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經濟不景氣,一些本來不想回國工作的留學生開始動搖心意,願意回來就業。我們也趕快把握這個機會,延攬人才,畢竟台灣的金融比較穩定,尤其在國立大學中,工作有保障,比較感受不到金融風暴所帶來的不安全感。

在這過程中,我們請了一位在某領域很耀眼的校友回來,沒想到,開學第一天,他女兒便哭著回家了,因為在座位排定後,她便回頭跟坐在後面的同學打招呼,想不 到那個同學面無表情地說,「你不覺得自己沒事亂笑很白痴嗎?」另一位同學在旁邊聽到了就加一句「豬頭」,這孩子覺得受了侮辱,心中很委屈,一看到母親來接 她便放聲大哭,吵著要回美國去。

我聽到她父親的轉述,很是感嘆。不了解為什麼還沒進入社會大染缸的學生就會如此野蠻粗俗,我們的教育在教些什麼呢?什麼時候「出口成髒」變成社會的習慣, 甚至時尚,常常在公眾場所聽到很多人講話都是非常的不禮貌、甚至粗魯,而且滔滔不絕,讓人耳朵一刻不得清淨。為什麼我們不能少說一點,但是說得好一點?

在「小鹿斑比」中,小白兔Thumper的 媽媽告訴牠說:「如果你沒有什麼好話可說,就不要說。」怎麼現在「潑婦罵街」成了流行,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會在紐約街頭一罵二十分鐘,遑論電視政論節目 中,主持人跟來賓在那裡對罵到臉紅脖子粗,這對孩子是個好的示範嗎?我們社會的談話品質直線下降,為何沒有引起大家的憂心,反而習以為常?一些過去絕對不可能出現在檯面上的語言,現在不但在電視節目上常聽見,還變成校園文化,學生的口頭禪了。

語言素養才是身分表彰 語言素養是表示自己身分最好的方式,一個人是不是淑女不在她穿的多麼「名牌」,而在她談吐有多文雅,蕭伯納的《賣花女》就是最好的例子。

十九世紀初,印度人民曾經起來反抗英國殖民政策的暴虐,發生過叛亂,一位英國爵士的女兒被叛軍擄去後,化妝成印度人逃了出來,蓬頭垢面地來到城堡叫門,守 衛的士兵一聽她說話,馬上開了城門放她進來,因為她說的是倫敦上流社會的口音。人一張嘴就能讓人知道他的學養,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現在經濟繁榮,衣著已經不能分出社會地位的高下,但是語言素養還是可以。李光耀曾說,「二十一世紀公民必備的競爭條件為:快速吸取訊息的能力和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我們現在缺乏精確優質的語言表達方式,著實令人擔心。

我們知道經濟愈不景氣,服務的態度愈重要,如果對方出言不遜、舉止不當,令人不快時,即使不做這生意會虧本,許多人還是會棄金錢而選自尊。看到我們年輕人的語言變得如此粗鄙、行為如此沒有教養時,我們如何去跟別人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