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妊娠

《素問》︰“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八八,則齒發去……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人身氣血,各有虛實寒熱之異,惟察脈可知。舍脈而獨言藥者,妄也。脈不宜太過而數,數則為餘熱;不宜不及而遲,遲則為寒;不宜太有力而實,實者正氣虛,火邪乘之而實也,治法當散郁以伐其邪,邪去而後正可補;不宜太無力而虛,虛者氣血虛也,冶法當補其氣血。又有女子,氣多血少,寒熱不調,月水違期,皆當診脈,而以活法治之。務使夫婦之脈,和平有力,交合有期,不妄用藥,乃能生子也。
或問曰︰“黃芩、白朮,安胎之聖藥,此二味恐胎前必不可缺乎?”曰︰“未必然也。胎莖之系於脾,猶鐘之系於梁也。若棟柱不固,棟梁必撓。所以安胎先固兩腎,使腎中和暖,始脾有生氣,何必定以白朮、黃芩為安胎耶﹗凡腹中有熱胎不安,固用涼藥;腹中有寒胎亦不安,必用溫藥,此常法也。殊不知兩腎中具水火之原、沖任之根,胎元之所系,甚要,非白朮、黃芩之所能安也。如腎中無水胎不安,用六味地黃丸壯水;腎中無火,用八味地黃益火。故調經當用杜仲、續斷、阿膠、艾葉、當歸、五味子,出入於六味、八味湯中為捷徑。總之,一以貫之也。此諸書之所不及,余特表而出之”。

【八味湯】

地黃 山萸肉 山藥 丹皮 茯苓 澤瀉 附子 肉桂

婦人懷胎二、三個月,兩寸脈浮大,兩關脈滑,兩尺脈微帶數者是也。左乳先有核者男,右乳先有核者女。左尺滑大而疾者男,右尺滑大而疾者女,若兩尺俱洪者雙胎。六脈洪大而身不熱者,胎也。又兩尺脈或大或小,或沉或動或止,今明不同,早暮殊別,此鬼胎也;又脈來如風雨亂點,忽然而去,久而複還者,亦鬼胎也。必連視三四日方見。
婦人經脈不行,欲驗胎否,服探胎丸,腹內微動者,是胎也。

【探胎丸】

川芎
為末,濃煎艾湯調下。
孕婦脈沉細而腹痛,胎伏不動,此為邪氣蓄積,水停故也。以小腹冷暖為別,宜順氣活血藥治之。
婦人經水二、三月不行,身如病狀,六脈洪大,此孕脈也。精神如故,好食咸酸,惡聞食氣,或但嗜一物,或嘔吐痰水,或飽悶,寒熱,名曰“惡阻”。俗謂“病兒”,惡心嫌食是也。切不可以寒熱病治之,須順氣豁痰,服保生湯,倍加丁香、生薑治之。

【保生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陳皮 濃朴 生薑 丁香

惡阻多在三個月之時,相火化胎之候。壯火食氣,上沖胃口,食入即嘔吐。少陰腎水既養胎,少陽之火益熾。先用逍遙散止嘔,再用清肝滋腎東加杜仲、續斷,甚者加川連、吳茱萸。

【清肝滋腎湯】

地黃 山萸肉 山藥 柴胡 丹皮 澤瀉 茯苓 白芍

惡阻嘔吐,以紫蘇飲加茯苓、半夏、枳實、草果。蓋此是氣上停痰與食所致。若心悶頭眩,嘔吐,惡寒,汗出,宜四七湯,或半夏茯苓湯;若吐逆不食,心虛煩悶,宜參橘散;如胃寒嘔逆,心腹脹滿,加丁香、藿香。

