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論六氣所生之病

五行之為病一也,而所生之氣不同,如木之所至為風化,而病之生不獨止於肝,火之所至為熱化,而病之生不獨止於心。此司天司地統歲紀運之不同,故為病亦從而各異,又有乘年之虛,過月之空,失時之和,或勝而所勝受刑,或複而製於所勝。且以經言之,天火下薄_則肺氣上從,則白起金用,而草乃眚,燥氣下臨,則肝氣上從,則蒼起木用,而土乃眚,以常所勝而論之,則火至而肺病,金至而肝病,今也,天火下臨,則金以從天之氣而白乃用,故病反生於肝,天金下臨,則木從天之氣而蒼乃用,故病反生於脾,類舉而推,則厥陰司天。脾氣上從,而水斯眚,太陽司天,心氣上從,而金斯眚,少陰司天,肺氣上從,而肝斯眚,太陰司天,則腎氣上從,而火斯眚,皆可知矣,此天度之尊,獨異於他,經言,天能製色,以其能製勝己,而使不為害,至於司地,則氣化之正,各隨其証耳,若夫紀運之歲之不同,則又視其司天之氣化,如六甲之歲,陽土當運,有陰凝流衍之布,宜與六己之歲不同也,然己巳、己亥,與六甲之歲同,六庚多肝病,而庚寅、庚申之歲,金不能製肝,六戊多肺病,而戊辰,戊戌之歲。火不能害肺,氣化所至,譬如權衡,可即其氣以求其病,惟勝複之候不同,難以前期,亦隨其氣之多寡,以求其証,勝之為病輕,複之為病重,勝則所不勝者順受其克,複如報怨仇焉,此又不可不知也。今以木之受病,本於肺金之所製,則不過如肺氣有餘凌犯於肝,生眼昏背癢,耳無所聞,胸痛體重之病耳,若乃木化之盛,肝氣妄行,大傷於脾,則金必相救,邪反傷肝,能使人體重煩冤,胸痛引背,兩脅滿,宜痛引少腹,故經言上應太白星者、謂金之複也,雖然,人之氣、猶之天地之氣,五臟之氣,即五運之氣,三陰之氣,即六氣之變,顧一身之氣,多寡之如何,亦不必因天地之氣化所生,己亥之歲,人多肝病,而有病肺者,子午之歲,人多心病,而有病腎者,此一人之身,自有天地之氣化,調治之法,與五運六氣所至之法同,至於病一也,而所生之病,所受之本,所以至病之由不一者,或以本藏有餘而成,或以本藏不足而成,或經絡所過之處同而成,經之所載,二火所生之病,雖輕重不同,而其實則一(太陽,太陰),水土共胞,寒濕同化,所生之病亦類,目會眾筋,而病變多端,心統五臟,而病生奇怪,清濁異源,各有其機,表裡殊狀,各有其應,今詳舉之,以明治病之訣。

大府泄

肝熱刑脾而泄,即經言飧泄,餘証當腸鳴,腹支滿,口膠渴,小府赤,宜涼其肝,輕益其胃,診其脈,六脈輕弦,胃上得肝脈,不至大弦,然六脈雖弦,亦不必有骨力,以泄則氣虛不實故也,宜用荊芥散。

荊芥穗(一分) 防風 芍藥 訶子皮 羌活 甘草(各一分) 白蒺藜(半兩) 濃朴(十銖,去皮) 木香(三銖)
上為細末,非時,以水一盞,棗一個,同煎三錢匕,和滓服。 脾濕而泄,經言腹滿溏泄,餘証,腹痛,體重,食減,甚則足痿,行善契,腳下痛,宜用削朮豆蔻散。

