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卷下 膝部
膝癰疪疽
【方歌】膝癰焮腫色紅疼,疪疽如鬱色不紅,宜軟為順堅硬逆,脾腎肝經邪所乘。
【註】膝癰生於膝蓋,色紅、焮腫、疼痛,屬氣血實;疪疽亦生在膝蓋,腫大如癰,其色不變,寒熱往來,屬氣血虛。宣軟為順,堅硬如石者為逆。經云:肉之小會為谿。
谿者,二肘、二膝、四腕也。凡脾病在谿;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膝;凡筋病皆屬於節,筋乃肝之餘,故又屬肝,是以谿會有病,皆從脾、腎、肝三經,邪氣乘之也。
始終內、外治法,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惟兩膝俱生屬敗證,不可治也。
膝眼風
【方歌】膝眼風在鬼眼生,疼痛如錐脾腫形,下虛風濕寒侵襲,屈伸不遂溫散靈。
【註】此證生於膝眼穴,又名鬼眼穴,在膝蓋之下,左右兩骨空陷中。由下焦素虛,外邪易於侵襲,先從膝眼隱隱作疼,如風勝,其痛則走注不定;寒勝,則痛如錐刺;濕勝,則外見胖腫。屈不能伸,其病在筋;伸不能屈,其病在骨;動移不遂,沈寒痼冷之候也,惟在臨證宜詳辨之。初服萬靈丹溫散之,其痛即止;次服獨活寄生湯宣補之。效遲者,兼用火鍼鍼膝眼穴,此轉重就輕之法也。單膝生者輕,雙膝生者重。若左膝方愈,復病右膝,右膝方愈,復病左膝者,名過膝風,屬險,治法同前。
方劑:獨活寄生湯
組成:獨活 人參桑寄生(如無真者,以川續斷代之)茯苓 川芎(酒洗)防風 桂心杜仲(薑汁炒,去絲) 牛膝秦艽 細辛(各一錢五分)當歸 白芍(酒炒)熟地 甘草(各一錢)生薑五片,水二鍾,煎七分,食前服。
【方歌】獨活寄生肝腎虛,寒濕注膝腫痛居,參苓四物防風桂,杜膝秦艽甘細宜。
又方:萬靈丹(見腫瘍門)
鶴膝風
【方歌】鶴膝風腫生於膝,上下枯細三陰虛,風寒濕邪乘虛入,痛寒攣風筋緩濕。
【註】此證一名游膝風,一名鼓搥風,痢後得者為痢風。單生者輕,雙生者最重。因循日久,膝腫粗大,上下股脛枯細。由足三陰經虛,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為是病也。
膝內隱痛寒勝也,筋急而攣風勝也,筋緩無力濕勝也。
初腫如綿,皮色不變,亦無焮熱,疼痛日增,無論單雙,俱宜服五積散汗之。次服萬靈丹溫散之,外敷回陽玉龍膏;常服換骨丹,或蛜〔蟲祁〕丸,以驅其邪。若日久不消,勢欲潰者,宜服獨活寄生湯,或大防風湯補而溫之,痛甚加乳香。潰後時出白漿,浮皮雖腐,腫痛仍前,不可用蝕藥,只宜芙蓉葉、菊花葉各五錢,研末,大麥米飯拌均貼之,亦可止疼,或用豆腐渣蒸熱捏作餅,貼之亦可。此證係外證中之敗證也,收功甚難。
方劑:換骨丹
組成:蒼朮(四兩) 枸杞(二兩五錢)茄根(洗,二兩) 當歸牛膝 敗龜板防風 秦艽獨活 萆薢羌活 蠶沙松節 虎骨(酥製,各一兩)
共用酒浸曬乾,研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食前白滾水送下。
【方歌】換骨丹歸膝枸蒼,龜板風艽獨薢羌,蠶沙松節茄根虎,鶴膝風生服最良。
又方:蛜〔蟲祁〕丸
組成:蛜〔蟲祁〕(即全蠍生者,一個)白芷 桂心安息香阿魏(以上各用童便、酒炒熟)威靈仙 白附子(童便、酒炒)當歸 羌活桃仁(童便、酒炒) 牛膝北漏蘆 地骨皮白芍(酒炒,各一兩) 乳香沒藥(二味用童便、酒炒)
共研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溫酒送下。