【紫蘇飲】

紫蘇 橘紅 甘草 當歸 川芎 白芍 人參 大腹皮

【半夏茯苓湯】

半夏 茯苓 紫蘇 藿香 川芎 橘紅 甘草

【參橘散】

人參 橘紅 白朮 炙甘草 麥冬 赤苓 竹茹 濃朴 生薑
若痰逆嘔吐酸水,惡聞食氣,頭眩,眼花,多臥,宜用旋覆半夏湯;若傷食嘔吐者,宜用枳縮二陳湯。

【旋覆半夏湯】

旋覆花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參 當歸 川芎 細辛 乾薑

【枳縮二陳湯】

枳殼 砂仁 半夏 茯苓 陳皮 甘草

凡嘔吐擇食,因中脘停痰氣滯,宜二陳東加白朮、藿香、砂仁;若脈弱嘔吐,服藥不效,當理血歸源,古云“帶陰則嘔”也,以二四湯去地黃,加丁香、枳殼、桔梗;若悶飽,惡食,嘔逆及胎不安,腰腹痛,宜安胎飲。
若傷寒,煩熱,頭疼,胎氣不安,吐逆不食,宜人參白朮散。
若胃虛氣逆,嘔吐清水,數日不食,宜參朮散加砂仁、竹茹;惡心,加乾薑;如胸膈不寬,加枳實。
若嘔吐頭眩,左脈弦甚,此怒氣所激,忌參、朮等劑,須氣順為上,以順氣安胎為主。
若胃虛嘔吐不食,以砂仁槌碎,用薑汁浸少頃,炒紫色,滾湯,再入薑汁少許點服,或紫蘇湯亦可。

【人參白朮散】

人參 白朮 橘紅 甘草 麥冬 赤苓 竹茹 半夏 川芎 前胡

【參朮散】

人參 白朮 甘草 蘇梗 藿香 橘紅 丁香 烏梅 生薑

妊娠漏胎訣曰︰血下如同月水來,漏極胎乾主殺胎。亦損妊母須憂慮,爭遣神丹救得回。
蓋胎漏者,或誤食動胎之物所致,或誤食熱毒之物侵損胞胎所致,或因房勞傷損驚觸,或服熱藥太過乾損。輕則漏輕,重則漏重。若不急治,血盡則死。然安之之法有二︰若因母病而動胎者,單治其母,其胎自安;若因胎不安以致母病者,單安其胎,則母病自愈。
懷妊之後,經水雖不多,虛熱而下者,以紫蘇東加黃芩、白朮、阿膠、砂仁。

【紫蘇湯】

紫蘇 桑皮 桔梗 甘草 茯苓 陳皮 五味子 大腹皮 草果 生薑 鹽

妊娠卒然腰痛,而血下不止者,宜安胎飲主之。
胎漏淋漓不已,宜膠艾四物東加黃芩、續斷;如下血不止者,加烏梅、石菖蒲、地榆、小薊、赤石脂。
妊娠誤食毒物、毒藥,傷動胎氣,下血不止者,隨其所傷之物治之。
妊娠偶因跌仆,胎動不安,沖心,腰腹痛,下血,隨死,宜佛手散治之。
孕婦遺尿,用白薇、白芍為末,一日服三服愈。
胎從心腹湊上者,名曰子懸。此命門火衰,胎在腹中寒冷,不得已上就心火之溫暖,須理中湯,不應,八味丸作湯。

【理中湯】

人參 白朮 炮薑 炙甘草

胎氣不和上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宜紫蘇飲。此藥有安生墜死之功,兼治臨產累日不下。
妊娠胎動不安,下血腹痛,或下血不痛,以安胎和氣飲或芎 補中湯。

【安胎和氣飲】

白朮 橘紅 良薑 陳米 訶子 甘草 木香

【芎 補中湯】

人參 白朮 黃耆 當歸 阿膠 乾薑 甘草 白芍 川芎 木香 五味子 杜仲

胎氣不和,腰腹疼痛,以安胎飲加紫蘇、黃芩、砂仁、陳皮;如胎不時動而腰腹痛者,單服安胎飲;如胎動不安,以佛手散加膠、艾、蔥白治之。
孕婦內傷,當辨其胎之死生。若腹迸痛,發寒,舌青者,子死也,以香桂散下之;如症未明,以佛手散探之,胎損者立便送下,未損者其痛自止,然痛止後,須視其輕重,即治其傷,罔顧其胎,血下胎安,母命全矣,或單服紫蘇飲加枳殼、童便、酒及砂仁亦可。

【香桂散】

肉桂 麝香 艾葉 杏仁
為末,酒調服。
胎前腰痛甚者,腎虛極也,其胎必墮。急服安胎飲以固其胎,如腰不疼,加黃芩服之。
妊娠腹痛者,名曰痛胎,俗名胎氣,至產則愈。若二、三月間忽然心腹疼痛,宜用芎、歸、阿膠、蔥白,或紫蘇飲加砂仁,或四七東加川芎、當歸,或四磨飲治之。

