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或問:濕之與汗為陰乎,為陽乎?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則為脾胃也,人之汗猶天地之雨也,陰滋其濕,則為霧露,為雨也,陰濕下行,地之氣也,汗多則亡陽,陽去則陰勝也,甚為寒中混勝,則音聲如從瓮中出,濕若中水也,相法家有說,土音如居深瓮裡言,其壅也遠也,不出也,以明其濕審矣。又知此二者亦為陰寒也。內經云:氣虛則外寒,雖見熱中蒸蒸為汗,終傳大寒,知始為熱中,表虛亡陽,不任外寒終傳寒中,多成痺寒矣。色以候天脈,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陰陽也,故以脈氣候之,皆有形無形之可見者也。

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風寒

黃耆 麻黃根(各一錢) 羌活(七分) 生甘草 當歸梢 生黃芩 半夏(薑製各五分) 麥門冬 生地黃(各三分) 豬苓(二分) 蘇木 紅花(各一分) 五味子(七個)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中風証必自汗,不得重發其汗,故禁麻黃,而用根節也。

自汗論

治六月七月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合必刑庚,大腸寒冷,以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行步不正,兩足欹側,此藥主之

黃耆 (一錢五分) 橘皮 白朮 澤瀉(各五分) 人參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 炙甘草 麥門冬 當歸身 生地黃 神曲末 豬苓(各二分) 柴胡 酒黃柏 黃連 蒼朮(各一分) 五 味子(九個)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熱服

治盜汗之聖藥也

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柏 黃芩 黃連(各等分) 黃耆 (加倍)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服,小兒減半服之

治頭重如山,此濕氣在頭也

麻黃根(炒五錢) 苦丁香(五分) 羌活(炒) 連翹(炒各三分) 紅豆(十個)
上為細末,鼻內之。

靈壽縣董監軍,癸卯冬大雪時,因事到真定,忽覺有風氣暴至,診候得六脈俱弦甚,按之洪實有力,其証手攣急,大便秘澀,面赤熱,此風寒始至加於身也,四肢者脾也,以風寒之邪傷之,則搐急而攣痺乃風淫未疾而寒在外也內經曰:寒則筋攣正謂此也本人素飲酒內有實熱乘於腸胃之間故大便秘澀,而面赤熱內,則手足陽明受邪,外則足太陰脾經受風寒之邪,用桂枝、甘草以卻其寒邪,而緩其急搐,又以黃柏之苦寒滑,以瀉實而潤燥,急救腎水,用升麻葛根以升陽氣,行手足陽明之經,不令遏絕,更以桂枝辛熱入手陽明之經為引用,潤燥複以芍藥、甘草,專補脾氣,使不受風寒之邪,而退木邪,專益肺金也,加人參以補元氣,為之輔佐加當歸身去裡急,而和血潤燥,此藥主之。

芍藥(五分) 升麻 葛根 人參 當歸身 炙甘草(各一錢) 酒黃柏 桂枝(各二錢)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熱服,不拘時,令暖房中,近火摩搓其手

治癘風滿面連頭極癢不任眉毛脫落先砭其處令惡氣消盡後服此藥

連翹 升麻(各六分) 桔梗(五分) 生黃芩 生地黃(各四分) 黃耆 蘇木 黃連 地龍 全蠍 當歸(各三分) 白豆蔻 人參(各二分) 甘草(一分半) 梧桐淚(一分) 麝香(少許) 桃仁(三個) 虻蟲(去翅足炒三個) 水蛭(三個炒令煙盡)
上銼如麻豆大,除連翹、梧桐淚、白豆蔻另為細末,麝香、虻蟲、水蛭三味同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二盞、酒一盞入,連翹煎至一盞,去渣,再入白豆蔻二味,並麝香等,再煎至七分,稍熱,早飯後午前服之,忌酒濕面,生冷硬物。

治兩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臥,乃熱傷元氣也

黃耆 (八錢) 生甘草 人參(各五錢) 白芍藥(三錢) 柴胡(二錢五分) 炙甘草 升麻 (各二錢) 五味子(一百四十個)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

治兩腿麻木沉重

黃耆 (八錢) 甘草(六錢) 青皮(四錢) 升麻 柴胡 當歸梢 澤瀉(各二錢) 橘皮( 一錢) 紅花 五味子(一百二十個)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熱服

治面黃汗多目赤四肢沉重,減食腹中時時痛咳嗽兩手寸脈短右手脈弦細兼澀關脈虛

升麻 柴胡 當歸(各二分) 神曲(三分炒) 澤瀉(四分) 大麥 曲 蒼朮(各五分) 黃耆(二錢五分) 炙甘草(八分) 紅花(少許) 五味子(二十個)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

