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咳嗽治法

治風之劑

局方消風百解散 治咳嗽聲重身熱頭疼
按此手太陰陽明藥也。

金沸草散 治咳因感風寒頭痛聲重(方並見傷風門)
按此手足太陰藥也。

敗毒散 治痰嗽身熱鼻塞

柴胡 前胡 羌活 獨活 桔梗 枳殼 茯苓 甘草 人參 川芎(各等分)
上咀,水煎每一兩,或半兩
按此足太陽少陽手太陰藥也。

表裡氣血之劑

子和搜風丸(方見中風門)
按此手足太陰陽明足太陽藥也。
按以上諸方並出太陽解表例但此丸下濕熱痰之劑也,實亦汗下之異。

治寒之劑

小青龍湯 治感風寒表不解而咳心下有水氣,或喘(方見痰飲門)

金匱方治咳而脈浮去芍加濃朴杏仁石膏小麥簡易九寶湯 治咳而身熱發喘惡寒

麻黃 薄荷 陳皮 桂心 紫蘇 杏仁 甘草 桑白皮 大腹皮(各等分)
上 咀,入蔥薑煎
按此手太陰足太陽藥也。

散風寒下氣之劑

人參杏子湯止嗽散風寒逐痰飲

人參 半夏 茯苓 白芍 桂枝 乾薑 細辛 甘草(各一錢) 五味子(半錢) 杏仁(一錢)
上 咀,入薑煎
按此手足太陰足太陽少陰藥也。

半夏溫肺湯止嗽喘治虛寒(方見痰飲門)

局方華蓋散 治感寒而嗽胸滿聲重

蘇子 陳皮 赤茯苓 桑白皮 麻黃(各一兩) 甘草(十兩)
上 咀,入薑煎
按此手太陰之本藥也。

氣分之劑

金匱射干麻黃湯 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

射干 細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一錢半) 麻黃 生薑(各二錢) 半夏(二錢半) 五味子(一錢) 大棗(二個)
上 咀,水煎作一服
按此足太陽例藥也。
按以上諸方並足太陽解表例兼逐飲降痰下氣之法不同況寒証亦有輕重用者自宜取擇。

治暑之劑

人參白虎湯 治咳而身熱脈虛發渴

東垣清暑益氣湯 治中暑身熱自汗咳而脈虛

局方黃連香薷飲 治暑熱乘肺咳而脈洪(方並見暑門)。
按暑嗽亦自病本不一姑錄此三方可見治例輕重亦殊如消暑丸亦其法也(方見暑門)。

治濕之劑

五苓散 治咳而煩脈緊而細
按此足太陽藥解表之劑也。

桑白皮(各二兩)
上為末,瓷器內盛每日熱茶清點服。
按以上二方手太陰之的藥也。或曰咳之病本不同何用藥往往必於肺然咳者因聲名病也,故多本於肺經云肺象金堅勁扣之有聲邪擊於肺故為咳也,且肺為腑臟之華蓋主於氣生皮毛朝百脈布化精氣者也,或一臟一脈不利,或九氣所動,或天之六氣所感,或水穀寒熱內因所動則肺亦病矣。故咳証雖曰病本不同,是以治例往往相類,但病有輕重所兼之殊,方亦奇偶溫涼之異爾

宣明知母茯苓湯 治咳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肺痿

甘草 茯苓(各一兩) 知母 五味子 人參 薄荷 半夏 柴胡 白朮 款冬花 桔梗 麥門冬 黃芩(各半兩) 川芎(二錢) 阿膠(三錢)
上 咀,每一兩,入薑煎
按此足少陽例藥也。

手足太陰之劑

東垣加減瀉白散 治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咳嗽嘔吐喘急

桑白皮(一兩) 地骨皮(七錢) 甘草 陳皮 青皮 五味子 人參(各五錢) 白茯苓(三錢)
上 咀,每服半兩水煎入粳米二十粒

寶鑒加減瀉白散 治咳而口乾煩熱胸膈不利氣喘促

桑白皮(一兩) 地骨皮 知母 陳皮 桔梗(各五錢) 青皮 細黃芩 甘草(炙各三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食後溫服。
按此一方手太陰氣分藥也,寶鑒曰華陀云盛則為喘減則為枯活人云發喘者氣有餘也,凡看文字須要會得本意盛而為喘者非肺氣盛也,喘為氣有餘者亦非肺氣有餘也,氣盛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肺氣果盛為有餘當清肅下行而不喘以其火入於肺衰與不足而為喘焉故言盛者非言肺氣盛也,言肺中之火盛也,言有餘者非言肺氣有餘也,言肺中之火有餘也,故瀉肺以苦寒之劑非瀉肺也,瀉肺中之火實補肺也,用者不可不知然以上一方略有加減不同故兩存之。

