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
《史記》扁鵲傳中稱其過邯鄲,聞趙貴婦人,遂為帶下醫,此女人科之所 乎?先生之《邯鄲遺稿》,此物此志也。婦女之病難治於男子,稟性陰柔,氣血最多凝滯,且見症又詭變百出,往往誤投一劑即釀成沉 ,而世所稱女科善本,如《濟陰綱目》諸書,議病裁方不無畸重畸輕之弊。《邯鄲遺稿》他書引用頗多,其論胎產別開生面,實有發前人所未發者。惜無刻本行世,辛丑歲得抄本一帙,屢於臨症時師其大意,輒獲奇效。藏諸家塾,借抄者踵相接也,恐轉輾沿寫,或滋亥豕魯魚之誤,亟付梓人,以公同好,庶先生一片苦心,其啟牖靡涯歟﹗先生《醫貫》一書,久經行世,以未化拘墟之見,故洄溪砭之,而此書則簡賅詳明,能令讀者耳目一新,較諸《醫貫》,奚翅霄壤哉﹗想《醫貫》著在學養未深之候,或依草附木者流捉刀所為,亦未可定。烏容執一以薄古人耶。先生趙氏,名獻可,養葵其字也。著述家每出一書,輒稱翻刻必究,余甚惑焉,倘藝林中有同余好者,或嫌鐫板未工,務期陸續刊發,則先生之立言,尚其不朽乎千古。
嘉慶元年歲次丙辰春王月吳趨生吳升謹敘
調經總論
凡婦女經事,謂之月水,又謂之潮水。曰月者一月一至也,曰潮者取其信也。上蓄為乳汁,下行為月水。夫陰必從陽,故稟火色而紅。血為氣配,氣寒則寒,氣熱則熱,氣降則降,氣凝則凝,氣滯則滯,氣行則行。平和之氣,三旬一見,應月盈焉,其行有常,故名曰月經。貴調其氣以行其血,血盛氣聚是謂之從,從則孕而無損,若將理失宜,變証百出,為病不淺。有枯閉不通者,有淋漓不止者,有不及期與過期者,有先通而後止者,有錯經而妄行者,有紫黑塊而行痛者,有全白色而似魚腦者,有黃綠色而似牛髓者,有肥人痰多血海彌滿而經閉者,有瘦人精氣不聚子宮無血者,有因久患潮熱消血者,有因久發盜汗耗血者,有因脾弱不生血者,有因七情氣結而經閉者,有瀉痢失血者,有年久經不絕者,有一生經不至者,有來時發譫語如見鬼狀者,有臨行遍身痛而浮腫者,或赤白淋濁,或崩中帶下,或七疝八瘕,或聚或散,乍有乍無,其餘病証未能悉舉。其將來而痛者血之滯也,塊而下者氣之涼也,來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色淡者亦虛也,錯經妄行者氣亂也,色紫者氣熱也,黑者熱甚也,參前者氣熱而速也,遲後者氣滯而澀也,一月兩至者血熱、故多也,兩月一至者血冷、故少也,血得熱則行,得冷則凝也,熱用冷藥,冷用熱藥,不可一途而取明矣。
經候
《素問》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靈樞》曰︰“沖脈起於胞中,出於氣街,前行於胸,伏行於背,上出頏顙,滲灌諸陽,下入於足,注諸經,為十二經脈之海,其出入偕少陰經以行,故為血海。”
凡室女從幼經水未至,面色如故,飲食如常,名為石女,不在經閉成勞內論,不須服藥。亦有年大自通而受孕者。
凡室女諸病,以調經為先,理氣為要,每遇經至,切戒氣惱,否則有症瘕之患。
室女經閉成勞,不可投通血桃仁之類,當用生血四物之劑。若骨蒸、潮熱、咳嗽,脈七八至,視其肌肉消瘦之甚,藥之無益。
室女經水先通後閉有二︰飲食如故,面色不黃,名曰歇,非病也,不須服藥;如面黃身熱,不食,此因積想沉思,氣郁不遂,致血枯竭而月水先閉,多成勞損,名曰童勞,非藥可治,此症陰陽不和,急於配合,夫婦成歡即愈,否則十死八九,宜服補中益氣東加知、柏、生地,如咳嗽,加五味、門冬之類。
【補中益氣湯】
人參 黃耆 白朮 陳皮 升麻 柴胡 當歸 炙甘草 生薑 大棗
室女經閉不通,五心煩熱,宜四聖散。
【四聖散】
桃仁 當歸 紅花 牛膝
室女經水淋漓不斷者,宜琥珀黑龍丹。
【琥珀黑龍丹】
五靈脂 當歸 地黃 川芎 良薑
入砂鍋內,用赤石脂、紙筋、鹽泥封固,火 紅,去火候冷,取去黑色,研細入後藥︰百草霜 乳香 生硫黃 琥珀 花蕊石
上五味研細入前藥,和勻,用醋煮糊為丸。每服時用炭火 紅,投入薑汁內浸淬,以酒、童便調服。
寡婦尼姑經閉,乃獨陰無陽,志欲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成勞,肝脈弦出寸口,比男十倍難治。當開郁為先,後乃調經生血,然亦生死參半,蓋由男子精盛則思室,女子血盛則欲動也。
娼婦經閉由勞郁所致,但娼婦本無經閉之理,間或有之,乃為元氣未足即被男子所傷,宜服補血養氣之藥。
經水過期而來,有血虛、血寒、血滯、血熱。血虛者,腹不痛,微微身熱,宜生血調氣,用八物湯加香附,或四物東加黃 、升麻、陳皮。
【八物湯】
人參 茯苓 當歸 白芍 白朮 甘草 地黃 川芎
【四物湯】
地黃 當歸 芍藥 川芎
血寒者,宜四物東加木香、香附、陳皮、甘草、紅花,或用歸附丸、艾煎丸。
【歸附丸】
香附 童便 醋煎至四分之一,下艾葉,煮乾取出,搗爛入後藥︰ 當歸(酒浸) 地黃(酒浸) 川芎醋、酒糊為丸。
【艾煎丸】
吳茱萸(泡淡) 當歸 熟地 白芍 石菖蒲 川芎 人參 艾葉 橘紅
如惡心嘔吐,加丁香、半夏、生薑。
血滯者腰腹疼痛,胸膈飽滿,宜四物東加醋炒香附、延胡索。
腹不痛者為血熱,宜四物東加黃連、香附。
過期而來,並色淡者,此痰多血少也,宜補血豁痰,治以川芎、當歸、生地合二陳,或加參、耆、阿膠。
【二陳湯】
橘紅 半夏 茯苓 甘草
肥人過期是氣虛挾痰也,以二四湯去熟地,加香附、參、 ,或二陳加芎、歸、蒼、附、南星。
【二四湯】
橘紅 半夏 茯苓 甘草 熟地 當歸 川芎 芍藥
瘦人過期是熱多血少也,宜四物加歸、地、甘、 ,少佐桃仁、紅花。
經水過期不調,或一二月不至,或三四月不行,用艾煎丸、醋附丸主之。
【醋附丸】
香附(醋浸透)
醋糊丸淡鹽湯下。
加艾、當歸,如前法,治症同,名艾附丸。
若經水過期,骨蒸發熱更兼白帶者,宜四物加杜仲、續斷、巴戟、丹皮、柴胡、香附、白朮、地骨皮。
經水先期而來者,有血熱、有氣傷血海,血熱者腹多不痛,乃是火也,宜服涼血地黃湯,或四物湯加芩、連、柴胡、香附,或加黃柏、知母、陳皮為丸。
【涼血地黃湯】
生地 黃連 升麻 細辛 當歸 黃芩 柴胡 本 紅花 黃柏 防風 蔓荊子 川芎 知母 羌活 荊芥 甘草 肥人亦兼痰治之。
虛熱者,宜逍遙散、補中益氣東加知母、黃柏。
【逍遙散】
白朮 當歸 柴胡 甘草 茯苓 白芍 薄荷 加煨薑一片,水煎服。
氣傷血海者,宜大用芎歸之劑,蓋此証以肚腹痛為別︰若瀉、腹中冷痛,用五個散;乾嗽者,逍遙散治之。
【五個散】
陳皮 甘草 枳殼 川芎 大腹皮 濃朴 桔梗 白芍 半夏 香附 紫蘇 白芷 茯苓 藿香 麻黃 乾薑 肉桂
經水如不及期而來者,有火也,宜以六味地黃丸滋水,則火自平矣;如不及期而來多者,本方加海螵蛸、柴胡、白芍;如半月或十日而來,且綿延不止,此屬氣虛,用補中湯;如過期而來者,火衰也,本方加艾葉;如遲而色淡者,本方加桂。此其大略也。其間亦有不及期而無火者,有過期而有火者,多寡不同,不可拘於一定,當察脈之遲數,視稟之虛實、強弱,但以滋水為主,隨証加減。凡紫與黑色者多屬火旺之甚,亦有虛寒而紫黑者,不可不察脈審証,若淡白則無火明矣。
【六味地黃丸】
熟地 山藥 茯苓 山萸肉 澤瀉 丹皮
經水來臍腹絞痛,時作時止,乃氣郁血滯,宜四烏湯。
【四烏湯】
當歸 香附 陳皮 甘草 川芎 烏藥 白芍
經水欲行臍腹絞痛,乃血澀故也,以四物東加延胡索、檳榔、川楝子、木香治之。
經水臨行誤食冷物,血氣阻遏,臍腹刺痛,宜服當歸須散。
【當歸須散】
當歸須 桃仁 香附 赤芍 烏藥 紅花 蘇木 肉桂 甘草
酒、水煎服。
臨經腹痛,以四物東加延胡索、丹皮、陳皮。如痛甚者,豆淋酒;痛緩者,童便淋酒。
【豆淋酒法】
以黑豆炒焦投入酒中經水行後,腹痛綿綿不止,雖曰虛寒宜補,然氣亦能作痛,若一概補之,不益痛乎﹗須視受補與否?如不受補者,以四物加陳皮;如受補者,以八物加香附,血虛者倍參、 ,挾寒者加乾薑,血行氣滯者加艾。若經淨後腰腹疼痛者,此血虛也,宜服八珍散,以白芍易赤芍,白朮易砂仁;如覺腹冷,加肉桂。
【八珍散】
與前八物湯同
經水過期紫黑有二︰有氣血混並而成紫黑者,有塊痛是也;有血熱而成紫黑色者,腹不痛是也,統以四物加連、附治之。
經水過期而似魚腦者,痰多血少也。有綠黃如泥土者,血寒氣虛也。其黃綠者宜暖經和血,忌用涼劑;其淡白者,宜補血導痰,以二陳加芎、歸、參、耆、膠、地。
經水澀少不快,宜四物加紅花、葵花,如經水行微少、或脹或疼,宜四物加延胡索、白芷,醋煎。
經水過多,以六合湯或膠艾湯治之。
【六合湯】
生地 白芍 歸身 川芎 黃芩 白芷
【膠艾湯】
阿膠 熟地 川芎 艾葉 當歸 白芍
如去血過多,神氣倦怠者,宜增減四物湯。
【增減四物湯】
人參 當歸 白芍 乾薑 川芎 甘草
如去血過多,心神不安,言語不常,宜寧心膏、膠艾湯。
【寧心膏】
辰砂 棗仁 琥珀 人參 茯神 乳香
上為末,每服一錢,濃煎棗子、燈心湯。或作丸,薄荷湯下。
因氣不和,致血不能流轉而經不調、臍腹疼痛者,是血凝氣結,其脈沉緊,宜溫經湯。
【溫經湯】
人參 當歸 白芍 延胡索 肉桂 川芎 牛膝 蓬朮 丹皮 甘草
氣滯血凝者,腰腹刺痛,宜桂枝桃仁湯、通經六合湯。
【桂枝桃仁湯】
桂枝 桃仁 生地 芍藥 人參 甘草
加棗子煎。
【通經六合湯】
生地黃 當歸 赤芍 川芎 蓬朮 肉桂
經水凝滯,心腹疼痛者,宜琥珀散、佛手散治之。
【琥珀散】
熟地 赤芍 肉桂 三棱 當歸 丹皮 延胡索 蓬朮 烏藥 蒲黃 劉寄奴 琥珀
為末,酒調服。
【佛手散】
川芎 當歸
水、酒各半煎服。
經閉腹滿疼痛,發熱惡寒者,宜凌霄花散、牡丹皮散。
【凌霄花散】
凌霄花 當歸 桂枝 紅花 劉寄奴 赤芍 延胡索 丹皮 白芷
酒半盞,再入紅花煎。
【牡丹皮散】
當歸 紅花 肉桂 蓬朮 赤芍 丹皮 蘇木 延胡索 鬼箭羽 干漆 沒藥(另研)陳皮 烏藥 甘草
室女經閉成勞,臍腹瘕痛,宜牛膝散或通經丸。
【牛膝散】
當歸 丹皮 肉桂 桃仁 川芎 赤石 延胡索 牛膝 木香
水、酒煎。
【通經丸】
肉桂 大黃(煨) 干漆(研碎炒令煙盡為度) 青皮 川烏(泡去皮) 川椒 蓬朮 乾薑 桃仁 紅花 當歸
上為末,蜜丸,每服三十丸,淡醋湯下。
經水澀少,漸漸不通,潮熱瘦弱者,宜四物湯倍加澤蘭治之。
淤血凝積,經候不調,時時作痛,腰膝重疼,小腹堅硬者,宜紅花當歸散。
【紅花當歸散】
紅花 牛膝 劉寄奴 肉桂 當歸 紫葳 蘇木 白芍 白芷 甘草
酒煎服。
