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本草圖經》)

【基原】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莖,經茭白黑粉刺激而形成的紡錘形肥大的菌癭。

【異名】菰首、菰筍、茭瓜。

【性味歸經】甘,寒。入肺、脾經。

【功效】清熱除煩,催乳。

【應用】

  1. 產後無乳:茭白15g~30g,通草9g,豬腳煮食。(《湖南藥物志》)
  2. 便秘心胸煩熱,高血壓:鮮茭白60g,加旱芹菜30g,水煎服。(《食物與治病》)

【使用注意】 脾胃虛冷作瀉者忌食。

【按 語】

茭白以粗壯白嫩為佳。性寒,對於陰虛內熱,便秘溲赤、咽乾等熱病相宜。

【參考文獻】

  1. 《本草拾遺》:“去煩熱,止渴,除目黃,利大小便,止熱痢,解酒毒。”
  2. 《食療本草》:“利五臟邪氣,白癩,癘瘍,目赤,熱毒風氣,卒心痛,可鹽、醋煮食之。”

香椿葉(《本草綱目》)

【基原】為楝科植物香椿的嫩芽。

【異名】香椿、香椿芽、香椿頭。

【性味歸經】苦,平。入肝、胃、腎經。

【功效】清熱化濕,解毒。

【應用】

  1. 唇上生疔:取本品嫩葉,搗爛,和酒服之。(《嶺南采藥錄》)
  2. 赤白痢疾:香椿葉100~200g,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使用注意】 慢性病者不宜食用。

【按語】

香椿葉自古為時令名品。可作攤雞蛋,鹽漬、涼拌食用,均具風味。

【參考文獻】

  1. 《唐本草》:“主洗瘡疥、風疽。”
  2. 《陸川本草》:“健胃,止血,消炎,殺蟲。治子宮炎、腸炎、痢疾、尿道炎。”
  3. 《食療本草》:“動風,多食令人神昏,血氣微。”

香蕉(《本草綱目拾遺》)

【基原】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實。

【異名】蕉子、蕉果。

【性味歸經】甘,寒。入脾、胃經。

【功效】清熱,潤腸,解毒,止痛。

【應用】

  1. 痔瘡及便後出血:香蕉二個,不去皮,燉熟,連皮食之。(《嶺南采藥錄》)
  2. 牙痛:香蕉兩枚,煎熱汁一碗,含漱。(《經驗方》)

【使用注意】 進食過多,會導致胃腸功能障礙。

【現代研究】

果肉中所含的5—羥色胺可使胃酸降低,香蕉本身又能緩和對胃粘膜的刺激,故對一些藥物等誘發的胃潰瘍有保護作用。每日食入5—羥色胺10mg對胃腸功能並無障礙,但食入過多,則可引起障礙。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液有抑制真菌、細菌的作用。

【按語】

臨床發現,糖尿病病人攝入香蕉中的糖類後,尿糖較進食別的糖類為低。香蕉中果糖與葡萄糖之比為1:1,這一天然組成,對治療脂肪痢是合適的,也適用於中毒性消化不良。香蕉質潤性軟,適合於老年人、習慣性便秘、高血壓、冠心病者經常食用。

【參考文獻】

  1. 《本草求原》:“止渴潤肺解酒,清脾滑腸,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瀉止痢。”
  2. 《本草綱目拾遺》:“收麻風毒。兩廣等地濕熱,人多染麻風,所屬住處,人不敢處,必種香蕉木本結實於院中,一年後,其毒盡入樹中乃敢居。

粟米(《名醫別錄》)

【基原】為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

【異名】小米。

【性味歸經】甘、鹹,涼。入脾、胃、腎經。

【功效】健脾和胃。

【應用】

  1. 脾胃虛弱,食不消化,嘔逆反胃:粟米半升,搗如粉,水和丸如梧子,煮令熟,點少鹽,空腹和汁吞下。(《食醫心鏡》)
  2. 胃熱消渴:粟米煮飯。(《食醫心鏡》)

【使用注意】 粟米不宜與杏仁同食,食則令人嘔吐腹瀉。

【 現代研究】

粟米中含蛋白質及脂肪量較高,蛋白質中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有補益作用。

【按語】

粟米,山東最多,五穀中最硬,謂之硬粟,但得漿水則易化。小米煮的焦飯鍋巴,又名黃金粉。性味甘平,能補中益氣,健脾消食,止泄。北方產婦多喜服粟米粥,亦是嬰幼兒良好食品。此外,發芽的粟米稱為粟芽,內含澱粉酶、維生素B、澱粉、蛋白質等,有良好的消化作用,可晾乾研末服用。

【參考文獻】

  1. 《本草衍義補遺》:“粟,陳者難化。所謂補腎者,以其味鹹之故也。”
  2. 《隨息居飲食譜》:“粟米功用與秈米略同,而性較涼,病人食之為宜。”

茶葉(《本草便讀》)

【基原】為山茶科植物茶的葉。

【性味歸經】苦、甘,涼。入心、肺、胃經。

【功效】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祛濕利尿,消食止瀉,清心提神。

【應用】

  1. 霍亂後煩躁臥不安:乾薑(炮為末)6g,好茶末3g。上二味,以水一盞,先煎茶末令熟,即調乾薑末服之。(《聖濟總錄》薑茶散)
  2. 熱毒下痢:好茶500g(炙),搗末,濃煎一、二盞服。久患痢者亦宜服之。(《食療本草》)
  3. 血痢:鹽水梅(除核研)一枚,合臘茶加醋湯沃,服之。(《聖濟總錄》)

【使用注意】失眠者忌服。

【現代研究】

茶葉中含400多種化學物質,主要有嘌呤類生物鹼,如咖啡鹼、可哥豆堿等;含有鞣質、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試驗證明茶葉對治療放射性損傷,保護造血機能,提高白細胞數量有一定功效。可治療痢疾、急慢性胃腸炎、急性傳染性肝炎等病。 茶葉上可清頭目,中消食滯,下利二便。《隨息居飲食譜》曰:“清心神醒酒除煩,涼肝膽滌熱消痰,肅肺胃明目解渴。”適於肥胖、高血壓、水腫、腫瘤病人飲用。

【按語】

茶樹通常種植三年以上即可采葉。以清明前後嫩葉初發時為佳,以後採摘時間愈遲品質愈次。由於加工不同可分綠茶、紅茶等。綠茶能清心神,滌熱,肅肺胃。紅茶能溫脾胃,暢中焦。

【參考文獻】

  1. 《隨息居飲食譜》:“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收藏不洩氣者良,色紅者,已失其清滌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飲。”
  2. 《本草綱目拾遺》:“雨前茶產杭之龍井者佳,蓮心第一,旗槍次之;于穀雨前撮成茗,故名。三年外陳者入藥,新者有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