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姍姍給過生日的哥哥寫了一篇文章,我看後倍受感動。今年,弟弟的生日也要到了,我想,是否也應該寫在BLOG裡,做個小小的紀念和總結呢?
第一次聽到我要有個小弟弟時,我已經8歲了。一天,姥姥對我說:“你要有個小弟弟啦!你的爸爸、媽媽都不會再喜歡你了。”我當時就信以為真,而且也不找父母去論證。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弟弟的“仇恨”。媽媽的肚子漸漸大了,別人會打趣地問:“你希望要個小弟弟還是小妹妹?”我說:“當然是小妹妹了,小妹妹又乾淨又聽話。”說這些話的時候,我腦子裡湧現出一個漂亮的小姑娘的形象,像個洋娃娃。不知為什麼,我對未來弟弟即將的出現充滿了不滿和不安。
那時爸爸剛剛回國,在北郊的農場勞動。假期的時候我去那裡玩,看到了麥田、豬圈和許多有趣的事。有一天在食堂裡,大名鼎鼎的唐聞生問我:“你要有個小弟弟了,你高興嗎?”我回答:“我正在為這件事發愁呢!”引得周圍大人們一陣大笑。我卻沒有覺得絲毫的有趣。
弟弟終於不以我的意志為轉移地出現了。聽爸爸從醫院跑回來說,生了,是個小弟弟。我心裡也有些興奮與好奇。期待著去醫院看,因為聽我的表哥說,醫院裡會躺著一排排的小娃娃。
弟弟和媽媽回家了。我興奮地去看他,哎呀,真夠醜陋的,紅紅的臉,皺皺巴巴的,像個小老頭兒。他的小手使勁攥著,用力地大聲哭泣。爸爸媽媽手忙腳亂地照顧他,餵奶,換尿布什麼的。我心想,你們生過小孩,應該很有經驗啊?
我見到弟弟後,對他的莫名妒忌和敵意就都消失了。畢竟,在那麼幼小的嬰兒面前,我也沒有感覺自己失去了什麼。
時間過得很快,弟弟上幼兒園了。我記得那時電視裡播放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弟弟喜歡看,我就每周三晚上去接他。有一天,下雨了,弟弟在幼兒園等著我,老師讓他洗澡,他說:“姐姐一會兒會來接我的。”就眼巴巴地等著。終究,我沒有去。他很失望。這件事是他長大後對我提起的,當時我全都不記得了。聽到這些,我心裡卻對多年前發生的事有些愧疚。
上中學時,一到假期,同學們會互相串門或者結伴郊遊。每當這時,幼兒園也放假,弟弟就回家,我心裡煩透了,覺得為了他都耽誤自己玩了。每當這時,就覺得當個姐姐也沒什麼好的。好朋友青豆來我們家玩,住幾天。白天在家無聊,把一個絲綢的床單給弟弟披在頭上,把毛巾纏在他腰間,打扮成小姑娘的樣子,我們樂得前仰後合,弟弟卻毫不知情,在床上載歌載舞:金孔雀,穿花衣……
弟弟從小就愛哭,我想也許是我的眼淚都給他了吧!看到《西遊記》裡孫悟空被唐僧冤枉,他的大眼睛裡浸滿淚水,長睫毛上也掛著淚珠。他從小就被所有的人稱讚漂亮,我雖然有些自慚形穢,但是也很為他感到驕傲。
上大學時,我帶他去學校玩,有個男同學說,一看眼睛就知道是你弟弟。我心中竊喜:“難道我的眼睛也有那麼好看嗎?”
隨著上大學、工作、結婚,我離開家了。越走越遠,和弟弟也不像以前那麼朝夕相處了。畢竟,我們之間隔著九年的歲月,生活都太不相同了。
在他考高中的那年,由於與爸爸發生激烈衝突,他離家出走一夜。第二天晚上,他獨自跑到我的家裡來,當晚還住在家裡。那時,他正處在青春期的孤獨和煩惱中,我和他之間似乎也難以交流。
我剛剛工作的那些年,所在的機構每逢五一、十一都組織去郊區或外地旅遊。我的家屬一般都是兩個,弟弟和我去過承德、北戴河、石家莊、金海湖……也用中學生的眼睛看到了我工作環境中的人和事。
到他考大學那年,我對他報考志願非常熱衷。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我專心致志地研究高考填報志願手冊,因為我設想他能考取一類,但是很難在北京考上好大學。而且,我心中覺得去外地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大有裨益。最終,選擇了中南大學,號稱湖南省的“小清華”。對他來說,最為寶貴的,是在長沙生活、學習四年,接觸了南方文化和眾多高素質的學子,對他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對平衡北京文化中對性格發展的不利因素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記得弟弟上大一時,我常常給他寫信,那時還不習慣用電子郵件,都是手寫在稿紙上的。他說同學們都很羨慕他經常接到家信,也驚奇於他和姐姐關係的親密。
伴隨著他的成長,我們之間的溝通就越發深入,他具備一個好聽眾所有的耐心、敏感、客觀以及領悟力。我先生有時往家裡打電話長時間佔線,他就猜到又是和弟弟聊上了。
我有時想,是不是他的思想太受我的影響了。這是好是壞呢?
忘記在哪裡看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說兄弟姐妹是上帝賜予你的禮物。因為父母不可能陪你到老,夫妻可能形同陌路,只有兄弟姐妹才可以一生與你相伴。他(她)了解你童年的情形,知道你戀愛的秘密,明白你的喜怒哀樂,是你最忠實的同盟軍和無條件的啦啦隊。
在很多工作環境中,同事或上司都說,一看你就是當姐姐的。我反思自己的性格,有弟弟之前,我其實就是個真正的獨生女,在家裡是第三代的老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姑姑叔叔的所有疼愛全部傾註在我的身上。我度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當有了弟弟後,我的很多要求和願望都被擱置之後,失落和無奈一定是有的。而且慢慢還要充當父母的幫手和管教者的角色。也許,獨立和自信是在那時培養的?因為從來沒有考慮過能夠指望誰,而只能提供幫助別人的角色?
每個人都不是在一個真空環境下誕生的,拋開遺傳基因不算,生長的家庭環境,個人所處的歷史階段、時代背景、經濟發展程度,社會文化的浸淫,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而不是一個純粹的真空人。這時,家庭中的排行與所擔負的責任,一定會在每個人成長中打下烙印。這些是歷史造就的,是誰也無法割裂和擺脫的。
家裡人和弟弟都認為我給他很大幫助。其實,我心裡卻覺得他的存在對於我的性格和後天的成長有了莫大的影響和幫助。也許,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我,就是因為有了一個弟弟的存在吧!
姍姍曾經在一篇文章裡贊頌兄妹的感情,認為天下最合理的排序就是兄妹關係。我卻覺得最好的親情是姐弟感情。這些都是基於自己成長的感受,很難分清對錯和好壞。不過,這些情況都說明,有了兄弟姐妹,會讓生命更加完善。這些也許是獨生子女難以體會的吧?
弟弟開玩笑地說,由於我沒有孩子,所以把剩餘的母愛給了他。我在想,是由於目睹和經歷了弟弟的成長過程,讓我失去對生養孩子的神秘感和憧憬呢?還是的確我對他的關心和幫助有很多母性的東西在裡面?
人生中很多事情是沒有答案的,也許在不斷探尋和發現的過程中,人生才充滿了樂趣和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