【四磨飲】

人參 烏藥 檳榔 沉香
各磨濃汁,開水沖服。

胎痛與胎動不同,有因母病而動者,因胎不堅而引動者,痛亦如之,切宜詳辨。或有動而不痛者。
阿膠治胎動,川芎、當歸身治胎痛。
胎前心痛欲死,以沉香降氣湯、茯苓補心湯、四七湯、紫蘇飲擇而用之。

【沉香降氣湯】

沉香 香附 縮砂 甘草
為末,入鹽少許,鹽湯下。
胎前胃痛口噤,宜服養胃湯。
妊娠心腹急痛歌︰“心腹急痛面目青,冷汗氣絕命將傾。血下不止胎沖上,心腹痛悶定傷身。”此症多因,難治。
胎前小腹冷痛攻刺, 癖疼痛,宜服蔥白散,須量其輕重而用之。

【蔥白散】

蔥白 肉桂 三棱 蓬朮 人參 熟地 當歸 白芍 濃朴 神曲 青皮 木香 麥芽 乾薑 茯苓 川芎 川楝子 小茴香

胎前臍下小腹冷痛,小便數,大便滑。此因食生冷不時物所致,宜安胎和氣飲治之。
胎前小腹痛者,須視其如果不安,宜紫蘇飲,不可多服活血行氣藥;若內傷甚者,下之;亦有生孕癰而痛者,在乎謹細詳辨,不可忽也。
胎前脅痛者,其因有三︰有因慟哭,有因內傷,有因惱怒。有胎不宜與傷藥,誤則墮胎。宜服童便、酒,或用紫蘇飲加當歸尾、砂仁、童便,去參服之。雖曰內傷,猶宜安胎為上。若脅痛甚,紫蘇飲中加白芥子、柴胡、枳殼升達之。
孕婦背痛者,氣所滯也,宜紫蘇飲;若腰背痛不可忍者,虛則杜仲丸;腰痛如折者,以黑豆炒熟,酒飲之,或破故紙、紫胡桃酒服。
孕婦遍身拘急不仁、作痛,眼黑花,不寐,胎氣亦有然者,宜用紫蘇飲。
妊娠面及四肢浮腫如水氣者,名曰子腫。有胎氣,有水腫,有濕,有熱,有因瘧過飲傷脾,有因瀉利虛滑損胃,皆能令腫也。若胎氣腫者,以紫個散加白朮;若虛浮水腫者,以五皮飲加白朮、丁香、萊菔子;若浮腫小便不利者,乃胎水証也,宜紫個散加澤瀉、木通、白朮;如三焦熱病,加梔子、黃芩,利小便、退腫尤捷;若浮腫腹大者,氣也,必利小便為上,宜服紫個散。若脾氣虛,遍身浮腫,心腹脹滿,喘急氣促,小便不利者,名曰胎水,又名子滿,以紫個散加桑皮、赤茯苓、木香、澤瀉、木通,甚者加防己;若濕,以五苓散去桂加車前子、大腹皮、人參、木通治之。

【紫個散】

紫蘇 濃朴 陳皮 桔梗 甘草 半夏 香附 藿香 白芷 茯苓 菟絲子 人參 白芍 當歸 川芎 大腹皮

【五皮飲】

桑皮 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 五加皮

胎前水腫危殆歌︰水腫傷肝唇定黑,背平傷肺脾臍凸。缺盆平也已傷心,足底平傷腎藏格。

妊娠遍身脫皮,因腫服藥,腫退去皮也。

妊娠兩足面腫至腿膝,行步艱難,喘悶妨食,似水腫,甚至指間水出者,名曰子腫,宜服天仙散。
如腳浮腫因脾衰不能製水,血化成水所致,宜生料平胃散加蘇葉、生薑、大棗。

【天仙散】

香附 木瓜 甘草 陳皮 烏藥 蘇葉 木香 天仙藤

【生料平胃散】

生白朮 濃朴 甘草 陳皮

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口乾,不得臥,名曰子煩。或肺虛熱乘心肝,或心肺停痰積飲,或氣郁煩躁,或嘔吐痰涎,俱謂之子煩,宜安胎竹葉湯。如不效,以紫蘇飲或麥門冬散之類治之。或胎氣未安,似虛煩不得臥者,宜知母丸。

