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胎前門

胎前用藥大法

【歌】
婦人初妊最難看,惡食貪眠或嗜酸,母病則須先療母,因胎即便把胎安。

【論】
王海藏曰︰安胎之法有二,如母病以致動胎,但療母而胎自安也。若胎氣不固,或有所觸動以致母病者,宜安胎則母自愈矣。胎前氣血和平則百病不生,若氣旺而熱,熱則耗血而胎不安,治當清熱養血為主,惟在起居飲食調理得宜,絕去嗜欲,安養胎氣,雖有別症,總以安胎為主。

胎前有三禁

【歌】
胎前三禁要須知,利水相煎汗下時,只為厥陰為祖氣,若能不犯始為奇。

【論】
張潔古曰︰婦女天癸未行屬少陰,天癸即行屬厥陰,天癸既絕屬太陰。故治胎前從厥陰者,是祖氣生化之原也。厥陰與少陽相為表裡,故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下二焦。謂之三禁者,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若發汗則同傷寒下早証,利大便則脈數而動於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而胃中枯燥,用藥能不犯此三禁,則榮衛和而寒熱自止矣。

胎前藥忌群隊

【歌】
胎前最忌藥成群,識者須將氣血分,氣病惟宜枳殼散,血虛內補可為君。

【論】
張子和曰︰治婦人病必先問月水及娠,不可純用破氣行血之藥,恐傷胎於疑似之間也。許學士曰︰妊娠惟在抑陽助陰,然胎前藥最忌群隊,倘陰陽交錯,別生他病,唯南山道士枳殼散所以抑陽,四物湯所以助陰,但枳殼散少寒,單服之恐有胎寒腹痛之患,以內補丸佐之,則陽不致強,陰不致弱,陰陽調和而胎自安矣。

【方】

內補當歸丸
當歸(三兩) 熟地(二兩酒蒸) 宜加杜仲 續斷 山藥 砂仁(炒) 蜜丸服。

胎前宜健脾養血開郁補腎

【歌】
脾腎雖分先後天,陰陽氣血總相兼,瘦人過動宜清理,自汗滋陰合自然,怒氣傷肝常嘔逆,胎元不運懶多眠,惟宜開郁安胎氣,養血和中疾自痊。

【論】
脾為後天之長,腎為先天之原。有孕則礙脾,以致運化遲而生濕,濕生熱,故用白朮以健脾燥濕,黃芩以清熱安胎,此形瘦血熱,營行過疾,胎常上逼,過動不安,食少面黃,倦怠無力者宜之。若火旺口乾,發熱自汗,煩躁腹痛者,又宜生地、歸、芍以養血也。若性急多怒,形實氣盛,面黑胸滿,嘔逆腹痛,胎常不運者,又宜砂仁、香附以開之。腎為沖任之根,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若腎虛腰軟,腳膝無力,又宜六味丸去丹皮加杜仲、續斷。故健脾、養血、開郁、補腎,治雖不同,然五行相生,循環無端,一以貫之。總之使其氣血和平,無過不及而已。

【方】

安胎飲
陳皮 茯苓 藿香 砂仁 當歸 紫蘇 甘草 白朮 黃芩 大腹皮 薑(三片) 水煎服。惡阻倍藿香、陳皮加半夏。胸膈不寬加枳殼去白朮。惡寒倍蘇葉,生薑,去黃芩。虛煩加麥冬、知母去白朮。子腫加山梔、木通倍腹皮。咳嗽加桑皮、麥冬去白朮。子淋加木通、淡竹葉、茯苓。頭痛加川芎、羌活、防風。腰痛加杜仲、續斷、補骨脂。痢疾加黃連、木香、木通。胸腹痛加香附、白芍、延胡。泄瀉加澤瀉、白朮、茯苓。傷寒無汗加羌、防,去苓、朮。寒熱往來加柴胡、蘇、薑。傷食加枳殼、砂仁,去苓、朮。誤服毒藥加知母、白扁豆。胎動不安倍當歸、砂仁。胎不長加參、耆、歸、朮。下血加阿膠、艾葉、芎、歸。胎太盛加黃楊腦、陳皮。胎氣上逼加砂仁、蘇梗。不眠加茯神、棗仁、竹葉。胎氣下墜加川芎、續斷。血虛加白芍,熟地。瘧疾加柴胡、知母。胎欲墜加續斷、杜仲、芎、歸。臨產加川芎、當歸。

安胎飲加減活法

【歌】
安胎飲裡紫蘇甘,大腹砂仁桔藿堪,芩朮歸苓薑水煮,胎前諸症可相參。惡阻停痰半夏宜,茯苓甘草藿陳皮,砂仁大腹同香附,蘇葉生薑功最奇。胸滿心疼號子懸,蔥頭枳殼可同煎,砂仁大腹甘蘇葉,白朮黃芩應避嫌。口渴虛煩加麥冬,茯苓竹葉及防風,山梔知母歸生地,補血生津有大功。腫脹皆因濕熱多,健脾利水自安和,木通苓澤薑皮朮,大腹陳皮及炒莎。腰痛皆因腎氣虛,須防孕子絕衣裾,地黃杜脂芎山藥,續斷當歸總載書。咳嗽原來屬肺家,要分虛實莫涂鴉,虛將天麥阿膠等,實用蘇陳桑杏砂。往來寒熱屬於肝,血少風邪勿誤看,四物八珍醫血弱,柴胡加減療風寒。食傷水瀉損於脾,下痢稠粘作熱醫,熱則香連丸可治,四苓香附茯陳皮。不眠驚悸屬於心,怔忡虛煩汗不禁,遠志棗仁龍眼肉,茯神柏子及人參。觸犯胎元動不安,縮砂末服是神丹,或兼佛手同生地,膠艾加之治血乾。大抵胎前宜四物,川芎用早恐升提,地黃泥膈須加減,順氣和中勿執迷。

