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
〔成無己〕云︰眩者,非眩而見其眩,謂眼黑眩也。運者,運為運轉之運,世謂之頭旋是也。
《內經》論眩,皆屬肝木,屬上虛。丹溪論眩,主於補虛,治痰降火。仲景治眩,亦以痰飲為先也。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全文見延醫。)
〔河〕掉,搖也;眩,昏亂旋運也,風主動故也。所謂風氣動而頭目眩運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製木,而木複生火,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頭目為之眩運而旋轉。故火本動也,焰得風則自旋轉,人或乘舟車,及作環舞而眩運者,其動不止,而左右紆曲。故經曰︰曲直動搖,風之用也。眩運而嘔吐者,風熱甚故也。
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全文見治虛實法。)
〔《本》〕治肝厥頭暈,清頭目,鉤藤散。
鉤藤 陳皮 半夏 麥門冬 茯苓(各半兩) 石膏 人參 甘菊 防風(各半兩) 甘草(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鐘半,生薑七片,煎至八分,溫服。
治肝厥狀如癇疾不醒,嘔吐。醒後,頭虛運發熱方。
麻黃 鉤藤(取皮) 石膏 干葛 半夏曲 柴胡 甘草 枳殼 甘菊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鐘半,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渣溫服。
婦人患頭風者,十居其半,每發必掉眩,如在車上。蓋因血虛,肝有風邪熱故耳。《素問》云︰徇蒙招搖,目眩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歸肝。蓋謂此也。余常取此方以授人,比他藥捷而效速。芎 散 。
川芎(一兩) 當歸(三分) 羌活 旋複花 蔓荊子 細辛 石膏 本 荊芥穗 半夏曲(炙)防風 熟地 甘草(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鐘,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服。
上甘寒瀉風木。
〔羅〕風痰治驗 參政楊公,七旬有二,有風痰。於至元戊辰春,忽病頭旋眼黑,目不見物,心神煩亂,兀兀欲吐複不吐,心中如懊 之狀,頭偏痛微腫,面赤色,腮頰亦赤色,足 冷。命予治之。余料之,此少壯之時喜飲酒,久積濕熱於內,風痰內作,上熱下寒,是陰陽不得交通,否之象也。經云︰治熱以寒。雖良工不敢廢其繩墨,而更其道也。然而病有遠近,治有輕重,參政今年高氣弱,上熱雖盛,豈敢用寒涼之劑,損其脾胃。經云︰熱則砭之。又云︰高巔之上,射而取之。余以三棱針約二十處刺之,其血紫黑,如露珠之狀。少頃,頭目便覺清利,諸症悉減。遂處方云︰眼黑頭旋,虛風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天麻苗謂之定風草,此草獨不為風所搖,故以為君。偏頭痛者,乃少陽也,非柴胡、黃芩酒製不能治。黃連苦寒,酒炒以治上熱,又為因用,故以為臣。橘皮苦辛溫,炙甘草甘溫,補中益氣為佐。生薑、半夏辛溫,能治風痰,茯苓、甘草利小便,導濕熱引而下行,故以為使。服之數劑,邪氣平,生氣複而安矣。
天麻半夏湯 治風痰內作,胸膈不利,頭旋眼黑,兀兀欲吐,上熱下寒,不得安臥。
天麻 半夏(各一錢) 橘皮(去白) 柴胡(七分) 黃芩(酒浸,炒)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前胡(各五分) 黃連(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鐘,薑三片,煎至一鐘,溫服,食後忌酒麵生冷物。
〔垣〕羌活湯 治風熱壅盛,上攻頭目昏眩。
羌活 防風 黃芩(各一兩,酒洗) 柴胡(七錢) 黃連(酒煮,一兩) 黃柏(酒炒,半兩) 栝蔞(酒洗,半兩) 甘草(炙,七分) 白茯苓(五錢) 澤瀉(六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取清,食後或先臥,通口熱服之,日二服。
上苦寒瀉風木。
〔《靈》〕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目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大惑篇)
〔《本》〕治一切頭旋,本因體虛,風邪乘於陽明經,上注頭面,遂入於腦。亦因痰水在於胸膈上犯大寒,使陽氣不行,痰水結聚,上沖於頭目,令頭轉旋。羚羊角散 。
羚羊角 茯神(各一兩) 芎 防風 曰芷 半夏(湯洗七次,各半兩) 枳殼 附子(各一分)甘草(三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鐘半,生薑五分,慢火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時候溫服。
〔《百一》〕都梁丸 治風吹項背,頭目昏黑眩痛。
香白芷(大塊者,用沸湯泡洗四五次,焙乾)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用荊芥湯點茶下。
〔無〕大豆紫湯 治中風頭眩惡風,自吐冷水有汗。(方見 門。)
〔《聖》〕治風頭旋,用蟬殼二兩,微炒為末,非時下,溫酒一鐘匕。《針經‧胃風篇》云︰上虛則眩。又五臟生成篇云︰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蓋蒙,昏冒也。招搖,掉也。瞑,黑眩也。皆謂昏冒搖掉,眼黑眩,屬下實上虛也。
〔丹〕陳客婦人,近五十,頭痛麻木眩運,脈甚虛。宜補氣益血,去風行濕。
天麻(酒,一錢) 人參(半錢) 白朮(一錢) 黃芩(半錢) 歸身尾(酒,半錢) 川芎(半錢)陳皮(半錢) 甘草(炙,三分)黃耆(三分) 半夏(五分) 生薑(三片)上作一劑,水煎服。
賈舅因勞役,眼眩倦怠,頭不爽,肚帶溏滑。
黃 (半錢) 人參(半錢) 當歸(一錢) 黃柏(炒,三分) 白朮(一錢,酒浸) 陳皮(半錢)蔓荊子(五粒) 甘草(炙些)水煎,稍熱飲之,丑卯時各一次,去枕眠少時,巳申時又各一次,瘥。
男子因作勞成病,發熱腳酸,口苦頭運。
白朮 茯苓 黃連 川芎(半兩) 白芍藥 人參 生地 陳皮 當歸(各一兩) 甘草(一錢)杜仲(炒,六兩)分十八帖,食前熱下抑青丸二十二粒。
丈夫患熱,頭眩,脈大而散,此是辛苦中來。
陳皮(三錢) 柴胡(三錢) 人參(二錢) 白朮(二錢)黃耆(三錢) 木通(一錢)甘草(些) 分三帖服。
〔《本》〕治風眩頭運。川芎散 山茱萸(一兩) 山藥 甘菊花 人參 川芎 茯神(各半兩)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不拘時候,日三服,不可誤用野菊花。
〔《三因》〕芎歸湯 治產後去血過多,眩運不省,及傷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瘡去血多,拔牙齒去血多不止,懸虛心煩,眩運頭重目暗,舉頭欲倒。(方見婦人大法條。)
〔丹〕頭眩屬氣虛挾痰。無痰作眩,不得治痰為主。挾補氣藥,並降火藥。濕痰多者,用二陳湯。痰多因火動者,二陳湯加酒芩。眩運,火動其痰,二陳湯加黃芩、蒼朮、羌活,散風行濕。水煮金花丸治頭眩。(方見痰飲。)
〔丹〕眩運不可當者,大黃,三次酒炒乾,為末,茶調下,每服一錢至二錢。
一男子,年七十九歲,頭目昏眩而重,手足無力,吐痰口口相續,左手脈散大而緩,右手緩而脈大不及於左,重按皆無力,飲食略減而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眾人皆與風藥,至春深必死。予曰︰此皆大虛証,當以補藥作大劑服之。眾怒而去。余教用人參、黃耆、當歸身、芍藥、白朮、陳皮,濃煎作湯,使下連柏丸三十粒,如此者服一年半,而精力如少壯時。連柏丸,冬加乾薑少許,餘三時皆依本法,連柏皆薑汁炒為細末,又以薑汁煮糊為丸。
