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濕

〔世〕白附丸 通治小兒咳嗽有痰,感冒發熱,吐瀉,心神不安,神效。

南星(二兩) 半夏 白附子 白礬(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糊丸如桐子大。一歲兒服八丸,用薄荷湯化下。(南星、半夏用冬藏雪水於六月六日浸起,晒乾,又浸,凡九次方用。)

吐瀉

〔錢〕小兒初生三日內吐瀉,壯熱不思乳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是傷寒,當下之並和胃。下用白餅子,和胃用益黃散主之。

兒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瀉,身溫涼,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實下虛也,更有五臟兼見証︰肺,睡露睛,喘氣;心,驚悸,飲水;脾,困倦,饒睡;肝,呵欠,煩悶;腎,不語,畏明。當先視兒兼臟症,先瀉其所實者,而補其虛。如脾虛益黃散主之。此二症,多病於秋夏也。

五月夏至後吐瀉,身壯熱者,此熱也,蓋小兒臟腑十分中九分熱也。或因傷熱,乳食不消,瀉深黃色,玉露散主之。

玉露散 一名甘露散。

寒水石(半兩,軟而微青黑中有細紋者) 生甘草(一錢) 石膏(半兩,堅白而有牆壁,手不可折者。

如無,以方解石代之,堅白似石膏,敲之段段皆方者是)上同為細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錢,食後溫湯調下。(海藏云︰非腎熱相火大盛者,不宜服此。)六月大暑後吐瀉,身大溫而似熱,臟腑中六分熱四分冷也。吐嘔,乳食不消,瀉黃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少服益黃散,食後多服玉露散。廣親宮五太尉病吐瀉不止,米穀不化。眾醫用溫藥,一日而加喘,吐不定。錢氏曰︰當以涼藥治之。所以然者,謂傷熱在內也。用石膏湯三服,並服之。眾醫皆言吐瀉多而米谷又不化,當補脾,何以用涼藥?王信眾醫,皆用補脾,丁香散三服。錢醫後至,曰︰不可服此。三日後必腹滿身熱,飲水吐逆。三日外果如所言。所以然者,謂六月熱甚,伏入腹中,而令引飲,熱傷脾胃,即大吐瀉也。醫又行溫藥,使上焦亦熱,故喘而引飲,三日當甚。眾師不能治,複召錢至。見其熱証,以白虎湯三服,更以白餅子下之。一日減藥二分。二日三日又與白虎湯各二服。四日用石膏湯一服,及旋合麥門冬、黃芩、腦子、牛黃、天竺黃、茯苓,以朱砂為衣,服五丸,竹葉湯化下,熱退而安。

七月立秋後吐瀉,身溫,臟腑中三分熱,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悶亂哽氣,長出氣,睡露睛,唇白多噦,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黃散;食後,少服玉露散。廣親宮七太尉七歲,病吐瀉,是時七月,其症全不食而昏睡,睡覺而悶亂,哽氣乾嘔,大便或有或無,不渴。眾醫作驚治之,疑睡故也。錢曰︰先補脾,後退熱。與使君子丸補脾,石膏湯退熱。次日又以水銀硫黃末研和,以生薑水調下一字。錢曰︰凡吐瀉五月內九分下而一分補,八月內九分補而一分下。此者是脾虛瀉,醫妄治之至於虛損,下之即死。即當補脾,若以使君子丸恐緩,已,又留溫胃益脾藥治之。醫者李生曰︰何食而噦?錢曰︰脾虛津少即嘔逆。曰︰何瀉青褐水?

曰︰腸胃至虛冷極故也。錢治而愈。

八月秋分後吐瀉身冷,無陽也。不能食乳,乾嘔噦,瀉青褐水,當補脾,益黃散主之,不可下也。

〔田〕凡小兒盛暑吐瀉,邪熱在下焦則瀉,在上焦則吐,亡津必渴,用玉露散。雖吐時時與啜之,過三日必愈。如身熱脈大,小便黃,用五苓、益元各半,熱湯調,溫服之。如身涼脈細,小便青,早晨益黃散,午後玉露散。如過四五日困弱,宜異功散、和中丸、開胃丸。

〔潔〕如有風而瀉,用防風、羌活。(謂吐瀉兼肝病,風搐拘急也。)有熱而瀉,用黃連、黃芩、大黃。

(謂吐瀉兼心病身熱也。)有寒而瀉,用附子。(謂吐瀉兼腎病,身冷或足脛寒而逆也。)有濕而瀉,用白朮、茯苓。(謂吐瀉兼本臟脾病,多睡體重昏倦也。)有肺病而瀉,用芍藥、桂心;定喘,麥冬、人參,甚者多檳榔;大便不通,加大黃。(謂吐瀉兼肺病喘嗽也。)更詳看病新舊。新則止之,久則有腸風之患,宜推陳致新。法當宣風散,導過後用入臟君臣藥調之,宜益黃散。

〔錢〕傷寒吐瀉,身溫,乍涼乍熱,睡多氣粗,大便黃白色,嘔吐,乳食不消,時咳嗽,更有五臟兼見症,當煎入臟君臣藥,先服大青膏,後服益黃散。如先曾下,或無下証,慎不可下。此乃脾肺受寒,不能入脾也。

(潔古云︰身溫吐瀉咳嗽是風木入於脾,母虛其子亦弱,法當煎檳榔豆蔻湯,下大青膏,後服益黃散。)傷風吐瀉,身熱多睡,能食乳,飲水不止,吐痰,大便黃水,此為胃虛熱渴吐瀉也。當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止後用發散藥。止渴,多服白朮散;發散,大青膏主之。(潔古云︰吐瀉身熱而渴,小便少者,五苓散主之。身熱而嘔者,當服白朮散,後煎檳榔木香湯下大青膏。)傷風吐瀉,身涼吐沫,瀉青白色,悶亂不渴,哽氣長出氣,睡露睛,此傷風荏苒輕怯,因成吐瀉,當補脾後發散。補脾,益黃散;發散,大青膏主之。此二証,多病於春冬也。(潔古云︰身涼吐瀉不渴者,則知為寒,煎附子桂枝湯,下大青膏。)小兒傷於風冷,病吐瀉。醫謂脾虛,以溫補之,不已,複以涼藥治之,又不能散。謂之本傷風,醫者亂攻之,因脾氣積虛,內不能散,外不能解。至十餘日,其証多睡露睛,身溫,風在脾胃,故大便不聚而為瀉,當去脾間風,風退則痢止,宣風散主之。後用使君子丸補其胃。亦有諸吐痢久不瘥者,則脾虛生風而成慢驚矣。

