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上卷 胎前總論

凡孕婦脾胃健旺,氣血充足,則胎安產順,毋庸用藥調理。惟稟不足而氣血衰,脾胃弱而勞役過,以致諸症百出,不得不資藥力矣。昔丹溪定補母安胎之方,以補氣血為主,以順氣清涼為佐。參、朮、黃芩,為安胎之聖藥;芎、歸、熟地,為補血之妙劑。加以蘇、陳等味,定為常服主方。至胎成六月,茯苓性降,不宜多用。黃肥胎,不可常加。香附雖快氣疏肝,過則耗氣無補。砂仁能止嘔定痛,多亦動血行胎。此誠先賢之法戒,後學之準繩也。而猶以為未備,因分析胎前諸症,擬成數十餘方,以便臨期酌用。

惡阻

凡妊娠一二月,惡阻嘔逆,煩悶嗜臥,即俗所謂病兒也。此由婦人本元虛弱,平時喜怒不節,寒暑不調,中脘宿有停痰積飲,受孕經閉,飲食相搏,氣不宣通。以致心下煩悶,頭眩眼花,四肢倦怠,聞食即嘔,喜酸嗜鮮,多臥少起,甚至嘔逆不食。法當順氣理血,豁痰導水,而諸症自除。以加味參橘飲治之。

加味參橘飲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砂仁(三分)濃朴(一錢)橘紅(四分)當歸(一錢)香附(五分)甘草(三分)薑(三片)竹茹(一丸)
若無力,服參,去之亦可,或方內加半夏曲八分。

胎動不安

凡妊娠二三月,胎動不安者,蓋因子宮久虛,氣血兩弱,不能攝元養胎,致令不安欲墮。急服安胎飲以保之。若先經墮過者,可先服大造丸,繼服杜仲丸,庶無半產之患。

湯氏云:半產多在三五七個月,如前次在幾個月墮者,後必如期複然。故當追算,前在三個月墮者,即于未墮半月前,先服清熱養血固胎之藥數帖,以補其虛。五月、七月墮者,亦于未墮半月前,預先服藥,方保平安。此據受孕後夾熱者而言。蓋三五七系陽月,緣火能銷鑠故也。

安胎飲

人參(一錢,虛者倍用)當歸(二錢)熟地(三錢)條芩(一錢)川芎(七分)白朮(二錢)陳皮(四分)紫蘇(四分)甘草(四分)元棗(二枚)
如虛肥人,陳皮去白,加川連五分。如脾胃溏瀉,加蓮子十粒,砂仁五分,川連五分炒,去熟地、黃芩。

怒而多瀉,加木香三分。渴加麥冬二錢。怔忡、驚悸,加棗仁二錢,益智仁一錢,龍眼肉十個。

大造丸

紫河車(一具,泔水洗淨,炙酥)杞子(一兩)人參(一兩五錢)當歸(二兩)麥冬(一兩三錢)天冬(一兩)益智(一兩)茯苓(二兩)五味(五錢)熟地(薑炒,二兩)川膝(五錢)山藥(八錢)菟絲子(鹽水炒,四兩)川柏(鹽水炒,一兩)
共為末,蜜煉丸如桐子大,白滾湯送下五十丸。

杜仲丸

杜仲(薑汁炒)川斷(酒浸)
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米飲湯送下五六十丸。

又方

杜仲(三錢)川斷(三錢)
水煎服。名為泰山盤石飲。

胎動腹痛

凡妊娠胎動腹痛者,或因飲食冷熱及動風毒物,或因交感,搖動骨節,傷犯胞胎,或因服藥太過,血氣不調所致。宜服順氣補血之藥。如加味安胎飲,或如聖散。

加味安胎飲

砂仁(炒)麥冬 條芩(各一錢)人參 當歸 熟地(各二錢)陳皮 紫蘇(各四分)生白朮(一錢五分)甘草(三分)大棗(二枚)生薑(三片)
水煎服。此方凡妊娠元氣不足,精神倦怠,胎動不安,或身上微熱者,並宜服之,必一日兩服,方可平安。如腹痛者,去麥冬,加蘄艾,醋炒黑七分,或再加四製香附一錢,蓋氣通則不痛也。如咽燥多痰,兼失血者,加川貝一錢五分,黑荊芥一錢。