治秋冬每夜,五更嗽連聲不絕,乃至天曉日高方緩,日苦兩脅下痛,心下痞悶,臥而多驚,筋攣肢節疼痛,痰唾涎沫,日晚神昏,呵欠,不進飲食

麻黃(八錢) 蒼朮(五錢) 黃耆 (一錢五分) 草豆蔻(六分) 柴胡 羌活(各五分) 生 甘草 當歸梢 防風(各四分) 炙甘草 黃芩(各三分) 五味子(九個)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稍熱臨臥服

清利頭目寬快胸膈

人參 蔓荊子(各五分) 防風(一錢) 葛根(一錢五分) 黃耆 (三錢) 甘草(四錢)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熱服,以夾衣蓋覆,不語須臾汗出為效

治寒濕所客,身體沉重,胃脘痛,面色痿黃

蒼朮(二錢) 麻黃 炒神曲 橘皮 白茯苓 澤瀉(各一錢) 桂梗 半夏 草豆蔻仁 豬苓(各五分) 黃耆(三分) 炙甘草(二分) 杏仁(十個)
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熱服

治盜汗

炒黃柏 炒知母(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五分)
上為粗末,生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治打撲閃損腰痛不可忍

乳香 沒藥(各錢) 白萵苣子(一兩炒黃) 烏梅(一個) 白粟米(一抄炒黃)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溫酒,空心下

治表中虛熱或遇夜則甚

黃耆 (一錢) 柴胡(七分) 生甘草 黃連(酒製) 黃芩 芍藥 地骨皮 生地黃(去血 熱) 蒼朮(各五分) 當歸身 升麻(各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溫服

如身體力困者,加麥門冬、五味子(各五分)、人參、甘草(各一錢)

治遍身壯熱骨節疼痛

升麻 羌活 蒼朮(各一錢) 防風(八分) 柴胡 甘草(各七分) 當歸 本(各五分) 橘皮(三分) 冬加麻黃(不去節) 春加麻黃(去節)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後,以蔥醋湯發之,得微汗為效

治表有風証,因連日酣飲,其証複來,右口角並眼頗有側視,及左手左腳腿,麻木疼痛

天麻 芍藥 神曲(炒) 羌活(肢節不痛去之) 茯苓(各三分) 人參 黃連(各四分) 當歸(五分) 黃耆 甘草 升麻 葛根 黃柏 蒼朮(各六分) 澤瀉(七分) 柴胡(九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溫服或加豬苓(六分)

治膝中無力,伸而不得屈,屈而不能伸,腰背腿膝沉重,行步艱難

防己(酒洗一兩) 羌活 柴胡 滑石(炒) 炙甘草 栝蔞根(酒洗各五錢) 澤瀉 防風 (各三錢) 苦參(酒洗) 川烏(各一錢) 肉桂(五分)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煎愈風湯下,空心服

治午後發熱,背惡風,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黃色,此藥又治汗後發熱

白朮(一兩) 生地黃(炒) 地骨皮 澤瀉 知母(各七錢) 赤茯苓 人參 炙甘草 柴胡(各五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溫服
如小便快利,減茯苓、澤瀉(一半)
如有刺痛,一料藥中加當歸身(酒洗七錢)

治久瘧熱多寒少不止

白朮 白茯苓 人參 甘草 柴胡 薄荷葉 黃芩(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渣,不拘時候服

治發熱晝少而夜

治發熱晝少而夜多,太陽經中尤甚,晝病則在氣,夜病則在血,是足太陽膀胱血中浮熱,微有氣也,既病,人大小便如常,知邪氣不在臟腑,是無裡証也,外無惡寒,知邪氣不在表也,有時而發,有時而止知邪氣,不在表不在裡,知在經絡也。夜發多而晝發少,是邪氣下陷之深也,此雜証,當從熱入血室而論之。

生地黃(酒洗炒) 熟地黃 蒲黃 丹參(酒炒) 當歸(酒炒去土) 漢防己(酒洗炒) 柴胡(去蘆) 甘草梢(炙) 羌活(各一兩) 桃仁(去皮三錢湯浸)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治面生瘡、痤痱及粉刺

治面有 或生瘡,或生痤痱,及粉刺之類,並去皮膚燥癢,去垢膩潤澤肌膚

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搗) 好升麻(八兩) 楮實子(五兩) 白芨(一兩細銼) 甘松(七 錢) □砂(連皮) 白丁香(臘月收) 三柰子(各五分) 綠豆(八合揀淨另搗) 糯米(一升二合)
上為細末,用之如常

自汗論

白丁香 白芨 白牽牛 白蘞(各一兩) 白芷(七錢) 當歸梢 白蒺藜 升麻(各五錢) 白茯苓 楮實子(各三錢) 麻黃(去節二錢) 白附子 連翹(各一錢五分) 川椒(一錢)
上為細末,用之如常

自汗論

麻黃 升麻(去黑皮) 防風(各二錢) 羌活(去皮) 當歸身 白芨 白檀(各一錢)
上用小油半斤,以銀器中熬,綿包定前,藥於油中熬之,得所澄淨,去渣,入黃蠟一兩,再熬之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