粉七分。
如慢驚已成,加天麻五分,細辛二分半,白附子(炮製)一分半,全蠍(薑炒)一枚。
如大病余氣虛而□,倍入人參,加黃 一錢。
如過服涼劑而發,倍入人參,加肉豆蔻(炮製)七分,肉桂三分,□□(炒)二分半。
如虛熱,加麥門冬(去心)一錢,前胡七分,朱砂二分半。
如面色青白,倍入人參,加草龍膽、前胡、防風各七分。
如渾身四肢冷,倍入人參,加蒼朮、桂枝各五分。
如大小便青白,加柴胡,山梔子(炒黑)、草龍膽、防風各五分。(凡瀉青,大禁涼面,此方專是補肝,故此方加四味,以疏肝木邪氣)
如眼半開半合,轉成脾風之候,加丁香、肉豆蔻(炮製)、天麻、白僵蠶(薑炒)各五分,白附子(炮製)一分半,全蠍(薑炒)一枚。
如十指開合,加膽星、天麻、白僵蠶、防風各五分,全蠍、薄桂各三分,竹瀝、薑汁各半匙。
如大拇指偏為開合,倍入人參,加黃 (蜜炙)一錢,膽星、白僵蠶(薑炒)各七分,川烏(炮製)二分半。(難治〉
如八候俱見,倍入人參,合化風丹調下。竊觀慢驚,多因吐瀉不止,津液枯竭而發,則白朮散專補●邊,而只以葛根一味生津,恐太緩。古方云:以白芍藥加於保元湯為使,養血而相依,補血則風自除而火自降,須加歸、芍二味,以滋脾胃之枯竭,且以丁香、砂仁二味收拾泄逆之氣,似可爾。
保元湯(治便色青黑。大便泄青,乃慢驚之惡候,急用此劑預防為可。凡瀉青,乃風木克土之致,先補脾土,使土中金旺,則木自衰,火自退矣。蓋氣實則火退者,氣食小大也。
土實則木衰者,脾旺不受製於肝,而金來克木故也)
黃耆(蜜炙,二錢) 人參(一錢) 甘草(炙,五分)
此方專主補脾,故以黃 二錢為君。白朮散專主生津,故以葛根二錢為君,兩意皆好。用者,宜變通加減為妙。
一方︰以白芍藥(酒炒)五分為使,養血為妙。
如大便黑色,加生地(乾炒)一錢,肉桂、玄參(酒炒)各五分,黃柏(酒炒黑)二分半。
如眼無精光,睜然若驚,加柴胡(蜜炙)五分,前胡、山梔(酒炒)、熟地(乾炒)、山茱萸(酒蒸)、防風、益智仁(鹽水炒)各五分。
如白睛多青色,加山藥、天門冬(去心),阿膠珠、柴胡(蜜炒)、防風各五分,青皮二分半。(旺肺氣,則肝木自衰〉
如因吐瀉轉成慢驚,半陰半陽症,加陳皮一錢,白芍藥(酒炒)七分,白茯苓四分,黃連二分,名曰益黃散。
如因吐瀉不止,脾胃昏沉,默默不聲,去黃 加白朮、白茯苓、白附子(炮製)、白僵蠶(乾炒)、天麻、木香各五分,全蠍(乾炒)二分半,干三,棗二,名曰醒脾散。
如吐不止,加砂仁(炒)、藿香(酒洗)各五分。
如瀉不止,加砂仁(炒)七分,升麻三分。慢驚危急之証,材煩則效遲,況脾中氣旺則木衰火退,宜先用補元湯二、三帖,以扶真元可也。
奪命散(此方不問急、慢驚,痰塞咽喉,其響如潮,百藥不能過咽,命在須臾,但用此藥,入喉痰即墜下,功收萬全,奪天地之造化)
青礞石 焰硝(各一兩)
上二味入鍋內,火 待 盡,候礞石如金色,取用細末,薄荷汁入蜜,微溫服之。黑痰墜下,從大便出,繼用治驚之劑。礞石雖利於痰,非胃家所好,加木香二錢佐之。
一方︰痰塞喉門而搐,蘇合丸調薄荷湯,入薑汁少許灌下(或香油和下)。痰因氣鬱而上升,氣順,則痰化而搐自止故也。
小兒時令咳喘痰盛,服蘇合丸,則或吐痰,或下大便,人參二、三分作茶和下最妙。
保幼化風丹(治急、慢驚八候俱見)
南星 半夏 川烏 白附子(各一兩) 鬱金(五錢)
上並為末,入臘月黃牛膽內,陰乾百日,取藥研為末,每一兩,入牛黃、朱砂、硼砂、焰硝各一錢,片腦、麝香各少許。上共為末,蜜丸豌豆大,燈心薄荷湯研下和一、二丸。此劑甚毒,不可輕用。然驚風八候俱見之後,難望其生全,第用此方鎮定回蘇後,即用補元調理之劑,亦一道耳。
備急丸(治急驚,又同治慢驚)
五月五日,取白頸蚯蚓,不拘多少,去泥後焙乾為末,加朱砂等分,糊丸綠豆大,金箔為衣,白沸湯下一丸。此方以竹刀中繼蚯蚓,取急跳者,治急驚;取慢跳者,治慢驚。神效。
慢脾風
(此証由慢驚後吐瀉損脾,病傳已極,總歸虛處,惟脾所受,故曰脾風。若逐風則無風可逐,療驚則無驚可療,但脾間痰涎凝滯,虛熱往來,其眼合者,乃脾益困,氣之神迷之)
補脾益真湯(此大補脾胃虛損之聖劑)
丁香 木香 訶子皮 陳皮 濃朴(薑炒) 草果(面包煨) 肉豆蔻(炮製) 白茯苓 人參 白朮 桂枝 半夏(炮,乾炒) 甘草(炙,各二分) 全蠍(一枚) 乾二 棗一服訖,令標心下,以助藥力。凡小兒脾風之候(見上脾風有五症條),宜預服此劑。
天吊
(此証亦驚風之類,但天吊發時,頭目仰視,驚風則無也。小兒螈 不定,翻眼戴睛狀若神祟,頭目仰視,手足抽掣,如魚之上鉤,故亦曰天釣。甚者,爪甲青。宜服蘇合丸。如由乳母過食熱毒物,心肺生熱,加以外感風邪所致,則鉤藤散主之。熱勝則保命丹主之,痰盛則膽星抱龍丸主之)
鉤藤散(名曰鉤藤散,而不入鉤藤,恐或有闕也)
人參 犀角(各五分) 全蠍 天麻(各二分) 甘草(一分)
一方︰有鉤藤一味。
客忤
(小兒神氣軟弱,忽有非常之物,未識見之人觸之,或見神廟佛寺,神氣相忤。其狀口吐青黃白沫,或下水穀解雜,面變五色,腹痛反側,螈 如驚癇,但眼不上竄。即以蘇合丸薑湯調下,頻服。次服雄黃散,兼敷黃土散)
雄黃散
雄黃(一錢) 乳香(五分) 麝香(一字)
每一字刺雄雞冠血調下,仍以母衣覆兒身,即愈。
黃土散
伏龍肝、蚯蚓糞等分,細研水調,塗頭上及五心,最良。
一方︰熊膽、雄黃、烏藥,治注忤鬼氣,三味合服,單服亦可。
如中馬汗氣,馬鳴驚忤,取馬尾燒煙,熏兒面,以瘥為度。
一方︰客忤,故汗衣燒灰,每二錢白沸湯調下。男用女衣,女用男衣。
中惡
(此証其狀猝然心腹刺痛,悶亂欲死,人中青黑,即服蘇合丸。未醒,以皂角末吹鼻,兼用辟邪膏)
辟邪膏
降真香 白膠香 沉香 虎頭骨 人參 鬼箭羽草 龍膽 雄黃(各五分) 麝香(一字)
上為末,爛蜜作膏,取少許乳香湯調下兒口中,又令兒帶之及燒臥內,尤效。
一方︰故汗衣燒灰二錢,白沸湯調下。
