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垣〕六元正紀論云︰太陽所至為腰痛。又云︰巨陽,即太陽也,虛則頭項腰背痛。足太陽膀胱之脈所過,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故為病項如拔,挾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是經氣虛則邪客之,痛病生矣。夫邪者,是風熱濕燥寒皆能為病,大抵寒濕多而風熱少。然有房室勞傷腎虛腰痛者,是陽氣虛弱不能運動故也。經云︰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敗矣。宜腎氣丸、茴香丸之類,以補陽之不足也。膏粱之人,久服湯藥,醉以入房,損其真氣,則腎氣熱,腎氣熱則腰脊痛而不能舉,久則髓減骨枯,發為骨痿,宜六味地黃丸、滋腎丸、封髓丹之類,以補陰之不足也。《靈樞》云︰腰痛上寒,取足太陰陽明,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俯仰,取足少陽。蓋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經所過處,皆能為痛,治之者當審其何經所過分野,循其空穴而刺之,審何寒熱而藥之。假令足太陽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 中、太陽二經出血,餘皆仿此。彼執一方治諸腰痛者,固不通矣。
〔丹〕如久腰痛,必用官桂以開之方止,腹脅痛亦然。
〔《保》〕煨腎丸 治肝腎損,及脾損,穀不化,腰痛不起者,神效。(方見治虛實法。)
〔無〕立安丸 治五種腰痛,補腎,又治腳氣。
破故紙 續斷 乾木瓜 牛膝(酒浸) 杜仲(去皮,銼,薑汁炒絲斷,各一兩) 萆 (二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或酒任下。
〔《本》〕又方 治五種腰痛。
狗脊 萆 菟絲子(各一兩。酒浸三日,焙乾別研)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萆 二兩,酒浸三日,取酒服藥,空心食前。
〔無〕杜仲酒 治風冷傷腎,腰痛不能屈伸,並補腎虛。
取杜仲一斤,切,薑汁製,炒斷絲,用好酒二升,浸十日,每服三四合,日四五服。一方為末,溫酒調一錢,空心服。
〔《驗》〕治腰痛。用破故紙炒為末,溫酒下三錢。
上杜仲、牛膝、萆 、破故紙治腰例。
〔《本》〕治腎虛腰痛,不能轉側,麋茸丸 。
麋茸(一兩,鹿茸亦可) 菟絲子(取末,一兩) 舶上茴香(半兩)
上為末,以羊腎二對,用酒浸煮爛,去膜,研如泥,和丸,如桐子大,陰乾。如羊腎少,入酒糊佐之。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
戊戌年八月,淮南大水,城下浸灌者連月。予忽臟腑不調,腹中如水吼數日,調治得愈。自此腰痛不可屈折,雖洗面亦相妨,服遍藥不效,如是凡三月。予後思之,此必水氣陰盛,腎經感此而得,乃灸腎三七壯,服此藥瘥。
〔《千》〕治腰痛。鹿角去上皮取白者,熬令黃,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特禁生魚,餘不禁。
新者良,陳不佳。角心中黃處亦不中服,大神良。(鹿角去惡血。)治腰痛,羊腎為末,酒服二方寸匕,日三服。(本草云︰羊腎補腎氣,益精髓)上麋茸、鹿茸、羊腎治腰痛例。
〔丹〕補腎丸 治腎虛腰痛,累效。
烏藥葉(本草云︰烏藥嫩葉,補中益氣) 側柏葉上酒蒸曬乾為末,粥為丸,如桐子大。
〔《經》〕治腎虛腳無力。生栗子入袋盛懸干,每日平明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瘥。
〔丹〕腰痛,脈大者腎虛。
杜仲 龜板 黃柏 知母 枸杞 五味(各等分)
上為末,豬脊髓為丸。
補陰丸 治陰虛性急腰痛者。
龜板 黃柏 知母 側柏葉
上為末,地黃膏為丸。
腰腿濕痛。
龜板(酒炙,五錢) 黃柏(酒炒,四錢) 青皮(三錢) 生甘草(一錢五分)
上為末,研薑一大片,次入前藥末一錢,研細,以蒼耳汁蕩起,煎令沸,服之。
腰腿疼痛。
敗龜板(酒炙,二兩) 黃柏(酒炒) 蒼朮 蒼耳(各一兩) 扁柏(半兩) 威靈仙(酒浸,二兩)
上為丸,以黑豆汁兼四物湯,加陳皮、生甘草、生薑一片煎,吞下。
又方龜板(一兩半) 黃柏(炒) 白芍(各一兩) 陳皮 威靈仙 知母 蒼朮 蒼耳(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服。
濕熱腰痛,大便泄。
龜板(一兩,炙) 楮皮(炒) 蒼朮 滑石(各半兩) 芍藥(酒炒) 香附(各四錢)
上為末,粥丸。如內傷,白朮、山楂湯下。
〔垣〕蒼朮湯 治濕熱腰腿疼痛。
蒼朮(三錢,去濕止痛) 柴胡(二錢,行經) 防風(一錢) 黃柏(一錢,始得之時寒久不愈寒化為熱,除濕止痛)上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上龜板、黃柏、知母治腰痛例。
〔無〕牛膝酒 治腎傷,風毒攻刺,腰痛不可忍者。
牛膝 川芎 羌活 地骨皮 五加皮 薏苡仁 甘草(各一兩) 海桐皮(二兩) 生地(十兩)上銼,以絹袋裹,入好酒二斗,浸二七日,夏三五宿,每服一杯,日三四杯,長令酒氣不絕為佳。
一法入杜仲一兩,炒絲斷。
〔垣〕六味地黃丸 治腎虛腰痛。(方見治法。)
〔丹〕婦人患腰痛,此血分有熱。
白芍(五錢) 生地(四錢) 當歸尾(三錢) 黃柏(一錢半,炒) 白朮(二錢) 黃芩(一錢半) 木通(一錢)甘草梢(五分) 川芎(一錢)上分四帖,煎取食前熱服。
上地黃治腰痛例。
〔《千》〕治腰痛。
萆 杜仲 枸杞根(各半斤)上三味 咀,好酒三斗漬之,納罐內密封,投於銅器中煮一日,服之無節,取醉為度。
〔丹〕義一侄婦瘧疾初安,因沖風又發腰痛白濁,已與參、朮、檳榔、半夏等補方,又教以 牡蠣一錢,木通五分,炒柏三分,粗末,入前方同煎。
痢後腰痛,兩腳無力。
陳皮 半夏 白芍(一錢) 茯苓 蒼朮 當歸 黃芩(酒,五分) 白朮(二錢) 甘草(炙,一錢)上作一服,薑三片,食前服。
婦人月經行後腰痛為虛,詳氣血虛,於補氣血藥中加杜仲、側柏葉等藥。
〔仲〕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腎氣散主之。(方見治虛實法。)
〔世〕治腰痛。用威靈仙。丹溪云︰威靈仙治痛之要藥,為細末,每服二錢,豬腰子一只,批開,摻藥在內,濕紙煨熟,五更細嚼,熱酒下。《千金方》用威靈仙末一錢,溫酒調下,逐日以微利為度。病患稍虛,禁用。
〔《本》〕治腰腿痛,氣滯,藥棋子。
牽牛不以多少,用新瓦火燒赤,便以牽牛頓在瓦上,自然一半熟一半生,不得撥動,取頭末一兩,入硫黃一分同研勻,分三服,每用白面一匙,水和捏作棋子,五更初以水一盞煮熟,連湯送下。痛住即止。未住,隔日再作。予嘗有此疾,每發只一服痛止。
〔世〕治腰痛不可忍。用牽牛不以多少,研取頭末,去滓不用,取大蒜,每一瓣擘開,入巴豆肉一粒在內,用濕紙裹定,煨令蒜熟,去巴豆,將蒜研細,和牽牛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醋湯茶空心食前,量虛實服。
〔《本》〕治五般腰痛。
胡桃肉(五個,去皮,研為膏) 五靈脂 黑牽牛(炒) 白牽牛(炒,各三錢) 狗脊(半兩,微炒)萆(三錢,炒) 沒藥(三十文) 巴豆(五粒,用濕紙裹煨,取肉去油)上研為末,將前胡桃膏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風腰疼,豆淋無灰酒下。氣腰疼,煨蔥白酒下。
血腰疼,當歸酒下。打撲腰疼,蘇木酒下。
〔子和〕趙進道病腰疼一年不愈,診其兩手脈沉重有力,以通經散下五七行,次以杜仲去粗皮細切炒斷絲為末,每服三錢,豬腰子一枚,薄批五七片,先以椒鹽淹去腥水,摻藥在內,裹以荷葉,以濕紙數重封,文武火燒熟,臨臥細嚼,溫酒送下。每旦,以無比山藥丸一服,數日而愈。(通經散,用陳皮、當歸、甘遂為末,每三錢,臨臥溫酒調下。)
〔羅〕獨活寄生湯 治腎氣虛弱.冷臥濕地,腰腿拘急,筋骨攣病,或當風取涼過度,風邪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痺,緩弱疼痛,或腰痛牽引腳重,行步艱難。
獨活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風 芎 人參 甘草(以上各一兩半)當歸 芍藥 乾地黃(各二兩) 一方用續斷(三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大盞,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食前服。
〔海〕防風湯 治傷寒後腰痛,或皮肉 痺,腿膝疼痛,行履艱難,不可俯仰。
防風(一兩) 麻黃(去節) 桂枝(去皮) 杜仲(炙。各七錢半) 牛膝 五加皮 丹參(各半兩)芎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當歸 芍藥 羌活 續斷(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薑二錢,同煎,食前服。
〔垣〕川芎肉桂湯 丁未年冬,曹通甫自河東來,有役人小翟宿於寒濕之地,腰痛不能轉側,兩脅搐急作痛,月餘不愈。腰痛論中所說皆為足太陽足少陰血絡中有凝血作痛,間有一二症屬少陽膽經外絡脈病,皆宜去血絡之凝乃愈。其《內經》有云︰冬三月禁不得針,只宜服藥通其經絡,破其血絡中敗血,以此方主之。
羌活(一錢半) 柴胡(一錢) 獨活(五分) 肉桂 蒼朮(各一錢) 防風 漢防己(各三分) 桃仁(五個,去皮,另研如泥) 歸梢 甘草(炙,各一錢) 炒曲(五分) 川芎(一錢)
上 咀,水酒煎,去渣,食遠熱服。
〔無〕小續命湯 加炒去皮桃仁,治風腰痛最妙。(方見中風。)五積散加桃仁,治寒濕腰痛最效。(方見傷寒發熱。)
〔《千》〕杜仲酒 治腎脈逆小於寸口,膀胱虛寒,腰痛,胸中動,通四時用之方。
杜仲 地黃(各四兩) 萆 羌活 天雄 蜀椒 芎 桂心 防風 秦艽 烏頭(各三兩)五加皮 石斛(各五兩) 細辛(三兩) 栝蔞根 地骨皮 續斷(炒) 桔梗 甘草(各一兩)上十九味 咀,以酒四斗,漬四宿,初服五合,加至七八合,日再。
〔《本》〕治久患腰痛。
石甜瓜(一兩,出蜀中) 附子(炮,五錢) 冬瓜皮 冬瓜仁 檳榔 沒藥 烏藥(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溫酒調下,臨臥時服。服日只午後申時,先可晚食,申時後不可食,專候臨臥服。
平日膏粱濃味之人,腰痛皆是濕熱陰虛,治見前陰虛。
〔垣〕如身重腰沉沉然,乃經中有濕熱也,於羌活勝濕湯中加黃柏一錢,附子五分,蒼朮二錢。(羌活勝濕湯方見腎條。)
獨活湯 治因勞役得腰痛如折,沉重如山。
羌活(二錢) 防風 獨活 肉桂(各三錢) 甘草(炙,二錢) 歸梢(五錢) 桃仁(五十) 連翹(五錢)漢防己 黃柏(酒,各一兩) 澤瀉 大黃(煨,各三錢)
上 咀,每服五錢,如麻頭大,酒半盞,水一盞,去渣,熱服立愈。