【安胎竹葉湯】

人參 茯苓 黃芩 麥冬 淡竹葉
如有痰,加竹瀝。

【麥門冬散】

麥冬 防風 茯苓 生薑 人參 淡竹葉

【知母丸】

知母(一兩,焙)
為末,大棗肉搗和為丸如彈子大,人參湯送下。
妊娠子癇,氣有絕少,蓋氣調和則能安胎,萬一有此,名曰子癇,又名子冒,俗名兒風。此証雖不致於死,亦能墮胎,速服紫蘇飲,或消風散,或烏藥順氣散,並用香蘇散以理之。若忽然發搐,不省人事,後複發如角弓反張,狀若中風者,宜羚羊角散,或用當歸獨活湯入竹瀝,或用砂仁湯服之。

【消風散】

荊芥 川芎 甘草 陳皮 濃朴 防風 藿香 蟬殼 僵蠶 人參 茯苓 羌活

【烏藥順氣散】

烏藥 桔梗 橘紅 白芷 乾薑 麻黃 枳殼 甘草 僵蠶 生薑 川芎 大棗

【香蘇散】

香附 紫蘇 陳皮 甘草 生薑 青蔥

【羚羊角散】

羚羊角 防風 當歸 艾葉 川芎 米仁 茯神 杏仁 木香 甘草 獨活 五加皮 棗仁 生薑

【當歸獨活湯】

當歸 川芎 甘草 桂枝 貝母 葛根 杜仲 防風 陳皮 人參 茯苓 藿香 獨活
咳嗽多痰者,宜旋覆花東加芩、連,或二陳東加貝母、薑汁服之。

【旋覆花湯】

旋覆花 赤芍 荊芥 半夏曲 前胡 炙甘草 茯苓 杏仁(炒) 麻黃(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二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有汗者,不宜服。
感風頭痛壯熱,宜芎蘇散。若惡風發熱有汗,宜杏子湯。

【芎蘇散】

川芎 紫蘇 枳殼 桔梗 葛根 前胡 甘草 橘紅 木香 茯苓 生薑

【杏子湯】

人參 茯苓 半夏 甘草 肉桂 細辛 白芍 五味子 杏仁
若感寒頭痛,咳嗽痰多,宜服華蓋散。

【華蓋散】

麻黃(去節) 桑皮 茯苓 杏仁 蘇葉 陳皮 甘草
若咳嗽而兼泄瀉者,以養胃湯治之。
若乾咳者,以紫個散倍加歸、苓治之。
妊娠傷寒者,仲景云治法用藥其避忌與常人不同。若頭痛,身熱,無汗,脈浮緊者,以四物東加麻黃、細辛;若過經不愈,溫毒發斑如錦紋者,以四物加升麻、防風、連翹、黃芩、柴胡。
如發斑而滿,非人參白虎湯不能治;若見斑而隱沒者,元氣不足也,宜加倍人參服之,則斑出矣。

【人參白虎湯】

人參 石膏 粳米 甘草 知母
如外感重者,宜服十神湯,或五積散,輕者用養胃湯。

【十神湯】

香附 紫蘇 川芎 乾薑 赤芍 升麻 甘草 橘紅 麻黃 白芷

孕婦傷寒,但濃煎蔥白湯,或加醋或加薑汁一滴,服之即愈。切不可輕與之表,蓋有胎者如服表藥,不惟墮胎,抑且母命難存,慎之慎之。
胎前瘟疫與傷寒同,如前用蔥白湯服之,蓋蔥白可以解邪,又可以安胎也。
胎前譫語,宜二四湯去熟地,加山楂、薄荷,水煎和薑汁灌之。
胎前中寒,與傷寒治法同。
胎前中暑,治法與無胎同。
妊娠或梳頭、沐浴當風取涼,風寒客於皮膚,致頭暈、目昏、頭痛、憎寒發熱、心胸煩悶者,此胎前之証,二命所系,不可妄投藥餌,蓋傷風、傷寒不同。若初感,宜用參蘇飲、芎朮散、理中湯。