〔海〕吐瀉過多,脾胃虛乏,欲生風候者,四君子加白附子減半,生薑煎服。

〔錢〕玉露散(方見上。)
和中散 和胃止吐瀉,定煩渴,治腹痛。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炙) 干葛 黃耆(炙) 白扁豆(炒) 藿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二枚去核,生薑五片,煎八分,食前溫服。(海藏云︰和中散,四君子湯加減法。)
〔丹〕小兒周歲吐乳腹瀉。

滑石(,二錢) 白朮(炒,三錢) 干葛(一錢) 陳皮(炙,三分)
上為粗末,煎飲之。

吐瀉身熱,瀉黃多渴,錢氏作熱病治。在夏秋用玉露散,兼益黃散,相間服;在春冬用白朮散、大青膏,亦相間服。

〔丹〕萬安膏(方見吐門。)
〔海〕吐利,四肢脹滿,腦門低陷。四君子加藿香、丁香、芍藥等分,煎服。

錢氏益黃散。(方見小兒大法條。)
〔世〕和胃丸 治吐瀉不止,欲生慢驚。

丁香 白朮(各一兩) 半夏(五錢) 藿香 蠍尾(各一錢)
上為末,薑汁打糊為丸如小豆大。三歲兒三十丸,薑湯下。

〔閻〕理中丸治吐利不歇,米穀不化,手足厥冷。(方見傷寒。)
金液丹 治吐利日久,脾胃虛損,手足厥冷,精神昏塞,多睡露睛,口鼻氣涼,欲成慢驚風。又治大人陽虛陰盛,身冷脈微,自汗吐利,小便不禁。

舶上硫黃(十兩,先飛,揀去砂石,杵研為末。用砂盒子盛令八分滿,水和赤石脂鹽泥固封,晒乾。

露地先埋一水罐盛水滿,坐盒子在上,又以泥固濟訖。常以三斤火養三日三夜足,加頂火一斤, 成冷取藥)上以柳木槌乳缽,研為末,每服二錢,生薑米飲調下,多服取效。大人藥末一兩,蒸餅一兩,水浸,去水,餅和丸桐子大,晒乾,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米飲空心下。

閻氏云︰吐瀉虛極,當速生胃氣,宜與理中丸。並研金液丹末,煎生薑米飲調灌之,惟多服乃效。俟胃氣已生,手足漸熱,然猶瘈瘲,即減金液丹一二分,增青州白丸子一二分,同研,如上服。兼用異功散、羌活膏、溫白丸、鉤藤飲子之類,仍頻與粥,雖至危者,往往死中得生,十救八九。沈存中論金液丹,見小兒吐利劇,氣已絕,服之得活者數人,須多服方驗。

〔錢〕豆蔻散 治吐瀉煩渴,腹脹,小便少。

舶上硫黃(一錢) 滑石(五分) 丁香 豆蔻(各半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至半錢,米飲調下無時。

豆蔻散治虛寒而渴。(方見本條) 白朮散治虛熱而渴。(方見下吐條。)吐瀉身溫,瀉黃白,似渴,錢氏作寒熱雜合病治。在夏秋用玉露散、益黃散相間服,在冬春用益黃散、大青膏相間服之。

〔錢〕異功散 溫中和氣,治吐瀉不思乳食,凡小兒虛冷病,先與數服以正其氣。(一方加木香。)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 陳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二枚,同煎。(海藏云︰此方四君子湯、補脾東加減法也。)
溫中丸 治小兒瀉白,胃寒故也,腹痛腸鳴,吐酸水,不思飲食,霍亂吐瀉。

人參 白朮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薑汁麵糊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二三十丸,無時。

吐瀉昏睡露睛者,胃虛熱。吐瀉昏睡不露睛者,胃實熱。

胃虛熱治法,錢氏白朮散、和中散是也。胃實熱治法,錢氏玉露散、河間益元散是也。

半粟散 治小兒脾胃虛寒吐瀉等疾,及治寒痰。

半夏(湯浸,切,焙,一兩) 陳粟米(陳粳米亦得,用三分)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半,生薑十片,同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世〕白附丸(方見上脾主濕條。) 錢氏吐瀉乳不化,傷食也,宜下之。

馮承務子五歲,吐瀉,壯熱不思食飲,錢氏見兒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 白,曰︰此子必多病。

面色 白者,神怯也。黑睛少者,腎虛也。黑睛屬水,本怯而虛,故多病也。縱長成,必肌膚不壯,不耐寒暑,易虛易實,脾胃亦怯,更不可縱恣酒欲,若不保養,不過壯年也。面上常無精神光澤者,如婦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壯熱者,傷食也。又虛怯不可下,下之虛,入肺則嗽,入心則驚,入脾則瀉,入腎則益虛。但宜以消積丸磨化之,為微有食也。如傷甚,則可下。不下,則成癖也。若實食在內,亦可下也。下畢補脾,必愈。隨其虛實,無不效者。

〔丹〕小兒吐瀉黃膽。

三棱 蓬朮 陳皮 青皮 神曲 麥芽 黃連 甘草 白朮 茯苓
上為細末,生薑燈心湯調服。傷乳食吐瀉加山楂,時氣吐瀉加滑石,發熱加薄荷。

〔丹〕萬安膏 調脾順氣,定驚,脾胃不足,吐乳黃膽,治小兒一切等疾。

木香(三錢) 沉香(二錢) 檀香(三錢) 香附(一兩) 檳榔(半兩) 白朮(二兩) 肉蔻(半兩)薄荷(二兩) 人參(半兩) 甘草(二兩) 辰砂(三錢) 琥珀 真珠 青黛 犀角(各二錢半) 黃耆(一兩)麝香(五分) 使君子(一兩) 天竺黃(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臨臥服,薄荷汁或蜜水米飲化下。

〔世〕萬安膏 治小兒脾胃虛弱,腹生疳蟲, 瘕,食積泄瀉,常服消疳去積,助胃氣,和中,疏氣滯。

人參(一兩) 木香 沉香 藿香(各半兩)濃朴(薑製,一兩)甘草(半兩)陳皮 青皮 乾薑 肉桂(各一兩,夏不用) 使君子(炮,十個) 澤瀉(冬不用,春秋減半用)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食前米飲化下。如熱,薄荷湯下。一方無木香、沉香、藿香、青皮、使君子,有白朮、蒼朮、茯苓、豬苓。

〔錢〕吐沫及痰,或白綠水,皆胃虛冷。吐稠涎及血,皆肺熱,久則虛。吐痰涎冷者,溫之。

〔田〕朱沉丹 治小兒嘔吐不止。

朱砂(二錢半) 沉香(二錢) 藿香(三錢) 滑石(半兩) 丁香(十四粒)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新汲水一盞,芝麻油滴成花子,抄藥在上,須臾墜,濾去水,卻用別水空心送下。