脈法

《內經》曰︰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又曰︰婦人足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又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秦越人曰︰三部浮沉正等,按之不絕者,有妊也。崔紫虛曰︰陰搏於下,陽別於上,氣血調和,有子之象。手之少陰其脈動甚,尺按不絕,此為有孕。少陰屬心,心主血脈,腎為胞門,脈應於尺,或寸脈微,關滑、尺數,流利往來如雀之啄,或診三部,浮沉一止,或平而虛,當問月水,婦人有病而無邪脈,此孕非病,所以不月。齊仲甫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氣血調和,陽施陰化也。王叔和曰︰脈平而虛,妊子法也。診其脈左少陰動甚者,妊子也。夫少陰心也,心主血。足少陰腎也,腎主胞門,大抵少陰經左手屬心,右足屬腎,下主乎尺,尺中按之不絕者,有妊也。亦有元虛而微細濡弱或伏者。《脈訣舉要》曰︰男女之別以左右取,左疾為男,右疾為女,沉實在左,浮大在右,左男右女,可以預剖。蓋左脈疾勝於右是為男,以男屬陽居左,胎氣鐘於陽,故左勝。右脈疾勝於左是為女,以女屬陰居右,胎氣鐘於陰,故右勝也。大抵沉實者為男,沉細者為女,右尺浮大者,固知其女,左尺浮大者,大約多男,沉細是女,沉實是男,即所謂諸陽為男,諸陰為女也。右尺浮大為女,左尺浮大為男,即所謂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也。又曰︰中指一跳一止者,一月胎。二跳二止者,二月胎也。

妊娠之脈如何認,要辨陰陽衰與盛。陰陽俱盛滑而和,兩手調和數相應。其人能食身無熱,容色如常是妊定。脈來左盛是男形,右手偏洪是女孕。孕真帶嘔頭昏悶,此是停痰惡阻病,急宜正胃與消痰,固血安胎全兩命。若還腰腹具脹時,日暮咽乾潮熱盛,多眠惡食倦昏痰,此屬經凝卻非病。胃脈疾數胎三月,小腸但數五月母,指下動急在大腸,八月懷孕知其數,大綱孕婦類如斯,任意推詳審動靜。婦人經自斷而有軀,其脈反弦,恐其後必大下,不成軀也。脈來近去遠,故曰反以為有軀而反斷,此為有陽無陰故也。

惡阻

【歌】
惡阻生於二月時,心煩悶亂食難施。胚胎經隧多壅塞,濁氣攻沖運化遲,氣郁停痰兼胃實,虛寒肝火並憂思,大都止嘔調脾胃,順氣和中最得宜。

【論】
惡阻者,謂妊娠吐嘔、惡心、頭眩、惡食、擇食是也。《產寶》謂之子病。巢氏謂之惡阻。陳良甫謂胃氣怯弱,中脘停痰,脈息和順,但四肢沉重,頭眩擇食,惟嗜酸鹹,甚者寒熱嘔吐,胸膈煩滿,半夏茯苓丸。

張仲景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於法六十日當有此症,設有醫者治逆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金匱要略》曰︰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

【脈】
嘔吐痰水寸必沉滑,澀郁遲寒微虛數熱,怒氣傷肝脈弦而弱,或虛或實有力無力。

痰水
惡阻多因胃有痰,飲隨氣上亦相參,二陳砂藿堪和胃,若喜酸嘗主是男。戴複庵曰︰胎前惡阻見物嘔吐,嗜酸鹹物,多臥少起,俗名病鬼。蓋其人宿有痰飲,血壅遏而不行,飲隨氣上停滯肝經,故喜酸物,金能克木,以辛勝之,小半夏茯苓湯主之,或二陳湯、砂仁、藿香。

虛寒
胃虛令人常吐食,胃冷無緣納水漿,二者必然脈遲細,人參半夏與乾薑。

肝火
小腹平明氣上沖,因而郁塞滿胸中,厥陰相火沖於胃,茹橘蘆根用總同。羅大無曰︰妊娠三月嘔吐惡阻,每至寅卯時覺小腹有氣上沖,然後膈滿而吐,此肝火挾沖脈之火上沖也,用沉香磨水,化抱龍丸一服,胸膈氣不升吐自止也。

氣郁
氣郁中焦嘔吐生,頭眩胸滿脹非輕,脈來左手弦而弱,苓半煎湯下抑青。朱丹溪曰︰嘔吐暈眩,脈左弦而弱,此惡氣因怒氣所激,肝氣傷乃挾胎氣上逆,參朮補之非也,宜半夏茯苓湯下抑青丸,或砂仁炒為末,淡薑湯調服二錢。

胃實
氣血成胎二月間,中焦壅塞不能還,必然穢濁攻於胃,水谷如何得下關。蘆根湯。丹溪曰︰妊娠嘔逆不食,心煩悶亂,乃是氣血積聚以養胎元,精血內郁,穢濁之氣上攻於胃,宜陳皮半夏湯。

用藥大法
李茂翁曰︰左脈弱而嘔,服諸藥不止者,當服理血歸原藥則愈矣。經曰︰無陰則嘔是也。歸原散。薛立齋曰︰中脘停痰,二陳東加枳殼,若飲食停滯,六君子東加枳殼,若脾胃虛弱,異功散。胃氣不足,人參桔皮湯。氣惱加枳殼,胸脅痞悶加蘇梗,脅痛加柴胡,飲食少思六君子加枳殼、蘇梗,頭暈體倦六君子,脾胃虛弱,嘔吐不食,半夏茯苓東加白朮。蓋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砂仁善能安胎氣,健脾胃,予常用驗矣。故王子亨白朮散、局方人參丁香散、楊振人參桔皮湯、齊自明醒脾飲,不用半夏亦可。

【方】

半夏茯苓丸
茯苓 半夏 桔皮 枳殼 人參 甘草 乾薑
蜜丸每服二十丸。《肘後方》無薑、半。只五品。

乾薑人參半夏丸
乾薑 人參(各一兩) 半夏(二兩) 生薑汁
糊丸,砂仁湯下。

橘皮竹茹湯
橘皮 竹茹 茯苓 半夏 生薑 水煎服忌羊、雞、魚、麵。

蘆根湯
生蘆根 桔皮 生薑 大腹皮 枇杷葉
水煎。

歸原散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 半夏 桔梗 甘草 枳殼 川芎 當歸 白芍 丁香
薑棗水煎。

