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調經門
女科指掌賦
嘗聞天地定位,陰陽運消長之機,家室和平,男女具生成之用,禮稱內則詩首關雎,書垂厘降之文,易尚乾坤之義,春秋鄭重。
夫王姬胎教肇始於太任,亙古迄今,其來尚矣。蓋洪 未判以前,萬物皆太極渾淪於一元之內,清寧既奠之後,無物不托基於陰陽二氣之中。五行雖發,水火不衰,四體未全,精靈已具,乾道生男,坤道生女,二氣相感,合而成人。雖曰兩精之相搏,實乃一理之周通,假如明月雲淨,天之喜也。佳期生掌上之珠,迅雷疾風,天之怒也。配合召腹中之怪,人但講有生之四柱,而鮮知未生之八字也。故曰天地 ,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化生者塞,化醇者頤。覆土之陵,積水之澤,草木魚蟲,孰形孰色,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化。化生莫測,其神莫知,其能理之。所始數之,所起微乎,微乎其小,無形昭乎,昭乎其大無垠。上而日月星辰,下而水火土石。大而綱常名教,細而飲食居處。顯而春夏秋冬,微而權衡律呂。近而身心性命,遠而飛走動植。萬象雖殊,一理而已。若夫醫學之傳,首自黃農,女科之始,則由扁鵲邯鄲為帶下之醫。史遷所載《產寶》著愈風之散,華佗所傳病機不等,巢元方之立論最詳精血攸關,褚待中之遺書甚善,熱入血室、臟燥悲傷,胃氣下泄而陰吹,非張長孰能辨此。
三十六病,轉女為男,巧奪造化之樞機,捨孫真人其誰與歸。唐白敏中訪咎殷備,集驗方三百七十八首而為《產寶》。宋郭稽中稱濮陽李師聖《產論》二十一篇以為產方。作《大全》陳自明之勛最,補《醫按》薛立齋之功多。高實刻《便產須知》,杜 著《產育寶慶》。朱丹溪之《百問》可傳,陳無擇之《三因》宜讀。搜羅眾善,王宇泰之《女科準繩》,分晰群方,武叔卿之《濟陰綱目》。議論具備於《經綸》,方法謹承乎《家秘》。東垣河間各有名言,春甫養葵亦多妙義。夫如是則方書甚晰,何俟煩言,道理淵微,惡容輕述。蓋以經綸雖善,有論而無方,《產寶》相因太簡,而不備廣博者,皓首窮經,難於誦讀。約略者,空拳對症苦缺施為,是以不揣愚陋,妄撰數語,非敢問世,聊付及門學問思辨不辭,人十而已千,補瀉寒溫可即一隅而反四,便於誦習,或取茲編,若要博通難忘原本,須溯流而窮源,勿捨本而逐末,正心誠意可感天地而通神明,格物致知,方徹顯微而推臟腑,無大過無不及,機權在我勿矜能,勿貪得施報,由人惟期行滿於三千,青城可望,更惜功虧於二六,白首無成,最易誤人,不盡風塵之碌碌,曷勝長嘆無邊世事之悠悠。至如臨症先識提綱,若要詳明,須通經絡。臟病腑病,有陰陽氣血之殊,內因外因分表裡虛實之異,脈宗內難,更究諸家藥,照本經宜窮綱目,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審有餘不足之形,勢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推太過不及之流行。居經者,三月而一至,脫榮者,始富而終貧,若要調經先須去病,如雲求子,務積陰功,健脾養血。胎前可用清涼、逐瘀生新,產後宜行溫補,產家三病,非仲景未易明言,安產全圖雖《準繩》何曾備載。帶下主於風冷,至丹溪而濕熱始明。崩中久則元虛,賴東垣而升提有法,經行異色,虛者淡,而熱者紫。月候愆期,枯則補,而澀則通。澀少過多宜辨,趕前落後須分。茯苓補心湯治虛勞而療咳嗽,金鎖正月丹安心腎而醫白淫。處女初經腹痛不寧,氣喘促,心神恍惚,師尼不月,往來寒熱,內潛消相火奔騰。柏子丸、生地丸清心而退熱。交加散、調經散止痛以祛寒。赤帶須尋龍骨散,白崩應服馬蹄丸。歸脾湯治血脫血虛,心脾有損。威喜丸療白淫、白濁、水火不交。失笑、烏賊止失血,心痛茯苓鹿角截。夢與鬼交,腹痛有寒熱,氣血之不侔身熱分虛實,客潮之各異。吐嘔不同,嘔者頻而吐者頓。漏崩莫混,崩則急,而漏則徐。琥珀丸利水聖藥,破棺丹隔氣神方。臟燥悲傷,仲景原傳甘麥飲。傳尸勞瘵,仙翁留下獺肝丸。北斗符祛邪有驗,養榮湯補正最宜,白芷散、樗根丸兼除崩帶,烏雞丸、鱉甲散專補虛羸,龍膽瀉肝湯主下部濕熱之病,嚴氏抑氣飲治上焦郁結不舒。經閉有血滯、血枯,腫脹有血分、水分。千金桃仁散去 瘕而破血,四製香附丸開郁氣以調經,五積散外邪第一,四神湯虛熱無雙。抑又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精血乃化育之源,常須珍重,情欲是伐生之斧,慎勿貪嗔,佳期須 之時,配合求先天之氣。駢胎品胎由精血之旺。藥忌、食忌、戒口腹之愆,徐之才論逐月養胎之方,孫真人有轉女成男之術,胎前眾疾安胎飲加減,咸宜保孕諸方,內補丸昔稱穩當。心痛,腹痛兮,乃氣滯而經壅,子腫,子滿兮,由土虛而水泛。喘急者,防孕氣上沖。腰痛者,恐胎亢下墜。達生散、束胎散滑胎有效,芎歸湯、獨參湯臨產如神。交骨不開,龜板、髮灰同佛手。胞衣不下,木通、牛膝共芎、歸。致於產畢,氣血大虛,飲食起居更宜謹慎,梳頭、刷齒恐血逆而致頭風,食面吞鮮慮咳嗽而生泄瀉,入房太早致死,虛羸、生冷不除,必生腫脹。回生丹治產後百病。
失笑散主胸腹諸疼。表虛自汗容易中風,愈風紫豆最宜。胃弱化遲不難,停食,楂、桔、香附悉效。血虛發熱大忌寒涼,腹痛惡寒必需薑、桂。惡露不盡則潮熱,而便難量行桃核,新血未生必口乾而煩渴,戒食生梨。初產悶絕必是停瘀,蘇木、紅花、蕊石,淹留日久則成內熱,當歸、羊肉、澤蘭。若要除根,月經再至如逢逆症,切勿糊涂,瘀血入肺,面黑喘急而難治,孤陽欲脫,自汗,氣促而必危。經傷則心痛而死,胃絕則吐沫而亡,三沖三急,死生在反掌之間,五實五虛在秋毫之際。嗟嗟,天命不齊,人謀亦異,幸則子母雙全,不幸則身家兩失,一念之差,千古遺憾,同志之士,蓋可忽乎哉。
婦人三十六病
【歌】
三十六疾為何生,七害相同十二症,九痛五傷良有說,更兼三痼得其名。白膏黑紫赤如膿,豆汁葵羹凝血壅,清血水來如米清,愆期月浣是症宗。九痛陰疼或淋瀝,溺時寒冷或臨經,汁流氣滿如蟲嚙,腸下腰胯痛不寧。七害孔痛中寒熱,小腹堅痛臟不仁,子門不端引背痛,愆期害吐得其真。五傷兩脅支滿痛,心痛郁結氣不通,邪思泄利精神少,前後陰陽亦在中。三痼虛羸似、鶴形,從來絕產不添丁,更兼不月胞門閉,莫道醫方用不靈。食氣冷勞房妊睡,亦名七害出準繩,據雲產寶言如此,虛虎相傳或誤謄。
【論】
經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天者,天真之氣,癸者,壬癸之水。但壬為陽水,配丁而化木,癸為陰水,配戌而化火,女子陰類故得癸焉。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天真氣降,故曰天癸。常以三旬一見,象月盈虧,不失其期,又名月信也。若遇經行,最宜謹慎,倘被驚恐,勞役、恚怒、風冷,則氣血錯亂,經脈不行,多致肢體酸痛,頭目眩暈,咳嘔不寧,淋瀝無已,漸成勞瘵,不治者有矣。犯時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岳,可不畏哉。