一方︰以唾和麝香一錢研,和醋一合,服之即瘥。
一方︰白檀香或紫檀香煎服,為好。
一方︰中惡心腹痛,雄黃、朱砂等分,研為末,烏藥煎湯調下。尸厥,蘇合丸研香油灌下。灸巨闕七壯。
痙
身軟時醒者,癇;強直不時醒者, 。此症亦驚風之類。 者手足冰冷,痙者舉體強直。本是一病,當以陰柔陽強別之。強者有汗,柔者無汗。其狀肢體強直,腰身反張,甚於風癇,大抵不治。
參歸養榮湯(治風痰 ,陰痙也)
人參 當歸 川芎 白芍藥(酒炒) 熟地(薑炒) 白朮 白茯神 陳皮(去白,各一錢) 甘草(五分) 干三棗二
栝蔞枳實湯(治痰火 )
栝蔞仁(去油) 枳實(麩炒) 貝母(去心,乾製) 桔梗 片芩(酒炒) 陳皮 山梔子(薑炒) 白茯苓 人參 當歸 蘇子(炒,各七分) 甘草(三分) 竹瀝 薑汁(各一匕,調下)
角弓反張,灸百會七壯。此症切不可作風治,宜以虛實分治為可。
癇
(此症乃天刑之疾。醫者治之,或傳染,或反受殃,大風瘡亦然。驚風三次複發則為癇,發時仆地作聲,醒時吐涎沫,過後便惺惺)
清心溫痰湯(此劑平肝解郁,清火化痰也)
當歸身(一錢) 人參(五分) 白茯苓 陳皮 半夏曲 白朮 白芍藥(酒炒) 香附子(便炒) 麥門冬(去心,各七分) 竹茹 黃連(乾炒) 川芎 枳實(麩炒,此材治痰,有沖牆倒壁之力) 遠志(乾炒) 石菖蒲(各五分)
此劑一名二方,今取性味和平之劑,而但膽星勝於半夏曲,酸棗仁勝於麥門冬,用者宜變通加減可也。白僵蠶、全蠍尤妙。癇病方萌,耳後高骨間必有青紋,紛紛如線,見之急用抓破,須令血出,啼叫尤得,氣通易效。
一方︰黑質白腸大蛇作 或脯,久服奇效。
一方︰久患此症者,震死牛馬肉食有效(已驗)。
一方︰黑 豬心,以竹刀劈開,入九節菖蒲末煮湯,每日空心送下二、三錢,神效。
一方︰胎癇、奶癇、驚癇,灸鬼眼四穴(穴在拇指爪甲上兩角,如韭葉)各三壯(此治邪祟之要穴也)。
癲狂
(罷倦無力者,癲;強健有力者,狂。癲為心血不足,狂為痰火實盛。竊觀癇者,發時雖似驚風,而過後了了如常。
癲者,喪失本性,多喜痴笑。狂者,或歌或哭,奔走無定。《入門》云:十歲以下為癇,十歲以上為癲。此指癇變為癲而言)
寧心化痰湯(治癲狂初起,狂可治,癲不治)
膽星 半夏(炮,乾炒) 陳皮 赤茯苓 黃連(薑炒) 天麻 人參 酸棗仁(另炒) 石菖蒲(各一錢) 薑(一片)
膽星、半夏二味俱入太燥,去半夏代入貝母為可。先服此劑祛痰,後宜繼服養心清血湯。
養心清血湯
當歸身 生地(乾炒)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川芎 遠志(乾炒) 酸棗仁(另炒) 石菖蒲(各一錢) 甘草(五分)
癲宜養血安神而兼降痰火,宜加蓮肉(一錢),益智仁(鹽炒,五分),朱砂(五分)。
狂宜下之大便,宜加大黃(酒煨)、芒硝各一錢。
如狂言妄語,加犀角五分。
如啼泣狂叫,加百合一錢。
一方︰癲狂癇,多服牛心血,有效。
一方︰猝狂,狂言妄說,蠶退紙燒存性一錢許,和白沸湯飲下,即效。
一方︰凡諸熱病發狂三日,芒硝(三錢),雞子清(一個),生清(一匕),井花水調飲,奇效。
丹毒
(此症乃熱毒之氣與血相摶,而風升之,故游走遍身,名曰赤游風,入腹則死)
五福化毒丹(此方專治疳熱、瘡癤、丹毒之類也)
犀角 生地 桔梗 赤茯苓 惡實 連翹 粉甘 薄硝 玄參(各一兩) 青黛(三錢)
此劑一名二方,入人參五錢,麝香五分,金銀箔各八片,每一兩作十二丸,一歲兒一丸,分四服。
犀角消毒飲(治丹毒斑疹之緊劑)
牛蒡子(研,酒炒) 荊芥穗 防風(各一錢) 甘草(七分) 犀角(五分)
此方加連翹、白芍藥(酒炒)、紫草茸各七、八分尤效。
如丹毒之氣入裡,則必發腹脹,急以細針亂刺赤暈邊,使不得蔓延。一日二、三次下針,針後即敷生豬肉最妙。(病療後宜服補血之劑,以防針治損血之害為可)
一方︰針後人糞和醋少許,塗之(新放人糞)。
一方︰針後全鰒蛤殼燒作末,調醋塗之,以瘥為度。
一方︰豆腐炙於火上敷之。
一方︰丹毒欲發之初,生栗留內皮,父尿細磨頻塗。
一方︰楸葉塗生清敷之(葉乾則浸水用之)。
一方︰真末調陳真醬塗之。
一方︰蓖麻子磨醋塗之。
一方︰雞子黃濃塗後,炙虎骨擦之。
一方︰三家姓洗皿水洗之。
一方︰豬尿洗之,木麥調醋作熱餅,待冷敷之。
如面上有浮氣,色白如常,仍成癬瘡,或如櫻桃而內有膿汁者,亦丹毒之類,俗名曰白丹毒。塗雞子黃,以虎骨暖擦之如面瘡壞爛無全膚,流膿水,百藥不效,臘豬脂塗之為妙。
一方︰白楊枝燒,取瀝塗之,神效。
一方︰面瘡及諸惡瘡,滅瘢膏塗之極驗。(雞矢、白鷹矢、白衣魚、白附子、白僵蠶、白芷,等分為末,香油作膏〉
如肌膚自然傷破,漸至腐敗,生狗皮敷之(冷則無效)。一日二、三次改敷,極驗。
如走馬(胎熱夾痰而風乘之,故流走諸處,滯則成膿,故曰走馬瘡)、飛尸、骨疽(大股內外略有浮氣,淺膿曰飛尸。外無浮氣,深膿曰骨疽。以筋縮及當處有熱氣,知成膿與否也)未膿之前,犀角消毒飲加貝母(去心,乾炒)、半夏(炮,乾炒)、連翹、白芍藥(酒炒)、天花粉、金銀花各五分,乳香、沒藥各三分;外以南星、枯礬、白鹽、真末、薑汁,並調作餅敷之。(此方自仙傳化毒湯透來〉
如走馬、飛尸、骨疽已膿,針破之後,犀角消毒飲加貝母、半夏、連翹、白芍藥、黃 、白芷、皂角刺各五分。外以雄黃、龍腦、白鹽調白狗膽入瘡口,一日一次改敷,以瘥為度。
一方︰未膿、已膿。蟾膾、蛇膾,或蟾蛇汁,或作脯,或作丸,皆可服之。
遍身胎腫
(小兒遍身生腫如粟米,俗亦謂皮風之類,不治則腫毒入裡成脹也)
大連翹飲(治諸般毒腫)
甘草(四分) 柴胡 軟芩(酒炒) 荊芥穗(各三分) 連翹 車前子 瞿麥 滑石 惡實 赤芍藥(酒炒) 山梔子(酒炒) 木通(去節) 當歸 防風(各二分) 蟬蛻(一分半) 竹葉(三片) 燈心(十莖)
此方治瀉熱妙法,從天一生水透出來。
如癢甚,加白蒺藜(三分)。
如痛甚,加寒水石( ,二分半)。
