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方
竹葉黃耆湯(見《心法腫潰門》)
托裡黃耆湯
黃耆(六錢炒) 甘草(炙) 栝蔞根(各一錢)
水二盅,煎八分,頻服之,加人參一錢尤妙。
托裡養榮湯
人參 黃耆 (炙) 當歸(酒拌) 芍藥(炒) 熟地黃 麥門冬(去心) 川芎 白朮(各一錢)五味子(研) 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盅,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黃耆六一湯
綿黃耆(六兩用淡鹽水潤飯上蒸焙乾) 甘草(一兩一半生一半炙)
每銼一兩,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或為細末,每服二錢。早晨日午,白湯調服,或加人參尤妙。
七味白朮散
白朮 茯苓(去皮) 人參(各七錢) 甘草(一兩五錢炙) 木香(二錢五分) 藿香葉 葛根(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白湯調下。
竹葉石膏湯
淡竹葉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炙)
上薑水煎服。
元參散
元參 黃連(去鬚) 土瓜根 麥門冬(去心) 赤芍藥 白蘚皮(各一兩) 升麻(七錢五分) 火麻仁 川朴硝 川大黃(各一兩銼炒)
上銼,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地黃一錢細切,同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葛根散
葛根 黃耆 升麻 麥門冬 栝蔞根 赤芍藥 梔子仁 生地黃(各一兩) 黃芩(七錢半) 甘草(半兩生)
上銼,每服四錢,水一盅盞,煎六分,去滓,無時溫服。
干葛飲
黃芩 朴硝(各一兩二錢半) 干葛(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用枇杷葉,去背上白毛,淨洗,同煎,不拘時服。
五味子湯
黃耆(三錢蜜炙) 人參(二兩) 五味子 麥門冬(各一兩去心) 粉甘草(五錢炙)
每服五錢,水煎,日夜服五七劑。
加減八味地黃丸
熟地黃(八兩蒸) 乾山藥 山茱萸肉 五味子(各四兩) 牡丹皮 白茯苓 澤瀉(各三兩酒浸蒸焙) 肉桂(二兩)
上各另為末,入地黃和勻,加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湯下。
橘半胃苓湯
橘紅 半夏(各一錢薑製) 蒼朮(米泔浸炒) 白朮(炒) 濃朴(薑製) 甘草(炙) 茯苓 人參 澤瀉 茅根(各二錢) 薑汁(數匙)
水二盅,煎一盅,入薑汁,一二沸,作十餘次飲之。
加減托裡消毒散
胃氣虛者,去白芷連翹金銀花,加參朮 藿香。
托裡健中湯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半夏 炮薑(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黃耆(一錢五分) 肉桂(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益中湯
人參 白朮 陳皮 半夏 茯苓 炮薑(各一錢) 木香 炙甘草(各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抑青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半夏(各一錢) 芍藥 柴胡 甘草(各五分) 陳皮(一錢)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清中湯
人參 白朮 陳皮 茯苓(各一錢) 半夏(八分) 桔梗(七分) 甘草(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益黃湯