半夏茯苓湯
半夏 茯苓 生薑 桔皮 人參 旋複花 白芍 甘草 川芎 桔梗 細辛 生地
如熱去細辛加知母,瀉去生地,二服後,服茯苓丸。

二香散
香附(一兩) 藿香(五錢) 甘草(二錢)
為末砂仁湯調服二錢。

子煩

【歌】
內心焦煩號子煩,金為火爍是根源。心煩肺熱多消渴,若是胸煩嘔吐翻,郁悶不舒胎氣熱。但煩無疾是虛煩,若兼恍惚心驚悸,竹葉門冬不可喧。

【論】
妊娠苦煩悶者,以四月受少陰君火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以養氣。若母心驚膽寒有郁悶,名子煩也。

《產寶》曰︰子煩有四証,有中心煩,有胸中煩,有產煩,有子煩,皆熱也。肺虛而火乘之,則心煩也。停痰積飲而嘔吐涎沫,惡聞食氣,胸中煩也。但熱而煩,似無疾者,虛煩也。氣血停積,虛熱相搏,氣郁不舒,煩躁吐沫,劇則胎動不安,均為子煩也。竹葉湯、麥門冬飲、氣滯紫蘇飲、痰竹瀝湯。

【脈】
子煩屬熱,脈必洪數,沉氣滑痰,虛則無力。

【方】

竹葉湯
防風 黃芩 麥冬 茯苓 竹葉 山梔 當歸
《外台秘要》有竹瀝無竹葉,一方有知母無梔、芩、當歸。

麥門冬飲
麥冬 人參 茯神 生地 黃芩 犀角 甘草 蓮心

竹瀝湯
竹瀝(一升) 茯苓(四兩) 麥冬 防風 黃芩(各三兩) 水四升煮二升,入竹瀝分三服。知母丸一味為末,棗肉丸服,治誤服藥而虛煩不安者。

煩躁口渴

【歌】
口乾煩躁熱而虛,架構陰陽氣不舒,熱在心脾多有準,煎熬津液不如初,古方知母除胎渴,六一黃耆主氣虛,又有血凝成神醫。(《耿隅載方書》)

【論】
陳良甫曰︰妊娠煩躁口渴者,是足太陰脾經,其氣通於口,手少陰心經,其氣通於舌。若臟腑虛弱,營衛不和,以致陰陽失度,熱乘於心脾,則津液消爍,故煩躁口渴也。與子煩大同小異,宜知母散。虛熱,人參黃耆散,或黃耆六一湯。耿隅治孕婦暴渴,惟飲五味汁,曰︰此血欲凝非疾也,已而果孕。古方有血欲凝而渴飲五味之症,不可不知。

【方】

知母散
知母 麥冬 黃耆 茯苓 黃芩 甘草 竹瀝
水二盞煎八分,去渣沖竹瀝服。

人參黃耆散
人參 黃耆 知母 麥冬 葛根 茯苓 秦艽 甘草 竹葉
水煎服。

黃耆六一湯
黃耆(六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子懸

【歌】
脹滿心胸病子懸,紫蘇余子古人傳,自明停飲兼寒治,李氏胎升相火愆,下氣湯同枳殼飲,瘦胎散共紫蘇煎,若還沖築昏迷悶,蔥白當歸可保全。

【論】
子懸者,胎氣不和,上湊心腹,脹滿疼痛也。由素有寒氣,致令停飲,觸寒發動與氣相會,故心腹脹滿也。李氏曰︰四五月以來,君相二火養胎,以致胎熱氣逆湊心,心腹脹滿疼痛,宜嚴氏紫蘇飲加黃芩、山梔。子懸火盛極一時,心氣悶絕而死者,紫蘇飲速進救之。

【脈】
有兩尺脈伏而絕者,若勞役胎上脹痛水安者,紫蘇飲。若誤服動胎藥以致胎損者,芎歸湯。脈浮滑,蔥白湯。

【方】

紫蘇飲
紫蘇 當歸 川芎 白芍 陳皮 人參 大腹皮(洗淨) 甘草 加薑 蔥白 砂仁
一方有香附無人參。

當歸湯
當歸 人參 阿膠 甘草 蔥白
水煎服。

下氣湯
蘇葉 陳皮 桑皮 茯苓 青皮 白芍 大腹皮 甘草

枳殼飲
枳殼(二兩) 黃芩 白朮(各一兩)
每服五錢,水煎。

瘦胎飲
當歸 白芍 枳殼 砂仁 香附 甘草 益智 母草

蔥白湯
蔥白連須十四根濃服,安生胎,落死胎。

胎水

【歌】
胎水原來是總名,土虛水泛橫流行,惡寒洒淅肌浮腫,喘息 噓腹脹膨,逐水鯉魚遵古法,實脾白朮斂全生,大都順氣調脾胃,利水和中疾自平。

【論】
妊娠五六月,腹大異常,胸腹脹滿,手足面目浮腫,氣逆不安,此由胞中蓄水,俗呼琉璃胎。不治令子手足軟短有疾,宜鯉魚湯或澤瀉散,或苓朮湯。張仲景曰︰妊脹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惡寒,起即頭眩,葵苓散。