羌活湯 治腰膝無力沉重。
羌活(三錢) 防風(一錢五分) 甘草(生熟各五分) 草豆蔻 黃柏 葛根(各五分) 砂仁(一錢) 陳皮(六分)知母(二錢五分) 黃耆(二錢) 蒼朮 升麻 獨活 柴胡(各一錢)
上為粗末,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熱服。
〔仲〕腎著湯 治身重,腰冷如冰,痛重如帶千錢。(方見身重。)
〔丹〕脈澀者瘀血,用補陰丸中加桃仁、紅花。(補陰丸方見脈大條。)
〔世〕橘核散 治腰痛,諸般滯氣。
山楂子(一兩) 橘核(五錢) 破故紙(二兩) 乳香(五錢) 玄胡索 沒藥 五加皮 紅曲(各一兩)
上為末,酒調下。
〔雲〕如神湯 治男子婦人腰痛。
玄胡索 當歸 桂心 杜仲(各等分)
上為末,溫酒調下三錢。甚者不過數服。
〔無〕桃仁酒 治腎虛風勞所傷,毒腫掣痛,牽引小腹連腰痛。
用桃仁麩皮炒去皮尖,研細,每服一錢匕,熱酒調下,有汗即愈。
〔垣〕地龍湯 治腰脊痛,或打撲傷損,從高墜下,惡血在太陽經中,令人腰脊痛,或脛 臂膊中痛,不可忍,鼻壅塞不通。
中桂(四分) 桃仁(六個) 羌活(二錢) 獨活 甘草 黃柏(各一錢) 麻黃(五分) 地龍(四分)蘇木(六分) 歸梢(一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遠熱服。
〔無〕橘核酒 治打撲腰痛,惡血瘀蓄,痛不可忍。
用橘核炒去皮,研細,每服二錢匕,酒調服。或用豬腰子一個,去筋膜,破開入藥,同蔥白、茴香、鹽,濕紙裹煨熟,細嚼,溫酒下。
熟大黃湯 治墜墮閃挫,腰痛不能屈伸。
大黃(切如指大) 生薑(切,各半兩)上同炒,令焦黃,以水一盞,浸一宿,五更去渣服,天明取下如雞肝者,即惡物也。
〔丹〕徐質夫年六十,因墜馬,腰痛不可轉側,六脈散大,重取則弦小而長,稍堅。予以為惡血雖有,未可驅逐,且以補接為先。遂令煎蘇木、人參、黃耆、川芎、當歸、陳皮、甘草,服至半月後漸散大,飲食亦進,遂與前藥調下自然銅等藥,服一月而安。
治老人因 撲腰痛。
蘇木(一錢) 人參(五分) 歸頭身(一錢) 黃耆(五分) 陳皮(一錢) 木通(五分) 木香(五分)上研桃仁九枚,下接骨藥。
食積腰腿痛。
龜板(酒炙) 柏葉(酒製) 香附(五錢) 辣芥子 凌霄花(一錢半)上酒糊丸,煎四物湯加陳皮、甘草一分吞下。
痰積腰痛,二陳湯加南星。食積、痰積,如脈有力者宜下之。
〔《山》〕挫氣腰痛。香茶內滴入菜油數點,頓服。
〔《素》〕北風生於冬,病在腎, 在腰。(金匱真言論)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太陽所謂腰 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故腫腰 痛也。(脈解篇)腰痛皆屬腎虛,治法並見前陰陽虛條。
〔垣〕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沖頭痛,乃足太陽經不行也,羌活勝濕湯 主之。
羌活 獨活(各一錢) 本 防風(各一錢) 蔓荊子(三分) 川芎(二分) 甘草(炙,五分)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去一半,去渣,溫服食後。
運氣腰痛有五︰一曰寒。經云︰水郁之發,民病腰 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又云︰太陽所至,為腰痛。又云︰太陽之複,腰 反痛,屈伸不便,治以熱劑是也。
二曰濕。經云︰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當其時反腰 痛,動轉不便。又曰︰太陽在泉,濕淫所勝,病腰似折,亦治以熱劑是也。
三曰寒濕雜合。經云︰太陰司天之政,終之氣,寒大舉,濕大化,病關節禁固,腰 痛,治以燥熱是也。
四曰燥。經云︰陽明司天,燥淫所勝,病腰痛,治以苦溫是也。
五曰燥熱風寒雜合。經云︰少陰司天之政,水火寒熱,持於氣交,民病腰痛。初之氣,寒乃始,陽氣鬱,民反周密,關節禁固,腰 痛,治以濕熱多寒清少也。
〔丹〕摩腰丹 治老人腰痛,婦人白帶。
附子尖 烏頭尖 南星(各二錢半) 朱砂 樟腦 丁香(各一錢半) 乾薑(一錢) 雄黃(一錢半)麝香(五粒,大者,小則加之)
上為末,蜜丸,如龍眼大。每一丸用生薑汁化開如濃粥,火上烘熱,放掌上摩腰中,候藥盡貼腰上,即烘綿衣縛定,腰熱如火,間二日用一丸。
〔世〕皂角膏 治諸腰腳疼痛。
用好酒二大碗,皂角一斤,去皮弦搗碎,熬至一半,濾去渣,再用前汁入銀石器內熬為膏子,隨痛處貼之。
〔《聖》〕治風腳腰冷痺疼痛。川烏頭三分,去皮臍,生為末,好醋調塗於布帛上貼之,痛即止。
〔《山》〕腰疼。用牛皮膠化開,生薑汁打勻,貼痛處。
〔《素》〕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 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見刺腰痛篇 下同。
王注云︰ 中,委中穴也。)腰背俠脊而痛,至頭KT KT 然,目KT KT 欲僵仆,刺足太陽 中出血。(KT,音殊,引頸之貌,項背強也。)刺腰痛引項脊尻背三法。此二法,取足太陽出血也。經云︰邪在腎,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涌泉、昆侖,視有血者悉取之,此則足太陽少陰俱取血也。又云︰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此則視太陽盛虛熱寒陷下,刺施補瀉疾留灸以調之也。
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刺少陰於內踝上二,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複也。(王注云︰複溜穴也。)刺腰痛引脊內廉,此法出足少陰經血也。經曰︰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鐘,當踝後繞踝別走太陽,其病虛則腰痛,取之所別也,此補足少陰絡也。
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王注云︰成骨謂膝外近下腳骨上端兩起骨相並陷間容指者是,按此謂陽陵泉穴。)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刺陽明於 前三,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王注云︰三裡穴也。)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刺之在 陽筋之間,上數寸,衡居為二 出血。(王注謂︰ 陽之間衡居二,為委陽、殷門二穴者非也。今詳委陽正在外廉橫故盡處是穴,非上 也,殷門上 一尺是穴,非數寸也。蓋 陽筋者,按 內外廉各有一大筋上結於臀,今謂外廉之大筋,故曰陽筋也。上 數寸者,謂上 數寸於外廉大筋之兩間,視其血絡盛者,橫居為二 出血。
刺腰痛不可俯仰四法,上三法皆出血也。經云︰肝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瘕疝,少腹腫,此則視虛實寒熱陷下,施補瀉疾留灸以調之也。
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 數,發針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王注云︰此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也。控,通引也。,謂季脅下之空軟處也。腰尻交者,謂髁下尻骨兩傍四骨空左右八穴,俗呼此骨為八 骨也。此腰痛取腰髁下第四,即下 穴也。足太陰厥陰少陽三脈左右交結於中,故曰腰尻交者也。兩髁胂,謂兩髁骨下堅起肉也。胂上非胂之上巔,正當刺胂肉夾直處,即脾上也。何者?胂之上巔別有中膂肉俞,白環俞,雖並主腰痛,考其形,經症不相應矣。髁骨即腰脊兩傍起骨也,狹脊兩傍,腰髁之下,各有胂肉隴起,而斜趣於髁骨之後內承其髁,故曰兩髁胂也。下承髁胂肉,左右兩胂各有四骨空,故曰上 、次 、中 、下,上 當髁骨下陷者中,餘三 少斜下按之陷中是也。
四空悉主腰痛,唯下 文與經同,即太陰厥陰少陽所結者也。胂,舒仁反。髁,若瓦反。
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取腰尻分間,經文三出,此其一也。繆刺諭云︰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兩胂之上是腰,以月死生為 數,發針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又骨空論云︰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剌八 與痛上,八 在腰尻分間。此三節經文大同小異,通一法也。
又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 疝,少腹腫,視盛虛熱寒陷下調之,此則証同法異。
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 下間,去地一尺所。(林桂云︰承山穴也。)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則悲以恐,刺飛陽之脈,在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築賓穴也。築賓穴在內踝上 肉分間是穴。)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 。(王注云︰陽輔穴也。)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KT KT 然,時遺溲,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 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王注雲膝外兩筋之間橫文之處 肉高起,則 中之肉分也,當取 外廉有血絡橫見迢然紫黑而盛滿者,乃刺之當見黑血,必候其血色變赤乃止。愚按膝外廉筋肉分間,即委陽穴是也。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 。(王注謂地機穴者,非也。既雲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當當三裡、陽陵泉二穴上之骨上與膝分間是穴,橫刺三 也。)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KT KT 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內筋為二,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王注云︰交信穴也,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筋骨間,陰蹺之 也。)刺腰痛目KT KT 有三,此其一也。若痛引肩,遺溲者,刺解脈,在 外廉筋肉分間委陽穴也;若痛引項脊,欲僵仆者,刺足太陽委中出血也。