人參 白朮 陳皮 茯苓 半夏(各一錢) 丁香 甘草(炙) 炮薑(各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越鞠湯
人參 白朮(各二錢) 陳皮 半夏(各一錢) 山梔 川芎 香附米 蒼朮(各七分) 炙甘草(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人參理中湯
白朮 人參 乾薑 甘草(各等分炙)
上薑棗,水煎服。
加味解毒湯
黃耆(炒鹽水拌) 黃連(炒) 黃芩(炒) 黃柏(炒) 連翹 當歸(各七分酒拌) 甘草(炙)白芍藥 梔子仁(各一錢炒)
作一劑,水二盅,煎七分服之,藥下痛即止。
內補黃耆湯(見《心法腫潰門》)
當歸和血散
當歸(二錢) 乳香(半錢) 沒藥(一錢半) 白芍藥(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和滓溫服。
回瘡金銀花散
金銀花(連枝葉俱用銼研二兩) 黃耆(四兩) 甘草(一兩)
上 咀,用酒一升,同入壺瓶內,閉口,重湯煮三兩時辰,取出去滓,頓服之。又一方,無黃耆。
郭氏定痛托裡散
栗殼(二兩去蒂炒) 當歸 白芍藥 川芎(各五錢) 乳香 沒藥 桂(各三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
乳香止痛散
栗殼(六兩製) 白芷(三兩) 陳皮 甘草(炙各兩半) 乳香 沒藥(各一兩) 丁香(五錢)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
乳香黃耆散(見《心法腫潰門》)
人參內托散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濃朴 防風 桔梗 白芷 官桂 紫草 木香 甘草
上入糯米一撮,水煎服。
乳香丸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 羌活 五靈脂(各三錢) 當歸 真綠豆粉 交趾桂(各兩半) 獨活(三錢) 川芎 川白芷 白膠香(各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薄荷湯送下。手足損痛,不能起者,加草烏,用木瓜鹽湯送下。
乳香定痛散
乳香 沒藥(各五錢) 寒水石 滑石(各一兩) 冰片(一錢)
上為細末,擦患處,痛即止。
豆豉餅(見《心法首卷》)
乳香膏
乳香(一兩,另研) 食鹽 松脂 杏仁(去皮尖研,各一兩半) 生地(取汁,三合) 白羊腎 脂(半斤) 黃蠟(三兩)
上先熬脂令沸,下杏仁地黃汁蠟煎,候蠟熔盡,入香鹽松枝煎,以柳 攪令勻,稀稠得所,瓷盒盛。
又乳香膏
木鱉子(去殼細銼) 當歸(各一兩) 柳枝(二八寸,寸同以清油四兩煎令黑色次用後藥) 乳香 沒藥(各兩半) 白膠香(明淨者四兩同研細入油煎化用棉子濾之)
上煉藥鐵銚,令極淨,再傾前藥油蠟在內,候溫入黃丹一兩半,以兩柳枝攪極得所,再上火煎,不住手攪。候油沸起,住攪,注在水中,成珠不散為度。秋冬欲軟,春夏欲堅,傾在水中出火毒,搜成劑收之。
東垣聖愈湯
熟地 生地(各三錢) 歸身(錢半) 川芎(二錢) 黃耆(五分) 人參(三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無時。
濟生犀角地黃丸
犀角(鎊末) 生地 赤芍 牡丹皮(各錢半) 升麻 黃芩(各一錢炒)
上水煎熟,入犀角末服。
獨參湯(見《心法腫潰門》)
托裡消毒散加減法
膿多帶赤,血虛也,去金銀花、連翹、白芷,加歸、地、參、朮。如不應,用八珍湯,加牡丹皮。
內消沃雪湯
治發背,並五臟內癰,尻臀諸腫,大小腸癰,肛門臟毒。初起但未出膿,堅硬疼痛,不可忍者並服。
青皮 穿山甲 貝母 陳皮 連翹 白芍 乳香 沒藥 黃耆 甘草節 白芷 射干 天花粉 金銀花 皂角刺(各八分) 木香(四分) 當歸 大黃(各二錢)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
