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瘡一百三十一
(有從咽喉患起者見咽喉) 濕勝者。宜先導濕。 表實者。宜先解表。 裡實者。宜先疏裡。 表裡若俱實。解表攻裡。 表虛者。補氣。 裡虛者。補血。 表裡俱虛者。補氣血。
一人遍身皆患。左手脈數。以荊防敗毒散。(七)表症乃退。以仙方活命飲。(六一)六劑 瘡漸愈。兼萆 湯。(二百四五)月餘而痊。
一婦 痛發熱。便秘。作渴。脈沉實。以內疏黃連湯(三)二劑。裡症已退。以龍膽瀉肝 湯(六七)數劑。瘡毒頓退。間服萆 湯。(二百四五)月餘而痊。(此憑症脈治也。)
一人下部生疳。諸藥不應。延及遍身。突腫。狀如翻花。筋攣骨痛。至夜尤甚。此肝腎 濕熱所致。先以導水丸(二百四八)進五服。次以龍膽瀉肝湯(六七)數劑。再與除濕健脾之藥 。外貼神異膏吸其膿。隔蒜灸。拔其毒而愈。(此憑症也。) 若表實者。以荊防敗毒散。(七)裡實者。以內疏黃連湯。(三)表裡俱實者。防風通聖散 (六)氣虛者四君子。(六三)血虛者四物。仍加兼症之藥。並愈。 若服輕粉等藥。反收毒於 內。以致迭發。概服防風通聖。則氣血愈虛。因而不治者多矣。
一人患之。發寒熱。作渴。便秘。兩手脈實。用防風通聖散(六)而退。以荊防敗毒散。 (七)兼龍膽瀉肝湯(六七)而痊。(此憑症也。)
一人患之腫痛。先以龍膽瀉肝湯、(六七)導水丸各四劑少愈。再以小柴胡加黃柏、蒼朮 五十餘劑而平。(此憑症也。)
一人玉莖腫潰。小便赤色。肝脈弦數。以小柴胡加木通、青皮、龍膽草四劑。又龍膽瀉 肝湯(六七)數劑而痊。(此憑脈症也。) 一童玉莖患之。延及小腹數枚。作痛發熱。以小柴胡湯(五)吞蘆薈丸。更貼神異膏。月餘而痊。(此憑症也。)
一人愈後。腿腫一塊。久而潰爛不斂。以蒜搗爛敷患處。以艾灸其上。更貼神異膏。及 服黑丸子。並托裡藥。兩月而愈。(此憑症也。)
一婦燃輕粉藥。於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膿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黃柏為末。 綠豆粉等分補席上。令可臥。更以金銀花散。月餘而痊。(此憑症也。)
一人皆愈。但背腫一塊甚硬。肉色不變。年餘方潰出水。三載不愈。氣血俱虛。飲食少 思。以六君子湯(二)加當歸、藿香三十餘劑。更飲萆 湯。兩月餘而痊。(此憑症也。)
一人患之勢熾。兼脾胃氣血皆虛,亦服前藥而瘥。
一婦患之皆愈。惟兩腿兩 。各爛一塊如掌。兼筋攣骨痛。三載不愈。諸藥不應。日晡 。飲食少思。以萆 湯兼逍遙散。倍用白朮、茯苓。數劑。熱止食進。貼神異膏。更服八珍 湯(十四)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餘劑而痊。(此憑症也。) 又捷法。治楊梅瘡不問新舊。並效。不過旬日。每日用膽礬、白礬末。並水銀各三錢五 入香油、津吐各少許。和勻。坐無風處。取藥少許。涂兩腳心。以兩手心對兩腳心擦磨良久 。再涂藥少許。仍前再擦。用藥盡。即臥。汗出或大便去垢。口出穢涎為驗。連擦三日。煎 通聖散(六)澡洗。更服內疏黃連湯敗毒散。愈後服萆 湯。有熱加芩、連。氣虛參、耆 。血 虛四物之類。
一人楊梅瘡後。兩腿一臂。各潰二寸許。一穴膿水淋漓。少食不睡。久而不愈。以八珍 茯神、酸棗仁服。每日以蒜搗爛涂患處。灸良久。隨貼膏藥。數日少可。卻用豆豉灸。更服 十全大補湯(十三)而愈。(此憑症也。) 凡有腫硬。或作痛,亦用蒜灸。及敷中和膏。內服補藥。並效。
斑疹一百三十二
(附小兒丹毒 痘後毒)
脈浮者。消風為主。
脈浮數者。祛風清熱。
脈數。按之沉實者。解表攻裡。
一婦患斑作癢。脈浮。以消風散(八十)四劑而愈。(此憑症也。)
一婦患斑作癢。脈浮數。以人參敗毒散(六四)二劑少愈。更以消風散(八十)四劑而安。
一人患斑。色赤紫。 痛發熱。喜冷。脈沉實。以防風通聖散(六)一劑頓退。又以荊防 敗毒散。(七)加芩、連。四劑而愈。
一老患疹。色微赤。作癢發熱。以人參敗毒散(六四)二劑少愈。以補中益氣湯。加黃芩 、山梔而愈。(此憑症也。)
一婦患斑癢痛。大便秘。脈沉實。以四物加芩、連、大黃、槐花而愈。(此憑症也。)
一兒患斑作痛。發熱煩渴。欲服清涼飲下之。診脈不實。舉按不數。此邪在經絡不可下 。用解毒防風湯二劑而安。