定吐紫金核 治小兒一切嘔吐不止。

半夏(湯洗七次,薑製) 人參 白朮 木香 丁香 藿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稀麵糊為丸如李核大,後用沉香一錢為末,朱砂一錢水飛,二味同研勻為衣,陰乾,每服一丸,用小棗一枚,去核,納藥在內,濕紙裹,燒熟,嚼與小兒服,後以米飲壓之。

〔錢〕香銀丸 治吐。

丁香 干葛(各一錢) 半夏(湯浸,切,焙) 水銀(各半兩)上上三味同為細末,將水銀與藥研勻,生薑汁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丸至五七丸,煎金銀花湯下,無時。

〔《本》〕白朮散 治小兒吐嘔,脈遲細有寒。

白朮 人參 半夏曲(各二錢) 茯苓 乾薑 甘草(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二三。(一方無半夏曲,有木香、藿香。)
〔湯〕小兒寒吐者,由乳母當風取涼解脫,致令風冷,入乳變敗,兒若飲之,故嘔吐也。乳母當食後捏去舊宿敗乳,急服理中湯,次用釀乳法。其候是寒,清痰夾乳吐出是也。凡有此候,服藥不效,胃氣將絕,藥不能下,當服靈砂丸,如大便通,宜來複丹。二藥常用,驗。

〔丹〕吐乳。尋田中蚯蚓屎研如泥,食前米飲下五分,不過三四次,妙。(《聖惠方》)
〔錢〕藿香散 治脾胃虛,有熱,面赤,嘔吐涎嗽,及轉過度者宜服。

麥門冬(去心,焙) 半夏曲(炒) 甘草(炙,各半兩) 藿香(一兩,用葉) 石膏(半兩)
上為末,每服五分至一錢,水一盞半,煎七分,食前溫服。

〔《本》〕治小兒嘔吐,脈數有熱,麥門冬散

麥門冬 半夏 人參 茯苓(各二錢) 甘草(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煎至五分,去渣溫服,日二三服。

錢氏玉露散(方見吐瀉。)
〔湯〕治小兒伏暑嘔吐,清膈飲子

香薷 淡竹葉(各一兩) 白茯苓 人參 半夏 檀香 甘草(炙,各半兩) 白粳米(一合)
上 咀,薑煎溫服,大小加減。

小兒秋夏伏暑,多有熱吐。其吐黃涎,頭額溫,五心熱,小便或赤而少,乃熱吐也,或乾嘔而無物,宜香薷飲。(方見中暑。)
〔《本》〕治小兒疳積,黃瘦吐食。

川烏(一錢) 定粉(三錢) 艾灰(二錢) 龍骨(二錢)
上為末,滴水丸如龍眼核大。捏作餅子,每服一餅,米飲磨下。

〔錢〕鐵粉丸 治涎盛潮搐吐逆。

水銀(砂子,二錢) 朱砂(一分) 鐵粉 天南星(各一分,炮去皮臍,取末) 輕粉(二分)上同研,水銀星散盡為度,薑汁糊丸如粟米大。煎生薑湯下十五丸至二三十丸,無時。

田氏朱沉煎 紫金核(方見上寒條。)
〔《經》〕治小兒吐不定。用五倍子二個,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濕紙裹,炮過,同搗為末,每服米泔調下半錢匕,瘥。

〔錢〕二氣散 治虛實冷熱,霍亂吐逆。

硫黃(不夾石者,細研,半兩) 水銀(一分,與硫黃同研)上同研如墨煤色,不見星為度,每服一字至五分,乾薑水調下,不拘時,量兒大小加減。此散浮泛難調,先洒少水,以指緩緩研之,稍稍增湯調之。治大人小兒一切吐逆,諸藥不效者,服此頃刻如神。

〔湯〕凡小兒乳哺,不宜飽滿,飽滿而必溢,故嘔吐。生下吐(見胎病。)
〔《明》〕吐乳︰灸中庭一壯。

吐水吐蟲

〔錢〕面 白,無精光,口中氣冷,不思食,吐水,當補脾,益黃散主之。

〔丹〕冬月吐蛔,多是胃虛寒而蟲作吐,用錢氏白朮散加丁香三粒。

〔錢〕吐水不止者,屬心痛胃冷。吐水心痛者,蟲痛。口中吐沫水者,後必蟲痛。

泄瀉

〔丹〕萬安膏治吐瀉腹痛吐乳。(方見吐門。)
〔海〕吐瀉。四君子加陳皮、濃朴等分,同煎。(一法加陳皮、薑、棗。)臟腑滑泄。四君子加訶子五分,米飲調下。

〔錢〕黃承務子二歲,病傷食而瀉,眾醫與止之,十餘日,便青白,乳食不消,身涼,加哽氣昏睡。咸謂困篤,召錢。錢先與益黃散、補肺散各三服,三日身溫而不哽氣,後以白餅子微下之,又與益脾散三服,利止。何以然?利本脾虛傷食,初不與下之,留連十日,上實下虛,脾氣弱則引肺亦虛,脾肺子母故也。今先補脾,則肺病自退,即身溫不哽氣也,然後下其所傷。或曰︰何不先下後補?曰︰便青為下臟冷。若先下,必大虛。今先實脾而後下,則不虛矣。後更與補之乃安。(益黃散方見小兒大法。)溫中丸治胃寒瀉白,腹痛腸鳴。(方見吐瀉。)
〔丹〕瀉青亦是寒,宜用蘇合香丸、平胃散各等分,蜜湯調服。

〔田〕便青者,因驚風五內脾氣不和,治宜白朮湯。

〔潔〕凡大瀉引飲者,其病不以新久,皆宜服白朮散,痢病亦同治。

〔丹〕小兒夏月泄瀉,用益黃散。瀉黃、赤、黑,皆熱,用益元散、黃柏丸之類。

〔錢〕使君子丸治疳瘦泄痢,腹脅脹滿。(方見疳門。)
〔《脈》〕小兒大便青瓣飧泄,脈小,手足寒,難已;脈小,手足溫,易已。

乳食不化

〔錢〕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當補脾,益黃散主之。

〔潔〕乳食不消,初病忽然氣出冷,四肢亦冷,面白無光澤,精神不定,此乃胃氣不和,可以大溫藥治之,使君子丸、益黃散主之。若病泄瀉日久不瘥,乳食不化,是脾胃有風冷。先服益黃散二服,後用宣風散導之,胃宜再補。

赤白痢

〔丹〕治小兒痢疾。

黃連 黃芩 大黃 甘草上煎服。赤痢加紅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

〔湯〕治痢之法,若欲取積,只用官局進食丸甚穩,雖取積又能治痢,萬無一失。積已下,急以四君子湯加豆蔻、訶子補之,次服濃腸香連丸得效。

〔丹〕治小兒赤白痢多,體弱不堪下,大困重者。麻子一合,炒令香熟,為末,每服一錢匕,蜜漿水和服,效。

疳瀉痢日久不瘥。(見疳門獨瀉不脹條。)
〔錢〕瀉黃、紅、赤、黑者,皆熱毒。瀉青、白,穀不化者,胃冷。

白附香連丸 治腸胃氣暴傷,乳哺冷熱相雜,渴痢赤白,裡急後重,腹痛扭撮,晝夜頻並,乳食減少。

黃連 木香(各一錢) 白附尖(二個)上末,飯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飲下,食前日夜各四五服。