二蛟散
治生冷惱怒傷脾,致胸膈不寬,小水不利,面目四肢浮腫。諸藥不效,用三年老黃米炒焦黃色為末,提淨芒硝三兩,鍋內熔化,炒乾為末,每料一平杯和勻,再碾極細。大人壯實者,每服三錢。小兒十歲上下者,一錢二分。俱赤砂糖三茶匙,和白滾水半茶盅,空心調服。至午大便一次,至晚便一次,其疾先從眼胞消起。日久元氣虛者,與加味胃苓湯,間服。至重者不過五服愈。
解毒木通湯
治男婦房術,熱藥所傷,致玉莖陰戶癢痛,小水澀痛,白濁滑精,至夜陽物興舉,不得眠者服之。
木通 黃連 龍膽草 瞿麥 滑石 山梔 黃柏 知母(各一錢) 蘆薈 甘草(各五分)
水二盅,燈心二根,煎八分,食前服。
天漿散
治腦疽積毒日深,堅腫木痛,口燥舌乾,惡心煩渴,六脈沉實有力,大便閉結不通者,並宜服之。
石決明(生研) 僵蠶 穿山甲(土炒) 防風 連翹 羌活 乳香 金銀花 黃連 歸尾(各一錢)大黃(三錢) 天花粉(新鮮未晒者,四兩,石臼內搗爛,投水一碗攪勻,絞去渣用。)
上花粉淨汁一碗半,同藥煎至八分,入酒一杯,空心熱服。行過三次,方用飲食。忌食煎炒發物。
黃耆湯
治濕熱,腿內近膝股患癰,或附骨癰,初起腫痛,此太陽厥陰之分也。脈細而弦,按之洪緩有力。
黃耆(鹽水拌炒) 當歸 柴胡 木瓜 連翹(各一錢) 羌活 肉桂 生地黃 黃柏(各五分)
水酒各一盅,煎一半,空心熱服。
獨參湯
治潰瘍膿水出多,血氣虛極,或惡寒,或自汗,冷汗,手足指甲青冷,或身涼脈細,並宜。
人參(二兩切片)
作二劑,水二盅,棗十枚,煎一盅,徐徐服之。若煎至稠濃,即為膏矣。作三次,用好溫酒化服亦可。
神應異功散
治潰瘍陰盛陽虛,發熱作渴,手足並冷,脈虛無力,大便自利。至飲沸湯而不知其熱者,必服之。
木香 官桂 當歸 人參 茯苓 陳皮 白朮(各一錢) 半夏 丁香 肉豆蔻 附子 濃朴(各五分)
水二盅,薑五片,棗三枚,煎八分,不拘時服。此方癰疽陰症,凡雜症陽氣脫陷,與寒氣逼陽於外者,發熱煩燥,口乾作渴,投以薑桂附子之類,津液頓生,煩熱頓退,其應如響,人但不習而察之。
參朮膏
治癰疽發背等症。大膿後氣血大虛,急宜用此。
上好人參(半斤,切片用水五大碗,銀鍋內慢火熬至三碗,將渣再煎汁一碗,共用蜜絹濾清、複熬稠濃、瓷碗內收貯聽用) 雲片白朮(六兩) 懷慶熟地(六兩俱熬同上法)
以上三膏,各熬完畢,各用瓷碗盛之,頓入水中,待冷取起,蓋勿泄氣。如患者精神短少,懶於言動,短氣自汗者,以人參膏三匙,白朮膏二匙,地黃膏二匙,俱用無灰好酒一杯,頓熱化服。如脾氣虛弱,飲食減少,或飲食不化者,用白朮膏三匙,人參膏二匙,地黃膏一匙,好熱酒化服。如患者腰膝酸軟,腿腳無力,皮膚手足粗澀枯願者,用地黃膏三匙,人參白朮膏各三匙,化服。如氣血脾胃相等,無偏勝負者,三膏每各二匙,熱酒化服。此膏用於清晨,並臨睡時,各進一次,自然強健,精神頓生,氣血新肉易生,瘡口易合。若瘡危險,勢大膿多者,可保終無變症。夏天炎熱,恐膏易變,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後能服,須發變黑,返老還童。
清咽利膈湯
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痺,喉癰重舌,或胸膈不利,煩躁飲冷,大便秘結等症。
連翹 黃芩 甘草 桔梗 荊芥 防風 黨參(各一錢) 大黃 朴硝(各二錢)
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人參五味湯
治氣血勞傷咳膿,或咯血,寒熱往來,羸瘦困乏,一切虛損之症,並效。
人參 五味子 前胡 陳皮 白朮 桔梗 當歸 茯苓 熟地 甘草(各一錢) 黃耆 地骨皮 桑白皮 枳殼 柴胡(各五分)
水二盅,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人中白散
治小兒口疳走馬疳,及牙齦腐爛黑臭者,極效。
人中白(溺壺者佳 紅二兩) 孩兒茶(一兩) 黃柏 薄荷 青黛(各末六錢) 冰片(五分)
共研極細,先用溫湯漱淨,吹藥疳上,日用六七次。藥涎從外流為吉,內收涎毒入裡為凶。
珍珠散