婦人胃氣不調,亦能使經經歲不通,體壯實,但飲食減少者是也,宜服逍遙散以消食理脾,使飲食進而元氣足,後以和其血氣,則經水自行矣。
經沉滯不調,臍腹刺痛,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一月不至,或一月兩至,宜服佛手散,或三神丸。
【三神丸】
當歸 橘紅 延胡索(酒炒)
為末,酒糊丸,空腹艾醋湯下。
婦人月水不調,或前或後,或淋漓不斷,斷後複來,狀若瀉水,腹中堅痛,或閉塞不來,宜服桃仁散。
【桃仁散】
人參 川芎 赤芍 丹皮 牛膝 肉桂 當歸 生地 澤蘭 蒲黃 桃仁 半夏 生薑 甘草
經水不調,或來多不節,或過月不行,或崩血不止,宜大溫經湯。
【大溫經湯】
人參 肉桂 川芎 白芍 天冬 阿膠 吳茱萸 當歸 丹皮 甘草 半夏 生薑
經水適來適斷,日晡往來寒熱如瘧狀,或痰嗽,宜先服小柴胡湯,後服四物湯。若泄瀉,去黃芩,加白朮、茯苓;如自汗,減柴胡,加黃耆;如寒熱皮膚冷,加桂枝;如腹冷,加肉桂,如咳嗽,加五味。
【小柴胡湯】
柴胡 人參 黃芩 半夏 甘草 生薑 大棗
陰虛潮熱,漸成骨蒸,宜逍遙散,或牡丹皮散。
月水或前或後,崩漏,赤白帶下,每遇經行,小腹急痛,頭眩,飲食少進,氣悶者,宜加減吳茱萸湯。
【加減吳茱萸湯】
吳茱萸 乾薑 當歸 防風 茯苓 肉桂 細辛 丹皮 桔梗 木香 門冬 半夏 甘草
加薑、棗煎服。
經水不調,臍腹冷痛,惡心,脹滿,至晚則劇者,宜四烏湯、薑黃散,或艾煎丸。
【薑黃散】
薑黃 川芎 肉桂 蓬朮 丹皮 紅花 當歸 赤芍 延胡索
水煎,入酒少許。
形體黑瘦,經水不調者,子宮無血故也,養其陰則自然經至矣。
肥人經水不調,乃濕痰也,去其痰,則經自調矣,宜二四湯,或導痰湯入芎、歸、連、地(必用薑汁炒,恐泥膈也)。
【導痰湯】
半夏 茯苓 枳殼 南星 甘草 陳皮 薑
經水不調,臍腹冷痛,宜牛膝散;若經水不利,時覺冷痛,寒熱往來者,宜異攻散。
【異攻散】
丹皮 肉桂 川芎 烏藥 白芷 芍藥 乾薑 當歸 延胡索 桔梗 生薑
水、酒煎服。
婦人血枯經閉,有因胃氣虛,水穀難化,津液不生,而血虛不來者;有因少時吐衄,崩漏大脫血,氣亦不足者;有因潮熱骨蒸,不生津液,而經水閉絕者;有因房勞多產,枯竭於內,而經不通者。以上四者,總名血枯。
若脾虛胃消善食,黃瘦而不生血,月水全閉者,宜補中益氣東加川芎、生地、天花粉。
氣血俱虛,潮熱骨蒸,宜十全大補湯,加酒黃柏、牛膝。
【十全大補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黃耆 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肉桂 生薑 大棗
心腎俱虛,咳嗽一、二聲無痰,夜熱盜汗,肌體瘦弱,飲食減少,臥則恍惚,異夢不常,微咳,痰中有紅絲者,名曰脈痿,宜劫勞散。
【劫勞散】
人參 黃耆 茯苓 半夏 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 阿膠 五味子
每服二錢,水盞半,加薑三片,棗子三枚,煎八分,日進三服。
經水斷後,身熱譫語,日哺尤甚,宜小柴胡湯。
經水先斷,後小便不通,四肢浮腫,名曰血分,此症難治,宜小調經湯。
【小調經湯】
當歸 白朮 肉桂 赤芍 沒藥 細辛 麝香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汁調或酒下。
若先小便閉,後致經水不通,四肢浮腫,名曰水分,此病易愈,宜葶藶丸。
【葶藶丸】
葶藶子 續隨子 乾薑
上為末,棗肉為丸,桐子大,煎竹葉湯送下七丸。
如大便去,減續、葶,加白朮為丸。
或問︰論調經以滋水為主,不須補血,何也?曰︰經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天者天一之真,癸者壬癸之水,月者水之精,以一月而盈,盈則昃。女人經水一月以時而下,能有子;不以時下,或過期,或不及,皆為病,病則不能有子。所以必須調經,調經必須滋水為主。又問曰︰同一紅色,非血而何?曰︰女人系胞之所而養經之處,養之一月而行,行則虛矣;以時交感,以虛而受,人若有孕,此水即化為乳而不月。乳之色白也,何謂血乎?至四十九而天癸絕,其所絕者天癸水也,其流行之血不見其虧,故不須四物湯補血,補血兼不得滋水,滋水必兼補血,故必以六味丸滋水。何也?蓋血乃後天飲食入胃,游溢精氣而成,以為流行之用。若經水乃沖任所主,人身中有奇經八脈,俱屬腎經無形之脈,其沖任者,奇經之二,其脈起於胞中,為經脈之海,與手太陽、手少陰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女人獨稟此水以為生生之原,與男子二八之精同氣,從天一之源而來,精則一月而滿,滿則溢,似血實非血也。
沖任起於胞中,男於藏精,女子系胞,其間又恃一點命門之火為之主宰。火旺則紅,火衰則淡,火太旺則紫,火太衰則白。所以,滋水更當養火,甚有乾涸不通者,雖曰火盛之極,亦不宜以苦寒之藥降火,只宜大補其水──天一之原。以養之使滿,滿則溢,萬無有毒藥可通之理﹗此調經之法類如此。
血崩
凡血崩之疾當分陰陽而治,氣血人身之陰陽也。陽主升,陰主降,陽根陰,陰根陽,一升一降,循經而行,無崩漏也。若陽有餘則升者勝,血出上竅;陽不足則降者勝,血出下竅。總之血隨陽氣而升降,陽氣者風也,風能上升,然必須東方之溫風始能升,故用助風益氣。凡氣虛不能攝血而崩者,其人必面白、尺脈虛大、食飲無味,久病者有之。
崩漏,有血虛,有驚憂,有怒氣,有熱搏,有勞傷。經血忽下者,名曰崩漏。其為病,須審腹痛、腹不痛。如腹痛,當分虛實之異,緩急之殊,若淤血者,體必作寒;空痛者,少腹喜按也。淤血則當去,空痛則當補。緩則治其本,急則治其標。經曰︰崩中日久為白帶,漏若多時骨髓枯。脈小虛滑可治,急疾緊數難痊。凡治崩漏,宜大補氣血與養脾胃,微加鎮逐心火之藥以治之,補陰瀉陽其患自愈矣。
經水妄行及血崩不止,宜黃柏散,或涼血地黃丸。
【黃柏散】
地黃 柏葉 黃芩 蒲黃 當歸 艾葉 伏龍肝 乾薑
因熱崩下者,宜膠艾四物東加黃芩,或黃連解毒東加艾葉。
【黃連解毒湯】
黃連 梔子 黃芩 黃柏
崩漏純血,乃脾弱氣逆也。如身熱,宜當歸芍藥湯。
【當歸芍藥湯】
當歸 白芍 陳皮 甘草 黃耆 白朮 柴胡 蒼朮
若崩而脈緊無力,臍下如冰,白滑間有如屋漏水者,宜膠艾東加青皮、炮薑炭、蒲黃、黃耆,或丁香膠艾湯。
【丁香膠艾湯】
丁香 阿膠 艾葉 四物湯
若氣血俱虛,以四物東加人參、黃耆,或平補散,或大溫經湯,治之即愈。
【平補散】
阿膠 椿樹花 熟地 川芎 艾葉 蒲黃 白芍 當歸 地榆
若因氣虛而下,宜四物加參、 、白朮、升麻、蒲黃、香附。
若崩中過極,心神恍惚,宜茯苓補心湯。
【茯苓補心湯】
人參 熟地 當歸 白芍 茯苓 紫蘇 川芎
用米飲湯煎服。
若崩漏連日不止,宜荊芥散、如聖散、黃柏散、立效散,或四物東加黃芩、荊芥,或膠艾四物東加黃芩、槐花。若少腹刺痛,艾煎丸主之。
【荊芥散】
荊芥
用麻油少許以燈草燃燈,燒荊芥焦色為末,童便調服。
【如聖散】
棕櫚 乾薑 烏梅
並燒炭存性,用烏梅酒調下。
【立效散】
當歸 蓮蓬殼 紅花 茅花 白棉花
用白棉紙包好,以火 之存性為末,開水送下。
若崩漏晝夜不止,或經年不愈,諸藥不效,急則治其標,宜白芷、香附、百草霜;緩則治其本,宜四物東加芩、連、參、耆、薑、附,又四物東加荊芥、黃芩止血尤效,或香附、蓮房灰、米飲湯送下,或以十灰丸,或以五靈脂燒存性為末,烏梅湯下。
【十灰丸】
黃絹 艾葉 蓮房 棕櫚 馬尾 蒲黃 油發 綿 藕節 赤松皮 上十味各燒存性為末,醋糊為丸,米飲湯下。
腎虛不能鎮守相火,如暴崩、下血不止腹不痛者,宜服涼血地黃湯,或八物湯內加芩、連。
因內傷所致,腹不痛者,宜涼血地黃湯;如腹痛者,宜大劑四物湯治之,後用補宮湯。
【補宮湯】
當歸 熟地 阿膠 艾葉 川芎 白芍 地榆 白朮 甘草
老年血崩腹不痛者,宜八物東加芩、連、柏葉,此乃急則救標之意,必當先理脾胃為主。
若少年血崩腹痛,實者多,虛者少,雖崩,當服四烏湯。
若年高血崩腹痛,有餘者少,不足者多,雖痛,宜眼十全大補湯。
帶下
白帶,如帶不斷者是也。其所以然之故,帶者奇經八脈之一也,腰臍間回身一周,如束帶然。八脈 俱屬腎,人身帶脈統攝一身無形之水。下焦腎氣虛損,帶脈漏下,白為氣虛,赤為有火,治法俱補腎為 主。白者多,赤者少。有脾虛者,六君子東加升麻;有氣虛者,補中湯;肝虛者,逍遙散兼六味地黃丸。
【六君子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半夏 橘紅 帶下有氣虛、痰郁、血虛,種種不一,傷於臟腑,流經而發。傷肝經者,色青如泥;傷心經者,色 赤如紅精;傷脾經者,色黃如爛瓜;傷肺經者,色白如涕;傷腎經者,色黑如衄。然雖分五色之傷,大約 赤、白色居多。白者熱入大腸,赤者熱入小腸。白者屬氣,赤者屬血。氣虛者用參、朮,血虛者用芎、歸 也。然此症腰痛者多,不痛者少。大凡白帶甚則腰痛,輕則不痛也。今人受氣甚時,則就腰痛、頭暈、 眼眩,然則白帶系氣虛可見矣,宜服養榮湯。
【養榮湯】
熟地 當歸 川芎 白芍 薑黃 烏梅 白芷 生薑 五加皮 海桐皮 肥人白帶,多是濕痰,宜用星、夏、海石、芎、柏、蒼、附之類。
瘦人白帶,多是濕熱,宜用滑石、芎、柏、海石、蛤粉、青黛之類。
治赤白帶與痢同法,宜胃風湯、五苓散、四物湯。
【胃風湯】
白朮 牡蠣 當歸 白芍 肉桂 茯苓 粟米 川芎
【五苓散】
桂枝 白朮 茯苓 澤瀉 豬苓 痰流下注,滲入膀胱,上宜用吐以提其氣,下用二朮二陳丸、瓦楞子以燥其濕。
【二朮二陳丸】
即二陳東加蒼朮、白朮。
白帶、心腹痛,面黃虛弱者,宜當歸煎丸。如腰痛,宜萆 釐清飲。
【萆 釐清飲】
川萆 石菖蒲 益智仁 烏藥 甘草梢 茯苓 鹽
【當歸煎丸】
當歸 赤芍 牡蠣 陳皮 熟地 白芍 地榆 川斷
上為末,醋糊丸。酒、米湯下。
白帶漏久,尺脈微弱,腎水枯者,宜用補經固真湯。
【補經固真湯】
白葵花 郁李 甘草 陳皮 乾薑 柴胡 人參 上藥先煎,再入川芎煎服。
治白帶用白芷、黃柏,須炒成炭;蒼朮,鹽水炒焦。
東垣先生用葵花法︰白者治白帶,紅者治赤帶;芍藥須炒黑,用之良驗。
治婦人赤自帶下,宜用七製香附丸。
【七製香附丸】