【參蘇飲】

人參 紫蘇 枳殼 桔梗 葛根 前胡
胎前嗽有血者,宜服上清丸,或二陳湯作丸加黃柏、知母、山楂、白朮;如氣血俱虛者,用八物加黃柏、知母,或用雞蘇散。

【上清丸】

薄荷(一兩六錢) 百藥(煎八錢) 砂仁 桔梗 甘草 玄明粉 訶子 冰片 月石(各一錢)
蜜丸如黃豆大,含化一丸。

【雞蘇散】

生地 黃耆 貝母 阿膠 茅根 桔梗 麥冬 蒲黃 雞蘇(即薄荷)

胎前氣喘,乃胎不安也,或冒風,以連須蔥頭煎湯服之,自然愈矣。此物能通百竅,能發散,且安胎也。若傷觸而喘者,宜紫蘇飲加童便、砂仁。
胎前泄瀉,忌服理中、五個二方,因有乾薑、肉桂故也;宜服香連朮苓散,此為胎前泄瀉之聖藥。

【香連朮苓散】

木香 黃連 蒼朮 茯苓 濃朴 豬苓 澤瀉 陳皮 肉桂 艾葉 甘草

凡胎前食瀉,宜服養胃湯、五苓散,加消食藥如山楂、神曲、麥芽、枳殼之類。
胎前寒瀉,用胃苓東加木香治之。
若胎前食生冷作瀉,宜服養胃湯。
胎前暑瀉,以胃苓東加香薷、扁豆,煎汁冷服。
若胎前血瀉,宜胃苓東加砂仁、木香、黃連;或紫蘇飲加澤瀉、神曲、砂仁;如飲食少進,胸膈飽悶,痰多者,去人參,加茯苓、製半夏、蓬莪朮。
若胎前腸胃虛冷,水穀不化,泄瀉日夜無度,狀如豆汁,或下淤者,宜胃苓湯。
臍下冷痛,滑瀉腸鳴,宜理中東加肉果、砂仁,或用治中湯。

【治中湯】

人參 白朮 乾薑 青皮 陳皮 甘草

因暑煩渴,恣意引飲,下如瀉水,宜胃苓湯去桂。
傷濕腰腳冷痺,泄下黃黑,宜服金不換正氣散。如赤白相雜者,加黃連;若白痢,加烏梅煎服,不然,胃苓湯亦可。

【金不換正氣散】

藿香 濃朴 甘草 半夏 蒼朮 陳皮
若胎前氣血虛陷瀉痢,宜補中益氣湯。
胎前痢疾,切不可用芍藥等湯,宜用胃苓湯。此藥多服,雖有食積,亦能自消,宜倍加白朮、半夏、山楂。
若胎前紅痢,以紫蘇飲加神曲、茯苓、白朮、澤瀉治之。身不熱者,加木香。此藥治紅白痢皆妙,然腹不痛者則可。
胎前痢疾,無分赤白,以養胃湯主之。始終以此方為主,胃苓湯亦可。如五個散服一、二劑亦無妨,蓋食生冷而痢者,非薑、桂不能除。
胎前赤白痢疾,宜服香連朮苓湯。若赤多於白者,傷於血分,重也,宜連多於香;若白多於赤者,傷氣分,輕也,宜香多於連治之。此藥水火相濟,隨其虛實用之。
妊娠下利赤白,穀道腫痛,宜香連丸治之,無他劑也。

【香連丸】

木香(八錢) 黃連(一兩) 肉果(五錢) 蒼朮(一兩) 麥芽(五錢) 榴皮(四錢)白芍 香附(各八錢) 濃朴 澤瀉 茯苓 陳皮 豬苓 青皮 萊菔子(各一兩) 神曲(一兩二錢) 山楂(二兩三錢) 甘草(五錢) 粟殼(七錢) 烏藥(八錢) 訶子(三錢) 白朮(二兩)
煉熟白蜜為丸。
妊娠臨產下痢,以梔子燒炭存性為末,溫湯送下即止。
妊娠挾熱,下痢純血,以黃連解毒湯治之。若下膿血不止,腹痛者,宜黃連阿膠丸治之;若純血如魚腦者,以正氣散加烏梅、陳皮;若赤白相雜者,亦以正氣散加黃連;若噤口者,以敗毒散加陳皮、砂仁治之。

