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癰久瘡口不合論

  1. 治癰久而瘡口不合,其肉白而膿血少,此為瘡口冷滯,乃病患氣血枯竭不潮,於瘡遂致如是,合用白北艾湯洗,神異膏貼,多服排膿內補散。每日用好北艾葉一把,入瓦器內濃煎湯。避風處乘熱用艾湯澆洗瘡口四圍淨肉,以舊絹帛兜艾葉乘熱沃澆,一日一次,洗了須避風;仍燒松香,以煙熏瘡口良久,用神異膏貼之。其瘡不可與厭穢之人見,若不能禁忌,瘡口難安,藥亦無效。
  2. 病癰疽之人,適被庸醫用毒藥掩 ,或以針刀傷割,不能生肌肉,瘡口不合,切不可用急澀斂口藥,當只用豬蹄湯、北艾湯相間洗,以神異膏貼之,並服排膿內補散。
  3. 前方但是居於州縣間、有力者能及之,若適在鄉原、與夫無力以市藥者,只可用鷺藤酒一方,終始服餌,俟其疽破,即以神異膏貼之,蓋神異膏所用藥材,皆非貴細難得之藥。前後用此以醫,田夫野老,百發百中。

大川烏丸 治發背,活經絡,生肌肉。

大川烏(生,去皮、尖) 當歸 赤芍 蘇木(銼,炒) 沒藥(生用,一兩,別碾) 乳香(一兩,別碾) 穿山甲(用蚌粉炒脆,去粉,二兩) 獨活(合用老羌活。今鋪中所賣獨活乃土當歸,不可用,二兩)
上為細末,和勻,酒煮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溫酒下三十丸,空心下。

二烏丸 治發背,托裡定痛,驅風毒,涼血。

羌活(去苗) 薄荷葉(各三兩) 川芎(以上各不見火) 元參 地榆 麻黃(去節) 防風(去蘆) 天麻 白芷 白僵蠶(用直者,去絲、足、口) 牛蒡子 炒蔓荊子(去蒂並白膜) 旋覆花(去萼) 荊芥穗(各二兩) 甘菊花(三兩) 何首烏(四兩) 甘草(炙,四兩半) 蟬蛻(去足,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茶清任下,食後服。

退毒下膿漏蘆湯 治疽作二日後,與五香連翹湯相間日服之。

黃耆(生用) 連翹(各一兩) 大黃(一分,微炒) 漏蘆(一兩,有白茸者) 甘草(半兩,生用)沉香(一兩)
上為末,薑棗湯調下。此二方連日相間服,乃宣毒之藥,覺毒盡住服。

參苓順氣散 治病癰疽人,進飲食,降氣,健脾。

烏藥(一兩半) 人參(一分) 茯苓(一分,白者) 青皮(去白,半兩麩炒,半兩蜜炙) 真紫蘇子(二錢半,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末二錢,水一盞,薑、棗煎至八分,早晨空心溫服。煎藥不用紫薑,能發熱、動氣;當用老薑,連皮使。

梔子黃芩湯 治發背瘡潰後,因飲食有傷,調攝不到,發熱不住,用以退熱。

漏蘆 連翹 山梔子仁 黃芩(去心。各二兩半) 黃耆(生用,一兩) 防風 石韋(合使桑白皮自取者) 甘草(生) 犀角(生用) 人參 苦參 白茯苓(各二錢半)
上已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蚣蠍散 治癰疽瘡口小而硬,貼膏藥而膿不來。此為風毒所勝。

赤足蜈蚣(一條,去頭足,生用) 全蠍(三個,去爪,要有尾者,生用) 木香(一錢重)
上為細末。每用時,先以豬蹄湯藥洗疽了,以此藥一匙許,糝於膏藥面上,近瘡口貼,其效如神。每用神異膏,合先量疽大小,塗在紙花上了,卻用此藥糝於膏藥上,要使先到瘡故也。若瘡口闊大及不硬,則不必用此。

內托黃耆丸 治因用針砭傷其經絡,白膿、赤汁逗流不止。

黃耆(八兩,生用) 當歸(二兩,洗、焙) 肉桂(去粗皮) 木香 乳香(別研) 沉香(以上四味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綠豆粉四兩、生薑自然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熱水下,不拘時候。

沉麝湯 治發背疽之人,斂口生肌。不得用躁急之藥,合用麥飯石膏塗,續用好膏藥貼之,瘡口自然斂合。如醫治後,時為庸醫用毒藥掩 、或刀割傷內血重者,兼服此。

木香 麝香 沉香 藿香葉 連翹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無時。疽疾既已,先服取毒之藥,又用麥飯石膏塗貼,五、七日之後,病漸減退,合服大川烏丸、二烏丸驅除餘毒,活氣血,生肌肉,排宿膿,去風邪,又合服洪氏內補散,多服為妙。

立效散 治發背及諸癰疽並瘰癧有效。

皂角刺(半斤,揀去枯者,細銼,炒赤色為度,須耐久妙) 甘草(二兩,合生用) 栝蔞(五個,去皮取肉並仁,搗研,炒黃,乾者不必炒) 乳香(半兩,別研和入) 沒藥(一兩,別研和入)
上五味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乳癰與前方間服,神妙、神妙﹗

忍冬丸 療病既愈,須預防發癰疽宜。

忍冬草(左纏藤是也。不拘多少,根、莖、花、葉皆可用)
上以酒於瓶內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晒乾,入甘草少許,為末,以所浸酒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飲任下,不拘時。

治一切癤毒癰疽,將結則散,已聚則破,已破痛不可忍者,貼之則寬,止痛神效,不可具述(按︰以下所製方,皆不另立方名)。

無鹽桃末 皂角末 白芷末 荊芥末 草烏頭末
上等分,用米醋調,貼四圍,留中。蜜調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