又方︰加沒藥、乳香各二分。
如肚腹飽滿,加蘿卜子(五分),濃朴(薑炒,三分)。
如腫毒入裡,猝成浮脹,宜服消脹散。
如疔腫斯毒,菊葉作汁飲(無葉用根)。又菊葉爛搗,敷腫處。
又方︰疔腫初生時,生薑作片而孔其中,敷腫處,以石雄末和藥艾細捻之,著薑孔而灸之七七壯,仍取棗肉敷之,謂之薑灸。腫毒自消而完合不難。(若已膿,以剪刀剪腫尖,仍作薑灸)
又方︰生銀杏搗,敷腫處。
又方︰鼠目大半掬嚼破,敷腫處,以待痊可。
如紅絲疔,以針亂刺紅絲,出毒血後,治法上同。(薑灸則不為亦無妨,而不針則薑灸亦可)
又方︰人頭垢作片炙火,乘溫敷腫處。
諸毒腫,枯礬和涎塗之。古方云:千方萬藥,不如一唾。
諸惡腫,陰蛇皮燒存性,和豬脂塗之(無豬脂,香油可代之)。久瘡亦有效。
諸腫癢痛不可堪,陰蛇皮去鱗,調唾敷之,則痛氣立止如神。
胎腫、胎瘡,馬胎燒存性作末,和油塗之為妙。
如頭面發際無名毒腫,菖蒲作末調醋塗之。
如頭瘡壞爛成痂,連翹、荊芥穗煎湯洗之,去其瘡痂。秦艽或羌活作末,調香油頻塗之。
如頭疳,蓋頭上生腫,或如栗子,或如胡桃、雞卵,或硬或軟者,疳毒也。未膿則南星、枯礬作末,薑汁並調醋塗之。已膿則針破出膿汁後,濃敷粘飯,一日二次,以完合為度,否則成蟲,流走臟腑,侵蝕黃瘦,遂至於死。(詳見疳積門〉
如面腫、唇腫、背瘡、發疽,桑蟲汁塗之。
又方︰柏木枝炙火,待脂出, 烙立效。
又方︰柏木公伊芳作簪插頭,久染發垢者,炙火頻擦之,尤效。
湯火瘡,生梨汁塗之。
又方︰西瓜皮燒存性,調香油塗之。
又方︰多飲月經,使火熱不得內逼。又土鼠燒存性,調香油塗之,至死還生。
毒腫腐痛,白朮爛搗敷之,極效。
久瘡不瘥,萵巨莖、木通、枳殼、黃菊沙(一名王不留行)等分作末,和油塗之,即效。
凡惡瘡,膿、未膿,敷母酒於當處,極效。
背瘡及手足浮突將成腫,麻仁作餅敷之為妙。編瘡多腐肉處,敷之亦效。
小兒放糞於陰瘡人之放糞處,則惡氣上染,仍成陰瘡。裹飯草爛烹洗瘡,又飲之。(曾試有效)
又稷爛蒸數斗許,坐其上,熏其暖氣,頻頻改之,以瘥為度。壯者陰瘡亦效。
瘰
(耳後結核漸至兩腋下,或浮突,或至爛瘡,曰瘰癧;或自耳繞項結核,曰連珠。多是肝火夾痰而成)
梔子清肝湯
山梔子(酒炒,一錢) 柴胡 川芎 當歸 白芍藥(酒炒) 連翹(各七分) 桔梗 青皮 甘草(各五分)
此方加玄參、夏枯草各五分,又加胡桐淚,最是痰解之要藥,宜加入不可缺。
一方︰昆布調唾敷核上,數月餘則核自消散。
一方︰瘰癧年久成瘡蜃,鹽敷瘡上,以瘥為度。蛤鹽亦可。
一方︰玄參三錢,夏枯草二錢煎服,逾年則必瘥。
一方︰雞卵每朝三個。至七、八百個,服之(新增)則必效。
一方︰黑質白腸蛇 ,多服必效。
一方︰凡痰核,萵苣莖爛搗,敷之為妙。
癭瘤
(癭者,細而垂,肉塊也;瘤者,圓大如大腫而持久不膿,年久後成蟲而膿,難治。蓋此症多發頤下或項邊)
破結散(治諸癭瘤及瘰癧、馬刀。馬刀瘡多發頤下)
海藻(酒洗) 草龍膽(酒洗) 海粉 通草 貝母(去心,薑炒) 昆布(酒洗) 枯礬 松羅 麥曲 半夏(各七分)
此劑忌甘草、鯽、雞等。
十六味流氣飲(治乳岩、瘰瘤、馬刀等症。馬刀腫形如瓜)
當歸 川芎 白芍藥(酒洗) 黃 人參 官桂 濃朴(薑炒) 桔梗 枳殼(麩炒) 烏藥(去皮心,酒洗)木香 檳榔 白芷 防風 紫蘇葉 甘草(各一錢〉
如痰癭,合二陳湯(半夏炮乾炒、陳皮、赤茯苓各七分。)
有一兒,頸上生血癭四個,如手指狀,長數寸許,服此劑二十餘帖,癭即自枯,根斷不複出。
一方︰瘰癧、癭瘤,多服蛇 、蛇脯,奇效。
腹痛
(小兒腹痛,多是乳食所傷,蓋有積則氣不宣通而痛也)
消食散(治食積腹痛)
白朮(陳壁土炒,二錢半) 麥芽(炒) 縮砂(炒研) 山楂肉(炒,各一錢) 橘紅(無則代入陳皮) 香附 米(便炒) 神曲(薑炒) 青皮(各七分) 甘草(五分〉
如氣不足,加人參三分。
如夾熱,加白芍藥(炒)一錢,黃連(炒)五分。
如夾痰,加貝母(去心,薑炒)一錢。
如夾冷,加肉豆蔻(炮去油)五分,乾薑(炮)三分。
如冷熱食積未分,服蘇合丸降氣則即愈。
六神散(此劑通治寒腹痛。小兒下夜半曲腰而啼者,寒腹痛。其症面青白,口有冷氣,手足冷,腹亦冷)
白茯苓 白扁豆(炒,各二錢) 人參 白朮 山藥(炒,各一錢) 甘草(炙,七分) 薑三 棗三
此方加香附子(便炒)七分,行氣尤妙。
如夾痰,加茴香(酒炒)、川楝肉(炒)、山梔子(炒黑)、沒藥各七分。
如夾濕,加木通(去節)一錢,澤瀉五分。
如夾蛔,加苦楝根一錢,檳榔五分。
導赤散(此劑通治熱腹痛。小兒上夜半仰身有汗而啼者,熱腹痛。其症面赤,小便赤,口中熱,腹亦暖)
生地(薑炒) 木通(去節) 軟芩(酒炒) 甘草(各七分) 竹葉(三片)
多是心熱傳小腸,加麥門冬、山梔仁(碎炒)各七分,效尤捷。
一方︰腹熱宜溫散,人參、白芍藥(酒炒)、甘草(炙)香附米(便炒)各四、五分,乾薑(炒)少許,煎服亦效。
苦楝根湯(小兒蟲腹痛,十居八、九。其症心腹痛,叫哭,倒身撲手,嘔吐清水涎沫,面色青黃,時止時作,口唇紫黑者,蛔厥)
苦楝根 使君子(各一錢) 白礬(半生半枯) 檳榔(各五分)
一方,芥子蜜丸,黍米大,空心吞下。
一方︰榧子留內皮爛搗,和清,望前連服。
一方︰蚯蚓糞燒 浸水,去滓,溫服,止痛。
寸白蟲、苦楝根亦主之。一方,服榧子(服法上同)。
乳香散(小兒曲腰亂啼無淚,面青白,唇黑股冷,或大便色青不實,盤腸內吊為□)
乳香、沒藥各少許,油研。另取木香一塊,於乳缽內磨水。
一方︰滾數沸調乳、沒末服之,立效。
一方︰急煎蔥白,淋洗腹部。又蔥熨臍腹,良久尿出痛止。
如上下腹痛,川楝肉(炒)一、二錢煎服。
如環腹痛,酸棗仁(去皮尖,炒研)一、二錢煎服。
如小兒有 疝,下焦觸冷,疝氣上升而腹痛,川楝肉(炒)、茴香(豬膽汁炒)各一錢,乾薑(炒黑)三分煎服,奇效。
疝,睪子浮火,碧梧桐葉濃煎溫洗,極驗。