張景岳曰︰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患,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結在上,嘔吐涎沫,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兩脅疼痛,與臟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來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沖急痛,膝脛酸痛,奄忽弦冒,狀如厥巔,或有憂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鬼神,久則羸瘦,脈虛多寒。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子當辨記。
孫真人曰︰三十六疾者,謂十二症,九痛七害、五傷三痼是也。十二症是所下之物一曰狀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曰如濃痂,六曰如豆汁,七曰如葵羹,八曰如凝血,九曰如清血,血似水,十曰如米泔,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卻,十二曰經度不應期也。九痛者,一曰陰中痛傷,二曰陰中淋漓痛,三曰小便即痛,四曰寒冷痛,五曰經來腹痛,六曰氣滿痛,七曰汁出陰中如蟲嚙痛,八曰脅下分痛,九曰腰胯痛。七害者,一曰窮孔痛,不利,二曰中寒熱痛,三曰小腹急堅痛,四曰臟不仁,五曰子門不端引背痛,六曰月浣乍多乍少,七曰害吐。五傷者,一曰兩脅支滿痛,二曰心痛引脅,三曰氣結不通,四曰邪思泄利,五曰前後痛冷。三痼者,一曰羸瘦不生肌肉,二曰絕產乳,三曰經水閉塞,竅小不通。
【脈】
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澀則榮血無餘,衛不足其息短,榮不足其形燥,榮衛俱虛,言語乏力。跌陽脈微而澀為虛,虛則短氣咽燥口苦,澀則津液少。少陰脈微遲而澀,微則無積,遲則陰中寒,澀則血不流而經閉。此為居經三月一來,脈虛,氣血俱虛,年少者,亡血也。脈微弱而澀,年少得此為無子,中年得此為絕產。六脈沉弦細數者,其病已成,元氣榮衛俱虛。形衰神怯者,雖藥勿效。
孫真人曰︰婦人腹中十二疾,經水不時,經如清水,經水不通,不周時,生不乳,絕無子,陰陽減少,瘕痛如刺,陰中冷,子門引背痛,經水凍如葵汁,腰急痛,凡此十二病皆因經行內虛時,或冷水洗浴,或坐臥濕地,或當風取涼,或誤食生冷,或瘡痍未瘥便合陰陽,或早起作勞,衣單席薄,寒從外入也。
【方】
赤石脂丸
赤石脂( 另研,二兩) 半夏 炮薑 當歸 防風 丹參(各一兩) 吳茱萸(鹽湯泡炒) 蜀椒 桂心萑蘆(各五錢) 白蘞(一兩)
為末煉蜜丸,空心酒下十丸,日三服,不知稍加丸數,以知為度。
千金白堊丸
白堊 龍骨 芍藥 黃連 當歸 茯苓 黃芩 白蘞 瞿麥 石葦 細辛 牡蠣 本 甘草 甘皮 附子 大黃 人參 白石脂 禹余糧 烏賊骨
蜜丸餘下二十丸。十二症倍牡蠣、龍骨、禹糧、石脂、烏賊骨。九痛倍黃連、白蘞、當歸、甘草。七害倍細辛、 本、甘皮加蜀椒、吳萸。五傷倍大黃、石葦、瞿麥。三痼倍人參加巴戟、石脂。
帶下
【歌】
婦人帶下有多般,風冷驚痰濕熱寒,五臟三焦俱病此,七情六欲總相干。木乘土位因虛入,積滯胞門作實看,損耗精神形體瘦,重亡津液腎源乾。臨經房事傷沖任,恚怒悲衰動肺肝,升舉補中益氣飲,澀敗樗白固真元。莫言久病醫無效,識得樞機治不難,攻補寒溫隨症用,不須九轉煉金丹。
【論】
《素問》曰︰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又曰︰脾傳之腎,名曰疝瘕,小腸冤結而痛出白,名曰白蟲,出白溲。又曰小腹冤熱,溲出白液,又曰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發為白淫。
仲景曰︰婦人年五十,病下利,暮即發熱,腹滿小腹裡急,手掌煩熱,唇口乾燥,此屬帶下,曾經半產,瘀血在小腹不去,故唇口乾燥也,溫經湯。帶下經水不利,小腹滿痛,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一作膠艾湯。婦人小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為水與血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湯。
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經閉不利,藏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礬石圓。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婦人腹中痛,當歸芍藥散、小建中湯。
《良方》曰︰帶下有五,由經行、產後風邪乘虛入內,傳於臟腑而致之,傷肝膽色如青泥。傷脾胃黃如爛瓜。傷心、小腸色如赤津。傷肺、大腸形如白涕。傷腎、膀胱黑如 血。
人有帶脈橫於腰間,如束帶之狀,因名曰帶,故《難經》曰︰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帶脈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產寶》曰︰處女三病,一者經水初下,陰中熱,或當風臥。怖三者有一,後必帶下,神仙聚寶散。河間曰︰帶下由任脈濕熱甚,津液溢而為帶也。如火煉金,熱極反兼火化,六月熱極,則萬物反出津而潤澤。宜苦寒正治之,有用辛溫從治而愈者,辛能發散故也。丹溪曰︰赤屬血,白屬氣,俱是胃中濕痰積痰,流而下滲入膀胱,宜用升提,星、半、蒼朮、海石、黃柏、青黛、樗根皮之類。《家秘》曰︰大腸主津,小腸主液,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則津液化為氣血,而填骨髓,養五臟,充肌膚,何疾之有。其或七情內傷,六淫外感,陰陽乘戾,清濁不分,逆於經遂,流於沖任,津液不能四布,何以奉心化赤而為血哉,故帶下也。宜補中益氣湯送青黛牡蠣雞子清丸。
【脈】
右手寸平尺浮,浮為陽,陽絕者,無子。若足冷帶下,輕則漏下,重則崩中,皆心不榮血,肝不藏血所致。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腸鳴、腹滿,緊則腹中痛,數則陰中生瘡,弦則掣痛。尺寸俱虛者,漏血帶下。帶下漏血脈浮惡寒者不治。