如聖散

鯉魚皮 阿膠 當歸 川斷(各二錢)熟地(三錢)白芍(一錢)川芎(一錢)甘草(六分)
加苧麻根少許,生薑五片,水煎,空心服。

胎漏下血

凡妊娠胎漏,經血妄行,此是胎息未實,或因勞役過度,傷動胞胎,或因房室驚觸,致令子宮虛滑,經血淋漓,若不急治,日漸胎干,子母不保。急服寄生散,或參歸飲,或阿膠濟陰湯,或保產無憂散。

寄生散

寄生 川斷 阿膠 香附(黑)人參 白朮 川芎(各等分,加薑五片)
水煎服。

參歸飲

人參 當歸 寄生 淮生 淮熟 條芩 香附 茯苓 阿膠(各一錢)川芎(五分)生甘草(五分)白芍(二分)黃耆(一錢半)黃楊葉(三片)生薑(二片)
水煎服。甚者,日進一劑。

阿膠濟陰湯

阿膠 白朮(各一錢)地黃 白芍 當歸 川芎(各一錢)砂仁(帶殼,五分)條芩 蘄艾(各錢半)香附(八分)炙甘草(五分)粘米(一撮)
水二湯碗,煎至一碗,溫服。如下血塊,加地榆。腰痛,加杜仲。觸患胞胎,加金銀花。須一日一夜三服,以防敗血攻心。如血不止,加川斷二錢炒黑,荊芥一錢五分,黑大豆四十九粒。如因傷瘀而痛,怕按者,加桂心三四分。

保產無憂散

生綿 (二錢半)歸身(一錢,酒炒)川芎(一錢)甘草(一分)菟絲餅(二錢)羌活(七分)濃朴(七分,薑汁炒)枳殼(六分,面炒)蘄艾(七分,醋炒)荊芥穗(一錢)川貝(一錢)白芍(酒炒,冬月八分,夏月一錢)
日進二劑亦可。此方兼可催生,如不見血,加生薑二片。

漏胎

凡受孕之後,經血不時點滴,謂之漏胎。蓋由勞傷氣血,虛弱之故,或因惱怒,或食炙 熱物所致。宜補中安胎飲。

補中安胎飲

條芩 白朮 人參(各三錢)熟地(三錢)當歸(錢半)白芍(一錢)生甘草(五分)蘇梗(八分)

跌撲動胎

凡妊娠跌撲動胎,下血不止,急服安胎參蘇飲。

安胎參蘇飲

人參 蘄艾 川芎(各三分)當歸(一錢)條芩 生朮(各二錢)陳皮 紫蘇 生甘草(各四分)阿膠(一錢)
有外感者,加蔥白四寸。腹痛,減蘄艾,加砂仁四分。

小便帶血

凡妊娠小便中帶血,由形體勞苦,或過食 炙之物所致。宜清膀胱之火,服加味逍遙散。

加味逍遙散

當歸 白朮(各二錢)柴胡 白芍(各一錢)丹皮 茯苓 梔子(各七分)生甘草(八分)燈心(七莖)

子淋

凡妊娠小便淋漓,此由調攝失宜,酒色過度,傷損營衛,致令子宮氣虛而然。又或下焦有熱而閉塞者,名曰子淋。宜服安榮散。

安榮散

當歸(五錢)滑石(一兩)通草(一兩)人參(三錢)麥冬(一兩)細辛(一錢)炙甘草 燈心(各五錢)
共為末,每服四錢,白湯送下。又方用桑螵蛸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湯送下。又方用陳米陶濃汁服之。此方並可治男子癃閉。