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 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王注云︰ 中即委中穴也。)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欲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在蹺上 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王注云︰承筋穴也,禁不可刺,可灸三壯。今雲剌者,謂剌其血絡之盛滿者也。)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刺肉裡之脈為二,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王注云︰分肉穴也,在足外踝直絕骨之端,如後同身寸之二分筋肉分間,陽維脈氣所發也。《甲乙經》作陽輔穴也。)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 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嘿嘿然不慧,刺之三 。(王注云︰蠡陽穴分也。)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 中出血。
(《靈樞》云︰ 中血絡。)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
刺腰痛篇︰取足太陽 中間六法。 者,膝後屈處兩筋之間,橫文 內也。太陰正經二法,刺 中央出血;解脈二法,刺 中橫文出血;衡絡一法,刺 上數寸出血;會陰一法,刺 中下五寸出血也。
〔羅〕張仲文傳神仙灸法 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艱難,及冷痺腳筋攣急,不可屈伸,灸曲瞅兩文頭,左右腳四處各三壯,每灸一腳,二火齊下,艾炷才燒至肉,初覺疼,便用二人兩邊齊吹,至火滅。午時著灸,至人定已來,臟腑自動一二行,或轉動如雷聲,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玉》〕腎虛腰痛︰腎 (取法以杖量與臍平去脊各一寸半,灸二七壯。) 人中 委中
〔《撮》〕腰強痛︰命門(灸二七壯,十四椎節下間,伏取之。)昆侖(瀉之,灸亦瀉。)
〔《摘》〕忽然氣滯腰疼,不可俯仰︰志室(五分,得氣即瀉。)行間 腰脊內引痛,不可屈伸,近上痛︰合谷近下痛︰昆侖 複溜 腰脊俱痛不可忍︰風池 合谷 昆侖
〔桑〕又法︰風池 承山 合谷 呂細 三間
〔東〕腰脊如 ︰涌泉(一分。) 陰谷(一寸半。) 京骨(一分。) 行間(五分。)
〔《集》〕腰閃挫氣痛︰尺澤(忌灸。)委中 人中 陽陵泉 束骨 昆侖 下
〔羅〕腰痛不可俯仰,轉側難,身寒熱,食倍多,身羸面黃黑,足冷不仁,腰重如石︰腎 (灸五壯。)中膂 (灸五壯。) 腰 (灸五壯。)
〔《摘》〕腎虛腰痛久不已︰肩井 腎 (五分,七呼,灸隨年壯。)腰痛刺之不定者,刺八 。(見前針灸上條。)大虛腰痛,刺而複發,腰重不能舉體,可刺委中動脈出血。
〔潔〕腰痛在身之前,足陽明原穴。身之後,足太陽原穴。身之側,足少陽原穴。
〔《甲》〕腰痛脊急,脅中滿,小腹堅急,志室主之。腰脊痛,惡寒,少腹滿堅,癃閉下重,不得小便,胞肓主之。腰痛 寒,俯仰急難,陰痛下重,不得小便,秩邊主之。腰脊痛強引背,少腹俯仰難,不得仰息,腳痿重,尻不舉,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膀胱 主之。腰痛不可以俯仰,中膂內 主之。
腰脊痛,尻脊股臀陰寒大痛,虛則血動,實則並熱痛,痔痛,尻 中腫,大便直出,扶承主之。腰痛頸頂痛,歷節汗出,而步履蹇複不仁, 中痛,飛陽主之。大腸實則腰背痺寒轉筋,頭眩痛,虛則鼻衄,巔疾,腰痛,然汗出,令人飲食欲走,承筋主之。腰痛不可舉足,跟中踝後痛,腳痿,仆參主之。腰痛不能舉足,少坐,若下車躓地,脛中矯矯然,申脈主之。腰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諸節痛,上下無常,寒熱,陽輔主之。腰痛控睪少腹及股,卒俯不得仰,刺氣街。腸 肘寒,腰痛不得臥,手三裡主之。
腰痛大便難,涌泉主之。腰痛不可轉側,章門主之。腰痛少腹痛,陰包主之。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京門及行間主之。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羸瘦,意恐懼,氣不足,腸中悒怏,太沖主之。腰足痛而清泄善嘔,睪跳搴,上 主之。腰痛怏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 主之。腰痛大便難,飧泄,腰尻中寒,中 主之。腰痛小腹痛,下 主之。腎腰痛不可俯仰,陰陵泉主之。
〔《摘》〕閃著腰疼︰氣海(肥人一寸,瘦人五分,三補三瀉,令人覺臍上下痛,停針候二十五息,左手重按其穴,右手進針三息,又停二十五息,依前進針,令人覺從外腎熱氣上入小腹,出針神效。)腰痛上寒實,則脊急,長強主之。
〔《素》〕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脈要精微論)帝曰︰有病厥者,診上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診之,上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病能篇“不然”二字衍文。)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痺也。(脈要精微論)黑色粗理,及耳後陷,耳偏一邊高者,善病腰痛。經云︰黑色粗理者腎大,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又云︰耳偏高者,腎偏傾,腎偏傾,則苦腰尻痛是也。
腎憊及盛怒傷志,則腰失強,不能轉搖而死。經云︰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得強者生,失強者死。又云︰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善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是也。
胎前腰痛
〔雲〕通氣散 治妊娠腰痛,狀不可忍,此藥神效。
用破故紙不以多少,瓦上炒香熟為末,嚼胡桃肉一個.空心溫酒下三錢。
五加皮散 治妊娠腰痛不可忍,或胯痛。(先服此散。)杜仲(四兩,炒) 五加皮 阿膠(炙) 防風 狗脊 川芎 白芍 細辛 萆 (各三兩)杏仁(八十個,去皮,麩炒)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去渣下膠,作三服。
五加皮丸 治妊娠腰痛不可忍者。(次服此丸。)續斷(炒) 杜仲(各二兩半) 芎 獨活(各三兩) 五加皮 狗脊 萆 芍藥 訶子肉(各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四十丸,日三。
〔丹〕仁六嫂有胎腰痛。
白朮(四錢) 陳皮(三錢) 黃柏(炒,二錢半) 人參 條芩 川芎 地黃 歸尾(二分) 甘草(炙些)上分四帖,水酒煎服。
〔《大》〕紫酒 治妊娠腰痛如折。用大黑豆二台,炒令香熟,以酒一大盞,煮取七分,去豆,空心頓服。
〔《本》治胎動腰痛搶心,或下血。取蔥白不拘多少,濃煮汁飲之。
〔《大》〕治妊娠腰背痛,反覆不得。《產寶》治妊娠卒腰痛,俱用鹿角長六寸,燒令赤,酒中淬,再燒再淬,以角碎為度。取酒飲之,鹿角為末,服方寸匕。
〔《肘》〕卒腰痛不安,或腰痛胎轉搶心,下血不止。用菖蒲汁,酒一升服之。妊娠卒胎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葉一把,如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良。
產後腰痛
〔《保》〕治血癖,腹乃刺刺腰痛。用四物湯細末三兩,加酒煮玄胡索細末二兩,每服三錢,酒下。
〔《雲》〕紫金丸 治產後惡寒不快,腰痛,小腹如刺,寒熱腹痛,久有瘀血,月水不調。亦可治心痛,與失笑散同。
五靈脂(炒為末) 真蒲黃(各等分)上以好米醋調五靈脂末,慢火熬成膏子,次以蒲黃末搜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二丸,水與童便各半盞,煎至七分,至藥化,溫服之。少頃,再進一服,惡露即下。及有瘀血成塊,月信不利者,並用酒磨下。
生地黃湯 治產後腰疼,腹中餘血未盡,流為足腫,不食。
生地汁(一升) 芍藥 甘草(各二兩) 丹參(四兩) 生蜜(一合) 生薑汁(半合)上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入地黃汁蜜薑汁,微火煎一二沸,一服三合,日二夜三,利一二行,愈。
〔《大》〕產後惡露方行,忽然漸少,斷絕不來,腰中重痛者,此由血滯,宜桃仁湯。如有大痛處必作癰疽,當以癰疽法治之。
桃仁湯方 桃仁 蘇木 生地(各半兩) 虻蟲(去足翅,炒) 水蛭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無時。候惡露下即住服。
脊痛脊強
灸刺 脊痛脊強,有三法︰其一取督脈。經云︰督脈之別,名曰長強,別走太陽,實則脊強,取之所別也。
其二取足太陽。經曰︰厥挾脊而痛者,至項頭沉沉然,目KT KT 然,腰脊強,取足太陽 中血絡是也。
其三取小腸。經云︰小腹控睪引腰脊上沖心,邪在小腸,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陰厥陰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去之是也。
〔《玉》〕脊膂並腰疼︰人中(口含水突處,針入三分,略向上些,但瀉無補,留三吸) 委中(二寸半,忌灸,又於四畔紫脈上去血如藤塊者不可出血,出血,血不止,令人夭) 三裡(瀉) 五樞
〔《甲》〕腰脊強,不得俯仰,刺脊中。睪脊內廉痛,便難,陰痿不用,少腹急,引陰及腳內廉內陰谷主之。男子脊急目赤,支溝主之。腰脊強,四肢解惰,善怒,咳,少氣,郁然不得息,厥逆,肩不可舉,陽乃痿,身,章門主之。