〔《本》〕治虛風頭旋,吐痰涎不已。養正丹 黑鉛 水銀 硫黃 朱砂(各一兩)上用鐵盞一只,火上溶鉛成汁,次下水銀,用柳杖子打勻,取下放少時,下二味末,令冷,研為粉,用米飲丸,或用棗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下。
此藥升降陰陽,補接真氣,非止頭旋而已。
〔垣〕范天 之內,素有脾胃之病,時顯煩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初冬出外而晚歸,為寒氣怫郁,悶亂大作,火不得伸故也。醫疑有熱,治以疏風丸,大便行而病不減。又疑藥力少,複加七八十丸,下兩行。前症仍不減,複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黑頭旋,惡心煩悶,氣短促,上喘無力,不欲言,心神顛倒,兀兀不止,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頭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予謂前症乃胃氣已損,複下兩次,則重損其胃,而痰厥頭痛作矣。製 半夏白朮天麻湯 治之而愈。
天麻(五分) 半夏(湯洗,一錢半) 人參(五分) 白朮(一錢) 蒼朮(五分) 橘皮 黃澤瀉 白茯苓(各五分) 神曲(一錢,炒) 大麥 (一錢半) 乾薑(三分) 黃柏(二分)上件 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帶熱服,食前。此頭痛苦甚,謂之足太陰痰厥頭疼,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為定風草,亦治內風之神藥也。內風者,虛風是也。
黃甘溫,瀉火補元氣。人參甘溫,瀉火補中益氣。二朮俱甘苦溫,除濕補中益氣。澤瀉、茯苓,利小便導濕。橘皮苦溫,益氣調中升陽。神曲消食,蕩胃中滯氣。大麥 寬中助胃氣。乾薑辛熱以滌中寒。黃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發躁也。
上氣虛挾痰眩運。余嘗治一人,臥則稍輕,但舉足則頭旋眼黑,以天麻、半夏、茯苓、陳皮、白附、僵蠶、參 、草、歸、生薑、黃芩煎湯服之,五六日愈,蓋仿此方加減之也。
〔《濟》〕芎朮湯 治胃中濕痰,眩運嘔逆,頭重不食。
川芎 半夏(酒洗) 白朮(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七片,煎服不拘時。(一方有附子、桂心,無半夏。)
〔嚴〕旋複花湯 治中脘伏痰,嘔逆眩運。
旋複花 半夏 橘紅 乾薑(各一兩) 檳榔 人參 甘草 白朮(各半兩)上銼碎,每服一兩,薑水煎服。
〔仲〕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湯主之。(方見嘔吐。)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頭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方見傷寒。)
〔子和〕青黛散 搐鼻取涎,治眩神效。(方見頭痛。)頭風眩運,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用清上辛涼之藥,防風通聖散加半夏等味。仲景云︰此痰結胸中而致也。(通聖散見癇。)
獨聖散 瓜蒂(不以多少) 鬱金(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 汁調下服之,用雞翎探吐。
〔河間〕搜風丸 治邪氣上逆,風熱上攻,頭目眩運,大小便結滯。
人參 茯苓(各半兩) 滑石(二兩) 藿香(二錢半) 乾薑 白礬(生,各一兩) 蛤粉(二兩)南星 大黃 黃芩(各二兩) 牽牛(四兩) 薄荷(半兩) 半夏(一兩) 寒水石(一兩)
上為末,滴水丸,小豆大。每十丸,生薑湯下,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仲〕白朮附子湯 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暖肌補中益精氣。
白朮(二兩) 附子(一兩半,炮去皮) 甘草(一兩,炙)上三味銼,每五錢,薑五片,棗一枚。水鐘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本》〕治體虛有風,外受虛濕,身如在空中。二生散 生附子(去皮臍) 生南星(各等分)上二味, 咀,每服四大錢,水一鐘,生薑十片,慢火煎至八分,去渣服。戊午年,予在新安有此疾,名醫傳授此方,三服愈。
〔仲〕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白朮主之。(短氣倚息,形如腫,為支飲。)用澤瀉五兩,白朮二兩,以水二升,煮一升,分溫再服。
運氣眩有二︰一曰風助肝盛眩。經云︰厥陰司天之政,風行太虛,雲物搖動,目轉耳鳴。三之氣,風乃時舉,民病掉眩。
又云︰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又云︰厥陰之勝,耳鳴頭眩。又云︰厥陰之複,筋骨掉眩,治以諸涼是也。
二曰濕邪傷腎眩。經云︰太陰司天,濕淫所勝,頭項腰背痛而眩,治以苦熱是也。
〔河〕神妙散 搐鼻,治頭目昏眩,偏正頭痛。(方見頭痛門。)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全文見針灸。蓋者,百會穴也。補百會、風府二穴,則眩愈。)上氣不足,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補足外踝下留之。(全文見針灸。
)邪在腎,肩背頭項痛,時眩,取涌泉、昆侖,視有血者盡取之。(全文見針灸。)
〔《怪穴》〕頭目眩運︰至陰
〔《標》〕金門 申脈
〔桑〕風池 神庭(內風池《通玄》同) 金門(瀉) 三裡(補)
〔《心》〕頭暈怕寒,些少風寒,則目暗僵仆,不分冬夏,常用綿帽包,日夜不離,一去帽即發︰百會 惺惺(一分,恐上星) 風池(二寸半,主頭大熱) 豐隆(二寸半)
〔桑〕頭熱︰上囟 風門 攢竹 百會
〔《甲》〕風眩善嘔,煩滿,神庭主之。如顏色青者,上星主之。取上星者,先取,後取天牖、風池。
如頭痛顏青者,囟會主之。風眩引頷痛,上星主之。先取,後取天牖、風池。風眩目瞑,惡風寒,面赤腫,前頂主之。風眩目眩,顱上痛,後頂主之。風眩驚,手脘痛,泄風,汗出至腰,陽谷主之。腦風目瞑頭痛,風眩目痛,腦空主之。風逆暴,四肢腫,濕則唏然寒,飢則煩心,飽則眩,大都主之。頭眩目痛,至陰主之。
〔丹〕左手脈數熱多,脈澀有死血。右手脈實痰積,脈大必有久病。
癲癇
癲癇,即頭眩也。痰在膈間,則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則眩甚仆倒於地,而不知人,名之曰癲癇。徐嗣伯云︰大人曰癲,小兒曰癇,其實一疾也。然與中風、中寒、中暑、尸厥等仆倒不同。凡癲癇仆時,口中作聲,將省時,吐涎沫,省後又複發,時作時止,而不休息。中風、中寒、中暑、尸厥之類,則仆時無聲,省時無涎沫者,後不複再發,間有發者,亦如癲癇之常法也。
〔丹〕癇屬驚與痰,宜吐。大率行痰為主,黃芩、黃連、栝蔞、半夏、南星。尋火尋痰,分多少治之,無有不愈。分痰與熱,有熱以涼藥清其心。有痰必用吐藥,吐後用東垣安神丸。此証必用吐,吐後用平肝之藥,青黛、柴胡、川芎之類。
〔海〕治長、洪、伏三脈,風癇、驚癇、發狂、惡人與火者,灸第三椎、第九椎,服局方妙香丸,以針穿一眼子透,冷水內浸少時,服之如本方。若治弦、細、緩三脈,諸癇似狂者,李河南五生丸。(妙香丸方見虛煩條。)氣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仆。(全文見針灸。)邪搏陽,則為癲疾。(見診法,下同。《針經》九針云︰邪入於陽,轉為癲疾。)厥成為癲疾。(厥,氣上逆也。)
〔《素》〕帝曰︰人生而有病癲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奇病論)凡癲癇,及中風、中寒、中暑、中濕、氣厥、尸厥而昏眩倒仆,不省人事者,皆由邪氣逆上陽分,而亂於頭中也。癲癇者,痰邪逆上也。中風寒暑濕及氣厥尸厥者,亦風寒暑濕等邪氣逆上也。邪氣逆上,則頭中氣亂,頭中氣亂,則脈道閉塞,孔竅不通,故耳不聞聲,目不識人,而昏眩無知,仆倒於地也。以其病在頭巔,故曰癲疾。治之者,或吐痰而就高越之,或鎮墜痰而從高抑之,或內消痰邪使氣不逆,或隨風寒暑濕之法用輕劑發散上焦,或針灸頭中脈絡而導其氣,皆可使頭巔脈道流通,孔竅開發,而不致昏眩也。