此症小兒多患之。須審在表在裡。及邪之微甚而治之。前人謂首尾俱不可下者。何也。 首不可下者為斑。未見於表下。則邪氣不得伸越。又脈症有表而無裡。故禁首不可下也。尾 不可下者。斑毒已顯於外。內無根蒂。大便不實。無一切裡症。下之則斑氣逆陷。故不可下
一人作癢發熱。以消毒犀角飲(二百四二)一劑作吐瀉。此邪上下俱出也。毒自解。少頃 吐瀉俱止。其疹果消。吐瀉後。□脈七診。此小兒和平脈也。邪已盡矣。不須治。果愈。 潔古云:斑疹為症各異。發 腫於外者。少陽屬三焦相火也。謂之斑。 小紅靨行於 中不出者。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凡顯斑症。若有吐瀉者。慎勿亂治而多吉。謂邪上下出 也。斑疹並出。小兒難禁。是以別生他症也。首尾不可下。大抵安裡之藥多。發表之藥少。 秘則微疏之。令邪氣不壅並而作次以出。使兒易禁也。身溫暖者順。身涼者逆。
一子痘毒。及時針刺。毒不內侵。數日而愈。 大抵古人製法。淺宜砭。深宜刺。使瘀血去於毒聚之始則易消。況小兒氣血又弱。膿成 而不針砭。鮮不斃矣。
一兒臂患痘毒作燒。按之複起。此膿脹痛而然。遂刺之。以托裡而愈。 痘後肢節作腫而色不赤。宜金銀花散。(百七十)更以生黃豆末。熱水調敷。乾以水潤。 自消。若敷六七日。膿已成。急刺之。宜服托裡藥。
一兒痘瘡已愈。腿上數枚。變疳蝕陷。用雄黃、銅綠等分為末。敷。兼金銀花散而愈。 遍身。用出蛾綿繭填實白礬末。燒候汁乾。取出為末。放地上。碗蓋良久。出火毒。敷之。
一兒痘後搔癢。搔破成瘡。膿水淋漓。用經霜陳茅草為末。敷之。及鋪席上。兼服金銀 花散(百七十)而愈。若用綠豆、活石末亦可。似不及茅草功速。
一兒周歲患丹毒。延及遍身如血染。用瓷鋒擊刺。遍身出黑血。以神功散(七十)塗之。 服大連翹飲而愈。
又兒未盈月。陰囊患此。為前治之而愈。
又兒不欲刺。毒入腹而死。 河間云:丹從四肢延腹者不治。予嘗刺毒未入腹者。無不
一小兒腿患丹如霞。游走不定。先以麻油涂患處。砭出惡血。更以金銀花散。(百七十) 一劑而安。(此憑症也。)
一小兒遍身皆赤。砭之。投解毒藥即愈。(此憑症也。)
一人患丹毒。 痛便秘。脈數而實。服防風通聖散不應。令砭患處去惡血。仍用前藥即愈。 (此憑脈症也。)
一小兒患之。外勢須輕。內則大便不利。此在臟。服大連翹飲。敷神功散而瘥。(此憑
一小兒遍身亦赤。不從砭治。以致毒瓦斯入腹而死。 此症乃惡毒熱血。蘊蓄於命門。遇 而合起也。如霞片者。須砭去惡血為善。如腫起赤色。游走不定者。宜先以升麻油涂患處砭 之。以泄其毒。凡從四肢起入腹者不治。須知丹有數種。治者有數法。無如砭之為善。常見 患稍重者不用砭法。俱不救也。
腸癰一百三十三
小腹硬痛。脈遲緊者。瘀血也。宜下之。 小腹軟痛。脈洪數者。膿成也。宜托之。
一產婦小腹痛。小便不利。以薏苡仁湯二劑痛止。更以四物加桃仁、紅花。下瘀血升許 大抵此症、皆因榮衛不調。或瘀血停滯所致。若脈洪數。已有膿。脈但數。微有膿。脈 。乃瘀血。下之則愈。若患甚者。腹脹大轉側作水聲。或膿從臍出。或從大便出。宜蠟礬丸 、太乙膏、及托裡藥。
一婦小腹腫痛。小便如淋。尺脈芤而遲。以神效栝蔞散二劑少愈。更以薏苡仁湯二劑而 愈。(此憑脈症也。)
一人膿已成。用雲母膏一服。下膿升許。更以排膿托裡藥而愈。後因不守禁忌。以致不 救。(此憑症也。)
一人裡急後重。時或下膿。脹痛。脈滑數。以排膿散及蠟礬丸而愈。(此憑症脈也。)
一婦小腹痛有塊。脈芤而澀。以四物東加玄胡、紅花、桃仁、牛膝、木香而愈、(此憑
一婦小腹隱痛。大便秘澀。腹脹。轉側作水聲。脈洪數。以梅仁湯一劑。諸症悉退。以 薏苡仁湯二劑而瘥。(此憑脈症也。)
一婦腹脹痛。皮毛錯縱。小便不利。脈數滑。以太乙膏一服。膿下升許。脹痛頓退。以 神效栝蔞散二劑而全退更以蠟礬丸及托裡藥十餘劑而安。(此憑脈症也。)
一婦因經水。多服澀藥止之。致腹作痛。以失笑散(百九)二服而瘳。(此憑症也。)
一人小腹痛而堅硬。小便數。汗時出。脈遲緊。以大黃湯一劑。下瘀血合許。以薏苡仁 湯四劑而安。(此憑脈也。)
一婦小腹惡露不盡。小腹痛。以薏苡仁湯(二百十五)下瘀血而痊。(此憑症也。)凡瘀血 停澀。宜急治之。緩則腐為膿。最難治療。若流滿節骨。則患骨疽。失治多為敗症。 腸癰。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聚積。身無熱。此久積冷所致。故金匱 附子溫之。若小腹腫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調發熱身無汗。複惡寒。脈遲緊。腫未成可下 之。當有血。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此內結熱所成。故金匱有用大黃利之甚者腹脹大。 轉側聞水聲。或繞臍生瘡。膿從瘡出者。有出臍中者。不治必死。惟大便下膿血者自愈。
