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蘿蔔(《唐本草》)

【基原】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根。

【異名】蘿蔔、蘆菔、萊菔、溫菘、土酥。

【性味歸經】辛、甘,涼。入肺、胃經。

【功效】消食化痰,下氣寬中。

【應用】

  1. 反胃吐食:白蘿蔔捶碎,蜜煎,細細嚼咽。(《普濟方》)
  2. 鼻衄:以白蘿蔔自然汁和米酒,飲之。(《本草綱目》)
  3. 食積飽脹:生白蘿蔔搗汁飲。(《飲食與治病》)
  4. 咳嗽痰多:消化不良,白蘿蔔刮絲和麵烙餅食之。(《清宮食譜》)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生食。

【按語】

白蘿蔔品種很多,生吃、熟食都可。其中含有芥子油和澱粉酶,因此有辛辣味,可助消化,增食欲。蘿蔔中含有一定量粗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通利大便。本品還有止咳化痰作用,對感冒、腦膜炎、白喉等傳染病,有一定預防作用。此外還能緩解煤氣中毒患者症狀。所以適量食蘿蔔,有利人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隨息居飲食譜》:“治咳嗽失音、咽喉諸病,解煤毒、茄毒。熟者下氣和中,補脾運食,生津液,禦風寒,止帶濁,澤胎養血。”
  2. 《本草綱目》:“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散瘀血,甚效。”

山楂(《本草衍義補遺》)

【基原】為薔薇料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實。

【異名】山裡紅果、赤棗子。

【性味歸經】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積,散瘀血,利尿,止瀉。

【應用】

  1. 食肉不消:山楂肉120g,水煮食之,並飲其汁。(《簡便單方》)
  2. 產婦惡露不盡,腹中疼痛,或兒枕作痛:山楂百十個,打碎煎湯,入砂糖少許,空心溫服。(朱震亨)
  3. 高血壓:用山楂乾品,製成糖漿,使每毫升糖漿含山楂乾品0.65g,並加適量防腐劑,每天服三次,每次20m1,飯後服。有明顯降壓作用,能改善消化功能及食欲。(《新中醫》1976.1)
  4. 小兒脾虛久瀉:取鮮山楂(去皮核)、淮山藥各等份,加適量白糖,調勻後蒸熟,壓制成小兒愛吃的山楂餅,有健脾醒胃,消脹除積之作用。(《新中醫》1978.2)

【使用注意】

凡脾虛胃弱無積滯、氣虛便溏者,慎用。生食大量山楂後,令人嘈雜易饑。

【現代研究】

經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證明山楂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含量和強心作用。體外抑菌試驗表明,焦山楂及生山楂均有很強的抑制福氏痢疾桿菌、宋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等作用。服山楂後,能增加胃中酶類(包括澱粉酶、脂肪分解酶等),促進食物消化。山楂煎劑乙醇浸出物有收縮子宮的作用。

【按語】

山楂多用於消化不良的泄瀉,又長於消肉積,體虛而兼有食滯者,山楂應與黨參、白術等同用方妥。

【參考文獻】

  1. 《本草求真》:“山楂,所謂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積,用此酸鹹之味,以為消磨,待食行而痰消,氣破而泄化,謂之為健,屬消導之健矣。”
  2. 《醫學衷中參西錄》:“山楂,若以甘藥佐之,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鬱氣而不傷正氣,其性尤和平也。”

雞內金

【基原】為雉科動物家雞的砂囊內壁。

【異名】又名雞肫皮、雞肫內黃皮。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

【功效】健脾消食,止遺溺,化結石。

【應用】

  1. 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嘔吐反胃、泄瀉下痢、小兒疳積:單用此一味,研末服用。
  2. 用於遺尿、遺精:雞內金炒焦研末,早晚以熱黃酒半盞沖服。(《吉林中草藥》)
  3. 用於膽石症、尿路結石:可單用或配伍金錢草同用。

【使用注意】 諸養生不忌。

【按語】

此為健脾養生佳品。適於脾胃薄弱體質以及小兒和無病強身者使用。常用養生方如益脾餅。

麥芽

【基原】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而製成。

【異名】又名大麥檗、麥檗、大麥毛、大麥芽。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脾、胃經。

【功效】消食和中,下氣回乳。

【應用】

  1. 用於食積不化等症,尤能消麥麵食積:麥芽雞內金散,取麥芽、雞內金,炒黃研末,調以白糖,開水送食。
  2. 麥芽赤豆粥,用於水腫:麥芽、赤小豆、粳米煮粥食用。
  3. 用於婦女斷乳或乳汁鬱積所致乳房脹痛:單用即可,用量宜大,如麥芽回乳湯,取麥芽60g炒焦,煮湯食。

【使用注意】

多食消耗元氣,催生落胎,回乳斷奶,故氣虛體弱、孕婦及產婦授乳期不宜食用。

【按語】

日常食之可健脾胃、助消化、疏肝氣。適於脾胃虛弱體質、肝鬱體質者食用。可煮食或炒熟後研末食。常用養生方如麥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