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對思考技能的關注少得令人吃驚,大眾荒謬地認為,擁有資訊和智力便足以應付一切。然而智力就像是汽車的馬力,思考則像是駕馭汽車的技能。有些智力高的人其實是差勁的思考者,反而是一些沒那麼高智力的人卻是較好的思考者。
學校確實教導了部分層面的思考,但不外乎邏輯、批判性思考、分析等等。它們確有其價值,只不過僅佔整體思考的一小部分,就像汽車的左前輪是很重要,但是光靠一個輪子還不夠。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教授大衛.伯金斯(David Perkins)的研究顯示,90%思考的錯誤肇因於覺知(perception)的錯誤而非邏輯的錯誤。著名的哥德爾定理(Goedel’s theorem)證明,你永遠不可能證明一個系統內邏輯起始點的真偽。如果你的覺知是錯誤的,那麼無論你的邏輯有多傑出,得出來的答案都將是廢物。
學習如何思考,會讓你更能掌控生活,不再受環境、情緒和旁人所迫,你可以把事情想清楚再下決定。
智力是潛能 思考是操作技能
智力就像是汽車引擎的馬力。心智的「智力」潛能有可能在一出生就確定了,至少有一部分是由我們的基因決定。但即使如此,仍然有證據顯示心智的運作會改變大腦內酶的特性,就像使用肌肉也能改變它們的特性一樣。
汽車的效能並非取決於汽車的馬力,而是駕駛汽車的操控技能。所以如果說智力是汽車的馬力,那麼「思考」就是操控汽車馬力的技能。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查看汽車型錄,就會得到兩項重要的結論:
- 如果你擁有一輛馬力強、性能優越的汽車,就有必要增進駕駛技術,不然你將無法充分發揮它的最佳效能,甚至還可能危及他人。同樣的,智力高的人也需要改善他們的思考技能,以便充分運用他們的高智力。大部分的高智力潛能,都以各種方式被糟蹋掉了。
- 如果你擁有的汽車馬力較弱,那麼你得培養卓越的駕駛技術,以彌補汽車馬力的不足。所以,自認智力不高的人可以藉由改善思考技能強化他們的表現。
智力陷阱
在業界廿五年的經驗使我確信,許多自認為智力高人一等的人其實不見得是好的思考者,他們掉入了智力陷阱。這樣的陷阱有許多面向,這裡我只討論其中兩項。
智力高的人對任何議題都有其觀點,也會運用本身的智力來捍衛觀點。智力愈高的人愈能捍衛其觀點,而愈是如此,他就更不覺得有必要嘗試改變,或是聽取別人的意見。如果你知道自己是「對的」,何必尋求改變或聽取別人的意見?因此許多智力高的人受困於差勁的想法中,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觀點捍衛得太好。
智 力陷阱的第二個面向是,一個在成長過程中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的人(可能確實如此),會想從中得到最大的滿足。而憑藉聰明才智獲取獎賞最快又最有效的方式,則是「指正別人的錯誤」,這種策略可以使你得到立即的效果,並且建立你的優越感。具有「批判性思考」就夠 了的荒謬西方觀念,則使得情況更糟。
練習不保證改善技巧
在求學期間及往後的人生,大部分的人都必須不斷地思考。他們必須在工作生涯中費力思考,下了班也一樣。這一切的思考「練習」,就必然會讓人們成為更佳的思考者嗎?
不幸的是,練習不保證會改善技巧。
想想一位已經60歲的記者,每天工作時都得打成千上萬個字。即使一直用兩根手指頭打字到60歲,長期鍛鍊「兩指神功」也不會讓人突然間成為「十指打字」的好手。
所以,如果你長年練習低劣的思考方式,你將會成為一個「極有技巧的差勁思考者」。
假如那位記者去上課學習「十指打字」,即使是晚年才開始,也會成為「十指打字」的好手。同樣的,光練習思考還不夠,必須直接專注思考的方法。
學校真的有在教「思考」?
不論是世界上的哪個教育體系,都會標榜它們主要的教育目標之一是「教導學生如何思考」。那麼,它們真的教導學生如何思考了嗎?
學校教育深陷傳統的泥淖中,決策者的經驗和價值觀都建立在過去的時空環境,然而世界正在改變。 光有知識還不夠,思考中的創造性、建設性、構思和操作層面都與「知識」同等重要。
有些學校確實有安排「批判性思考」的課程。批判性思考是思考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本身仍有不足的地方。。
批判(critical)一字源自希臘文kritikos,意思是判斷。雖然判斷思考有其作用與價值,但缺乏創新(generative)、成效 (productive)、創造性(creative)和策劃(design)等非常重要的思考層面。如果讓六位訓練有素的傑出批判性思考者圍成一桌,一起討論,除非當中有人提出建設性的提議,不然他們只會原地踏步,無法進一步達成任何結論。即使是建設性的提議,一開始也會招致所有其他人的批評。
我 們的科學與技術之所以能夠成功發展,並非得利於批判性思考,而是得歸功於「可能性」體系。可能性體系超越我們的資訊,創造出假說和遠景。它們給了我們基本架構,讓我們可以藉此審查事物,而且有了得以持續進行下去的依據。批判性思考的確發揮了部分功效,因為如果知道你的假說是要接受眾人批判,你就會先設法強 化。但只是挑毛病摧毀一個假說,並不能孕育更好的假說;要孕育更好的假說,關鍵就在於創造力。
從人文角度來看,我們迫切需要打破「批判性思考便足以應付一切」的觀念。若繼續抱持著這樣的觀念,那麼我們永遠不會認真專注在創造性、建設性和策劃層面的思考。 重點不在邏輯,而是知覺
除了高技術性的部分外,覺知(perception)也是思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謂覺知,是指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哈佛教授大衛.伯金斯已經證實,幾乎所有的思考錯誤都肇因於覺知錯誤。在現實生活中,邏輯上的錯誤相當罕見;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堅信思考這檔子事 不過是要避免邏輯上的錯誤而已。
在電腦發展初期,有個簡單的縮寫字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進,垃圾出。它的意思是,就算電腦的功能完美無瑕,只要你輸入的是垃圾,輸出的結果還是垃圾。
同樣的道理完全適用邏輯思考。如果你的覺知有限,精準的邏輯將會導出不正確的答案。不當的邏輯導致劣質的思考,但是 精確的邏輯並不能造就良好的思考。
假若覺知貧乏,好的邏輯會讓你得出有缺陷的答案。 其中更糟糕的風險是:良好的邏輯帶給人虛假的自傲,因而更堅持己見、緊抱著錯誤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