香附、三棱、蓬朮,童便同浸;又以香附、紅花、烏梅、鹽水同浸;又以香附、川 芎、生水同浸;又以香附、當歸、酒同浸;又以香附、延胡索、生水同浸;又以香附、熟地、酒同浸; 又以香附、丹皮、艾葉、醋同浸。
用淨香附為末,酒、醋糊為丸,淡醋湯送下。
淋濁
婦人年七七,數盡而經不斷,此乃氣血有餘也,不可止之。若既絕而複來者,或傷損,或淤血,皆以兩脅、少腹急痛為辨,宜四烏湯,用赤芍;其勢不可 止,宜八物東加芩、連,然不可遽投,恐傷脾胃。
老年淋漓不斷,因幼時氣多,積久而成。經水每月二、三至者,多成崩淋,宜大劑八物湯主之。
淋漓白滑,間有如屋漏水狀,下而不止,止而複來,臍下如冰者,宜香膠艾葉湯。若勞傷血氣虛弱,淋漓日久者,宜膠艾東加炒蒲黃、黃芩。如有汗,加黃耆;如虛者,加人參。
【香膠艾葉湯】
丁香 阿膠 艾葉 川芎 熟地 當歸 白芍
血淋不斷,三、五日一至,積久不愈,或因經來入房致勞,或因受氣郁結所致。須視小腹痛與不 痛、脾胃實與不實。若房勞所傷,宜先活血,後理其經。如小腹痛者,以歸附丸治之;如小腹不痛者,以內補湯治之。如氣傷,胸滿迷悶,腹痛,與脾胃不實者,恐上有淤血,未可止也。宜四烏湯、歸附丸、大個散、四物東加陳、甘、桂、附,後以補宮湯、安胎飲。
【內補湯】
地黃 當歸 川芎 白芍 橘紅 茯苓 白朮 甘草
【大個散】
半夏 陳皮 甘草 桔梗 濃朴 蘇梗 香附 藿香 白芷 茯苓 菟絲子
【安胎飲】
白朮 黃芩 地榆 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阿膠 艾葉 半夏
腹不痛,胃實而淋日久者,宜八物東加芩、連,若食少者,略加陳、楂少許,或內補湯、補宮湯 治之。若瀉,腹不痛者,宜胃苓湯治之;若瀉,腹冷痛者,宜五積散治之。若嗽而不瀉者,宜二四湯治之;嗽而兼瀉者,宜胃苓湯治之。大凡治血淋症,必以胃氣為本,故先理胃健脾為要。如嗽急淋緩,先止其淋,勿可忽也。
【胃苓湯】
(又名五苓平胃散) 肉桂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蒼朮 濃朴 陳皮 甘草 生薑 大棗
【五積散】
肉桂 乾薑 白芷 茯苓 麻黃 藿香 甘草 桔梗 半夏 生薑 濃朴 陳皮 川芎 枳殼 當歸 白芍
淋雖有赤白之分,不過虛寒郁結為多。如淋漓不斷,養胃東加香附;紅色者,用八物湯;白色者,用艾煎、歸附二丸;如淋而帶沙者,尤當分氣血輕重,不可渺也。若白淋變為黃水,則將變血為淋矣,宜艾煎丸加白芍。
【養胃湯】
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丹皮 青皮 薑黃 白芷 生薑 海桐皮 五加皮
白濁者,膀胱經熱也,失治當生癰疽,宜服清心蓮子飲。若白淫者,或一時放白水,寡婦尼姑多有是疾,此乃郁火也,宜降火為主。或有勞傷腎虛,或 有心虛而得,或因思慮過度。若過慮傷脾,宜四七湯、鎖精丸,重則加益智、鹽煎。
【清心蓮子飲】
人參 黃耆 茯苓 甘草 黃芩 車前子 石蓮子 地骨皮 麥冬
水煎候冷,空腹服。
【四七湯】
半夏 濃朴 茯苓 蘇葉 生薑 大棗
【鎖精丸】
青鹽 茯苓 五味子 破故紙
上四味,等份為末,蜜丸,淡鹽湯下。
妊娠
《素問》︰“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八八,則齒發去……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人身氣血,各有虛實寒熱之異,惟察脈可知。舍脈而獨言藥者,妄也。脈不宜太過而數,數則為餘熱;不宜不及而遲,遲則為寒;不宜太有力而實,實者正氣虛,火邪乘之而實也,治法當散郁以伐其邪,邪去而後正可補;不宜太無力而虛,虛者氣血虛也,冶法當補其氣血。又有女子,氣多血少,寒熱不調,月水違期,皆當診脈,而以活法治之。務使夫婦之脈,和平有力,交合有期,不妄用藥,乃能生子也。
或問曰︰“黃芩、白朮,安胎之聖藥,此二味恐胎前必不可缺乎?”曰︰“未必然也。胎莖之系於脾,猶鐘之系於梁也。若棟柱不固,棟梁必撓。所以安胎先固兩腎,使腎中和暖,始脾有生氣,何必定以白朮、黃芩為安胎耶﹗凡腹中有熱胎不安,固用涼藥;腹中有寒胎亦不安,必用溫藥,此常法也。殊不知兩腎中具水火之原、沖任之根,胎元之所系,甚要,非白朮、黃芩之所能安也。如腎中無水胎不安,用六味地黃丸壯水;腎中無火,用八味地黃益火。故調經當用杜仲、續斷、阿膠、艾葉、當歸、五味子,出入於六味、八味湯中為捷徑。總之,一以貫之也。此諸書之所不及,余特表而出之”。
【八味湯】
地黃 山萸肉 山藥 丹皮 茯苓 澤瀉 附子 肉桂
婦人懷胎二、三個月,兩寸脈浮大,兩關脈滑,兩尺脈微帶數者是也。左乳先有核者男,右乳先有核者女。左尺滑大而疾者男,右尺滑大而疾者女,若兩尺俱洪者雙胎。六脈洪大而身不熱者,胎也。又兩尺脈或大或小,或沉或動或止,今明不同,早暮殊別,此鬼胎也;又脈來如風雨亂點,忽然而去,久而複還者,亦鬼胎也。必連視三四日方見。
婦人經脈不行,欲驗胎否,服探胎丸,腹內微動者,是胎也。
【探胎丸】
川芎
為末,濃煎艾湯調下。
孕婦脈沉細而腹痛,胎伏不動,此為邪氣蓄積,水停故也。以小腹冷暖為別,宜順氣活血藥治之。
婦人經水二、三月不行,身如病狀,六脈洪大,此孕脈也。精神如故,好食咸酸,惡聞食氣,或但嗜一物,或嘔吐痰水,或飽悶,寒熱,名曰“惡阻”。俗謂“病兒”,惡心嫌食是也。切不可以寒熱病治之,須順氣豁痰,服保生湯,倍加丁香、生薑治之。
【保生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陳皮 濃朴 生薑 丁香
惡阻多在三個月之時,相火化胎之候。壯火食氣,上沖胃口,食入即嘔吐。少陰腎水既養胎,少陽之火益熾。先用逍遙散止嘔,再用清肝滋腎東加杜仲、續斷,甚者加川連、吳茱萸。
【清肝滋腎湯】
地黃 山萸肉 山藥 柴胡 丹皮 澤瀉 茯苓 白芍
惡阻嘔吐,以紫蘇飲加茯苓、半夏、枳實、草果。蓋此是氣上停痰與食所致。若心悶頭眩,嘔吐,惡寒,汗出,宜四七湯,或半夏茯苓湯;若吐逆不食,心虛煩悶,宜參橘散;如胃寒嘔逆,心腹脹滿,加丁香、藿香。
【紫蘇飲】
紫蘇 橘紅 甘草 當歸 川芎 白芍 人參 大腹皮
【半夏茯苓湯】
半夏 茯苓 紫蘇 藿香 川芎 橘紅 甘草
【參橘散】
人參 橘紅 白朮 炙甘草 麥冬 赤苓 竹茹 濃朴 生薑
若痰逆嘔吐酸水,惡聞食氣,頭眩,眼花,多臥,宜用旋覆半夏湯;若傷食嘔吐者,宜用枳縮二陳湯。
【旋覆半夏湯】
旋覆花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參 當歸 川芎 細辛 乾薑
【枳縮二陳湯】
枳殼 砂仁 半夏 茯苓 陳皮 甘草
凡嘔吐擇食,因中脘停痰氣滯,宜二陳東加白朮、藿香、砂仁;若脈弱嘔吐,服藥不效,當理血歸源,古云“帶陰則嘔”也,以二四湯去地黃,加丁香、枳殼、桔梗;若悶飽,惡食,嘔逆及胎不安,腰腹痛,宜安胎飲。
若傷寒,煩熱,頭疼,胎氣不安,吐逆不食,宜人參白朮散。
若胃虛氣逆,嘔吐清水,數日不食,宜參朮散加砂仁、竹茹;惡心,加乾薑;如胸膈不寬,加枳實。
若嘔吐頭眩,左脈弦甚,此怒氣所激,忌參、朮等劑,須氣順為上,以順氣安胎為主。
若胃虛嘔吐不食,以砂仁槌碎,用薑汁浸少頃,炒紫色,滾湯,再入薑汁少許點服,或紫蘇湯亦可。
【人參白朮散】
人參 白朮 橘紅 甘草 麥冬 赤苓 竹茹 半夏 川芎 前胡
【參朮散】
人參 白朮 甘草 蘇梗 藿香 橘紅 丁香 烏梅 生薑
妊娠漏胎訣曰︰血下如同月水來,漏極胎乾主殺胎。亦損妊母須憂慮,爭遣神丹救得回。
蓋胎漏者,或誤食動胎之物所致,或誤食熱毒之物侵損胞胎所致,或因房勞傷損驚觸,或服熱藥太過乾損。輕則漏輕,重則漏重。若不急治,血盡則死。然安之之法有二︰若因母病而動胎者,單治其母,其胎自安;若因胎不安以致母病者,單安其胎,則母病自愈。
懷妊之後,經水雖不多,虛熱而下者,以紫蘇東加黃芩、白朮、阿膠、砂仁。
【紫蘇湯】
紫蘇 桑皮 桔梗 甘草 茯苓 陳皮 五味子 大腹皮 草果 生薑 鹽
妊娠卒然腰痛,而血下不止者,宜安胎飲主之。
胎漏淋漓不已,宜膠艾四物東加黃芩、續斷;如下血不止者,加烏梅、石菖蒲、地榆、小薊、赤石脂。
妊娠誤食毒物、毒藥,傷動胎氣,下血不止者,隨其所傷之物治之。
妊娠偶因跌仆,胎動不安,沖心,腰腹痛,下血,隨死,宜佛手散治之。
孕婦遺尿,用白薇、白芍為末,一日服三服愈。
胎從心腹湊上者,名曰子懸。此命門火衰,胎在腹中寒冷,不得已上就心火之溫暖,須理中湯,不應,八味丸作湯。
【理中湯】
人參 白朮 炮薑 炙甘草
胎氣不和上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宜紫蘇飲。此藥有安生墜死之功,兼治臨產累日不下。
妊娠胎動不安,下血腹痛,或下血不痛,以安胎和氣飲或芎 補中湯。
【安胎和氣飲】
白朮 橘紅 良薑 陳米 訶子 甘草 木香
【芎 補中湯】
人參 白朮 黃耆 當歸 阿膠 乾薑 甘草 白芍 川芎 木香 五味子 杜仲
胎氣不和,腰腹疼痛,以安胎飲加紫蘇、黃芩、砂仁、陳皮;如胎不時動而腰腹痛者,單服安胎飲;如胎動不安,以佛手散加膠、艾、蔥白治之。
孕婦內傷,當辨其胎之死生。若腹迸痛,發寒,舌青者,子死也,以香桂散下之;如症未明,以佛手散探之,胎損者立便送下,未損者其痛自止,然痛止後,須視其輕重,即治其傷,罔顧其胎,血下胎安,母命全矣,或單服紫蘇飲加枳殼、童便、酒及砂仁亦可。
【香桂散】
肉桂 麝香 艾葉 杏仁
為末,酒調服。
胎前腰痛甚者,腎虛極也,其胎必墮。急服安胎飲以固其胎,如腰不疼,加黃芩服之。
妊娠腹痛者,名曰痛胎,俗名胎氣,至產則愈。若二、三月間忽然心腹疼痛,宜用芎、歸、阿膠、蔥白,或紫蘇飲加砂仁,或四七東加川芎、當歸,或四磨飲治之。
【四磨飲】
人參 烏藥 檳榔 沉香
各磨濃汁,開水沖服。
胎痛與胎動不同,有因母病而動者,因胎不堅而引動者,痛亦如之,切宜詳辨。或有動而不痛者。
阿膠治胎動,川芎、當歸身治胎痛。
胎前心痛欲死,以沉香降氣湯、茯苓補心湯、四七湯、紫蘇飲擇而用之。
【沉香降氣湯】
沉香 香附 縮砂 甘草
為末,入鹽少許,鹽湯下。
胎前胃痛口噤,宜服養胃湯。
妊娠心腹急痛歌︰“心腹急痛面目青,冷汗氣絕命將傾。血下不止胎沖上,心腹痛悶定傷身。”此症多因,難治。
胎前小腹冷痛攻刺, 癖疼痛,宜服蔥白散,須量其輕重而用之。