是知癲癇之癲,與厥成癲疾,眩冒癲疾之巔,一疾也。王太仆誤分癲為二疾,獨孫真人始能一之,今特冠此氣亂頭巔等經文於癲癇篇首,使人知疾有所歸,而治有所據也。
〔《局》〕碧霞丹 治五癇疾。(方見虛實門。)
〔世〕治暗風,天麻、南星、半夏、僵蠶、白附子、防風各半兩,白礬二兩,用木瓜一個,切去頂取穰,納前藥末,用原頂覆住,面包煨熟,就搗如泥為丸。又用皂角二寸敲細,酒半盞,浸一宿。如發時,取前藥一十九粒,納口中,用酒灌下,取出痰即愈。自省後,日服三十粒,薑湯下。
治風癇及心風病,用皂角三挺捶破濾汁,熬如稀糊,攤紙上曬乾,取兩葉如小錢大,用溫漿水浸洗,去紙,注於兩鼻孔,各一蜆殼許,須臾涎下,咬箸瀝盡涎,後服祛痰丸 。
代赭石(一兩,生) 白礬(二兩,生)
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冷水送下,不拘時。
〔仲〕風引湯 治癇疾瘈瘲 。(方見後。)
〔無〕礬丹丸 治五癲百癇,無問陰陽冷熱。
虢丹 晉礬(各一兩)上用磚鑿一窠,可容二兩許,先安丹在下,次安礬在上,以炭五斤。熾令炭盡,取出細研,以不經水豬心血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橘皮湯下。
〔世〕治暗風,遠年日久不愈,皆可服。用地黃。廣南道地者,不計多少,火 醋淬七次,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年深者亦治。
〔羅〕參朱丸 治風癇,大有神效。
人參 蛤粉 朱砂(各等分)
上為細末,KT 豬心血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金銀花湯下,食遠服。
神應丹 治諸癇。
用好辰砂,不拘多少,為細末,用豬心血和之得所,以蒸餅裹蒸取出,就熱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食遠臥時,煎人參湯下,大有神效。
琥珀壽星丸 天南星(一斤,撅坑二尺深,用木炭五斤 熱,取出炭,用好酒一升潑之,將南星趁熱下坑,用盆蓋訖合,過一宿取出,再焙乾為末) 琥珀(四兩,取末) 朱砂(二兩,一半為衣,一半入藥)豬心三個取血,另打生薑麵糊攪令稠粘,將豬心血和入藥末,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人參湯空心送下,日進三服。
〔世〕密陀僧散 治暗風。
取密陀僧成塊者,以鐵線纏,又用鐵線懸掛,火 紅,用酒醋一升淬盡,出火毒,研極細,每服一錢,麝香酒調下。
治癇疾。凌霄花一味,為細末,每三錢,空心酒調服,每服藥時,以木梳不住手梳其發,又用冷水一碗,逐口含之,水溫則換,水盡住梳,如此四十九日,永絕其根。
《楊氏家藏》五癇丸 治癲癇發作,不問新久,並宜服之。
天南星(炮,一兩) 烏蛇肉(酒浸一宿,去皮骨,焙,一兩) 朱砂(二錢半,另研) 全蠍(二錢,去毒,炒) 半夏(二兩,酒洗,焙) 雄黃(一錢半,另研) 蜈蚣(半條,去頭足,炙) 白附子(半兩,炮)白僵蠶(一兩半,炒去絲) 麝香(三錢,另研。) 白礬(一兩) 皂角(四兩,捶碎,水半升揉汁與白礬同熬乾,研)
上為末,薑汁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丹〕治癇疾。
川芎(二兩) 防風 豬牙皂角 鬱金 明礬(各一兩) 蜈蚣(一條)上細末,蒸餅丸,如梧子大。空心清茶下十五丸,一日除根。
〔羅〕治癇病、心風病。用天南星,九蒸九曝,為末,生薑汁打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參、麥門冬,菖蒲湯下,亦可。
〔《素》〕春脈者肝也,春脈太過,為病在外,善怒,忽忽眩冒而癲疾。(全文見治法。脈來弦實而強為太過。歲木太過,)甚則忽忽善怒,眩冒而癲疾。(全文見運氣類注。)
〔丹〕治巡檢夫人癇,通聖散二錢半,薑三片煎,下犀角丸三十粒。
〔《保》〕防風通聖散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芒硝 連翹 薄荷 麻黃(不去節,各五錢) 枯梗 黃芩石膏(各一兩) 白朮 山梔 荊芥穗(各二錢半) 滑石(三兩) 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兩,生薑煎,溫服,日再服。若勞汗當風,寒薄為,郁乃痤。此勞汗出於玄府,脂液所凝,去芒硝,倍加芍藥、當歸,發散玄府之風,當調其榮衛。俗云風刺,或生癮疹,或赤或白,倍加麻黃、鹽豉、蔥白出其汗。麻黃去節。亦去芒硝,以鹹走血而內凝,故不用之。發汗罷,依前方中加四物湯、黃連解毒,三藥合而飲之,日二服。故《內經》曰︰以苦發之。為熱在肌表,連內也。小便淋閉,去麻黃,加滑石、連翹,煎藥中調木香末一錢匕。麻黃主於表,而不主於裡,故去之。腰脅走注疼痛者,加硝石、當歸、甘草,一服各二錢,調車前子末、海金砂末各一錢。故經曰︰腰者腎之府。破傷風者,如在表則辛以散之,在裡則苦以下之,兼散之。汗下後,通利榮血,祛逐風邪,每一兩加荊芥穗、大黃各二錢,調全蠍末一錢,羌活末一錢。諸風癇搐,小兒急慢驚風,大便秘結,邪熱暴甚,腸胃乾燥,寢汗切牙,上竄睡語,筋轉驚悸,肌肉蠕動,每一兩加大黃二錢,梔子二錢,茯苓末二錢匕。如肌肉蠕動者,調羌活末一錢。經曰︰肌肉蠕動,命曰微風。風傷於肺,咳嗽喘急者,每一兩加半夏、桔梗、紫菀各二錢。如打撲傷損,肢節疼痛,腹中惡血不下,每一兩加當歸、大黃各三錢半,調沒藥、乳香末各二錢。解利四時傷寒,內外所傷,每一兩加益元散一兩,蔥白十莖,鹽豉一合,生薑半兩,水一碗,同煎至五七沸,或煎一小碗,溫冷服一半,以箸投之,即吐。吐罷後,服一半,稍熱服,汗出立解。如飲酒中風,身熱頭痛如破者,加黃連鬚二錢,蔥白十莖,依法立愈。慎勿用桂枝、麻黃湯解之。頭旋腦熱鼻塞,濁涕時下,每一兩加黃連、薄荷各二錢半。《內經》曰︰膽移熱於腦,則辛 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已。王注曰︰膽液不澄,則為濁涕,不已如水泉者,故曰鼻淵也。
此為足太陽脈與陽明脈俱盛也。如氣逆者,調木香末一錢。
〔《素》〕心脈滿大,癇 筋攣。
〔仲〕風引湯 除熱癲癇,又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瘈瘲,日數十發,醫所不療。又治腳風。
大黃 龍骨 乾薑(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 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紫石英 石膏(各六兩)上十二味,杵粗末,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治風熱瘈瘲,食後量多少呷之,不用渣,無不效。)
〔河〕犀角丸 治風癲癇,發作有時,揚手擲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犀角末(半兩) 赤石脂(三兩) 朴硝(二兩) 白僵蠶(一兩) 薄荷葉(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不拘時候。如覺痰多,即減數。忌油膩炙爆。
龍腦安神丸 治男婦五種癲癇,無問遠年近日,發作無時。
茯苓(去皮取末,三兩) 人參(去蘆) 地骨皮 甘草 麥門冬(去心,各二兩) 龍腦(三錢,另研) 牛黃(半兩,研) 朱砂(二錢,飛) 桑白皮(一兩) 馬牙硝(二錢,另研) 麝香(三錢,另研) 烏犀角末(一兩) 金箔(三十五片)上十三味,煉蜜為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冬月溫水化下,夏月涼水。又治虛勞發熱咳嗽,語澀舌強,日進三服。
〔《靈》〕肝脈小急,癇 筋攣。(王注云︰肝養筋藏血,肝氣受寒,故癇 筋攣。)二陰急,為癇厥。
(同上。)肺脈急甚,為癲疾。腎脈急甚,為骨癲疾。(見治虛實法。)
〔羅〕沉香天麻湯 治癇瘈瘲 筋攣。(方見小兒門。)
珠子辰砂丹 治風癇久不愈者。
薯蕷 人參 遠志 防風 紫石英 茯神 虎骨 虎睛 龍腦 五味子 石菖蒲 丹參 細辛(各二錢半) 珠子末(四錢)上件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子大。用朱砂二錢,研細為衣。每服三十五丸,煎金銀花湯送下,日進三服。