治下疳皮損腐爛,痛極難忍,及諸瘡新肉已滿,不能生皮。又湯潑火燒,皮損肉爛,疼痛不止者。
青缸花(五分,如無用頭刀,靛花輕虛色翠者代之,終不及缸花為妙) 珍珠(一錢,不拘大小,以新白為上,入豆腐內煮數滾,研為極細) 真輕粉(一兩)
上三味,共研千轉,細如飛面,方入罐收貯。凡下疳初起,皮損搽之即愈。腐爛疼痛者,甘草湯洗淨,豬脊髓調搽。如諸瘡不生皮者,用此乾摻,即可生皮。又婦人陰蝕瘡,或新嫁內傷痛甚者,亦用此搽極效。湯潑火燒痛甚者,用紅膏調搽之。
普濟消毒飲
治疫癘憎寒壯熱,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乾舌燥。俗雲大頭瘟病,諸藥不效,元泰和二年,東垣製以濟人,活甚眾,時人皆曰天方。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五錢) 人參(三錢) 橘紅 元參 生甘草 桔梗 柴胡(各二錢) 薄荷葉 連翹 牛蒡子 馬屁勃(各一錢) 白僵蠶(炒) 升麻(各七分)
上為細末,半用湯調。時時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盡良愈。或加 防風 川芎 當歸 薄荷 細辛
水二盅,煎一盅,食遠稍熱服。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黃一二錢以利之。或熱腫甚者,以針砭刺出血。
六和湯
治夏秋暑濕傷脾,或飲冷乘風,多食瓜果,以致客寒犯胃,食留不化,遂成痞膈,霍亂嘔吐,及廣南夏月瘴疾,寒熱等証。
半夏 人參 炙甘草 砂仁 杏仁(各一錢) 赤茯苓 扁豆 藿香 木瓜(各二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溫服。一方有白朮、香薷、濃朴、各一錢,名六和半夏湯。
嘉禾散(一名)谷神散
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悶,氣逆生痰,不進飲食,五膈五噎。
白茯苓 砂仁 薏仁(炒) 枇杷葉(去毛姜炙) 桑白皮(炒) 沉香(磨汁) 五味子 白豆蔻 炙甘草 丁香 人參 白朮(各五分) 木香(磨汁) 青皮 陳皮 杜仲(薑汁炒) 穀芽(炒) 藿香 大腹皮(洗) 石斛(酒炒) 半夏(曲炒) 神曲(炒) 隨風子 檳榔(各三分)
上水二盅,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五噎入柿乾一個,膈氣吐逆,入韭白三寸,棗五枚同煎。
遠志酒 能托散諸毒。治女人乳癰尤效。
遠志 不拘多少,用米泔浸洗,槌去心。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好酒一盅調,少頃澄清飲之,以滓敷患處。
替針丸
治膿成不潰者。
白丁香 砂(另研) 真沒藥 乳香(各一匙)
糯米(即江米)四十粒,先以礦灰拳大一塊,置瓷碗內,量入井水,待熱氣將息,以米排入灰中良久,候米如水晶狀,取去用之。如米未就,再用灰製,上各另為末,然後和勻收貯。用時以飯丸麥粒大,每用一粒,水濕粘瘡頭上,其膿自出。凡瘡瘍血氣壯實,膿成不潰者,宜用此藥以泄其毒,則肌肉易生,瘡口易斂。若氣血虧損者,須用甘溫之劑,以培根本。否則不惟不潰,且難收斂。若附骨疽及緊要之地,當及時針砭為善。
漏蘆湯
治腦疽癰疽,毒盛實者。
漏蘆 黃耆 甘草 連翹 沉香(各五錢) 大黃(一兩微炒)
上每服四五錢,薑棗水煎服。
破棺丹
治瘡瘍熱極汗多,大渴便秘,譫語發狂。
大黃(三兩半,半生半熟) 芒硝 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童便酒化下,白湯亦可。
萬金散 一名內托散
治癰疽已潰未潰者,有消毒破血之功。
栝蔞(一個杵碎) 沒藥(一錢研) 大甘草節(二錢)
上酒二碗,煎去一碗,後入沒藥服。
牛膠散
治癰疽,使毒不內攻,不傳惡証,有益無損。
牛皮膠(廣中明者四兩)
上用酒一碗,重湯煮化,加酒服至醉,不能飲者加白湯。
會膿散
治惡毒便毒初起妙方。