一婦病少腹痞堅。小便或澀。或時汗出。或複惡寒。此腸癰也。脈滑而數。為癰已成。 設脈遲緊。即為瘀血。惟血下則愈。(此憑症脈也。) 內經載有息積病。此得之二三年。遍身微腫。續乃大腸與臍連日出膿。遂至不救。此亦 腸癰之類。
腸癰作濕熱積治。入風難治。千金謂妄治必殺人。要略以薏苡仁附子敗毒散。千金以大 黃牡丹湯。三因以薏苡仁湯。千金又有灸法。曲兩肘頭正肘銳骨灸百壯。下膿血而安。
一人傷寒逾月。既下。內熱未已。脅及小腹偏左腫滿。肉色不變。俚醫為風矢所中。以 之。月餘。毒循宗筋流入睪丸。赤腫如瓠。翁診關尺滑數且芤。曰:數脈不時見。當生惡 瘡。關芤為腸癰。用保生膏。 更以乳香。用硝黃作湯下之。膿如糜者五升許。明日再圊。 余膿而瘥。(此憑脈症也。)
一婦腸中痛。大便自小便出。診之芤脈見於關。此腸癰也。以雲母膏(二百十六)作百十 丸。煎黃 湯吞之。利膿數升而安。
一女腹痛。百方不應。脈滑數。時作熱。腹微急。曰:痛病脈沉細。今滑數。此腸癰也 雲母膏一兩。丸如梧桐子。以牛皮膠熔入酒中。並水吞之。餉時服盡。下膿血。愈(此憑脈
一人年逾五十。腹內隱痛。小便如淋。皮膚錯縱而脈滑數。此腸癰也。滑數膿成。以廣 東牛皮膠酒熔化送太乙膏。膿下升許。更以排膿托裡藥、及蠟礬丸而愈。(此憑脈也。)
一婦產後小腹作痛。諸藥不應。其脈滑數。此瘀血內潰為膿也。服瓜子仁湯(五九)痛止 。更以太乙膏而愈。(此憑脈也。) 今人產後。多有此病。縱非癰毒。用之更效。有人臍出膿水。久而不愈,亦以前膏及蠟 礬丸而痊。
一兒年十二。患腹脹。臍突頗銳。醫謂腸癰。舍針臍無他法。翁曰:臍神闕也。針刺當 況癰舍子內。惟當以湯丸攻之。進透膿散一劑。膿自潰。繼以十奇湯下善應膏丸。漸瘥。(此憑症也。)
肺癰肺痿一百三十四
喘嗽氣急胸滿者。表散之。 咳嗽發熱者。和解之。 咳而胸膈隱痛唾痰腥臭者。宜排膿。 喘急恍惚。疾盛者。宜平肺。 咳膿脈短者。宜補之。 肺痿。寸口脈數而虛肺痿之候久嗽不已。汗出過度。重亡津液便如爛瓜。下如豕脂。小便數 而不渴。渴者自愈。欲飲者瘥。此由多唾涎沫而無膿。 肺疽。寸口脈數而實。肺疽之候。口乾喘滿。咽噪而渴甚者。四肢微腫。咳唾膿血。或 濁味。胸中隱隱微痛。候始萌則可救。膿成則多死。脈若微緊而數者。未有膿。緊甚而數者 。已有膿。嘔膿不止者。難治。久久如粳米粥者,亦難治。 膿自止者。自愈。其脈短而澀者。自痊。浮大者難治。面色常白反赤者。此火克金。皆 內疽皆因飲食之火。七情之火。相郁而發。飲食者陰受之。七情者臟腑受之。宜其發在 腔子而向內。非干腸胃盲膜也。 肺癰先須發表。千金曰:咳唾膿血。其脈數實。或口中咳。胸中隱痛。脈反滑數者為 肺癰。脈緊數為膿未成。緊去但數為膿已成。 要略。先以小青龍湯(百九十五)一貼。以解表之風寒。然後以葶藶大棗瀉肺湯、桔 梗湯、葦葉湯、隨症用之。以取膿。此治腫瘍例也。終以黃昏湯。以補裡之陰氣。此治潰瘍例也。 肺癰已破。入風者不治。或用太乙膏。凡服以搜風湯吐之。吐膿血如肺癰狀。口臭。他 方不應者。宜消風散。入男子發灰。清米飲下。兩服可除。
一人喘咳。脈緊數。以小青龍湯(百九十五)一劑。表症已解。更以葶藶大棗湯(百九十 六)喘止。乃以桔梗湯愈。(此憑脈症也。)
一人咳嗽氣急。胸膈脹滿。睡臥不安。以葶藶散二服少愈。更桔梗湯瘥。(此憑症也。)
一人咳嗽。項強氣促。脈浮而緊。以參蘇飲二劑少愈。更以桔梗湯四劑而安。(此憑脈
一人咳嗽。脅脹滿。咽乾口燥。咳唾腥臭。以桔梗湯四劑而唾膿。以排膿數服而止。乃 以補陰托裡之劑而瘳。(此憑症也。)
一人咳而膿不止。脈不退。諸藥不應。甚危。用柘黃丸一服少愈。再服頓退。數服而痊 。潰者尤效。(此憑症也。)
一婦唾膿。五心煩熱。口乾胸悶。以四順散(二百一)三劑少止。以排膿散數服而安。(此憑症也。)