石膏平胃散(小兒飲乳後即發痛者,蓋乳母胃熱之致,令乳母宜服此劑)
蒼朮 陳皮 濃朴(薑炒,各一錢) 石膏( 、炒,三錢) 草龍膽(酒洗,一錢) 甘草(炙,七分〉
如乳母過食魚肉油膩之物,加前胡一錢,黃柏(酒炒)七分。
如乳母過食生冷,去石膏、龍膽草,加乾薑(炮)一錢,砂仁(碎炒)七分。
腹脹
(腹疳見疳積門。此症由脾胃虛氣攻而作也)
消脹散(此方治兒脹之聖劑。累試輒效)
蘿卜子 蘇梗 干葛(各七分) 陳皮 白朮 枳殼(麩炒) 甘草(各五分〉
如氣虛,加人參二、三分。
如氣急,加蘇子、葶藶子各五分,沉香三分。去白朮(蓋白朮能閉氣故也)。
如引飲,倍入干葛,加天麻粉七分。
如發熱,加山梔子(炒)、黃連(酒炒)、前胡各五分。
如泄瀉,加白芍藥(酒炒)、砂仁(碎炒)各五分,木香三分。
如小便不通,加木通(去節,一錢)、滑石(五分)。
如飲食停滯,去白朮加神曲、山楂肉(薑炒)各五分。
如惡寒手足冷,加官桂五分。
如腰上浮腫,加藿香五分。
如腰下浮腫,加牛膝五分、黃柏(炒,三分)。
如脅痛面黑(是氣鼓),去白朮加青皮五分。
如脅滿,小腹脹痛,身上有血線(是血鼓),加當歸、芍藥(酒炒)各七分,牡丹皮、紅花各三分,去白朮。
如噯氣作酸,飽悶腹脹(是食鼓),加山楂肉(炒)、神曲(薑炒)、半夏(炒)各七分,去白朮。
如飽腹脹滿,有塊如鼓(是痞鼓),加山楂肉(炒)、神曲、半夏(炮,薑炒)、當歸尾、鱉甲、山棗仁、玄胡索(醋炒)各七分,青皮三分,去白朮。
如因胎腫,毒瓦斯入腹成脹,加連翹、牛蒡子、荊芥穗、茹片各七分。
如因瘧母成脹,加柴胡、鱉甲、玄胡索(醋炒)各七分,檳榔、濃朴(薑炒)各三分。
如觸濕成脹,加木通(去節,一錢),蒼朮(七分),澤瀉(五分)。
如疳積成脹,加山楂肉(炒)、神曲(薑炒)各七分,黃連(薑炒)、青皮各五分。
如氣鬱成脹,加香附子(便炒)、濃朴(薑炒)各七分。
凡浮脹,總作虛治之,以參、朮為君,陳皮、茯苓為臣,黃芩、麥門冬為使,少加濃朴、大腹皮,以消脹氣。氣陷,加升麻、柴胡各三分,提之為妙,以治腫脹之大經大法也。
如虛脹,胡椒、全蠍各四十九個作末,糊丸粟米大,米飲下七、八丸,名榻氣丸。
如頭熱腹脹而足冷者,脾風之候,補脾益真湯主之。
如形瘦腹飽,青絡滿腹者,脾疳也,肥兒丸主之。
吐瀉
(吐瀉泄黃,傷熱乳也,玉露散主之)
玉露散(兼治暑月吐瀉,身熱煩渴)
石膏 寒水石(並 ,各五錢) 生甘草(一錢)
為末,米飲調下。
此方與辰砂益元散相似,隨材所有用之可也。暑月則生脈散和此方服之為妙。
如吐瀉泄青,傷冷乳也,益元散主之。(方見上保元湯下注〉
如吐瀉,昏睡露睛者,胃虛熱也,錢氏白朮散主之。
如昏睡不露睛者,胃實熱也,辰砂益元散主之。
辰砂益元散
滑石(六錢) 辰砂 甘草(炙,各一錢) 砂仁(炒,一錢)
煎湯和服,此方尤妙。
如吐驟或瀉完穀者,傷風甚也(風木侵脾土故也)。益元散加柴胡、防風各七分,青皮三分服之。(方見上保元湯下注)
燒針丸(治吐瀉不止,危甚。兼治或吐或瀉)
黃丹 朱砂 枯礬
等分為末,棗肉作丸,芡實大。每一丸串針頭燒燈焰存性作末,米飲調下。此方清鎮,專主吐瀉,極妙。
如經年吐乳,眼慢,糞穢有筋膜者,乃父母交感時吃乳所致,名曰交情吐奶,益黃散主之。(方見保元湯條)
余孫兒生七歲,多吃紫桃數升許,腹飽如鼓,未幾大吐,即吃白粥半器。又盡吐之數升,食頃之間,大吐五、六次,面色青黑,手足搐搦,狀如將發慢驚者然。急煎人參一錢和牛黃一分飲之,入口即吐,吐即又飲之,合服人參一兩二錢,牛黃一錢,然後僅僅止吐,遂連飲參茶,漸得回蘇,因以完複。今既長成,若非參、黃之力何能保其生耶?養幼之家,不可不預備參、黃,以濟非命之夭也。
如早為直坐,胃弱氣陷,泄痢頻數,保元東加黃連(酒炒)、砂仁(炒)各七分,升麻三分服之。
如便色青白黃沫,變易無常者,乃疳痢也。至聖丸主之,或作湯溫服亦可。
至聖丸
使君子(面煨) 陳皮 木香 濃朴(薑炒) 肉豆蔻(泡煨去油) 丁香皮(各一錢)
神曲糊丸。
如赤痢膿血,腹痛,黃芩、白芍藥(酒炒)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如虛滑,固腸丸主之,樗根白皮(焙乾為末),粥丸梧子大。
一方︰久遠泄痢,陳曲末和清,早朝空心服。(血痢尤效〉
如白痢,益元散主之。虛弱之兒,人參茶調服。
如赤白痢交雜,或下膿血如爛肉汁,黃連阿膠丸主之。
黃連(酒炒)、阿膠珠、山梔子(薑炒)、黃柏(酒炒)各一錢,桂心五分。
如諸泄痢,滑石、硫黃為末,蜜水調服,立效。
如兼吐,加砂仁(碎炒)、藿香(酒洗)各三、四分。
如頭熱嘔吐而足冷,或頭熱泄瀉而足冷者,脾風之候也,補脾益真湯主之。
大抵吐瀉,總作虛熱治之,必以參、 為主材可也。暑痢、暑泄,粘米半生半熟,黃土水入地龍十餘個,爛烹去滓飲之尤妙。和清亦可。
小兒泄瀉大甚,閱月不止,肉脫難救,脫殼田螺炙而服之,則瀉止。生服治瀉肉脫,兒之神方。
小兒及壯老赤白泄痢,海衣細末和清服之。
泄痢忍冬藤(炒去皮),長二寸許二握及棗七枚,濃煎和清服之。
久泄不止,木通湯使乳母服之。木通(去節)三錢,白茯苓二錢半,山梔子(研、炒黑)二錢,澤瀉、車前子(炒研)各一錢,肉桂五分,甘梢三分。病兒則木通一錢,白茯苓七分,山梔子、澤瀉各五分,車前子三分服之,滲利小便則瀉自止矣。
赤白痢,狗頭髓及生梨汁,生清和服為妙。
脫肛
(因虛而夾熱,縮砂散主之)
縮砂散
砂仁(碎炒) 黃連(薑炒) 木賊
等分,米飲調下。
一方︰五倍子作末,和油塗之。
一方︰鱉頭燒存性和真麻油調敷之。
一方︰田螺爛搗塗之,奇效。又田螺燒存性塗之云。
猾皮散(因泄痢努力脫肛,此方主之)
猾皮 鱉甲(並燒存性) 磁石(煨,醋淬,研,各五錢) 桂心(三錢)
米飲調下。
一方︰枳殼五、六錢煎湯,溫洗肛門,五倍子作末,和蜜塗之。
下疳瘡
(腹際兩陰間小腫或赤爛)
消疳敗毒散