風
經行沖任已虛空,登廁乘涼易中風,浮緩頭痛流鼻涕,急尋蒼柏與辛芎。
蒼柏辛芎散。
涼
多悲不樂足如冰,腰腹時疼嘔帶崩,六脈沉遲或虛火,按之無力是寒征。
酒煮當歸丸。
驚
血去心虛易著驚,精神恍惚不和平,木乘土位脾家弱,脈動虛浮帶已明。
歸脾湯。
痰
脈滑肌肥氣不清,濕痰下注帶如頃,頭眩嘔噦兼麻木,多是痰涎裡面生。
樗皮丸 重者小胃丹主之。
濕
脈緩肌黃腳面浮,腰胯沉重帶長流,或時泄瀉偏難溺,嗜臥腸鳴濕上求。
四神丸 雙白丸 香附散。
熱
陽盛陰虛火易升,煎熬津液喪元精,形衰脈數皮膚燥,口苦咽乾耳內鳴。
三黃三白丸 白朮丸。
寒
寒脈沉遲比冷輕,惡寒腹痛食難行,或時吐利吞酸水,足冷腰疼色不榮。
大溫經丸。
虛
漏下多時內必虛,急宜補益莫躊躇,脈來細小芤微澀,烏骨雞丸載古書。
烏骨雞丸。
實
敗精濁血滯胞門,氣積痰凝作實論,腹內堅疼脈弦實,石瘕 癖及賁豚。
露丸。
漏帶
帶下如同經水來,半年三月一當災,健脾補氣兼收澀,不禁安能得受胎。
白馬蹄丸 樗皮丸。
附方
地榆膏治赤白帶骨立者。
針灸
三陰交穴在內踝上三寸,天樞在臍旁二寸,氣海在臍下一寸半,血海二穴在膝臏上內廉,中樞在臍下四寸,豐隆在外踝上八寸,水道在天巨下三寸。
白濁白淫
【歌】
不甚粘稠比帶輕,白淫白濁白崩名,真元下陷脾虛損,龍火蟠騰水不升,多欲房勞明伐腎,邪思妄想暗傷情,要知經絡根源病,察脈觀形辨五行。
【論】
吳梅坡曰︰婦人下赤白不甚稠者,名白淫,與男子白濁同,由於龍雷之擾而不澄清也,屬足少陰、太陰,治當清補。若有滑白稠粘者,名帶下,屬心包。手厥陰心包系於脊,絡於帶脈,通於任脈,治宜血肉之劑以培之,此探本窮源之論也。時人泥於常套作濕痰治,用兜澀升提之類,豈知本原傷損,以致腐敗而來彼澀滯不清之物,則益加其滯,升提不正之氣,則愈增其郁,惟宜六龍固本丸,十六味保元湯。
【脈】
陽急為瘕,陰急為疝,浮則腸鳴,緊則腹痛,數則生瘡,弦則筋掣,弦大虛芤,細小微澀,皆主下白。
心腎不交
深闔寂寞暗傷春,腳軟腰疫氣不勻,白滑下流多惡夢,耳鳴目眩少精神。
金鎖正元丹。
思慮傷神
胸痞虛浮面色黃,多眠少食困野狼當,陰陽清濁相干混,若欲釐清四七湯。
怒氣傷肝
往來寒熱不安寧,脅痛心煩面帶青,口苦脈弦小便數,便知郁怒在肝經。
加味逍遙丸。
固本調元
頭暈心嘈氣血虧,四肢乏力屬於脾,時常麻木精神少,固本培元最合宜。
六龍固本元。
經候總論
【歌】
婦人二七天癸至,沖任始通匝月行,恚怒憂思宜謹慎,陰陽氣血自和平。雖由心統經遂液,還賴脾資水谷精,行後空虛勞即病,初來恍惚易生驚,猛然撫髀長虛嘆,偶爾停針不作聲,便是桃夭思諷詠。應知雎鳥欲和鳴,脈弦出際三關透,情動於中百感生,舊血停留還滲入,骨蒸潮熱症非輕,乘涼登廁風吹入,飲冷形寒血不營,若要調經先去病,更推形色得其情,過期色淡知無血,帶紫趕前熱不清。未至先疼因氣滯,行過腹痛自虛明,平時發熱因勞積,熱在臨經血不盈,氣亂錯經行口鼻,脾虛漏下若葵羹,去多不住宜滋養,來少無疼大補榮。經閉要分虛實看,血枯氣隔熱痰名。
【論】
經曰︰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涌而隴起。任脈通,沖脈盛,男則營運,女則停止。營運者,無積而不滿動也。停止者,有積而能滿靜也。不滿者,陽氣隨時而行運。滿者,陰血以時而下溢。謂之信者,男子以氣運,故陽氣應日而一舉,女子以血滿,故陰血應月而一下。
褚侍中曰︰男子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道澀而為淋,精已耗而複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也。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後雖合而難子。又曰︰合多則瀝枯,虛人產眾則血枯殺人,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寡婦師尼異治
褚澄療尼姑、寡婦別製方法,蓋有謂也。此二種獨陰無陽,欲心萌而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嘗讀《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皆以為寒熱病,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得也。何以知之,診其脈,肝脈弦,出寸口,是以知之。蓋男子以精為主,女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則思室,女子血盛則懷胎也。夫肝藏血者也。厥陰肝脈弦,出寸口上魚際,則陰盛可知矣。大法宜《本事方》生地黃丸、柏子仁丸、衛生湯。
調經先去病
月水循環,百病不生而有子,若六淫外感、七情內傷,氣血不調,心腹作痛,或引腰背,上下攻利,吐逆不食,或寒熱 瘕,或潮熱腹痛,重則咳嗽,汗嘔泄瀉。蓋潮熱自汗則血液消耗,咳嗽嘔吐則氣往上行,瀉則津泄於下,痛則積結於中,是以必先去病,爾後可滋血調經。若血滲入骨便為骨蒸,血積於中,相搏則痛,血枯不能滋潤百骸,則熱蒸於外,血枯包絡火旺或挾外邪,變成勞瘵。
調經大法
婦人經病有月候不調者,有經水不通者,然不調不通之中,有兼疼痛者,有兼發熱者,此又分為四也。四者細推之,不調之中有趕前者,有退後者,趕前為熱,退後為虛也。不通之中有血滯者,有血枯者。血滯宜破血,枯宜補也。疼痛之中,有常時作痛,有臨經作痛,常時痛為氣滯,臨經痛為血病也。發熱之中,有常時發熱,有經行發熱,常時發熱為血虛有積,臨經熱為血虛有熱也。此又分而為八也,大抵內因憂思忿怒,外則形寒飲冷,氣血郁結不行,此不調不通,疼痛發熱之由也。氣行血行,氣止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氣為先,香附之類是也。熱則流通,寒則凝結,故治血病以熱為佐,薑桂是也。
經水異色
丹溪曰︰經水者,陰血也。陰必從陽,故其色紅,稟火象也。血為氣之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升降清濁,因氣而行,故成塊者,氣之凝也。將行而痛者,氣之滯也。行後痛者,氣血虛也。錯經妄行者,氣之亂也。色淡者,虛而有水混之也。紫者,氣之熱也。黑者,熱甚也。今人見紫黑成塊作痛,指為風冷乘之,用溫熱藥,禍不旋踵。
經曰︰亢則害,承乃製。熱甚必兼水化,所以熱則紫黑也,四物加黃連、香附。淡白者,氣虛也,芎、歸、參、耆、芍、附。多而色淡者,痰也,二陳芎、歸。如煙塵屋漏水者,濕也,二陳東加秦艽、防風、二術。成塊作片,白不變者,氣滯也,四物、枳殼、香附、延胡索、陳皮。