一人面白神勞。咳而胸膈隱痛。其脈滑數。予以為肺癰。欲用桔梗湯。不信。乃服表藥 。致 數劑而愈。(此憑脈症也。) 大抵勞傷血氣。則腠理不密。風邪乘肺。風熱相摶。蘊結不散。必致喘嗽。若誤汗下過 則津液重亡。遂成斯症。若寸脈數而虛者為肺痿。數而實者為肺疽。脈微緊而數者未有膿。 緊甚而數者已有膿。唾膿自止者。脈短而面白者。易治。膿不止。脈洪大而面色赤者。不治 。使其治早可救。膿成則無及矣。金匱方論。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得之或從汗出。或 從嘔吐。或從渴消。小便不利。或從便難。又被下藥快利。重亡津液。故寸口脈數。其人燥 咳。胸中隱隱而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咳唾膿血。其脈數虛者為肺痿實者為肺癰。 一童氣稟不足。患肺癰。唾膿腥臭。皮毛枯槁。脈浮。按之澀更無力。治以鐘乳粉湯。 (此憑脈症也。)
一弱人咳膿。日晡發熱。夜間盜汗。脈浮數而緊。用人參五味湯數劑頓退。以紫菀茸湯 月餘而痊。(此憑症也。) 一仆年逾三十。嗽久不愈。氣壅不利睡臥。膿血甚虛。其主已棄矣。予以寧肺散一服少 又服而止大半。乃以寧肺湯數劑而痊。所謂有是病。必用是藥。若泥前散。性澀而不利。何 以得愈。(此憑症也。)
一人患肺痿。咳嗽喘急。吐痰腥臭。胸滿咽乾。脈洪數。用人參平肺散六劑。及飲童便 諸症悉退。更以紫菀茸湯而愈。(此憑脈症也。) 童便雖云專治火虛。常治瘡瘍腫 疼痛。發熱作渴。及肺痿肺癰。發熱口渴者尤效。
一婦患肺痿咳嗽。吐痰腥臭。日晡發熱。脈數無力。治以地骨皮散。熱止。更用人參養 肺湯。月餘而安。(此憑脈症也。)
一人咳嗽喘急。發熱煩躁。面赤咽痛。脈洪大。用黃連解毒湯(八)二劑少退。更以梔子 湯(二百九)四劑而安。(此憑脈症也。)
一人春間咳嗽。唾膿腥穢。胸滿氣促。皮膚不澤。項強脈數。此肺疽也。蓋肺系在項。 則系傷。故牽引不能轉側。肺主皮毛。為氣之本。肺傷不能攝氣。故脅脹氣促而皮膚縱。東 垣云:肺瘡脈微緊而數者未成膿。緊甚而數者已有膿。其脈緊數。膿為已成。以參、耆、歸、芎、白芷、貝母、知母、桔梗、防風、甘草、麥門、栝蔞仁。兼以蠟礬丸及太乙膏。膿 盡脈澀而愈。至冬脈複數。經曰:飲食勞倦傷脾。脾傷不能主肺。形寒飲冷傷肺。肺傷不能 主腎。腎水不足則心火熾盛。故脈洪數。經曰:冬見心而莫治。果歿火旺之月。
一人年逾三十患咳嗽。項強氣促。右寸脈數。此肺疽也。東垣云:風傷皮毛。熱傷血脈 熱相摶。血氣稽留於肺。變成瘡疽。今脈滑疽膿已成。以排膿托裡之藥。及蠟礬丸。脈漸澀 而愈。(此憑脈症也。)
一人病胸膈壅滿。昏不知人。予以杏仁、薏苡之劑灌之。立蘇。繼以升麻、黃耆、桔梗 膿。逾月而愈。予所以知其病者。以陽明脈浮滑。陰脈不足也。浮為風。滑為血聚。始由風 傷肺。故結聚客於肺。陰脈不足。過於宣逐也。諸氣本於肺。肺氣治則出入順而菀陳除。故 行其肺氣而病自已。(此憑脈也。)
一人腎氣素弱。咳唾痰涎。小便赤色。服腎氣丸而愈。(此憑症也。) 一 婦咳而無痰。咽痛。日晡發熱。脈浮數。先以甘桔湯少愈。後以地骨皮散而熱退。 更以腎氣丸。及八珍東加柴胡地骨皮而愈。(此憑脈症也。) 丹溪云:咳而無痰者。乃火郁之症。及痰郁火邪在中。用苦梗開之。下用補陰降火之劑 。不已。則成勞嗽。此症不得志者多有之。又原病式。瘦人腠理疏通而多汗。血液衰 為燥。故為勞嗽之症也。
一人年前病肺壅。後又患咳嗽。頭眩唾沫。飲食少思。小便頻數。服解散化痰藥不應。 脾肺二脈虛甚。予謂眩暈唾涎。屬脾氣不能上升。小便無度。乃肺氣不得下製。內未成癰。 宜投以加味理中湯。 四劑諸症已退大半。更用鐘乳粉湯而安。(此憑脈也。) 河間曰:肺痿屬熱。如咳久肺痿。聲啞聲嘶。咯血。此屬陰虛熱甚然也。本論治肺痿。吐涎 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以上虛不能製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痰 唾。用炙甘草、乾薑。此屬寒也。肺痿涎唾多心中濕液。濕液者。用炙甘草湯。此補虛勞也 。與補陰大熱不同。是皆宜分治。故肺痿又有寒熱之異。
一人因勞。咳嗽不止。項強而痛。脈微緊而數。此肺癰也。尚未成膿。欲用托裡益氣藥 。彼不信。仍以發散藥。以致血氣愈虛。吐膿不止。竟致不救。 經云:肺內主氣。外司皮毛。若肺氣虛則腠理不密。皮毛不澤。肺受傷則皮毛錯縱。故 癰、肺痿、腸癰者。致皮毛如此。以其氣不能榮養而然也,亦有服表藥見邪不解。仍複發表 。殊不知邪不解者。非邪不能解。多因腠理不密而邪複入也。專用發表。則腠理愈虛。邪愈 易入。反為敗症矣。若診其脈。邪在表者。只當和解而實腠理。乘虛複入者,亦當和解兼實 腠理。故用托裡益氣之藥。若小便赤澀。為肺熱所傳。短少為肺氣虛。蓋肺為母。腎為子。 母虛不能生子故也,亦有小便頻數者,亦為肺虛不能約製耳。