【方】

鯉魚湯
白朮 生薑(五兩) 茯苓(四兩) 當歸 白芍(三兩) 鯉魚(一尾二斤)
先煮魚熟取汁澄清,再煎藥五服。

白朮散
白朮 茯苓 澤瀉 陳皮 薑皮 大腹皮 木香
為末砂仁湯下。

苓朮湯
茯苓 白朮(各四兩) 黃芩 杏仁(各三兩) 旋複花(一兩) 桔紅

葵苓散
葵子(半升炒) 茯苓(三兩)
為末飲服方寸匕。

胎水總名也,其面目浮腫者,為子腫。胸腹脹滿者,為子滿。但腳腫者,為子氣也。名既不同,輕重自見,治法亦因而已。

子腫

【歌】
子腫脾虛面目浮,風行水泛濕停留,關門不利從其類,散表分消疾自瘳。

【論】
脾主肌肉,土氣安和則能製水,水自傳化無有停積。
若脾胃氣虛,經血壅閉則水飲不化,濕氣泛溢,外攻形體,內注胞胎,始娠腫滿,兒未成實,必傷胎氣。若臨月而腫,利小便自愈。
薛立齋曰︰子腫,胸腹脹滿,小便不利,通身浮腫者,鯉魚湯。脾胃虛弱,四君子湯。面目浮腫,肢體如水氣,全生白朮散,未應,六君子湯。若脾虛濕熱,下部作腫,補中益氣東加茯苓。若飲食失節,嘔吐泄瀉,香砂六君子湯。若脾虛血少,氣滯,加味歸脾湯。腳腫,陳景初天仙藤散。

【方】

白朮散
白朮 茯苓 陳皮 大腹皮 桑白皮 薑皮
一方去白朮加木香米湯服三錢。

木通散
木通 香茹 蘇葉(各二錢) 枳殼 黃芩(各一錢) 大腹皮(一錢) 木香 訶子皮(各五分)生薑皮 砂仁
水煎服。

單 方
山梔一合,炒為末,米飲調下,治妊娠通身浮腫。

子滿

【歌】
脹滿心胸氣不舒,要分虛實漫躊躇,風邪水搏多因實,病後而成又屬虛。

【論】
《產寶》曰︰妊娠經血壅閉養胎,或挾水氣,水血相搏致令腫滿,皆由脾胃虛弱,不能製水,名曰子滿。若水停不去,浸漬入胎,則令胎壞。診其脈浮、腹脹、喘息者,胎必壞也。澤瀉散。妊娠心靜氣和則胎自安穩,若中風寒,邪氣或有觸犯,則隨邪生病。如經血壅閉養胎,忽然胸腹虛腫脹悶,是胎中挾水,脾主肌肉,肌肉空虛,水氣泛濫,故令身腫。然其由或因泄瀉下利,虛損脾胃,或因內熱煩渴,引飲太過,或因關門不利,小便澀少,濕漬脾胃,皆致腫滿,大抵生於五六月之間。蓋胎大則腹滿而氣浮矣。

【方】

澤瀉散
澤瀉 枳殼 茯苓 木通 大腹皮 桑白皮 薑皮
加砂仁水煎服。

防己湯
桑白皮 防己 茯苓 紫蘇 木香 砂仁
薑水煎。

白朮散
白朮(一兩炒焦) 陳皮 薑皮 大腹皮(各五錢)
為末,米飲調二錢。

子氣

【歌】
子氣先從腳面浮,涓涓不治恐長流,全生白朮天仙散,利水扶脾厥疾瘳。

【論】
妊娠三月以後,兩腳面漸腫,行走艱難以致喘悶,飲食無味,似水氣狀,腳趾間有黃水出,謂之子氣,直至分娩方消。此原素有風寒濕氣及脾虛者,雖不可妄投湯藥,亦慮將產之際有不測之虞。宜服天仙藤散以疏郁。

陳良甫曰︰妊娠兩腳浮腫,名曰脆腳。因脾衰不能製水,水血相搏所致,宜全生白朮散健脾土。齊仲甫曰︰子氣不可作水病治,反傷元氣,有此者必易產,因胞中水血多故也。初妊者,胎必壞,育亦行遲痿 。《名醫錄》曰︰宋少主與徐文伯微行,見一妊足腫不能行,少主脈之曰︰此女胎也。文伯診之曰︰此男胎,在左而黑,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惻然曰︰臣請針之。刺三陰交,胎遂墜,男形而黑色,此足腫多男之征也。

【方】

天仙藤散
天仙藤 香附 陳皮 甘草 紫蘇 木瓜 薑皮

全生白朮散
白朮(一兩炒) 茯苓 陳皮 薑皮 大腹皮(各五錢)
為末米飲下二錢。

子癇

【歌】
忽然昏冒不知人,有間蘇來發作頻,此是風邪肝木病,羚羊角散效如神。

【論】
《產寶》曰︰風是四時八方之氣,常以節氣之日候之風,從其鄉來者,謂之虛邪賊風,逢人之虛而中之者,隨其所在而病也。夫五臟六腑之俞皆在於背,臟腑虛者感發難治。若傷太陽之經,複遇寒濕相搏,口噤脊強,名曰風痙。妊娠而發者,昏冒不識,人須臾則醒,醒後複發,名曰子癇,又名子冒。久則發痙,宜千金羚羊角散,或葛根東加竹瀝。

【方】

羚羊角散
羚羊角 五加皮 防風 當歸 酸棗仁 白茯神 獨活 甘草 川芎 木香
薑引水煎。

葛根湯
葛根 茯苓 人參 澤瀉 甘草 防己 防風 當歸 川芎 獨活
水煎,臨服加竹瀝半杯,薑汁兩匙。

子喑

【歌】
子喑言低不出聲,少陰絡壅不能鳴,清心降火調心腎,分娩經通語自清。

【論】
《內經》黃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何也。岐伯對曰︰胞之絡脈絕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絡者,系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曰︰治之奈何。曰︰無治也,當十月複。馬玄台曰︰舌雲九月腎經養胎,故喑似拘泥,但九月之時,兒體已長胞絡,宮之絡脈系於腎者,阻絕不通,故間有之。蓋腎之脈下貫於腎,上系舌本,脈道阻絕,則不能言,至分娩後能言也。博陵醫之神者曰︰郝翁有一妊娠,喑嘿不能言,郝曰︰兒大經壅,故不能言,兒生經通,自能言矣。蕭賡六曰︰內經大奇論以胞精不足善言為死,不言為生,此可驗,九月而喑,非胞精之不足,故當十月而複也。

