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南方腳氣所得之由
孫真人云: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濕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脫衣跣足當風取涼皆成腳氣若暑月久坐久立濕冷之地者則濕熱之氣蒸人經絡病發必熱而四肢酸疼煩悶若寒月久坐久立濕冷之地者則濕冷之氣上入經絡病發則四肢皆酷冷轉筋世有勤工力學之士久坐久立於濕地冷風來入經絡不覺成病也,若欲使之不成病者初覺則灸所覺處二三十壯則愈不複發熱黃帝雲當風取涼醉以入房能成此疾也。
東垣云:千金外台總錄所錄皆謂南方卑濕霧露所聚之地其民腠理疏陽氣不能外固因而履之則清濕襲虛病起於下此由血氣衰弱受清濕之邪氣與血並行於膚腠邪氣盛正氣少故血氣澀澀則痺虛則弱故令痺弱也,後人名曰腳氣針經云有道以來有道以去治之多以炙KT 為佳以導引濕氣外出及飲醪醴以通經散邪所製之方寒藥少熱藥多用麻黃川烏薑附之屬內經云:濕淫於內以苦發之麻黃苦溫發之者也,川烏辛熱走而不能守通行經絡薑附辛甘大熱助陽退陰亦散清濕之邪又察足之三陰三陽是何經絡所起以引用藥為主治更審六氣中何氣客之治以佐使之藥孫真人雲醫者意也,隨時增損物無定方真知言哉辨北方腳氣所得之由
發明曰:異法方宜論云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俗飲潼酪而肉食凡飲潼酪者以飲多速飲為能經云因而大飲則氣逆又云食入於陰長氣於陽今乃反行陰道是為逆也,夫乳酪醇酒者濕熱之物飲之屬也,加以奉養太過亦滋其濕水性潤下氣不能 故下疰於足脛積久而成腫滿疼痛此飲食下流之所致也,通評虛實論云榖入多而氣少濕居下也,況潼酪醇酒之濕熱甚於榖者也,至真要大論云太陰之勝火氣內菀流散於外足脛 腫飲發於中 腫於下此之謂也,故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若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則胃氣不能施行脾氣不能四布故下流乘其肝腎濕流於足脛加之房事不節陽盡陰盛遂成腳氣孫真人雲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冠之人多有之亦此意也。
按此言北方腳氣為脾之濕氣下乘加之房事不節而致當作內因處治可謂發病機之秘然南方是証亦莫不為下虛邪氣乘之故也。以陳無擇所論外感當分風濕寒熱五內虛實所因為治迥出千金之文何此理又不複具焉蓋北方此証殊少耳學人審是則又知南方腳氣有全非外因者焉于紫蘇子等湯例可見。
論腳氣脈証
嚴氏曰:古無腳氣之說內經名厥兩漢間名緩風宋齊之後謂之腳氣名雖不同其實一也,初得不覺因他病乃始發,或奄然大悶經三兩日方覺之先從腳起,或緩弱疼痺,或行起忽倒,或兩脛腫滿,或足膝枯細,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或舉體轉筋,或見食吐逆惡聞食氣,或胸滿氣急,或遍體酸疼此其候之不同也,其脈浮而弦者起於風濡而弱者起於濕洪而數者起於熱遲而澀者起於寒夫腳氣皆由腎虛而生然婦人亦病腳氣者必因血海虛乘七情遂成斯疾兼今婦人病此者眾則知婦人以血海虛而得之與男子腎虛類矣。男女用藥固無異但兼以治憂恚藥無不效也,須量人盛衰微加滋補不然則氣血日衰必使年年遇蒸熱而作理之必然。
