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管不聽嗎?專家建議,家長千萬別再對著孩子,嘮叨「有道理,沒效果」的訓詞了。

「你電腦 (或電動)還要打多久?」這是常見的「親子糾紛」之一,許多家庭天天上演。不少家長為上網問題,氣得吹鬍子瞪眼睛。

五常國小輔導主任張伯謙建議家長,若孩子還在小學階段,親子間不妨「簽契約」。例如每天功課作完、考試成績好,就能換得一定的上網時間。違規時的處罰方式,也由雙方事前擬妥,例如3天不能上網,讓孩子學習負責、自我管理。

面對「情竇初開」的孩子,張伯謙提醒家長,禁止未必會有效果,不如教導孩子如何和異性相處,保護自己、尊重異性,比較有教育意義。

若是家中孩子正值「狂飆」青春期,建成國中校長王美霞建議,親子意見不合時,家長最好採「反問」式。例如:「從上網你得到什麼樂趣?」不要用上對下權威方式處理。

「多聽、少說。」王美霞強調,家長應停止「有道理,沒效果」的訓話。只要家長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價值觀,就能減少衝突。這種溝通方式,即使孩子念大學甚至成年,都十分受用。

當孩子已經犯錯,王美霞建議家長,就不要再追究「怎麼會這樣?」倒是可藉機提醒孩子:「你從這件事情上,學到了什麼?」這才是有建設性的溝通。

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則鼓勵家長用「合作式對話」,不論親子或師生間,都用「夥伴」關係對話,意見不同時雙方都理性表達感受。

夏惠汶強調,「合作式對話」沒有操作公式,重點在於聆聽、承接孩子的情緒。大道理不用急著說,唯有當孩子的情緒被妥善處理,才有辦法聽進道理。在孩子沒有準備好以前,師長不能「教」,只能選擇「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