子嗽

【歌】
十二經中嗽不同,火痰濕熱寒風,七情六氣分虛實,活法隨機可變通。

【論】
肺主乎氣,外合皮毛,形寒飲冷傷肺則咳嗽也。有涎曰嗽,無痰曰咳。五臟六腑俱受氣於肺,各以其時感之而成病也。秋則肺受之,冬則腎受之,春則肝受之,夏則脾受之,諸臟不已,冬傳其腑。妊娠嗽者,名曰子嗽。實者參蘇飲以散之,虛者天門冬湯以補之。若久嗽不已。恐傷胎氣也。薛立齋曰︰咳嗽,秋間風邪傷肺,金沸草湯。夏間火邪克金,平肺散。冬間寒邪傷肺,人參敗毒散。春間風邪傷肺,參蘇飲。然肺屬辛金生於已土,久嗽不已,多因脾虛不能生肺氣,腠理不密,外感風邪。或因肺虛不能生水,致陰火上炎,治當補土生金,滋腎安胎為要也。

【方】

參蘇飲
紫蘇 陳皮 桔梗 前胡 枳殼 茯苓 甘草 葛根
加知母、砂仁。

天門冬湯
天冬 紫菀 知母 桑皮 北味 桔梗 一加阿膠

百合散
百合 紫菀 麥冬 桔梗 桑皮 甘草 竹茹
水煎服,加蜜三匙。

喘息

【歌】
臟氣相乘並肺中,氣爭肺溢不宣通,治宜順氣兼清肺,脈澀肢寒必見凶。

【論】
《產寶》曰︰胎前喘息皆由榮衛之氣流行失度。氣經於臟,臟不能受,諸氣上並於肺,肺隘而氣爭,故喘息也。其始得之,或因恚怒,則精卻,上焦閉而氣不行,則留於肝,肝乘於肺,則喘出於肝也。或因驚恐,則心無所依,神無所依,氣亂於中,心乘於肺,此喘出於心也。或因跌仆,腎氣暴動,傷而不通,腎氣上乘於肺,此喘出於腎也。或飽食過度,動作用力,谷氣逆肺,此喘出於脾也。

【脈】
呂滄州治經歷哈散,侍人病喘不得臥,眾作肺受風邪,治勿效,呂診之,氣口盛於人迎一倍,厥陰弦動而疾,兩尺俱短而離經,因告之曰︰病得之毒藥動血以致胎死不下,奔迫上沖,故喘也。用催生東加芎歸服之,果下一死胎而喘止。

【方】

馬兜玲散
馬兜玲 蘇子 枳殼 桔梗 甘草 桑白皮 陳皮 砂仁

子淋

(附胎壓膀胱)

【歌】
小便淋漓號子淋,胸煩悶亂熱乘心,津虛食熱娘為病,氣滯胎壅子見侵,澤瀉茯苓甘竹葉,木通梔子麥冬芩,膀胱胎壓宜升起,日久須當議補陰。

【論】
腎開竅於二陰,與膀胱為表裡,妊娠胞系於腎,腎虛熱不能利水而小便淋漓,甚者心煩悶亂,名曰子淋,子淋散主之。腎虛不能司化,六味丸去丹皮加車前子。

萬密齋曰︰子淋須分二症,一則妊母自病,一則子為母病。然妊婦自病又分二症,有食辛辣鹹物因生內熱者,有自汗自利津液不足者。子為母病亦有二症,有胎氣壅熱,有胎形迫塞,症既不同,治亦各別。
景曰︰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蜜丸豆大,每服三丸。

【方】

子淋散
茯苓 麥冬 木通 甘草 大腹皮 淡竹葉
水煎服。

附︰胎壓膀胱,六脈細弱,氣血俱虛,不能承載其胎,墜下壓住膀胱下口,因此溺不得出,令穩婆以香油涂手,自產門托起其胎,溺出如注,卻以補中益氣湯升提之。或使一人對患者,皆仰臥以足抵其足,徐徐搖動其腿腹,而胎自上。

心痛

【歌】
心痛多端仔細占,風寒痰熱總相兼,火龍散共砂仁散,痛甚延胡及手拈。

【論】
大全曰︰妊娠心痛乃氣邪痰飲交結,若傷心正經為真心痛,則爪甲青,旦發夕死,夕發旦死。若傷支絡,則乍安乍作,名厥心痛。若傷於子臟,則胎動而下血。妊娠心痛,非止一端,當審脈症而治之。