按︰此症由飲食無忌,熱積膀胱者居多。湯氏用古芎歸湯,加木通、麥冬、人參、燈心、甘草、滑石治之。
如清涼通利等藥不效,即用補中益氣湯,加淨車前二錢。蓋中氣一提,則下竅自開,況車前利水通淋,一提一降,自然見效。補中益氣湯見子滿條下。

子腫

凡妊娠面目虛浮,四肢有水氣,名曰子腫。蓋由脾胃虛弱所致。宜服全生白朮散,或鯉魚湯。

全生白朮散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茯苓皮(八分)甘草(三分)當歸(二錢)川芎(六分)紫蘇 陳皮(各四分)生薑(三片)
水煎服。或加蒲種殼二錢,或干浮萍一錢,生薑用皮,並加冬瓜子三錢。

鯉魚湯

鯉魚不拘大小,二三尾洗去鱗,用水煮熟,去魚,每服用湯一大盅煎後藥,服之。

當歸 白朮(各五錢)茯苓(四錢)陳皮(二錢)
每服四錢,加生薑七片,投魚湯內煎服,以愈為度。

湯氏云:子腫,于五六個月時多有之。或腹大高過心胸,氣逆不安,此由胎中蓄水所致。若不早治,必然生子生理殘障,子母難保。常煎鯉魚粥食之。

子滿

凡妊娠腿膝浮腫,腳面足趾水出,氣促滿悶,此由脾虛血化成水所致,名曰子滿,又名子氣。宜服加味天仙藤散。如脾氣弱甚者,宜服補中益氣湯。

加味天仙藤散

天仙藤(洗,略炒,六分)木瓜(一錢)香附(六分)紫蘇 陳皮(各四分)烏藥(七分)甘草(三分)
水煎服。虛甚,加人參一錢,當歸、白朮各二錢。

補中益氣湯

人參 炙 (各錢半)炙草(五分)白朮 歸身(各一錢)陳皮(七分)柴胡 升麻(各三分)或加川椒目一錢,淨車前一錢更佳。水煎服。

按︰妊娠七八個月,兩足浮腫,乃胞漿水濕下流之故。其微腫者,名曰皺腳。得之易產。其腫甚,或出黃水者,始服補中益氣湯。

子懸

凡妊娠胎氣不和,上湊心腹,滿痛難忍,謂之子懸。以紫蘇散治之。

紫蘇散

紫蘇 陳皮 白朮 腹皮 當歸 川芎(各等分)人參 甘草(各減半)薑(五片)蔥白(五寸)
水煎,空心服。一方以蓮房燒灰,酒送下。

安胎順氣飲

即前方去腹皮,加砂仁三粒,木香三分,磨汁,加薑煎。

按︰受孕至三五個月,斯時相火養胎,火盛胎熱,則氣逆湊心,多有此症。

子煩

凡妊娠心驚膽怯,煩悶不安,名曰子煩。宜服竹葉安胎飲。

竹葉安胎飲

人參(三分)白朮 條苓 當歸(各二錢)棗仁 遠志(各八分)陳皮(三分)川芎(七分)生甘草(四分)生地(錢半)麥冬(一錢)竹葉(十片)
薑棗引。有痰,加竹瀝、薑汁。虛甚,人參倍用。瀉,加芡實,減生地。

按︰此症亦多在四五個月之時,相火用事,或因夏令君火大行,俱能乘肺,以致煩躁。湯建中云:因相火者,加知母。因君火者,加川連。

子嗽

凡妊娠子嗽,因外感傷寒者,參蘇飲去人參、半夏,加桑皮、杏仁。因火乘肺金者,二陳湯去半夏,加芩、連、枳、桔、貝母。痰而喘者,加蔞仁、前胡、桑皮。如咳嗽吐血不止者,用生地飲,如風壅相攻,胸滿久嗽者,用百合散。