耳高者腎高,腎高則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全文見診。)腎脈緩甚為折脊。(全文見治虛實法。)
厥
王太仆云︰厥者,氣逆上也,世謬傳為腳氣,讀此始知其病,上古稱之為腳氣也。經曰寒厥者,手足寒也。
曰熱厥者,手足熱也。曰痿厥者,痿病與厥雜合,而足弱酸軟無力也。曰痺厥者,痺病與厥病雜合,而腳氣頑麻腫痛也。曰厥逆者,即前寒厥、熱厥、痿厥、痺厥、風厥等氣逆上,而或嘔吐,或迷悶,或脹,或氣急,或小腹不仁,或暴不知人,世所謂腳氣沖心者是也。
寒熱二厥
〔丹〕治厥因痰者,用白朮、竹瀝。因氣虛血虛者,用四物、四君子。熱厥,用承氣湯。外感用雙解散加薑竹瀝。
〔《素》〕黃帝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勝則足下熱也。帝曰︰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岐伯曰︰陰氣起於五指之裡,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甲乙經》前陰作厥陰,宗筋作眾筋。)太陰陽明之所合也。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於所用,下氣上爭,不能複,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氣因於中,陽氣衰,不能滲榮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
帝曰︰熱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榮其四肢也。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精氣壯則能消磨飲食而輸散於四肢。今醉飽入房則精氣耗,不能消磨邪氣,聚於脾中不得散於四肢也。)酒氣與穀氣相搏,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夫酒氣盛而 悍,腎氣日衰,陽氣獨勝,故手足為之熱也。
(厥論寒熱二厥,腎之精氣內竭而成也。)
〔子和〕西華李政之病寒厥,其妻病熱厥,前後十餘年,其妻服逍遙散十餘劑,終無可效,一日命予診之。
二人脈皆浮大而無力,政之曰︰吾手足之寒,時時漬以熱湯,漬而不能止;吾婦手足之熱,終日沃以冷水,沃而不能已者,何也?予曰︰寒熱之厥也。此皆得之貪飲食,縱嗜欲。遂出《內經‧厥論》証之。政之喜曰︰《內經》真聖書也,十年之疑,今而釋然,縱不服藥,愈過半矣。仆曰︰熱厥者,寒在上也。寒厥者,熱在上也。
寒在上者,以溫劑補肺金,熱在上者,以涼劑清心火。分取二藥令服之不輒,不旬日,政之詣門謝曰︰寒熱厥者皆愈矣。
〔《靈》〕厥逆為病也,足暴清,胸若將裂,腸若將以刀切之,煩而不能食。脈大小皆澀,暖取足少陰,清取足陽明,清則補之,溫則瀉之。(顛狂篇)
寒厥手足冷
寒厥脈沉數實為熱。東垣治中書貼合公腳膝尻臀背冷,脈沉數有力,用黃柏滋腎丸,再服而愈。又治中書左丞姚公茂上熱下寒,用既濟解毒湯,良愈。丹溪治呂宗信腹有積塊,足冷至膝,用大承氣加減下之愈。此皆寒厥有熱也。
〔羅〕征南副元帥大忒木兒年六十,秋七月征南,予從之。過揚州千裡,時仲冬,病自利,完穀不化,臍腹冷痛,足 寒,以手搔之不知痛癢,常燒石以溫之,亦不得暖。予診之,脈沉細而微。予思之,年高氣弱,深入敵境,軍務煩冗,朝夕形寒,飲食失節,多飲乳酪,履於卑濕,陽不外固,由是清濕襲虛,病起於下,故寒而逆。《內經》云︰感於寒而受病,微則為咳,盛則為泄為痛,此寒濕相合而為病也。法當急退寒濕之邪,峻補其陽,非灸不能病已。先以大艾炷於氣海灸百壯,補下焦陽虛;次灸三裡各三七壯,治 寒而逆,且接引陽氣下行;又灸三陰交以散足受寒濕之邪。遂處方云︰寒淫所勝,治以辛熱;濕淫於外,平以苦熱,以苦發之。
以附子大辛熱助陽退陰,溫經散寒為君。乾薑、官桂大熱辛甘,亦除寒濕,白朮、半夏苦辛溫而燥脾濕,故以為臣。人參、草豆蔻、甘草大溫中益氣,生薑大辛溫能散清濕之邪,蔥白辛溫能通上焦陽氣,故以為佐。又云︰補下治下製以急,急則氣味濃,故大作劑服之。不數服,瀉止痛減,足 漸漸溫。調其飲食,十日平複。明年秋,過襄陽值霖雨閱旬餘,前症複作,再依前灸添陽輔各灸二七壯,再以前藥投之,數服愈。
加減白通湯 治形寒飲冷,大便自利,完穀不化,臍腹冷痛,足 寒而逆。
附子(炮,去皮) 乾薑(炮,各一兩) 官桂(去皮) 甘草(炙) 草豆蔻(麵裹煨) 半夏(湯泡,七次) 人參 白朮(各半兩)上銼,每服五錢,水二盞半,生薑五片,蔥白五莖,煎一盞三分,去渣,空心宿食消盡溫服。
寒厥皆屬腎虛。經云︰腎藏志,志不足則厥。又云︰腎虛則清厥,意不樂。又云︰下虛則厥。又云︰諸厥固泄,皆屬於下是也。
〔《靈》〕黃帝曰︰少陰之脈獨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衝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五臟六腑皆稟焉。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注少陰之大絡,出於氣沖,循陰股內廉,入 中,伏行骨內,下至內踝之後,屬而別其下者,並於少陰之經,滲三陰;其前者,伏行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滲諸絡而溫肌肉,故別絡結則跗上不動,不動則厥,厥則寒矣。(逆順肥瘦篇經云︰經絡堅緊,火所治之,蓋灸以治之,或湯酒漬之也。)運氣寒厥有二︰一曰寒。經云︰水準氣曰靜順,靜順之紀,其病厥。又云︰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火燥悸陰厥。
又云︰歲金不及,炎火乃行,複則病陰厥且格是也。
二曰寒濕。經云︰太陰司天之政,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民病寒熱是也。
〔《千》〕治丈夫腳腰冷不隨不能行方。上醇酒三斗,水三斗,合著瓮中,溫漬至膝,三日止。冷則瓮下常著灰火,勿令冷。
〔《靈》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過於膝,下陵三裡,陰絡所過,得之留止。寒入於中,推而行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經絡堅緊,火所治之。不知所苦,兩蹺之下,男陰女陽,良工所禁,針論畢矣。(官能篇兩蹺之下,照海、申脈二穴。)寒厥,取足陽明少陰於足,皆留之。(寒熱病篇)上灸刺寒厥二法,補虛也。經云︰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下絡足跗,實則厥,取之所別,此法瀉實也。又經云︰亂於臂,則為四厥,取之先去血脈,後取其陽明少陽之滎輸,此法治亂氣不補不瀉,但徐出入導氣也。
〔垣〕經云︰厥在於足,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止,非火調弗能取之。
〔潔〕身熱如火,足冷如冰,可灸陽輔穴。又云︰ 酸冷,絕骨取之。
〔《甲》〕厥甚,取太陰陽明動者之經。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涌泉主之。寒厥及熱,煩心少氣,不足以息,陰濕癢痛,不可以食飲,肘攣支滿,喉中焦乾渴,魚際主之。膝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主之。
熱厥手足熱
〔丹〕司丞叔平生腳自踝以下常覺熱,冬不可加綿於上,常自言曰︰我資稟壯不怕冷。予曰︰此足三陰虛,宜斷欲事以補養陰血,庶乎可免。笑而不答,年方十七,患痿,半年而死。
〔《千》〕手足煩者,小便三升,盆中溫漬手足。
〔《靈》〕熱厥,取足太陰、少陽,皆留之。(寒熱病篇)
產後寒厥
〔《摘》〕產後手足冷逆︰肩井(立愈。)
腳氣頑麻腫痛為痺厥
〔垣〕腳氣之疾,實水濕之所為也。蓋濕之害人皮肉筋脈而屬於下,然亦有二焉︰一則自外而感,一則自內而致。其治法自應不同,故詳而論之。其為病也,有証無名。腳氣之稱,自晉蘇敬始,關中河朔無有也。惟南方地下水寒,其清濕之氣中於人,必自足始。故經曰︰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或者難曰︰今茲北方,其地則風土高寒,其人則腠理致密,而複多此疾者,豈是地濕之氣感之而為邪?答曰︰南方之疾,自外而感者也;北方之疾,自內而致者也。何以言之?北方之人,常食 乳,又飲酒無節,過傷而不厭,且 乳之為物,其氣味則 乳,其形質則水也,酒醴亦然。人之水穀入胃,胃氣蒸騰,其氣與味宣之於經絡,化之為血氣,外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周而複始,以應刻數焉,是謂天地之紀,此皆元氣充足,脾胃之氣無所傷而然也。苟元氣不充,則胃氣之本自弱,飲食既倍,則脾胃之氣有傷,既不能蒸化所食之物,其氣與味,亦不能宣暢旁通,其水濕之性流下而致之,其自外而入者,止於下脛腫而痛,自內而致者,乃或至於手節也。經云︰足脛腫曰水,太陰所至為重跗腫。此但言其自外者也。所治之法,前人方論備矣。自內而致者,治法則未有也。楊大受云︰腳氣是為壅疾,治以宣通之劑,使氣不能成壅也。壅既成而盛者,砭惡血而去其重勢。經曰︰蓄則腫熱,砭射之後,以藥治之。
按東垣論南方腳氣,外感清濕,作寒治;北方腳氣,內傷酒醴,作濕熱治,此實發前人之未發者。以人論之,不必以南北分寒熱,凡外感寒濕者,皆屬寒濕,不必南方為然;凡內傷酒醴者,皆屬濕熱,不必北方為然;但隨脈症及詢其病之由來而施治可也。
〔《素》〕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痺,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痺厥也。(五臟生成篇)冬苦病痺厥。(全文見五厥。)
〔垣〕孫真人云︰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濕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脫衣洗足,當風取涼,皆成腳氣。若暑月久立濕冷之地者,則濕熱之氣,蒸人經絡,病發必熱,則四肢皆酸疼煩悶。若寒月久坐久立濕冷之地者,則濕冷之氣,上入經絡,病發則四肢皆酷冷轉筋。世有勤工力學之士,久坐久立於濕地,不得動靜,冷風來入經絡,不覺成病也。若欲使之不成病者,初覺則灸患處二三十壯則愈,不複發熱。黃帝云︰當風取涼,醉以入房,能成此病。又云︰婦人產後取涼,多有此疾。深宜慎之。《內經》論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蒸也,江東嶺南,大率如此,春夏之交,山林蒸郁,風濕毒瓦斯為甚,足或感之,遂成瘴毒腳氣。其候則腳先屈弱,漸至痺疼,脛微腫,小腹不仁,頭痛煩心,痰壅吐逆,時作寒熱,便溲不通,甚者攻心而勢逼,治之誠不可緩。支法存所以留意經方偏善此術者,豈非江右嶺表此疾得之多歟?