柴胡 黃柏 赤芍藥(酒炒) 赤茯苓 木通(去節) 草龍膽(酒洗) 連翹 荊芥穗 黃連 蒼朮 知母(酒炒) 防風 獨活 甘草(各三分) 燈芯(少許)
一方︰蛇床子煎湯,頻洗瘡處,雞子黃作油塗之,以瘥為度。
一方︰雞卵油和石雄黃末,塗之為妙。
痔疾治方
一方︰碧梧桐皮煎湯,洗痔瘡為妙。
一方︰生螳螂爛搗,敷瘡處。
一方︰田螺爛搗,炙火,敷瘡處極妙。
大便不通治方
朱砂(水飛) 南星(炮製) 巴豆霜
等分為末,糊丸黍米大,薄荷湯和下一、二丸即通。如無巴豆霜,代入大黃(酒煨),加皂角刺等分。
一方︰朱砂、滑石並作末,和蜜服之。
一方︰香油一盅子,去冷,飲二、三次即效。
小便不通治方
急取生地龍數條,蜜少許,同研,敷陰莖上。又蠶退紙燒灰,朱砂、龍腦、麝香各少許,麥門冬、燈芯煎湯,調灌口中即通。如無腦、麝代入木通(去節)、赤茯苓、生地(酒炒),三味煎湯,只調朱砂,服之亦可。
一方︰鵲腦髓和清,酒服之。
如大小便俱不通,蔥白汁、乳汁各半匕調勻,抹兒口中,即吮乳乃通。
疳積
(廿歲以下疳,廿歲以上勞)
腦疳,頭皮光急,頭發作穗,或有瘡腫至囟,囟腫則多損眼。腦熱如火,囟腦高,遍身多汗也。
脊疳,蟲蝕脊膂骨如鋸齒,拍背如鼓鳴,十指背生瘡,頻咬爪甲,煩熱黃瘦也。
走馬疳,蝕齒齦,口瘡出血,鼻氣,齒黑脫落,囟有穴者,名曰走馬,蓋陽明熱氣奔如馬也。
無辜疳,腦後有核,初生軟而不覺痛,其中有蟲如米粉,不速破去,則熱氣漸長,蟲隨氣血流散,侵蝕臟腑,黃瘦頭大,手足細弱,遂至於死也。(古方天有鳥,名曰無辜,晝伏夜游,兒家洗浣衣繃,露天經宿,或遇此鳥飛過,落羽所污,而與兒穿動,令有此疾也)
丁奚疳,腹大頸細,黃瘦是也。丁者,手足與項極小伶仃也。奚者,腹大也。甚者,尻高肉削,臍突胸滿,愛吃生米、土炭等物也。
哺露疳,虛熱往來,頭骨分解,反食土蟲,煩渴嘔噦,骨瘦 露形也。蓋諸疳皆因脾胃久虛,形體瘦削而發也,並宜十全丹。
十全丹
陳皮 青皮 蓬朮(此材太峻,宜去之,代入玄胡索)
川芎 五靈脂 白豆蔻 檳榔 蘆薈(各五錢) 木香 使君子(各二錢)
上為末,以豬膽汁浸糕和丸麻子大,米飲下二、三十丸。
如虛甚,加人參一錢。
如冷疳,至聖丸(方見上)主之,兼治諸疳泄痢。
如熱疳,五福化毒丹(方見上)主之。
肥兒丸(此方消疳化積,磨癖清熱,伐肝補脾,進食殺蟲也)
胡黃連(五錢) 使君子(四錢五分) 人參 黃連(薑炒) 神曲 麥芽(炒) 山楂肉(各二錢半)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三錢) 蘆薈(煨,二錢半)
上為末,黃米糊和丸綠豆大,米飲下二、三十丸。
消食丸(通治五疳,殺蟲退熱,磨積進食。五疳,五腸之疳也)
使君子 草龍膽 麥芽(炒) 陳皮 蕪夷 神曲 黃連 山楂肉(各等分)
上陳米飯和丸黍米大,米飲下二、三十丸,或作煎湯亦可。
諸疳。蛇脯作丸服之最妙,有驗。
齒疳。土鼠乾肉作末和清,塗之為妙。
一方︰蛇膽塗之亦效。
瘧母
(寒熱往來,一日一發,或間日一發者,瘧母之夾也。左脅下如覆杯者,乃瘀血夾濕痰,清肝湯主之)
加味清肝湯(左脅屬肝,肝經濕熱,夾瘀血而結成瘧母)
柴胡 山梔子(炒) 川芎 當歸 白芍藥(酒炒) 鱉甲(醋炒,各七分) 玄胡索(五分) 檳榔 青皮 甘草(各三分)
上服二、三帖,以瘥為度。而三帖無效,又服可也。
如氣弱,加人參二、三分。
柴胡二陳湯(治右脅下覆杯,如痰飲成瘧者也)
柴胡 陳皮 半夏(炮乾,炒) 赤茯苓 鱉甲(各七分) 玄胡索(五分) 檳榔 青皮 甘草(各五分〉
如氣弱,加人參二、三分。
如痰癖,加何首烏五分。
一方︰朱砂、檳榔、石雄各三分為末,牟甘酒調和,當日飲之則神效。(此方治鱉瘧)
一方︰患瘧母黃瘦,地鼠肉或炙或烹食之。
一方︰小兒老瘧,松寄生一、二錢煎服之。
一方︰丁香一錢半,草果(面炮煨)一錢,巴豆霜一分許。(小兒瘧疾久不瘥者,服此極驗)年壯瘧疾,材倍入,更加乾薑五片可也。(此名丁香散)
竊觀俗人輕視此症,先試章門針灸,次飲雜藥,頗多得效。第章門近於血幕,而不能明知穴處,誤加針刺,血流如射,則欲為止血而艾灸其上,則血不得外流而內湧聚結,仍成內腫,曾多見之。或章門灸處觸風成瘡,終未完合,仍為致夭者,間亦有之。或飲峻毒單方,漸至戍削骨立,不至成長,亦或有之。此保幼之家,所當深戒,須忌針灸及毒藥,製此和平之藥(如丁香散之類),久服則萬無不效之理,且切禁生冷之飲可也。
黃瘦
(小兒無指的形症,而自然黃瘦,乃傷於乳食也,肥兒丸主之)
養元粥
蓮實肉 山藥 薏苡仁 硬米等分為末作粥,常常服之,加入砂糖為妙。
痰厥
(痰隨氣火而上升成厥也)
夏術天麻湯(治痰厥,脾胃虛弱,頭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嘔吐眩暈,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下)
半夏曲 陳皮 麥芽(炒,各一錢) 白朮 神曲(薑炒,各七分) 人參 蒼朮 黃 (蜜炙) 天麻 白茯苓 澤瀉(各五分) 黃柏(酒炒,二分) 乾干(三分) 薑(三片〉
如瘦人多火血燥,去蒼朮、澤瀉,加當歸、白芍藥(酒炒)各七分為妙。半夏性燥,不可久服,代入貝母一錢。枳實,治痰有沖牆倒壁之功,宜加五、六分。
如火降則痰自消,加山梔子五分。(山梔能降火,從小便出故也〉
如氣降則痰自下,加烏藥、附子各五分。
如脾胃虛弱,倍入參、 加白豆蔻(面炮煨)三分。
如腹痛如裂,加白芷五分,川芎、細辛各三分。
如身重如山,倍入澤瀉、乾干。
如嘔吐甚,加藿香(酒洗)、砂仁(碎,炒)各五分。
如眩暈甚,倍入天麻,加川芎五分。
如四肢厥冷,加官桂五分。
白附子能引諸藥上行頭部,且有引痰之力,痰在頭部者,非白附不能除,治痰厥者,宜略入二、三分可也。新得此症者,以行氣降火消痰為主,久者以補氣血,順氣為主可也。