豆蔻香連丸 治泄瀉不拘寒熱赤白,陰陽不調,腹痛,腸鳴切痛,立效如神。

黃連(炒,三分) 肉豆蔻 木香(各一錢)
上為細末,粟米飯丸如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日夜各四服,食前米飲下。

〔田〕木香丸 治小兒泄瀉青白膿血相雜。

黃連(吳茱萸同炒,去茱萸,一兩) 肉蔻(煨,二個) 木香(一錢)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黍米大。赤痢粟米飲下,白痢濃朴湯下,空心。

〔錢〕小香連丸 治冷熱腹痛,水穀利,腸滑。

木香 訶子肉(各一分) 黃連(半兩)
上為細末,米飲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三五十丸,食前頻服之。

〔海〕赤痢,四君子加赤芍藥、當歸,入粟米少許,同煎。

〔湯〕治熱痢備急方。用井花水調臘茶,蜜磨生薑,渴則飲之。

〔錢〕黃柏丸 治小兒熱痢下血。

黃柏(去皮,半兩) 赤芍藥(四錢)
上為末,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下,量兒加減。

〔《本》〕治小兒赤痢。搗青藍汁二升,分四服。(《聖惠方》治小兒中蠱下血。)
〔姚〕治小兒尿血。甘草五分,以水六合,煎取二合,去渣,一歲兒一日服令盡。

〔海〕白痢。四君子等分,加乾薑減半,入粟米少許,同煎。

〔《廣》〕治小兒久痢淋瀝,水穀不消。枳實六分,搗末,以米飲調二錢匕。二歲兒服一錢。

〔丹〕小兒噤口痢,釀乳法。

濃朴 枳殼(各五分) 白朮 芍藥(各半兩) 滑石(一兩) 木通 陳皮 甘草(各五分)上分四帖,細研桃仁七枚,水二盞半,煎取一盞,與母服。服時去宿乳令盡,為妙。

黃連例(錢氏法︰)加黃柏為二聖丸。(治疳。)加橘皮為橘連丸。(治疳。)加榆仁為榆連丸。(治疳。)加黃芩、大黃為三黃丸。(治積熱。)加阿膠、茯苓為阿膠丸。(治痢。)加訶子、木香為小香連丸。(治痢。)加豆蔻、木香為豆蔻香連丸。(治瀉。)加木香、白附子為白附子香連丸。(治痢。)加阿膠、當歸、乾薑為駐車丸。(治痢。)
〔田〕小兒脅下滿,瀉痢體重,四肢不收, 癖積聚,腹痛不嗜食,痰瘧寒熱︰脾 二穴。(在背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明》〕秋深,冷痢不止︰臍下二三寸間動脈中(二壯。)痢下赤白,脫肛︰十二椎下節間(三壯。)又法︰翠尾骨上三寸骨陷間(三壯,炷如小麥大。)又法︰龜尾(一壯,脊端穹骨也。)

腹脹

(附丁奚)
〔潔〕腹脹虛實 凡久病吐瀉之後,虛則其脈微細。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黃,目胞腮虛腫,手足冷,先服塌氣丸,後服異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湯、益黃散之類,用諸溫藥養真氣。(異功散、和中丸方見吐瀉,四君子湯方見治虛實法。)
塌氣丸 胡椒(一兩) 蠍尾(半兩)
上為末,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陳米飲下,無時。(一方有木香一錢。)
〔《本》〕調中丸 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乾薑 橘紅 白朮 茯苓 木香 砂仁 官桂 良薑(各等分)上細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熟水下。

〔潔〕實則脈洪實,不因吐瀉久病後,亦不因痢下,腹脹而喘急悶亂,更有痰有熱,及有宿食不化而腹脹者,宜服白餅子、大黃丸、解毒丸下之。兼須詳認大小便,如都不通,先利小便,後利大便。(白餅子方見癖。解毒丸方見喉痺。大黃丸方見傷寒。)
〔雲〕小兒熱結於內,腹脹壯熱,大便赤黃,躁悶煩亂者,宜瀉青丸。

〔錢〕腹脹由脾胃虛氣攻作也,實者悶亂喘滿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餅子。(此言未下而喘者為實,故可下,若誤下而喘者為虛氣附肺,不可下也。紫霜丸、白餅子方見癖。)不喘者虛也,不可下,若誤下之,則脾虛氣上附肺而行。肺與脾子母皆虛,肺主目胞腮之類,脾主四肢,母氣虛甚,即目胞腮腫,四肢黃色,治之用塌氣丸漸消之,未愈,漸加丸數,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溫散藥治之。何以然?脾虛氣未出,故雖腹脹而不喘,可以溫散藥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氣則愈矣。若氣虛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內弱,每生虛氣,入於四肢面目矣。小兒易為虛實,脾虛則不受寒溫,服寒則生冷,服溫則生熱,當識此,勿誤也。

胃久虛熱多生疸病,或引飲不止。脾虛不能勝腎,隨肺氣上行於四肢,而目腫若水狀。腎氣漫浮於肺,即大喘也。此當用塌氣丸,病愈後面未紅者,虛衰未複故也。(此下後喘,故宜塌氣丸。若未下而喘,宜下之。)治腹脹者,譬如行兵,戰寇於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必可獲;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則必有失,當以意漸收之,即順也。(寇未出林謂虛氣未出而不喘,不目胞腮腫,故可用丁香、木香大溫散藥上下分消其氣而愈也。寇已出林,謂虛氣已出為喘,為目腮腫,須用塌氣丸漸消之。)治小兒虛腹脹,先服塌氣丸。不愈,腹中有食積結糞,小便黃,時微喘,脈伏而實,時飲水能食者,可下之。

蓋脾初虛而後有積,所治宜先補脾,然後下之,後又補脾,即愈也。不可補肺,恐生虛喘。

〔丹〕阿魏丸 治小兒食積,腹如蜘蛛狀,肚痛,小便白濁。

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半兩) 黃連(炒,半兩) 花鹼(研如粉,三錢) 山楂肉(一兩)連翹(一兩半) 半夏(皂角水浸一宿,一兩)
上為末,炒神曲糊丸如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吃果子多者加胡黃連,米食多者加神曲、山楂,肉食多者加阿魏。