加減參蘇飲

蘇葉 杏仁 橘紅(各一錢)枳殼(炒,七分)前胡(八分)木香(三分)桔梗 干葛(各七分)桑皮(七分)甘草(四分)
水煎服。喘,加蔞仁二錢。

加減二陳湯

枯芩(二錢)川連 橘紅 川貝 茯苓 桑皮(各一錢)前胡(七分)枳殼(八分)甘草(五分)栝蔞(一錢)

生地飲

生地(三錢)犀角(三分)白芍 知母 天冬 麥冬(各二錢)黃芩(八分)桔梗(八分)當歸(二錢)紫苑(一錢五分)甘草(四分)
喘,加栝蔞一錢。

百合散

百合(二錢)桑皮(七分)前胡(八分)桔梗(七分)芍藥(一錢)赤苓(八分)貝母(一錢)橘紅(一錢)甘草(五分)
生薑引,水煎服。或加紫苑、款冬。

子瘧

凡妊娠病瘧,多由營衛虛弱,脾胃不足,或感風寒,或傷生冷,傳為瘧疾,名曰子瘧。宜服驅邪散。熱多寒少者,清脾飲去半夏。寒多熱少者,人參養胃湯去半夏。久而虛者,四獸飲主之。

驅邪散

藿香 白朮 茯苓(各等錢)甘草 肉果(少許)知母(一錢)橘紅(八分)砂仁(八分)
薑棗引。如有表邪者,加蘇葉八分,蔥白五寸,或加柴胡八分。

清脾飲

白朮 茯苓 知母(各一錢)青皮(四分)濃朴(八分)黃芩(二錢)甘草(五分)
生薑為引,水煎服。原方有柴胡。

人參養胃湯

人參 蒼朮 藿香 濃朴(各一錢)陳皮(一錢五分)肉果(六分)茯苓(一錢二分)炙甘草(五分)
薑引,或加烏梅一個。

四獸飲

人參(二錢)白朮(土炒,二錢)茯苓(一錢二分)炙甘草(五分)陳皮(一錢二分)肉果(八分)元棗(三枚)薑(二片)烏梅(三個)
或加當歸二錢,虎骨膠二錢,如無膠用虎骨六錢。以上各方,虎骨、當歸均可加入。

子癇

(音閑即胎風,一名兒暈,又名痙)

凡妊娠口噤項強,手足攣搐,言語蹇澀,痰涎壅盛,不省人事,名曰子癇。切不可作中風治。宜服加味羚羊角散,或加味地黃湯。如無痰涎,言語如常,但見中風形狀,此緣血少類風,如以風藥投之,貽害不淺。

加味羚羊角散

羚羊角 當歸 防風 獨活 茯苓 棗仁 五加皮(各一錢)米仁(五分)杏仁(八分)甘草 木香(各三分)蔥白(五寸)薑(五片)
煎服。虛,加人參。痰,加竹瀝、薑汁。脾虛,加炒白朮。風痰湧甚,加天竺黃一錢,川貝一錢。

加味地黃湯

大熟地(薑汁、砂仁拌炒八錢)淨萸肉(四錢)懷山藥(四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澤瀉(二錢)陳膽星(二錢)吳茱萸(五分)川連(五分,煮汁泡七次,炒一錢)
荊瀝沖服。

子喑

(音因)

凡妊娠三五個月,忽失音不語者,胞絡脈絕也,名曰子喑。蓋胞系於腎,腎脈貫舌,故失音。此非藥可治,分娩即自出聲。湯建中云:前症俱由妊娠脾土不運而生濕,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如︰子腫,濕也;惡阻,痰也;子煩、子淋,熱也;子癇,風也;子懸,氣也;轉脬,虛也。治法雖有清熱、消痰、滲濕、順氣、疏風、補之不同,要不外去邪保胎四字為總訣也。