【黃連阿膠丸】

黃連 黃芩 阿膠 雞子黃 白芍

【敗毒散】

人參 茯苓 枳殼 川芎 獨活 前胡 羌活 柴胡 桔梗 薄荷 生薑 甘草

經曰︰胎前痢疾,產後不治,謂因利下胎故也。脈必沉細則生,洪大則死。
凡胎前霍亂,治法與平人同。
若四時霍亂吐瀉,宜服藿香散。

【藿香散】

藿香 濃朴 山楂 橘紅 白芷 甘草 紫蘇 半夏 茯苓 桔梗 大腹皮 生薑 大棗

轉筋入腹,悶絕,宜服木瓜東加蘇葉、藿香治之。然而有夏月之別,若夏月轉筋入腹,悶絕者,以穀黃連香薷飲,或竹茹飲,或五苓散,或縮脾飲,或人參白朮散,選而用之。

【木瓜湯】

木瓜 吳茱萸 紫蘇 茴香 鹽 生薑

【黃連香薷飲】

黃連 香薷 濃朴(薑汁炒)

【竹茹飲】

竹茹 人參 麥冬 茯苓 半夏 小麥 甘草 生薑 大棗

【縮脾飲】

草果 烏梅 甘草 生薑
水煎冷服。
若霍亂腰痛,吐逆不止,宜白朮散。

【白朮散】

白朮 枳殼 益智仁 橘紅 良薑 生薑

胎前瘧疾,宜養胃湯、草果飲、青皮飲。若停食感冷而發瘧者,宜驅邪散治之。

【草果飲】

草果 紫蘇 川芎 良薑 青皮 甘草

【青皮飲】

青皮 濃朴 白朮 草果 柴胡 茯苓 黃芩 半夏 生薑 大棗

【驅邪散】

白朮 草果 良薑 陳皮 藿香 茯苓 甘草

凡胎前嘔吐不定,有寒,有食,有痰,有血︰虛寒用理中湯,食用五積散,痰用旋覆花湯,血虛用八物湯。
胎前呃逆不已,此乃氣不順也,以紫蘇飲加蘇子、茯苓、半夏、薑汁治之。然亦有胎死腹中,冷氣穀侵蒸而作呃者,宜下其胎,則呃自愈矣。
胎前吞酸者,此乃火也,以四物加黃柏、知母之類,或旋覆花湯治之。
胎前停食感氣,安胎飲治之,虛則加炒砂仁,或紫蘇飲加神曲、山楂、木香治之;實則養胃東加砂穀仁、薑倍用之,或加味二陳湯,或平胃散、治中湯、穀正氣散,俱加蘇葉、木香。

【加味二陳湯】

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山楂 砂仁 香附 木香 紫蘇 川芎

妊娠小便澀少,遂成淋症,謂之子淋,宜服安榮散去滑石治之,臨月加梔子。然尤恐損胎,不可輕穀投。或用地膚子湯。若胎前小便頻數,亦曰子淋,宜服內補湯。

【安榮散】

人參 麥冬 通草 甘草 當歸 川芎 細辛 燈心 滑石

【地膚子湯】

地膚子 知母 黃芩 枳殼 赤茯苓 車前子 通草 升麻 甘草

胎前大便閉者,宜用枳殼歸靈散。或大小便俱閉結,以四物東加黃芩、枳殼、木通、赤茯苓治之,或用大腹皮飲,或八正散。

【枳殼歸靈散】

枳殼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大腹皮飲】

大腹皮 陳皮 甘草 桔梗 濃朴 紫蘇 半夏 香附 藿香 白芷 茯苓

【八正散】

車前子 滑石 梔子 蓄 瞿麥 木通 甘草梢 燈心

或小便閉者,以四物東加木通、赤茯苓治之。
亦有傷者,血不能去,令尿梗痛,服童便木香酒,亦可治之,但過後即發,不若紫蘇飲加木通,略穀用梔子、童便。若非內傷發熱,加黃芩治之。
胎前尿血者,熱症也,以四物東加涼藥治之,或五苓散去桂,加阿膠、車前、茅根,或酒蒸黃連丸,或導赤散,或八正散。