又 阿魏丸 阿魏(一兩) 黃連(酒煮,六兩)
上為末,醋浸阿魏一宿,研如泥,湯浸,蒸餅丸。如元氣不足,加人參。

小阿魏丸 山楂肉(三兩) 石鹼(三錢) 半夏(一兩)
上為末,阿魏半兩,醋浸糊丸,白湯下。

小兒疳病,或腹大。

胡黃連(二錢,去果積) 阿魏(一兩半,去肉積) 神曲(二兩,去食積) 黃連(二錢,去熱積)麝香(四粒,通竅)
上為末,每服十二粒,白朮湯下。

〔無〕肥兒丸 治小兒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豎,發熱,無精神。

黃連 神曲(各一兩) 麥芽(炒,半兩) 木香(二錢) 檳榔(三個,不見火) 使君子 肉豆蔻(麵裹煨,各半兩)
上為末,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量兒加減,熟水吞下。

六神丸 治如前証。

丁香 木香 肉豆蔻(用麵裹煨,各五錢) 訶子(煨,去核,半兩) 使君子 蘆薈(研,各一兩)
上為末,以棗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米飲下,食前。

丁奚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無辜、哺露三候,大體相似,輕重立名,宜服十全丹。

十全丹 治丁奚、哺露神效方。

檳榔 枳殼(麩炒) 青皮 陳皮 三棱(炒) 蓬朮(炒) 砂仁(各半兩) 丁香 木香(各一分)香附(一兩)
上為末,神曲糊丸如黍米大。空心食前,米飲下百丸。一方,去香附、砂仁、丁香、三棱、枳殼,加五靈脂、白蔻、使君子、蘆薈、蝦蟆、川芎。

〔世〕治小兒腹如蜘蛛,四肢瘦者。用黑骨雞子破頂,入蜘蛛一枚於內,以濕紙糊竅,用文武火煨熟,去蜘蛛,食其雞子,累效。必數枚方愈。

〔垣〕中滿分消丸 黃連 枳實 濃朴(各五錢) 乾薑 薑黃 豬苓 砂仁 澤瀉 茯苓(各三分) 陳皮 白朮(各一分)半夏(四分) 黃芩(一兩二錢) 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消痞丸 快利之劑。

黃連(半兩) 枳實 黃芩 甘草 人參(各三錢) 濃朴(七分) 乾薑(四分) 橘皮(一錢)薑黃(五分)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隨乳下。

〔丹〕腹脹。

蘿卜子 蘇梗 干葛 陳皮(各等分) 甘草(減半)如食減,加白朮煎服。

〔垣〕升陽滋血湯 二月間,一小兒未滿百日,病腹脹,不大便,二日便瘦弱,遍身黃色,宜升陽氣,滋血和血補血,利大便。

蠍梢(二分) 神曲(三分) 濃朴 當歸(各一錢) 桃仁(十個) 升麻(三分)上作一服,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渣,食前服。

麻黃升麻湯 治小兒面色痿黃,腹脹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兒服之神效。

麻黃(二分) 桂枝(一分) 杏仁 吳茱萸 草豆蔻 濃朴 曲末 羌活(各一分) 柴胡根(五分)白茯苓(一分) 白朮 青皮(各五分) 升麻根 蒼朮 澤瀉 豬苓 陳皮(各一分) 黃連(五分)黃柏(一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一大盞,煎七分,去渣,食前熱服。

〔丹〕寄子年五歲,痘後肚急。

白朮(一錢) 陳皮 木通(各五分) 犀角屑 川芎 白芷 蘇梗 甘草(炙,各三分)
上 咀,水煎服。

〔田〕治腹脹引背,食飲多,漸漸羸瘦黃。可灸脾 二穴七壯,在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黃膽灸三壯。

〔《甲》〕小兒腹滿,不能食飲,懸鐘主之。

丁奚即脹,治見脹門丹溪條。

水腫

〔丹〕白文舉兒五歲,身面皆腫,尿多。

山梔(炒) 桑皮(炒,各一錢) 黃芩(二錢半) 白朮 蘇梗(各一錢半)
上 咀,作三帖,水一盞半,煎至半盞,食前溫服。

〔湯〕退腫散氣方。

赤小豆 陳皮 蘿卜子 甘草(炙,各半兩) 木香(炮,七分)
上為粗末,薑、棗煎服,大小加減。

又方白朮(炒) 木香(炮) 甘草(炙) 茴香(炒) 青皮(各半兩,巴豆三十粒,去膜同青皮炒,去巴豆不用)
上為末,米飲調下。

又方 用錢氏益黃散加木香,去丁香,加蘿卜子,去訶子,為末,大小加減,米飲調下。

〔錢〕腫病腎熱傳於膀胱,熱盛逆於脾胃,脾虛而不能製腎水,反克脾土,脾隨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腫也。若加喘者,重也。何以然?腎水勝而克退脾土,反勝心火,心又勝肺,肺為心克,故喘。或問曰︰心刑肺,肺本見虛,今何喘實?曰︰此有二,一者肺大喘,此五臟逆;二者腎水氣上行,旁侵於肺,故令大喘,此皆難治。

〔《明》〕水氣浮腫︰分水三壯。

〔潔〕疳者小兒病癖,或久吐瀉,醫者妄投轉過之藥,小兒易為虛實,致令胃虛而亡津液,內發虛熱,外消肌肉,一臟虛則諸臟皆弱,其病目胞腫腹脹,痢色無常,漸加瘦瘠,久不痊可。是腸胃有風積,法當宣風散導之後,各依本臟補其母。

〔錢〕諸疳皆依本臟補其母及與治疳藥,冷則木香丸,熱則胡黃連丸主之。疳在內,目腫腹脹,利色無常,或沫青白,漸瘦弱,此冷証也,宜使君子丸。

使君子丸 治臟腑滑及疳瘦,下痢,腹脅脹滿,不思乳食,常服安蟲補胃,消疳肥肌。

濃朴(去粗皮,薑汁塗炙,半兩) 使君子(去殼,一兩,麵裹煨) 陳皮(去白,一分)甘草(炙,銼,半兩) 訶子(半兩。半生半煨,去核) 青黛(半兩,是兼驚及帶熱渴者宜此方,如只臟腑不調不用青黛)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雞頭大。每服一丸,米飲化下。兒生百日以上,三歲以下,服半丸,乳汁化下。元方無青黛。

〔垣〕濃腸丸 治小兒失乳,以食飼之,不能克化,或生腹脹,四肢瘦弱,或利色無常。

陳皮(三分) 麥 (五分) 半夏(三分) 枳殼(五分) 蒼朮(三分) 青皮(二分) 人參(三分)濃朴(二分) 曲末(五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湯送下。忌飽食。

〔《本》〕芎朴丸 治小兒疳瘦,瀉白水,腹脹。

芎 濃朴(各一兩) 白朮(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小彈子大。每服一丸,米飲化下。三歲以下半丸。