忌魚肉濕面動風之物。
烏頭丸 治五風癇病。
川烏 草烏 天仙子 五靈脂(各二兩) 黑豆(一升)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丸,溫水下。如中風,加附子半兩。
〔子和〕昔項開完顏氏病搐,先右臂並右足約搐六七十數,良久左臂並左足亦搐六七十數,不瘥。兩目直視,昏 不識人,幾月餘。求治於余,先涌其寒痰三四升,次用導水禹功散泄二十餘行,次服通聖散辛涼之劑,不數日而瘥。
〔羅〕法煮蓖麻子 治諸癇病,不問年深日遠。
蓖麻子(去皮取仁,二兩) 黃連(去鬚,銼如豆大,一兩)上件,用銀器,水一大碗,慢火熬,水盡即添水,熬三日兩夜為度。取出,去黃連,只用蓖麻子仁,風乾,不得見日。用竹刀將蓖麻子每粒切作四塊,每次服五粒,計二十塊作一服,用荊芥湯食後溫服。(服蓖麻仁者,終身忌食豆,犯之則腹脹而死。)
〔丹〕治一婦人。四十五歲,生子多,觸胎時有腹痛,每夜喜飲酒三盞即睡,其夫性暴而諧謔,所以借酒解怒。忽九月望後,癇病大作,目上視,揚手擲足,甚強健,舉體大筋皆動,喉向如鋸,涎沫流口兩角。如此一時辰許,諸症皆靜,狀如熟寢,全不知人。半時,小腹漸痛,上至心,痛大作,汗如雨,自頭至乳而止。如此半時,痛漸減,汗亦收,痛作時,卻自言其痛。其餘言語皆謬誤,問亦不答,亦不知人。痛定又熟寢如前。
癇與痛間作,晝夜不息。經兩宿,方召予脈之。痛作時脈四至半,似弦非弦,左弱於右。予未敢與藥,候癇作時,再看形脈。後作時,六脈皆隱,但有大筋轉於指下,眼白青而面不青,手之動三倍於足。予問之,痛作時必欲重按。比癇作時,汗必不出。其夫言果然。予曰︰此非死証,若尚能咽藥,則易治。試以調香附子末灌之。適癇勢稍定,卻咽得半盞,令急燒竹瀝未就,時痛大作,余以肝有怒邪,因血少而氣獨行,所以脾受病。
肺胃之間,舊有酒痰,為肝氣所抑鬱而為痛。然酒喜動,可以出入升降,入內則痛,出外則癇。當乘其入內之時,急為點大敦、行間、中脘三處穴,令分頭同時下火灸之。足上艾火少,灸先了,腹上痛漸下至腰而止。熟寢少時,癇作如前,証減半。又以竹瀝入少薑汁灌下大半鐘。灌時適值癇定,但熟寐如前,自是不省人事,一晝二夜,皆已棄之。余曉之曰︰身不發熱,因痛則汗出,大便不通者五六日。自予來,亦未見其小水。非死症,當是血少無神而昏耳。爾為痛掐人中,俄而呻吟,急以人參湯同竹瀝灌之,又昏睡如前。余教以作人參白朮膏,入竹瀝調下。如此二晝夜,凡用人參一斤,白朮二斤,眼忽能開,手能舉,自言胸膈滿而舉身皆痛,耳目仍未有聞見,忽自溺床甚多。余聞之甚喜,且得癇與痛皆不作。但教令用陳皮芍藥甘草川芎湯調參朮膏,又加竹瀝飲之。余欲往他處,且與脈之,聞其作聲,余自知謬拙,不教以粥與藥間服,急令作稀粥與之,止咽得三四匙,牙禁不受。余遂以木楔斡開,以稀粥入藥湯,又與竹瀝同灌一大鐘,蓋是粥多而藥居三之一。予遂出門,教令粥藥相間與之。予在二十裡外,未申間,天大風作。予料此婦癇必作,特往視之,癇不作而痛作,脈去來急無次,急為灸然谷、太沖、巨闕。灸罷痛定,問其要粥否?答曰︰我正飢。其夫飲之以粥,咽兩鐘。予乃往他處,仍教以藥湯調參朮膏、竹瀝,與粥間與之如前。第二夜半時,召予甚急。往視之,癇病大作,奪手不能診脈,令人扶定兩肘,予捉其中指,強而脈之,四至半,粗大有力,左右同,而右少緩。口妄言而無次,又怒罵人,眼上視,不瞬而嘔。又欲起走,其狀若有所憑。然予捉定兩手,為灸兩大指背半甲半肉際,各三壯。怒壯稍殺,求免。索燭視之,耳目仍未有聞見。昏寐至夜半,狂怒大作,且言鬼怪之事。而師巫至,大罵巫者。
予靜思之,氣因血虛,亦從而虛邪因入,理或有之,且與補藥,血氣若充,邪當自退。仍與前藥,又恐痰頑,佐以荊瀝,又以秦承祖灸鬼法灸之,哀告我自去。昏睡一晝夜,忽自起坐索粥。其夫與之,方問夫,你面垢如許,怪床上有香氣。繼又無所知識,惟開眼不睡,手足雖能運動,卻作尋摸態。如此又二晝夜,粥食稍加,又溺床多如前。予益喜,仍守前藥。予又往他處,次日晚,忽來召予。急往視之,病患自言渾身皆痛,脈之皆五至,左右均而和,曰參朮膏俱盡,遂教令就與前藥中加參朮煎,去荊瀝,加香附末。與一服,覺甚快。余且令守此藥,至次夜半,又來告急曰︰前痛大作。往視之,坐桶上。叫聲甚高。予思之,此虛病亦多汗,腸燥而糞難耳。
痛當在小腹與腰,急烘琥珀膏大者貼小腹,仍教以熱手摩腰腎間,連得下氣而痛減,就睡少時,又起,如是者五六次。一醫者勸令用通利藥,予曰︰痛與死,孰為輕重,且堅忍至夜半,後當自通。又往他處,至四更,來告急,往視之,痛大作。予令坐以溫湯中,當自下。換湯痛定,覺甚快,第二桶湯,下結糞二塊,就睡。天明予又往他處,至晚又告急。予視痛大作,連及兩脅,手不可近。予思之,此痛無因,若結糞未盡,痛當在下;今痛在上,必因食多,問之果然。醫者欲用感應丸,予教勿與粥藥。病力索藥,遂以香附末,令舐之。至夜半痛漸減,天明覺略飢索粥。予曰︰非飢也,乃嘈耳。勿與,而自安。其家又自與粥,至辰巳間,予往他處,至晚痛又作,而病者索香附末不已,遂以湯調半碗與之,探令吐,猶有宿食,痛遂止。予又往他處,至夜半,又告痛複作,詢之,以醋拌蘿卜苗吃粥。又以香附末探吐之,痛定,教令一晝夜勿與食。至次日,少與淡粥,覺飢時以陳皮湯下白朮丸,如此調理自安。
痰癲癇治法,並見上虛條。
〔潔〕治風癇病久不能愈者,從濃朴丸。春秋加添外,又於每一料中加人參、菖蒲、茯苓各一兩五錢,和劑服之。(濃朴丸方見翻胃。)
〔垣〕升陽湯 治陽蹺癇,足太陽下行,宜升陽氣。
麻黃(八錢,不去節) 羌活(一兩半) 防風根(八錢) 炙甘草(五錢)
上 咀,每服三錢,水五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宿食消盡,腹中空服之。後避風寒一二時辰,乃效。
〔潔〕晝發,治陽蹺、申脈二穴,在足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際是也。夜發,治陰蹺、照海二穴,在足內踝下陷中是也。先灸兩蹺各二七壯,然後服前藥。
〔《千》〕治百病風癲。用麻仁四升,水六升,猛火煮令茅生,去渣,煎取七合,旦空心服。或發,或不發,或多狂語,勿怪之。但令人摩手足,須臾即定。凡進三劑,無不愈。
〔羅〕神應丹 治諸風心癇病。
狐肝(一具) 烏鴉(一只) 鴟梟(一個) 白礬(一兩) 野狸(一個,去肚腸,不用皮毛,用新瓦罐盛肉,以炭火煮爛) 生犀角末(一兩)
上為末,用酒打麵糊為丸,如皂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酒送下,不拘時候。
〔楊氏〕蠍虎治癇法,見小兒驚癇門,妙。
〔《靈》〕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氣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仆,取之天柱。天柱不知,取太陽滎輸,於此義同。
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甚作極,已而煩心,候之於顏。取手太陽、陽明、太陰,血變而止。癲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陽明、太陽。左強者攻其右,右強者攻其左,血變而止。癲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陽、陽明、太陰,手太陰,血變而止。(俱出癲狂篇。)
〔《玉》〕癇(凡灸癇,必先下之,乃可灸。不然則氣不通,能殺人。針不拘。) 鳩尾(必高手乃可下針,但宜灸亦不可多壯,多則令人健忘。)
〔《通》〕後溪
〔《集》〕鳩尾 涌泉 心
〔桑〕陽交 三裡 後溪 太沖 間使
〔《摘》〕風癇熱病,心風驚癇︰上脘 三裡
〔桑〕天吊︰巨闕(三寸。) 百會 囟門
〔東〕癇︰平旦發者,足少陽。晨朝發者,足厥陰。日中發者,足太陽。黃昏發者,足太陰。人定發者,足陽明。半夜發者,足少陰。心癇面赤,心下熱,短氣喘息︰巨缺(灸三壯。)肝癇面青反視,手足搖動︰丘墟(三壯。)中封(三壯。)脾癇面黃,腹大善利︰胃脘並脘傍一寸各三壯 沖陽 隱白 肺癇面白,口吐沫︰肺 少商 少陽(各三壯)。腎癇面黑,正直視,身不搖,如尸厥︰金戶 少海 至陰 涌泉(各三壯,刺一分。) 膈癇,四肢不舉︰風府(一七壯,刺一分。) 百會 人中 承漿(各隨年灸。)腸癇,都無動靜,如尸厥狀︰承山 涌泉 勞宮 翳風(各隨年壯,刺入一分。)馬癇,目張搖頭,馬鳴欲反折︰風府(三壯,刺一分。) 神關 牛癇,目直視腹滿︰鳩尾尖(三壯。)大椎(三壯。) 羊癇,揚目吐舌︰大椎(三壯,刺一分。) 豬癇,吐濁沫,口動搖︰浮白(三壯,刺一分。) 犬癇,手屈拳攣︰勞宮(一壯,刺一分。)絲竹空 肋戶(各一壯。) 雞癇,搖頭反折,善驚目搖︰至陰 竅陰 厲兌(各灸三壯,刺一分。)