局方款冬花散 止嗽祛痰散風熱

知母 桑白皮 款冬花 麻黃 阿膠 貝母 杏仁 甘草 半夏
上 咀,入薑煎
按此手太陰之藥出足太陽麻黃例兼發表也,然治風與寒皆宜解表但亦有可下者如傷風有下証同況咳証多兼痰飲宜後滾痰小胃選用

金匱澤漆湯 治咳而脈沉

小柴胡內減柴胡加紫參白前(各五錢) 桂枝(三錢) 澤漆(三合另煮)
上九味 咀內澤漆汁中煮取溫服
按此出太陽解肌例然未至為肺痿藥也。

理氣之劑

三因參蘇飲 治咳嗽發熱

局方四七湯 治咳而痰涎在喉嗌間不下

二陳湯 治咳而胸膈不利

蘇子降氣湯 治痰嗽喘促氣不升降(方並見痰飲門)

東垣加減三奇湯 治咳嗽上氣喘促胸膈不利

桔梗 陳皮 甘草 青皮 人參 紫蘇 桑白皮(各五錢) 半夏(七錢) 杏仁(三錢) 五味子(四錢)
上 咀,每六七錢,入薑煎

濟生橘蘇飲

前方減桔梗青皮人參加貝母白朮

寶鑒人參款花膏 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咳嗽痰涎勞嗽

款冬花 人參 五味子(各八錢) 紫菀 桑白皮(各一兩) 杏仁(八錢) 木香 檳榔 蘇葉 半夏(湯泡數次各五錢)
上熬成膏,入煉蜜丸如雞頭大,每一丸,食後細嚼淡薑湯下。
按以上三方理氣導痰之劑也,皆本手太陰例比之前四方此則兼有滋補之意又當隨臟氣而用之可也。

收斂之劑

局方人參清肺湯 治喘嗽胸滿煩熱聲喑自汗

地骨皮 知母 杏仁 人參 甘草 阿膠 桑白皮 烏梅 粟殼(各等分)
上 咀,水煎
按此以甘寒降火兼酸收辛金之散涼而澀之也,人參定喘湯 治咳而上喘

人參 麻黃 半夏 阿膠 甘草 桑白皮 五味子(各一兩半) 粟殼(二兩)
上 咀,入薑煎,每半兩或一兩
按此以辛散之,甘緩之,酸收之,本於寒邪者可用。

宣明寧神散 治咳嗽多年不已,常自汗,服藥不效者。

粟殼(一兩醋炒) 烏梅(半兩)
上為末,每二三錢沸湯調下
按此劫劑也,非虛脫者勿用,故上澀之藥似難例使。

滋陰之劑

金匱腎氣丸 治腎陰虛弱津液不降敗濁為痰致咳逆者
方見補虛門 按此論見痰飲門

良方補肺湯 治勞嗽

桑白皮 熟地黃(各二兩) 人參 紫菀 黃耆 川五味子(各一兩)
上為末,每二錢水煎入蜜少許服
按此二方少陰例藥也,然勞嗽諸方如前,治熱之劑皆可選用,但因勞而嗽則非,嗽為本也,良方劫勞散例是矣。故補劑不複具例。

治邪注之劑

深師四滿丸 治五嗽一上氣嗽二飲嗽三 嗽四冷嗽五邪嗽

乾薑 桂心 躑躅花 芎 紫菀 芫花根皮(各二分) 蜈蚣(一條去頭足炙) 細辛 甘草(炙) 鬼督郵 人參 半夏(各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大豆許,每五丸,米飲下,日三,未效加至七八丸,忌羊肉餳蔥生菜。
按此太陽例藥邪謂邪惡鬼注之疾故立是方如千金方謂夢與鬼交及飲食者用通氣丸全以蜈蚣是也,蓋魯有如是而治愈者矣。姑存之以備其旨但今人罕能識矧治療乎,且云通療五嗽恐未必然也,如嗽以臭而名之病體豈無熱與濕熱乎。

治痰諸方

青州白丸子

水煮金花丸 治嗽而脈弦面青四肢滿便溺秘多怒
按此治風痰之劑也。

王隱君滾痰丸

機要小黃丸 治嗽而脈洪面赤煩熱心痛口乾
按此治熱痰之劑也。

局方溫中丸

機要薑桂丸 治嗽而脈沉面色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
按此治寒痰之劑也(以上方並見痰飲門)