《千》、《外台》、《總錄》所錄,皆謂南方卑濕霧露所聚之地,其民腠理疏,陽氣不能外固,因而履之,則清濕襲虛,病起於下,此因血虛氣弱,受清濕之邪氣,與血並行於膚腠,邪氣盛,正氣少,故血氣澀,澀則痺,虛則弱,故令痺弱也,後人名曰腳氣。《針經》云︰有道以來,有道以去。治之多以灸 為佳,以導引濕氣外出,及飲醪醴以通經散邪。所製之方,寒藥少,熱藥多,多用麻黃、川烏、薑、附之屬。《內經》云︰濕淫於外,以苦發之。麻黃苦溫,發之者也。川烏辛熱,走而不能守,通行經絡。薑、附辛甘大熱,助陽退陰,亦能散清濕之邪。又察足之三陰三陽,是何經絡所起,以引用藥為主治,更審六氣中何氣當之,治以佐使之藥。孫真人云︰醫者意也,隨時增損,初無定方,真知言哉。
〔《千》〕 風毒之氣,入人體中,脈有三品,內外証候相似,但脈有異耳。若脈大而緩,宜服續命湯二劑,立瘥。若風盛宜作越婢湯加白朮二兩。若脈浮大而緊轉快,宜作竹瀝湯。又云︰脈浮大而緊,此最惡脈也。
若細而 者,同是惡脈。浮大者病在外,沉細者病在內,治亦不同。病患脈微而弱,宜服風引湯,此人脈多是因虛而得之。若大虛短氣力乏,可間作補湯,隨病冷熱而用之。若未愈,更服竹瀝湯即止。
〔《活》〕治腳氣屬冷者,小續命湯煎成,旋入生薑自然汁服之,最快。(續命方見前中風門。)
〔仲〕越婢加白朮湯。(見後痿厥門。)
〔《千》〕第一竹瀝湯 治兩腳痺弱或轉筋,皮肉不仁,腹脹起如腫,按之不陷,心中惡,不欲食,或患冷方。
竹瀝(五升) 甘草 蓁艽 葛根 黃芩 麻黃 防風 細辛 桂心 乾薑(各一兩) 防己 升麻(各一兩半) 茯苓(三兩) 附子(二枚) 杏仁(五十枚)
上 咀,以水七升,合竹瀝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千金冀方》無茯苓、杏仁,有白朮一兩。
第二大竹瀝湯 治卒中風,口噤不能言,四肢縱緩,偏痺攣急,風經五臟,恍惚,恚怒無常,手足不隨方。
竹瀝(一升四合) 獨活 芍藥 防風 茵芋 甘草 白朮 葛根 細辛 黃芩 芎 (各二兩) 桂心防己 人參石膏 麻黃 生薑 茯苓(各一兩) 烏頭(一枚)
上 咀,竹瀝每服四升,分六服,先未汗者取汗,一服相當即止。
第三竹瀝湯 治風毒入人五臟,短氣,心下甚熱,手足煩疼,四肢不舉,皮肉不仁,口噤不語方。
竹瀝(一斗二升) 防風 茯苓 秦艽(各三兩) 當歸 黃芩(《千金翼》作白芍) 人參芎(《千金》作防己) 細辛 桂心 甘草 升麻(《千金》作通草) 麻黃 白朮(各二兩)附子(二枚) 蜀椒(一兩) 葛根(五兩) 生薑(八兩)
上 咀,以竹瀝煮取四升,分五服。初得病,即須摩風膏,日再,痺定止。(《千金翼》無麻黃、蜀椒、生薑。)
風引湯 麻黃 石膏 獨活 茯苓(各二兩) 吳茱萸 附子 秦艽 細辛 桂心 人參 防風 芎 防己甘草 乾薑(以上各一兩) 白朮(三兩) 杏仁(六十枚)
上 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為度。
上六方表劑。
竹瀝湯若不及熱服,輒停在胸膈,更為人患。每服當使極熱。若服竹瀝湯得下者,必佳也。若加服數劑,病及脈勢未折而苦脹滿者,可以大鱉甲湯下之。湯勢盡而不得下,可以丸散助湯令下,下後更服竹瀝湯,令脈勢折,將息料理乃佳。
大鱉甲湯 治腳弱風毒攣痺氣上,及傷寒惡風濕毒,山水瘴氣,熱毒,四肢痺弱方。
鱉甲(二兩) 防風 麻黃 白朮 石膏 知母 升麻 茯苓 橘皮 芎 杏仁(去皮尖) 人參半夏 當歸 芍藥 葳蕤 甘草 麥門冬(各一兩) 羚羊角(六銖) 大黃(一兩半) 犀角 雄黃 青木香(各半兩) 大棗(二十枚) 貝齒 烏頭(七枚) 生薑(一兩) 薤白(十四枚) 麝香(二銖) 赤小豆(三合) 吳茱萸(五合)
上 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分六服,去渣,食前溫服。如人行十裡久,得下則止。一方用大黃半兩,煨,畏下可止用六銖。一方用羚羊角五錢,毒盛可用六銖。(胡治有山茱萸半升,《千金翼》無知母、升麻、橘皮、芎 、人參、當歸、葳蕤。)上治寒濕屬裡。
〔仲〕烏頭湯 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方見歷節注疼痛。)
〔《千》〕麻黃湯 治風惡毒瓦斯,腳弱無力,頑痺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瓦斯沖心。有人病者,但一病相當,即服此第一服,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
麻黃 大棗(二十枚) 茯苓(三兩) 杏仁(三十枚) 防風 白朮 當歸 升麻 芎 芍藥 黃芩桂心 麥門冬 甘草(各二兩)
上 咀,以水九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覆令小汗,粉之,莫令見風。
第二服獨活湯方 。
獨活(四兩) 熟地(三兩) 生薑(五兩) 葛根 桂心 甘草 芍藥 麻黃(各二兩)
上 咀,以水八升,清酒二升,合煎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腳弱時忌瓠子、蕺菜,犯之一世治不愈。
第三兼補濃朴湯 並治諸氣咳嗽逆氣嘔吐方。
濃朴 芎 桂心 熟地 芍藥 當歸 人參(各二兩) 黃耆 甘草(各三兩) 吳茱萸(二升) 半夏(七兩)生薑(一斤)
上 咀,以水二斗,煮豬蹄一具,取汁一斗二升,去上肥,內入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裡久,更進服。
第四服風引獨活湯 兼補方。
獨活(四兩) 茯苓 甘草(各三兩) 升麻(一兩半) 人參 桂心 防風 芍藥 當歸 黃耆乾薑 附子(各二兩) 大豆(二升)
上 咀,以水九升,清酒三升,合煮三升半,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裡久,更進服。
〔《本》〕益氣血,補肝腎,祛風濕,壯腳膝,地黃丸 。
熟地(一兩) 牛膝 石斛(各三兩) 肉蓯蓉 茵芋 防風 川芎 桂心 五味子 附子 薏苡仁(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酒吞下,空心,食前服。
治腰腳走注痛,此是腳氣,宜薏苡丸 。
薏苡仁 茵芋 白芍藥 牛膝 川芎 防風 獨活(各半兩) 熟地 側子(一枚) 桂心 橘紅上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酒下,食前,日三服。木瓜湯下亦得。
〔《三因》〕勝駿丸 治元氣不足,真氣虛弱,及諸虛寒濕氣進襲,手足拳攣,腳指連腳面拘急,走注疼痛,筋脈不伸,行步不隨,常服益真氣,壯筋骨,黑髭須,滑皮膚,及去一切足弱鶴膝風。
附子(一枚,炮,去皮臍) 當歸(酒浸一宿) 天麻(酒浸) 牛膝(酒浸) 酸棗仁(炒)熟地(酒浸) 防風(各二兩) 木瓜(四兩) 乳香(半兩,別研) 全蠍(去毒,一兩) 麝香(二錢,別研)木香 沒藥(另研) 羌活 甘草(炙,各半兩)上件為細末,用生地黃三斤,洗淨,研爛如泥,無灰酒四升,煮爛如膏,以前藥勻和,杵令堅,每兩作十丸,每服用一丸,細嚼臨睡酒下。如冬月無地黃,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酒亦可。服此藥五七日或半月,見效甚速,行履如飛,千裡可至,故名勝駿。(一方加檳榔、萆 、蓯蓉、破故紙、巴戟、木瓜各一兩,減當歸、地黃各一兩,尤妙。)
〔《雲》〕蒼朮丸 治乾濕腳氣,筋脈拘攣,疼痛不能行。
乳香 沒藥(各二兩。另研) 牛膝 青鹽(各半兩) 熟艾(四錢) 川烏(三錢) 全蠍(炒,二錢)蒼朮(米泔浸,炒,四兩)
上為細末,共研藥和勻。以木瓜一個,大者,切一頭,留作蓋,去穰,入上件藥於內,將蓋拴定,安木瓜於黑豆中,蒸令極爛,取出去皮,連藥研成膏,卻入生蒼朮末拌勻,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木瓜湯下,以溫鹽酒亦可,日三服。忌血與蒜。
〔《本》〕治腰腳筋骨酸無力,酒浸牛膝丸 。
牛膝(三兩,炙黃) 川椒(半兩,去子並合口者)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虎脛骨(真者半兩,醋炙黃)
上 咀,用生絹作袋,入藥扎口,用煮酒一斗,春秋浸十日,夏浸七日,冬浸十四日,每日空心飲一大盞。
酒盡,出藥為末,醋糊為丸。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忌動風等物。
〔丹〕腳氣,須用提起其濕之在下者,藥隨氣血用。
治腫痛方。
生地 黃柏(酒炒) 蒼朮(鹽炒) 白朮 防風 檳榔 川芎 犀角 甘草梢 木通 黃連熱加芩、連。痰加竹瀝、薑汁。及時令熱加石膏。大便秘加桃仁。小便澀加牛膝。
有食積流注者。
蒼朮 黃柏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犀角 檳榔血虛加牛膝、龜板。有如常腫者,專主濕熱。肥人加痰藥。
一婦人足腫。
生地 黃柏 蒼朮 南星 牛膝(酒洗) 草龍膽 川芎腳弱筋痛。
牛膝(二兩) 白芍(一兩半) 龜板(酒炙) 黃柏(炒,一兩) 知母(炒,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
〔垣〕異法方宜論云︰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風寒冷洌,其俗飲 酪而肉食。凡飲 酪,以飲多飲速者為能。
經云︰因而大飲則氣逆。又云︰食入於陰,長氣於陽。今乃反行陽道,是為逆也。夫乳酪醇酒者,濕熱之物,飲之屬也。加以奉養太過,亦滋其濕。水性潤下,氣不能,故下疰於足陘,積久而作腫痛,此飲食下流之所致也。通評虛實論云︰穀入多而氣少,濕居下也。況 酪醇酒之濕熱,甚於谷者也。至真要大論云︰太陰之勝,火氣內鬱,流散於外,足脛 腫,飲發於中, 腫於下,此之謂也。故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若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則胃氣不能施化,脾氣不能四布,故下流乘其肝腎之位,疰於足脛。加之房事不節,陰盛陽虛,遂成痼疾。孫真人云︰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纓士人多有之,亦此意也。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兼遍身疼痛,流注手足,足脛腫痛不可忍。