外感風寒

凡妊娠外感風寒,渾身壯熱,眼花頭眩,此因風寒客於肌表,侵人脾胃,傷損營衛,是以憎寒發熱,頭疼眼痛,甚至心腹煩悶。不可妄投峻劑,只宜芎蘇散表其寒邪。

按︰婦人天癸未行屬少陰,天癸已行屬厥陰,天癸已絕屬太陰。胎產之病,治厥陰者,溯化之源也。故《機要》曰︰胎產病當從厥陰經論,毋犯胃氣及上二焦。謂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是也。汗則痞滿,下則傷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中州枯燥。故受孕三五個月時,不可用一毫辛散滑利之品。惟七八個月後,倘有閉結,乃敢稍施以滑利之劑。故上云:不可妄投峻劑。

加味芎蘇散

紫蘇 羌活 陳皮 麥冬(各一錢)川芎 白芍(各八分)乾薑 生甘草(各五分)
加生薑二片,水煎服。胎前宜清涼,乾薑還須忌用。

霍亂吐瀉

凡妊娠霍亂吐瀉,心躁腹痛,宜服六和湯。

六和湯

藿香 砂仁(各五分)陳皮 茯苓 生甘草(各四分)人參 木瓜(各一錢)扁豆(二錢)杏仁(十粒)夏曲(六分)薑(三片)棗(二枚)竹茹(一丸)

下痢

凡妊娠下痢赤白,此由生冷傷脾,郁積傷胃,以致濕熱相干,氣血凝滯。其濕熱傷於氣分,則下白積;傷於血分,則下紅積。腹鳴後重,下痢頻頻,急服薑連丸治之。如腹中疼痛,心上急滿,宜當歸芍藥湯,或歸芍湯更佳。

薑連丸

川連 白朮 砂仁 阿膠 炮薑 川芎(各一兩)枳殼(五錢,炒)乳香(三錢,另研)
共為末,加鹽,楊梅三枚,醋少許,打糯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白痢,淡薑湯下。赤痢,甘草湯下。赤白痢,甘草生薑湯下。

按︰赤痢,可加銀花。白痢腹痛,可加青皮,薑炒川連亦必不可少。不必分赤屬熱,白屬寒,拘泥于薑湯、甘草送下也。

當歸芍藥湯

當歸 白芍 枳殼(面炒)山楂(各一錢)濃朴(八分)棟皮(六分)木香(三分)甘草(四分)黃芩(二錢)
水煎服。忌生冷。

歸芍湯

當歸(三錢)白芍(半生半炒,二錢)萊菔子(炒研,二錢)廣木香(八分)檳榔(七分)枳殼(八分)甘草(五分)淨車前(一錢五分)山楂(砂糖炒,一錢五分)

白痢,加生薑。紅痢,加白糖,煎服。積已清而腸薄不止,始用川連丸,並阿膠、參、 可也。熱痢,初起用馬齒莧一味,不拘多少,煎,當茶服亦效。其馬齒莧,葉青、梗紅、根白、花黃、子黑,名曰五方草,又名五行草,有奇功,凡下痢俱可用。

熱症

凡妊娠病熱,嘔吐不食,胸中煩躁,宜安胎涼膈散。如熱甚,發赤黑斑,小便如血,胎漸落,將危者,急以梔子石膏湯救之,遲則墮矣。如火熱壅極,心煩口渴者,宜清心潤肺湯。

安胎涼隔飲

知母 麥冬 人參 蘆根 葛根 黑梔 竹茹 蔥白(各等錢)
水煎服。

梔子石膏湯

梔子 黃芩 生地(各二錢)石膏(四錢)青黛(一錢)升麻(四分)豆豉(一錢)蔥白(三寸)
水煎服。

按︰本方治發斑,可加元參、連翹各二錢,或去石膏加犀角一錢,恐石膏重墜不化。

清心潤肺湯

黃芩 梔子 麥冬(各二錢)知母 花粉 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犀角(三分)
薑棗引。