如頭痛如裂,灸百會、上星各五壯,針太淵、列缺,瀉。凡痰疾,吐為上,宜服雀舌茶,探吐甚妙,但虛弱之人不可試。余兒時患急驚,多服諸方而持久不瘥。過九歲後轉成痰厥,頭痛如碎,眩暈亦甚,多服導痰之劑而終未見效,漸至戍削肉脫骨立。余想痰厥之治未暇論,而血氣枯竭似難枝梧,遂服八物二陳湯五十餘帖,肌膚稍勝,病勢自減,得免為病廢之人。古云:正氣實則邪氣退者,此之謂也。
中風
(凡風漸多,因濕痰乘虛流注,氣血壅滯,而宜先用順氣飲,以通血道,然後繼用本藥為可)
烏藥順氣散(治四肢骨節痛,肢體頑,手足癱瘓,言語蹇澀,筋脈拘攣)
烏藥(去皮心,酒洗) 麻黃 陳皮(各一錢) 川芎 白芷 白僵蠶 桔梗 枳實(去穰麩炒,各七分) 乾薑(炒) 甘草(各一兩) 薑(三) 棗(三)
元氣先虛後受風,宜加人參三、四分。
風非大汗不能除,麻黃(去節及根),加荊芥穗三、四分。
如有虛汗,去麻黃加黃 (生用)七分。
加減疏風湯(治手足不仁,或強直,或柔軟)
羌活 防風 陳皮 赤茯苓 半夏(泡,薑炒) 烏藥(去皮心,酒炒) 香附子(便炒) 細辛 甘草(各五分〉
如左臂不仁,加當歸、川芎各五分,薄桂三分,竹瀝、薑汁各半匙。
如強直,加麻黃(去節)五分。
如柔軟,加白僵蠶(去觜,薑炒)五分。
如左腳不仁,加川芎、當歸、獨活各五分,桂皮三分。
如右臂不仁,加白朮五分,人參、薄桂各三分,竹瀝、薑汁各半匙。
如右腳不仁,加人參三分,白朮、獨活各五分,桂皮三分。
加減養榮湯(治半身不遂,屬血虛夾濕痰)
當歸 白芍藥(酒炒) 川芎 干地(薑炒) 陳皮 半夏(薑泡,炒) 羌活 獨活 防風 軟芩(酒炒) 柴胡烏藥(去皮心,酒炒) 甘草(各五分) 竹瀝 薑汁(各半匕)
左邊雖屬血,然血隨氣而行,略加人參二、三分,以通氣道為可。
如猝然語訥,風中舌本,加麥門冬五分,遠志(薑炒)、細辛、石菖蒲、犀角各三分。
如無汗惡寒,倍入防風,加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研)各五分。
如有汗惡風,加杏仁五分,桂枝三分。
如六經混淆,指節攣痛,倍入羌活加連翹五分。
如一身俱麻,加人參、白朮、麥門冬各五分。
如遍身疼痛,倍入當歸,加乳香、沒藥各五分,官桂三分。
如痛在上者,屬風,倍入羌活、威靈仙五分。
如痛在下者,屬濕,加牛膝、木通(去節)、漢防己各五分,黃柏(酒炒)二分半。
如腰膝流注疼痛,倍加當歸、甘草,加硝石、車前子、海金沙各五分。
如痰氣壅盛,加南星(炮製,薑炒)、木香各三分。
如手足搐搦,倍入羌活、防風,加山梔(薑炒)、白僵蠶(薑炒)各五分。
如左癱,倍入當歸、川芎。
如右瘓加人參、白朮各五分,全蠍(薑炒)三分。
如久患癱瘓,加天麻、南星(炮,薑製)、木香各五分,倍入當歸、羌活、防風。
如肌肉蠕動,倍入羌活。
如口眼 斜,倍入羌活、防風加全蠍(薑炒)、荊芥穗、忍冬藤各五分。
如口噤,加乳香五分。
如大寒後,加柴胡五分、人參三分。
如孟夏之月,加石膏( )、軟芩(酒炒)各五分、知母(酒炒)三分。
如季夏之月,加白朮、白茯苓、漢防己(酒洗)各五分。
如大暑之後,加藿香(酒洗)五分,濃朴(薑炒)、肉桂各三分。
如霜降之後,加當歸五分,肉桂三分,附子(泡製)一分半。
如勞汗當風,汗出為 ,郁乃痤,倍入當歸、白芍藥。
如癮疹,加麻黃(去節)五分,荊芥穗三分,蔥白三莖。
如小便淋閉,加滑石、連翹各五分,木香三分。
如咳嗽喘急,加桔梗、紫菀各五分。
如頭旋腦熱、鼻寒瀉涕,加黃連(酒炒)五分、薄荷三分。
人參敗毒散(治表症頭痛,壯熱惡風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瘟疫發毒,頭面腫痛,痢疾發熱,諸般瘡毒,小兒驚,痘疹)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桔梗 川芎 赤茯苓 人參 枳殼 甘草(各一錢) 薄荷(少許) 薑(三片)
凡未經痘疹之兒,勿論壯弱,俱宜服此。預消胎熱腫毒,最妙加防風、荊芥穗、天麻、地骨皮、連翹各七分。
如瘦兒多火血燥,加當歸、白芍藥(酒炒)各一錢。
如肥兒多濕,加白朮、澤瀉各七分。
如痰多,加貝母一錢,枳實五分,甚則合小調中湯。
如腎虛,加熟地一錢,知母、黃柏(並鹽水炒)各五分。
如引飲,加天花粉、天門冬各一錢,知母、乾干各五分。
如頭面多瘡癤,加連翹、防風各七分。
如遍身皮風腫癢,加連翹、防風、荊芥穗、白蒺藜(去刺)各一錢。
如濕瘡多發,加荊芥穗、葛根、蒼朮、白朮、澤瀉各七分。
如素多風熱,加葛根、升麻各一錢。
如氣火上升,時時面赤,加香附子、烏藥各七分,玄參、知母、乾干各五分。
如下焦虛冷,加肉桂、乾干各五分。
如有怔忡,加麥門冬、酸棗仁(另炒)各一錢。
如左脅下有動氣,加山梔、草龍膽各一錢。
竊觀小兒,十歲前未破陰而有純陽之氣,故不待服藥而善行痘疹,或未免夭者,皆因胎熱乘時肆毒之致。近來鄉鄙罕入痘疹,年長之後,戕賊血氣者得嬰此病,則真元已虛,熱毒鬱結,安能善為起泡而收靨乎?恨余不曾早學此理,而獨子夭折於此疾,竟抱無涯之戚矣。所聞有一古醫,以此方預服未痘之人,無一不效云。今見列方則解熱消毒,莫此為妙。其言不誣。
如臂痛,加薄桂、蒼朮各五分,紫蘇葉三分。
如腳膝浮腫,倍入獨活加牛膝五分。
如腰痛,加牛膝、杜仲(鹽炒)、八角茴香(酒浸,炒)各五分。
如眼眩,加細辛、細茶各三分。
如四肢冷痺,加官桂五分、附子(炮製)一分半。
如胸膈脹滿,加枳實(麩炒)、莪朮(醋炒)各三分。
如虛汗,加生黃 五分。
如賊風,加荊芥穗、薄荷各三分,倍入羌活、獨活。
如中寒,加乾薑(炮)五分,大附子(炮製)一分半。
中風口噤咽谷,或針或灸。
加味六君子湯(治右半身不遂,屬氣虛夾濕痰)