居經
月水一月一來,乃其常也。有三月一來者,謂之居經,氣血不足故也。又有一年一來者,又有石女無經者,亦有頻年不來,一來即孕者,皆其變也。亦如脈之有反關耳。
【脈】
脈微,氣血俱虛,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則可否者,此為居經三月一來。少陰脈微而遲,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澀則血不來,此為居經三月一來。寸口脈衛浮而大,榮反而弱,浮大則氣強,反弱則血少,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衛降榮竭。陰為積寒,陽為積熱,陰虛陽實故令少血。時發洒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數,多唾涎沫,此今重虛,津液濁泄,故知非軀,名曰居經。
經病血厥
血厥者,婦人平居無病,忽如死人,身不動搖,目閉口噤,重者不救,輕者移時乃寤,此名血厥。由汗多血少,陽氣獨上,氣塞不行,故身如死,氣過血還,陰陽複通,故移時方寤。婦人多有此症,比癇症大不相同,但此條混見大方全書之內,未曾指出講明,所以卒然莫救,今特表而出之。經曰︰諸乘寒者,則為厥,郁冒不仁,其脈微弱,初或嘔吐,便爾昏沉,陰陽乖隔,榮衛不和,比之中風,身不發熱,喉無痰聲,手不握搐,為異耳。急宜握住頂心發,令人扶起,不得平臥,外用通關散吹鼻取嚏,有嚏則吉,無嚏則凶,或以鐵秤錘燒紅入碗內,以醋沃之,熏鼻下,醋氣入內,透隔立蘇。口噤不能灌藥者,針少商及三陽,五會等穴。或以作筒吹其兩耳,或以童便灌之,切記不可灌熱湯,蓋灌熱湯則血得熱而泛濫。犯胃沖心,多致不救,心為君主,心不受邪,一絲血入心即死矣。經所謂經水波濤而涌起也,名曰血厥,治宜花蕊石散,童便調服,或蘇合香丸,醒後白薇湯、八珍散、歸脾湯調理也。《家秘》曰︰經隧乖戾,血上沖心,所以神昏,緩則不救,治以八寶丹。
經水愆期
【歌】
經水違期號曰愆,或多或少或流連,過期澀少因無血,熱盛脾虛則向前,乍熱乍痛須細審,適來適斷看風煙,逾期五十經還漏,室女停經有避年。
【論】
經曰︰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故心脾和平,則經候如常矣。苟或飲食失節,起居違宜,脾胃虧損,則經不調也。趙養葵曰︰不及期來者,有火也,滋水則火自平矣,六味丸。如不及期而來多者,本方加海螵蛸、柴胡、白芍。如半月十日一來,屬氣虛,補中湯。如過期不來者,無火也,本方加艾葉。脈遲色淡加炮薑、肉桂,此其大略耳。其間亦有不及期而無火者,過期而有火者,有過期而多者,不及期而少者,不可拘於一定,當辨脈之遲數,稟之虛實,形之強弱,年之多寡而施治之。如肝脾熱者,四物加減。脾肺虛弱者,補中益氣湯。肝脾郁結者,歸脾湯。怒動肝火者,加味逍遙散。肝腎陰虛者,六味丸。蓋脾為化生之源,心統諸經之血,而陽氣生於陰精,故宜補心脾腎也。
【脈】
寸關脈調和如故,尺脈絕不至者,當患少腹痛引腰痛,氣滯上攻胸臆也。寸口脈浮而弱,浮則為虛,弱則無血。脈至狀如琴弦,苦小腹痛,月水不利,孔竅生瘡。少陰脈弱而微,微則少血,弱則發熱。肝脈沉,主月水不利,腹脹滿,腰間痛。
趕前
先期而至曰趕前,血熱陰虛土不堅,怒氣傷肝及勞役,固經涼血始安然。
四物三補丸。
落後
只因血少故來遲,澀少無痛大補之,色淡脈虛皆不足,養榮歸芍及參耆。
滋血湯。
過多
陽氣乘陰血去多,當歸飲子可調和,勞傷沖任宜膠艾,攝血參 苓術莎。
澀少
澀少原來陰勝陽,或臨經脈著寒涼,若然不足宜滋補,氣滯津虛另有方。
不通
行後如何又不通,冷凝熱結不相同,避年血少居經等,莫作尋常一例攻。
薛立齋曰︰經水陰血也,屬沖任二脈,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故其為患,有脾虛不能生血者,調而補之。脾郁而血不行者,解而補之。胃火而血不成者,清而補之。脾胃虛損而血少者,溫而補之。勞傷心血者,逸而補之。怒氣傷肝者,和而補之。肺氣虛而不能行血者,補土以生金。腎水虛不能生肝而血少者,補脾肺以滋化源,而疾自愈。《難經》曰︰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皆當審而治之。
不斷
經水淋濁不肯除,皆因氣血本元虛,或緣房事傷沖任,郁怒憂思亦載書。
固經丸。
逾期
七七陰陽數已終,如何經脈複流通,皆因憂怒兼勞役,邪氣停留在子宮。
芩心丸。
避年
斷續經期號避年,要知處女屬先天,一雲經度隨年轉,氣血循環合自然。
拱辰丹。
《脈經》曰︰有婦人將一女子年十五來診,言年十四時經水自下,今經反斷,何也。師曰︰若是夫人親女,必夫人年十四時亦以經水下後斷,所以此女亦至此而斷,是為避年,後當自下。蓋其氣尚怯,稟賦素弱而然也。李時珍曰︰經水一年一度者,亦為避年。
適來適斷
經水將行忽著寒,適來適斷不相安,觸經感冒柴胡治,更刺期門可瀉肝。
加味小柴胡湯。
婦人寒熱如瘧,晝則明白,夜則譫語,胸脅脹滿,乃因血去室空,風邪乘虛而入,名曰熱入血室。
當行不行
二七天癸任脈通,過期斷絕不來紅,風寒驚恐並思慮,養血清心勿誤攻。
柏子仁丸。
大凡天癸至早者,性機巧至,遲者,性魯鈍。通行則無病,澀滯不行變成勞瘵者多矣。
經病疼痛
【歌】
臨病疼痛有多般,不識根源治便難,未至先疼因實積,去空覺痛是虛寒,複庵治血先調氣,產寶臨經莫嗜酸,氣滯風寒兼血澀,更參脈証下湯丸。
【論】
經水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若外虧衛氣充養,內乏榮血灌溉,而被風寒勞役,經候欲行先身痛也。其或風冷客於胞中,而動沖任之脈,故腹痛也。
【脈】
沉緊細動皆主腹痛,陽弦頭痛,陰弦腹痛,肝脈若弦月水不利,腰腹疼痛,月水不通,繞臍寒疝痛。其脈沉緊,此由血積不散,為氣所沖,新血與故血相搏故痛。
腹痛
腹痛雖雲沖任傷,須分氣血與陰陽,風寒濕熱參虛實,看脈推源用古方。
風冷︰經來沖任傷風冷,腹內綿綿痛不停,足冷脈遲頻欲嘔,桂枝桃核及溫經。
溫經湯。
寒濕︰經水如同豆汁形,腹中 痛不安寧,脛浮兩尺皆沉細,四物湯煎合五苓。
血澀︰臨經先有腹中疼,血澀因而即不行,漸漸痛來移趨下,調榮順氣可和平。
八物湯。
氣滯︰氣滯胞門經不通,腹中疼痛往來攻,脈沉走注牽腰脅,抑氣延胡大有功。
食積︰婦女炎天臨月經,誤傷生冷忽然停,後來欲至先疼痛,琥珀延胡及胡苓。
小琥珀散。
虛痛︰經來腰腹痛悠悠,過後緣何反不休,脈弱痛綿手可按,必然血少是根由。
八珍東加延胡、香附、炮薑。
實痛︰痛陣攻沖血不行,按之破滿手難迎,便知裡實宣通好,氣血流行痛自平。
瓦壟子丸 玉燭散。
頭痛
臨經頭痛著風寒,莫作尋常一樣看,發表必須兼養血,一七五積自能安。
身痛