陳無擇曰:腳氣不專主一氣亦不專在一經故與中風寒暑濕為異耳兼有所雜生諸病未易分別須尋三陰三陽病所在後察脈虛實為治自汗走疰為風勝無汗藥急掣痛為寒勝腫滿重著為濕勝煩渴熱積為暑勝四氣兼中者但推其多者為勝分其表裡以施治也,脈浮為風緊為寒緩細為濕洪數為熱見于諸陽在外宜發散沉而弦者亦為風沉而緊者為寒沉細為濕沉數為熱見諸陰在內宜溫利之若大虛氣之間作補湯隨病冷熱而用之千金方論但備諸証不說陰陽經絡所受從何為治。
按以上所言脈証但備四氣而已至於腫 發瘡泡為濕熱熱毒之勝腫而重者有濕痰勝,或腫,或消兼氣不升降諸例皆所未詳陳雲六經証見後各方下。
論腳氣主於水濕
發明曰:夫腳氣之疾實水濕之所為也,蓋濕之害人皮肉筋脈而屬於下然亦有二焉一則自外而感一則自內而致,其治法自應不同,故詳析而論之,其為病也,有証而無名腳氣之稱,自晉蘇敬始而關中河朔無有也,惟南方地下水寒其清濕之氣中於人必自足始故經曰: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或者難曰今茲北方其地則風土高寒其人則腠理致密而複多此疾者豈是地之濕氣感之而為邪答曰南方之疾自外而感者也,北方之疾自內而致者也(二論見前)其自外而入者止於下脛腫而痛自內而致者乃,或至於手節也,經曰:足脛腫曰水太陰所至為 腫此但言其自外者也,所治之法前人方論備矣。自內而致者治法則未有也。
謹按前論南北二方腳氣之由己頗詳盡而發明更具此者大抵言是証主於水濕而成故重宣此義合前二論之旨也,自內致者古無其法然觀東垣所出數方則意例兼備之矣。
論江東嶺南瘴毒為腳氣
發明曰:內經論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匯東嶺南大率如此春夏之交山川蒸菀風濕毒氣為甚足,或感之遂成瘴毒腳氣其候則腳先屈弱漸至痺疼脛微腫小腹不仁頭痛煩心痰壅逆脯作寒熱便溲不通甚者攻心而勢迫治之誠不可緩支法存所以留意經方偏善此術者豈非江東嶺表此疾得之多歟。
謹按南方溫熱多陰雨土濕之氣因熱蒸菀人膚腠故疏豁體虛者多感此疾及有遠行足熱乃過溪澗為水寒所傷而致者至其傳變為証不一況瘴毒乎,然近江東証多主於水濕亦有夾風夾寒者其發時則,或腫,或痛濕熱勝者成水泡瘡,或成赤腫丹毒,或如疝氣攻上引下皆宜詳悉分治。
論腳氣似傷寒
詳見熱門病本不同例下。
論南方腳氣病禁
外台秘要雲第一忌嗔嗔則心煩煩則腳氣發又禁大語大語則傷肺肺傷亦發動又不得露足當風入水以冷水洗足兩腳脛尤不宜冷雖暑月常須著綿 至冬寒倍令兩脛溫暖微汗大佳依此將息氣漸薄損每至寅丑日割手足甲割少侵肉去氣夏時腠理開不宜當風臥睡睡覺令人按挪勿令邪氣稽留數勞動關節常令通暢此並養生之要拒風邪之法也,尋常有力每食後行三五百步疲倦便止腳中惡氣隨即下散雖浮腫氣不能上也。
發明云:第一凡酒及潼酪勿使過度過則損傷脾胃下疰於足脛 腫遂成腳氣第二欲不可縱嗜欲則腳氣發凡飲食之後宜緩行如上法經云逸者行之又云病在脾忌溫食飽食濕地濡衣。
論腳氣疏下
楊太受雲腳氣之疾自古皆尚疏下為疾壅故也。然不可太過太過則損傷脾胃使營運之氣不能上行反下注為腳氣也。又不可不及不及則使氣壅不得消散今立三方於後詳虛實而用之。
按三方醫學發明謂導滯湯導引丸除濕丹例是也,然亦大略言爾如腳氣在表在氣血之分而疏下之法可例用乎。
論腳氣洗渫
活人書云:凡腳氣服補藥及用湯渫洗者皆醫之大禁也,發明謂此為南方外感濕氣乘虛襲入為腫痛而言非為北方內受濕氣注下腫痛而言也,蓋濕氣不能外達宜淋渫開導泄越其邪也。
論腳氣宜砭刺
楊太受雲腳氣是為壅疾治當以宣通之劑使氣不能成壅也,壅既成而盛者砭惡血而去其重勢.