白朮 白茯苓 人參 陳皮 半夏(炮,薑製) 羌活 獨活 防風 軟芩(酒炒) 升麻 烏藥(去皮心,酒洗)甘草(各五分) 竹瀝 薑汁(各半匕)
右邊雖屬氣,然風行於血絡,故補血則風自消,宜加歸芍一、二味可也。
如全身不遂,屬氣血俱虛夾濕痰,上二劑(養榮湯、君子湯)合服,名曰加味八物二味湯。
六味丸(治中濕,下部無氣,坐地不遷)
熟地(薑炒,四兩) 山藥 山茱萸 白茯苓(各二兩) 澤瀉 牡丹皮 蒼朮(各一兩) 白僵蠶(七錢) 黃柏(酒炒,三錢)
疊指
(小兒疊指者,乃所屬經絡之虛,而風濕流注之致,宜用祛風湯,預防風漸可也)
加減祛風湯
當歸 防風 獨活 陳皮 白芍藥(酒炒) 白朮 烏藥(去皮心,酒洗) 甘草(各五分〉
如足拇指次指相疊,加山藥,黃 (薑炒),川芎、草龍膽(酒炒)、柴胡各五分,澤瀉、青皮各三分,人參二分半,附子(炮製)一分半。
如足中指、次指相疊,加山藥、黃 (薑炒)、熟地(薑炒)各五分,肉桂、澤瀉各三分,黃柏(酒炒)二分半,附子一分半。
如足中指、第四指相疊,加熟地、山茱萸、酸棗仁(另炒)各五分,草龍膽、澤瀉各三分,黃柏二分半,附子一分半。
如足第四指、五指相疊,加山茱萸、酸棗仁各五分,益智仁、澤瀉各三分,黃柏二分半,附子一分半。附子雄壯之資,有斬關奪將之勢,驅散在表之風寒。況其無經不入,下至指節者乎,治風家宜略入二、三分,藉其通行指節之力可也。
足五指無氣而曳地者,氣虛夾濕而然,加參、耆、獨活、澤瀉。
足後跟無氣而曳地者,氣虛夾痰而然,加參、耆、二陳之屬。
破傷風。魚膠燒存性,作末,和溫酒服之。角弓反張亦治之。
一方︰紫檀香或白檀香,及黃蠟同煎服之,極效。
龜背
松蕊丹
松花 枳殼(麩炒) 防風 獨活(各一兩) 麻黃 大黃(酒煨) 前胡 桂心(各五分)
蜜丸黍米大,飲下。
脊骨夾濕,則大筋縮短,夾熱則小筋弛張,宜加生地(乾炒)、漢防己、蒼朮各五錢,澤瀉三錢,黃柏(酒炒)一錢半。
龜胸
百合丹
大黃(酒煨,七錢半) 天門冬 杏仁 百合 木通(去節) 桑白皮 枳殼 甜葶藶 石膏( ,各五分)
蜜丸,白湯下。
有一兒,胸骨突起,已成龜胸,疳積相因,痰飲膈結而然,服肥兒丸數三劑而愈。
龜胸、龜背、蛇脯作丸大,服而愈。
調榮活絡湯(治腰脊觸傷或折)
當歸 川芎 赤芍藥(酒炒) 生地(乾炒) 羌活(各七分) 牛膝(五分) 桃仁(去皮尖,研) 大黃(酒煨) 桂枝 紅花(各三分)
解顱
(由疳熱而成)
三神散
乾薑(炮,七錢半) 細辛 桂心(各五錢)
上為末,薑汁調敷顱上。
囟填腫突出,則瀉青丸主之,砂糖水調下。
囟陷成坎,黃狗頭骨炙黃為末,雞子清調敷之。
囟門不合,灸臍中上下三壯。
五軟
健骨散(治頭項軟、腳軟、手軟、身軟、口軟)
白僵蠶(去嘴炒,為末,五分或一錢) 薄荷(泡) 酒調下三次。如五硬,烏藥順氣散主之(方見中風)。
眼病
補肝散(治肝虛風熱上攻癢痛,或圓翳在黑珠上昏花)
柴胡 白芍藥(酒炒) 熟地(乾炒) 白茯苓(各五分) 甘菊 細辛 柏子仁 防風 甘草(各三分〉
如肝經太虛,加羊肝作末一錢,調服酸棗仁(另研)、決明子(酒蒸研)各五分。
如見五花或一物二形,加羚羊角,人參、羌活、玄參、車前子各三分。
撥雲散(治 膜、多淚、癢痛)
羌活 防風 柴胡(各七分) 甘草(五分)
目得血而能視,加當歸、熟地(乾炒)各五分。
如熱甚,加黃連(乾炒)、草龍膽各五分。
如風熱壅盛,倍入防風,加荊芥穗五分。
如左眼 膜,合四物湯,如右眼 膜,合四君子湯。
如精彩不足,加人參、熟地(乾炒)、草龍膽(酒炒)各五分。
如腎虛,加熟地(乾炒)七分,知母(鹽水炒)三分;
如赤腫,加連翹七分。
如白睛紅,加白豆蔻(面煨)五分。
如上下瞼赤腫,加蒼朮、升麻、山梔子(酒炒)、陳皮各五分,濃朴(乾炒)三分。
如眼胞及眼下如炭煙熏黑者,痰也。加半夏(炮乾,製)、貝母(乾製)各五分,青皮二分。如心神亂而不守,卒然見非常之怪,若邪中其睛則精散視歧,加人參五分,麥門冬、酸棗仁(另炒)、白茯神、決明子(酒蒸)各七分,青葙子五分,蟬蛻二分半。
如脾虛則五臟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加白朮、人參、山藥各五分。
如瞳子散大則青 之,漸加黃連、黃芩(並酒炒)、當歸身、生地、天門冬各五分,地骨皮、五味子各三分。
如羞明怕日,加蜜蒙花五分。
如起倒睫加細辛五分。
如起拳毛加麻子五分。
如治目瘡,加荊芥穗五分。
如多淚,倍入防風加蘇葉三分。
如疼痛加黃 、白芷各五分。
如癢甚,加白蒺藜五分。
如青盲,加人參五分,決明子、青葙子各七分,蟬蛻、升麻各三分。
如諸 膜,加決明子、草龍膽各七分,木賊、蟬蛻各三分,人參一、二分。
如翳目瞳子上始者,屬腎、膽,加草龍膽、玄參各五分,知母、黃柏(並鹽酒炒)各三分。
如翳目白睛上始者,屬肺,加桔梗、山梔子各七分。
如翳目白黑間始者,屬脾,加山梔、升麻、黃連(酒炒)各五六分。
如翳目黑睛上始者,屬肝,加黃連、草龍膽、青皮各五六分。
如翳目內 始者,屬膀胱、大腸,加山梔、連翹各七分,知母、芒硝各三分,木通七分。
如翳目外 始者,屬膽、小腸,加黃芩(酒炒)、草龍膽、木通各七分,大黃(酒煨)二分。
雀目
(因心血不足、肝金倀受,或土氣有餘而侮其不勝木,高風上升之致,宜四物湯主之)
加味四物湯
當歸 生地(乾炒) 白芍藥(酒炒) 川芎 陳皮 蒼朮 濃朴(乾炒,各五分〉
如高風,加羌活、白芷各五分。
如小兒過食,脾胃受傷,亦發此症,消食丸主之。
雀目,手大指爪甲後第一節橫紋中向上針一分許(小兒及壯者,皆神效),又橫紋頭內側白肉際灸三、四壯亦效。
一方︰碧魚爛烹,熏其熱臭,亦效。
兩目猝浮不能開,見濁汁流出,瀉青丸加貝母、蒼朮、草決明、人參、桑白皮,或作湯服之亦可。
有一兒左上唇上結核,一宿核移左腮,又一宿核移左目,上胞因疼痛大浮如拳,目睛以此突然突出如瘤症,大如木瓜塊,余命以石膏平胃散加草決明一錢,人參、青皮各五分,服十餘帖而愈,人皆異之。