〔《聖》〕治小兒無辜疳,肚脹或時瀉痢,冷熱不調。以漏蘆一兩杵為散,每服以豬肝一兩,散子一錢匕,鹽少許,水煮熟,空心頓服。

〔世〕小兒腹大泄瀉,水穀不化,吃食不知飢飽,累效。

神曲(炒) 麥芽(炒) 三棱 青皮 香附 山楂 濃朴 甘草 藿香 枳實 地黃 砂仁 黃連棗子(各等分)
上為末,白湯調下,量兒加減。

〔丹〕一富家子年十四歲,面黃,善啖易飢,非肉不飽,泄瀉一月,來求治。脈之,兩手皆大。怪不甚瘦倦,以為濕熱,當脾困而食少,令反形健而多食,且不渴,予意其疾必疳蟲作痢也。取大便視之,果蛔蟲所為。

適往他處,有一小兒醫在側,教其用治蟲藥治之,禁其勿用去積藥。約回途當為一看診而止痢也,後勿果。至次年春夏之交,其瀉複作,腹不痛而口乾。予曰︰此去年治蟲而不治疳故也。遂以去疳熱之藥,濃煎白朮湯下,三日而瀉止。半月後偶過其家,見其子甚瘦,予教以白朮為君,芍藥為臣,川芎、陳皮、黃連、胡黃連,入少蘆薈為丸,白朮湯服之,半月而止。禁其勿食肉與甜物,三年當自愈。

〔錢〕大蘆薈丸 治疳殺蟲,和胃止瀉。

胡黃連 黃連 白蕪荑(用仁) 蘆薈 木香 青皮 雷丸(破開白者佳,赤者勿用) 鶴虱(微炒,各五錢)麝香(另研,一錢)
上為細末,粟米飲和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一二十丸,不拘時。

胡黃連麝香丸 治疳氣羸瘦,出白蟲。

胡黃連 白蕪荑(仁,各一兩半) 黃連 木香(各半兩) 辰砂(另研,一分) 麝香(另研,一錢)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五七丸至十丸。三五歲以上者,十五丸至二十丸。服無時。

榆仁丸 治疳熱瘦悴有蟲,久服充肥。

榆仁(去皮) 黃連(去鬚,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豬膽七個,破開取汁,與二藥同和入碗內,甑上蒸九分,每日一次,候日數足,研麝香五分,蒸餅湯浸一宿,同和成劑,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無時。

上四方,治瀉而多食,為蟲疳也。

〔錢〕木香丸治時時下利,唇口青白。如聖丸治冷熱疳瀉。(二方並見本條。)
沒石子丸 治泄瀉白濁,及疳利滑腸悶痛。

木香 黃連(各一分) 沒石子(一枚) 豆蔻仁(二個) 訶子肉(三個)
上為細末,飯和丸如麻子大。米飲下十五丸,量兒加減,食前。

〔湯〕休息痢及疳瀉痢,遷延日月,百藥俱試,飲食不妨,便痢不止。用雞子一枚,打破,熔黃蠟一塊如指大,以雞子和炒,空心吃盡,百醫百效,無不獲安。

〔《本》〕小兒疳痢垂死者。取益母草炙食之,取足瘥止,甚佳。

上治瀉而少食,為冷疳也。

獨脹不瀉,治法見脹門。

〔錢〕疳在外,鼻下臭爛,自揉鼻,頭上有瘡,不著痂,漸繞耳生瘡。

〔世〕走馬牙疳神效。乾薑、白礬、棗子,燒焦存性為末,敷患處。

〔田〕鼻疳治法。先用甘草白礬湯洗淨,後糝蘆薈、黃連、黃柏末,日三敷。一方,用米泔洗黃連末敷,日三四次,亦佳。

〔世〕紅鉛散 治走馬疳。

綠礬不以多少,色鮮明者,入乾鍋,用炭火燒鍋赤,傾出,以好酒洒拌勻,再入鍋。如此數遍,色紅研作細末,入麝香少許,先以溫漿水洗漱淨,用指蘸藥,有疳處貼之。

〔羅〕乳香丸 治走馬牙疳如神。

乳香 輕粉 砒(研,各五分) 麝香(少許)上先將乳香研細,入輕粉、麝、砒,共再研勻,用薄紙一韭葉闊,去藥內按過,揉紙少許,丸如黃米大,臨臥將藥填在患處,至明則愈。忌食醬、醋、鹽等物。

〔錢〕蘭香散 治鼻瘡爛。

蘭香葉(燒灰,二錢) 銅青(五分) 輕粉(二字)上末,令勻,看瘡大小乾貼之。

龍骨散 治口疳走馬疳。

砒霜(一字) 粉霜(半錢) 龍骨(一錢) 定粉(一錢半) 龍腦(半字) 蟾酥(一錢半)上先研砒粉極細,次入龍骨等研,次入定粉等同研,每用少許敷之。

〔《經》〕治小兒走馬疳,蝕透損骨,及小小攻蝕必效方。天南星一個,當心作坑子,安雄黃一塊在內,用麵裹燒,候雄黃作汁,以盞子合定,出火毒。去面,研為末,入麝香少許,拂瘡驗。

〔錢〕白粉散 治諸瘡。

烏賊魚骨末(三匕) 白芨末(二匕) 輕粉(一匕)上末,先用清漿水洗,拭過貼之。

〔《山》〕小兒牙疳。用茴香、桔梗燒灰存性敷之,如乾,油調敷。

〔湯〕五福化毒丹 治 鼻,清膈涼血。

玄參 桔梗(去蘆,各一兩) 赤茯苓 人參 牙硝 青黛 甘草(各一錢) 麝香(五分)一方有龍腦五分。

上除麝香,牙硝另研,一處為末,次和青黛等,煉蜜丸如芡實大。金銀箔為衣,薄荷湯化下。瘡疹餘毒,磨生犀角水下。上焦熱壅,口齒鮮血,宣露臭氣,用生地黃汁化下,食後。

〔錢〕大抵疳病當辨冷熱肥瘦,其初病者為肥熱疳,久病者為瘦冷疳是也。冷者木香丸,熱者黃連丸主之。冷熱之疳,尤宜服如聖丸。

胡黃連丸 胡黃連 黃連(各半兩) 朱砂(一分)上二物為細末,研入朱砂末,都填入豬膽內,用淡漿於砂銚子內懸胎煮一飯時久,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食後。一方,加蝦蟆半兩,不燒。

木香丸 木香 青黛(另研) 檳榔 肉蔻(去皮,各一分) 麝香(另研,一錢半) 續隨子(一兩半,炒)蝦蟆(三個,先用繩系晒乾,燒存性)上末,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湯下,食前。

