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動物的飲食必然與他的生理結構有關。人類的生理結構與消化系統是完全不同於那些肉食動物的。我們現在按照飲食習慣,將脊椎動物分成如下三類:肉食動物、草食動物與果食動物。我們仔細地看看人類到底適合於哪類食物。

一‧肉食動物

肉食動物,包括獅子、狗、狼、貓等,都具有許多顯著的特徵,使牠們在動物王國中與其他動物有所不同。牠們的消化系統都是非常簡單而短──只有身體長度的三倍。這是因為肉類腐敗得很快,而假使這些腐敗物在體內停留太久將會毒化血液。所以牠們就演化出較短的消化管道,以便排除腐敗的肉類所產生的細菌,並且牠們的胃部所積聚的胃酸,是非肉食動物的十倍。 肉食動物大多在涼爽的夜晚出外獵食,而在白天睡覺,所以牠們不需要汗腺來散發體熱。因此牠們是由舌頭,而非皮膚來散發熱度。而素食動物,譬如牛、馬、斑馬、鹿等等,把大多數的時間花在太陽下去尋找食物,並且經由皮膚蒸發以疏散體熱。但是肉食者與素食者之間最大的差異乃在於牠們的牙齒。所有的肉食動物,除了利爪之外,主要是靠牙齒來捕殺其他動物。牠們以強有力的下巴,尖銳而突出的犬齒去撕裂肉塊。而素食動物用來磨碎食物的臼齒,牠們封沒有。肉類與穀類不同之處,就在於肉類不需在口中多加咀嚼,先消化一部份。它大多在胃與腸中消化就可以了。譬如說,一隻貓就幾乎完全不懂如何咀嚼食物。

二‧草食動物

以吃草葉為生的動物(大象、牛、羊、駱馬等),牠們所吃的青草、葉子與其他植物,大多是粗糙而大量。這類食物在口中以唾液中所含的酵素和唾液素先行開始消化。這類食物必須經過適當的咀嚼,並且與唾液素完全混合才能將其分解。為了這個緣故,草食動物擁有二十四顆臼齒,在口中將食物細細的磨碎,這是不同於肉食動物吞食的動作。牠們沒有利爪與利齒,牠們把水吸到口裡,不像肉食動物用舌頭去舔。由於牠們不吃迅速腐敗的食物,並且牠們的食物可在消化管道內停留較長的時間,所以牠們擁有較長的消化系統──牠們的腸予是身體的士倍長。更有趣的是,近代的研究得到的結論,肉食對於這些草食動物竟然有極大的傷害。柯林博士,一位在紐約傷殘醫療中心工作的科學家發現:「肉食動物,幾乎有無限的能力,可以控制飽和脂肪與膽固醇。」如果每天把半磅的動物脂肪給小白兔吃,兩個月以後,牠將會血管硬化。人類的消化系統,和小白兔是一樣的,在構造上並不適合消化肉類。所以他們若是吃越多肉則越有可能生病。

三‧果食動物

這些動物的主體是──類人猿。這些猿猴是以水果與堅果為主食。牠們的皮膚上有數百萬的毛孔以供流汗之用,牠們也用臼齒來磨碎咀嚼食物。牠們的唾液是鹼性的,並且,就像草食動物一樣,牠有唾液素以事先消化食物。牠們的腸子旋繞得很多圈,並且是身體長度的十二倍,以便慢慢消化水果與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