【蔥白散】
蔥白 肉桂 三棱 蓬朮 人參 熟地 當歸 白芍 濃朴 神曲 青皮 木香 麥芽 乾薑 茯苓 川芎 川楝子 小茴香
胎前臍下小腹冷痛,小便數,大便滑。此因食生冷不時物所致,宜安胎和氣飲治之。
胎前小腹痛者,須視其如果不安,宜紫蘇飲,不可多服活血行氣藥;若內傷甚者,下之;亦有生孕癰而痛者,在乎謹細詳辨,不可忽也。
胎前脅痛者,其因有三︰有因慟哭,有因內傷,有因惱怒。有胎不宜與傷藥,誤則墮胎。宜服童便、酒,或用紫蘇飲加當歸尾、砂仁、童便,去參服之。雖曰內傷,猶宜安胎為上。若脅痛甚,紫蘇飲中加白芥子、柴胡、枳殼升達之。
孕婦背痛者,氣所滯也,宜紫蘇飲;若腰背痛不可忍者,虛則杜仲丸;腰痛如折者,以黑豆炒熟,酒飲之,或破故紙、紫胡桃酒服。
孕婦遍身拘急不仁、作痛,眼黑花,不寐,胎氣亦有然者,宜用紫蘇飲。
妊娠面及四肢浮腫如水氣者,名曰子腫。有胎氣,有水腫,有濕,有熱,有因瘧過飲傷脾,有因瀉利虛滑損胃,皆能令腫也。若胎氣腫者,以紫個散加白朮;若虛浮水腫者,以五皮飲加白朮、丁香、萊菔子;若浮腫小便不利者,乃胎水証也,宜紫個散加澤瀉、木通、白朮;如三焦熱病,加梔子、黃芩,利小便、退腫尤捷;若浮腫腹大者,氣也,必利小便為上,宜服紫個散。若脾氣虛,遍身浮腫,心腹脹滿,喘急氣促,小便不利者,名曰胎水,又名子滿,以紫個散加桑皮、赤茯苓、木香、澤瀉、木通,甚者加防己;若濕,以五苓散去桂加車前子、大腹皮、人參、木通治之。
【紫個散】
紫蘇 濃朴 陳皮 桔梗 甘草 半夏 香附 藿香 白芷 茯苓 菟絲子 人參 白芍 當歸 川芎 大腹皮
【五皮飲】
桑皮 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 五加皮
胎前水腫危殆歌︰水腫傷肝唇定黑,背平傷肺脾臍凸。缺盆平也已傷心,足底平傷腎藏格。
妊娠遍身脫皮,因腫服藥,腫退去皮也。
妊娠兩足面腫至腿膝,行步艱難,喘悶妨食,似水腫,甚至指間水出者,名曰子腫,宜服天仙散。
如腳浮腫因脾衰不能製水,血化成水所致,宜生料平胃散加蘇葉、生薑、大棗。
【天仙散】
香附 木瓜 甘草 陳皮 烏藥 蘇葉 木香 天仙藤
【生料平胃散】
生白朮 濃朴 甘草 陳皮
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口乾,不得臥,名曰子煩。或肺虛熱乘心肝,或心肺停痰積飲,或氣郁煩躁,或嘔吐痰涎,俱謂之子煩,宜安胎竹葉湯。如不效,以紫蘇飲或麥門冬散之類治之。或胎氣未安,似虛煩不得臥者,宜知母丸。
【安胎竹葉湯】
人參 茯苓 黃芩 麥冬 淡竹葉
如有痰,加竹瀝。
【麥門冬散】
麥冬 防風 茯苓 生薑 人參 淡竹葉
【知母丸】
知母(一兩,焙)
為末,大棗肉搗和為丸如彈子大,人參湯送下。
妊娠子癇,氣有絕少,蓋氣調和則能安胎,萬一有此,名曰子癇,又名子冒,俗名兒風。此証雖不致於死,亦能墮胎,速服紫蘇飲,或消風散,或烏藥順氣散,並用香蘇散以理之。若忽然發搐,不省人事,後複發如角弓反張,狀若中風者,宜羚羊角散,或用當歸獨活湯入竹瀝,或用砂仁湯服之。
【消風散】
荊芥 川芎 甘草 陳皮 濃朴 防風 藿香 蟬殼 僵蠶 人參 茯苓 羌活
【烏藥順氣散】
烏藥 桔梗 橘紅 白芷 乾薑 麻黃 枳殼 甘草 僵蠶 生薑 川芎 大棗
【香蘇散】
香附 紫蘇 陳皮 甘草 生薑 青蔥
【羚羊角散】
羚羊角 防風 當歸 艾葉 川芎 米仁 茯神 杏仁 木香 甘草 獨活 五加皮 棗仁 生薑
【當歸獨活湯】
當歸 川芎 甘草 桂枝 貝母 葛根 杜仲 防風 陳皮 人參 茯苓 藿香 獨活
咳嗽多痰者,宜旋覆花東加芩、連,或二陳東加貝母、薑汁服之。
【旋覆花湯】
旋覆花 赤芍 荊芥 半夏曲 前胡 炙甘草 茯苓 杏仁(炒) 麻黃(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二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有汗者,不宜服。
感風頭痛壯熱,宜芎蘇散。若惡風發熱有汗,宜杏子湯。
【芎蘇散】
川芎 紫蘇 枳殼 桔梗 葛根 前胡 甘草 橘紅 木香 茯苓 生薑
【杏子湯】
人參 茯苓 半夏 甘草 肉桂 細辛 白芍 五味子 杏仁
若感寒頭痛,咳嗽痰多,宜服華蓋散。
【華蓋散】
麻黃(去節) 桑皮 茯苓 杏仁 蘇葉 陳皮 甘草
若咳嗽而兼泄瀉者,以養胃湯治之。
若乾咳者,以紫個散倍加歸、苓治之。
妊娠傷寒者,仲景云治法用藥其避忌與常人不同。若頭痛,身熱,無汗,脈浮緊者,以四物東加麻黃、細辛;若過經不愈,溫毒發斑如錦紋者,以四物加升麻、防風、連翹、黃芩、柴胡。
如發斑而滿,非人參白虎湯不能治;若見斑而隱沒者,元氣不足也,宜加倍人參服之,則斑出矣。
【人參白虎湯】
人參 石膏 粳米 甘草 知母
如外感重者,宜服十神湯,或五積散,輕者用養胃湯。
【十神湯】
香附 紫蘇 川芎 乾薑 赤芍 升麻 甘草 橘紅 麻黃 白芷
孕婦傷寒,但濃煎蔥白湯,或加醋或加薑汁一滴,服之即愈。切不可輕與之表,蓋有胎者如服表藥,不惟墮胎,抑且母命難存,慎之慎之。
胎前瘟疫與傷寒同,如前用蔥白湯服之,蓋蔥白可以解邪,又可以安胎也。
胎前譫語,宜二四湯去熟地,加山楂、薄荷,水煎和薑汁灌之。
胎前中寒,與傷寒治法同。
胎前中暑,治法與無胎同。
妊娠或梳頭、沐浴當風取涼,風寒客於皮膚,致頭暈、目昏、頭痛、憎寒發熱、心胸煩悶者,此胎前之証,二命所系,不可妄投藥餌,蓋傷風、傷寒不同。若初感,宜用參蘇飲、芎朮散、理中湯。
【參蘇飲】
人參 紫蘇 枳殼 桔梗 葛根 前胡
胎前嗽有血者,宜服上清丸,或二陳湯作丸加黃柏、知母、山楂、白朮;如氣血俱虛者,用八物加黃柏、知母,或用雞蘇散。
【上清丸】
薄荷(一兩六錢) 百藥(煎八錢) 砂仁 桔梗 甘草 玄明粉 訶子 冰片 月石(各一錢)
蜜丸如黃豆大,含化一丸。
【雞蘇散】
生地 黃耆 貝母 阿膠 茅根 桔梗 麥冬 蒲黃 雞蘇(即薄荷)
胎前氣喘,乃胎不安也,或冒風,以連須蔥頭煎湯服之,自然愈矣。此物能通百竅,能發散,且安胎也。若傷觸而喘者,宜紫蘇飲加童便、砂仁。
胎前泄瀉,忌服理中、五個二方,因有乾薑、肉桂故也;宜服香連朮苓散,此為胎前泄瀉之聖藥。
【香連朮苓散】
木香 黃連 蒼朮 茯苓 濃朴 豬苓 澤瀉 陳皮 肉桂 艾葉 甘草
凡胎前食瀉,宜服養胃湯、五苓散,加消食藥如山楂、神曲、麥芽、枳殼之類。
胎前寒瀉,用胃苓東加木香治之。
若胎前食生冷作瀉,宜服養胃湯。
胎前暑瀉,以胃苓東加香薷、扁豆,煎汁冷服。
若胎前血瀉,宜胃苓東加砂仁、木香、黃連;或紫蘇飲加澤瀉、神曲、砂仁;如飲食少進,胸膈飽悶,痰多者,去人參,加茯苓、製半夏、蓬莪朮。
若胎前腸胃虛冷,水穀不化,泄瀉日夜無度,狀如豆汁,或下淤者,宜胃苓湯。
臍下冷痛,滑瀉腸鳴,宜理中東加肉果、砂仁,或用治中湯。
【治中湯】
人參 白朮 乾薑 青皮 陳皮 甘草
因暑煩渴,恣意引飲,下如瀉水,宜胃苓湯去桂。
傷濕腰腳冷痺,泄下黃黑,宜服金不換正氣散。如赤白相雜者,加黃連;若白痢,加烏梅煎服,不然,胃苓湯亦可。
【金不換正氣散】
藿香 濃朴 甘草 半夏 蒼朮 陳皮
若胎前氣血虛陷瀉痢,宜補中益氣湯。
胎前痢疾,切不可用芍藥等湯,宜用胃苓湯。此藥多服,雖有食積,亦能自消,宜倍加白朮、半夏、山楂。
若胎前紅痢,以紫蘇飲加神曲、茯苓、白朮、澤瀉治之。身不熱者,加木香。此藥治紅白痢皆妙,然腹不痛者則可。
胎前痢疾,無分赤白,以養胃湯主之。始終以此方為主,胃苓湯亦可。如五個散服一、二劑亦無妨,蓋食生冷而痢者,非薑、桂不能除。
胎前赤白痢疾,宜服香連朮苓湯。若赤多於白者,傷於血分,重也,宜連多於香;若白多於赤者,傷氣分,輕也,宜香多於連治之。此藥水火相濟,隨其虛實用之。
妊娠下利赤白,穀道腫痛,宜香連丸治之,無他劑也。
【香連丸】
木香(八錢) 黃連(一兩) 肉果(五錢) 蒼朮(一兩) 麥芽(五錢) 榴皮(四錢)白芍 香附(各八錢) 濃朴 澤瀉 茯苓 陳皮 豬苓 青皮 萊菔子(各一兩) 神曲(一兩二錢) 山楂(二兩三錢) 甘草(五錢) 粟殼(七錢) 烏藥(八錢) 訶子(三錢) 白朮(二兩)
煉熟白蜜為丸。
妊娠臨產下痢,以梔子燒炭存性為末,溫湯送下即止。
妊娠挾熱,下痢純血,以黃連解毒湯治之。若下膿血不止,腹痛者,宜黃連阿膠丸治之;若純血如魚腦者,以正氣散加烏梅、陳皮;若赤白相雜者,亦以正氣散加黃連;若噤口者,以敗毒散加陳皮、砂仁治之。
【黃連阿膠丸】
黃連 黃芩 阿膠 雞子黃 白芍
【敗毒散】
人參 茯苓 枳殼 川芎 獨活 前胡 羌活 柴胡 桔梗 薄荷 生薑 甘草
經曰︰胎前痢疾,產後不治,謂因利下胎故也。脈必沉細則生,洪大則死。
凡胎前霍亂,治法與平人同。
若四時霍亂吐瀉,宜服藿香散。
【藿香散】
藿香 濃朴 山楂 橘紅 白芷 甘草 紫蘇 半夏 茯苓 桔梗 大腹皮 生薑 大棗
轉筋入腹,悶絕,宜服木瓜東加蘇葉、藿香治之。然而有夏月之別,若夏月轉筋入腹,悶絕者,以穀黃連香薷飲,或竹茹飲,或五苓散,或縮脾飲,或人參白朮散,選而用之。
【木瓜湯】
木瓜 吳茱萸 紫蘇 茴香 鹽 生薑
【黃連香薷飲】
黃連 香薷 濃朴(薑汁炒)
【竹茹飲】
竹茹 人參 麥冬 茯苓 半夏 小麥 甘草 生薑 大棗
【縮脾飲】
草果 烏梅 甘草 生薑
水煎冷服。
若霍亂腰痛,吐逆不止,宜白朮散。
【白朮散】
白朮 枳殼 益智仁 橘紅 良薑 生薑
胎前瘧疾,宜養胃湯、草果飲、青皮飲。若停食感冷而發瘧者,宜驅邪散治之。
【草果飲】
草果 紫蘇 川芎 良薑 青皮 甘草
【青皮飲】
青皮 濃朴 白朮 草果 柴胡 茯苓 黃芩 半夏 生薑 大棗
【驅邪散】
白朮 草果 良薑 陳皮 藿香 茯苓 甘草
凡胎前嘔吐不定,有寒,有食,有痰,有血︰虛寒用理中湯,食用五積散,痰用旋覆花湯,血虛用八物湯。
胎前呃逆不已,此乃氣不順也,以紫蘇飲加蘇子、茯苓、半夏、薑汁治之。然亦有胎死腹中,冷氣穀侵蒸而作呃者,宜下其胎,則呃自愈矣。
胎前吞酸者,此乃火也,以四物加黃柏、知母之類,或旋覆花湯治之。
胎前停食感氣,安胎飲治之,虛則加炒砂仁,或紫蘇飲加神曲、山楂、木香治之;實則養胃東加砂穀仁、薑倍用之,或加味二陳湯,或平胃散、治中湯、穀正氣散,俱加蘇葉、木香。
【加味二陳湯】
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山楂 砂仁 香附 木香 紫蘇 川芎