【方】

火龍散
川楝子 茴香(各三錢) 艾葉(一錢五分,鹽水炒)水煎服。

手拈散
延胡索 五靈脂 草果 乳香 沒藥 末服一錢。

胸腹痛

【歌】
上下攻沖胸腹疼,陰陽邪正互相爭,當歸芍藥原方治,香附砂仁亦有能。

【論】
胸腹痛者,或宿有冷痛,或新觸風寒,皆由臟虛而致也。邪正相搏而並於氣,隨氣上下,上沖於胸則胸痛,下攻於腹則腹痛也。

張仲景曰︰婦人懷娠腹中疼痛,當歸芍藥散。

【方】

當歸芍藥散
當歸(三兩) 白芍(一斤) 茯苓(四兩) 白朮(四兩) 澤瀉(八兩) 川芎(三兩)
末服一錢。

縮砂飲
砂仁(炒)
為末酒調二錢,覺腹中熱胎即安。

腰痛

【歌】
妊婦胞胎系腎經,一毫觸犯不安寧,青蛾通氣調肝腎,還恐胎元不久停。

【論】
何松庵曰︰腰痛脈大而痛不已者,腎虛也,青蛾丸。脈澀而日輕夜重者,氣血凝滯也,縮砂飲。脈浮者,為風邪所乘,大豆紫湯。脈實者,閃挫也,通氣散,總以安胎為主。

【方】

通氣散
補骨脂
炒為末,嚼胡桃以酒服三錢。

青娥不老丸
杜仲(一斤,薑炒) 補骨脂(四兩,鹽酒炒) 桃肉(十枚)
蜜丸服。

鹿角散
鹿角長六寸,燒赤淬酒中,又燒又淬,取酒服。

妊娠傷寒

【歌】
妊娠傷寒先保胎,六經表裡次安排,若然不解生傳變,自有專科莫亂猜。

【論】
妊娠傷寒專以散風清熱安胎為主,如發表香蘇飲,半表半裡黃龍湯,清火黃連解毒湯,餘詳傷寒本科。

【方】

香蘇飲
香附 蘇葉 陳皮 甘草 砂仁
薑水煎服。如太陽經加羌活、防風,陽明經加葛根、知母,少陽加柴胡。

黃連解毒湯
黃連 黃芩 山梔 黃柏
水煎。

黃龍湯
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
實熱去參加砂、桔。

妊瘧

【歌】
乍寒乍熱名為瘧,榮衛陰陽氣不和,汗少汗多行補散,若然和解用柴胡。

【論】
瘧者,寒熱交爭,皆因於風寒也。風為陽邪,化氣而為熱,寒為陰邪,化氣而為寒。陰陽交爭,寒熱更作,或陰並於陽,則陰實陽虛而惡寒。若陽並於陰,則陽實陰虛而發熱。先傷於寒後傷於風,則先寒後熱。先傷於風後傷於寒,則先熱後寒。初瘧無汗者,散之。久瘧多汗者,補之。

【方】

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
加茯苓、知母、陳皮、生薑。

瀉痢

【歌】
水谷不化屬脾虛,臭穢稠粘作熱醫,清熱濃腸兼理氣,和中理氣更扶脾。

【論】
泄瀉者,痛腹腸鳴水谷不化,或喜歡嘔逆,協熱下利,並宜四苓散、黃芩白芍湯。若裡急後重,下痢赤白,稠粘臭穢,謂之滯下,宜香連丸。能食者輕,絕不食者死。壺公曰︰有妊娠病痢不止,脈虛而滑,兩關脈澀。此胎氣不和,相火上炎,似痢非痢也,用安胎藥而愈。

【方】

香連丸
川連(五錢,吳茱萸同炒,揀去吳茱萸不用) 木香(一錢)
神曲糊丸,米飲服一錢。

胎動不安

【歌】
妊娠胎動有多端,內熱房勞或著寒,舉重食傷皆致病,憂思恚怒總相干,保全散共安胎飲,佛手湯同膠艾丸,只恐胎傷因下墜,離經脈見保嬰難。

【論】
胎動不安,有因酒色過度者,有舉重觸犯者,有誤食毒物者,有勞役太過者,有喜怒不常,傷於心肝,觸動血脈者,有信服熱藥反為藥害者,有血少不能養胎者,有胎元內熱者。大法因母病而胎動者,但治母其胎自安。若胎熱血少不堅固者,但安胎母疾自愈。胎動不安者欲知男女生死之法,令人摸之,如覆杯者,男也。如肘頭參差起者,女也。溫者為生,冷者為死。

【方】

保全散
當歸(一兩五錢) 阿膠(五錢) 甘草(三錢)
加連鬚蔥白三莖水煎。

縮砂飲
縮砂仁(炒熟去衣為末)
酒調服二錢,或艾湯調下,服此覺胎動處熱,是藥力到也。

佛手散
當歸 川芎(各一兩)
水煎頓服,生胎自安,死胎自下也。

妊娠吐血

【歌】
怒氣傷肝血上沖,勞傷風熱不相同,須知實火宜清理,虛火滋陰可奏功。

【論】
妊娠吐血者,皆由臟腑有傷而致也。或用心太過,或思慮傷脾,或怒氣傷肝,氣逆於上,血隨而溢,心悶胸滿,久而不已,多致墜胎。若心悶甚者不治。

薛立齋曰︰血症若肝火妄動,先用小柴胡去半夏加山梔、生地,次用四物加黑山梔,或加味逍遙散去丹皮。

若肝經風熱,防風子芩丸。心經有熱,朱砂安神丸。心氣不足,補心湯。思慮傷心者,妙香散。胃經有火,犀角地黃湯。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郁結傷脾,加味歸脾湯。肺經有火,黃芩清肺飲。氣虛不能攝血,補中益氣湯。腎經虛火,地黃丸。但看虛實分治,實火可瀉,法當清熱以養血,虛火可補,法當滋陰以補水,則當自安。若執尋常治血之法,而用行血消血之藥,則胎自墜矣。

胎漏下血

(激經 胞阻 濕胞)

【歌】
下血腹痛名胞阻,膠艾芎歸最有靈,非時卒下為胞漏,月事依期號激經,尿血溺時常有血,漏胞血去不曾停,更有肝風榮實症,防風丸服與黃芩。

【論】
胎漏者,由沖任脈虛,不能約製手太陽、少陰之經血也。懷妊之人經水不行者,壅之以養胎,蓄之以為乳也。若沖任氣虛則胞內泄不能製其經血,故月水時下,亦名胞漏血,則盡人斃矣,此虛症也。

張仲景曰︰婦人宿有症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症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胚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此宿病也。婁全善曰︰妊娠經來不多,飲食精神如故,六脈和緩滑大無病者,血盛有餘也。兒大能飲自不來矣,此緩症也。《百問》曰︰胎息未實,勞力觸犯,或食毒物,或房勞驚恐,致令子宮虛滑,經血淋瀝,敗血湊心,子母難保,此急症也。《產集》曰︰肝經有風,榮經既為風所勝,則所下者,非養胎之血,作漏胎治則誤,宜防風黃芩丸,此實症也。《金匱要略》曰︰妊娠下血,腹中痛者,為胞疽,芎歸膠艾湯。《千金方》曰︰妊娠下血不止,名曰漏胞,胞乾便死,宜用生地黃八兩,以清酒三升,煮減半,絞去滓服。《脈經》曰︰婦人經水下但為微少,師脈之反言有軀。其後審,然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陰陽俱平,榮衛調和,按之滑浮之,則清陽明︰少陰,各如經法。身反洒淅,不欲食飲,頭痛心亂,嘔噦欲吐,呼則微數,吸則不驚,陽多氣溢,陰滑血盛,滑則多實,立經養成,所以月見陰,見陽。精汁凝,胞散,散者損墜,設複陽盛雙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曾有妊娠月信不斷而胎不損,產科熊宗古曰︰婦人血盛氣衰,其體必肥,是以月信來而胎不損,若作漏胎治,則胎必墜,若不作漏胎治,則胎未必墜,誠有旨也。