〔《甲》〕癲疾多言,耳鳴,目僻,頰腫,實則聾齲,喉痺不能言,齒痛,鼻鼽衄,虛則痺,膈俞、偏歷主之。癲疾吐舌鼓頷,狂言見鬼,溫溜主之。(腕後五寸。)癲疾吐舌,曲池主之。癲疾互引僵仆,申脈主之,先取陰蹺,後取京骨。癲疾狂,妄行,振寒,京骨主之。癲疾身痛,狂,善行,束骨主之。癲疾僵仆,轉筋,仆參主之。癲疾目KT KT 鼽衄,昆侖主之。狂癲疾體痛,飛揚主之。癲疾反折,委中主之。癲疾憎風而振寒,不得言,得寒益甚,身熱狂走,欲自殺,目反妄見,瘈瘲 泣出,死不知人,肺 主之。
癲狂,膈 及肝 主之。癲疾僵仆,目妄見,恍惚不樂,狂走,瘈瘲,絡卻主之。癲疾互引反折,戴眼及眩,狂走不得臥,心中煩,攢竹主之。癲疾發寒熱,大煩滿,悲泣出,解溪主之。癲疾互引,口 喘悸者,大迎主之,取手陽明、太陰,變血而止。癲疾狂,多食,喜笑不發於外,煩心渴,商丘主之。癲疾嘔沫,神庭及兌端、承漿主之。其不嘔沫,本神及百會、後頂、玉枕、天沖、大杼、曲骨、尺澤、陽溪、外丘當上脘傍五分通谷、金門、承筋、合陽主之。(委中下二寸為合陽。)癲疾互引,水溝及齦交主之。癲疾,上星主之,先取,後取天牖、風池。癲疾嘔沫,暫起僵仆,惡見風寒,面赤腫,囪會主之。癲疾瘈瘲,狂走,頸項痛,後頂主之。(後頂在百會後一寸五分。)癲疾狂走,瘈瘲,搖頭,口 戾頸強,強間主之。癲疾骨酸,眩,狂,瘈瘲,口噤,羊鳴,刺腦戶。狂易言不休,及狂走欲自殺,目反妄見,刺風府。癲疾怒欲殺人,身柱主之。狂走癲疾,脊急強,目轉上插,筋輸主之。癲疾發,如狂走者,面皮濃敦敦不治,虛則頭重,洞泄淋癃,大小便難,腰尻重,難起居,長強主之。寒厥癲疾,噤呵,瘈瘲 驚狂,陽交主之。癲疾大瘦,腦空主之。癲疾僵仆,狂虛,腕骨及風池主之。癲疾狂,瘈瘲眩仆,喑不能言,羊鳴沫出,聽宮主之。癲狂煩滿,刺絲竹空。癲疾吐舌沫出,羊鳴戾頸,天井主之。(天井在肘後。)癲疾氣短,嘔血,胸背痛,行間主之。痿厥癲疾洞泄,然谷主之。癲狂互引,天柱主之。
上針灸癲法,《內經》但取手足太陽、陽明、太陰六經而已。今《甲乙經》等書,又多取督經、手足太陽、足少陰、厥陰,蓋隨症取之,然學人當以《內經》為主也。
〔《靈》〕骨癲疾者, 齒諸 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苦感切。
骨居汗出,《千金》作骨倨強直汗出。)筋癲疾者,身倦攣急大,刺項大經之大杼。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脈癲疾者,暴仆,四肢之脈皆脹而縱,脈滿盡刺之出血。不滿,灸之挾項太陽,灸帶脈於腰相去三寸,諸分肉本輸。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癲疾者,疾發如狂者,死不治。治癲疾者,嘗與之居,察其所當取之處。
病至視之有過者瀉之,置其血於瓠壺之中,至其發時,血獨動矣。不動,灸窮骨二十壯。窮骨者, 骨也。
(俱出癲疾篇。)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癲疾。(全文見治虛實法。)
〔《素》〕癲疾,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通評虛實論)癲疾脈虛,則可治,實則死。(同上)
〔《脈》〕癲疾脈實堅者生,脈沉細小者死。(此見與《內經》相反,更詳之,當以《內經》為正。)
子癇
〔雲〕葛根湯 治妊娠臨月,因發風,忽悶憒不識人,吐逆眩倒,名曰子癇。
葛根 貝母(去心) 牡丹皮 防風 當歸 川芎 白茯苓 桂心 澤瀉 甘草(各二兩) 獨活石膏 人參(各三兩)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貝母令人易產,未臨月,升麻代之。
〔丹〕治一婦人懷妊六月,發癇,手足揚直,面紫黑色,合眼涎出,昏 不省人事,半時而醒。醫與震靈丹五十餘帖,其疾時作時止,無減症。直至臨產,方自愈。產一女,蓐中子母皆安。次年其夫疑丹毒必作,求治之。診其脈浮取弦,重取澀,按至骨則沉實帶數。時正二月,因未見其癇發症狀,未敢與藥。意其舊年癇發時乃五月,欲待其時,度此疾必作,當審諦施治。至五月半,其疾果作,皆是午巳兩時。遂教以自製防風通聖散,用生甘草,加桃仁多,紅花少,或服或吐,至四五劑,疾漸疏而輕,發為疥而愈。
〔《大》〕治子癇,用縮砂末,酒調下二錢。(詳見安胎。)
病者,口噤,角弓反張者是也。
〔丹〕,大率與癇病相似,比癇為虛,宜帶補。多是氣虛有火兼痰,宜服人參、竹瀝之類,不用兼風藥。
〔無〕此症多由亡血,筋無所營,故邪得以襲之。所以傷寒汗下過多,與夫病瘡人及產後致斯病者,概可見矣。
〔丹〕一男子,二十餘歲,患痘瘡靨謝後,忽患口噤不開,四肢強直不能屈,時或繞臍腹痛一陣,則冷汗如雨,痛定則汗止,時作時止。其脈極弦緊而急,如真弦狀。向知此子極勤苦,意其因勞倦傷血,山居多風寒,乘虛而感,又因痘瘡,其血愈虛,當用辛溫養血,辛涼散風。遂以當歸身、芍藥為君,川芎、青皮、鉤藤為臣,白朮、陳皮、甘草為佐,桂枝、木香、黃連為使,更加紅花少許,煎十二帖而安。
〔海〕神朮加羌活麻黃湯 治剛,解利無汗。(神朮方見傷寒太陰。)白朮加桂心黃 白朮湯 治柔,解利有汗。(白朮方見傷寒太陽。)太陽陽明加川芎、荊芥穗。正陽陽明加羌活、酒大黃。少陽陽明加防風、柴胡根。
熱而在表者,加黃芩。寒而在表者,加桂枝、黃耆、附子。熱而在裡者,加大黃。寒而在裡者,加乾薑、良薑、附子。
以上數經,寒熱當以脈別之。
防風當歸散 防風 當歸 川芎 地黃(各一兩)上銼,每服一兩,水三盞,煎至二盞,溫服。
〔仲〕《活人》治 法,並見後表裡陰陽條。太陽病發熱無汗而反惡寒者,名曰剛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者,名曰柔 。
〔仲〕葛根湯 治太陽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葛根湯主之。(方見傷寒。)若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宜麻黃加獨活防風湯 。
麻黃(去節) 桂枝(各一兩) 芍藥(三兩) 甘草(半兩) 獨活 防風(各一兩)上銼細,每服一兩,水二鐘,煎至一鐘半,溫服。
〔仲〕栝蔞桂枝湯 太陽病其症備,身體強KT KT,然脈反沉遲,此為柔 。(海藏治有汗而為柔 。)栝蔞根(二兩) 桂枝(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芍藥(二兩)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粥發之。
〔海〕若發熱自汗而不惡寒者,名曰柔,宜桂枝加川芎防風湯 。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一兩半) 甘草 防風 川芎(各一兩) 大棗(六枚)上銼細,每服一兩,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渣溫服。
凡剛柔二,並可與小續命湯。(方見中風門。但去渣入生薑汁。)小續命東加減法︰若柔 自汗者,去麻黃。夏間及病有熱者,減桂枝一半。冬及初春去黃芩。
〔《千》〕續命湯 治卒中半身不遂,手足拘急,不得屈伸,身體冷,或智或痴,或身強直不語,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狀,角弓反張,或欲得食,或不用食,大小便不利,皆療之。
人參 桂心 當歸 獨活 黃芩 乾薑(炮) 甘草(炙,各七錢半) 石膏(一兩半) 杏仁(四十枚)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日二服,取汗。無汗者,加麻黃。
〔仲〕剛 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 齒,可與大承氣。(方見傷寒。)
〔子和〕呂君玉之妻,年三十餘,病風搐目眩,角弓反張,數日不食,諸醫皆作驚風、暗風、風癇治之,以天南星、雄黃、天麻、烏附用之,殊無少效。戴人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曲直搖動,風之用也。陽主動,陰主靜。由火盛製金,金衰不能平木,肝木茂而自病。因涌風涎二三升,次以寒劑下十餘行。又以排針刺百會穴,出血一杯立愈。