白芷 僵蠶(炒) 穿山甲(煨各二錢) 大黃(四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上為末,以當歸四錢,用酒水各二盅,煎一盅,去渣。量人強弱,或全用,或一半,調服之。此藥若嫌太多,則 咀為飲,大黃生加煎服之尤妙。
生脈散
治瘡瘍胃氣虧損,陰火上沖,口乾喘促。或肢體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黃,汲汲短氣,汗出不止,食少作渴。或膿水出多,氣血俱虛,煩躁不安,睡臥不寧。或濕熱大行,火土合病,脾胃虛弱,身重氣短。或金為火製,絕寒水生化之源,肢體痿軟,腳欹眼黑等症。
人參(五錢) 五味子 麥冬(各二錢)
水煎服。
香連丸
治熱瀉痢疾,赤白膿血,濕熱侵脾,裡急後重。
黃連(淨十兩)
切如豆粒,用淨吳茱萸五兩,二味用熱水拌和,入瓷罐內,置熱湯中,頓一日,炒至黃連紫色為度,去茱萸不用。
木香
每製淨黃連一兩,木香二錢半。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空心米飲下。
滋腎丸
降腎火。桂與火邪同體,此寒熱用法也。凡不渴者,病在下焦,宜用之。《良方》云:或腎虛足熱,小便不利,肚腹腫脹,皮膚脹裂,眼睛突出,此神劑也。
黃柏(二兩酒拌陰乾) 知母(同上) 肉桂(二錢)
上為細末,熟水為丸,百沸湯空心送下二百丸。
小柴胡湯
治邪在肝膽,半表半裡之間,寒熱往來喜嘔;或日晡發熱,脅痛耳聾,郁怒 瘧等証。按古方較重,今方減用。
柴胡(二三錢) 半夏 人參 黃芩(各一二錢) 生薑 甘草(五七分) 大棗(五七枚)
水煎溫服。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栝蔞根。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肉桂,溫敷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
加味逍遙散
治瘡瘍肝脾血虛,內熱發熱;或遍身搔癢寒熱;或肢體作痛,頭目昏重;或怔忡頰赤,口燥咽乾;或發熱盜汗,食少不寐;或口舌耳內作痛;或胸乳腹脹,小便不利。
當歸 芍藥 白朮 茯神 丹皮 柴胡(各等分) 甘草 梔子(各七分)
薑水煎服。
三品錠子
上品 去十八種痔。
白明礬(二兩) 白砒(一兩五錢) 乳香 沒藥(各三錢半) 牛黃(三錢)
中品 去五漏,及翻花瘤氣核。
白明礬(二兩) 白砒(一兩三錢) 乳香 沒藥(各三錢半) 牛黃(二錢)
下品 治瘰癧氣核,疔瘡發背,腦疽諸惡証。
白明礬(二兩) 白砒(一兩半) 乳香 沒藥(各二錢半) 牛黃(三分)
上將砒末入紫泥罐內,次用礬末蓋之,以炭火 令煙盡取出,並各藥俱研極細末,用糯米糊和為挺子,狀如線香,陰乾。瘡內三四次,年深者五六次,其根自腐,如瘡露在外,更用蜜水調搽,乾上亦可。
嘗有一老媼,用此治瘰癧,索重價始肯治。其方法乃是中品錠子 瘡內,以膏藥貼之,其根自腐,未盡再用,去盡更搽生肌藥,數日即愈。人多異之。凡見其治氣血不虛者果驗。惟氣血虛者,雖潰去亦不能愈,蓋此與必效散相為表裡,皆攻毒去邪之藥也。
如神千金方
治痔無有不效。
好信石(黃明者,三錢,打如豆粒) 明白礬(一兩為末) 好黃丹(飛炒五錢) 蠍梢(七個,洗淨,瓦上焙乾為末) 草烏(光實者,去皮,生研,五錢)
上用紫泥罐,先將炭火 紅,放冷拭淨,先下明礬燒令沸,次下信入礬內拌勻,文武火,候沸再攪勻,次看罐通紅煙起為度,將罐掇下,待冷取研為末,方入黃丹草烏蠍梢三味,再同研極細,以瓷罐收貯。如欲敷藥,先煎甘草湯或蔥椒湯洗淨患處,然後用生麻油調前藥,以鵝毛掃藥痔上。每日敷藥三次,必去黃水如膠汁,則痔頭漸消,其年遠者,不出十日可取盡。日近者俱化為黃水,連根去淨,更搽生肌之藥。凡五痔皆可去之,此乃臨安曹五方為高宗取痔,封曹官至察使。
透骨丹
此潰膿藥,外科不可缺。
蟾酥 硼砂 輕粉 巴豆(各五錢) 蝸牛(二個) 麝香(一分)
上先將巴豆研如泥,次入蝸牛麝香再研,後入各藥研極細,以小瓷瓶收藏。每用少許,以乳汁化開,先用針輕輕撥破毒頭,挑藥米粒許,納於瘡口,外用清涼膏貼之。