按︰方內用人參,恐火得補而益熾,治熱之方,去之為得。

因怒滿悶

凡妊娠因多怒氣,胸膈滿悶,或服順氣、耗氣藥太過,以致滿悶益增者,宜散氣消悶散治之。烏藥、香附、枳殼、砂仁等,故須少用。

散氣消悶散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川芎(三分)木香(磨汁,三分)蘇葉 條芩 甘草(各三分)薑(三片)
水煎服。

小腹重墜作痛

凡妊娠腹痛時作,小腹重墜,此緣氣虛下陷,間有兼寒者,宜加味安胎飲治之。

加味安胎飲

白朮 熟地 當歸(各二錢)陳皮 蘇梗 川芎 甘草(各四分)砂仁(五分)
兼寒者,加吳萸五分,乾薑五分,水煎服。或去乾薑,加醋炒良薑七分,生綿 一錢五分,母丁香四分。

小腹虛脹閉滯

凡妊娠小腹虛脹,因食硬物傷胎,胎既受病,傳於脾胃,胃氣虛冷,下逼小腸,若奔豚,腰重或大便閉澀,兩脅虛鳴,宜服勝金散。溫中下氣,胎自安矣。

勝金散

吳萸 陳皮 熟軍 乾薑 川芎(各二兩)濃朴 砂仁 甘草(各三錢)
共為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胎冷腹痛欲瀉

凡妊娠胎冷腹脹,兩脅虛鳴,臍下疼痛欲瀉,小便頻數,大便虛滑,此因胎已成形,而多食瓜果生冷之物,或當風取涼,受不時之氣,致令胎冷,子身不安,皮毛刺痛,筋骨拘緊,而母有此病。急宜安胎和氣散治之。

安胎和氣散

訶子(面煨)白朮(各二兩)當歸 白芍 木香(各五錢)良薑(炒,二錢)炙甘草(三錢)生薑(二片)陳米(一撮)
每服五錢,忌生冷。或加母丁香五分,以去瓜果積。

胎驚心悸氣促脹痛不安

凡妊娠心神怯悸,睡夢多驚,脅腹飽脹,過時連臍急痛,氣促不寧,此是胎氣既成,五臟安養已久,或因氣悶,或因喧呼,致令胎驚,筋骨傷痛,四肢不安。急以大聖散治之。

大聖散

當歸 川芎 麥冬 茯苓(各二錢)炙 人參 木香 甘草(各五分)薑(三片)
水煎服。

頭眩目暈痰壅將危

凡妊娠頭眩目昏,腮項腫硬,此因胎氣有傷,熱毒上攻,太陽沉痛,欲嘔,背項拘急,致令眼暈生花。若加痰壅,危在片時。急以消風散治之。

消風散

雨茶 甘菊 羌活 石膏 當歸 川芎 羚羊角 白芷 荊芥 防風(各等錢)甘草(八分)
薑煎,食後服。

兩目不明腮項腫滿

凡妊娠將臨月,忽然兩目不明,燈火不見,頭痛項腫,不能轉頸,此由常居火閣,衣襟臥褥,伏熱在內,或服補藥熱物太過,致令胎熱而肝臟壅極,風熱上攻入腦,故見此症。急以天冬飲子治之。大忌酒、蒜、炙 、油膩,一切辛熱發物,否則眼不複明矣。