【方】

膠艾四物湯
當歸 川芎 生地 白芍 阿膠 艾葉

防風黃芩丸
防風(一兩) 黃芩(醋炙黑兩)
末之酒糊丸米飲下三錢。

止漏散
乾生地(四兩) 炮薑灰(二兩)
為末空心米湯調服,二錢服。

備金散
香附(醋炒黑) 當歸 五靈脂(炒黑)
為末米湯調服二錢,加炒黑荊芥,醋炒地榆尤妙。

胎上逼

【歌】
將養失宜胎上逼,若然氣促必傾危,當歸蔥白阿膠草,大腹砂仁功亦奇。

【論】
將養合宜,氣血調和,則胎得其所而產亦順,否則胎氣動逆上逼心肺,以致氣塞不轉,悶亂喘促而死矣。薛立齋曰︰氣逆胎上,紫蘇飲。若飲食不甘,兼六君子。肝火內熱,加味逍遙散。胃火,四君加梔、芩。脾郁,加味歸脾。

【方】

當歸湯
當歸 人參 阿膠 甘草 連鬚蔥白
水煎服,或單用蔥白二十一莖水煎服,未死即安,已死即下。

胎不長

【歌】
氣血兩虛胎不長,黃 白朮共當歸,鯉魚煮汁頻頻服,久久功成胎自肥。

【論】
《聖濟總錄》曰︰調理失宜,飲食減少,氣血虛弱,不能行榮衛化精微,養沖任,故令胎內弱,子氣不足。若使脾胃和而能飲食,水谷化而運氣血,何慮胎氣之不長也。

【方】

黃耆湯
黃耆 白朮 茯苓 麥冬 人參 陳皮 甘草 薑 棗

白朮丸
白朮 當歸 阿膠 地黃 川芎 牡蠣 川椒
蜜丸服三十丸。

集驗方
鯉魚長尺許,煮如食法,飲其汁則胎自長矣。

腹內鐘鳴兒在腹中哭

(附乳法)

【歌】
妊娠腹內似鐘鳴,或有嬰兒哭泣聲,鼠窟黃連雖主治,要知育後不長生。

【論】
妊娠腹內鐘鳴,用鼠窟中土為末,入麝香少許,酒調服二錢,立愈。或以黃連濃煎汁,令母時常呷之。

《產寶》曰︰腹中兒哭者,是臍帶上疙瘩兒含口中,因妊娠登高舉臂脫出兒口,因此作聲。令妊婦曲腰,就地如拾物狀,仍入兒口即止。又曰,其治法亦用前二方。薛立齋曰︰黃連性寒,麝香開竅,當酌量用之。

一婦懷娠八月,因舉手掛窗,遂致兒在腹中哭,眾莫能治,一老穩婆教以大豆一升撒地,令孕婦拾之,果未及一半而愈。

妊娠無故忽然兩乳中滴出者,謂之乳。有此症者,兒多不育。

防胎自墜

【歌】
三月七月數應奇,肝一心三五屬脾,七肺九腎皆在臟,傷胃中沖恐墜之,十月養胎遵古法,千金保孕獨稱奇,更宜愛護調神氣,免使胎元不及期。

【論】
大金曰︰陽施陰化,榮衛調和,經脈完固,十月而產。若氣血虛損,不能養胎則墜也。凡腰痛者,多有墜胎之患。王海藏曰︰墜胎之因有五,總由氣血虛弱不能榮養胎元,或七情太甚,內火發動,火能消物而墜。或遇傷勞役飢飽,動胎而墜,或遇於房事,觸犯其胎而墜。或跌仆閃挫,傷動其胎而墜。或大怒悲哀,傷動心肝之血而墜。然而小產甚於大產,由於胎臟損壞,胞系腐爛故也。

巢元方曰︰受胎在腹,七日一變,墜胎在三、五、七月多,二、四、六月少。臟陰而腑陽,三月屬心,五月屬脾,七月屬肺,皆屬五臟,陰常易虧,故多墜耳。一月屬肝,怒則多墜,洗下體竅開亦墜,一次既墜,肝脈受傷,下次亦墜,今之無子者,大半是一月墜胎,非盡不受孕也。

泰山磐石丸
人參 黃 白朮 當歸 川芎 白芍 甘草 熟地 續斷 黃芩 砂仁 糯米 為丸服。

雙胎一死一生

【歌】
跌仆雙胎一死生,器中投鼠實難行,千金蟹爪膠甘桂,方出真人價不輕。

【論】
陽施陰化,精血有餘,則成雙胎。若冷熱失宜,氣血虧損則胎萎而不育,或過期而不產。若雙胎脈弱,經養不周,故偏傷也。候其胎上冷,是胎已死,如抱雞子,熱者為生,冷者多濁物,理之自然者也。孫真人曰︰妊娠僵仆失據,胎動轉上搶心,甚者血從口出,逆不得息。或注下血一斗五升,胎不出,子死腹中,急如產狀,虛乏少氣困頓欲死者。

【方】

蟹爪散
蟹爪(一升) 阿膠(二兩,炒) 甘草(二尺) 桂(半尺)
東流水一斗,煮蟹爪、甘草,取三升去滓內阿膠烊盡,能為一服佳,不能者,食頃再服。若口噤不能飲者,格口灌之,藥下便活,與母俱生。若胎一死一生,則死者自下,而生者自安,若胎已死,獨母活也。煎藥宜用向東灶,以茅葦薪火煎之。