金銀花酒
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喉痺等症
金銀花藤葉搗爛,取汁半盅,和熱酒半盅溫服,甚者不過三五服,可保無虞。
烏金膏
治發背中央肉死,塗之即腐,未死塗之即生。若初起腫痛,用點數處,則解毒頓消。
若瘀肉腐黑,塗之即潰。若惡瘡頑瘡,元氣無虧,久不收斂者,內有毒根,以紙捻蘸其內。有等發背,因元氣虛弱,或因克伐,元氣虧損,毒瓦斯散漫,中黯外赤,不腐不潰,須服大補之劑。中塗三四寸許,至五六日間,赤黯之界,自有裂紋如刀劃之狀,中央漸潰腐脫,內用純陽之藥以接元氣,庶能收斂。若妄用刀針去肉出血,則陽隨陰散,元氣愈傷,或塗涼藥,則毒瓦斯不解,氣血愈虛,非徒無益,適以害之矣。其方用巴豆肉炒黑,研為膏,點腫處。或塗瘀肉上,則自化。或加乳香少許亦可。如塗瘡肉,或加香油少許亦可,調稀可用。若餘毒不斂者,以此 之,不致成痛。
車螯散
治癰疽初發腫痛,或少年熱盛,發背等症。急宜宣毒,利下熱退為度。大人小兒,四季皆可服之。
紫背車螯(一只,鹽泥固濟,火 通紅,地上出火毒用) 輕粉 甘草(各二錢) 大黃(五錢) 黃芩 漏蘆(去鬚) 瓜根(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薄荷湯下,速利,酒亦可。
蠟礬丸
服過一兩以上,無不取效。最止疼痛,不傷臟腑,活人不可勝數。
白礬(一兩) 黃蠟(半兩) 白蜜(二錢)
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九丸,加至五十丸,溫酒送下,如未破即消,已破即合。
一日服百粒,則有效能,防毒瓦斯內攻,尤能護膜。始終須服半斤,瘡愈後服之尤佳。治蛇咬,溶化白礬,乘熱滴傷處,痛即止。一方用明礬飛過研細,以雞子二個取清,調礬末稀稠如糊,用無灰陳好酒放開服之,膿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從大小便出,神效,其功大勝黃礬丸。
五香連翹湯
治諸瘡腫。初覺一二日,便厥逆,咽喉塞,發寒熱。
沉香 木香 麝香 丁香(各一兩) 乳香(二兩) 連翹 射干 升麻 獨活 桑寄生 甘草(炙,各一兩) 大黃(一兩半) 木通(二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盅半,煎七分,溫服取利。按丹溪曰︰《精要》第一論云:不問癰疽瘡癤,虛熱冷熱,先與內托散,五香連翹湯,沉麝湯等諸方。不冷不熱,不問老幼少壯,陰陽虛實冷熱,多服為妙。夫癰疽瘡癤,臟腑陰陽,有淺深虛實冷熱,用藥有補瀉溫涼。老幼少壯,其稟受濃薄,形志苦樂,隨年而增損。奈何欲以不冷不熱,四五方而通治之。又以多服為妙,此不能無疑也?學人當審經絡,察病機而處治。豈可仗此為通治之法乎?
隔皮取膿法
治諸般腫毒。
驢蹄(細切一兩炒) 蕎麥面(一兩) 白鹽(半兩) 草烏(四錢去皮)
上為末,水調作餅子,慢火炙黃,出火毒,研,米醋調成膏。用白紙攤貼患處,毒自毛竅而出,其腫自退。
滴滴金 治疔瘡。
砂 輕粉 人言 雄黃 朱砂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每用些少,先以針刺開瘡頭貼藥,黃水出效。
扳黃藥
治疔瘡走黃。
用蟾酥飛羅面為丸,梧桐子大,可將一丸放在面前舌下,即時黃出。
追膿錠子(海藏) 膿內潰不出,此藥追之。
雄黃(二錢) 巴豆肉(一錢半) 輕粉(一字)
共為細末,飯和成錠。
治疔破棺丹
疔瘡走黃不止。
當歸 赤芍藥 山梔子 牽牛(各二兩半) 連翹 牡蠣 金銀花 紫花地丁 京三棱 甘草(各二兩)便秘加大黃(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用童便化開服,忌飲酒及生冷硬物。
治暑天 瘡方
朴硝開水泡洗,三二次愈。
小兒走馬牙疳
桑樹白汁,擦之自愈,永不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