如聖丸 治冷熱疳瀉。

胡黃連 川黃連 白蕪荑(去皮炒,各三兩,一本作一兩) 使君子(去殼,一兩) 麝香(另研,五分) 乾蝦蟆(五個,酒浸,煮成膏)上前藥為末,與膏丸如麻子大。每服人參湯下,二三歲五七丸,以上十丸至十五丸,無時。

〔湯〕小兒冷疳,多渴,好臥冷地,煩躁啼叫,飲食不進,漸成羸瘦,其候難明,有若熱証,但大便滑泄,百藥不效是也。因女子百藥俱試而無偶中者,竟與錢氏木香丸,不數服而愈,自後凡有此証,無不獲驗。

錢氏肝疳,白膜遮睛。

湯氏肝疳,眼白青,兩眼睛癢。

錢氏筋疳,瀉血而瘦,並當補肝,地黃丸主之。(方見勞瘵 即六味地黃丸。)
麝香丸 治小兒一切驚疳等病。

草龍膽 胡黃連(各半兩) 木香 蟬蛻(去頭足,洗淨,各一錢) 瓜蒂 龍腦 麝香 牛黃(各一錢,並各自研)上豬膽為丸如桐子及綠豆大。驚疳或秘或瀉,清米飲送下。小兒五七粒至一二十粒。眼疳,豬肝湯下。疳渴, 豬湯下,豬肉湯下亦得。驚風發搐眼上竄,薄荷湯下一丸,更水研一丸滴鼻中。牙疳、瘡,口瘡,研貼。蟲痛,苦楝根湯或白蕪荑湯送下。百日內小兒大小便不通,水研封臍中。有蟲候,干漆、麝香各少許,並入生油一兩,點溫水化下一大丸。慢驚勿服。

〔《本》〕睡驚丸 治小兒一切驚疳食積風癇之証。

使君子(五十粒) 香墨(棗大,一塊) 金銀箔(各七片) 膩粉(二錢)上先將使君子存性同墨研細,次入金銀箔。乳缽內研,次入膩粉並麝香少許,研令極細,稀糊丸如桐子大,陰乾,每服一丸,薄荷湯磨下。一歲以下半丸。一名青金丹,極效。

田氏涼驚丸治小兒驚熱疳瘦乳癖。(方見驚搐。)錢氏心疳,面黃頰赤,身壯熱,當補心安神丸主之。(方見治虛實法。)湯氏心疳,口內生瘡。

田氏安神丸治心虛疳熱,面黃頰赤,壯熱驚啼,神志恍惚不寧。(方見治虛實法。)
〔湯〕鱉甲散 治疳勞骨蒸。

鱉甲(九肋者,湯浸,用童便塗炙) 黃氏(蜜炙) 白芍藥(各一兩) 生熟地 地骨皮當歸 人參(去蘆,各半兩)
上 咀,每服二錢,水半盞,煎服。

豬肚丸 治骨蒸疳勞,肌體黃瘦。

木香(半兩) 黃連 生地 青皮 銀柴胡(去蘆) 鱉甲(九肋者,湯浸,用童便塗炙,各一兩)
上為末,豬肚一枚,入藥於內,以線纏之,於砂罐內懸胎煮熟,取出細研,豬肚為丸如麻子大,米飲送下,大小加減,不拘時服。

〔無〕龍膽丸 治疳病發熱。

龍膽 黃連 使君子肉 青皮(各等分)
上為末,豬膽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粒,量兒加減,臨臥,熱水下。

上四方,治疳熱。安神丸,甘寒補心。鱉甲散,甘溫補脾。後二方,苦寒瀉脾,瀉濕熱也。

〔世〕烏犀丸 治小兒疳熱,腹內生蟲,肚大,手足疲弱,丁奚 羸。(此方治疳熱如神。)黑牽牛(二兩) 使君子(七錢半) 青皮(二兩) 雷丸(二錢半) 苦楝皮(半兩,一方不用楝皮,用蘆薈錢半) 鶴虱(五錢)上同入鍋內炒焦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三歲兒二十丸,米飲下。食前烏犀丸,食後黃龍丸。

二丁丸治乳癖、食癖、疳熱,如神。(方見癖條。)
〔湯〕疳熱,當服進食丸磨積,仍間服化蟲丸,後服鱉甲散退熱,次服肥兒丸。(進食丸方見癖,鱉甲散方見前。)治疳熱,化蟲丸

白蕪荑 黃連 神曲 麥芽(各炒,等分)上末,糊丸如黍米大。空心米飲下,豬膽汁尤佳。

肥兒丸(方見前腹脹。)上疳熱,當以積熱門參用。如熱有作止者,與潮熱門參用可也。

〔錢〕脾疳面黃腹大,食泥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方見治虛實法。)
〔湯〕脾疳,食不消,胃疳多吐。

〔錢〕大胡黃連丸 治一切驚疳腹脹,蟲動,好吃泥土、生米,不思飲食,多睡吼,臟腑或瀉或秘,肌膚黃瘦,毛焦發黃,飲水,五心煩熱,能殺蟲進飲食,兼治瘡癬,常服不瀉痢。(,泥如切,欲嘔聲)胡黃連 黃連 苦楝子(各一兩) 白蕪荑(去殼半兩,秋初三錢) 乾蟾頭(燒,存性,另研,一分)麝香(另研,一錢) 青黛(另研,一錢半) 蘆薈(另研,一分)上先將前四味為細末,豬膽汁和為劑,每一丸如胡桃大。入巴豆仁一枚,置其中。用油單紙一重裹之,同米一升許蒸,米熟為度,入後四味為丸,少入面,糊丸如麻子大。與十丸或十五丸,清米飲下,食後、臨臥,日三服。

〔垣〕大芫荑湯 又名梔子茯苓湯 。治黃膽土色,(為熱、為濕。)當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知黃色為燥胃經中大熱。)發黃脫落,(知膀胱、腎俱受土邪,乃濕熱之症。)鼻下斷作瘡者。(土逆行,營氣伏火也。)能乳者,(胃中有熱故也。)喜食土者,(胃氣不足。)面色黑者,(為寒為痺。)大便青(屬寒)褐色,血黑色,(熱蓄血中。)間黃色,(腸胃有熱,)治法當滋營潤燥,內除寒熱,外致津液。

山梔(三分) 黃柏 甘草(炙各二分) 大蕪荑(五分) 黃連 麻黃 羌活 柴胡(各三分) 防風(一分)白朮(五分) 茯苓(三分) 當歸(四分)上件銼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

