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學的時候,成績不是很好,讀了四年都是進進退退。

升五年級的時候,剛好分配到姚老師那一班,我的母親也在我們學校任教,老師就問我媽媽:「如何教導這個孩子?」媽媽想了一下說:「這個孩子不愛念書,但是很愛面子。」愛面子好不好?不好!但是可以因勢利導。

我們老師一聽就點點頭:「好,我知道了。」編班那一天,所有的四年級學生都在操場中間,十二位老師站在操場旁邊,然後開始念同學的名字,學生就跑到那一班。

整好隊伍以後,回到教室,姚老師就說:「蔡禮旭,你跟兩個同學一起去拿掃把。」小學生被老師叫到都很高興,可以為老師服務,就趕快跑去拿掃把回來。

接下來老師又說:「蔡禮旭,帶五個同學去搬書。」我們又趕快去領新書。

所有這些前置作業都完成了,老師就說:「我們來選班長,我提名蔡禮旭,其他的你們提名。」選舉結果如何?新編的班級,認識的同學只有三、四人而已,而大家耳朵裡聽到的就是蔡禮旭,所以我就這樣順利當上班長。

班長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所以我的成績就不能不好,不然面子掛不住。

老師不費吹灰之力,沒有教我如何用功,從此以後,我的名次就沒有再落到第三名以外,我再也沒有為了學業而令父母擔心。

確實,教導孩子可以因材施教,善於觀察,用善巧的方法去成就學生。

後來我考上了教師也很歡喜,又回去找我的小學老師。

我請老師在素食館裡吃飯,因為我也常跟母親去這一家用餐,所以服務員走過來問:「請問這一位是?」我就跟他介紹,這是我的小學老師。

他一聽很羨慕,小學老師現在還有聯繫,還一起吃飯,很少見。

那時我已經聽聞佛法,我就把《認識佛教》、《三皈依》這些老和尚的教誨送給老師。

他拿了很歡喜,就對我說:「從今天起,我是不是要叫你師兄?」我跟老師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就是老師。」內心感受到師生之間的緣分,是人生很高的享受。

我還跟老師就教學經驗做探討,老師也把他很多寶貴的智慧介紹給我。

後來我到海口去發展中國文化,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打電話給老師,跟他報告學生在大陸做事的情況。

講完以後,老師在電話裡一直在笑,他說:「有你這樣的學生真高興。」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兩種人絕對不會嫉妒你的成就,一是父母,二是師長。

其實我們對於師長,在物質上也沒有什麼好的供養,最好的供養就是立身行道,讓師長的教誨在我們心上開花結果,利益家庭、社會、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