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辨心胞絡三焦脈
手厥陰心胞絡。名手心主。手心主者。手少陰心經之主也。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所舍。其臟堅固。邪物能客。客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故諸邪之在心者。皆在於絡胞。有裹心之膜。包於心外。相君用事。為心主之脈。居右手尺部。與手少陽三焦為表裡。胞絡臟三焦腑。此內經之說。斷斷不誣。即靈蘭秘典。問十二經相使貴賤。有曰膻中者。臣使之官。而不及心胞。則似膻中與三焦為腑臟。至其所云。喜怒出焉者。與心主之性相合。則意主宣教。膻中奉令。言膻中即言心胞也。其命門一說。穴在兩腎之中。即彼太極圖中之白圈是也。水火兩蘊。為真陰真陽所自出。初未嘗有左右之分。越人始分之。亦不言其為相火之臟。叔和立說。方以三焦命門為表裡。然亦不可謂無深意。且以五行之理言之。如在地有木火土金水之五行。在天則有風熱濕燥寒火之六氣。人肖天地。其臟腑之具於身者。與天地造化生成之理。若合符節。是故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臟腑為肝為膽。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臟腑為心為小腸。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臟腑為脾為胃。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臟腑為肺為大腸。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臟腑為腎為膀胱。五者之外。又有相火游行於天地上下氣交之中。故合為五運六氣。人身之相火。亦游行腔子之內。上下肓膜之間。丹溪云。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腎屬陰。主乎靜。靜則陽寓乎其中。陽既孕矣。其能純乎。靜而無生氣之動歟。若經所謂腎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是陽歸之陰。而成孕者也。又謂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是陽出之陰而化生者也。是故腎為一臟。配五行而言。則屬之水。以其兩腎之中。左右各有一小竅。右為陽。為火為氣。乃三焦所稟。左為陰。為水為血。乃真陰所稟命。於是左腎之陰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右腎之陽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其四臟之於腎。猶枝葉之出於根也。繇是言之。命門雖為水臟。實為相火所寓之地。相火無定體。在上則寄於肝膽胞絡之間。發則如龍火飛躍於霄漢。而為雷霆也。在下則寓於兩腎之內。發則如龍火鼓舞於湖海。而為波濤也。命門靜而闔。涵養乎一陰之真水。動而開。鼓舞乎龍雷之相火。水者常也。火者變也。為陰中養陽之候。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胎。而其不即於左尺見。而必於右尺見者。蓋右尺胞絡三焦。但屬相火。譬如造物用者。作處不如聚處。右尺乃相火聚處。故命門火。專於右尺候之。其體即屬相火。相火盛衰。於此決言其用。心胞為血之母。竅則通於喉。性情則不外乎腎。其為六淫所中。暑則傷胞。其為七情所害。悲則傷胞。其有不內外因而病者。房帷任意。傷胞絡也。脈受足少陰之交。故腎脈終於胸中。胞絡脈即起於胸中。出屬心胞絡。下膈歷絡三焦。故病為心中 動。為煩心。為心痛。心赤色為面赤其支者。循胸中出脅。上抵腋。下循 內。入肘下臂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故病為胸脅支滿。為腋腫。為臂肘攣急。其支者。別掌中。循無名指出其端。診法同腎。若命門敗。水浸淫而賊火之氣。金克木而伐火之源。真臟脈見為魚翔。在皮膚間本不動末。強搖如魚在水中。身首帖然。尾獨悠揚之狀。又為蝦游。在皮膚間。始則冉冉不動。少焉瞥然而去。久之倏爾複來。又為蝦戲。一呼一吸。動之擊指。其見於外者。面黑目白。心胞絕。掌內無文胞絡之大略如此。
三焦脈
手少陽三焦。有上中下之名。或欲以上焦附寸。中焦附關。下焦附尺。依經言上者上之。下者下之之說。果執是說。則如伯仁所言大小腸宜見於尺。不宜見於寸。揆之經脈授受之次。有是理哉。大概心胞在膈上。命門在膈下三焦俱不相失而相應。上焦寄位兩乳之間。名曰膻中。中焦在胃中脘。即臍之右旁。下焦在臍下膀胱上口。故自膻中以迄臍三寸。皆為氣海。有脂膜在腔子內。包羅乎五臟六腑之外。合之胞絡。共成六臟六腑。為十二經而或言腑止有五者。以三焦有名無狀。不名正腑。腑屬膀胱也。而或言臟亦止五者。以命門與腎。二而一不及心胞也。然或言五腑六臟。或言五臟六腑。則六臟六腑之名不能滅。又何疑於手少陽之為三焦。手厥陰之為胞絡也哉。其體亦屬相火。言其用。三焦為氣之父。蓋腎間氣動。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十二經。故曰:稟腎間動氣以資始。藉胃中穀氣以資生。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合胞絡為用。宣流氣血。分別清濁。運導營衛上升下降。各得其所。脈受胞絡之交。故胞絡脈。終於第四指。三焦脈。即起於無名指之端。循手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 外止肩。故肩肘 臂痛。皆三焦病。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胞。下膈屬三焦。故病為嗌乾。為喉痺。其支者。從膻中入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下頰至項。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交頰至目銳 。故三焦病。耳後痛。耳聾頰腫。目銳 痛。三焦之大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