妊娠小便澀少,遂成淋症,謂之子淋,宜服安榮散去滑石治之,臨月加梔子。然尤恐損胎,不可輕穀投。或用地膚子湯。若胎前小便頻數,亦曰子淋,宜服內補湯。
【安榮散】
人參 麥冬 通草 甘草 當歸 川芎 細辛 燈心 滑石
【地膚子湯】
地膚子 知母 黃芩 枳殼 赤茯苓 車前子 通草 升麻 甘草
胎前大便閉者,宜用枳殼歸靈散。或大小便俱閉結,以四物東加黃芩、枳殼、木通、赤茯苓治之,或用大腹皮飲,或八正散。
【枳殼歸靈散】
枳殼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大腹皮飲】
大腹皮 陳皮 甘草 桔梗 濃朴 紫蘇 半夏 香附 藿香 白芷 茯苓
【八正散】
車前子 滑石 梔子 蓄 瞿麥 木通 甘草梢 燈心
或小便閉者,以四物東加木通、赤茯苓治之。
亦有傷者,血不能去,令尿梗痛,服童便木香酒,亦可治之,但過後即發,不若紫蘇飲加木通,略穀用梔子、童便。若非內傷發熱,加黃芩治之。
胎前尿血者,熱症也,以四物東加涼藥治之,或五苓散去桂,加阿膠、車前、茅根,或酒蒸黃連丸,或導赤散,或八正散。
【導赤散】
生地 茯苓 甘草梢 木通 黃芩
胎前大便去血者,宜四物東加金墨汁服之,極妙。
若腸風臟毒者,用枳殼散、烏梅丸、敗毒散治之。
【枳殼散】
枳殼 甘草
【烏梅丸】
烏梅 訶子 乾薑 黃芩 黃連 白芍 神曲 香附 青皮 枳殼 濃朴 茯苓 阿膠 滑石 地榆 當歸
胎前漏尿不知出者,亦屬子淋,曰遺尿不禁,宜以桑螵蛸散治之。
【桑螵蛸散】
桑螵蛸(炙) 益智仁 雞毛灰
為末,酒調下,或米飲調服。
胎前不語者,謂啞胎。若痰氣閉其心竅者,用二四湯倍加砂仁、蘇子、薑汁治之。亦有啞胎,不須穀服藥,產後自愈。蓋絡貫腎系,舌本包絡,怯故不能言。經曰九月喑,十月複矣。
胎前耳忽聾,目忽昏,或氣血不足,或露怒火動,皆能生此症也,以安胎飲加生血藥治之,以生血穀為主。或用十全大補湯,或補中益氣東加菖蒲連柏飲引治。
胎前手足麻木者,此乃血少也,宜養血安胎為上,以八物湯為主。
胎前鼻衄者,產後多不吉。蓋胎以血為養,豈可漏溢乎?不惟鼻衄,諸所見血同論,宜服紫蘇飲加穀黃芩(炒焦)。如吐衄,以必勝散治之。
【必勝散】
人參 當歸 熟地 川芎 小薊 蒲黃(炒) 烏梅肉
上等份,為細末,水煎去滓,無時服。
胎前虛汗如雨,以麥煎散、當歸六黃湯主之。若中風出汗者,治法與傷寒同。
【麥煎散】
茯苓 地骨皮 柴胡 牡蠣 白芍 甘草 白朮 麻黃根 黃耆 麥冬
【當歸六黃湯】
當歸 生地 熟地 黃連 黃芩 黃耆 黃柏
胎前口中咯血者,以扁豆散治之。
【扁豆散】
白扁豆 生薑 白朮 半夏 人參 枇杷葉
妊娠鬼胎者,其脈乍有乍無,乍大乍小,浮沉不一也,雖有形而不動也,如抱瓮之狀,按之冰冷,此即邪氣也,宜用補虛活血之藥以治之。若果系是胎而不長養,以黃芩散調之。
【黃芩散】
黃芩 川芎 甘草 人參 黃耆 白朮 陳皮 麥冬 茯苓 前胡 生薑 大棗
妊娠兒在腹中叫哭,不須服藥,產當愈也,或用黃連濃煎湯常服之。 <
>凡妊娠數墮胎者,乃血氣不足也。若腰腹痛甚而墮胎者,以四製香附丸與安胎飲治之。若赤白帶淋者,香附丸加艾葉四兩。
【四製香附丸】
香附(酒 醋 童便 薑汁四製) 當歸 川芎 知母 紅花 吳茱萸 木香
為末,醋和丸,每服三十丸。
婦人有胎即墮,其脈左大無力,重取則澀,乃血少也,濃煎白朮湯調黃芩服之,或服固胎飲入糯米煎服。若血虛者,加阿膠;胎氣者,加砂仁,或加艾葉可也。
【固胎飲】
熟地 川芎 白朮 茯苓 當歸 白芍 甘草 黃柏 黃連
懷胎月數未足,而腹痛胎動不安,如欲產者,宜杜仲丸、芎 補中東加知母,酒調送下。
【杜仲丸】
杜仲(薑汁炒) 川續斷
為末,棗肉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送下。
若血氣虛弱,不盈月數而胎墮者,名曰半產,宜用芎 補中湯治之,乃以養新去舊、扶危補虛之劑以調治之。
半產除跌仆損傷外,前次或三、四月墮,後期穀必應,此乃其乘虛也,須養其血氣,固其胎元,以八物東加膠、艾、黃芩之類治之。俗以黃芩乃為冷物寒穀涼之味,不敢用,不知胎孕宜清熱養血,使血循經絡而不妄行,然後胎能安也。
妊娠腹痛,與之安胎飲不效,與之消食通氣亦不應,但腹近下處,腫脹浮滿發光者,此曰孕癰,宜穀服補劑,用十補托裡散,其次則千金托裡散,皆可服。如未潰者,宜服十補托裡散,已潰者加黃耆。蓋穀黃排膿,泄之則愈矣,或用烏梅、牛皮膠煎亦可。
【十補托裡散】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肉桂 濃朴 白芷 防風 甘草 桔梗
胎不動,下墮,腹冷如冰,以佛手散治之。
妊娠因病熱熏蒸,以致兒死腹中不出,但服黑神散暖之,其胎自下。欲驗胎之死生者,看其母舌,青穀色者,其胎是死。或五積散去苓、麻,加木香、杏仁治之,或用香桂散加艾、杏服之,須臾則下也。
【黑神散】
黑豆 當歸 白芍 肉桂 乾薑 蒲黃 熟地
酒煎,入童便服。
驗胎死宜去症,視其母舌色指甲青黑者,腹悶,口中作尿臭,此胎死矣,宜以胃苓東加朴硝三穀錢,酒、水煎服,其胎化水而下。若生胎用此法,不惟不效,反傷母命,慎之慎之﹗穀妊娠忽然心腹刺痛,悶絕欲死者,名曰中惡,此乃邪惡毒瓦斯沖胎傷人也,宜服當歸散。
【當歸散】
當歸 川芎 丁香 青皮 吳茱萸
懷孕,苦於難產。若氣實者,宜耗其氣,以瘦胎飲服之。如氣弱者,以紫蘇飲去苓加朮治之,即達生散也。
【瘦胎飲】
治難產五六日不下者,及婦人交骨不開者,服此藥約行裡許立效。
川芎 當歸(各一兩) 敗龜版(一個,酥炙) 多生婦人發(一握,燒存性)
每服三錢,水煎服。
妊娠臨月欲瘦胎易生,世多用枳殼散。此方本能瘦胎易生者,然胎肥實則可,否則僨事,不若救生穀散之妙,且能安胎,又能益氣。或以紫蘇飲加枳殼、香附治之亦通。
【救生散】
人參 訶子 白朮 神曲 麥芽 陳皮
上等份為末,每服三錢。
妊娠未產而乳汁先下者,名曰兒泣,生子多不育。
妊娠煩躁悶亂,口乾臟熱,宜知母散。
【知母散】
黃芩 黃耆 麥冬 甘草 知母 赤苓
入桑皮煎,再入竹茹煎服。
妊娠未產而胎水先下者,應以無憂散治之。
【無憂散】
艾葉 當歸 川芎 乳香 枳殼 亂發 白芍
水煎服。
妊娠轉胞不得小便,由中氣虛怯不能舉胎,胎壓其胞,胞系了戾,小便不通,以補中益氣加升舉之藥,令下竅通則愈。
妊娠轉胞不得小便,症不同論,有稟受弱者,有憂悶多者,有性躁急者,有食濃味者,有過忍小便穀者,皆用利藥,便可解得。因思胞不自轉,為胎所壓,轉在一邊,胞系了戾不通,立則尿,下蹲則不穀能;胎若舉起於中,胞系自疏,水道自利,故此胎逼小便不通,名曰轉胞。若尿出不止者,名曰漏胎,治穀各有方。若不得溺而腹脹者,名曰轉胞,宜八味丸治之,或丹溪參朮飲;服過,以指探之,吐出藥汁,少穀頃氣定,又與之亦然。立則尿,蹲則不能者,宜五苓散治之。過忍小便至久不通者,以滑石末,蔥湯調穀服,或紫蘇葉、蔥白、良薑煎湯熏洗前陰亦可。
妊娠無故悲泣不止,象若神靈,謂之臟躁悲傷,宜用竹茹湯、甘麥大棗湯,或以紅棗燒炭存性,米飲下。
【竹茹湯】
竹茹 人參 麥冬 半夏 茯苓 甘草 生薑
【甘麥大棗湯】
甘草 小麥 大棗
安胎與固胎不同︰血虛欲墮而補之者,謂之固胎;氣不和而順之者,謂之安胎。安胎以順氣涼血為穀主,固胎以生血補氣為主。
妊娠經水雖不多,或一月一至者,名曰漏胎。有氣虛者,有血虛者,有熱者,有風者,有因血盛穀者,有因多氣而動血者,又有因事而下血者,非至一端。
若氣血虛者,以膠艾四物東加烏梅,或四物東加參、朮、升麻。
若虛而挾熱者,以紫蘇飲加黃芩、白朮、阿膠、砂仁治之。
若因事而下血者,以佛手散加枳殼、黃芩、白朮。
若因氣而動血者,因血盛而自至者,不須服藥,而胎亦無恙。
臨蓐
妊娠至臨月,當安神定慮,時常步履,不可多睡、飽食、過飲、酒醴、雜藥。欲產時,不可多人喧穀鬧愴惶。若見漿水,腰間痛甚,是胎已離經,方可用藥催生、坐草。不可早服催生藥、早坐草。
臨蓐切忌飲酒。酒性多熱,口鼻出血,多致不救,急與二四東加行血藥、入童便治之。
凡兒在腹,男負陽背陰,女負陰背陽,首上足下,臨產側轉順出。其有橫生逆產之患者,因產母忍穀痛,曲腰眠臥,不肯舒伸行動,倒運不轉故也。坐草不宜太早,須再扶行運動,方免禍患。徒及氣血不足,則誤矣﹗若產頓遲難者,此方可歸罪於氣血也。
臨產切戒驚嚇,致產婦恐怖氣怯,上閉下脹,氣乃不行,不候時至,妄亂用力,逼兒錯路,以取前穀禍。譬如登廁,時候未至,用力何益。急用紫蘇飲以寬氣。
臨產腹痛,而不甚痛者,產未至也,切勿使穩婆探候。雖臍腹痛,猶當熟忍,扶挾而行,憑物而穀立,須候腰腹痛極不已,穀道如挺並,目中火生,胞水已破,尺脈切如繩珠之狀,便當順產。若有橫逆倒穀生,皆由先期動手,風入產戶,以致腫脹,門戶狹小乾澀故也。臍帶系於命門,兒將育時,兩手動蕩,使穀帶脫落,然後得出,安得不痛乎?諺曰“瓜熟蒂落,栗熟自出”,此喻最善。若夏時之盛暑,宜深屋宇,多貯清水,預防血暈不省之患。若值盛寒,多宜閉戶,生火向暖,下部宜濃衣覆裹,庶免貽寒血結之患矣。
凡臨月忽然腹痛,或作或止,或三四日,或數日,胎水下而痛不急者,名曰弄胎,非產也,不必藥治。
妊娠臨產,胞水未破而血先下,此是傷胎。腹不痛者,八物湯與安胎飲治之。若胞水已破,此是欲穀產,宜服紫蘇飲,以生其氣血也。
妊娠,或足月,忽然腹痛,似欲生產,卻又無事,名曰試產,非產也。不問胎水來與不來,但寬心穀等候時至,服紫蘇飲加枳殼理之。
臨蓐胎水放盡而胎不下,以無憂散加紫蘇服之。或胎肥氣逆,母瘦血少,亦宜用此方。
凡婦有十產之症,子母須臾者為生,收生不可不慎也。月滿、腰痛、穀道挺並、漿破、血下,用藥穀攻催,謂之催生。
嚴寒天氣,血凝產道,兒不能生,謂之凍產;盛暑時月,熱氣逼蒸,昏暈如醉,而不能生者,謂之熱穀產;月份不足謂之半產;有胎即墮,謂之小產;坐草太早,努力過多,兒身倒運不轉,先露足者,謂之逆穀產;先露手者,謂之橫產;兒頭或注一邊者,謂之偏產;若臍帶絆住兒肩,謂之凝產;倘子腸先出,名盤穀腸產;或腹痛時作時止,漿水淋漓,名曰試產;臨產坐著一物,抵住兒頭,不能生動,謂之坐產。此皆不穀明生育之理,臨產倉皇,致有此等,保產者能不預為講明乎?穀偷生與村姑等婦,無難產者,有妊時運動不惜,臨產又不能不忍故也。