【導赤散】

生地 茯苓 甘草梢 木通 黃芩

胎前大便去血者,宜四物東加金墨汁服之,極妙。
若腸風臟毒者,用枳殼散、烏梅丸、敗毒散治之。

【枳殼散】

枳殼 甘草

【烏梅丸】

烏梅 訶子 乾薑 黃芩 黃連 白芍 神曲 香附 青皮 枳殼 濃朴 茯苓 阿膠 滑石 地榆 當歸

胎前漏尿不知出者,亦屬子淋,曰遺尿不禁,宜以桑螵蛸散治之。

【桑螵蛸散】

桑螵蛸(炙) 益智仁 雞毛灰
為末,酒調下,或米飲調服。
胎前不語者,謂啞胎。若痰氣閉其心竅者,用二四湯倍加砂仁、蘇子、薑汁治之。亦有啞胎,不須穀服藥,產後自愈。蓋絡貫腎系,舌本包絡,怯故不能言。經曰九月喑,十月複矣。
胎前耳忽聾,目忽昏,或氣血不足,或露怒火動,皆能生此症也,以安胎飲加生血藥治之,以生血穀為主。或用十全大補湯,或補中益氣東加菖蒲連柏飲引治。
胎前手足麻木者,此乃血少也,宜養血安胎為上,以八物湯為主。
胎前鼻衄者,產後多不吉。蓋胎以血為養,豈可漏溢乎?不惟鼻衄,諸所見血同論,宜服紫蘇飲加穀黃芩(炒焦)。如吐衄,以必勝散治之。

【必勝散】

人參 當歸 熟地 川芎 小薊 蒲黃(炒) 烏梅肉
上等份,為細末,水煎去滓,無時服。

胎前虛汗如雨,以麥煎散、當歸六黃湯主之。若中風出汗者,治法與傷寒同。

【麥煎散】

茯苓 地骨皮 柴胡 牡蠣 白芍 甘草 白朮 麻黃根 黃耆 麥冬

【當歸六黃湯】

當歸 生地 熟地 黃連 黃芩 黃耆 黃柏

胎前口中咯血者,以扁豆散治之。

【扁豆散】

白扁豆 生薑 白朮 半夏 人參 枇杷葉

妊娠鬼胎者,其脈乍有乍無,乍大乍小,浮沉不一也,雖有形而不動也,如抱瓮之狀,按之冰冷,此即邪氣也,宜用補虛活血之藥以治之。若果系是胎而不長養,以黃芩散調之。

【黃芩散】

黃芩 川芎 甘草 人參 黃耆 白朮 陳皮 麥冬 茯苓 前胡 生薑 大棗

妊娠兒在腹中叫哭,不須服藥,產當愈也,或用黃連濃煎湯常服之。 <

>凡妊娠數墮胎者,乃血氣不足也。若腰腹痛甚而墮胎者,以四製香附丸與安胎飲治之。若赤白帶淋者,香附丸加艾葉四兩。

【四製香附丸】

香附(酒 醋 童便 薑汁四製) 當歸 川芎 知母 紅花 吳茱萸 木香
為末,醋和丸,每服三十丸。
婦人有胎即墮,其脈左大無力,重取則澀,乃血少也,濃煎白朮湯調黃芩服之,或服固胎飲入糯米煎服。若血虛者,加阿膠;胎氣者,加砂仁,或加艾葉可也。

【固胎飲】

熟地 川芎 白朮 茯苓 當歸 白芍 甘草 黃柏 黃連

懷胎月數未足,而腹痛胎動不安,如欲產者,宜杜仲丸、芎 補中東加知母,酒調送下。

【杜仲丸】

杜仲(薑汁炒) 川續斷
為末,棗肉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送下。
若血氣虛弱,不盈月數而胎墮者,名曰半產,宜用芎 補中湯治之,乃以養新去舊、扶危補虛之劑以調治之。
半產除跌仆損傷外,前次或三、四月墮,後期穀必應,此乃其乘虛也,須養其血氣,固其胎元,以八物東加膠、艾、黃芩之類治之。俗以黃芩乃為冷物寒穀涼之味,不敢用,不知胎孕宜清熱養血,使血循經絡而不妄行,然後胎能安也。
妊娠腹痛,與之安胎飲不效,與之消食通氣亦不應,但腹近下處,腫脹浮滿發光者,此曰孕癰,宜穀服補劑,用十補托裡散,其次則千金托裡散,皆可服。如未潰者,宜服十補托裡散,已潰者加黃耆。蓋穀黃排膿,泄之則愈矣,或用烏梅、牛皮膠煎亦可。