〔海〕若汗後不解,乍靜乍躁,目直視,口噤,往來寒熱,脈弦者,少陽風,宜柴胡加防風湯 。
柴胡(一兩) 人參(五錢) 半夏(製,六錢) 黃芩(五錢) 生薑 甘草(各六錢半)防風(一兩) 棗(三個)上銼,每服一兩,水三盞,煮至一盞半,去渣溫服。
若發汗過多,發熱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太陽兼陽明也,宜去風養血,防風當歸散主之。(方見本門大法條。)陽,並見表裡條。仲景雖曰 皆身熱足寒,然屬陽,不厥逆。
〔《百一》〕治中風身直不得屈伸反覆者。取槐皮黃白者切之,以酒或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服。
〔《千》〕倉公當歸湯 治賊風口噤,角弓反張 方。
當歸 防風(各七錢半) 獨活(一兩半) 附子(一枚) 細辛(半兩) 麻黃(一兩二錢半)
上 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開者,格口納湯。一服當蘇,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活》〕八物白朮散 治陰,一二日面腫,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不出,恐陰氣內傷。
白朮 茯苓 五味子(各半兩) 桂心(三分) 麻黃(半兩) 良薑(一分) 羌活(半兩) 附子(三分)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大盞,生薑五片,同煎至五分,去渣,溫服無時。
〔海〕若發熱,脈沉而細者,附太陰也,必腹痛,宜桂枝加芍藥防風防己湯 。又宜小續命湯。
桂枝(一兩半) 防風 防己(各一兩) 芍藥(二兩) 生薑(一兩半) 大棗(六枚)上銼,每服一兩,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渣溫服。
〔《活》〕附子散 陰,手足厥逆,筋脈拘急,汗出不止,頭項強直,頭搖口噤。
桂心(三錢) 附子(一兩,炮) 白朮(一兩) 川芎(三錢) 獨活(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鐘,棗一枚,煎至五分,溫服。
桂心白朮湯 治陰,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
白朮 防風 甘草 桂心 川芎 附子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鐘,生薑五片,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附子防風散 治陰,閉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脈拘急,汗出不止。
白芷(一兩) 防風 甘草(各三分) 桂心(半兩) 附子(三分) 乾薑(三分) 柴胡(一兩半) 茯苓(三分) 五味子(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生薑四片,同煎,去渣,溫服。
〔海〕發汗太多,因致 。身熱足寒,項強惡寒,頭熱面腫,目赤頭搖,口噤,背反張者,太陽 也。若頭低視下,手足牽引,肘膝相構,陽明 也。若一目或左右邪視,並一手一足搐搦者,少陽 也。汗之止之,和之下之,各隨其經,可使必已。
右太陽,屬表,無汗宜汗之,有汗宜止之。陽明,屬裡,宜下之。少陽,屬半表半裡,宜和之。
所謂各隨其經也。
〔丹〕盧婦人,因怒,手足強直,十指如束,左脈弦虛,右脈弦大而強,稍堅。此風木攻脾土,宜速瀉肝氣,助肺金,補脾土之陰。
黃連(二錢) 天南星 白朮 人參 黃芩 天麻 川芎 木通 陳皮 青皮(各半錢) 甘草(一分)作一帖,煎取一盞,入薑汁令辣,再沸,熱服。
肺移熱於腎,傳為柔 。(全文見診病傳變。)運氣 有三︰一曰風。經云︰厥陰在泉,客勝則大關節不利,內為 強拘急,外為不便。又云︰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是也。二曰濕。經云︰諸 項強,皆屬於濕。王注︰謂陽內鬱,而陰行於外是也。三曰寒包熱。經云︰火太過曰赫曦,赫曦之紀,上羽與正徵同,其病 。蓋司天之寒,束火於中,亦陰陽內鬱,陰行於外之意也。
〔世〕治角弓反張。胞衣瓶內水,鵝毛挑入患人口唇,即愈。
〔《肘》〕治中風身體強直,不得屈伸反覆。括枳樹皮,細切一升,以酒二升,浸一宿,每日溫酒服半升,酒盡再作。(枳實即枸橘樹,去風除濕。)
〔《千》〕治口噤手足不隨,而身體強直。伏龍肝五升,以水七升,和攪取汁飲之。
〔仲〕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 病也。(《活人書》云︰外症發熱惡寒,與傷寒相似,但其脈沉遲弦細,而項背反張為異耳。)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 。夫風病下之則,複發汗必拘急。夫 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
〔《脈》〕 家其脈伏堅,直上下行。
〔無〕凡 脈,皆伏沉弦緊。
〔仲〕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為難治。 病有灸瘡,難治。(即破傷風之類。) 病若發其汗者,寒濕相搏,其表益虛,即惡寒。 病,發其汗已,其脈 如蛇。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 。
〔《靈》〕風 身反折,先取足太陽及 中及血絡出血。中有寒,取三裡。(熱病篇)
〔《素》〕太陽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脈解篇)督脈為病,脊強反折。(骨空論)
〔《靈》〕足少陰之筋,循脊內,挾膂上至項。其病主癇 及,在外者不能俯,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針。
〔《甲》〕風 身反折,先取太陽及 中及血絡出血。,中有寒,取三裡。,取之陰蹺及三毛上及血絡出血。,取囟會及百會,又膈俞、上關、光明主之。,目不,刺腦戶。,脊強反折,瘈瘲 癲疾,頭重,五樞主之。,互引善驚,天沖主之。,反折心痛,形氣短,尻 澀,小便黃閉,長強主之。,筋痛急互引,肝俞主之。熱,脾俞及腎俞主之。 口噤,互相引,口乾,小便赤黃,或時不禁,承漿主之。 驚互引,腳如結, 如裂,束骨主之,,反折互引,腹脹掖攣,背中怏怏,引脅痛,內引心中膂內,肺俞主之。又刺陽明,從項而數背椎,俠脊膂而痛,按之應手者,刺之尺澤,三 立已。
勞風(即之屬)
〔丹〕云︰ 比癇為虛。蓋因勞汗遇風,內挾太陽寒濕之邪。治亦與 同法,但當視其所勞,則知虛在何藏。如房勞則腎虛汗出,腠理開,風入皮腠,得寒則閉,風不能出,與水俱行。其人當目下腫如臥蠶之狀。
戴人云︰腎主水,其經至於目下故也,不禁房室則死,明其虛在腎也。所以關於太陽,何也?太陽主寒,其經最在外,腠理得寒則閉,故太陽先受邪也,治宜八物白朮散、倉公當歸湯。(見前 門。)
〔河間〕芎枳丸。(方未考。)皂角化痰丸。(方見咳嗽條。)
胎前
此病多由風寒濕,乘虛而感,皆從太陽經治之。
〔《活》〕獨活防風湯 治 太陽有汗。
桂枝(一兩) 芍藥(三兩) 甘草(半兩) 獨活 防風(各一兩)上銼細,每服一兩,水二鐘,煎至一鐘溫服。
防風葛根湯 治 太陽無汗。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 芍藥 防風(各二兩) 桂枝(一兩)上銼細,每用一兩,先煮麻黃去上沫,入後藥,同煎數沸溫服。
產後
〔《千》〕竹瀝湯 治產中風,口噤面青,手足急強。
用竹瀝一升,分為五服,微溫頻服,大效。
此症因虛遇風,挾痰而作,宜服人參、竹瀝之類。
〔《產》〕問曰︰產後汗出多而變 者何?答曰︰產後血虛,腠理不密,因遇風邪搏之,故變 也。宜速斡口,灌小續命湯,稍緩即汗出如雨,手拭不及,不可救也。(小續命方見前 條。)
舉卿古拜散 治新產血虛 者。
荊芥穗不以多少,瓦上微炒為末。大豆黃卷,熱酒沃之,去黃卷取汁,調四五錢,和渣飲之,其效如神。
〔《千》〕大豆紫湯 治產後中風,形如角弓反張,口噤涎潮。