經曰:蓄則腫熱砭射之也,後以藥治之。
腳氣治法
發表之劑
三因麻黃左經湯 治風寒暑濕流注足太陽經腰足攣痺關節重痛增寒發熱無汗惡寒,或自汗惡風頭疼
麻黃 干葛 細辛 白朮 茯苓 防己 桂 羌活 甘草 防風
上 咀,每半兩,入薑棗煎服
按此出太陽例治風寒濕之藥也。
半夏左經湯 治足少陽經為風寒暑濕流注發熱腰脅疼痛頭目眩暈嘔吐不食熱悶煩心腿痺緩縱不隨
半夏 干葛 細辛 白朮 麥門冬 茯苓 桂枝 防風 乾薑 黃芩 小草 甘草(炙) 柴胡
上 咀,每半兩,入薑棗煎熱悶加竹瀝喘急加杏仁桑白皮
按此出少陽例解風寒濕熱錯雜之邪藥也。
六物附子湯 治四氣流注於足太陰經骨節煩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手足,或時浮腫
附子 桂 防己(各四錢) 白朮 茯苓(各三錢) 甘草(炙二錢)
上 咀,每半兩,入薑煎
按此出少陰例治寒濕之藥也。
局方換腿丸 治足三陰經為風寒暑濕之氣所乘發為攣痺緩縱上攻胸脅肩背下注腳膝疼痛足心發熱行步艱辛
薏苡仁 南星 石楠葉 石斛 檳榔 萆薢川牛膝(酒浸) 羌活 防風 木瓜(各四兩) 黃 當歸 天麻 續斷(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鹽湯下
按此出厥陰例疏風勝濕藥也。
五積散
方見濕門
按此出太陽例治風寒濕之劑氣血藥也。
東垣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手足足脛腫痛不可忍者
方見瘡瘍門
按此出太陽例治濕熱之藥也。
攻裡之劑
宣明導水丸 治腳氣 腫疼痛,或發熱濕熱盛者
按此出陽明例治濕熱之藥也。
除濕丹
方並見濕門
按此出太陽例治濕透機關藥也。
謹按腳氣多系濕熱為病世人用以上方每效故收入然下之法詳見前疏下論但下後便要收拾如滲之清之升之之法是已,學人宜擴充焉。
發表攻裡之劑
三因大黃左經湯 治四氣流注足陽明經使腰腳赤腫痛不可行大小便秘,或惡聞食氣喘滿自汗
細辛 茯苓 羌活 大黃(煨) 甘草(炙) 前胡 枳殼 濃朴(製) 黃芩 杏仁(等分)
上 咀,每半兩,入薑棗煎
按此出陽明例治濕熱疏風導氣藥也。
加味敗毒散 治足三陽經受熱毒氣流注腳踝上 赤腫痛寒熱如瘧自汗惡風,或無汗惡寒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枳殼 桔梗 甘草 人參 茯苓 川芎 大黃 蒼朮(等分)
上 咀,每半兩,入薑煎
按此出少陽例治風濕熱氣血藥也。
東垣羌活導滯湯 治腳氣初發一身盡痛,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以此藥導之後用當歸拈痛湯
羌活 獨活(各半兩) 防己 當歸(各三錢) 大黃(酒濕煨一兩) 枳實(炒二錢) 上
咀每五錢,或七錢水煎服
按此出陽明例治風熱之藥也。
理氣之劑
濟生檳榔湯 治一切腳痛順氣防壅
檳榔 香附子 陳皮 紫蘇葉 木瓜 五加皮 甘草(炙各一兩)