臨經身痛如何斷,或冒風邪氣血虛,調衛祛風兼補血,古方趁痛飲堪除。
腰痛
經病如何腰亦疼,只因兩腎系胞門,內經具載今拈出,化育根基在一元。
琥珀散。
失血心痛
失血心疼人罕知,只因血統在心脾,去多治本歸脾好,治標先將補血脾。
經病發熱
【歌】
勞熱神思多困倦,客邪口燥及心煩,內傷有瘀成潮熱,外感無時熱又溫,平昔經前實積看,去多經後作虛論,實宜清解虛溫補,寒熱譫言另立門。
【論】
王太仆曰︰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熱來複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是無火也,當治其心。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助其腎。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腎虛則寒動於中,心虛則熱伏於內。
李氏曰︰潮熱有時為內傷、為虛熱,無時為外感、為實。虛者,大溫經湯。實者,四物東加柴胡、黃芩。經閉者,滋血湯。骨蒸者,大胡連丸、烏雞丸。五心煩熱,四物加胡連、川連。無汗者,茯苓補心湯。有汗者,加味逍遙散。
【脈】
洪數有力是為實熱,細數無力即是虛熱。浮主外邪,沉乃裡熱,表裡虛實,以此分別,臟腑經絡,具在脈訣。
平時發熱
平時發熱必偏陽,人瘦陰虛火自狂,能戒五辛如淡食,勝如煎服地黃湯。
臨經發熱
血去陰虛內熱生,口乾煩躁不和平,行過初至須分治,客實虛潮另有名。
勞熱
因勞發熱為勞熱,肢體酸痛盜汗多,煩躁不寧神困倦,急投良劑免沉 。午前熱屬氣分,清心蓮子飲。午後熱屬陰分,地黃湯。若勞心者,天王補心丹。勞力者,加味逍遙散。
客熱
客熱皆由元氣虛,衛家淺薄外邪居,心煩口渴肌膚燥,加味逍遙治有餘。《良方》曰︰經行體虛,溫暖過度,外邪乘之,故曰客熱,其狀上焦胸膈之間虛熱,口燥心煩,手足壯熱是也。
潮熱
要知潮熱陽明實,熱至如潮不失期,若是太沖停瘀血,桃仁承氣可行之。
實熱
脈洪有力名為實,熱在先前經未行,便閉唇焦兼口渴,可煎玉燭把衣更。
虛熱
脈來無力便知虛,陰不足兮氣有餘,必是去多經水後,六神補血自能除。
寒熱
寒熱雖雲外中風,陰虛陽弱不相同,更尋氣血分虛實,寒熱交爭又一宗。經曰︰陽虛則惡寒,陰虛則發熱,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陰不足則先熱後寒。陰陽不調之,故當分氣血虛實治之。寸口脈微為陽不足,則陰氣上入於陽中,宜補中益氣湯。尺部脈弱為陰不足,則陽氣下陷於陰中,宜益陰地黃丸。若怒動肝火者,小柴胡湯。寒熱交爭,生地黃丸。
崩漏
【歌】
陰虛陽搏謂之崩,恚怒憂思風熱乘,陰絡受傷血內溢,脾家虧損外奔騰,悲哀太過心胞絕,涎滯中焦氣不增,更有陰陽崩兩說,須參脈症可為憑。
【論】
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又曰︰悲哀太過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熱氣在中,故血走而崩也。忽然大下謂之崩,淋瀝不止謂之漏也。
【脈】
仲景曰︰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弱不實,則谷消而水化。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榮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者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曰革,男子則亡血失精,婦人則半產漏下。尺脈急而弦大,風邪入少陰之經,女子則漏下赤白。漏血不止,脈小虛滑者生,大緊實數者死,日下赤白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浮者不治。
陰虛陽搏
尺脈虛微陰不足,寸如弦急陽有餘,必然失血崩中症,四物阿膠黑地榆。漏久而虛者,黑地黃丸。
勞傷沖任
沖任原來主月經,絡傷血溢不留停,備金散子宜調服,大劑芎歸極有靈。
涎郁胸膈
痰涎凝滯郁胸中,壅遏經隧氣不通,血不歸經因漏下,備金抑氣可收功。
風熱乘肝
風熱乘肝血妄行,頭痛脅痛目羞明,莎柴四物焦荊芥,一服教君疾自平。
烏金散。
思慮傷脾
憂愁思慮總傷脾,倦怠貪眠食不思,坤土卑監難攝血,歸脾加減最相宜。
暴怒傷陰
怒氣傷肝血不藏,忽然崩下甚 徨,青皮香附炮焦黑,白芍芎歸及地黃。
元氣下陷
血脫多時氣必虛,陽生陰長理相宜,肝能生血調脾胃,歸草升柴參朮耆。
補中益氣湯。
經閉
【歌】
二陽之病發心脾,血海無餘土已虧,氣結痰凝良有說,肝勞心損亦須知。東垣指出三焦病,學人宜將五臟推,血滯血枯當有別,通經不可浪施為。
【論】
經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潔古云︰宜先降心火之劑,後服五補丸、衛生湯,治脾以養其血。經曰︰二陽之病,發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為息奔者死,不治。經曰︰有病胸脅支滿,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東垣曰︰經閉不行有三,脾胃久虛,形體羸瘦,氣血俱衰,以致經水斷絕,或因勞心,心火上行,月事不來,胞脈閉也,治宜安心補血,瀉火則經自行,此上焦心肺有熱而不行,一也。或病中消,胃熱善飢,漸瘦,津液不生,蓋經乃血脈津液所化,津液既為熱爍,肌肉漸瘦,時見煩渴,血海乾枯,宜瀉胃之燥熱,補益氣血,則經自行,此中焦胃熱而不行,二也。或心胞絡脈洪數,時見大便閉,小便難而經水斷絕,血海乾枯,治宜調血脈,除胞絡中相火,則經自行,此下焦胞絡熱結而經不行,三也。
【脈】
寸脈弦,關脈沉,是肝病也,兼主腹痛,孔竅生瘡。尺脈滑,氣血實,經不利。尺脈絕不至,兼主少腹引腰痛,氣攻胸臆也。少陰脈弱而微,微則少血。寸口脈浮而弱,浮則為虛,弱則無血。脈來至如琴弦者,苦少腹痛,月水不利也。肝脈沉主月水不利,腰腹痛。尺脈來而斷續者,月水不利,腹不通,繞臍痛,其脈沉緊,此由寒氣客於血室,血凝不行也。
血熱
清熱瀉火出東垣,病屬三焦必熱煩,玉燭三和分上下,經水調後必調元。
三和湯 玉燭散 二氣丸。
風冷
熱則宜通冷則凝,腹中瘕聚結如冰,或緣勞役兼驚恐,久則傷肝寒熱增。
千金桃仁丸 露丸。
痰阻
痰滯胞門氣不清,久而食少熱寒生,肥人血海偏脂滿,去積消痰經自行。
瓦壟丸。
血結
血結胞中病郁陶,精神減少欲成勞,寒宜三壘三方治,熱用羅君血極膏。
氣滯
婦女偏多執性情,哀懷隱曲不舒伸,停經大半由於此,琥珀當歸效若神。
琥珀散 當歸散。
心虛