誤服毒藥

【歌】
誤服湯丸胎氣傷,攻沖腹痛實 徨,先煎甘豆湯頻服,知母芎歸亦可嘗。

【論】
立齋曰︰妊娠誤服毒藥,胎動不安者,甘草、黑豆、淡竹葉水濃煎服以解之。若頓仆,用阿膠散送知母丸。若下血腹痛,佛手散、子母丸。去血過多,八珍東加益母。

【方】

阿膠散
生地 當歸 白芍 阿膠 黃 艾葉 甘草 砂仁

知母丸
知母(焙,為末)
棗肉丸如彈子大,每服化下一丸。

白扁豆散
扁豆(生,為末)
每服三錢,米飲調下。

孤漿

【歌】
娠妊水下曰孤漿,脾弱元虛氣血傷,糯米黃 湯早服,免教子母兩分張。

【論】
《脈經》曰︰婦人懷軀六七月,暴下斗餘水,其胎必依而墜,此非時孤漿預下,氣血皆虛故也。大金曰︰妊娠忽下黃汁如膠,或如豆汁,胎動腹痛者宜。

黃 糯米湯
黃 (六兩,炒) 糯米(五合)
一方有川芎,水七升煮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鬼胎

【歌】
聞說鬼胎如抱瓮,面青脈澀腹如冰,雄黃斬鬼班玄散,先哲傳留暗室燈。

【論】
人之臟腑調和,氣血充實,則風邪鬼魅不能干之,若榮衛虛損,精神衰弱,妖魅魍魎得入臟腑,狀如懷子,名曰鬼胎。虞天民曰︰鬼胎屬思想所致,蓋晝之所思,即夜之所見。凡男女之性淫而虛者,肝腎相火無時不起,故勞怯,人多夢與鬼交,故鬼者為胎也。非實有鬼,神交接成胎也。故曰思想無窮,所愿不遂,發為白淫白濁,流於子宮,結為鬼胎。本婦自己血液淫精結聚成塊耳。

【方】

雄黃丸
雄黃 鬼白 莽草 朱砂 巴豆(去油各五錢) 獺肝(炙黃八錢) 蜥蜴(炙) 蜈蚣(各一條炙)
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溫酒下,頃下如蛇蟲乃愈。

斬鬼丹
吳茱萸 川芎 秦艽 柴胡 芫花(醋炙) 巴戟 巴豆霜 薑蠶
蜜丸酒下七丸,出惡物愈。

班玄丸
斑蝥(炒) 玄胡索(各三錢)
末服五分酒下,酒糊丸服亦可。

小產

【歌】
婦人小產可寒心,或用芎歸或用參,去血過多宜大補,停痰昏悶服烏金。

【論】
《產寶》曰︰凡驢馬有孕,牡者近身則蹄之,名曰護胎,所以絕無小產之患。人之胎,系胞中氣血養之,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欲火一動則精神走泄,火擾於中則胎墜矣。齊仲甫曰︰小產有下血不止、血凝不出二症,蓋血得寒則凝,得熱則行,若墜胎損經,其血不止,必煩悶而死。或因風冷墜胎,血冷相搏,氣虛血逆,甚則血結不出,搶上攻心,悶絕而死。當溫經逐寒,其血自行。若血淋瀝不止,是沖任氣虛,不能約束,宜膠艾湯。

大抵腹痛者為實,按之更痛,手不可近者,宜逐瘀生新,芎歸湯、失笑散之類是也。不腹痛者為虛,按之痛減者亦為虛,宜用溫補,四神湯、炮薑、肉桂之類。

【方】

烏金散
好墨(二兩燒赤醋淬七次,又燒赤放冷研) 沒藥 血竭(各五錢) 麝(一分)
為末每服溫酒調一錢,如血迷,童便調服二錢立醒。

當歸散
當歸(一兩五錢) 阿膠(三兩) 艾葉(一兩) 川芎(一兩)
每用四錢水煎入薑汁一匙,生地汁五合煎五六沸,溫服。

異產

【歌】
風雷晦冥合陰陽,惡氣乘胎產異常,更有異中還異者,相期博學漫推詳。

【論】
李時珍曰︰胎十月而生常理也。而有七月、八月生者,十二、三月生者,十四、五月生者,或雲氣虛也。

《醫學正傳》言︰有十七、八月至二十四、五月生者。劉敬叔異死言太源溫盤古,孕三年乃生,豈亦氣虛耶。今孕七月生者多育,八月生者多夭,是七變而八不變也。《晉書》符堅母孕十三月而生,《漢書》堯及昭帝皆孕十四月生,劉聰母孕十五月而生,搜神記雲黃帝孕二十五月而生,皆常中之異者也。胞門子臟為奇恆之府,所以為生人之戶,常理也。而有自脅產,自額產,自背產,自髀產者何也。豈子臟受氣駁離,而其系有不同。如宋史所記,男陰生於脊,女陰生於頭之類耶。《史記》雲︰陸終氏娶鬼方之女,孕而左脅出三人,右脅出三人。如修已背坼而生禹,簡狄胸坼而生契也。魏黃初六年,孔羨表言汝南屈壅妻王氏生男,從右脅下小腹上出,子母全安。異死曰︰晉時李宣妻樊氏義熙中懷孕不生,而額上有瘡,兒從瘡出。又趙宣母妊,股髀作痒,搔之成瘡,兒從瘡出。嵩山記陽翟有婦人妊三十月,兒從母背出,五歲便入山學道去。琅琊鈔雲成化中宿州,婦孕脅腫如癰,及期兒從癰出,瘡 隨合,其子名佛記兒。隆慶五年二月唐山縣民婦有孕,左脅腫起,兒脅生,子母俱無恙,此皆產理異中之異者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故有子。七七天癸絕,無子常理也。乃有十二歲而生子者,如褚記室所載,平江蘇達卿之女類是也。有婦人五十、六十而生子者,如遼史所載,亟普妻年六十生二男一女,此則異中之常者也。《玄珠密語》曰︰人生三子主太平,人生三女主淫失,政人生十子,諸侯競位。人生肉塊,天下飢荒,此就人事而論,氣化所感,別有所關也。如西樵野記載,嘉靖己酉橫涇佣農孔方忽患膨脹,憒憒幾數月,自脅產一肉塊,剖視之,一兒肢體,毛發悉具也。又有人生於卵,生於馬之類,徐偃王之母產卵,棄之,孤獨老母取伏之,出一兒。漢末有馬生人,名曰馬異,此皆造化無窮之變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