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辨手太陰本病症治第五

白喉病初起。頭痛身寒熱。右寸脈微數而澀。咽燥無痰。喉間發白。或咳或不咳。或痛或不痛。但介介如梗狀。飲食如常。此手太陰肺經燥氣本病。加減喻氏清燥救肺湯主之。右寸脈浮惡風寒甚者。挾有外感時邪也。前方略加辛涼藥。如春則薄荷。夏則荷葉扁豆花之類。或已誤治。咽燥舌乾。甚或絳者。鄭氏養陰清肺湯亦可用。

素問刺熱篇曰。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苔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此症自始至終。與經旨一一吻合。故決為肺經本病。主以加減喻氏清燥救肺湯。以此方實燥氣化火之祖。方中西洋參色白味苦性涼。有清無補。(他參如高麗東洋潞黨及吉林參之類斷不可用恐其太補肺氣痰喘立至也)石膏色白氣辛味甘性寒。二味為清手太陰經燥火專門之藥。複以麥冬則清中有滋矣。臣以桑杏甘草。則辛寒而合苦甘矣。與內經燥淫於內。治以辛寒。佐以苦甘語恰合。(此症往往遇外感時邪而發有桑杏便無引邪入裡之弊且性味清降較薄荷荷葉等味尤為易用)至枇葉花露金汁不過佐使之藥。藉以清熱解毒。且疏通經隧。不致留邪入絡。遺患將來也。平素痰多。或服藥胃中覺寒。可加入蔞貝橘枳等味者。以藥在對病。既有是症。即可用是藥。古人方中往往大開大闔。寒熱溫涼並用。如仲師之大青龍麻杏甘石等湯是也。(曩謂仲師二湯恰是治燥氣之祖方蓋化氣為濕麻桂可以散之複氣為火甘石可以清之極為合拍如白喉病發於秋冬之交重感外寒者似可先用麻杏甘石一二劑唯不可用青龍耳)其仍用鄭氏養陰清肺湯者。以既經誤治。肺陰受傷。並及營血。非冬地丹芍實難奏效。然鄙意須加入西洋參石膏本經藥。方為至善。

此症輕者飲食如常。初無痛苦。稍延至旬日。而轉為痰喘身熱者。若初起時妄用張氏方之粉葛馬勃僵蠶等味。或以水麝等藥吹喉。未有不轉輕為重者。余大小女恰犯此弊。本春三月余友蔡拔萃逸仲曾患此。以婚期在邇。(約三五日之內)頗著急。余曰無患也。以此方略加減與之。日再服。二日內全痊。

加減喻氏清燥救肺湯

西洋參(宜入煎) 生石膏(杵碎布包) 大麥冬(去心開用) 生粉草(切片) 苦杏仁(去皮尖杵)冬桑葉(生用) 枇杷葉(刷去毛生用露更佳) 金銀花露(分沖) 金汁(宜取真者分沖)
上共九味。不務定分兩者。以病有輕重。宜臨時斟酌也。如法用清水煎二沸。去渣沖入花露金汁。分二次溫服。日再劑。甚則三。如平素痰濕重。或服藥數劑後。覺胃中微有寒意。勿怪。當守服。唯量加入婁貝枳橘半夏旋複等味。

鄭梅澗先生養陰清肺湯

麥冬(一錢二分) 湖丹皮(八分) 生甘草(五分) 貝母(八分) 大生地(二錢) 生白芍(八分)原注體虛加熟地或生熟並用。熱甚加連軺。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按此味未妥)如有內熱及發熱者。亦不必表藥。照前方治之。其熱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