婺婦宮娥及女尼,心思散耗致肝虧,須培血脈調榮衛,柏子仁丸最合宜。
茯苓補心湯。
肝勞
肝勞支滿妨於食,時覺喉間有臭腥,脅痛目眩或唾血,蘆茹烏賊載於經。
經閉成勞
室女停經病不輕,漸成勞瘵熱寒並,急宜艾炎投符藥,若得經通疾自平。
澤蘭湯 柏子仁丸 生地黃丸。
勞瘵多端不等論,先須去病後調元,骨蒸冷熱傳尸 ,若要尋精另一門。秦艽鱉甲散、獺肝丸、北斗符、取勞蟲方、灸四花穴、腰俞。
夢與鬼交
【歌】
元神虛損被邪侵,鬼魅交通莫可禁,恍惚昏迷言語亂,調肝養血及清心。
【論】
人稟五行秀氣而生,五臟神氣而養,若調理失節,氣血衰微,或思想過度,神不守捨,則邪乘虛而入。其症隱避而不欲見人,時獨言笑,或時悲泣,面色不變是也。
【脈】
其脈沉遲而伏,或如鳥啄,或綿綿而來,不知度數,或乍大乍小,乍短乍長,皆邪脈也。
【方】
茯神散
茯神 茯苓 人參 赤小豆 石菖蒲
水煎服。
妙香散
茯神 茯苓 黃 遠志 山藥(各一兩) 甘草 人參 桔梗(各五錢) 朱砂(三錢) 木香(二錢五分)麝香(一錢)
酒服二錢。
鹿角散
生鹿角為末,酒服三錢,日三服。
桃仁丸
辰砂 檳榔 當歸 桃仁(各三錢) 阿魏(一錢) 沉香 麝香(一錢)
煉蜜丸梧子大,酒服十丸。
秦承祖灸鬼哭穴
病患兩手拇指相並,線扎緊合縫處,半肉半甲間灸七壯,必要四人四角一齊默火方妙,孫真人有十三鬼穴。
黃帝灸法︰上唇裡而中央肉弦上一肚如小麥大。
積聚瘕腸覃石瘕
【歌】
癖聚瘕痞疝症,血凝痰氣食兼成,難經五積由於臟,六聚相傳腑所生,腸覃經行氣分病,石瘕不月血相並,青黃燥血脂狐鱉,虱發蛇魚亦瘕名。
【論】
經曰︰腸覃者,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營,因而所系,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腸覃也,氣病而血不病也。
露丸
石瘕者,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 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二者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
五積者,五臟所生,心曰伏梁,肝曰肥氣,脾曰痞氣,肺曰息賁,腎曰奔豚。六聚者,六腑所生也。 生臍傍,癖在兩肋,痞在胸前,疝居小腹。食症、血症、氣癖、瘧癖,又有龍蛇魚鱉肉發虱瘕等,皆事出偶爾,飲食間誤中之,留聚腹中,假血而成,自有活性,如永徽僧病噎,腹中一物如魚之類是也。他如敗梳治虱瘕,銅屑治龍瘕,曲治米瘕,鍛石治酒瘕,茶泥治蛭瘕可以理解也。皆因飲食不節,起居失宜,臟腑虧損,氣血乖戾,痰涎凝結,陰陽受傷,經絡隧道循行失度,所以發作則痛,甚則欲死,皆血之所為也。
【脈】
寸口沉而橫,脅下有積痛。六脈沉澀,皆主積痛。浮牢數緊,亦主積聚。少陰浮緊,緊則腹痛,半產,浮則亡血、惡寒、絕產。弦急者可治,虛弱者不治。
【方】
瓦壟子丸 五積丸 桃仁煎 露丸 李子豫八毒赤丸 太乙神明陷冰丸。
【針灸】
氣海在臍下一寸半,天樞在臍旁二寸,三報在巨闕下一寸章門在季脅端,胃脘穴在臍上四寸。
臟躁悲傷
【歌】
婦人無故忽悲傷,不是神靈不是狂,臟躁欠伸誰識得,長沙傳下麥甘湯。
【論】
婦人臟躁悲傷欲哭,像如鬼神所作,數欠身,甘草小麥大棗湯主之。蓋心虛則悲傷,悲傷則心動,心動則宗脈感而液道開,令人欲哭,過甚則宗氣消而榮衛不利,陰陽相引而作欠伸也。《產寶》曰︰喜屬陽心主之,怒屬陰肝主之,婦人稟性陰柔,故喜常少而怒常多,或悲泣不止,皆陰類也。有似神靈所憑,皆因所欲不遂,思極傷心故也。
【脈】
精氣並於肺則悲,脈必浮澀而短,設或洪大,肺被火克也。
【方】
甘麥大棗湯
甘草(三兩) 小麥(一升) 大棗(十枚) 水(六升)
煮三升,去渣分三次服。
立齋曰︰前症有寒水攻心者,有肺受風邪者,治當審察,無執一方。
咽中如炙
【歌】
只因經絡著風寒,痰結咽中吞吐難,久久不除成噎隔,早宜四七破棺丹。
【論】
仲景曰︰婦人咽中炙 ,半夏濃朴湯主之。孫真人曰︰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含生薑片五十日愈,以意逆之,當是寒傷經絡,氣血不和,浮於咽中,婦人血分受寒多,積冷氣,故有此症。予用破棺丹噙化頻咽之,曾治數人多效。蓋喉侯也,喉出天氣,咽者咽也,咽出地氣,故喉為呼吸之門,咽乃水谷之路,其或憂思內結,風冷外侵,痰氣隔塞,逆於喉嚨,妨礙飲食,久之而成翻胃、噎隔者有矣。
【脈】
浮滑風痰,沉澀氣郁,弦數緊澀,終為不吉。
【方】
半夏濃朴湯
半夏(一升) 濃朴(三兩) 茯苓(四兩) 生薑(五兩) 紫蘇(二兩)
水七升煮四升,分四服每日一服。
四七湯即前方而分兩不同。
二氣散
山梔(炒) 乾薑(炮)
等分為末,砂仁湯下二錢。
脬轉
【歌】
忍尿持重入房中,了戾膀胱溺不通,莫把藥湯增水泛,沉香琥珀有神功。
【論】
仲景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此轉脬不得溺也。以脬系了戾,故致此病,宜利小便則愈,腎氣丸主之。夫脬受水液,氣不轉行,則小腸滿脹,或忍小便,飽食用力,或忍便行房,或忍便疾行,或忍便持重,今脬系了戾,屈抑而不得舒張,故小便不下。其症︰臍下急痛,煩悶汗出,氣逆奔迫,內外壅塞,脹滿不通,此脬系轉戾不通,非湯藥所能治,法當行其氣,氣化則能出矣。沉香琥珀丸主之,外用小麥杆煎湯熏洗。《甲乙經》曰︰脬轉不得溺,關元主之。
【脈】
右手澀小左手急大者,蔥白葵子桔皮湯。
【方】
沉香琥珀丸
沉香 牙皂 琥珀
等分為末,飯丸,益元散為衣,溫酒服二錢。
強忍小便氣逆不通困篤欲死方
滑石(二兩) 髮(一兩,燒)
桃根白皮煎湯,調服一錢。
陰中諸病
【歌】
厥陰肝脈入陰中,抵器連陰及子宮,作痒生瘡因濕熱,腫而堅痛受寒風,脾虛下陷宜升舉,郁結攻沖可宣通,更有陰吹人不識,發膏煎子出張公。
【論】
立齋曰︰陰病乃七情郁火傷損肝脾,濕熱下注。其外証有生瘡者,有陰中舒出如蛇,俗呼陰挺。有翻突如餅,俗呼陰菌。有如雞冠,俗呼陰痔。亦有生蟲腫痛,濕痒潰爛出水,脹悶脫墜者,其內症口乾內熱,體倦,經候不調,飲食無味,日晡潮熱,胸膈不利,小腹痞脹,小便淋漓。治法︰腫痛者,四物東加龍膽草、柴胡、山梔、丹皮。濕痒者,歸脾加山梔、柴胡、丹皮。淋漓者,龍膽瀉肝東加白朮、丹皮。潰腐者,加味逍遙散。脹悶脫墜者,補中益氣東加山梔、丹皮,佐以外治法。脈數則陰中生瘡,弦則陰中掣痛。又曰︰緊則腹痛,數則生瘡。少陰滑數,陰中生瘡。脈至如琴弦,苦小腹痛,月水不利,孔竅生瘡。
陰瘡
如何陰戶忽生瘡,相火淫精濕熱傷,外洗野狼牙敷杏麝,內煎龍膽瀉肝湯。
陰腫
寒傷形而熱傷氣,氣傷痛兮形傷腫,只因風冷入肝經,所以疾病生陰孔。
陰痛
從來諸痛皆為實,惟有陰疼濕熱看,龍膽逍遙俱可服,要知此病屬於肝。