羌活 甘草(炙) 黃芩(酒炒) 茵陳(各半兩,酒炒) 人參 苦參(酒洗) 升麻 葛根蒼朮 歸身(各二錢) 知母(酒洗,三錢) 澤瀉(三錢) 豬苓(三錢) 白朮(一錢半) 防風(三錢)水煎,不拘時候。
〔《本草十劑》〕云︰宣可去壅,通可去滯。《內經》云︰濕淫所勝,治以苦溫。羌活苦辛,透關節勝濕,防風、甘草溫散經絡中留濕,故以為君。水性潤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而上行,以苦發之也;白朮苦甘溫和平,除濕,蒼朮體輕浮,氣力雄壯,能除膚腠間濕,故以為臣。夫血壅而不流則為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血氣各有所歸,人參、二十草甘溫,補脾養正氣,使苦藥不能傷脾胃。仲景云︰濕熱相合,肢節煩疼。苦參、黃芩、知母、茵陳苦寒,乃苦以泄之者也,凡酒製炒,以為因用。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豬苓甘溫平,澤瀉鹹平,淡以滲之,又能導其留飲,故以為佐。氣味相合,上下分流其濕,使壅滯之氣得宣通也。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盞半,浸藥少時,煎至一大盞,去渣溫服。空心,待少時,以美膳壓之。臨臥一服,不須飯壓。
〔羅〕中書粘合公,年四旬有一,體幹魁梧,丙辰春從征至揚州,腳氣忽作,遍身肢體微腫,其痛手不能近,足脛尤甚,履不任穿,跣以騎馬,控兩蹬而以竹器盛之,以困急來告。予思《內經》有云︰飲發於中,腫於上。又云︰諸痛為實,血實者宜決之。以三棱針數刺其腫上,血突出,高二尺餘,漸漸如線,流於地,約半升許,其色黑紫。頃時腫消痛減,以當歸拈痛湯一兩半服之,是夜得睡,明日再服而愈。
〔《肘》〕風毒腳氣,若脛已滿,捻之沒指,但勤飲烏 牛溺二三升,使小便利,漸漸消。當以銅器取新者為佳。純黃者亦可用。
〔垣〕楊大受云︰腳氣之疾,自古皆尚疏下,為疾壅故也。然不可太過,太過則損傷脾胃,使營運之氣不能上行,反下注為腳氣;又不可不及,不及則使壅氣不能消散。今立三方於後,詳虛實而用之。
羌活導滯湯 治腳氣初發,一身盡痛,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以此藥導之,後用當歸拈痛湯除之。
羌活 獨活(各半兩) 防己(三錢) 大黃(酒煨,一兩) 當歸(三錢) 枳實(麵炒,二錢)
上 咀,每服五錢或七錢,水二盞,煎至七分,溫服。微利則已,量虛實加減。
開結導飲丸 飲食不消,心下痞悶。
陳皮 白朮 澤瀉 茯苓 曲 麥 半夏(製,各一兩) 枳實(炒) 青皮 乾薑(各半兩)如有積塊者,加巴豆霜一錢半。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七十丸,溫湯下,食遠服。
又方 治濕熱並諸濕客搏,腰膝重痛,足脛浮腫。
檳榔 甘遂 赤芍 威靈仙 澤瀉 葶藶 乳香(研,各二兩) 沒藥(研,一兩) 牽牛(半兩)大戟(炒,三兩) 陳皮(四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食前溫水送下。得更衣,止後服。前藥忌酒二日,又忌面及甘草三兩日。食溫淡粥補胃。
乙巳春,廉平章年三十八,身體充肥,腳氣始發,頭面渾身肢節微腫,皆赤色,足脛赤腫,痛不可忍,不敢扶策,手著皮膚,其痛轉甚,起而複臥,臥而複起,晝夜苦楚,難以名狀,求予治之。平章以北土高寒,故多飲酒,積久傷脾,不能運化,飲食下流之所致。投以當歸拈痛湯一兩二錢,其痛減半。再服腫痛悉除。止有右手指末微赤腫,以三棱針刺於爪甲端,多出黑血,赤腫全去。不數日,因食濕面,肢體覺痛,再以
枳實大黃湯 治之。
羌活(一錢半) 當歸(一錢) 枳實(五分) 大黃(酒煨,三錢)夫腳氣之疾,皆水濕之為也。面滋其濕,血壅而不行,故肢節煩疼。《內經》曰︰風能勝濕。羌活辛溫,透關節,去濕,故以為主。血留而不能行則痛,當歸之辛溫,散壅止痛。枳實之苦寒,治痞消食,故以為臣。
大黃苦寒,以導面之濕熱,並治諸老血留結,取其峻快,故以為使也。
上 咀,只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空心食前,利下兩行,痛止。
〔世〕腳氣。控涎丹加胭脂一錢,檳榔、木瓜各一兩,卷柏半兩,先以鹽水煮半日,次日白水煮半日,同前藥為丸,每三十丸,加至四五十丸,服下惡物,立效。(控涎丹方見走注疼痛。)
〔《衍》〕有人嗜酒,日須五七十杯,後患腳氣甚危。或教以巴戟半兩,糯米同炒,米微轉色,不用米,大黃一兩,銼炒,同為末,熟蜜為丸,溫水下五七十丸,仍禁酒,遂愈。
〔《本》〕治風氣積滯成腳氣,常覺微腫,發則或痛,茵芋丸 。
茵芋(炒) 薏苡仁(各半兩) 郁李仁(一兩) 牽牛子(三兩,生取末一兩半)上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棗湯下。未利加至三十丸,日三,快利為度,白粥補之。
治腎臟風攻注腳膝方。
連珠 甘遂(一兩) 木鱉子(一雌一雄,去殼)
上為末, 豬腰子二個,批開,用藥末一錢摻勻,濕紙裹數重,火煨熟,放溫,五更初細嚼,米飲下。積水多則利多,少則利少,宜軟飯將息。若息一腳,須看左右,如左腳用左邊腰子,右腳用右邊腰子,藥末止許一錢。
壬子年在毗陵,有姓馬人鬻酒,久不見,因問其子,云︰宿患腎臟風,今一足發腫如瓠,自腰以下巨細通為一律,痛不可忍,欲轉側,兩人挾持方可動,或者欲以鈹刀決之。予曰︰不可,吾有藥當合以贈。如上法服之,辰巳間下膿水數升,即時痛止腫退。一月後,尚拄拐而行。予再以赤烏散,令塗貼其膝方愈。後十年,至毗陵,率其子列拜以謝,云︰向腳疾至今不複作,雖積年腎臟風並已失去,今健步自若矣。
〔《草》〕有人重病,足不履地者十年,良醫殫技莫能治,所親置之道傍以求救者。遇一游僧見之,告曰︰此疾一藥可治,但不知此土有否。因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靈仙也,使服之數日,能步履。其後山人鄧思濟知之,遂著其法云︰探得陰乾月餘,搗篩,溫清酒和二錢匕,空心服之。加人本性殺藥,可加及六錢匕。利過兩行則減之,病除乃停服。其性甚善,不觸諸藥,但惡茶及面湯,以甘草、梔子代飲可也。
〔《集》〕治腎臟風壅積,腰膝沉重。威靈仙末,蜜和丸,如桐子大,初服酒下八十丸,平明微利惡物如青膿桃膠,即是風毒積滯也。如未動,夜再服一百丸,取下後,吃粥補之一月,仍當服溫補藥。
〔子和〕息帥腰股沉痛,行步坐馬皆不便。或作腳氣寒濕治之,或作虛損治之,烏、附、乳、沒,活血壯筋骨之藥,無不用之。至六十餘日,目赤上熱,大小便俱澀,腰股之病如故。戴人診其兩手脈皆沉遲,沉者在裡也,宜泄之。以舟車丸、浚川散各一服,去積水二十餘行。至早辰,服齏白粥一二頓,與之上馬,已能矍鑠矣。
棠溪李十八郎,病腰腳大不伸,偃僂跛 而行,已數年矣,服藥無功,止藥卻愈。因秋暮涉水病複作,醫氏使服四斤丸,其父李仲安乃乞藥於戴人。戴人曰︰近日服何藥?仲安曰︰四斤丸。曰︰目昏赤未?其父驚曰︰目正暴發。戴人曰︰宜速來,不來則喪明矣。始來策杖而行,目腫無所見。戴人先令涌之,藥下忽走二十行,兩目頓明,策已棄去。比再涌泄,能讀宮歷日,調一月,令服當歸丸,健步而歸矣。
〔仲〕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咸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斷泄。榮氣不通,衛不得獨行,榮衛俱微,三焦無所稟,四續斷絕,身體羸瘦,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假令發,便為歷節。
(桂枝加黃耆湯之類治之。)
〔丹〕恂 腳底如錐刺痛,或 腫,手腕亦痛而腫,大便泄滑,裡急。此血少又下焦血分受濕氣為病,健步丸 主之。(手腕恐是足腕。)生地(一兩半) 蒼朮 芍藥 陳皮(各一兩) 大腹子(三錢) 牛膝(半兩) 歸尾 茱萸 黃芩(各一兩)桂枝(三錢)
上為丸,每服百丸,白朮通草煎湯,食前下之。
〔《三因》〕十全丹 治腳氣上攻,心腎相擊,足心隱痛,小腹不仁,煩渴,小便秘或利,關節攣,皮疼痛,神效不可具述。
肉蓯蓉(酒浸) 石斛(酒浸) 狗脊(去毛) 萆 茯苓 牛膝(酒浸) 地仙子 遠志(去心,炒。
各一兩) 熟地(三兩) 杜仲(去皮,炒,三兩)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本》〕治肝腎風虛氣弱,腳不可踐地,腰脊疼痛,風毒流注下經,行止艱難,小便餘瀝。此藥補五臟內傷,調中益氣,涼血,強筋骨,益智輕身耐老,續斷丸 。
思仙木(五兩,即杜仲) 五加皮 防風 薏苡仁 羌活 川續斷(各三兩) 萆 (四兩) 生地(五兩)牛膝(酒浸,三兩)
上為末,好酒三升,化青鹽三兩,用木瓜半斤,去皮子,以鹽酒煮木瓜成膏,和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下。
〔《本》〕療丈夫腰腳痺,緩急,行履不穩者。以萆 二十四分,合杜仲八分,搗篩,每日溫酒和服三錢匕,增至五錢。忌食牛肉。
〔《活》〕薏苡仁酒 治腳痺。
薏苡仁 牛膝(各二兩) 海桐皮 五加皮 獨活 防風 杜仲(各一兩) 熟地(一兩半) 白朮(半兩)上銼為粗末,散入生絹袋內,用好酒五升浸,春秋冬二七日,夏月盛熱,分作數帖,逐帖浸酒。每日空心溫服一盞或半盞,日三四服,常令酒氣醺醺不絕。久服覺皮膚下如數百條蟲行,即風濕氣散。
〔《本》〕去風補血,益氣,壯筋骨,強腳力,虎骨酒 。
虎脛骨(真者) 萆 仙靈脾 薏苡仁 牛膝 熟地(各二兩)上細銼,絹袋盛,浸酒二斗,飲了一盞入一盞,可得百日。婦人去牛膝。
〔丹〕六七叔婆,血少氣多,大便後腳痛而麻。
當歸(二錢半) 芍藥 白朮(二錢) 陳皮 青皮(一錢) 地黃(一錢半) 川芎(五分) 甘草(少些)桃仁(十八個) 分二帖煎。