《金匱要略》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難。皆因氣血虛耗,內亡津液,腸穀胃乾涸,故有此症。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堅,頭汗出。如此者,血虛而厥上,故冒;冒欲解,故大穀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盛,故當汗出;陽盛陰虛,所以大便堅,嘔而不能食也。
難產者,以白芷散治之。甚者,不過再服。
【白芷散】
百草霜 白芷
為末,用童便、酒煎,熱服。
凡交骨不開,產門不閉,子宮不收三証,皆由元氣素弱,胎前失於調理,致血氣不能運耳。然交骨穀不開者,陰血虛也,佛手散加龜版;產門不閉者,氣血虛也,十全大補東加五味子收之;子宮不收者,補穀中益氣加醋炒白芍、五味子。
如初產,腫脹,痛而不閉者,補中東加半夏、茯苓以健脾,使元氣複而諸疾自愈,切忌寒涼之劑。
又曰,交骨不開者,陰氣虛也。龜為至陰,則交錯相解,故用之。
產後
凡新產婦人,氣血大損,諸事必須保重,切不可恃健勞碌,致內傷外感,六淫七情諸症,為患莫穀測。故產後症,先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或欲去邪,必兼補劑為當,不宜專用峻厲,再穀損血氣也。
或問產後症,丹溪云︰當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症,以末治之。又云︰產後中風,切不可作中風治,用風藥。然則產後不問諸症,悉宜大補氣血乎?曰︰詳主末二字,其義自明。虛而無他症者,合宜大補氣穀血自愈;或陰虛而感冒風寒者,補氣血藥帶驅風之劑;或因脾虛而食傷太陰者,補氣血加消導之劑;或穀因淤血,惡露未盡而惡寒發熱者,必先逐其淤血,然後大補。經曰︰有本而標之者,有標而本之者。又曰︰穀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丹溪之主末二字,即標本之意也。
新產婦脈訣歌︰新產之脈緩滑寧,實大弦急死來侵;俱要沉重小者吉,忽然堅牢命不停;寸口澀疾穀不調死,沉細附骨不絕生;審看此疾分明記,方知醫者有神靈。
大凡新產之後,血氣衰弱,脈必沉細緩滑為正,實大弦牢堅急不調為反。正則吉,反則凶。
產後切勿側臥,免致敗血流經。若流至膝,輕則無妨,重則生癰,其症難愈,豈可不慎也哉﹗穀才生產時,切戒飲酒,臟腑皆虛,不勝酒力,多致眩暈,宜用黑豆炒出煙,同羌活入酒煎飲之,避穀風邪、養氣血、下惡露、行乳脈也。
產婦胞衣不下,惡露不盡,攻沖心腹刺痛,或血暈神昏,眼黑,口噤,宜服黑神散。若臨產難生,及穀胞衣不下,血暈不省人事者,敗血沖攻,心腹刺痛,語言狂妄,困頓垂死,宜用琥珀黑龍丹。若敗血攻心穀迷暈,或胞衣不下,胎死腹中,垂危者,但心頭暖,急以童便調花蕊石散服之,不能服者灌之。若胞衣不穀下,寒熱腹痛,以五個散去茯苓、麻、桔主之。
【花蕊石散】
花蕊石(一斤, 透,輕者為上) 硫黃(四兩)
上二味拌勻,入瓦罐內,將泥固口,候乾、放磚上,以炭火 經宿,候冷取出,為末,童便調服。
因墮胎,胞衣不出,及胎死腹中,宜牛膝散,或大黃醋熬成膏,為丸,醋湯下。
凡胞衣不下,稍久困倦,敗血流入胞中,因血脹滿,沖心喘急,疼痛危篤,先用物系住臍帶,然後斷穀之。否則胞上掩心,危在頃刻。須令產母口銜發尾,得嘔噦,即時下矣。或單將蓖麻子搗爛,塗腳底,若穀胞下,隨即洗去,如遲,恐傷母,腸亦下,慎之﹗如胞無沖掩等患,雖延數日,亦不害人,止要產婦安穀心,終自下也。
產後中風、中氣,口噤,湯藥不能下者,用舊油篦箕,燒存性,為末,擦其牙根即開,應驗,然後主意用藥。
婦人分娩,昏冒瞑目,因陰血暴亡,心神無所養。心與包絡,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穀矣。火上熾,故令人昏冒,火乘肺,令人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亡,不能鎮撫也。經云︰病氣不足,宜穀補不宜瀉。瞑目合眼,病悉屬陰。暴去有形之血,則火上熾,但補其血,則神自安,心得血則能養而神不昏迷矣。
產後滿急,神昏口噤,不省人事,宜破血行血,以黑神散、四烏湯、琥珀黑龍丹、花蕊石散擇而用之。
產後用心、使力過多,虛暈,宜補氣血之藥,加香附、薑、棗煎服即愈。
產後子腸不收,急用枳殼煎湯服,即收。若素多風疾,因產乘虛作暈,以四烏東加羌活、防風。
產後下血過多,虛暈,神昏煩亂,當補其血,服清魂散。
【清魂散】
人參 澤蘭 荊芥 川芎(各一錢) 甘草(五分)
產後眩暈,卒然間難辨其虛實,但以勿問散治之,如飽悶,加陳皮、蘇子。
【勿問散】
川芎 荊芥 歸尾 延胡索 丹皮 澤蘭 山楂 貝母
煎好,沖入童便服。
若血暈昏迷不省,沖心悶絕,此宜行血醒血理之,以荊芥散,或鹿角散,或五靈四物湯主之。
【鹿角散】
鹿角四兩
燒炭存性為末,童便、酒調下。
【五靈四物湯】
五靈脂(半生半炒) 地黃 當歸 白芍 川芎
產後血暈,因氣暴虛,痰火泛上作暈,以二陳東加貝母、竹瀝、薑汁、童便。凡導痰,隨氣血加 減,氣虛加氣藥,血虛加血藥,或以十全大補東加橘紅、黃芩、黃連。
產後血虛,上攻心腹,刺痛悶亂,宜延胡散加烏、附,或用琥珀散治之。
【延胡散】
延胡索 當歸 川芎 赤芍 艾葉 枳殼 桃仁 橘紅 熟地 肉桂 生薑
【琥珀散】
琥珀 蒲黃 赤芍 當歸 延胡索 香附 丹皮 沒藥 木香 蓬朮 肉桂 烏藥
產後敗血沖心,或歌舞,或罵詈,或笑怒,或逾垣咬打,神名佛號,無一不知,似有鬼祟之狀,此病五死五生,宜龍齒清魂散治之。
【龍齒清魂散】
龍齒 遠志 肉桂 人參 當歸 茯神 麥冬 細辛 延胡索 甘草 黃金 紋銀 生薑 大棗
煎汁,調麝香服之。或將金、銀、薑、棗先煎百餘滾,調入在內,前藥煎好,取汁一並服之。
產後敗血沖心、沖胃,此是危症。沖胃則飽悶嘔逆,沖心者,則癲狂錯亂,速急用藥,多主不效,不可不知。
產後口中暴溢血者,名曰暴血沖心,宜延胡散治之。若經惡露已盡日久,而嘔嗽出血者,治法與常同。
新產禁用芍藥,因酸寒能伐生發之氣。若腹痛,非芍藥不能止,以酒炒用則不妨。若以醋炒,猶 能治兒枕塊痛,酸以收之之意也。如補虛時,黃耆可代。
產後敗血腹痛寒熱,名曰兒枕痛也。若無塊,輕,以四烏湯治之;若有塊,重,則以醋個散治之,須量人虛實而用,大抵產後禁用棱、朮二味,必元氣實者方可用之;若瘦弱者,只可服四烏湯;若不咳嗽,加肉桂些須亦可,以行血。倘飲食不進,而四烏湯不濟事,乃用醋個散治之,然亦不宜多服。
【醋個散】
三棱 蓬朮 肉桂 香附 烏藥 甘草 赤芍
醋煎服。
若兒枕塊凝滯,小腹刺痛,宜琥珀黑龍丹,或三聖散,或延胡散,或桃仁承氣湯,三聖散加青皮、山楂、五靈脂、蒲黃治之亦可。
【三聖散】
肉桂 當歸 延胡索
【桃仁承氣湯】
桃仁 當歸 赤芍 甘草 蒲黃 川芎 肉桂
產後惡露不行,小腹刺痛,甚至發熱者,用四烏湯。因怒氣相搏,刺痛者,枳殼散合五積散,加醋、童便服。
【枳殼散合五積散】
枳殼 甘草 陳皮 川芎 乾薑 肉桂 白芷 茯苓 麻黃 桔梗 半夏 濃朴 藿香 生薑
腹臍間急痛不止,因淤血未盡行也,宜歸須散、佛手散,加肉桂、丹皮、延胡索、蒲黃、烏藥、香附,童便煎,治之。若惡露不行,腹痛,兼冒風勞碌、寒熱者,此症以三元散治之則愈矣。
【三元散】
人參 熟地 半夏 川芎 當歸 白芍 黃芩 柴胡 茯苓 生薑 大棗
產後月餘,因怒氣,惡露不止,如有塊淡紅色似米粒者,以九仙散治之。
【九仙散】
當歸 川芎 芍藥 甘草 丹皮 青皮 蒲黃 黃芩 香附
將青皮、黃芩、蒲黃,炒黑為末,同煎服。
產後惡露不快,小腹急痛有塊者,及發熱頭暈,宜用五積散,加醋(少許),童便服之。
產後二月餘,惡露不止,腹痛,宜服加艾湯。
【加艾湯】
熟地 艾葉 阿膠 白芍 當歸 川芎 香附 青皮 地榆 蒲黃 甘草
產後小腹刺痛不止,以四烏東加桂心、童便,酒煎。或佛手散加蒲黃、延胡索、肉桂、童便、酒煎;
若小腹攻痛,蒲黃必用;若腹痛,以平胃散去甘草治之。
【平胃散】
蒼朮 濃朴 陳皮 甘草
如胎前原有陰火証,至產後、去血過多,必大發熱、煩躁、汗出等症,若以前法大補氣血,其症必甚,當用逍遙散以清肝火、養肝血,因去血既多,肝虛血燥之故,不可泥於氣血虛之論也。
產後乍寒乍熱有二︰有陰陽不和,有敗血不散,寒熱相似,虛實不同。但小腹不痛者,是陰陽不穀和也,宜用芎歸散治之,不可作瘧治,又當量其虛實,加減四物治之。若小腹刺痛者,是敗血不散,宜五積散去麻黃,加香附。
產後二三日,覺壯熱頭痛,胸膈刺痛,不可作傷寒治,此乃乳脈將行,宜服玉露散。
【玉露散】
人參 茯苓 甘草 當歸 白芷 桔梗 川芎 白芍
產後去血過多,陰虛內熱,頭痛,晡時尤甚,與大病後虛煩相似,宜服人參當歸散。若小腹甚痛,手足麻木,及遍身麻、暈,為痰與血虛也,宜二四東加香附治之。蓋血虛証亦能作小腹痛,但重按之痛若穀緩者,是血虛也。
【人參當歸散】
人參 當歸 丁香 青皮 吳茱萸
果系去血過多,腰腹空痛者,宜用補劑,以止為愈,在於隨証用藥可也。
產後譫語者,須問其去血多少。產婦雖不能言,然旁觀可知去血多少,宜用治血藥清魂散、延胡 散,或用四物加易湯亦可。
【四物加易湯】
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山楂肉 桃仁 薄荷 生薑
產後去血過多,發譫語者,論曰︰心主乎血,因產耗血過多,心神失守,故發譫語。雖宜大補氣穀血,又不可太峻,必知真正十分虛極,則可補,又必先用活血藥,禁用行血藥也。若出汗者,宜養榮、麥穀煎散,臨時酌而用之。
產後狂言譫語,如見鬼神者,其原不一。有因驚風,語言顛倒,心神恍惚不定者,宜用琥珀丸。
有因心虛驚悸,言語錯亂,不知人事,目瞪不能叫呼,宜用龍齒清魂散。
有因敗血攻心,狂言顛語錯亂者,宜用延胡散。
有因風寒,致令惡露不行,憎寒發熱,儼如瘧狀,晝則明,夜則昏者,此乃熱入血室,宜用琥珀地穀黃丸,或小柴胡湯,或四物東加柴胡亦可。
【琥珀地黃丸】
琥珀(另研) 延胡索(炒) 當歸(各二兩) 蒲黃(炒,四兩) 生地(二兩,取汁留穀渣) 生薑(二兩,取汁留渣)
用薑汁炒地黃渣,地黃汁炒薑渣,互炒汁乾為度,共為末,蜜和丸,如彈子大,當歸湯送下一丸。
若產後譫語,熱盛,脈大而有力者,難治,此症不與之藥為妥也。如脈沉細滑小者,尚可圖治。