上 咀,每四錢,或半兩,入薑煎
大腹皮散 治諸腳氣腫痛小便不利
檳榔 荊芥穗 烏藥 陳皮 紫蘇葉(各一兩) 蘿卜子(炒半兩) 沉香 桑白皮 枳殼(炒各一兩半) 大腹皮(三兩) 木瓜(二兩半) 紫蘇子(炒)
上 咀,每半兩,入薑煎
澹寮方 治腳氣入腹沖心疼痛腫滿大小便秘
沉香 木香 羌活 白芍 檳榔(各五錢) 甘草 撫芎 青皮 枳殼(各二錢) 紫蘇葉 木瓜(各一錢半) 蘇子(六錢)
上 咀,每半兩,入薑煎。
按以上三方因於氣滯氣壅者可用故收入然不可防壅而服大抵因氣者宜取擇焉。
理血之劑
金匱八味丸 治足少陰經腳氣入腹腹脹疼痛上氣喘急腎經虛寒所致也,此証最急以腎乘心水克火死不旋踵 方見補虛門
按此治陰虛挾寒濕之藥也。
三因神應養真丹 治足厥陰經為四氣進襲左癱右瘓痰涎半身不遂手足頑麻語言謇澀腳膝榮氣凝滯遍身疼痛
四物內加羌活天麻
上為末,蜜丸雞子大每丸木瓜菟絲子浸酒下
按此治血虛挾風濕之劑也。
加味四斤丸 治足痿無力腳膝疼酸 方見痿
按此治血虛挾風熱之劑也。
理氣血之劑
三因紫蘇子湯 治腳弱上氣陰陽交錯清濁不分上重下虛中滿喘急嘔吐自汗無複紀律
紫蘇子(微炒) 半夏(各五兩) 前胡 濃朴(製) 甘草(炙) 當歸(各二兩) 桂心 陳皮(各三兩)
上 咀,每四錢入棗薑煎服
按此出少陽例血虛氣逆者可用。
通關透肌骨之劑
三因勝駿丸 治元氣不足為寒濕之氣所襲腰足攣拳腳面連指走痛無定筋脈不伸行步不隨常服益真氣壯筋骨
附子(一個炮) 當歸(酒浸一宿) 天麻 牛膝(酒浸) 木香 酸棗仁(炒) 熟地黃 防風(各二兩) 木瓜(四兩) 羌活 乳香(半兩) 麝香(二錢) 全蠍(炒) 沒藥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末,用生地黃三斤研如泥入無灰酒四升煮爛如膏以前藥和勻,杵令堅每兩作十丸每丸細嚼臨睡酒下如冬月無地黃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服
按此治血虛而風寒濕勝藥也,氣血之劑。
疏風養血之劑
獨活寄生湯 治肝腎虛弱風濕內攻兩脛緩縱攣痛痺弱足膝攣重 方見腰疼門。
消導之劑
東垣開結導引丸 治飲食不消心下痞悶
白朮 陳皮 澤瀉 茯苓 神曲(炒) 麥 曲 半夏(各一兩) 青皮 乾生薑(各半兩) 枳實(炒) 巴豆霜(各一錢半)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梧子大,每四五十丸,或七十丸溫水下
按此治內傷飲食脾胃營運之氣有虧不能上升下注為腳氣,故用此導飲行水化脾氣也,出太陽例然亦有致腫於身腰以上及面者意見水腫論平治法下
雜洗
洗藥導氣除濕湯
威靈仙 防風 荊芥 地骨皮 當歸 升麻 白芍 朔 ?
上等分擰V水二斗煮一斗五升去 熱淋洗無時候敷藥
白芷 蒼朮 羌活(各半兩) 細辛(二錢半)
上為末,生薑汁調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