一人年逾四十。喘咳脅痛。胸滿氣促。右寸脈大。此風熱蘊於肺也。尚未成瘡。屬有余 。欲用瀉白散。(六十)彼謂肺氣素弱。自服補藥。喘嗽愈盛。兩月後複請視。汗出如雨。喘 而不休。此肺氣已絕。安用治。果歿夫肺氣充實。邪何從襲。邪氣既入。則宜散之。故用瀉白 散。乃瀉肺之邪氣。邪氣既去。真氣自實。一有患此吐膿。面赤脈大。予謂肺病脈宜澀。面 宜白。今面赤脈大。火克金。不可治。果歿。
胃脘癰一百三十五
胃脘癰當候胃脈。人迎者。胃脈也。其脈沉細。氣逆則甚。甚則熱聚胃口而為癰。若脈 。膿已成。遲緊。雖膿未就。已有瘀血。宜急治之。否則邪毒內攻。腐爛腸胃。不可救也。宜 射干湯 射干(去毛) 梔子 赤茯苓 升麻(各一兩) 赤芍(兩半) 白朮(半兩)
上銼。水煎。入地黃汁一合。蜜半合。溫服。芍藥甘草湯。升麻湯隨選用之。
腦疳一百三十六
一兒頭患白瘡。皮光且急。諸藥不應。名曰腦疳瘡。乃胎毒挾風熱而成。服龍膽丸 及 薈末於鼻內。兼搽解毒散而愈。若重者。發結如穗。腦熱如火。遍身汗出。囟腫胞高。尤當
肺疳一百三十七
一兒咳嗽。喘逆。壯熱惡寒。皮膚如粟。鼻癢流涕。咽喉不利。頤爛吐紅。氣脹毛焦。 作利。名曰肺疳。以地黃清肺飲及化 丸治之而愈。
蛔疳一百三十八
一兒眉HT 多啼。嘔吐清沫。腹痛肚脹。筋青。唇口紫黑。肛門作癢。名曰蛔疳。服大蘆 薈丸而愈。
脊疳一百三十九
有蟲蝕脊膂。食熱黃瘦。煩溫下痢。拍背如鼓鳴。脊骨如鋸齒。十指生瘡。常嚙。此脊 疳也,亦宜大蘆薈丸治之。
腎疳一百四十
一兒十歲患瘡疥。久不愈。肌瘦。寒熱時作。腦熱足冷。滑瀉肚痛。齦爛口臭。干揭。爪 黑面黧。此腎疳也。服六味地黃丸。更搽解毒散而愈。
鬼擊一百四十一
歷節風一百四十二
一婦患 。寒熱 痛。服人參敗毒散。翌日遍身作痛。不能轉側。彼云素有此疾。每發 月餘自止。服藥不應。婦人體虛。因受風邪之氣。隨血而行。淫溢皮膚。卒然掣痛。游走無 常。名曰歷節風。治以四生丸而愈。(此憑脈也。) 一宜人先兩膝。後至遍身骨節皆痛。脈遲緩。用羌活勝濕湯。及荊防敗毒散。(七)加滲 濕藥不應。次以附子八物湯(七四)一劑悉退。再服而愈。(此憑脈也。) 若脈洪數而痛者。宜人參敗毒散。(六四)有毒自手足起至遍身作痛。或頸項結核如貫珠 。此風濕流氣之症。宜加減小續命。及獨活寄生湯。(七六)
一人年逾五十。筋骨痿軟。臥床五年。遍身瘙癢。午後尤甚。治以生血藥。癢漸愈。痿 少可。更以加味四斤丸治之。調理謹守。年餘而痊。(此憑症也。) 或曰:熱淫於內。藥用溫補。何也。蓋因血衰弱不能養筋。筋緩不能自持。陽躁熱淫於 內。宜養陽滋陰。陽實則水升火降矣。
瘡疥一百四十三
瘙癢或膿水浸淫者。消風除濕。 癢痛無膿者。祛風潤躁。 瘙癢或疼。午後尤甚者。益陰降火。 痛。大便秘澀者。滋陰瀉火。 搔起白屑。耳作蟬鳴者。祛風清熱。
一婦患此作癢。膿水不止。脈浮無力。以消風散(八十)四劑少愈。再四生丸(八六)月餘 而平。(此憑症脈也。)
一人癢少痛多。無膿水。以芩、連、荊、防、山、梔、薄荷、芍藥、歸身、治之而愈。 (此憑症也。)
一婦作癢。午後尤甚。以當歸飲子數劑少愈。更以人參荊芥散數劑而安。(此憑脈症也
一人久而不愈。搔起白屑。耳作蟬聲。以四生散數服癢止。更以當歸飲子數劑而痊。(
一人下體居多 痛。日晡尤甚。腿腕筋紫而脹。就於紫處刺去瘀血。以四物加芩連四劑 而安。在上體若。臂腕筋紫脹,亦宜刺去其血。以前東加柴胡黃芩即愈。(此憑症也。)
一人搔癢成瘡。日晡痛甚。以四物加芩、連、荊、防數劑而止。更以四物加蒺藜、何首 烏、黃 二十劑而愈。(此憑症也。)
一人頭目昏眩。皮膚瘙癢。搔破成瘡。以八風散治之而愈。
一人患瘡疥多在兩足。午後痛甚。腿腕筋紫而脹。脈洪大。此血熱也。於紫處砭去毒血 以四物加芩、連。柴胡、地骨皮而愈。(此憑脈症也。) 如手臂有瘡。臂腕筋紫,亦宜砭之 。老弱人患此作痛。須補中益氣東加涼血藥。
一兒周歲。先頭患瘡疥。漸至遍身。久而不愈。用四物湯(九)加防風、黃芩、升麻。外 搽毒藥散。月餘而愈。(此憑症也。)
一小兒瘡毒不愈。或愈而複發。皆因母食炙爆辛辣。或有熱。宜先治母熱。若小兒不 能服藥者。就於母藥中加漏蘆煎服。兒瘡亦愈。
一兒頭面生瘡數枚作癢。瘡痂累積。名曰粘瘡。以枯礬、黃丹等分。麻油調搽。更服敗 毒散而愈。(此憑症也。)
