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
【基原】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果實。
【異名】又稱寒瓜、夏瓜、水瓜,西瓜汁又叫天生白虎湯。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入心、胃、膀胱經。
【功 效】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
【應用】
- 暑熱傷津。陽明熱甚,舌燥煩渴,或神情昏冒,不寐,語言懶出——暑熱病熱盛津傷:西瓜剖開,取汁一碗,徐徐飲之。(《本草匯言》) 或用三皮飲:西瓜皮、冬瓜皮、黃瓜皮煮水,加糖、烏梅少許,以清暑利尿解渴。
- 口瘡、咽喉炎。心火上炎,口瘡舌赤,濕熱蘊結下焦,小便黃赤不利——西瓜霜:西瓜汁加適量芒硝重結晶而成。
- 腎炎、水腫——西瓜蒜:西瓜掏空,納入蒜,用泥封好後,烘烤至熟。
【使用注意】 西瓜甘寒,若素體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少食為佳。
【現代研究】
西瓜內含蘋果酸、果糖、葡萄糖、蔗糖及多種氨基酸(瓜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胡蘿蔔素,及鈣、磷、鉀等微量元素,其中鉀的含量較高。其所含無機鹽,有利尿作用,所含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質轉化為可溶性蛋白質,可配合治療急、慢性腎炎。
【參考文獻】
- 汪穎《食物本草》:“療喉痹。”
- 張璐《本經逢原》:“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泄。能解太陽、陽明中渴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
[附:西瓜翠衣]
即西瓜皮,味甘性涼,入脾胃經。《隨息居飲食譜》載其可“涼驚滌暑”。其清熱解暑之力不及西瓜果肉,利尿通淋之功則較優。可用於輔助治療高血壓:西瓜翠衣10~12克,草決明10克,煎湯代茶,名為翠衣決明飲。
番茄
【基原】為茄科植物番茄的果實。
【異名】又叫番茄、六月柿、洋柿子、番茄等。
【性味歸經】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經。
【功 效】生津止渴,涼血平肝。
【應用】
- 熱病口渴:涼拌番茄或直接食用。
- 高血壓,眼底出血(動脈硬化造成):每日晨起空腹生吃一個。
【現代研究】
番茄中含有大部分易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果糖、有機酸,能降低血壓和毛細血管通透性,有一定抗炎、利尿作用,常食對腎病患者有益。番茄中94%為水分,故有清熱解毒、生津利尿作用。有機酸含量多,但VC含量並不高。且VC因與果膠在一起不易被破壞,即使加熱也不易被吸收。
【按語】
番茄外形美觀,色澤鮮豔,汁多肉厚,酸甜可口,既是蔬菜又可做果品,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均很高,因其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經,故其具有清補之功。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夏季採收,洗淨鮮用。在明《群芳譜》有錄,稱番柿,至清代一直作為觀賞植物,但現在已成為倍受喜愛的食物。
甘蔗(《名醫別錄》)
【基原】為禾科植物甘蔗的莖杆。
【異名】薯蔗、幹蔗、竿蔗、糖梗。
【性味歸經】甘,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生津,下氣潤燥,和胃降逆。
【應用】
- 虛熱咳嗽、口幹涕唾: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極潤心肺。(《本草綱目》)
- 發熱口幹,小便澀:甘蔗去皮盡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搗取汁服之。(《外台秘要》)
- 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甘蔗汁七升,生薑汁一升,二味相和,分為三服(《梅師集驗方》)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按語】
甘蔗之渣滓,曬乾煆成炭,研細末,可外敷傷口,加香油調後用。甘蔗甘涼汁多,和胃潤腸,止渴解酒,生津充液,時有內熱煩渴者食之宜。
【參考文獻】
- 《本草綱目》:“蔗,脾之果也,其漿甘寒,能瀉火熱。”
- 《隨息居飲食譜》:“榨漿,名為天生複脈湯。”
橄欖(《日華子本草》)
【基原】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實。
【異名】又名青果。
【性味歸經】甘、澀、酸,平。入肺、胃經。
【功效】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止咳。
【應用】
- 時行風火喉痛,喉間紅腫:鮮橄欖、鮮萊菔,水煎服。(《王氏醫案》青龍白虎湯)
- 河豚魚諸毒,諸魚骨哽:橄欖搗汁或煎濃汁飲服。(《隨息居飲食譜》)
- 預防白喉、上感、流感:鮮蘿蔔(白色為好)60g,鮮橄欖2~5個,開水泡服或水煎代茶。(《飲食治療指南》)
- 百日咳:生橄欖二十粒,燉冰糖作三次服。(《飲食治療指南》)
【使用注意】
凡熱性咳嗽者,待熱稍退後才能用本品。
【現代研究】
據臨床報導,鮮橄欖煎湯內服可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參考文獻】
- 《日華子本草》:“開胃,下氣,止瀉。”
- 《本草再新》:“平肝開胃,潤肺滋陰,消痰理氣,止咳。”
豆腐(《本草圖經》)
【基原】豆腐為豆漿用鹽或石膏點後,凝成豆腐花,再用布包裹,濾去部分水分,即成。
【性味歸經】甘,涼。入脾、胃 、大腸經。
【功效】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催乳。
【應用】
- 下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濟方》)
- 小兒夏季發燒不退,口渴飲水多:豆腐500g,黃瓜250g,煮湯代茶飲。(《食物與治病》)
- 小兒麻疹出齊後清熱用:豆腐250g,鯽魚二條,煮湯飲。(《食物與治病》)
- 產後乳少:豆腐500g,炒王不留行20g,煮湯。喝湯吃豆腐。(《食物與治病》)
【使用注意】 疔瘡病患者忌食。
【按語】
豆腐能清火,肺熱痰黃、咽痛、胃熱口臭、便秘者較適宜。水土不服、遍身作癢、皮疹,每天食豆腐,可協助適應水土。過食豆腐有腹脹、噁心反應,萊菔可解。
【參考文獻】
- 《本草綱目》:“清熱散血。”
- 《食鑒》:“寬中益氣,和脾胃,下大腸濁氣,消脹滿。”
- 《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