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之三(利) 上症下症辨

怔忡

怔忡之症,本是心氣之虛,如何分為上下?其故實有至理而世人未知也。肺脈居於心之上,肺氣有養則清肅之令下行,足以製肝木之旺,肝木不敢下克脾土,脾土得令,自能運化,以分津液,而上輸於心,而後心君安靜無為,何致有怔忡不定之病耶!此所謂上症之源流也。因肺金失令,則肝木寡畏以克脾土,脾土為肝所製,事肝木之不暇,又安能上奉於心乎。心無脾土之輸,而肝木又旺,自己尊大,罔顧心君之子,此心所以搖搖靡定,而怔忡之症起矣。但怔忡上病,何以知之?其症必兼咳嗽,而飲食能食,而不能消者是也。方用安止湯,此方合肺脾心肝四臟之藥以治之也。一劑而少定,再劑而更安,十劑而怔忡之病可以全愈矣。其下病奈何?其症吐痰如清水,飲食知味,而苦不能多,聞人言則驚,見天光可畏,時時懊憹,刻刻煩悶,此病乃腎水耗竭,不能上輸於肝木,而肝木自顧不遑,又安能上養於心乎?心血既耗,又安能下通於腎,心腎交困,怔忡時生,不止痰氣之作祟也。治用消煩湯,此方乃補心肝腎之聖藥,三經大補,則氣血精皆足,雖有痰氣不清,又有白芥子以消其痰於膽膈之中,豈尚有怔忡之不定乎?自然煩去而心安,悶除而魂靜也。

安上湯

人參(三錢) 茯神(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一錢) 丹參(二錢) 柏子仁(二錢) 半夏(一錢) 丹砂(一錢) 菖蒲(二錢) 白朮(五錢) 枳殼(三分) 神曲(五分) 白芍(五錢)水煎服

消煩湯

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白芍(五錢) 當歸(五錢) 黃耆(五錢) 人參(五錢) 牛膝(五錢)巴戟天(五錢) 菟絲子(五錢) 枸杞子(五錢) 炒棗仁(五錢) 白芥子(五錢) 山藥(五錢)水煎服

痿症

痿症之不起床也。人以為兩足之無力,非下病而何,殊不知痿症不同,有上下之分焉,上痿者非手痿之論,乃肺氣與陽明之病也。雖痿症皆屬之陽明,治痿不治陽明,終難起廢然,而陽明有兼肺經而痿者,實是上病而非下痿之可比,其症必咳嗽吐膿吐痰,而雙足無力,則與下痿之症頗同,而治法不可與下痿之病同治也。吾今立一方,治上痿者神妙,名為起痿上清丹,此方仍是治陽明之藥,而妙在用金銀花以治肺中之痿,清其肺氣,自然下生腎水,腎水生而骨中之髓自生,又何必更補腎哉?況方中俱是輕清散火之味,輕清則上升,以散其肺中胃中之火,則陽明火焰自然不上沖於肺,而肺氣安寧又可不辨而自知也。至於下痿之症,雖治法不能離於陽明,然必竟以補腎為主,蓋兩足之無力本是骨中無髓而髓乃腎中之精也。不補其精則髓從何出況陽明胃經乃腎之關門補腎正所以補胃耳其症能食而飢面紅如火晝輕夜重吐痰如水者是也。方用堅骨起痿丹此方妙在補腎而兼補胃也。可統治下痿之症無不神效,但痿病非一二劑可以奏功願人遵守吾方朝夕吞咽斷無久臥床席之人也。

起痿上清丹

麥冬(五錢) 金銀花(二兩) 玄參(一兩) 北五味(一錢) 薏仁(一兩) 生地(五錢) 天門冬(五錢) 天花粉(三錢) 甘菊花(三錢) 黃耆(三錢) 陳皮(一錢) 人參(五錢)水煎服

堅骨起痿丹

熟地(三兩) 山茱萸(二兩) 牛膝(五錢) 金釵石斛(五錢) 薏仁(二兩) 山藥(一兩) 白朮(五錢) 玄參(五錢) 麥冬(五錢) 丹皮(五錢) 地骨皮(五錢) 白芥子(三錢)水煎服

