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附︰對口方

在左者︰柴胡(一錢五分) 葛根(二錢) 荊芥(二錢) 升麻(八分) 川芎(一錢二分) 桔梗(一錢二分) 花粉(三錢) 甲片(二錢,炒) 栝蔞仁(三錢,炒) 獨活(一錢)大甘草(四錢) 蘇葉(一錢) 青皮(一錢)
加酒一杯,蔥頭三個(去鬚)。

若在右者,去柴胡、川芎、青皮,加枳殼或陳皮亦可。

引經藥

 

官桂(流注用。是寒証皆宜,發背勿用)
僵蠶(炒。消腫用,膿後不可用)
羌活(兩太陽用)
獨活(托腮、後發際、右腰下、兩頰皆用)
薄荷(發際下用)
白蒺藜(左腰下用)
白芷(額角用。去寒濕,消毒,止痛,辟邪。發背、流注用,初起皆用)
蒼朮(流注及諸般濕証皆用,發背勿用)
乳香(對口初起用,又消一切無名腫毒並止痛)
沒藥(功同乳香)
秦艽(舒筋散厥陰之風)
本(頭項痛)
乾薑(流注用)
破故紙(臍右用,熱証忌)
製附子(流注用)
益智仁(臍左用)
白芥子(流注用。溫脾、肺)
知母(右顴用。寒肺、胃)
角針(能引諸藥直達瘡所。有膿即止)
川芎(左肩、項俱用)
大甘草(生用調和六腑,並去大腸火毒;收功用炙熟)
升麻(兩肩用五分多至七分,兩項用七分多至九分,頭上用一錢)
甘草梢(龜頭用)
防風(四肢用,右肩、腿皆用。發背膿後外托尤宜)
陳皮(對口左邊可用,發背大忌)
人參(膿後用,必須兼防風,腐肉盡脫去,可大用)
牛膝(性善下,且舒筋。左足用)
郁金(解郁)
黃芩(凡大毒慘痛者用,發背用。其寒涼傷胃也)
木瓜(舒筋,走右足)
蘇葉(發汗用,受寒者必用。能溫肺,用在初起)
苡仁米(走右足)
花粉(發背必用。若虛而內陷者,要人參水製,能消火、消毒)
甲片(炙研。攻利必用之聖藥)
槐頭(食指)
桑頭(大指)
楊頭(無名指、中指、小指)
楊須(足指)
大貝(拔毒必用之聖藥)
澤蘭葉(調和氣血。膿前少用,膿後收功大用可至八錢)
地松根(兩足)
黃耆(毒前不能輕用,托膿時用生,潰時半生半蜜炙,腐盡收功全蜜炙)
大黃(炒黑。發背紅紫色、痛不止而不大便者用二錢)
栝蔞仁(必用之藥。若發背、對口青紫者,用肉桂水製)
荊芥(肩、項用。炒焦用。發背、對口日輕夜重,並治血氣下陷。溫散生用要藥)
葛根(發背伏陰伏陽皆用)
開口椒(閉口者有毒,不可用。治惡心用四十九粒)
麻黃(流注用,發汗必須)
枳殼(對口右邊用。心隔不寬、飲食不消,俱可用)
桔梗(上升下降,在右者尤宜。腰上七分,腰下四分,乳膀上一錢,項以上一錢二分。凡毒在乳膀以上者,不論左右俱可用)
柴胡(在左者俱可用。青紫色者是肝病,不論左右皆用。腰下五分,腰上至肩一錢,左顴一錢五分)
三七(活血治傷)
土方八(善走骨節,治一切無名腫毒,引經藥所不能到者。左顴用。去肺火。發背、對口紅紫色者,用一錢)
金毛狗脊(尻骨用。尻即尾樁骨)
萆 (左腰下用)
丹參(調經脈)
漢防己(右腰下用)
桂枝(兩手用。性溫散,寒証宜,熱証不可)
金銀藤(四肢用。性清涼,熱証不可)
金銀花(清涼拔毒,兼走四肢)
海桐皮(腿用)
生地(涼血補陰)
當歸(活血)
歸尾(破血)
鮮生地(涼血)
大熟地(大補陰分,虛者收功可用)
鮮首烏(排膿止痛)
皂莢(炒,去筋研敷。流注、痰毒一切無名腫毒之聖藥)
青皮(對口有邊用,發背大忌)。
以上諸藥,皆秘授引經要品。宜熟讀本草,究其功用,詳審証之虛實寒熱,而斟酌以治之,自當以運化無窮,動輒取效也。

熏方

三角楓(一兩) 白桑皮(五錢)
上二味,為末,紙卷藥,燒煙熏之。俟毒水惡膿盡出,其毒自消。

敷藥方

獨腳龍須草炙、研為末,每兩加陳小粉五錢和勻,米醋調敷。乾則以醋潤之,換時用豬肉湯洗去。

凡毒初起用此方。如久不收口,以前方熏洗,熏過將肉湯洗淨、拭乾,以龍須草散乾糝之,外以太乙膏蓋之。

第一方

甘草(一兩) 花粉(五錢) 大貝(二錢五分) 角針(三錢五分) 甲片(七片,蛤粉炒) 川椒(左右輕重用) 栝蔞(一個) 白芷(一錢二分)
加乳香、沒藥各一錢二分、烏金子五錢,三味共研細末,待藥熱時沖服。水、酒各半,煎服一帖。在上者加防風、桂枝、桔梗各一錢,中間者加川芎二錢五分,在下者加牛膝、木瓜各一錢二分、蔥頭三個。

第二方

甲片(六分,蛤粉炒) 甘草節(六分) 歸尾(一錢) 白芷(六分) 角針(八分) 金銀花(三錢) 赤芍(六分) 花粉(八分) 川椒(三十六粒) 烏金子(五錢) 防風(六分) 陳皮(三錢) 乳香(六分) 沒藥(六分) 大 棗(七個)
水、酒煎服二帖,重則三帖。

第三方(兌金丸)

大龜板(一斤,洗淨) 陳酒(一斤) 米醋(一杯) 川蜜(一杯)
上藥以炭火炙碎,三汁完取,研末,以粽米為丸,如豆大。服三錢。如欲速愈,加至五錢。每日早晚兩服,服至十二兩全愈。

第四方(黃金碧玉膏 長肉生肌、止痛)

白占(一兩) 黃占(五錢) 頭發(五錢) 歸身(五錢)
如痛加乳香、沒藥各一錢五分,肉桂三錢(研),大附子三錢(研。此二味陽毒不用,若陰毒久不收口塌陷者,加入如神)。
上藥︰用麻油陸兩,以頭發先熬枯,去渣,再下歸身熬枯,去渣後,下黃、白占,待化開,再下乳香、沒藥二味,化開,和勻。凡毒不久收、不長肉,以此膏敷之,外以好膏藥蓋之,或油紙亦可,一至晝夜,以豬蹄湯洗去,三換三次而愈。

第五方(去腐萬金丹) 巴豆不拘多少,先洗去白膜,再以好酒煮一枝香,取出去油,炙乾為細末。凡毒有壞肉處,以此藥將藥籮篩篩上,再貼前膏。一晝夜其腐肉盡去矣。

收口末藥方

象皮(五分,炙研) 芙蓉葉(一錢,炙) 肉桂(二分) 金銀子(五分,炙) 乳香(四分) 黃、白占(各二分) 沒藥(四分) 冰片(二分)
共研細末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