黑豆半升,炒令焦黑煙起,以無灰酒二升沃之,入瓷器中,每用一盞,入獨活五錢同煎至六七分,去滓溫服。
按續命以下三方,太陽、厥陰藥也,邪實脈浮弦有力者固宜,但產後血氣大虛之人,不宜輕發其表,但用防風當歸散治之為妙。
〔海〕防風當歸散(方見前 條。)
破傷風
破傷風者,因瘡熱甚鬱結而榮衛不得宣通,怫熱因之遍體,故多白痂。是時瘡口閉塞,氣難宣通,故熱甚而生風也。先辨瘡口平無汁者,中風也;邊自出黃水者,中水也,並欲作,急治之。又痛不在瘡處者,傷經絡,亦死症也。初覺瘡腫起白痂,身寒熱,急用玉真散貼之。傷在頭面,急嚼杏仁和雄黃、白面敷瘡上,腫漸消為度。若腰脊反張,四肢強直,牙關口噤,通身冷不知人,急用蜈蚣研細末擦牙,吐出涎沫立蘇,亦宜按摩導引。
〔河〕破傷風,風熱躁甚,怫郁在表,而裡氣尚平者,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或筋惕而搐,脈浮數而弦也。宜以辛熱治風之藥,開沖結滯而愈。猶傷寒表熱怫郁,而以麻黃湯辛熱發散也。凡用辛熱開沖風熱結滯,宜以寒藥佐之則良,免致藥中病而風熱轉甚也。如治傷寒發熱,用麻黃、桂枝加黃芩、石膏、知母之類是也。若止以甘草、滑石、蔥、豉,寒藥發散甚妙。若表不已,漸傳入裡,裡又未太甚,而脈弦小者,宜以退風熱開結滯之寒藥調之,或微加治風辛熱亦得。猶傷寒在半表半裡,而以小柴胡和解之也。若裡勢已甚,而舌強口噤,項背反張,驚惕搐搦,涎吐稠粘,胸腹滿塞,便溺秘結,或時汗出,脈沉洪數而弦也。然汗出者,由風熱郁甚於裡而表熱稍罷,則腠理疏泄,而心火熱甚,故汗出也。法宜除風散結,寒藥下之,後以退風熱開結滯之寒藥調之,則熱退結散,而風自愈矣。
背後搐者,羌活、獨活、防風、甘草;向前搐者,升麻、白芷、獨活、防風、甘草;兩傍搐者,柴胡、防風、甘草;右搐加滑石。
〔河〕玉真散 南星 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生薑汁、酒調服,傷處以此貼之。
羌活防風湯 治破傷風,初邪傳在表。
羌活 防風 川芎 本 當歸 芍藥 甘草 地榆 細辛(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熱服。熱則加黃芩一兩,大便秘加大黃一兩。
防風湯。(見前風條。)
蜈蚣散 蜈蚣(一對) 魚鰾(五錢,炒) 左蟠龍(半兩,炒煙盡)
上為細末,用防風湯調服。
白朮防風湯 若服前藥已過,臟腑和,有自汗者,宜服此藥。
白朮 防風 黃耆(各一兩)
上 咀,每服七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大芎黃湯 臟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者,宜速下之。
川芎(一兩) 黃芩(六錢) 甘草(半兩) 大黃(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以利為度。
江鰾丸 治破傷風,驚而發搐,臟腑秘澀,知病在裡。
江鰾(半兩,炒) 野鴿糞(半兩,炒) 雄黃(一錢) 蜈蚣(一對) 天麻(一兩) 白僵蠶(半兩)
上為細末,分作三分,先用二分,燒飯為丸,如桐子大,朱砂為衣。又用一分,入巴豆霜一錢,同和,亦以燒飯為丸,不用朱砂為衣。每服朱砂為衣丸藥二十丸,入巴豆霜丸藥一丸,次服二丸,漸加至利為度。再服朱砂為衣丸藥,病愈止。
羌活湯 利後宜服,搐 不已亦宜服。
羌活 獨活 地榆(各一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如有熱加黃芩,有痰加半夏。
地榆防風散 治半表半裡,頭微汗,身無汗。
地榆 防風 地丁香 馬齒莧(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米飲調下。
養血當歸地黃散 日久氣血漸虛,邪氣入胃,宜養血。四物湯加防風、 本、白芷、細辛各等分,為細末,每用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瘈瘲
病筋脈相引而急,名曰瘈瘲,俗謂之搐是也。
〔河〕諸熱瞀,皆屬於火。熱勝風搏,並於經絡,風主動而不寧,風火相乘,是以熱瞀 生矣。治法,祛風滌熱之劑,折其火熱,瞀 可立愈。若妄加灼艾,或飲以發表之劑,則死不旋踵矣。
《素問》云︰心脈急甚者,為瘈瘲 。此心火虛寒也,治宜補心牛黃散主之。《靈樞》云︰心脈滿大,癇 筋攣。此心火實熱也,治宜瀉心火涼驚丸主之。肝脈小急,亦癇 筋攣。此肝虛也,續斷丸主之。若肝脈盛者,先救脾,宜加減建中湯。《素問》云︰脾脈急甚者,亦為瘈瘲 。此脾虛肝乘之而 也,故宜實土瀉肝木之劑。
汗多不止為虛,無汗能食為實。
〔垣〕人參益氣湯 治熱傷元氣,四肢困倦,手指麻木,時時瘈瘲 。
黃耆(二錢) 甘草(炙) 升麻(各五分) 五味子(三十粒) 柴胡(六分) 生甘草(五分)人參(一錢二分) 炙甘草(五分) 白芍藥(七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
獨活湯 治風虛昏聵,不自覺知,手足瘈瘲,或為寒熱,血虛不能服發汗藥,及中風自汗,尤宜服之。
獨活 羌活 人參 防風 當歸 細辛 茯神 遠志 半夏 桂心 白薇 菖蒲 川芎(各五錢)甘草(二錢半)每服一兩,水二盞,生薑五片,煎八分,食後溫服。
胃風湯 治虛風症,能食麻木,牙關緊急,手足瘈瘲,目肉蠕,胃中有風,面腫。
白芷(一錢二分) 升麻(二錢) 葛根(一錢) 蒼朮(一錢) 甘草(五分,炙) 柴胡 本 羌活黃柏 草豆蔻(各五分) 麻黃(半錢,不去節) 蔓荊子(一錢) 當歸身(一錢)
上 咀,水二鐘,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鐘,溫服。
〔《千》〕薯蕷丸 治虛勞不足,風氣百疾,頭目眩冒,驚悸狂癲。
薯蕷(二十八分) 當歸(十分) 桂心(七分) 神曲(炒) 熟地(各十分) 甘草(二十分)人參(十分) 芎 (五分) 芍藥 白朮 麥門冬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鹿角膠(七分) 乾薑(三分) 白蘞(三分) 防風(六分) 大棗(一百枚,為膏) 黃芩(六分) 大豆黃卷(七分)上二十二味,末之,和棗膏煉蜜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日三服。
續斷丸 治肝勞虛寒,脅痛脹滿,眼昏不食,攣縮瘈瘲 。
續斷(酒浸) 川芎 當歸(酒浸) 半夏(湯泡,薑製) 橘紅 乾薑(炮,各一兩) 桂心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滾湯下。
牛黃散 治心虛風,筋脈攣搐,神昏語澀。
牛黃 龍腦 朱砂 麝香(各一錢) 蟬蛻 烏蛇肉(一兩,酒浸) 全蠍(炒) 僵蠶(炒)桑螵蛸 羚羊角 阿膠(炒) 天麻 防風 甘菊花 蔓荊子 桂心 細辛 側子(炮,去皮) 獨活(去蘆,各半兩) 犀角(半兩) 麻黃(七錢半)
上為細末,和勻,再研,每服一錢,豆淋酒下。
續命煮散 治風氣留滯,心中昏憒,四肢無力,口眼 動,或時搐搦,或渴或自汗。
防風 獨活 當歸 人參 細辛 葛根 芍藥 川芎 甘草 熟地 遠志 荊芥 半夏(各五錢)官桂(七錢半)每服一兩,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渣,通口服。汗多者,加牡蠣粉一錢半。
獨活散 消風化痰。
細辛 石膏(研) 甘草(炙,各半兩) 防風 本 旋複花 川芎 蔓荊子 獨活(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薑三片,水一大盞,煎七分,食後服。
運氣 瘈瘲 有二︰其一曰火。經曰︰火鬱之發,民病嘔逆瘈瘲 。又曰︰少陽所至,為暴注 。又曰︰少陽司天,客勝則為瘈瘲是也。
其二曰水。經曰︰陽明司天,燥氣下臨,木氣上從,民病脅痛目赤,掉振鼓栗。又曰︰歲土太過,雨濕流行,民病足痿不收,行善 。又曰︰太陰之複,頭頂痛重而掉, 尤甚是也。
〔《甲》〕卒心中痛,瘈瘲,互相引,肘內廉痛,心熬熬然,間使主之。熱病先手臂,身熱瘈瘲,唇口聚,鼻張,目下汗出如轉珠,兩乳下二寸堅,脅滿,悸,列缺主之。振寒瘈瘲,手不伸,咳嗽唾濁,氣膈善嘔,尺澤主之。大風嘿嘿,不知所痛,嗜臥善驚,瘈瘲,天井主之。頭重鼻衄及瘈瘲,至陰主之。身熱狂走,譫語見鬼,瘈瘲,身柱主之。
〔《千》〕腹滿瘈瘲,心痛,氣滿不得息,巨闕主之。嘔血時,善搖頭,顏青,汗出不過肩,傷寒,溫病,曲澤主之。