若產後去血過多,因虛而發譫語者,宜以二四湯去地黃,略加山楂、薑汁治之。不可專以痰斷,亦不可為血迷心竅也。
產後心虛,怔忡不定,言語錯亂者,宜茯神散。
【茯神散】
人參 甘草 山藥 當歸 茯神 肉桂 遠志 麥冬
產後不語者,此乃敗血迷心竅,心氣不通,氣塞於心,舌強不語,不必恐疑,但服七珍散,彌月愈 矣。若發狂者,加辰砂治之。
【七珍散】
人參 石菖蒲 生地 川芎 防風 甘草 細辛
加辰砂,即名八珍散。
產後冒風不語者,以小續命加薑汁治之,若痰閉心竅不語者,以二四東加竹瀝、薑汁治之。若舌強穀不語,眼花發狂,及胞衣不下,心腹脹滿者,宜琥珀地黃丸。
【小續命湯】
桂枝 人參 附子 生薑 川芎 甘草 黃芩 麻黃 杏仁 白芍 防風 大棗
產後乍見鬼神,言語顛倒,因產暴虛,敗血挾邪氣攻心。醫者誤為風邪,謬矣。以調經散加龍腦服穀之,則安矣,或用琥珀地黃丸亦可。
【調經散】
麝香(五分) 沒藥(一錢) 肉桂(一錢) 白芍(二錢五分) 琥珀(一錢)
上為末,每服五分,生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
產後發熱自汗,日久不止,名曰蓐勞,宜服逍遙散。
若蓐勞因虛發熱自汗不止,或遇風邪複發,宜黃耆東加麻黃根、浮小麥治之。
【黃耆湯】
黃耆 白朮 防風 熟地 牡蠣 茯苓 麥冬 甘草 大棗 浮小麥 竹葉
小產後蓐勞,有汗以增減柴胡湯治之,若半身出汗,又宜二四湯。
【增減柴胡湯】
柴胡 人參 白芍 川芎 半夏 甘草 陳皮 生薑 大棗
產後盜汗如雨,服多煎劑,血虛生熱自汗,不可太補,兼以調理為主,宜服逍遙散;若喜食而痛甚穀者,非養榮湯不能治。蓋補中益氣湯因有升麻、柴胡,不能斂汗,不若逍遙散,又能止汗、治血虛。如穀氣虛、血虛兼者,必用八物湯、養榮湯並治。
產後不能輕發汗,如已有汗,不可再發汗也。若虛汗兩手拭不乾者,不可治也。
產後中風,醫血為要,不可先治風,敗血得行則止也,宜清心牛黃丸。不語者,乃風觸陰戶也,以穀小續命湯治之。若手足癱瘓者,敗血入經絡也,宜五積散,或二四東加桔梗,活血入薑汁治之。若譫語,以二四加消食、活血之藥,入薄荷、薑汁少許治之。產後中風,不過痰、氣、血虛也,故二四湯不可缺,若眼合而痰喘者,尤宜服之。
小產後,因受氣忽跌,惡露未盡,迷悶不語,人事不知者,以二四東加紅花、山楂、薑汁治之。
產後惡露未盡,而中風口噤、角弓反張者,以荊芥散加豆淋酒、童便治之,口噤者吹鼻中尤妙。
產後中風口噤,角弓反張,以小續命湯或交加散治之,加竹瀝。若中風口噤,四肢頑痺不仁,角弓穀反張者,宜羌活酒服之,汗出則愈也。
【交加散】
生地(五兩,取汁留渣) 生薑(五兩,取汁留渣)
互相浸一宿,次日各炒乾為細末,加竹瀝酒調服。
又方加當歸、地黃。
【羌活酒】
羌活 防風 黑豆(一升,炒黑令煙盡)
入好酒,納於瓶中,重湯煮半日,候冷開飲。
產後剛、柔二痙,以五積加麝香煎服。蓋痙者,口噤不開,背強,面如癇狀,搖頭馬鳴,身反折,氣息如絕者是也。
產後半身不遂,言語蹇澀,恍惚不定,以天麻散治之。
【天麻散】
天麻 朱砂(水飛) 防風 羌活(各一兩) 僵蠶(炒,七錢半) 乾蠍(炒) 白附子(炮)五靈脂(炒,各半兩) 雄雀糞(炒) 牛黃(另研,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糯米飯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薄荷酒送下,日進二服。
產後惡露不淨,半身肉戰,半身出汗,用二四東加桃仁、紅花、山楂、薑汁治之。
產後麻木,血少也,宜生血補虛為主,以八物湯治之。
產後中風惡候歌(與男子同看)︰中風惡候要君知,眼合肝亡手撒脾,心絕口開肺鼻鼾,腎家將絕定尿遺。
凡初產傷寒,切不可用小柴胡,因有黃芩,容易停血,恐傷人也,宜參蘇飲為佳。
【參蘇飲】
人參 紫蘇 枳殼 桔梗 葛根 前胡 甘草 橘紅 半夏 茯苓 木香 生薑
產後中寒,以理中湯治之,如惡露未盡,去參;宜用五個散,此方不論吐泄有無,皆可服也。
產後傷寒脈象論訣︰產後傷寒熱病臨,脈細四肢暖者生,脈大忽然肢逆冷,便是神仙醫不醒。
蓋熱病之脈,固當洪大,但產後血氣俱虛,亦所不宜,勿以陽病見陰脈論也。
產後內傷與暑病者,與常人同治,故不書湯藥也。
產後惡露未盡,而兼傷風咳嗽、腹痛者,必行血理氣為先,輕則以四烏湯,川芎為君,重則以二四穀湯;如不解,以五個散加行血之劑治之;如兼瀉者,亦以五個散治之,但薑、桂少用為上。若惡露既盡,小腹不痛,而傷風頭疼者,不拘咳嗽痰有無,無汗穀者,旋覆花湯治之;不咳嗽而重感者,芎蘇散治之;虛汗出者,參蘇飲;內傷而瀉者,但以五個散治之,不必用行血之藥也。
產後勞碌,感冒,頭痛寒熱者,宜服三元散。
產後重感傷風,骨節皮膚皆痛,未汗,宜服敗毒散治之;若虛者,只可服五個散;若惡露淨後,兼穀痰飲,十分虛者,宜用參蘇飲治之。若產後虛甚而著風,不可專與之發散,必須逍遙散治之,其效雖遲,漸解無失也。
產後蓐勞,寒熱頭疼者,宜增減柴胡湯治之。
產後傷風,寒熱者,以五積散治之。
產後傷風,寒熱,咳嗽,喘急,痰涎壅盛者,以旋覆花湯,見汗則止,有汗勿服。
產後血虛寒熱者,治之以逍遙散。
若寒熱往來者,宜小柴胡湯主之。
若久坐、多語、勞力,頭目四肢寒痛,寒熱如瘧,名曰蓐勞,以茯苓散治之。
【茯苓散】
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 人參 熟地 黃耆 肉桂
用豬腰子一只(去膜),生薑二片,大棗二枚,水二鐘,煎湯代水煎前藥。
產後冒寒,頭痛發熱,足冷者,以芎蘇散,或五積散亦可。
產後偏正頭痛,宜川芎茶調散治之;又不若敗毒散之尤勝,合五積散,原治敗血流經之劑耳。
【川芎茶調散】
川芎 荊芥 白芷 甘草 羌活 防風 薄荷 細辛
等份為細末,用茶煎濃調服。
一方加香附。
產後大發熱者,必用炮薑治之,何也?此熱非有餘之邪,乃陰虛生熱也,故乾薑炮用之。其入肺則穀利氣,入肝則生血,其妙在此也。
產後大失血,陰血暴亡,必大發熱,名曰陰虛發熱。此陰字,正謂氣血之陰,若以涼藥正治必斃。
正所謂症象白虎,誤服白虎必死。此時偏不用四物湯何也?有形之物,不能速化幾希之氣,急用獨參湯,或當歸補血湯,無形生出有形來,陽生陰長之妙,不可不知也。
【當歸補血湯】
黃耆(炙,一兩) 當歸(酒洗,二錢)
空腹服。
產後日晡發熱轉甚,非柴胡不能治,以八物東加柴胡,或四物湯合小柴胡湯治之亦可。
產後咳嗽痰盛者,宜旋覆花湯治之;如血未盡,則先治血,後發散可也;或二四東加消食藥為善。
痰火怔忡嘈雜,宜茯苓半夏湯。
【茯苓半夏湯】
茯苓 半夏 黃連 黃芩 熟地 當歸 川芎 香附 杏仁 栝蔞 竹瀝
產後食鹽太早而咳嗽者,此症難治,不輕與藥。
產後惡露上流肺經,咳嗽,與平人同治,以二母湯去參為妙。
【二母湯】
知母 貝母 茯苓 桃仁 人參 杏仁
產後嗽喘者,此乃危急之疾,若不嗽而獨喘者尤甚,不宜與藥;不得已,以二四東加薑汁、紅花、山楂、枳殼之類。
古曰︰諸喘皆凶。若敗血上熏於肺而喘者,名曰孤陽絕陰,此症難治,勉用奪命丹。
【奪命丹】
(佚)
若傷食感寒而喘急者,宜用五積散治之。若傷風寒痰喘者,旋覆花湯治之。
產後勞碌,發乾咳嗽者,以二四東加活血藥治之。若惡露已盡,宜知母茯苓湯,或八物東加黃柏、知母治之,或用雞蘇散。
產後哮喘,遇產而發者,宜以寧肺湯治之。
【寧肺湯】
杏仁 阿膠 半夏 細辛 烏梅 大棗 甘草 陳皮 茯苓 蘇子 桑皮 枳殼 生薑
產後外感兼瀉者,以五個散加行血藥。
產後血瀉者,以胃苓東加山楂、神曲、半夏治之;若腹痛拒按者,加消食藥;如有惡露,加活血藥治之。
產後食瀉者,宜養胃湯;如惡露不盡者,以五個散加桃仁、紅花治之。
產後寒瀉者,宜五積散;如惡露已盡,用白芍,亦不必用活血藥也。若咳嗽者,薑、桂少用,即 理中湯亦可。
產後傷食者,如惡露未盡,以四烏東加消食藥;若瀉者,以五個散治之;若惡露去多者,宜五苓 散;若惡露去多而不瀉者,宜養胃湯治之。
產後冷熱不調,上吐下瀉,名曰霍亂,渴而飲水者,宜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以理中湯治之;霍亂吐瀉,又宜藿香正氣散。
產後嘔吐,如惡露未盡者,以二四東加活血藥。
產後瘧疾,如惡露未盡者,以五積散加桃仁、紅花、山楂、神曲治之;如已盡者,以養胃東加消食藥治之,蓋瘧雖不瀉,然須預防脾胃為要,故用此劑也;如兼瀉者,用之尤妙;熱多寒少,以生熟飲、養胃湯治之;久而不已者,以七寶飲治之。
【生熟飲】
肉豆蔻 草果 濃朴 半夏 甘草 陳皮 大棗
加生薑一半生用,一半濕紙裹煨熟用,和前藥煎服。
【七寶飲】
青皮 陳皮 甘草 當歸 濃朴 草果 檳榔
產後惡露未盡而痢,以胃苓東加桃仁,雖日夜去百次,服之可驗。如飽悶,加紅花、當歸,而滑腸者禁用,可服神曲、五個散亦可。
產後惡露盡而痢者,以胃苓東加半夏、神曲治之。
產後不拘赤白痢者,以胃苓湯一方而可治也;雖有食積,多服幾劑自愈。
產後冷熱痢者,宜黃連阿膠丸。
【黃連阿膠丸】
黃連(去須,三兩) 阿膠(碎炒,一兩) 茯苓(去皮,二兩) 上以黃連、茯苓為細末,水熬阿膠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飲送下。
產後痢疾,渴飲無度,宜用麥門冬、烏梅煎湯,或用冬瓜汁亦可。
產後赤白痢者,宜服香連朮苓散,又以四君子東加黃耆、粟殼治之。
【四君子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產後氣虛下痢,宜用當歸芍藥湯。
產後血痢,宜三黃熟艾湯。
【三黃熟艾湯】
黃連 黃柏 黃芩 艾葉 大棗
產後痢疾脈訣︰產後痢疾,脈息須知︰細小者生,洪大不取;欲絕附骨,無事斷之;產後須細,痢穀疾尤宜;浮鉤洪大,必死無疑。
產後下痢,宜用參粟散。
【參粟散】
人參 粟殼 白朮 甘草 肉桂 當歸 烏梅 蒼朮 枳殼 訶子
產後感寒而腹痛者,以理中湯去人參以治之。
產後因受氣而小腹脹痛者,以分氣紫蘇飲;如停食,加消食藥治之。
產後敗血攻心,而胃口痛甚者,宜延胡散。單胃口痛者,以養胃湯治之。
產後腰痛而下注兩腹,痛如錐刺入骨者,敗血未盡而停住經絡也,腎虛者,以四物東加黃柏,或五個散治之;蓋此藥能除敗血、去風濕也;如淨後作痛者,以四物湯治之則愈矣。
若產後去血過多而腰痛者,至月外者,以補中益氣湯及內補湯治之。