氣病

氣病何以分上下也。如有人氣逆沖而上,兩脅飽滿,又不作喘,又不咳嗽,痰如核結,欲吐不可欲下,甚難謂非氣之上症而何治之,法又不可徒治其上也。此等之症,非憂郁而得之即惱怒而成之也。方用逍遙散最佳,不必更立奇方耳,如有人氣崩迫於下兩腹作脹,欲瀉不能,不瀉更急,大便燥結,小便短少,臍下作痛而不可忍,或環臍而痛,或兩足俱腫,謂非氣之下症而何而治之?法又不可徒治其下也。此等之症,雖亦因憂郁惱怒而來然,何以氣不上而反下?蓋上焦無火,其氣無隙可乘,見下有可下之機,故隨之而下奔,調其中而解其郁,亦非難治,故其勢較上沖者反重,而治之實易也。亦用逍遙散和解之,亦隨手而愈,然則予又何必取而細辨之乎,不知方可兼用而症不可混,觀辨明上下之症,而於逍遙方中,上病加蘇子降氣之味,下病增梔子瀉火之品,又何至臨症之曠顧哉。

痰症

痰症之分上下者,其故何哉?痰在胃中者上也。痰在脾中者下也。痰在腎中者下之下也。世人謂肺,中有痰者誤,蓋肺乃嬌藏一物不容如何有痰肺痰者因肺有病因謂之也。其實皆胃中之痰耳若心亦有痰,肝亦有痰二皆因其病而命名而終不可謂心肝有痰不統之於胃中也。故言胃而凡有在上之痰舉皆,包之矣。治上之痰奈何健其胃而清其痰補其氣而利其濕治上焦之痰其庶幾乎然而上痰終何以辨,之必感風寒而得之,或黃或白,或成 而膠結不開,或嘔吐而終朝不已,或胸悶而作脹,或鼻塞而氣粗,或咳嗽而隨吐,或咯唾而難出,或如敗絮或如黃膿此皆上痰也。我有一方,可以通治之神效,方名攻痰散,此方健胃補氣,又兼利濕消痰而去風也。痰在下者,雖有脾腎之別,而症實相同,脾氣之虛而後腎水之泛,腎氣之乏而後脾土之虧,原相因而至也。其症則有純吐清水者,蓋命門無火則水寒,命門無火,則土亦寒,水土既寒,又何有堤防之障哉?勢必狂潤洶湧上騰泛濫而不可止遏,方用返流湯,一劑而痰靜,再劑而痰消,四劑而痰無矣。此方妙在以白朮為君健脾,而佐之以補腎消痰之藥,引水歸源,而先堅其土氣,俠水不能蕩其土,則土自然能製夫水也。