一人腿生濕瘡。數年不愈。尺脈輕診似大。重診無力。此腎虛風邪襲之而然。名曰腎 。以四生散治之。彼不信。自服芩連等藥。遂致氣血日弱。膿水愈多。形症愈憊迨二年。複 請予治。仍用前藥而愈。(此憑症脈也。) 失肢體有上下。臟腑有虛實。世人但知苦寒之藥能消瘡毒。不知腎臟風因腎不足所致。 以蒺藜為主。黃 為臣。白附子獨活為佐使。再若服敗毒等藥。則愈耗元氣。促之死矣。
一人 痛發熱。脈浮數。以人參敗毒散(六四)四劑少愈。更以當歸飲子數劑而愈。(此 憑脈症也。)
一人遍身作癢。搔破成瘡。出水。脈浮數。此手足陽明經風熱所致。以人參敗毒對四物 九)加芩連。外以松香一兩。枯礬五錢。輕粉三錢為末。麻油調敷。月餘而愈。(此憑症也。
一兒頭面胸腹患水瘡數枚。潰而成瘡。此風邪乘於皮膚也。名曰瘭瘡。飲荊防敗毒散。 (七)更以牛糞燒存性。為末敷之而愈。(此憑症也。) 瘭疽為患最毒。形如粟許。大者如栗。患無常處。多在手指。潰而出血。用南星、半夏 、白芷末敷之。重者見骨。或狂言煩悶。
一兒鼻下生瘡。不時揉擦。延及兩耳諸藥不效。服蘆薈丸。搽松香、綠豆末而愈。
一人濕熱下注。兩腿生瘡。以人參敗毒散加蒼朮、黃柏、服之。外貼金黃散。(此憑症
一人 痛。寒熱便秘。脈數有力。以防風通聖散二劑少愈。更荊防敗毒散(七)加黃芩、山梔。四劑而愈。(此憑症也。) 有患此但脈沉實。以前藥加大黃漸愈。再服人參敗毒散而平。(此憑脈也。) 一僧患瘡疥自用雄黃、艾葉等藥。燃於被中熏之。翌日遍身 腫。皮破水出。飲食不入 。予投以解藥不應而死。 又有患此久而不愈。以船板灰存性一兩。輕粉三錢為末。麻油調貼。更以知母、黃柏、防己、龍膽、茯苓、歸、弓、 、術服之而愈。 大凡下部生瘡雖屬濕熱。未有不因脾腎虛而得之。
一人兩腿生瘡。每服敗毒散則飲食無味。反增腫脹。此脾虛濕熱下注也。以六君子加蒼 術、升麻、酒炒芍藥服之。以黃蠟、麻油各一兩、輕粉三錢為膏貼之而愈。(此憑症也。) 兩腿生瘡作痛。或遍身作痛。用當歸拈痛湯甚效。
一人年逾五十。兩 生瘡。日久不愈。飲食失節。或勞苦。或服滲利消毒之劑愈盛。脾 無力。此脾虛兼濕熱也。用補中益氣湯數劑少愈。更六君子加蒼朮、升麻、神曲治之而愈。 大凡下部生瘡。 痛或發寒熱。或腳氣腫痛。以人參敗毒散加檳榔、紫蘇、蒼朮、黃柏 並效。久不愈。以四物湯(九)治之。愈後以補腎丸補之。庶不再發。 瘡方 乳香 沒藥 水銀 當歸(各半兩) 川芎 貝母 黃丹(各二錢半) 真麻油(五兩) 又方 龍骨(生用) 血蠍 赤石脂(各一兩) 頭發(如指大) 黃蠟 白膠香(各一兩) 不拘多少。煎發三五沸。去發入蠟白膠。再以龍骨、血蠍、石脂攪勻。安水盆中。候冷。瓷 器盛。每用捻作薄片。貼瘡口。外貼竹箬。三日後番過再貼。仍服活血藥。 又方 用砂糖水煎冬青葉三五沸。撈起。石壓平。貼瘡。日換二次。 又方頭垢燒灰。 和棗肉搗膏。先以蔥椒葉煎湯洗淨。用輕粉糝上。卻以前膏傘紙攤貼之。 又方 地骨皮(一兩)甘草節(半兩)入香油熬熟。去渣。入黃丹(一兩半) 白蠟(半兩)緊 火熬黑提起。白紙攤貼。次用醋煎。冬青葉攤藥貼之。 凍瘡 用煎熟桐油調密陀僧末敷。 牛皮癬 用牛膽調燒酒敷之。 諸瘡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藥黃連、黃芩。詳上下及引經藥則可。 又云。諸瘡以黃連、當歸為君。 連翹、甘草、黃芩為佐。 在下者加黃柏。 若稟受壯盛。宜四物湯(九)加大承氣下之。 若性急黑瘦血熱之人瘡痛。宜四物加芩連大力子甘草。 若肥胖人瘡痛。乃濕熱也。宜羌活、防風、荊芥、白芷、蒼朮、連翹。取其風能勝濕也 在上者多通聖散。在下多須用下。 敷藥 膿窠治熱燥濕為主。 無名異。 松皮炭亦主膿。乾疥開郁為主。吳茱萸。 腫 多者加白芷開郁。 乾癢出血多者。加大黃、黃連、豬脂調敷。 濕多者油調敷。 癢多加枯礬。 痛多加白芷、方解石。 定癢殺蟲用蛇床。 蟲瘡如癬狀。退熱殺蟲為主。用蕪荑、黑狗脊、白礬、雄黃、硫黃、水銀、樟腦、松香 蟲多加藜蘆、斑蝥。或錫灰、檳榔。 紅色加黃丹。 青色加青黛。頭上瘡加黃連、方解石 。陰囊瘡加茱萸。 腳腫出血。分濕熱用藥。膿 瘡 治熱為主。 黃連 黃芩 大黃(各 無名異(少許炒) 白芷 輕粉 沙瘡 蕪荑 寒水石(各二錢) 剪草 吳茱萸 黃柏 枯礬(各一錢) 蒼朮 濃朴 雄 (各五分) 輕粉(十貼)
上為末。油調敷。 又方 蕪荑 枯礬 軟石膏 大黃 樟腦 上