天冬飲子

天冬 荊芥(各一錢五分)當歸 川芎 熟地 白芍 茯苓 知母(各二錢)人參(六分)五味(十四粒)防風 茺蔚子(各一錢)
如病退,間日一劑,初服,每日一帖。

遍身刺痛喘滿筋攣

凡妊娠遍身刺痛脹滿,此由五臟不利,血氣虛羸,因食生冷或發熱憎寒,唇白面青,筋脈拘攣,骨節酸痛,皮毛乾澀,氣急上喘,大便不通,嘔吐頻頻,此危症也。急以平安散保之。

平安散

濃朴 陳皮 熟地 甘草 川芎 木香(各等錢)煨薑(二片)鹽(一撮)
水煎服。

因失血類中風症

凡妊娠因吐血,衄血,或被傷失血,驀患口噤,項背強直,類中風症,宜服加減安胎飲。衄音肉,刃傷也。

加減安胎飲

人參 白朮 麥冬 當歸 熟地 天麻(各二錢)防風 荊芥(各一錢)陳皮 甘草(各五分)薑(三片)
水煎服。或加川貝一錢,天竺黃一錢。

心煩腹脹百節酸痛小便閉澀

凡妊娠面赤,口乾舌苦,心煩腹脹,百節酸痛,小便不通,此由恣意飲酒及食水果魚肉,一切腥膻熱毒之故。以歸涼節命飲治之。

歸涼節命飲

苧根 白芍 當歸 川芎 麥冬(各一錢)生白朮(一錢半)砂仁(五分)甘草(六分)粘米(一撮)
如中酒者,加葛根一錢。積食者,加山楂、麥芽各一錢。小便閉者,加赤苓、腹皮各一錢,蔥白引。

半產

凡妊娠月未足而半產者,由氣血虛弱,臟腑皆虛,加以病患相感,情欲相擾,以致精血攻沖,侵損營衛,而胎無所養,與枯枝落果無異。如既墮,以生化東加減治之。未墮而血行腰痛,急以十聖散連進數帖,或芎 補血湯。

十聖散

人參 黃耆 (各二錢)當歸 白芍 川芎 熟地 白朮(各一錢)砂仁(五分)川斷(七分)甘草(五分)薑(一片)棗(一枚)
飯後多時再服。忌惱怒,並食生冷一切辛熱等物。或加枸杞一錢半。

芎 補血湯

川芎 白朮 阿膠 白芍 杜仲人參 黃耆 五味 木香(各等錢)甘草(八分)薑(一片)棗(二枚)

按︰此症保胎無憂散,方列漏胎下,連服七八劑,一日兩帖更妙。

腹中兒啼

凡妊娠臨月,或九個月腹中兒啼者,緣兒在母腹口含臍帶,隨母呼吸,妊母或將手扳高取物,提出兒口臍帶,故啼。但令其母如男子作揖,使臍帶仍入兒口即不鳴矣。或煎黃連濃汁呷之。

轉脬

凡妊娠將足月,脬為胎壓,轉在一邊,以致臍下急痛,小便不通。但升舉其胎,則脬仍還舊而水道自通。宜六君子合四物湯,去茯苓,加半夏、陳皮,探吐以提之。不宜專用滑滲之藥。產後亦有此症,搗蔥白鋪于臍上,灸之立效。

六君子湯

半夏(薑製,二錢)陳皮(去白,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人參(一錢)白朮(一錢)

四物湯

當歸(四錢,酒洗)生地(二錢)白朮(錢半)川芎(錢半)

乳吹

凡妊娠胎前兩乳硬腫疼痛,寒熱並發者,此名內吹。乃督任不通,經絡不和,寒束毛竅,氣閉血滯,乳管阻塞。治宜加減無憂散。

加減無憂散

生黃 (三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菟絲餅(二錢)濃朴(薑炒,八分)枳殼(面炒,一錢)川羌(七分)荊芥穗(一錢)川貝(一錢五分)生甘草(一錢)遠志(一錢五分)蒲公英(一錢五分)薑(三片)
甚者,加鹿角屑五錢,淨銀花一錢,服後飲燒酒一杯。