【十補托裡散】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肉桂 濃朴 白芷 防風 甘草 桔梗

胎不動,下墮,腹冷如冰,以佛手散治之。
妊娠因病熱熏蒸,以致兒死腹中不出,但服黑神散暖之,其胎自下。欲驗胎之死生者,看其母舌,青穀色者,其胎是死。或五積散去苓、麻,加木香、杏仁治之,或用香桂散加艾、杏服之,須臾則下也。

【黑神散】

黑豆 當歸 白芍 肉桂 乾薑 蒲黃 熟地
酒煎,入童便服。
驗胎死宜去症,視其母舌色指甲青黑者,腹悶,口中作尿臭,此胎死矣,宜以胃苓東加朴硝三穀錢,酒、水煎服,其胎化水而下。若生胎用此法,不惟不效,反傷母命,慎之慎之﹗穀妊娠忽然心腹刺痛,悶絕欲死者,名曰中惡,此乃邪惡毒瓦斯沖胎傷人也,宜服當歸散。

【當歸散】

當歸 川芎 丁香 青皮 吳茱萸

懷孕,苦於難產。若氣實者,宜耗其氣,以瘦胎飲服之。如氣弱者,以紫蘇飲去苓加朮治之,即達生散也。

【瘦胎飲】

治難產五六日不下者,及婦人交骨不開者,服此藥約行裡許立效。
川芎 當歸(各一兩) 敗龜版(一個,酥炙) 多生婦人發(一握,燒存性)
每服三錢,水煎服。

妊娠臨月欲瘦胎易生,世多用枳殼散。此方本能瘦胎易生者,然胎肥實則可,否則僨事,不若救生穀散之妙,且能安胎,又能益氣。或以紫蘇飲加枳殼、香附治之亦通。

【救生散】

人參 訶子 白朮 神曲 麥芽 陳皮
上等份為末,每服三錢。
妊娠未產而乳汁先下者,名曰兒泣,生子多不育。
妊娠煩躁悶亂,口乾臟熱,宜知母散。

【知母散】

黃芩 黃耆 麥冬 甘草 知母 赤苓
入桑皮煎,再入竹茹煎服。
妊娠未產而胎水先下者,應以無憂散治之。

【無憂散】

艾葉 當歸 川芎 乳香 枳殼 亂發 白芍
水煎服。
妊娠轉胞不得小便,由中氣虛怯不能舉胎,胎壓其胞,胞系了戾,小便不通,以補中益氣加升舉之藥,令下竅通則愈。
妊娠轉胞不得小便,症不同論,有稟受弱者,有憂悶多者,有性躁急者,有食濃味者,有過忍小便穀者,皆用利藥,便可解得。因思胞不自轉,為胎所壓,轉在一邊,胞系了戾不通,立則尿,下蹲則不穀能;胎若舉起於中,胞系自疏,水道自利,故此胎逼小便不通,名曰轉胞。若尿出不止者,名曰漏胎,治穀各有方。若不得溺而腹脹者,名曰轉胞,宜八味丸治之,或丹溪參朮飲;服過,以指探之,吐出藥汁,少穀頃氣定,又與之亦然。立則尿,蹲則不能者,宜五苓散治之。過忍小便至久不通者,以滑石末,蔥湯調穀服,或紫蘇葉、蔥白、良薑煎湯熏洗前陰亦可。
妊娠無故悲泣不止,象若神靈,謂之臟躁悲傷,宜用竹茹湯、甘麥大棗湯,或以紅棗燒炭存性,米飲下。

【竹茹湯】

竹茹 人參 麥冬 半夏 茯苓 甘草 生薑

【甘麥大棗湯】

甘草 小麥 大棗

安胎與固胎不同︰血虛欲墮而補之者,謂之固胎;氣不和而順之者,謂之安胎。安胎以順氣涼血為穀主,固胎以生血補氣為主。
妊娠經水雖不多,或一月一至者,名曰漏胎。有氣虛者,有血虛者,有熱者,有風者,有因血盛穀者,有因多氣而動血者,又有因事而下血者,非至一端。
若氣血虛者,以膠艾四物東加烏梅,或四物東加參、朮、升麻。
若虛而挾熱者,以紫蘇飲加黃芩、白朮、阿膠、砂仁治之。
若因事而下血者,以佛手散加枳殼、黃芩、白朮。
若因氣而動血者,因血盛而自至者,不須服藥,而胎亦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