攻痰散

白朮(三錢) 茯苓(五錢) 柴胡(一錢) 白芍(五錢) 半夏(三錢) 神曲(一錢) 黃芩(一錢)甘草(一錢) 天花粉(二錢)水煎服

返流湯

白朮(一錢) 山藥(五錢) 薏仁(五錢) 芡實(五錢) 山茱萸(五錢) 北五味(二錢) 肉桂(二錢) 人參(三錢) 白芥子(五錢)水煎服

癆病

癆病之宜分上下也。五臟過勞皆能成癆,何以止分上下,不知五臟成癆非由上以損下,即由下以損上也。故言上下而五臟之癆症已不外於此也。又何必逐臟以細別之乎,由上而損下者,何如大約先損其心,而後傷於肺,肺傳之肝,肝傳之脾,脾傳之腎而後死也。其症之外見者,若何心驚不寐咳嗽吐痰飲食少思,兩脅微悶,夢遺不休,身發潮熱,足膝無力,此等之症初起之時,補其陽虛而少佐之滋陰之品,自易奏效無,如世人不知治法,妄用消痰降氣克削之劑,不至於成癆不已,其已成癆又不用殺蟲之藥,於大補氣血之中,無怪乎奄奄垂絕也。吾今憫惜世人,特傳奇丹於初病之時,於已病之時急用,吾方皆可回春,方名補上救癆丹,此方之妙,平平無奇而實有奇效乎,補之中而寓以剿殺之計,所以奏功如響也。由下而上,損者如何因房勞而起也。先損其腎,腎傳之心,心乃傳之肺,肺傳之肝,肝傳之脾,脾仍傳之腎其症身先發熱,骨蒸多汗,以致夢寐恍惚,吐痰不已,似飢非飢,似痛非痛,脅脹心跳,腹瀉腸鳴,不可勞役力難勝任,久則奄奄臥床,難於起立者是也。若誤認作陽虛誤用參 ,必致陽愈旺而陰愈消,咳嗽吐血唾血衄血而不能止,夢遺精滑強陽不倒,骨髓作酸,頭暈眼花惡症種種,不可枚舉誰知皆是不慎女色而然也。必須大用補陰,而加之化蟲之味,始能奪命返魂,重登壽域,否則行尸坐鬼,不過旦夕,為世上之人而已,吾今傳一奇方,專治下癆,實見奇功,方名重春奪命丹,此方妙在地骨皮同鱉甲地栗同用,蓋癆病未有不骨髓內熱者,地骨入於骨中,以清其虛熱,鱉甲無孔不鑽,與地栗粉相濟有蟲則殺,有隙則填,陰虛則補陽旺則衰,三者並用,實有至理,況各品又純是補陰製陽之味,陰足而陽有不平者乎,此方之所以神而肆也。

補上救癆丹

麥冬(三兩) 生棗仁(三兩) 炒棗仁(三兩) 山藥(六兩) 芡實(六兩) 地骨皮(六兩) 丹皮(六兩) 當歸(六兩) 白芍(一斤) 人參(三兩) 北五味(二兩) 橘紅(八錢) 白薇(三兩) 神曲(三兩) 茯神(三兩) 萬年青(三片) 薏仁(五兩) 天門冬(六兩)各為細末蜜為丸每日空腹服五錢 早晚各一服

重春奪命丹

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一錢) 薏仁(五錢) 芡實(五錢) 山藥(五錢)地骨皮(一兩) 丹皮(五錢) 地栗粉(五錢) 鱉甲末(三錢) 生何首烏(三錢) 菟絲子(三錢)砂仁(一粒) 人參(三分)水煎服

心驚

心驚本是上症而餘,分上下者,有故心與腎相通,心氣不下交於腎,則能成驚而不寐,腎氣不能上交於心,亦能不寐而成驚也。故症須分別而治,法亦宜各異也。但二症何以別其在上在下乎?大約心不交腎者,終日不寐而腎不交心者,終夜難眠耳,以此分別最得病情,若人有心驚不寐於日者,用止驚補心湯,一劑即寐,二劑而心驚少安矣。四劑全愈,此方補心而不補腎,惟引其心腎之合,而不必治腎經之虛也。蓋腎氣原未常大虛,補其心而腎,不必上之於心,則腎氣有養,又何至心腎之不交哉,心驚而夜不寐,此腎水之竭,急用定驚補腎湯,此方妙在大補腎水,而不去補心腎,足原能上通於心也。方中用肉桂黃連相濟成功,蓋二物同用原,能交心腎於頃刻,況又有腎經之味,大壯其真水之氣,則水火既濟,亦何至驚悸而不寐哉?

止驚補心湯

人參(五錢) 白朮(五錢) 茯苓(五錢) 炒棗仁(五錢) 丹砂(二錢) 竹茹(一丸) 遠志(一錢) 甘草(一錢) 麥冬(五錢) 黃連(三分) 肉桂(三分) 半夏(八分) 北五味(一錢)水煎服

定驚補腎湯

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山藥(五錢) 北五味(二錢) 牛膝(三錢) 葳蕤(五錢) 當歸(五錢)丹皮(三錢) 沙參(一兩) 薏仁(五錢) 芡實(五錢) 白芥子(三錢) 肉桂(一錢) 黃連(二分)巴戟天(五錢) 白朮(三錢)水煎服