顫振
顫,搖也。振,動也。風火相乘,動搖之象,比之瘈瘲,其勢為緩。《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掉即顫振之謂也。又曰︰諸禁鼓栗,如喪神守,皆屬於熱。鼓栗亦動搖之意也。此症多由風熱相合,亦有風寒所中者,亦有風挾濕痰者,治各不同也。(常見此症多於傷寒,熱病痢疾中兼見者,多是熱甚而然,虛亦有之。
背戰搖振動輕利而不痿弱,比之中風 曳牽動重遲者,微有不同。)
星附散 治中風雖能言,口不 斜,手足 曳者。
天南星 半夏(以上俱用薑製) 人參 黑附子(去皮臍) 白附子 茯苓 川烏(去皮臍) 僵蠶沒藥(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酒各一盞,煎八分,熱服並進,得汗為度。
獨活散 (見前瘈瘲 條。)
〔《千》〕金牙酒 療積年八風五疰,舉身 曳,行步跛,不能收持。
金牙(碎如米粒,用小絹袋盛) 地膚子(無子,用莖葉。一方用蛇床子) 熟地 蒴 根 附子 防風細辛 莽草(各四兩) 川椒(四合) 羌活(一斤)一方用獨活。
上十味, 咀,盛以絹袋,用酒四斗,於瓷器中漬,封固勿令泄氣,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酒成,去滓,日服一合,常令酒氣相接,不盡一劑,病無不愈。
產後瘈瘲
產後因虛,傷風瘈瘲,同傷表症,未傳入裡,宜服防風湯。(見前風門。)
愈風湯 治產後中風,口噤瘈瘲 。亦治血暈,四肢強直。
用荊芥略炒為末,每服三錢,豆淋酒下。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感異症,手足牽搐,涎潮昏悶。
柴胡 黃芩(一錢二分) 人參(一錢半) 甘草(炙,一錢半) 石膏(二錢) 知母(一錢)黃(二錢半) 半夏(一錢半)
上 咀,分二服,水二盞,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秦艽湯 前症已去,次服此藥,去其風邪。
秦艽 芍藥 柴胡(各一錢七分) 甘草(炙,一錢三分) 黃芩 防風(各一錢二分) 人參 半夏(各一錢一分)。
上 咀,分二帖,每帖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癘風
經曰︰脈風成為癘,俗呼癩風是也。
〔丹〕云︰大風病,是受得天地間殺物之風,古人謂之癘風,以其酷烈暴悍可畏爾。人得之者,須分在上在下。夫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惡血於齒縫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惡物蛔蟲於穀道中出。所出雖有上下道路之異,然皆不外於陽明一經而已。看其疙瘩,上先見,在上體多者,病在上也。下先見,在下體多者,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病在上複在下也。陽明主胃與大腸,無物不受。此風之入人也,氣受之在上多,血受之在下多,血氣俱受者上下皆多,自非醫者有神,病者有鐵心,罕有免者。余曾治四五人,中間惟一婦人得免,以其貧甚,無物可吃也。孫真人曰︰吾嘗治四五百人,終無一人免者。非真人之不能治也,第無一人能守禁忌耳。
大法,重者取積取汗。
醉仙散 治大風疾,遍身癮疹,瘙癢麻木。
胡麻子 牛蒡子 枸杞子 蔓荊子(各一兩。同炒) 白蒺藜 苦參 栝蔞根 防風(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十五錢末,入輕粉一錢,拌勻,每服一錢,茶調下,晨午夕各一服。後五七日,先於牙縫內出臭黃涎,渾身疼痛,昏悶如醉,次後利下膿血惡臭氣,病根乃去矣。
四聖保命丹 大黃(半兩) 黃柏(八兩) 苦參 荊芥(各四兩)
上為末,煉蜜和勻,分作一百二十丸。每服一丸,溫酒送下,食遠,日三服。忌肉醬。一方用蝦蟆一個燒灰。
祛風散 大蠶砂(五升,先篩淨,水淘三遍,控干) 東行蠍虎(一條,焙乾,用白面四斤拌蠶砂為絡索,曬乾)上每服一二合,熬柏葉湯調服,食前,日三服。
通天再造散 治大風惡疾。
鬱金(半錢) 大黃(一兩,泡) 白牽牛(六錢,半生半炒) 皂角刺(黑大者,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日未出時,面東以無灰酒調下。
愈風丹 治癩。
皂角一斤(去皮弦,銼作四指許,以無灰酒浸一宿,漉出,同新汲水一大碗揉作濃汁,濾去渣,以砂鍋慢火熬膏) 苦參(四兩,為末) 土蝮蛇(頭尾全用,陰乾為末)上二味末,以皂角膏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防風通聖散煎成送下。日二服,服三二日後,入浴出汗。病重者,不過一料。病微者,止用烏梢蛇,不用土蝮蛇。
換肌散 治大風年深不愈,至眉毛墮落,鼻梁坍壞,額顱腫破,服此速效。
白花蛇(三兩) 烏蛇(三兩,酒浸一宿) 地龍(去土,三兩) 當歸(酒製) 細辛 白芷(各一兩)天麻 蔓荊子 威靈仙 荊芥穗 甘菊花 苦參 紫參 沙參 木賊 不灰木 川芎 沙苑蒺藜 甘草(炙) 天門冬 赤芍藥 菖蒲(九節者) 何首烏 胡麻(炒) 草烏頭(各三兩) 蒼朮(三兩,米泔浸)木鱉子(去殼,三兩) 定風草(三兩)上同為細末,每服五錢匕,食後酒調服,酒多為妙。
輕者疏風和血,以二聖散治之。二聖散方 。
大黃(半兩) 皂角刺(三錢,燒灰)上將皂角刺一二個,燒灰研細,用大黃半兩煎湯,調下二錢。早服樺皮散。中以升麻湯,下瀉青丸。晚服二聖散。(此為緩治。)
柏葉湯 用東南枝上柏葉一秤,水一桶,水三沸,去渣,瓮盛起,旋熬蠶砂調服。初服苦澀,三五日後甜。十日,四肢沉重,便赤白痢。一月後,發出瘡。疙瘩破,用烏龍散 搽之。
烏龍尾(即倒懸灰,二錢) 烏雞子皮( )二味為末,用地瀝青調,搽於破瘡上。
樺皮散 治肺擁風毒,遍身癮疹瘙癢。
荊芥穗(二兩) 枳殼 樺皮(各四兩) 甘草(炙,半兩) 杏仁(二兩,去皮尖,用水一碗煎令減半,取出令乾,另研)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溫酒調下。
凌霄散 治癘風神效。
蟬殼 地龍(炒) 僵蠶 全蠍(各七個,炒) 凌霄花(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無時。於浴室中常蹲湯中一時許,服藥神效。
祛風丸 治疥癩,經曰︰脈風成為癘也。
黃耆 枳殼 防風 芍藥 甘草 熟地 地骨皮 枸杞子 生地上九味,木杵臼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白湯下,五十丸。
如聖散 蔓荊子 苦參 玄參 濃朴 荊芥 紫參 陳皮 沙參 麻黃(去節,一兩) 防風 白芷 威靈仙(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桃柳枝各一把,水五升煎,臨臥熱洗。忌五辛。
〔垣〕段庫使病癘風,滿面連鬚極癢,眉毛已脫落。須用熱水沃之稍緩,每晝夜須數次,或砭刺亦緩。先師曰︰風論中雲,夫癘者榮衛熱,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治之者,當刺其腫上,以銳針刺其處,拔出其惡氣,腫盡乃止。當食如常食,勿食他食。如用藥當破血,去熱升陽,去癢瀉榮,以辛冷散之,甘溫升之,行陽明經,瀉心火,補肺氣,乃治之正也。
補氣瀉榮湯 升麻 連翹(各六分) 蘇木 當歸 全蠍 黃連 地龍 黃耆(各三分) 黃芩(生,四分) 甘草(一錢半) 人參(二分) 生地(四分)桃仁(三個) 桔梗(五分) 麝香(少許) 胡桐淚(一分) 水蛭(炒令煙盡,二個) 虻蟲(去翅足,微炒,二個)上銼如麻豆大,除連翹另銼,胡桐淚研,白豆蔻二分為細末,二味另放,麝香、虻蟲、水蛭三味為末另放外,都作一服。水二大盞,酒一匙,入連翹煎至一盞六分,再入白豆蔻二味,並麝香等三味,再上火煎一二沸,去渣稍熱,早飯後午飯前服。忌酒濕面生冷硬物。
〔《經》〕大風,刺其肌肉,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鬢眉生,而止針。
承漿一穴,在頤前唇下宛宛中,足陽明、任脈之會,療偏風口 面腫,口齒疳蝕蟲瘡。灸亦佳,日灸七壯至七七壯,灸則血脈通宣,其風應時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