一方,單用鹿角屑四五錢,燒酒煎服。一方,用豆腐皮一兩,炙焦研末,燒酒沖服。一方,用遠志二兩,煎燒酒,時時服之。即將遠志渣搗爛,鋪乳硬處,再用蔥薑搗爛,和食鹽少許,鋪遠志上,用艾灸七大壯。重者,用麻黃三錢,青皮二錢,炒研末,燒酒調服。凡產後乳吹,皆可照前方用。

不宜服瘦胎方辯

凡妊娠臨產艱難者,大率由口饜甘肥,身耽安逸,既飽既臥,遂令胞胎肥濃,行動氣急,以致臨盆難產。宜於胎將足月之時,時時動作,勿嗜肥鮮,勿貪坐臥,勤行勤走,此即不藥滑胎之妙法也。乃世醫咸謂安胎之後,必須更進滑胎藥,始為合宜。豈知滑胎名目,昔人原為湖陽公主而設,蓋以貴家居養豐逸,身體肥盛,誠恐軀脂凝結,胞系堅固,特藉此以稍疏其肥滯耳。若平等婦人,一母之氣血,分蔭其胎,尚虞不敷,苟複加無憂、易生名目,一概施之,是猶 人而複遭削奪,其能勝此乎。然恐後人疑為未備,特詳錄二方,以為體肥稟濃者采擇也。昔湖陽公主,每產累日不下,南山道人進以滑胎枳殼散。用面炒枳殼二兩,炙甘二兩,共為末,每服二錢,白滾湯送下,一日三服,殊效。蓋為壯實者立法也。

無憂散

當歸 枳實(各二錢)白芍(一錢二分)乳香 麥冬 神曲(各一錢)陳皮(八分)木香(五分)訶肉(一枚)血余(一團)甘草(八分)

易產湯

當歸 川芎 生地 甘草 腹皮 白朮 益母草(各等錢)

胎前脈法

婦人有孕,陰搏陽別。(脈以寸為陽,尺為陰,尺脈搏指而動,與寸脈迥然分別者,此孕成之候也。)少陰獨動,其胎已結。(少陰心脈也,心主血,今心脈往來流利而獨動,乃血旺成胎之象。故可知其有孕。又曰動者,如豆粒之逼指而動也。)滑疾不散,胎必三月。(疾即數也。不散者,按之愈有而不散也。)但疾不散,五月可決。總之,按而不散者為有力,故斷之為胎。亦間有損症似此者,須細辨之。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釜。又曰︰三部之脈,浮沉正等,無他病而月經不通者,乃有孕也。三部之脈,浮沉正相等,是無病之脈也,又何以不月。既已不月者,是有病之驗也,又何以無他病。故脈雖不顯,而受孕可知。再脈沉實為男,沉實為坎中滿,屬真陽也。虛浮為女,虛浮為離中虛,屬真陰也。左手沉實為男,右手虛浮為女。兩手沉實為雙男,兩手虛浮為雙女。一手沉實,一手虛浮,不拘左右,為一男一女也。

胎前禁藥歌

芫斑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與天雄。野葛水銀共巴豆,牛膝薏苡並蜈蚣。三棱莪朮芫花麝,大戟甘遂黃雌雄。代赭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 砂干漆蟹甲爪,地膽牙硝是禁中。

附增異症

腹中兒啼,煎川連汁呷下,或青黛亦效。腹中作鐘鳴或哭者,用多年空房內鼠穴中土為末,黃酒送下,或干噙之即止。有臟燥,悲傷、慘戚、嘔下者,大麥、甘草、大棗煎服。有自哭、自笑者,紅棗燒存性,米飲下。妊娠患痘,無從用安胎補劑,若用攻藥,必致去血泄氣,立危之症也,不必服藥。

胎形

一月如露珠,二月如桃花,三月分男女,四月形象具,五月骨節成,六月毛發生,七月動右手(是男於母左,是女於母右,)八月動左手(是男於母右,是女於母左,)九月三轉身,十月始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