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方
治金石發癰。
黑鉛(一斤) 甘草(三兩)
上用酒一斗置瓷器內,先以甘草置在一邊,另將鉛熔投酒一邊,取鉛再熔,仍投九度,取酒飲醉寢,即愈。
愚按︰
前方治金石發疽之良法也。氣血虧損者,仍當補托可也。
肘後方
治發背欲死,取冬瓜切去一頭,合瘡上;瓜爛仍切,複合之,瓜未盡用而瘡已安,仍用膏藥貼之。
愚按︰
此方若 腫痛甚,其邪在表者,最宜用此法宣熱拔毒以通其滯。若腫痛發渴,大便秘結,其邪在裡者,須佐以內 黃連湯通利臟腑以泄其毒。在經絡者,當佐以托裡榮衛湯以調氣血。斯善。
張文仲治耳下石癰不作膿,用商陸根杵爛頻搽之。
愚按︰
商陸破氣軟堅,果系石癰,宜用此方治之。若怒動肝火而腫硬,或發寒發熱,宜用柴胡清肝散加鉤藤、山梔,以養血氣清肝火。肉色不變,晡熱內熱,宜用逍遙散加龍膽草,以養肝血清肝火。若肝火血燥筋攣,或如貫珠,宜用柴芍參苓散加鉤藤,以養血氣,佐以六味丸以生腎水。若時消時作,此脾肺之氣滯而痰結也,須用歸脾、六君二湯以和之。若前藥不應,當佐以海藻丸以散堅。經云︰形傷則痛,氣傷則腫。不可輕用行氣破血之劑(以
上治症見《外科樞要》)。
治癰疽癤,用生鹿角尖,於砂石器內同米醋磨膿,塗患處四圍,塗一二日,內消。
愚按︰
前方內消之法,如未應,須審其邪在表裡、人之虛實而治之,不可治外而忘內也。
治癰疽,用生甘草為末,酒調二錢服,連進數服,自消。
愚按︰
前方乃清熱消毒之劑。若因膏粱積熱,金石蓄毒,血氣壅滯者,最宜用。如脾胃虛弱,血氣痞滯者,不宜概用,恐反寒胃氣故也。
升麻湯
治肺癰,胸乳間作痛,嘔吐膿血腥穢。
川升麻 苦梗 薏苡仁 地榆 黃芩 赤芍藥 牡丹皮 甘草(各等分)
上為散,每服一兩,水煎服。
愚按︰
前方乃消毒清熱排膿之良劑。如未應,用桔梗湯。咳嗽短氣,小便短少者,佐以參、 補肺湯。體倦食少,或咳嗽短氣者佐以參朮補胃湯。咳嗽痰涌者,腎虛水泛也,佐以六味丸。口乾咽燥,虛火上炎者,佐以加減八味丸。若發熱喘唾膿血,飲食不入,為敗症。
皆為脾土虧損不能生肺金,肺金不能生腎水;能補脾肺滋腎水,多有得生者。若面赤脈大者,難治;面黃白脈浮澀者,易治。若嘔膿不止,不治。嘔膿自止,自愈(治驗見《婦人良方》、《外科樞要》)。
治穀道前後生癰,謂之懸癰。用粉草一兩,截斷,以澗水浸潤,炙令透內,細銼,用無灰酒煎服。有人患此已破,服兩劑,瘡即合。
愚按︰
前症患於陰莖之後,穀道之前,屬足三陰虧損之症。輕則為漏,瀝盡氣血而亡;重則內潰而即殞。常治初起,濕熱壅滯,未成膿作痛,或小便澀滯者,用龍膽瀉肝湯。腫痛盛,仙方活命飲,並以製甘草佐之。若不能成膿或不潰者,用八珍散主之。若膿已成者,急針之,欲其生肌收斂。腎虛者,六味地黃丸。血虛者,四物加參、朮。氣虛者,四君加芎、歸。脾虛者,補中益氣湯。氣血俱虛者,八珍湯、大補湯。若用寒涼消毒則誤矣(治驗見《外科樞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