為末。先洗去瘡痂。油調敷。 一上散 雄黃 硫黃(各三錢半) 寒水石 白膠香 黑狗脊 蛇床(各一兩) 黃連 枯礬(各五 吳茱萸(三錢) 斑蝥(十四個去翅足) 上除硫黃、雄黃、寒水石。另研為粉外。余皆研極細 末次以班蝥同余藥研勻。先洗瘡。令湯透去痂。用臘豬油手心中擦熱。鼻中嗅二三次。即擦 瘡上。一上即愈。如痛甚腫滿高處。加寒水石一倍。如不苦癢。只加狗脊。微癢只加蛇床。 有蟲加雄黃。如喜火炙湯炮加硫黃。只嗅不已,亦可愈也。 疥瘡 春天發者。開郁為主。 吳茱萸 白礬(各二錢) 樟腦(五分) 輕粉(十 ) 寒 (二錢半) 蛇床(三錢) 黃柏 大黃 硫黃(各一錢) 檳榔(一個) 為末。油調。莫抓破。 小兒頭瘡 川芎 片芩 酒炒白芍 陳皮(各半兩) 酒歸 酒白朮(各半兩) 天麻(酒 蒼朮 蒼耳(各七錢半) 酒柏 酒粉草(各四錢) 防風(三錢) 為末。水蕩起。煎服。日 四五次。服後睡片時。 又方 臘豬油(半生半熟)雄黃水銀等分為末。洗淨瘡。敷上。 小兒癩頭並身癩 松皮(燒灰) 白膠香 枯礬 大黃 黃柏 為末。熟油調敷。 耳後月蝕瘡 黃連 枯礬 為末敷。 小兒瘡 牙皂(去皮) 胡椒(些少) 枯礬 輕粉 樟腦
為末。 燭油調搽。七日如櫻桃膿窠。乃去椒。 小兒禿頭 通聖散酒製。取大黃另用酒炒。入研為末。再仍通用酒拌焙乾。每服一錢。 。頻服。用白炭燒紅淬長流水令熱。洗之。外用胡荽子、伏龍肝、梁上塵、黃連、白礬為末。油調敷。 又方 松樹濃皮(燒炭二兩) 黃丹(水飛一兩) 寒水石(一兩細研) 枯礬 黃連 大黃 (各半兩) 白膠香(熬飛傾石上二兩) 輕粉(四 或云一分)
上為末。先洗去瘡痂。熬熟油調敷。 癬瘡 用防風通聖散。去硝黃加浮萍、皂角刺。 又方 浮萍(一兩) 蒼耳 蒼朮(各二兩) 苦參(一兩半) 黃芩(半兩) 香附(二錢半)
為末。酒糊丸。 敷藥 先用洗藥。後上敷藥。 蘆薈 大黃 輕粉 雄黃 蛇床 檳榔 槿樹皮 上為 末。先刮癬。 用米醋調塗。 又方 蘆薈(三盛) 巴豆(去殼十四粒) 白蠟 蓖麻子(去殼十四粒) 斑蝥(七個去翅足) 上用香油二兩。熬巴豆、蓖麻、斑蝥三藥。以黑為度。去粗入蠟。並蘆薈末在內。用瓷 罐盛貯。微微刮癬令破。以油涂上。過夜略腫而愈。 洗藥 紫蘇 樟樹 蒼耳 浮萍煎湯洗。先洗後上敷藥。
諸蟲傷一百四十四
(附犬蛇傷)
一人被犬傷。痛甚惡。令急吮去毒血。隔蒜灸患處數壯。痛即止。更貼太乙膏、服玉真 散而愈。
一人瘋犬所傷。牙關緊急。不省人事。緊針患處出毒血。隔蒜灸良久而醒。用太乙膏封 貼。飲玉真散二服。 少蘇。更以解毒散(百一十)二服而痊。若患重者。須先以蘇合香丸灌之。後進湯藥。 針灸經云:外丘穴治 犬。即瘋犬所傷。發寒熱。速灸三壯。更灸患處。立愈。春末夏 狂犬咬人。待過百日得安。終身禁犬肉、蠶蛹。食此即發。不可救也。宜先去惡血。灸咬處 十壯。明日以後。日灸一壯。百日乃止。忌酒七日。搗韭汁一二盞。狂犬傷。令人吮去惡血 。灸百壯效。 治蛇入七竅。急以艾灸蛇尾。(又法)以刀破蛇尾少許。入花椒七粒。蛇自出。即用雄黃 砂末煎人參湯調灌之。內毒即解。 山居人被蛇傷。急用溺洗患處。拭乾。以艾灸之。大效 。又方 獨頭大蒜切片置患處。以艾於蒜上灸之。每三壯換蒜。效。
一人被蠍螫手。痛徹心。頃刻 痛至腋。寒熱拘急。頭痛惡心。此邪正二氣相搏而然。 以飛龍奪命丹涂患處。及服止痛之藥。俱不應。乃隔蒜灸之。遂愈。 後有被螫。如前灸之。痛即止。
一人蜈蚣傷指,亦用前法而愈。 凡蛇毒之類所傷。依此療之並效。本草謂蒜療瘡毒有回生之功。 一獵戶腿被野狼咬痛甚。治以乳香定痛散不應。予思至陰之下。氣血凝結。藥力難達。令 隔蒜灸至五十餘壯。痛去。仍以托裡藥及膏藥貼之。愈。
一人被斗犬傷腿。頃間 痛至股。翌日牙關緊急。用玉真散不應。隔蒜灸三十餘壯而蘇 。仍以玉真散(百二十三)及托裡消毒藥而愈。 諸蟲傷。白礬一塊。於端午日自早晒至晚收貯。用時旋為末。水調搽患處。痛即止。
誤吞水蛭一百四十五
一人腹痛。食熱則甚。諸藥不應。半年後腹加腫脹。面色痿黃。脈不洪滑。非癰也。詢 始因渴甚。俯飲澗水。意其誤吞水蛭。令取黃泥為丸。空心用水送下百丸。果下蛭而愈。
蟲入耳一百四十六
一人睡間有蟲入耳。痛瞀。將生薑擦貓鼻。其尿自出。取尿滴耳內。蟲出。
一人耳內生瘡。不時作痛。欲死。痛止如故。脈皆安靜。非瘡也。話間痛忽作。予意有 蟲入耳。急取貓尿滴耳。 果出一臭蟲。不複痛。 或用麻油滴之。則蟲死難出。 或炒脂麻枕之。則蟲亦出。但不及貓尿速也。
血風瘡一百四十七
脈浮者。祛風為主。益氣佐之。 脈澀者。祛風為主。養血佐之。 脈浮而澀者。祛風養氣血。
一婦患此作癢。五心煩熱。以逍遙數劑而止。更人參荊芥散二十餘劑而愈。