產後半邊腰痛者,多因側臥,以致敗血流於一邊故也,以四烏湯,或二四東加紅花、桃仁治之。若非血而痛者,只因受氣而痛,以二四湯並補中益氣去參,加活血藥治之,如不嗽者,加香附治之。
產後皮肉痛者,此外感也,若惡露未盡,先服行血藥,後服芎蘇散;若血已盡,服芎蘇散,然此藥乃發汗之劑,不可多服。
產後骨痛者,若惡露未盡,宜五個散治之;如故,以四烏湯、二四湯治之;如小腹痛者,加活血 藥;若惡露已盡,宜用增減柴胡湯治之。
產後遍身骨節疼痛,或因氣滯,或因血凝,或感風寒,或初產血氣未和,或蓐勞、血少,皆能作痛也,故腰背不能轉側,手足不能運動,身熱頭痛,儼如傷寒色樣。若作傷寒治之,其變症不淺,宜五積加羌活,入醋煎,效,或韭白亦可。若蓐勞而筋骨不利者,用逍遙散以治之。
產後血氣刺痛,小腹宿冷 癖者,宜蔥白散。
【蔥白散】
蔥白 肉桂 三棱 蓬朮 人參 熟地 當歸 白芍 濃朴 神曲 青皮 木香 麥芽 乾薑 茯苓 川芎 川楝子 小茴香
產後發呃,敗血未盡而不行也,宜用行血藥;如已淨而呃者,多是受凍,宜順氣調胃為上,如紫蘇飲之類。
產後呃逆不已,乃胃寒而氣不順也,宜丁香散治之,或單橘皮湯,或用肉桂、薑汁,以火炙熱,用手承擦摩背上。
【丁香散】
丁香 白蔻仁 伏龍肝
為細末,用吳茱萸湯調下(或桃仁湯亦可)。
產後嘔逆不已,以君陳丸治之。若腹痛脹滿,嘔逆不定,多因是食,宜丁香消食之劑;是痰者,宜旋覆花湯;是寒者,以理中東加木香、青皮、半夏、陳皮治之。
【君陳丸】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半夏 陳皮 藿香 砂仁
產後腹脹滿不定,此由敗血散於脾胃也。若脾受之,則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能受穀納五穀而生嘔吐也,明矣,平胃散、安胃湯主之。
【安胃湯】
半夏 橘紅 生薑 甘草 神曲 藿香
產後吞酸水者,宜七氣湯。
【七氣湯】
人參 肉桂 半夏 甘草 生薑
產後腹脹,必利小水為主,若遍身脹者,宜木香流氣飲治之。
【木香流氣飲】
木香 甘草 陳皮 青皮 草果 丁香 濃朴 藿香 木通 人參 檳榔 白芷 香附 肉桂 蓬朮 大腹皮 蘇葉 麥冬 木瓜 白朮 半夏 茯苓 菖蒲 生薑
產後沐浴太早,或感風濕而筋脈拘急,骨節疼痛者,以五積散加木瓜、吳茱萸煎服。
產後四肢浮腫而腹大者,此乃氣食也,宜紫蘇 飲加消食藥。若身熱者,當防其有血也。蓋產後浮腫多端︰或胎前腫至產後者,或產後著風寒而腫者,或內傷生冷而腫滿者,或因敗血化水而腫滿腸鳴者,或因血虛氣滯而浮腫者,切不可專用導藥,宜辨其虛實而治之。雖見虛,又不可便用重補,須治其氣,氣順理其血,血活則氣血和而病得效矣。然順氣之藥,當以黑龍丹、黑神丸、五積散、紫蘇飲調經之劑。
【黑龍丹】
(佚)
【黑神丸】
(佚)
產後兩足忽腫疼者,腫是濕而疼是熱,恐成腳氣而有患也,以當歸定痛散治之。若紅腫者,恐生毒穀瘡,以皮之熱與不熱為辨也。
【當歸定痛散】
人參 當歸 葛根 黃芩 羌活 茵陳 知母 茯苓 豬苓 澤瀉 蒼朮 甘草 防風 升麻
產後肚大筋青,小水多不利者,或食生冷,或淤血停滯而帶傷者,治以胃苓湯,起劑加桃仁、紅穀花、杏仁、蘇葉、赤芍、歸尾,或五個散加桃仁、紅花、赤芍消食之劑,或紫蘇飲加行血消食藥尤妙,內加穀木香愈佳,總身有熱者不忌也,蓋木香亦能清熱也。
產後因氣,或得寒物,惡露凝住,腹脹如鼓而疼痛者,以四烏湯治之。凡胎前以分氣飲,產後則服五個散。
產後耳忽聾、目忽昏者,血氣不足也,宜十全大補湯。
產後目腫赤而痛者,以四物加生地、黃連治之。
產後吐血、嗽血、咯血,恐血氣沖心,急用延胡湯治之。
產後鼻衄,宜紫蘇飲入童便治之,或荊芥散入童便。
產後尿血者,以四物東加涼血藥治之,或八正散。
產後小便閉者,以四物湯去地黃,加入赤茯苓、木通、竹葉之類,或用五苓散去桂枝,加入木香、滑穀石冶之;若甚者,以八正散治之。
產後小便不通,腹脹如鼓者,用炒鹽加麝香少許,填平臍中,再以蔥白一束,切片如指濃,安鹽穀上,又以艾柱滿蔥餅,以火灸之,覺腹內有熱時,小便即通。
產後大小便俱不通者,如惡露已淨,以四物東加黃芩、生地、木通、枳殼、梔子(炒);如未盡穀者,以五個散加桃仁、赤芍、歸尾、紅花治之。
產後大便閉者,宜玉燭散,或麻仁丸,或五仁丸,或四物東加枳殼、青皮,或蘇子、麻仁煮粥食之,並妙。
【玉燭散】
地黃 當歸 白芍 川芎 大黃 枳實 濃朴
【麻仁丸】
人參 大黃 麻仁 枳殼
蜜丸,酒服。
【五仁丸】
杏仁 麻仁 郁李仁 桃仁 松子仁
產後大便閉結而小便自利者,宜用無違散。
【無違散】
當歸 白芍 麻仁 山楂 神曲 枳殼 青皮
產後內傷,大便利而小便閉者,宜用五苓加當歸、赤芍、桃仁、茯苓,入少許童便服之,不可用胃穀苓湯,以其苓、朮、濃朴,止血故也,血止、氣亦止也。
產後乳汁不通者有四︰有氣血盛壅閉者,有氣血虛而不至者,有初產風熱相搏而無乳者,有累產無穀津而無乳者。若虛者補之,宜潤乳散;氣血壅閉者,疏通之,宜服漏蘆湯;血氣少而無乳者,以天花散治穀之,玉露散亦可,或用油木梳梳乳上,令下。
【潤乳散】
豬蹄 鯽魚 鐘乳粉
煎服。
【漏蘆湯】
漏蘆 栝蔞( 存性) 木通
為末,酒服。
【天花散】
天花粉 木通 陳皮 糯米 豬蹄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產後乳腫硬痛者,因兒呼吸不通,壅閉乳道,蓄積在內,遂成腫硬而疼也,名曰吹奶,宜栝蔞散、皂穀角散治之。
【栝蔞散】
栝蔞根(二兩) 乳香(一錢)
研為末,溫酒下。
【皂角散】
皂角(燒存性) 蛤粉(生研)
為細末,熱酒送下。
產後微發熱惡寒,此氣血俱虛也,宜用大補氣血之劑,忌散表之藥。左脈不足,補血之藥,倍於補氣之藥;右脈不足,則補氣之藥,多於補血之藥;若兼痰者,各以其類治之。
產後陰脫,名曰產頹,宜用當歸黃耆散治之。
【當歸黃耆散】
黃耆 當歸 白芍(各二錢半) 升麻(一錢) 人參(三錢)
產後子腸不收者,宜補氣血,以八物湯去熟地、茯苓,加升麻、防風,然必以酒黃耆為主。
產後陰腫煩疼,宜桃仁膏,或用四物加 本、防風。
【桃仁膏】
枯礬末 桃仁
共研膏拌擦。
產後陰腫、陰癢者,此乃濕也,宜小治方。
【小治方】
荊芥 白芷 花椒 細辛 枯礬
煎湯熏洗,甚者不過三、四次。
產後勞力太過,至產則突出腫疼,名曰疝頹,用鱉頭燒存性為末,搽上,忌登高舉重;或將蓖麻子肉塗頭頂心,如收時即刻去藥;或以五倍子、白礬、枳殼、荊芥、蛇床子,煎湯熏洗,亦妙。
產後玉門不閉,此乃氣虛不足也,以補中益氣湯倍加升麻治之,或八物湯,或硫黃湯。
【硫黃湯】
硫黃(四兩) 吳茱萸 菟絲子(各二兩半)
煎湯洗,自收。
產後淤血流入腰膝走注,或右或左,痛如錐刺入骨中,不能舉動,此敗血流注經絡。若大痛不已,必成癰疽。宜服荊防交泰散。
【荊防交泰散】
即五積、敗毒同劑
產後虛煩,渴飲不止,短氣眩暈,飲食無味者,宜竹葉東加烏梅、乾薑,或四物東加門冬、五味子、烏梅、花粉治之。
【竹葉湯】
生地 麥冬 五味子 人參 竹葉 茯苓 黃芩 甘草 栝蔞 浮小麥 大棗
產後昏迷悶亂,口噤眼花,不省人事者,謂之血暈。此症不一︰或去血過多而虛暈者,或下血少而穀沖上暈者,或痰火因虛泛上而暈者,或用力過多而作暈者,正是暈同而治法各異也。苟不諳練而誤治之,夭人天年,於心何安?宜速將產婦扶起,用醋炭等法,或燒漆氣,或醋洒口鼻、 面,或韭汁盛瓶,以穀滾醋沃之,將瓶口沖產婦鼻,令醋氣入內沖醒,然後審虛實而用藥治之。蓋韭能去心中滯血,又加醋氣,運用無不效。倘或覓藥不及,即燒秤錘,投入醋中熏之,切戒冷水噴灌,激住敗血,多致不救。倘夏月,宜用燒磚如醋炭之法治之。
臨產因收生婦誤損尿脬,致成淋漓不禁,宜用參朮膏治之。
【參朮膏】
人參 白朮 黃耆 茯苓 陳皮 甘草 川芎 當歸 桃仁
先將豬、羊脬各一件,煎五六沸後,入前藥,再煎,極飢時服之。
產後,前竅相連後竅,大小便易位而出者,名曰交腸,此因氣不循故道,清濁混雜,宜五苓散合調穀氣飲,加黃連、阿膠、木香、檳榔、桃仁、木通治之。若止小便出於大便者,以五苓散分利小水。
【調氣飲】
木香 丁香 檀香 白蔻仁 砂仁 藿香 甘草
產後血崩不止者,以芎 東加百草霜、側柏汁、烏梅炭、鹽等份,煎服。
產後陰頹脫下,玉門不閉,以鍛石少許,燒熟,次煎防風、荊芥滾湯,置桶內,沃炭,急坐上,使氣熏入陰戶;待湯溫,浸洗,候平複為度。
產後覺熱、頭疼者,不可便作傷風、傷寒治之。或蒸乳,或淤血,或血虛,或傷食,或蓐勞,或風寒。若先乳旁脹痛,此乳汁將行也,宜玉露散治之;若腹中刺痛,此淤血不盡也,以五積散治之;若去血過多者,以增減四物湯治之;若早起勞碌,名曰蓐勞,以增減柴胡湯,或茯苓湯、補中益氣湯治之;若飽悶噯氣者,此乃飲食所傷也,以枳縮二陳湯治之。
產後小便頻數,宜菟絲子丸。或豬腰子一只(去膜),薑三片,棗二枚,煎服。
【菟絲子丸】
吳茱萸 白芨 白蘞 茯苓 陳皮(各一兩) 細辛(五錢) 肉桂 五味子 牛膝 濃朴 白附 人參 當歸 乳香 沒藥 菟絲子(各四兩)
壬子日合為丸。每服十五丸,經淨後連二服。此方無不可者,男女皆可服。昔承相室三十九歲無子,服此丸後生九子。
產後氣血雖虛,不可太補,宜當歸散治之,即四物湯去地黃,加白朮、黃芩也。
產後下血不止,以四物東加生地、荊芥、粟殼炭治之。凡婦人有子飲乳,而經水三四年至者,不須服藥,乳汁盡即下之為經事也。
凡婦人元藏受氣虛弱,致令乏嗣,及生百病者,宜服濟陰丹。凡一切 瘕冷疼、白濁白淫、崩中帶下,若不治則無子;然服此劑,宿血則去,新血則生,能令血和而受孕也。
【濟陰丹】
木香 赤茯苓 京墨 秦艽 熟地 甘草 陳皮 石斛 肉桂 乾薑 細辛 丹皮 當歸 牛膝 杜仲 白朮 濃朴 蒼朮 大豆
蜜丸,每兩作六丸,每服一丸,酒磨送下,將糯米粥補之。
凡婦人生理不順,怕產者,宜服九龍丹則不娠,其故何也?此藥能令脂膜生滿子室,不受孕矣。
如後要嗣而受孕者,以車前子為末,溫酒服一錢,數服仍可以受孕,極善之法也。
【九龍丹】
枸杞子(二兩) 金櫻子(五兩,煎膏) 山楂(一兩五錢) 佛座須(二兩) 芡實(三兩蓮肉(四兩) 茯苓(二兩) 川芎(五錢) 當歸(二兩)
為末,酒和丸,每服三五十丸,或酒、或鹽湯送下。男子服之精澀體健,女子服之則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