如眼被撞刺,有血痕,因生翳膜,輕效散主之。柴胡、當歸、赤芍藥(酒炒)、大黃(酒煨)、犀角各一錢,甘草五分。
夜啼(附咳喘)
(小兒夜啼不止,狀若鬼祟)
蟬花散
蟬殼下半截為末,初生兒炒一字,薄荷湯入酒小許,調下即止。或誤以上半截為末調服,則啼複如故,古人格物之妙如此。
一方︰蟬蛻二七枚,去頭足為末,入朱砂一字,蜜調送下為妙。
一方︰小兒達夜啼號,使其父負兒,持刀潛斫鄰家籬帶,勿使人知之,兒啼即止,然後潛還,系其斫帶,則永不啼。
如夫音聲嘶,清音散主之。
清音散
訶子皮(半生半炒,三錢) 桔梗(半生半炮,五錢) 甘草(半生半炙,二錢) 木通(半生半炙,三錢)
生地汁調下。此方,加天門冬、山藥、貝母、杏仁,潤補金經尤妙。
如天行咳喘,三拗湯主之。
三拗湯
麻黃 杏仁 甘草(各一錢)
劑留杏仁之皮尖,麻黃之根節,蓋以藉其毒而治痰止喘也。
如痰盛,加貝母(乾製)七分。
如氣虛,加人參三、四分。
如感冒風寒,加柴胡五分,蘇葉三分。
如喘甚,加紫菀、款冬花各五分。
如痰盛喘甚者,氣降則痰化而喘止,蘇合丸和蜜服之,立效。
變蒸
惺惺散(治變蒸傷於風寒發熱,痰嗽煩渴)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桔梗 川芎 白芍藥(酒炒) 天花粉 甘草(各三分半〉
如變症甚,加朱砂、全蠍各三分,麝香一字,以防驚風之候。
如感冒風寒,加柴胡、前胡、防風各二分半。
如傷風汗多,加生黃 五分。
如傷寒無汗,加蘇葉三分。
如喘甚,加貝母、杏仁各二、三分。
如便泄,加砂仁(炒)二、三分。
如有驚風,加酸棗仁(另炒)二分半。
臍風(附旋螺風等)
(小兒斷臍後為風濕所傷,面赤喘急,啼聲不出,其症臍腫奕奕,腹脹滿,日夜多啼,不能飲乳,甚則抽搐,口噤撮口,宜並宣風散主之)
宣風散(治臍風撮口多啼,不能吮乳,口出白沫)
全蟬(二十一枚,酒炙)
為末,入麝香一錢和白,每取半字,以金銀器煎湯調下。
通心飲(治旋螺風赤腫而痛,清心火、通小便、退潮熱)
連翹 木通 瞿麥 山梔仁 軟芩 甘草(各四分)
入燈芯、麥門冬同煎,服之最效。
保命散(治鵝口瘡不能吮)
枯礬 朱砂(各一錢) 馬牙硝(五分)
為末,取一字,用鵝糞白擂水調,塗舌上口內,日三次即效。
如胎熱流毒於心脾二經,舌強唇青,撮口聚面,白僵蠶二枚略炒為末,蜜調敷唇即效。
如重舌,或舌上下生瘡腐爛,通心飲加白僵蠶四分服之。
瀉黃飲子(治口唇緊小,不能開合,或唇燥深裂無色,名曰重唇)
升麻 白芷 枳殼 軟芩 防風 半夏(薑炒) 石斛(各一錢) 甘草(五分〉
如無石斛,代入犀角五分。
一方︰黃連、黃柏作末,蜜調敷唇上。如齒疳蔓延,唇鼻俱腐,通心飲加石膏( )四分服之。
一方︰枯礬、青黛、人中白、五倍子、黃柏為末,蜜調塗之,以瘥為度。
咽喉浮塞症,乾松茸沉溫水飲之或煎服。
鼻淵
(鼻流濁汁,甚則腦消,宜急治之)
防風湯
防風 片芩(酒炒) 川芎 麥門冬(各五分) 人參(二分半) 甘草(三分)
上方加連翹、玄參各五分尤妙。
愛吃泥土
(此症由脾胃虛熱所致,此脾疳也)
清胃養脾湯
石膏(一錢) 陳皮 白朮 赤茯苓 甘草 軟芩(酒炒,各二分)
一方︰好黃土,黃連煎水,作餅晒乾,與吃即止。
滯頤
(口角流涎,曰滯頤)
冷涎,宜溫胃,丁香、益智仁煎服;熱涎,宜清胃,山梔、天花粉煎服;小兒常流清涎者,胃有蛔蟲之漸,苦楝根湯主之。
齒久不生(附髮久不生)
(此由氣不足,芎黃散主之)
芎黃散
川芎 生地黃 當歸 山藥 白芍藥(各一兩) 沉香(五錢) 甘草(三錢)
為末,白湯調下,將乾末擦齒上,日二次。(白湯調下,每五分)
髮久不生,由血不足,蓯蓉丸主之。
蓯蓉丸
當歸 生地 肉蓯蓉 白芍藥(各一兩) 胡粉(五分)
蜜丸黍米大,每十丸,黑豆湯吞下,兼作餅敷頭。
行遲
六味地黃丸加鹿茸、牛膝、五加皮、五味子。如無鹿茸,代入白僵蠶亦可。
語遲
地黃丸加鹿茸、五味子、白僵蠶。如無鹿茸,代入枸杞子亦可。如四、五歲不言,足內踝尖各灸三壯。
稀痘法
(小兒須服稀痘方,以消胎熱之毒,則行痘時,痘顆稀少,且無諸般危証)
兔紅丸
臘月初八日,取生兔一只,取血以蕎麥面和之,少加雄黃三、四分,候乾作末,丸綠豆大,乳汁送下。一歲兒五丸或七丸,三歲後十五丸。久服則遍身發出紅斑,即其驗也。有終身不出痘疹者,雖出亦稀少,小兒既長,以兔血啖之亦妙。臘月兔雖可用也,然終不若八月之佳。
一方︰朱砂之於痘也,令密者可稀,稀者可無,黑陷者可起,痘癰者可消,略加三分於上丸,尤妙。但性寒不可多服。
獨聖丹
絲瓜近葉取三寸,連皮納於沙瓶中,以桑柴火燒存性為末,倍入砂糖搗成餅,時時與兒,吃盡為佳。服此則痘顆之多者可少,少者可無,重者可輕。一方云:和朱砂少許為妙。
服梅花法
臘月取梅花,不拘多少,陰乾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一丸好酒化下,念“太一救苦天尊”一百遍,妙不可言。
龍鳳膏
烏雞卵一只,打開一小竅,納地龍細小活者一條,後防竅蒸熟,去地龍令兒服下,每歲立春日一枚,終身不出痘。敢以管見偕為加減,以待知者取舍耳。
加減人參敗毒散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蜜炙) 人參 當歸身(酒洗) 川芎 酸棗仁(去皮尖,研,另炒) 貝母(去心,乾製) 葛根(各一錢) 桔梗 牛蒡子(研,酒炒) 連翹 防風(各七分) 枳殼(麩炒) 犀角 甘草 知母(酒炒) 乾干(炒黑,各五分〉
如有諸症,依上加減,更為裁製用之可也。預服此劑百餘帖,則非但痘顆之稀少,可無平生瘡疽、諸般毒腫之患,甚是妙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