陰痒
陰痒三蟲蝕不安,脾虛濕熱漬於肝,槐枝枸杞根湯洗,龍膽逍遙硫鯉丸。
陰挺
陰挺元虛濕熱侵,如蛇突出痛淋漓,補中龍膽兼熏洗,古法三茱一捻金。
陰痔
濕熱停留又著風,如茄如菌結陰中,歸脾益氣逍遙散,醋淬烏頭可外攻。
陰冷
勞傷子臟陰中冷,以是三陰元氣虛,內服天冬鐘乳酒,外施牛膽食茱萸。
陰吹
胃實腸虛氣下行,陰吹喧搏只聞聲,豬膏亂髮同煎服,腸胃和平自不鳴。
交接出血
少女頻交陰戶傷,血流肝腎火猖狂,髮灰鍋黑敷俱好,洗用黃連甘草湯。
尿血
小便行時渾血來,厥陰風熱浸徘徊,備金生地逍遙散,牛膝車前及髮灰。
遺尿
膀胱不禁苦遺尿,睡裡流來不自知,萆 雞肝同益智,白薇白芍亦相宜。
針灸
陰中諸病,照海穴在足內踝下,歸來在天樞下七寸。
【方】
帶下方
補中益氣湯
人參 黃耆 當歸 白朮 陳皮 柴胡 升麻 甘草
薑棗水煎。
固真丸
白石脂( ) 柴胡(各二兩) 炮薑 黃柏 白芍(各五錢) 龍骨(酒煮晒研) 當歸(各三兩)
為末酒糊丸,每服三十丸。
溫經湯
吳萸 當歸 川芎 白芍(各三兩) 人參 桂枝 阿膠 丹皮 生薑 甘草(各二兩) 半夏(半升)麥冬(一升)
水煎服。
大黃甘遂湯
大黃(四兩) 甘遂 阿膠(各二兩)
水煎服。
抵當湯
水蛭(三十炙) 虻蟲(三十炙) 桃仁(三十) 大黃(三兩酒浸)
為末水煎服。
礬石丸
礬石(三兩燒) 杏仁(一兩)
為末煉蜜丸棗核大,內下部。
紅藍花酒
紅藍花(一兩)
酒一大升煮減半頓服。
當歸芍藥散
當歸(三兩) 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 白朮(四兩) 澤瀉(八兩) 川芎(八兩,一作三兩)
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小建中湯
桂枝 甘草(各三兩) 白芍(六兩) 薑(三兩) 棗(十二) 膠飴(一升) 水七升煮三升,去渣加飴服一升,腹滿加茯苓。
神仙聚寶散
當歸 木香 琥珀 沒藥(各一兩) 滴乳(三錢) 麝香(一錢) 朱砂(三錢)
為末水丸龍眼核大,酒磨一丸服。
蒼柏辛芎散
蒼朮 黃柏 辛荑 川芎 南星 半夏 牡蠣( ) 滑石 黃芩
為末酒服二錢。
酒煮當歸丸
當歸(一兩) 茴香(五錢) 附子(炮) 良薑(各七錢) 酒(一升,煮酒盡) 丁香(五錢) 全蠍(三錢,酒淨炙) 鹽(五錢,炒) 升麻 柴胡 木香(各二錢) 川楝(三錢) 甘草(二錢) 玄胡索(五錢)
酒糊丸淡醋湯下二十丸。
樗皮丸
樗根白皮(向東南方者去土取之,米泔洗去黑皮,晒乾酒炒) 陳皮 茯苓 半夏 香附 川芎 蒼朮 黃柏 炮薑 地榆 牡蠣
醋糊丸飲下六十丸。
小胃丹
甘遂(五錢,面煨) 芫花(五錢,醋拌,瓦器內炒黑,不可令焦) 大戟(五錢,水煮,切片晒乾) 黃柏(三兩,炒) 大黃(一兩五錢,煨)
糊丸麻子大,空心湯下五十丸,痰下後服白朮丸。
白朮丸
白朮(二兩炒) 黃芩(五錢) 白芍(七錢) 白葵花(二錢五分)
為末湯炮炊餅丸,每服五十丸,四物湯下。
四神丸
香附(四製,八兩) 蒼朮(米泔浸切,牡蠣粉炒) 樗根白皮(酒炒) 砂仁(各二兩。炒)
黃米飯丸,酒下六十丸。
雙白丸
白茯苓(三兩) 風化鍛石(一兩)
糊丸飲下三錢。
又方
喬麥面雞蛋白搗丸,空心淡鹽湯下百丸。
又方
白扁豆花 香附(鹽炒,各一兩) 小茴香(鹽炒) 硫黃(各五錢) 甘草 乳香 沒藥(各三錢)
為末每用五分入雞蛋,蒸熟酒下。
又方
白豆蔻 砂仁 香附
等分炒為末,米酒調服二錢。
又方
白果肉(四兩) 硫黃末(一錢)
二味同炒熟,去黃不用,將熟白果肉空心嚼下,淡鹽湯過口。
三黃三白丸
黃連(炒) 黃芩 黃柏(各五錢。炒) 白朮(炒) 白芍(各一兩) 白芷(二兩,炒黑) 香附(一兩,醋炒) 扁柏(五錢,酒炒) 樗根皮(二兩,酒炒)
粥丸湯下七十丸。
大溫經丸
吳茱萸(一兩) 當歸 川芎 白芍(各五錢) 熟地(二兩) 牡丹皮(五錢) 石菖蒲(一兩) 阿膠(五錢)人參(五錢)茯苓(一兩)肉桂(五錢)艾葉(一兩醋炒)琥珀(三錢另研)附子(七錢炮)朱砂(二錢另研)
煉蜜丸飲下四十丸。
白馬蹄丸
白馬蹄( ) 鱉甲(炙) 蜀椒 磁石( ) 杜仲 禹余糧 鯉魚鱗 甘草 龜甲 當歸 萆 附子(炮去皮臍) 真川芎 桑耳 續斷
等分為末,煉蜜丸桐子大,空腹酒下十丸,漸加至三十丸以知為度。
馬蹄丸
白馬蹄(燒) 禹余糧(各四兩) 龍骨(三兩 ) 烏賊骨 白薑蠶(水淨炒) 赤石脂(各三兩)
煉蜜丸酒下三十丸。
小牛角腮散
治帶下五賁失血。 牛角腮(一枚,燒令赤) 阿膠(三兩) 續斷(二兩) 龍骨(一兩) 當歸(二兩) 赤小豆(炒)禹余糧 鹿茸 乾薑 烏賊骨(各二兩)
酒服,蜜丸亦可。
龍骨散
治婦人十二病,絕產。一白帶,二赤帶,三經水不利,四陰冷,五臟堅,六臟癖,七陰陽痛,八內強,九腹寒,十臟閉,十一五臟酸痛,十二夢與鬼交。
龍骨(三兩, ) 黃柏 半夏 桂心 乾薑(炮) 杜仲 黃土(各二兩)石韋 滑石(各一兩)烏賊骨(四兩) 代赭石(四兩) 白薑蠶(五十枚,炒)
白多倍烏賊、僵蠶;赤多倍代赭;子臟堅倍薑、桂;末服酒下方寸匕,日二,服藥三月,有子即住勿服。
金鎖正元丹
肉蓯蓉(酒淨晒) 胡蘆巴(炒) 巴戟天(各一斤) 補骨脂(十兩,鹽酒炒) 五倍子(八兩) 白茯苓(六兩) 朱砂(三兩,另研)
酒糊丸,酒下三十丸。
威喜丸
黃蠟(四兩) 茯苓(四兩作塊,同豬苓水煮汁盡為度,取出晒乾,不用豬苓)
將茯苓為末,溶蠟丸彈子大,空心細嚼一丸,滿口生津徐徐咽下,以小便清白為度。忌米醋,尤忌使性氣。
加味四七湯
半夏(一兩,製) 濃朴(薑炒) 茯苓(各五錢) 香附(七錢,醋炒) 紫蘇 甘草(各二錢) 薑(十二片) 琥珀(四錢,另研)
分四帖水煎,去滓調琥珀服。
加味逍遙散
當歸 白芍 茯苓 白朮 柴胡 香附 甘草 丹皮 山梔 薄荷
六龍固本丸
山藥 巴戟 萸肉(各四兩) 人參 黃 蓮肉 川楝 補脂(各二兩) 小茴 川芎 木瓜(各一兩)青鹽(三錢)
煉蜜加豬羊脊髓蒸熟同搗丸,飲下五十丸。
十六味保元湯
補骨脂 管仲(各三錢) 黃 巴戟 人參(各二錢) 小茴香 溫石斛 山藥 茯苓 獨活 蓮須 當歸(各一錢) 黃柏 升麻 甘草(各七分) 杜仲(二錢)
加桂圓肉水煎。
鎖精丸
補骨脂 白茯苓 五味子 青鹽(各等分)
為末酒糊丸,空心服五十丸。
固精丸
牡蠣( ) 龍骨 北五味 桑螵蛸 菟絲餅 茯苓 韭子(炒)
白石脂酒糊丸淡鹽湯下七十丸。
單方
鯉魚一尾去腸不去鱗,入油發一團,泥固,炭火 存性,去泥,為末,陳酒調服一錢。鹿角霜末服。
女子漏下積年不斷危困方
鵲重巢柴燒灰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一月愈,頻年產鵲者是。
調經方
生地黃丸
生地(四兩,摘碎晒乾) 赤芍(二兩) 柴胡 黃芩 秦艽(各一兩)
煉蜜丸桐子大,烏梅湯下三十丸,日三服。
柏子仁丸