白朮丸 治嗽而脈緩面黃肢體沉重嗜臥不收腹脹食不消

南星 半夏(各製一兩) 白朮(一兩半)
為細末,浸湯蒸餅為丸桐子大,每五六十丸,薑湯下
按此治濕痰之劑也。

玉粉丸 治咳而脈澀面白氣上喘促洒淅寒熱悲愁不樂

南星 半夏(各製一兩) 陳皮(一兩)
上末浸蒸餅丸桐子大,每三四十丸人參薑湯下
按此治氣痰之劑也。

瑞竹堂化痰丸順氣快脾化痰消食

半夏 南星(去皮) 白礬 皂角(切) 生薑(各一斤)
上用水煮至南星無白點為度,去皂莢不用薑切同晒乾

陳皮 青皮(去穰) 紫蘇子(炒) 蘿白子(炒別研) 杏仁(去皮尖炒研) 葛根 神曲(炒) 麥 (炒) 唐球子 香附子(各一兩合前四味一處碾為末)

上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食後茶酒任下
按此治食痰之劑也。

丹溪小胃丹 治膈上熱痰濕痰肩膊疼痛

甘遂(水濕面裹再浸半日) 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水洗) 芫花(醋拌勻過一宿瓦上微炒焦各半兩) 黃柏(三兩炒) 大黃(紙裹濕灰內煨再切酒浸炒一兩半)
上為末,粥丸麻子大,每二三十丸津唾下
按此治濕熱之劑也。

干 湯

大半夏(七個泡切) 皂莢(去皮一寸) 甘草(炙一寸)
上 咀,入薑三大片煎服
按此治風濕之劑也。

導痰湯

半夏(四兩) 南星 枳實 赤茯苓 陳皮(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 咀,每服一兩,入薑煎
按此理氣導痰之劑也,然諸飲致咳導痰治積諸方詳見痰飲門,茲不備錄

腑臟湯液諸方

小柴胡湯 治肝臟發咳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輾轉則兩脅下滿(方見熱門)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治膽腑發咳嘔苦水若膽汁

黃芩 生薑(各三錢) 甘草(炙) 芍藥(各一錢) 大棗(二個) 半夏(半合)
上 咀,水煎

桔梗湯 治心臟發咳咳而喉中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

苦梗(三錢) 甘草(六錢)
上 咀,水煎

芍藥甘草湯 治小腸腑發咳咳而失氣

芍藥 甘草(炙各四錢)
上 咀,水煎

升麻湯 治脾臟發咳咳而右脅下痛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

升麻 白芍 甘草(各二錢) 葛根(三錢)
上 咀,水煎

烏梅丸 治胃腑發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烏梅(三十個) 細辛 附子 桂枝 人參 黃柏(各六錢) 乾薑(一兩) 黃連(一兩半) 當歸 蜀椒(各四錢)
上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與米飯搗如泥和諸藥末相得加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白湯下

麻黃湯 治肺臟發咳咳而喘息有聲甚則吐血

麻黃(三錢) 桂枝(二錢) 甘草(一錢) 杏仁(二十個)
上 咀,水煎

赤石脂禹余糧湯 治大腸腑發咳咳而遺屎

赤石脂 禹余糧(各二兩並打碎)
上水煎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腎臟發咳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麻黃 細辛(各二錢) 附子(一錢)
上 咀,水煎

茯苓甘草湯 治膀胱腑發咳咳而遺溺

茯苓(二錢) 桂枝(二錢半) 生薑(五大片) 甘草(炙一錢)
上 咀,水煎

異功散 治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其狀咳而腹滿不欲飲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 陳皮(等分)
上 咀,或為末每服二三錢,入薑棗煎服。
謹按以上諸方並傷寒例藥也,故存之以備其旨然咳証以三因論之則一臟一腑病機亦非止於寒也。

熏法

治久嗽風入肺者用鵝管石雄黃鬱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薑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煙入喉中為度,如作筒子卷藥燒煙吸之亦妙。

灸法

千金方云:咳者灸兩乳下黑白際,各數十壯即瘥。又以蒲當乳頭周匝圍身,令前後正中當脊骨灸十壯,上氣咳嗽短氣氣滿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壯,上氣咳逆短氣風勞百病灸肩井二百壯,上氣咳 逆短氣胸滿多唾唾惡冷痰灸肺俞五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