草豆蔻 削朮 訶子皮(各一兩) 大芎 陳橘皮(各半兩) 甘草 本(各八銖) 獨活
上為細末,空心,水一盞,姜兩片,棗兩個,同煎三錢取八分,和滓服。

腎水之寒,亦生溏泄,以寒濕同化,所生之病一耳,經又言,寒迫下焦,傳為濡泄,陰氣入腎竅泄無度,洞泄皆屬於水土之所生,其証,體重,食減,腹痛,四肢不舉,甚則注下赤白,腰膝酸痛,股膝不便,若脾氣之濕,則六脈混濁如革,濡散而大,如按泥漿,加之腎寒,則又沉伏遲弱,動而無力,宜並治其水,暖其脾腎,暖脾藥,宜以削術豆蔻散,暖腎藏方,萆 勝金丸。

萆 訶子(各一兩) 石斛 續斷 兩) 蓬莪朮 山茱萸 細辛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湯下五七十丸。

又方,宜服舶上硫黃丸,(方見痢門。)

肺金之勝,亦生腹鳴溏泄,肺主清肅之氣,流入於中,變成寒中 溏,又肺主少腹,故生斯病,餘証,少腹痛,中清, 脅痛,其脈,六脈毛而微,不浮,毛為肺脈,微則泄而氣弱,初泄則本肺脈一指偏,一二日則變而微,但不浮耳,尺澤沉而小擊,宜溫其肺,四味芍藥散。

吳白朮 芍藥 桔梗 香白芷
上等分為末,非時,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三錢匕,入棗二個,取八分服。

大府秘

肝心氣實,風血相搏,大府結澀,口苦舌粗,甚則口乾膠,小府赤,頭痛眼昏,六脈洪大而實,宜用柴胡湯。

柴胡 前胡 防風 杏仁(去皮尖)心,一分) 乾地黃(八銖) 半夏(二銖)
上為粗散,食後並非時,水一盞,蔥白一根,同煎三四錢匕,取八分,去滓服。

肺氣上實,其氣上蒸,不能傳送,大府秘熱,其脈浮而疾,尺澤脈短,寸口脈大,宜用柴胡湯,加紫菀,麻黃各一分,良。

寒濕之勝,大府反秘,經言陰氣不用,便堅,以土不用事,脾胃不動,無傳送耳,其陰具水土之証,脈亦如之,宜用大腹皮散。

陳橘皮(一兩) 青橘皮 大芎 五味子 豆蔻(各半兩) 木香 檳榔(各四銖)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匕,非時,水一盞,煎八分,和滓服。

元氣虛弱,腎水空虛,胃無津液,大府澀遲,六脈微而虛,宜用蓯蓉粥。

肉蓯蓉一分,米一掬,先洗蓯蓉令淨,切令極細,同米,用水兩碗以上,煮作稀粥,既熟,入少許蔥,並薄入鹽醬調和,空心,投三四盞。

小府秘

小府之秘,其狀難識,有淋、有癃、有澀、或疼、不疼、肝心之氣,盛實而熱,小腸氣虛,熱氣流入膀胱,遂成小府赤澀之病,其脈數而輕弦,尺澤弦而長,又微緊,或心脈長,皆主此病,宜用此方。

茯苓(半兩) 麥門冬(去心) 芍藥 前胡 荊芥(三銖)
上為細末,食後,以水一盞,蔥白一支,同煎三錢匕,和滓服。

又方,宜服此五苓散。

肝經之熱,小府赤痛,六脈弦急而長,又發寒栗,宜用蔓荊湯方。

蔓荊子 羌活 獨活 麻黃
上等分,前法煎,食後服。

濕氣寒氣之勝,同犯於心,心氣上行,不得小便,小府不快,宜服削術草豆蔻散,又服此大芎湯。

大芎(一兩) 蓬莪朮(半兩) 木香(四錢) 茯苓(半兩)
上為細末,空心,水一盞,入鹽少許,同煎三錢匕,和滓服。

元氣虛弱,腎氣不足,膀胱氣虛,衝任脈虛,丈夫 疝。婦人 閉,宜服此方,其脈,六脈皆動,細數而輕弦,腎脈小擊而沉,膀胱澀而短。

五味子(一兩) 血茸 萆 牛膝 芎 (各半兩) 乾熟地黃(一兩) 蓬莪朮 青鹽(各一分)
上青鹽一味,自為細末,餘七味為細末,蒸餅,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清湯下五七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