腳氣壅腫,便溺阻隔,心下痞滿,飲食不消,宜微利之。(方見內傷濕熱條。)腳氣多屬肺氣實。經云︰肺病者汗出,尻陰股膝髀 足皆痛,故戴人治腳氣用涌法者,良由此也。又《千金方》多汗之者,亦瀉肺之法也。今集疏肺氣之方於左。
〔子和〕魏德新因赴冬選,犯寒而行,真元氣衰,加之坐臥冷濕,飲食失節,以冬遇此,遂作骨痺。骨屬腎也,腰之高骨,壞而不用,兩胯似折,面黑如炭,前後 痛,痿厥嗜臥。遍問諸醫,皆作腎虛治之。予先以玲瓏灶熨蒸數日,次以苦劑上涌寒痰三二升,上實下虛,明可見矣。次以淡劑使白朮除脾濕,茯苓養腎水,又刺腎 、太溪二穴,二日一刺。前後一月,平複如故。
孫少府監韓彥正暴得疾,手足不舉。諸醫皆以為風,針手足,亦不知痛。遂召孫診之。孫曰︰此腳氣耳。
用檳榔末三錢,生薑三片,乾紫蘇七葉,陳皮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渣熱服,數次而愈。
治腳腫者,檳榔散 主之。
陳皮(一大握) 蒼朮(炒,一握) 酒半盞(同以上藥煎)上煎數沸,調檳榔末二錢,食後服。
〔《聖》〕治腳氣及風寒濕,四肢攣急,腳疼不可踐地。用紫蘇二兩,搗碎,水三升,研取汁,以蘇子汁煮粳米粥二合,和蔥、豉、椒、薑食之,即止。
上檳榔、紫蘇例。
〔世〕治一切腳氣奇方。用穿山甲前兩足者,燒存性,研細,入麝香當門子少許,多少隨人斟酌。要服此藥,須去他事,至晚不可進飲食,候至夜深腹空時調服,坐臥隨意。及雞鳴,又一服,痛立止,過一二日便能步履如常,極妙如神。
〔《千》〕治腳氣十二風痺不能行,松葉酒。用松葉六十斤,細銼 咀,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釀五斗米,如常法。另煮松葉汁以漬米,並 飯,泥釀封頭,七日後澄飲之,取醉。得此酒力者甚眾。
〔《本》〕虎骨酒 治腰腳痛疼攣急,不得屈伸,及腿膝冷麻。
用虎骨一具,及脛骨二莖,酥炙黃,捶碎,無灰酒三斗,密封七日,空心晚食,酒隨意飲。
〔崔〕治腰腳蒸法。取黃荊葉不限多少,蒸熟熱置於瓮中,其下著火溫之,以病患置於葉中。須臾,汗出葉中,旋旋吃飯,稍倦即止,以綿衣蓋避風,仍進蔥豉酒,以瘥為度。
〔世〕治諸般腳氣,一服除根。
防風(三錢,去蘆) 羌活 蟬蛻(各三分) 薄荷(五分) 紫蘇(四分)上晒乾為末,每服五錢,以無灰酒半碗,熱調服訖。服至一時久,即煎後藥,湯傾桶內,披濃衣於桶上坐,勿令走了藥氣,將腳腿熏之,當自下而上汗出,直至頂門,其出如水,盡為度。熏洗用︰紫蘇(半斤) 忍冬花(四兩) 木饅頭(七個) 蘇木(二兩)
上為粗末,水一中樣桶,煎藥味出,分三度添用,只一用,永除根。
〔垣〕腳氣渫洗法。《活人書》曰︰凡腳氣服補藥及用湯渫洗,皆醫之大禁也,為南方外感濕氣乘虛襲人為腫痛而言,非為北方內受濕氣注下腫痛而言也。蓋濕氣不能外達,宜淋渫開導,泄越其邪,名曰導氣除濕湯 。
威靈仙 防風 荊芥穗 當歸 地骨皮 升麻 白芍 蒴 葉上等分銼細,水二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熱淋洗無時。
〔世〕治腳赤腫。杉皮煎濃湯洗數次,立愈。(本草云︰用杉節殊效。)
〔《千》〕治嶺南腳氣從足至膝脛腫滿連骨疼者。用蓖麻子葉,切蒸薄裹,三二易,即消。治嶺南腳氣從足至膝脛腫滿連骨疼者。蒴 根銼碎,和酒醋共三分,根一分,合蒸熟,封裹腫上,二三日即消。亦治不仁。
〔《簡》〕治腳氣連腿腫滿久不瘥方。黑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搗為散,生薑汁調如膏,塗敷腫上,藥乾再塗之,候腫消為度。
〔《山》〕治腳氣。用無名異化牛皮膠,調勻貼患處。
〔世〕治遠行腳腫,用之可行千裡,輕便甚妙。
防風 細辛 草烏上等分為末,摻內鞋底內。如著前鞋,即以水微濕過,然後摻藥。
〔《食》〕療腳氣風痺不仁,五緩筋急。熊肉半斤,於豉汁中和薑、椒、蔥白、鹽、醬作腌臘,空腹食之。
〔《玉》〕針腳氣腫痛︰三裡 絕骨(各二寸半。) 丘墟(針入一寸,瀉之。) 行間(五分,留八吸瀉之。)解溪(留十吸瀉之,針入五分。) 商丘(針入五分,瀉十吸。)
〔《撮》〕治腳氣諸穴,隨經選用之︰陷谷(三分,瀉之。)行谷(五分,瀉之,灸。) 中封(瀉之,灸。)俠溪(先瀉後補,灸。) 陽輔 絕骨(各二寸半,瀉之,灸。) 通谷(一分,瀉之,灸。)
〔東陽〕腳氣針灸大法︰(此法與《千金》同,兼服藥。) 風市(百壯。三報穴,正身平立垂手指盡處大筋上是。) 伏免(病患端坐離膝蓋上七寸,以左右指按捺上有肉起如兔狀是穴,可灸五十壯,三報穴。)犢鼻(五十壯,三報穴。) 膝眼(二十壯。) 三裡 上廉 下廉 絕骨(各五十壯。凡上項諸穴,不必一頓灸盡壯數,可日日報灸之,三日令盡壯數為佳。凡一腳病即灸一腳,兩腳病灸兩腳,弱者看輕重加減,不可執一,靈驗不可述也。)
〔扁鵲〕又腳氣︰腎氣(臍傍相去各四寸。) 肩井 三裡 氣海 交龍
〔《撮》〕寒濕腳氣,紅腫生瘡︰中封(五分,瀉之。) 陽輔 絕骨(各二寸半,瀉之,灸。)
〔《集》〕又法︰行間 三裡 照海 昆侖 絕骨 京骨 委中 三陰交
〔《玉》〕兩足麻,足腿膝無力︰風市(在腿外廉垂手中指點到處是穴,針五分,補多瀉少 留五呼,先瀉成,後補生。)
〔《集》〕又足不能行︰丘墟 行間 昆侖 太沖 陽輔 三陰交 複溜 三裡(大治足不行)
〔《本》〕風有一百二十四種,氣有八十種,唯腳氣、頭風、上氣當須藥不絕,餘則隨其發動臨時消息。
但有風氣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得通泄則不困劇,所謂通泄者,如麻黃、牽牛、郁李仁之類是也,不必苦寒利藥也。
〔垣〕《外台》云︰第一忌嗔,嗔則心煩,煩則腳氣發。第二禁大語,大語則傷肺,肺傷亦發動。又不得露足當風入水,以冷水洗腳,兩腳脛尤不宜冷,雖暑月常須著綿褲,至冬寒倍令兩脛溫暖,得微汗大佳。依此將息,氣漸薄損,每至寅丑日割手足甲,割少侵肉去氣。夏時腠理開,不宜當風臥睡,睡覺令人按,勿使邪氣稽留,數勞動關節,常令通暢,此並養生之要,拒風邪之法也。尋常有力,每食後行三五百步,疲倦便止,腳中惡氣,隨即下散,雖浮腫氣,不能上也。
〔羅〕凡治此疾,每旦早飯任意飽食,午飯少食,晚飯不食,彌佳。恐傷脾胃營運之氣,失其天度。況夜食則血氣壅滯,而陰道愈增腫痛矣。
〔垣〕第一,凡飲食酒及 酪,勿使過度,過則傷損脾胃,下注於足脛跗腫,遂成腳疾。第二,欲不可縱,嗜欲多則腳氣發。凡飲食之後,宜緩行二三百步,不至汗出,覺困則止,如此則不能成壅也。經云︰逸者行之。
又云︰病濕痺,忌溫食、飽食、濕地、濡衣。
〔《千》〕凡腳氣之病,極須忌房室牛羊魚肉蒜韭菜菘菜蔓菁瓠子酒麵酥油浮糜豬雞鵝鴨,並忌大怒,惟得食粳粱粟米醬豉蔥椒薑橘皮,又不得食諸生果子酸酢之食,犯者皆不瘥。
凡腳氣之病,始起甚微,多不令人識也。食飲嬉戲,氣力如故,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有此為異耳。凡腳氣之候,或見食嘔吐,憎聞食臭,或有腹痛下利,或大小便閉澀不通,或胸中沖悸,不欲見光明,或精神昏慣,或喜迷忘,語言錯亂,或壯熱頭痛,或身體極冷疼煩,或覺轉筋,或腫或不腫,或 腿頑痺,或時緩縱不隨,或複百節攣急,或小腹不仁,此皆腳氣狀貌也。腳氣有腫者,有不腫者,其小腹頑痺不仁者,多不腫。小腹頑後不過三五日,即令人嘔吐者,名腳氣入心。如此者,死在旦夕。其人黑瘦者易治,肥大肉濃赤白者難愈。
黑人耐風濕,赤白不耐風濕,瘦人肉硬,肥人肉軟,肉軟則受病難愈。凡腳氣覺病候有異,即須大怖畏,決意急治之,稍緩則氣上入胸脅,逆滿氣上,肩息,急者死不旋踵,寬者數日必死,不可不急治也。但見心下急,氣喘不停,或自汗數出,或乍寒乍熱,其脈促短而數嘔吐不止者死。
足痿軟不收為痿厥
痿厥有二︰一屬腎膀胱。經云︰恐懼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是腎傷精脫也。又云︰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是膀胱在下發病也。
二屬腎脾,濕傷腎。經云︰凡治痿厥發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又云︰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是也。
〔垣〕補益腎肝丸 治目中溜火,視物昏花,耳聾耳鳴,困倦乏力,寢汗憎風,行步不正,兩腳欹側,臥而多驚,腳膝無力,腰以下消瘦。
柴胡 羌活 生地 苦參(炒) 防己(炒,各五分) 附子(炮) 肉桂(各一錢) 當歸(二錢)上細末,熟水丸,如雞頭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此藥如在冬天中寒,或心肺表寒,目中溜火,嚏噴,鼻流清涕,咳嗽痰涎者,止可服一丸,須與薑附御汗湯等藥相兼服之,不可單服此表藥也。
健步丸 治膝中無力,伸不能屈,屈而不能伸,腰脊腿腳沉重,行步艱難。
羌活 柴胡(各五錢) 防風(三錢) 川烏(一錢) 滑石(炒,半兩) 澤瀉(三錢) 防己(酒洗,一兩)苦參(酒洗,一錢) 肉桂 甘草(炙) 栝蔞根(酒製,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煎愈風湯,空心送下。(愈風湯在中風門。)腿腳沉重無力者,於羌活勝濕湯中加酒洗漢防己五分,輕則附子,重則川烏少許,以為引用而行經也。
上羌活、柴胡伸提氣升,防己、苦參去濕熱,桂、附反佐之也。
〔肅〕神龜滋陰丸 治足痿。
用酒炙龜板四兩,炒黃柏、知母各二兩,枸杞五味、鎖陽各一兩,乾薑半兩,為丸,每服七十丸,相兼服。(方見舌縱涎下。)
〔丹〕痢後腳弱漸細。用蒼朮(一兩) 白芍 龜板(酒炙,二兩半) 黃柏(酒,半兩)上粥丸,以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湯吞之。
中書貼合公,年三十二歲,病腳膝痿弱,臍下尻陰皆冷,陰汗臊臭,精滑不固。請醫黃道寧,主以鹿茸丸,十旬不減,至戊申春,始求治於東垣。遂診其脈,沉數而有力。乃曰︰公飲醇酒,食以膏粱,滋火於內,逼陰於外。醫見其症,蓋不知陽強不能密致皮膚,冷而溢泄,以為內實有寒,投以熱劑,反瀉其陰而補陽,真所謂虛虛實實也。其不增虛者,猶為幸也,複何望獲效耶?即處以滋腎大苦寒之劑,製之以急,寒因熱用,飲入下焦,適其病所,瀉命門相火之盛,再服而愈。公以濃禮送之,更求前藥方。師固辭不收。或問之曰︰物不受,義也。藥既大驗,不複與方,何為也?曰︰大寒大熱之藥,非常服者,借以從權可也。今公之病,相火熾盛,以乘陰位,故用此大寒之劑以瀉相火,而複真陰,陰既複其位,則皮裡之寒自消矣。《內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如過用之,則故病未已,新病複起矣,此予之意也。