中滿

中滿之宜辨上下也,既曰中滿矣,似於病不在上病在下矣,不知中滿中宮似滿也。非肺氣之虛以,成滿即腎氣之虛以成滿也。肺氣苟旺則清肅之道下行胃脾且奉令之惟謹,又何至有飲食之阻滯,以成中滿哉?惟其肺氣之衰,清肅之令不行於中州,於是肝木寡畏來克脾胃之土,中州受禍,賊人截路,糧道不通而中滿之病生矣。其症胸寬微飽,吞酸吐酸,能食而不飢,既食而作脹,此皆上病而非下病也。法當用健土製肝之味,尤宜用補肺扶金之藥,始為得之,方用助金製滿湯,此方補氣以助肺金,薏仁山藥之類以培土氣,枳殼蘿卜子之類消食以去脹滿,此方之相製而相成也。初服之時少覺微悶,久服自通,倘不知此等妙法而妄用削刻消導之品,初覺快而後覺甚矣。此塞因塞用實有妙機也。至於腎虛成滿者半由於脾之寒,而脾之寒又因於命門之火少也。釜底無薪,何能煮爨,腎氣既虛下不能消,必反而上此,所以成中滿之症也。其症必腹寒而時痛,小便清長,大便閉塞,蓋大腸之能開能合腎操權也。今腎水乾涸,則大腸無水以潤之,日日煎熬,腸亦細小,腸既細小,水穀難化,而糟粕之類不能直達於肛門,勢必停積於下流,下流既閉塞,勢必上反而中滿,此等之病即翻胃之漸也。世人以翻胃為脾腎之症,誤矣。當急補其腎水,而更益之以命門之火,蓋此水乃真水也。真水非真火不能生,水中補火,正火中補水也。水生而大腸有水以相濟,則舟舶可以相通,糧路可以輸挽下,既無阻抑之途,則中自無飽滿之苦,倘不知此等妙論,而徒用大黃牽牛之類,以峻攻之,徒取一時之寬快,反成日久之閉結轉利轉虛,遂成不可救藥之病矣。方用寬中散,此方純補腎經,而少佐之以補肝使,肝木平和不來克土,則腎水更能潤澤於大腸,大腸既潤,又何隔塞之不通哉,此又不治中滿而,正所以治中滿也。人又不可不知之耳。

助金製滿湯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 茯苓(三錢) 神曲(一錢) 甘草(一分) 蘿卜子(一錢) 大腹皮(五分) 枳殼(五分) 山藥(五錢) 薏仁(五錢) 山楂(五粒) 麥芽(一錢) 穀芽(一錢)水煎服

寬中散

熟地(二兩) 白芍(五錢) 當歸(五錢) 麥冬(五錢) 牛膝(三錢) 玄參(三錢) 葳蕤(五錢),車前子(一錢) 鱉甲(五錢) 龜膠(三錢) 山茱萸(三錢) 山藥(五錢) 丹皮(三錢) 沙參(三錢)水,煎服

關格

關格之症,原有上下之分,一上格之而不得入,一下關之而不得出也。上下既有相殊,治法亦宜各異,大約上格之而不得入者,當治肝,下關之而不得出者,當治脾,然而開鬱行氣,則上下皆同也。上格之症,水食俱不可下,一得水食則吐出,兩脅飽脹,氣逆拂抑而覺氣不能通,初起之時以逍遙散和解之,何致成不可救藥之症,惟其不與此湯也。則肝木終無解時,又加另服他藥,則愈加脹悶,吾今定一方,緩緩呷之,自然重門漸開,轉輸有路矣。下關之症,大小便俱不能出,上食水穀覺脹悶欲死,氣急而息粗,初起之時,亦以逍遙散和之,亦隨手奏功,而無如人之不識也,則脾氣轉燥,而肝木來凌大,小腸火勢阻遏而不能下達,其勢甚急,然而較上格之症,實少輕也。蓋邪在上難於發泄,邪在下易於推蕩也。用四物湯加大黃,柴胡於補中兼下而散之,則火鬱可開,關門中啟矣。誰謂關格之症可不分上下以治之乎?

增補逍遙湯

白芍(三錢) 白朮(一錢) 枳殼(一錢) 當歸(三錢) 柴胡(一錢) 香附(一錢) 甘草(五分),川芎(一錢) 炒梔子(一錢) 茯苓(三錢) 陳皮(五分) 天花粉(一錢) 竹瀝(五匙)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