澤蘭葉(二兩) 柏子仁 牛膝 卷柏(各一兩) 加續斷(二兩) 熟地(三兩)
煉蜜丸飲下三十丸。
衛生湯
黃耆(三錢,蜜炙) 當歸 白芍(各二錢。酒炒) 甘草(一錢) 水煎。
通關散
豬牙皂(一錢) 細辛(二分) 麝香(少許)
為末搐鼻取嚏。
倉公散
皂莢(一錢) 藜蘆(五分) 雄黃(三分) 枯礬(少許為末)吹鼻取嚏。
白薇湯
白薇 當歸 人參 甘草
八珍散
防風 川芎 生地 細辛 石菖蒲 人參 朱砂 薄荷
蘇合香丸
訶黎勒 白朮 香附 犀角 朱砂 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 丁香 麝香 蓽茇(各二兩) 安息香(為末酒熬膏) 龍腦 蘇合油(各一兩入安息膏內)
為末,安息香膏加煉蜜和丸,溫酒化服,薑湯亦可。
八寶丹
琥珀 沒藥 當歸 赤芍 細辛(各一兩) 朱砂(五錢,另研) 冰片 麝香(各二分)
煉蜜丸,芡實大,石菖蒲湯化服一丸。
琥珀調經丸
香附(一斤,四製) 艾葉(八兩,醋製) 琥珀(五錢,另研) 四物(各二兩)
醋糊丸,飲下七十丸。
烏骨雞丸
八珍加沉、木香 香附 砂仁 濃朴 海金砂 柏葉 薑蠶
將雞去毛、腸、頭、足、翅,入藥在雞肚內,酒煮爛去骨,炙用其藥,肉搗晒重磨,餘汁打糊丸。
烏雞丸
蛤粉炒阿膠 谷芽 麥芽 蘇木 龍衣 艾葉
用艾鋪石臼中,一層艾一層藥,鋪訖用火緩緩燒過存性,以缽蓋口,令密勿通風,待冷取出,為末丸服。
鶴頂丹
艾葉(五兩,醋煮) 牡蠣( ) 龍骨(各三兩, ) 當歸(二兩) 附子(一兩炮) 赤石脂(三兩 研)
醋糊丸,石脂為衣,烏梅湯下五十丸。
四物三補丸
四物 黃芩 黃連 黃柏 山梔 香附 荊芥穗 龜板炙
為末煉蜜丸。
滋血湯
四物東加人參 黃 山藥 茯苓
當歸飲
四物加白朮 黃芩 地榆 阿膠
澀少四物東加木香 炮薑
甘瀾水煎,空心頓服。
固經丸
白芍 黃柏 黃芩 龜板(醋炙) 香附(醋炒黑) 樗根白皮(酒炒焦)
酒糊丸。
芩心丸
條芩
米醋浸七日炙乾,又浸又炙,七次,為末醋糊丸,空腹酒下七十丸。
拱辰丹
孫琳方,葛丞相夫人年少時服之有效。
鹿茸(酥炙) 山萸肉 當歸(各四兩) 麝香(三錢)
酒糊丸,每服七十丸,溫酒淡鹽湯任下。
加味柴胡湯
小柴胡東加紅花、牡丹皮
經病疼痛方
交加地黃丸
生地(一斤,搗絞去汁,以薑汁浸晒乾) 生薑(一斤,搗絞去汁,以汁浸生地渣,薑渣以生地汁浸晒乾)當歸 延胡索 川芎 白芍(各一兩) 香附(八兩) 乳香(炙一兩) 木香(一兩) 桃仁 人參(各五錢)
醋糊丸,湯下七十丸。
交加散
生地 生薑(各一斤,以薑汁浸生地,生地汁浸薑渣,晒乾) 當歸 白芍 桂心 延胡 蒲黃(各一兩)紅花 沒藥(各五錢,為末)
溫酒調服三錢。
失笑散
蒲黃 五靈脂
同炒為末,淡醋湯服二錢,或用砂糖拌服,或用醋糊丸服。
溫經湯
當歸 川芎 白芍 肉桂 蓬朮 甘草 丹皮 牛膝 生薑
八物湯
四物加木香 檳榔 苦楝 延胡索
抑氣散
香附 茯苓 陳皮 甘草 延胡索
小琥珀散
當歸 烏藥 蓬朮(醋炒)
為末酒調二錢服。
八珍湯
加延胡索 香附 炮薑
瓦壟子丸
瓦壟子( 紅色醋淬七次) 香附 桃仁 丹皮 川芎 川大黃 當歸 紅花
酒糊丸。
玉燭散
四物合調胃承氣湯。
加味五積飲
蒼朮 濃朴 陳皮 甘草 芍藥 人參 半夏 枳殼 香附 白芷 桔梗 麻黃 當歸 川芎 茯苓 肉桂 木 香加薑木瓜入鹽少許水煎。
趁痛飲
虎骨 防風 白芷 續斷 白朮 本 茯苓 白芍 甘草 當歸 薑 棗
琥珀散
當歸身 赤芍 蒲黃 官桂 三棱 蓬朮 熟地 丹皮 甘菊 劉寄奴(各一兩)
加烏藥、延胡索、黑豆一升、生薑八兩同丹皮、赤芍、寄奴、棱、蓬以米醋四升煮豆爛,晒乾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大能止痛,故名琥珀散。
三神丸
橘紅(二兩) 當歸 延胡索(各一兩,醋煮)
酒糊丸,艾湯下百丸。
經病發熱方
茯苓補心丹
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陳皮 桔梗 前胡 半夏 干葛 茯苓 甘草 枳殼 紫蘇 生薑
大造丸
紫河車(一具,米泔淨去紅筋,砂鍋煮爛搗) 敗龜板(童便浸,酥炙,二兩) 黃柏(鹽酒炒,一兩五錢)杜仲(二兩,鹽炒) 牛膝(二兩) 地黃(三兩,酒煮,入砂仁六錢) 茯苓(二兩) 天冬(一兩二錢,去心)麥冬(一兩二錢,去心) 五味(七錢) 加當歸(二兩)
為末,搗河車、地黃膏,少加米糊丸,每服八十丸。
蓮子清心飲
蓮肉 黃芩 麥冬 車前子 茯苓 黃 柴胡 地骨皮 人參 甘草
天王補心丹
當歸 天冬 柏子仁 棗仁 北五味(各一兩) 人參 茯苓 桔梗 丹參 遠志 元肉(各五錢) 生地(四兩)黃連(二兩)
煉蜜丸朱砂為衣,燈心湯下三十丸。
桃仁承氣湯
大黃 桃仁 甘草 芒硝 桂枝
六神湯
四物加黃 地骨皮
益陰地黃丸
六味加當歸 北五味
補血湯
黃耆(一兩) 當歸(五錢)水煎。
崩漏方
備金散
香附(四兩,醋炒黑) 當歸(二兩,炒) 五靈脂(一兩,炒)
飲調三錢,服加炒荊芥,醋炒地榆,名烏金散。
黑地黃丸
蒼朮(半斤米泔浸黑芝麻同炒) 熟地(八兩) 北五味(四兩) 炮薑灰(二兩)
棗膏搗丸湯下七十丸。
經閉方
玉燭散
四物加大黃 芒硝 甘草
三和湯
四物加大黃 芒硝 黃芩 山梔 連翹 薄荷 甘草
二氣丸
大黃(四兩,為末,醋熬膏) 當歸 白芍(各二兩,為末)
大黃膏丸湯下三十丸。
千金桃仁丸
桃仁(一兩,炒) 大黃 芒硝 虻蟲(五錢,炒黑)
醋熬大黃膏丸空服,酒服五十丸,下惡血如雞肝。
血極膏
大黃(四兩)
為末醋熬成膏如雞頭大,每服一丸,酒化開服,大便利一、二行,經脈自下,一加當歸、香附,酒下五十丸。
琥珀散
烏藥(三兩) 當歸(二兩) 蓬朮(一兩,醋炒)
為末酒下三錢。
當歸散
當歸 蒲黃 穿山甲(各五錢,炙) 朱砂(一錢,另研) 麝香(少許)
為末酒服二錢。
烏賊骨丸
烏賊骨(四兩) 茹(一兩)
為末雀卵丸小豆大,每服十丸至五十丸,鮑魚湯以干厭飲咽之。
秦艽鱉甲散
秦艽 鱉甲 當歸 知母 銀柴 地骨 烏梅
積聚瘕方
天冬鐘乳酒
鐘乳粉(四兩) 天門冬 五加皮 乾薑 蛇床子 丹參 熟地 杜仲 續斷(各三兩) 地骨皮(二兩)
酒十五斤漬飲。
千金方
吳茱萸內牛膽中,陰乾百日,每用二七枚綿裹,齒嚼碎,內陰中,良久熱如火。
豬膏髮煎
豬膏(八兩) 亂髮(如雞子大三枚)
煎之髮消藥成,分二次服,病從小便出。
養榮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白芍 熟地 遠志 五味子 甘草 黃耆 陳皮
長生活命丹
人參(二錢) 薑(二片) 麥芽(五分,炒) 蓮子(八個) 鍋焦飯(研末)
上四味水煎,每一種調飯末三五匙服,最能開胃,治產後脾虛傷食,或誤服消導,大傷脾胃,不能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