一婦遍身作癢。秋冬尤甚。脈浮數。飲消風散。敷蛇床子散。數月頓愈。
一婦遍身赤色。撥破成瘡。膿出不止。以當歸飲子及蛇床子散而愈。
一老婦遍身作癢。午前益甚。以四君子加荊。防、芎、歸而安。
一婦洗頭。致頭患腫兼癢。以人參荊芥散數劑而愈。
一婦作癢成瘡。久而患處仍癢。搔起白屑。以四生散數服癢止。以人參荊芥散二十餘劑而愈。
一人遍身瘙癢。諸藥不應。脈浮。按之而澀。以生血藥為主。間以益氣。百貼而愈。(此憑脈也。)
一兒癮疹。瘙癢發熱不安。以消風散治之。
一兒亦患此咳嗽時嘔。以葛根橘皮湯並愈。
一婦生風癜似癬。三年不愈。五心煩熱。脈洪。按之則澀。此血虛症也。以生血為主。 之。若專攻風毒。則血愈虛而熱愈熾。血被煎熬則發瘰癧。或為怯症。遂以逍遙散(二三)數 劑。及人參荊芥散(七九)二十餘劑而愈。(此憑脈症也。)
一婦遍身瘙癢。秋冬則劇。脈浮數。此風邪客於皮膚。名曰血風疹。飲消風散。及搽蛇 床子散少可。更以四物東加荊防數劑而愈。(此憑脈症也。) 又一婦患此。夏月尤甚。脈洪大。用何首烏散。(七九)
一婦患赤瘢瘙癢。搔破成瘡。出水。久而不愈。內服當歸飲。外搽蛇床子散並愈。(此
一婦亦患此。諸藥不應。以四生散數服而愈。 大抵婦人體虛。風邪客於皮膚則成白疹。寒濕客於肌肉。郁熱而為赤疹。色雖有異。治 同。 凡人汗出不可露臥及浴。經曰:汗出見濕。乃生痤 。雷公云:遍身風疹。酒調生柏
一人每至秋冬。遍身發紅點如瘢。作癢。此寒氣收斂腠理。陽氣不得發越。怫郁內作也
人參敗毒散解散表邪。再以補中益氣湯實表益氣。彼以為熱毒。自用涼藥。愈盛。複請。仍 用前東加茯苓、半夏、羌活四劑,更用補中益氣湯而愈。(此憑症也。)
河間曰:瘡腫因內熱外虛。風濕所乘。蓋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氣虛則腠理開。為風 乘。脾氣濕而內熱。則生瘡也。腫者。由寒熱毒瓦斯客於經絡。使血澀壅結成腫。 風邪內作 者。則無頭無根。 血氣相摶作者。則有頭有根。 赤核腫則風熱流會。 瘡以痛為實。癢 為虛。虛非為寒。乃熱之微甚也。
麥飯石膏治諸般癰疽神效。
麥飯石膏不拘多少。炭火 至紅。以好米醋淬之。如此 淬十數次。研為末。重羅去粗 取細末。入乳缽。數人更遞研五七日。如面極細為妙。 白蘞(研為細末) 鹿角(不用自蛻 者。須擇帶腦頂骨全者。卻是生取之角。截作二三寸長。炭火燒令煙盡。研羅如末。再入乳 缽。更遞研令極細。)
上用麥飯石膏細末二兩。白蘞末二兩。鹿角灰四兩。最要研得極細。方有效。粗則反致 。細則大能止痛。收口排膿(精粗之異如此。)和合量藥末多寡。用經年好米醋入銀石器內。 熬令魚眼沸。卻旋。又入藥末。用竹篾子不住手攪。熬一二時久。令稀稠得所。提出以瓷器 盛之。候冷。以紙蓋覆。勿令著塵。用時先以豬蹄湯洗去膿血。以故帛挹乾。鵝翎蘸膏涂敷 四圍。凡有赤處盡塗之。但留中心一口如錢大。未潰能令內消。已潰則排膿如湍水。逐日瘡 口收斂。瘡久肌肉腐爛。筋骨出露。用舊布片涂藥貼瘡。但內膜不穿,亦能取安。洗瘡勿可 手觸嫩肉,亦不可口氣吹著。合藥亦忌腋氣之人。及月經有孕婦人見之。再可熬好米醋一大 碗。收瓷器內。候逐日用藥於瘡上。久則藥乾。以鵝翎點醋拂濕其藥。勿令繃也。初則一日 一洗一換藥。十日後。兩日一換。 古方云:麥飯石顏色黃白類麥飯。曾作磨者尤佳。按麥 飯石不可作磨。狀如麥飯團生粒點。如無此石。可以舊面家磨近齒處石代之。取其有麥性故 也。或溪中尋白石如豆如米大者。即是也。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如鵝卵。略如握聚一 古之呂西華秘傳此方。雖在至親,亦不可得。裴員外啖之以名第。河南尹脅之以重刑。 守死不傳。君子責其存心雖隘。尚可恕也。近世醫者。每見已效之方。設為詭詐之術。使人 勿複用之。其罪不容誅矣。常有趙尹來宰龍泉。速於赴任。單騎兼程。到任未幾。鼻衄大 作。日出血數升。有醫教服藕汁地黃膏。趙曰:往年因勞感熱而驟得此。尋叩名醫。服藥 愈。臨分袂時。醫者屬云。疾若再作。不可輕信醫者服生地黃藕汁。冰冷脾胃。無複可療。因 此半月間易數醫無效。前醫遂密製藕汁地黃膏進之。即愈。趙問。蒙惠藥。與吾初衄時所服 之藥。氣味相似。得非方同乎。醫曰:即日前所獻藕汁地黃膏也。趙驚嘆曰:醫乃詭謀以誤 我耶。早信此方。不受苦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