【方歌】蛜〔蟲祁〕丸治鶴膝風,芷桂安息魏威靈,白附歸羌桃乳沒,膝漏骨皮芍蜜成。
又方:五積散(見內癰部腎癰)大防風湯(見股部附骨疽)萬靈丹、回陽玉龍膏(見腫瘍門)獨活寄生湯(見本部膝眼風)
下石疽
【方歌】下石疽在膝上生,堅硬如石牽筋疼,皮色如常難潰斂,證由血滯外寒凝。
【註】此證生於膝間,無論膝蓋及左右,俱可以生。堅硬如石,牽筋疼痛,腫如雞卵,皮色不變,並無焮熱,難消難潰,既潰難斂,最屬疲頑。由身虛寒邪深襲,致令血瘀凝結而成腫潰。內外治法,俱與中石疽參考。但此證腫潰俱涼,若涼化為熱,見諸善證者始吉;仍見惡證者,難痊。
緩疽
【方歌】緩疽血滯外寒凝,腫硬如饅膝上生,紫黯潰遲多焮熱,腫久漸腐爛皮疼。
【註】此證由外寒深襲,血瘀凝滯而成。生於兩膝上,或生於膝兩旁,腫硬如饅,木痛日增,其色紫黯,積日不潰,證之情形,與下石疽相似,惟多焮熱,腫久則腐爛肌肉、皮膚。初服當歸拈痛湯,以宣通濕熱,次按中石疽治法,內宜溫補,外宜灸法。虛甚者十全大補湯相兼治之。
又方:當歸拈痛湯(見股部腿游風)十全大補湯(見潰瘍門)委中毒
委中毒
【方歌】委中毒在膕紋生,屈伸本硬微腫紅,膽熱流入膀胱遏,速宜活血刺委中。
【註】此證生委中穴,穴在膝後膕中央約紋,動脈陷中即是。
約紋者,摺紋也,又名血郗,穴屬膀胱經,俗名腿凹,經曰膕中。由膽經積熱,流入膀胱,壅遏不行而成。木硬腫痛、微紅、屈伸艱難。治宜速用活血散瘀湯,逐下惡血為效,緩則筋縮而成廢疾!諸書皆云:兼刺委中穴出血自消。然刺穴必兼有腰痛不能轉移者,方可刺之,即出血亦不可過多,多則令人身撲,面見脫色。其餘內外治法,俱按癰疽腫瘍、潰瘍門。亦有焮痛、色赤、潰速者,由濕熱凝結所致,治法亦按腫瘍、潰瘍門。
方劑:活血散瘀湯
組成:當歸尾 赤芍桃仁(去皮、尖) 大黃(酒炒,各二錢)川芎 蘇木(各一錢五分)丹皮 枳殼(麩炒)栝蔞仁(各一錢) 檳榔(六分)
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渣,再煎服。
【方歌】活血散瘀委中毒,皆因積熱腫其處,歸芍丹皮桃枳榔,栝蔞大黃芎蘇木。
上水魚
【方歌】上水魚生委中旁,摺紋兩梢疼埂昂,長若魚形瘀熱結,外施砭血敷二黃。
【註】此證生委中摺紋兩梢,腫如高埂,長若魚形,色紫作痛。由血熱遇外寒稽留,則血瘀凝結而成。外用砭法,向腫埂上砭出惡血,兼用二黃散香油調敷,甚效。
方劑:二黃散(即顛倒散,見鼻部肺風粉刺)
人面瘡
歌訣;膝肘瘡生如人面,自古傳來係孽因,流氣苦參敷貝母,從善改惡自察心。
【註】此證自古傳來,乃奇病也。多生兩膝或生兩肘,腫類人形,眉目口鼻皆具。《本事方》云:瘡口能飲食,施治諸藥,絕無所苦,惟敷貝母,其瘡皺眉閉口,自此日用貝母末和水敷灌,數日瘡消結痂而愈。又諸書皆以為素積冤譴,須自清心懺悔。初宜服流氣飲,日久宜用大苦參丸。今據所用之藥,俱係辛熱疏散之品,其證或因風、寒、濕三氣,凝合之所化,亦未必盡由冤譴之所致也,依古施治,諒可奏效。
方劑:大苦參丸組成;苦參(二兩) 蔓荊子赤茯苓 山藥白芷 荊芥防風 白附子川芎 山梔(生)何首烏 白蒺藜皂角 川烏(炮)黃耆 赤芍獨活 羌活(各五錢)草烏(炮,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黃酒送下,不飲酒者,以茶代之。
【方歌】大苦參丸人面瘡,蔓苓山藥芷荊防,白附芎梔何蒺皂,川草烏耆芍獨羌。
又方:流氣飲(見背部痰注發)御纂醫宗金鑑卷十一編輯外科心法要訣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