上龜扳、黃柏例。嘗治一老人痿厥,累用虎潛丸不愈,後於虎潛丸加附子,立愈如神,蓋附反佐之功也。
〔《本》〕治後生丈夫酒色過多,下焦虛憊,足膝軟乏,小便滑數,外腎濕癢。
菟絲子(五兩,依法研) 石蓮肉(二兩) 白茯苓(一兩) 山藥 茴香(各二兩) 五味子(五兩)
上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服。如腳氣及腳膝無力者,木瓜酒空心下五十丸,晚食前再服,立效。
〔丹〕鄭安人,年六十,虛而有痰,脈緩足弱,與半夏天麻白朮湯,下酒芩丸,愈。
東陽吳子萬,年五十,形肥味濃,且多憂怒,脈常沉澀,自春來痰氣病,醫認為虛寒,率與燥熱香竄之劑,至四月兩足弱,氣上沖,飲食減,召予治之。予曰︰此熱郁而脾虛,痿厥之証作矣。形肥而脈沉,未是死証,但藥邪火盛,當此火旺,實難求生。且與竹瀝下白朮膏,盡二斤,氣降食進。一月後,大汗而死。書此以為諸賢覆轍之戒云。
〔垣〕黃耆人參湯治夏天氣熱盛,損傷元氣,兩腳痿軟。清燥湯治六七月濕令大行,濕熱相合,痿厥病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行動。(以上二方並見痿注夏條。)
〔仲〕越婢加朮湯 治肉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成無己雲《外台》作越婢湯。)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 甘草(各二兩) 白朮(四兩) 大棗(十五枚)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如惡風,加附子一枚,炮。
〔《斗》〕治腳軟。用商陸根細切如小豆大,煮令熟,更入綠豆,同爛煮為飯,每日煮食,以瘥為度,其功最效。
〔《本》〕治筋骨諸疾,手足不遂,行動不得,遍身風瘡,左經丸 。
草烏(白大者,去皮臍) 木鱉(去殼) 白膠香 五靈脂(以上各二兩半) 斑蝥(五個,去頭足翅,醋炙)
上為末,用黑豆去皮生杵,取粉一升,醋糊共搜杵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溫酒磨下。治筋骨疾,但未曾針傷損者,三五服立效。此藥曾醫一人,軟風不能行,不十日立效。專治心腎肝三經,通小便,除淋瀝,通營衛,滑經絡。此方因淨聖寺僧得之,大有奇功。
治兩腳軟弱,虛羸無力,及小兒不能行,續骨丹 。
天麻(明淨者,酒浸) 白附子 牛膝 木鱉子(各半兩) 烏頭(一錢,炮) 川羌活(半兩)地龍(去土,一分) 乳香 沒藥(各二錢) 朱砂(一錢)上以生南星末一兩,無灰酒煮糊為丸,如雞頭大,朱砂為衣。薄荷湯磨一丸,食前服。
〔丹〕人參,酒浸服之,治風軟腳弱,可逐奔馬,故曰奔馬草,曾用有效。
運氣痿厥皆屬水虛。經云︰水不及曰涸流,涸流之紀,其病痿厥堅下是也。
針灸痿厥有五法︰其一取腎。經云︰腎足少陰之脈,所生病者,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視盛虛熱寒陷下調之也。
其二補膀胱與肝。經云︰邪之所在,皆為不足。下氣不足,則為之痿厥心,補足外踝下留之。又云︰刺大指間上二寸留之,是神申脈、太沖二穴是也。
其三補足陽明絡。經云︰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其病虛則足不收,脛枯,取之所別也。
其四補足少陽絡。經云︰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虛則痿,坐不能起,取之所別也。
其五束縛四末。經云︰痿厥為四末束,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無休病已是也。
兩足癱瘓,兩腿無力︰鶴頂(在膝蓋骨尖上,灸七次。)
〔《撮》〕腳弱無力,行步艱難︰太沖 厲兌(補灸。) 風市(灸。)
〔《玉》〕又法︰太沖(五分,瀉八吸,忌灸。) 中封(五分,瀉八吸。) 三裡(一寸,瀉十吸。)
〔《集》〕又法︰公孫(灸,半寸。) 三裡 絕骨 申脈(不已,取下穴。) 昆侖 陽輔
〔《甲》〕痿厥風頭重,額痛,髀樞股 外廉骨節痛,瘈瘲,痺不仁,振寒,時有熱,四肢不舉,跗陽主之。痿厥寒足,腕不收,坐不能起,髀樞腳痛,丘墟主之。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足陽明之下,血氣皆少則下毛無,有則稀,枯瘁,善痿厥,足痺。(全文見虛實法下毛,陰毛也。)脾脈緩,緩甚為痿厥。(全文見治虛實法。)
腳氣沖心為厥逆
〔丹〕腳氣沖心。宜四物湯加炒柏。再宜涌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調敷上,以艾灸,泄引其熱下行。
〔仲〕八味丸治腳氣上攻入,少腹不仁。(方見治虛實法。)
〔《本草》〕載唐柳宗元腳氣方。(方論俱見前積塊條。)腳氣沖心。用白檳榔一個,如雞心大者,為末,用童便、生薑汁、溫酒共半盞,調作一服。(《廣利方》不用薑汁、酒,但用童便五合調服,日再服,治沖心悶亂不知人。)
〔《外》〕若腳氣非冷非熱,老人、弱人脹滿者,檳榔為末,以檳榔殼汁,或茶飲,或豉汁,調服方寸匕,甚利。
上檳榔、童便例。
〔《活》〕三脘敝 治腳氣沖心,腹氣飽悶,大便秘滯者最良。
獨活(一兩) 白朮 木瓜(焙乾,一兩) 甘草(炙,半兩) 大腹皮(一兩,炙黃) 紫蘇(一兩)陳皮(湯侵去白,三分) 沉香 木香 川芎 檳榔(麵裹煨熟。各七錢半)上同一處,杵為粗散,每服二錢半,水二盞,同煎至一盞,去渣,分三服,熱服。取便利為效。
大腹子散 治風毒腳氣,肢節煩疼,心神壅悶。
大腹子 紫蘇 木通 桑白皮 羌活 木瓜 荊芥 赤芍藥 青皮 獨活(各一兩) 枳殼(一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五片,蔥白七寸,去渣,空心溫服。
上檳榔、紫蘇例。
桑白皮散 治腳氣盛發,兩腳浮腫,小便赤澀,腹脅脹滿,氣急,坐臥不得。
桑白皮 郁李仁(各一兩) 赤茯苓(二兩) 木香 防己 大腹子(各一兩半) 紫蘇子 木通檳榔 青皮(各七錢半)
上 咀,每服三錢,薑三片,水煎
薏菽仁散 治腳氣弱痺腫滿,心下急,大便澀。
薏苡仁 防風 豬苓 川芎 防己 郁李仁 檳榔 大麻仁(各一兩) 枳實(七錢) 桑白皮(二兩)甘草(半兩) 羚羊 角屑(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熟水調下。
〔韋宙〕療腳氣浮腫,心腹滿,大小便不通,氣急喘息者。以郁李仁十二分,搗碎,水研取汁,薏苡仁搗碎如粟米,取三合,以米作粥,空腹食之佳。
上檳榔、郁李仁、防己例。
〔仲〕礬石湯 治腳氣沖心。
用礬石二兩,以漿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腳。
〔《食》〕理腳腫滿,轉上入腹殺人。赤小豆一升,水五升,煮令極熟,去豆,適寒溫,浸腳,冷重暖之。
〔《廣》〕治腳氣沖心,煩悶亂不識人。大豆一升,水三升,濃煎取汁,頓服半升。如未定,可更服。
〔孫〕主腳氣及上氣。取鯽魚一尺長者,作 食一兩頓服,瘥。
〔《素》〕帝曰︰願聞六經之厥狀病能也。岐伯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 仆。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妄言。少腸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 不可以運。
(《甲乙經》云︰厥四逆喘氣滿,臨泣主之。)太陰之厥,則腹滿 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腹滿心痛。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內熱,甚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太陰厥逆, 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王注云︰候其有過者,當發取之,故言治主病者。)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泄清,治主病者。厥陰厥逆,攣,腰痛,虛滿,前閉譫語,治主病者。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陽厥逆,僵仆,嘔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手太陰厥逆,虛滿而咳,善嘔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痺,嗌腫,,治主病者。(厥論)
〔《靈》〕厥逆腹脹滿,腸鳴,胸滿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脅。咳而動手者,與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
(癲狂篇)厥痺者,厥氣上及腹,取陰陽之絡,視主病者,瀉陽補陰經也。(寒熱篇)
產腳氣
〔《大》〕產後熱悶,氣上轉而腳氣,其狀熱悶掣,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可服小續命湯二三劑,必愈。又云︰寒中三陽,所患必冷,小續命加生薑汁最快。暑中三陰,所患必熱,小續命湯去附子,減桂心一半。大煩躁者,紫雪最良。如無紫雪,用真薄荷煎,冷水嚼下。(諸方必與四物湯各半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