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家中有兩個大學生,我不免拿他們跟自己以前的大學生活做比較,總覺得他們糊里糊塗,責任感不足,除了花很多時間在PTT討論區和玩遊戲之外,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週末假日睡到十二點才起床,跟從小父親就訓示我的:「早起三朝當一功」,相差真不可以道里計。

我不知道這是親戚孩子的特例?還是時下一般青年的本色?倒是從電視談話節目中看身為大學教授的來賓發言,他們跟年輕人接觸最密切,也有類似感受,並將此現象取名為「大學生稚齡化」。

前些日子,南部一位公立大學教授的助理在噗浪發言,他把這個「大學生稚齡化」現象解說得更具體。她說:「早上一來實驗室,看到實驗室燈沒開,客人卻已經來了,他站在黑暗中,我感覺很抱歉。學生竟然只開自己頭上的燈,接待桌的燈沒打開,也沒請客人先坐,就讓客人站在黑暗中。現在的學生怎麼連最基本的接待都不會!我今天很火大。」

她還提到:「上星期四我就發現實驗室沒垃圾袋了,到今天已經星期三了,垃圾就散放在陽台上,整個陽台寸步難行,依然沒垃圾袋。」大概學生沒意識到自己的工作還包括要接待客人和清潔環境吧。他們可能只把實驗室看成是打工換錢的地方,因此像火柴棒一樣,師長撥一下、動一下,缺乏主動積極的任事態度。

幼時母親常教導我們小孩要「耳聽八面、眼觀四方」,時刻提醒我們要有眼頭見識,也就是隨時注意環境中人與事的變化,即刻主動回應,例如客人來了,要請他入坐並奉茶,然後請長輩出來,客人走了,要收拾桌面和清洗茶杯,在家中也要多留心,隨時注意並維持周遭環境的整潔。

可是現在孩子常沉溺在自我的世界中,他們一頭鑽入電玩和網路的虛擬世界,根本無暇注意生活環境中的種種問題。我們幼年時雖然沒有繪本、漫畫和電玩,但是孩子直接和大自然打交道,身體四肢得以運動舒展,精力也能適當宣洩。大家跟同齡的人一齊遊戲玩耍,小孩子做錯事或發生問題,鄰居長輩都會熱心的指正,自然而然從中學到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

但現在是小家庭或單親家庭佔絕大多數,在城市裡,每一家都門戶緊閉,鄰里不相往來,孩子缺少群體互動的空間與時間,雖然有各種才藝與課業的補習,但都是以老師為中心的學習,同伴之間耳濡目染的機會非常少,加上網路與電玩遊戲的刺激誘惑,很多孩子在課業和網路遊戲間穿梭,反而疏忽了現實生活中的應對禮儀,缺少待人處事、臨機應變的眼頭見識,自然讓主管頭疼了。

學生在家庭中沒有學到的,只有由學校或企業來補強,上面提到的這位助理可以擬一個實驗室規約,透透環境檢核表來提醒學生要做的工作事項,對表現優良的人給予公開表揚和獎勵,形成「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實驗室文化,新來的工讀生自然就有樣學樣了。

網路世界無所不在,卻也使得孩子深陷其中,想藉由虛擬世界不斷滿足自己的欲望和渴求,卻忽略了現實生活環境中的點點滴滴,掛網時間太多,絕對有害無益,隨時都想黏在網上的人,一定要學會「節制」,除了嚴格管控自己使用網路的時間,也要虛心檢討會不會因為自己掛網成癮,忽略了許多生活環境中的大小事情,而讓別人頭大、火大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無論科技多發達,這句話仍是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