上三方治疳黃食土。前一方寒多者宜服,後二方熱多者宜之。

〔丹〕疳黃食積。

白朮 黃連 苦參 山楂(各等分)上用糊丸如麻子大。食後白朮湯下十五丸。

〔《山》〕小兒疳黃。雞蛋剜一小竅,入巴豆淨一粒,紙糊孔煨熟,去巴豆食之,隔一日再吃一二個。

〔丹〕小兒吃泥。石膏、黃芩、陳皮、茯苓、甘草,白朮,水煎服。

〔《經》〕治小兒吃泥及KT 肚。膩粉一分,用砂糖搜丸如麻子大。空心米飲下一丸,瀉出土瘥。(KT,如掌切,脹也。)
〔錢〕初病疳,津液少者,當生胃之津液,白朮散主之,唯多則妙。

龍粉丸 治疳渴。

草龍膽 定粉(微炒) 烏梅肉(焙) 黃連(各二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麻子大,米飲下一二十丸,無時。

〔湯〕三棱散 治小兒尿白濁,久則成疳,宜疏脾土,消食化滯。

三棱 蓬朮(炒) 益智仁 甘草(各一兩) 神曲(炒) 麥芽(炒) 橘紅(各半兩)
上為末,白湯調下。

〔世〕黃龍丸 治停食,化積磨積。

三棱 蓬朮(各三兩) 青皮 陳皮(各一兩半) 山楂 乾薑(各七錢半) 檳榔(半兩)上晒乾為末,糊丸黍米大。三歲兒每二十丸,食後薑湯下,食前烏犀丸,相間服。此治小兒疳積等証,無不效者。(烏犀丸方見疳熱條。)
〔錢〕膽礬丸 治疳消癖,進食止瀉,和胃追蟲。

綠礬(真者,二兩) 膽礬(真者,為粗末,一錢) 大棗(四十個,去核) 好醋(一升)以上四物,同熬令棗爛,候和後藥︰使君子(去殼,二兩) 枳實(炒,三兩) 黃連 訶子(去核,各為粗末,各一兩) 巴豆(二十七個,去皮,破之)以上五味,同炒黑,約三分乾,入後藥︰夜明砂 蝦蟆(燒存性,各一兩) 苦楝根皮(五錢)以上三味,再入炒候乾,同前四物杵羅為末,同前膏和入臼中杵千下。如未成,旋入熟棗肉,亦不可多,恐服之難化。太乾即入溫水亦可,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溫水下,不拘時。

〔丹〕肥兒丸 治小兒疳積。

蘆薈(另研) 胡黃連(各二錢) 神曲(四錢) 黃連 白朮 山楂(炒,各半兩) 蕪荑(炒,二錢半)
上為末,將蘆薈末拌勻,豬膽汁丸如粟米大。每服六十丸,食前白湯下。

〔《本》〕蘆薈丸 治小兒疳積秘方。

蘆薈 荊芥 黑丑 青皮(各等分)上治炮為末,麵糊丸如粟米大。一歲兒以下一丸,或二丸亦不妨,量大小加減。

〔錢〕肺疳氣喘,口鼻生瘡,當補脾肺,益黃散主之。(方見治虛實法。)腎疳極瘦,身有瘡疥,當補腎,地黃丸主之。(方見勞瘵,即六味地黃丸。)
〔湯〕腎疳,齒爪黑。

上腎疳羸瘦瘡疥治法,當與虛羸門相參用之。

〔錢〕骨疳,喜臥冷地。

〔湯〕木香丸治渴,好臥冷地。

〔世〕五疳保童丸 治小兒乳食不擇冷熱,好餐肥膩,恣食甘鹹,臟腑不和,生疳。

青黛 苦楝根皮 夜明砂 五倍子 蘆薈 黃連 龍膽草 白蕪荑 乾蟾(各一分) 麝香(少)蟬蛻(去嘴爪,一分) 豬膽(大者五個,拌諸藥焙乾)上件粟米煮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三丸,不拘時,米飲下,日三服。忌豬肉。

〔《聖》〕治小兒腦疳,鼻癢,毛髮作穗,面黃羸瘦,益腦。用鯽魚膽滴於鼻中,連滴三五日效。

〔湯〕小兒腦疳者,是胎熱所為,但頭皮光急,頭發作穗,或有頭瘡。腫至囟,囟腫則多損眼。此疾因兒在胎中,母臨月房事不已而成。項軟倒,肥而不瘦。(天柱骨倒也。)附子(生,去皮臍) 南星上末,生薑自然汁調攤貼患處,次服防風丸並瀉青丸。

〔世〕小兒久患疳疾體虛,久不進飲食,患久諸候退,只是天柱骨無力,醫者不識,謂之五軟。用白僵蠶真者去絲炒為末,每服五分或一錢,薄荷酒調下,日三。更須貼藥。

貼藥 生筋散 木鱉子(三個) 蓖麻子(三十粒)上各取肉同研,用一錢,津調,先烘上令熱,貼之。

上疳五軟蓋痿屬也。不若用地黃丸及黃柏龜板之類為愈。

〔世〕小兒無辜疳者,其候面黃發直,時時壯熱,飲食不生肌膚,積經日月,遂致死者,謂之無辜疳也。

言天有鳥,名曰無辜,晝伏夜游,洗浣衣褥,露之經宿,或遇此鳥,飛從上過,將衣褥與小兒穿臥,便令兒有此疾。如禽獸生下有噤蟲,若不速去,當損其命。又腦後有核,初生軟而不覺痛,其中有蟲如米粉,得熱氣漸長大,則筋結定,蟲隨氣血流散,所以停留。子母相生,侵蝕臟腑,肌肉作瘡,或大便泄膿血,致使小兒漸漸黃瘦,頭大發豎,手足細弱,生十二件無辜疾症︰天吊、胡孫噤、鵝口、木舌、懸癰、重 、著噤、臍風、撮口、重舌、乳淵、龜胸。

鱉甲散 鱉甲(醋炙,三分) 檳榔(三個) 沉香(一分) 漏蘆 甘草(炙) 牛蒡子(炒) 使君子 赤芍藥訶子(炮,去核,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半盞,煎六分,去渣溫服。

〔《明》〕多疳者︰囟會(一壯。)瘡蝕齦斷,臭穢沖人︰勞宮(一壯。)
〔錢〕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因大病或吐瀉後,醫又以藥吐下,致脾胃虛弱,亡失津液。

且小兒病疳,皆愚醫之所壞病。假如潮熱,是一臟虛一臟實,而內發虛熱也,法當補母而瀉本臟則愈。假令日中發潮熱,是心虛熱也,肝為心母,法宜先補肝母,肝實而後瀉心。心得母氣,則內平而潮熱自愈。醫見潮熱,妄謂其實,乃以大黃、牙硝輩諸冷藥利之,利既多而不能禁,則津液內亡,漸成疳也。又如癖病發作寒熱,飲水,脅下有形硬痛,法當用藥漸消磨之。醫反以巴豆、 砂輩快藥下之,小兒易虛易實,下之既過,胃中津液耗損,漸成疳瘦。又有病傷寒五六日,間有下証,以冷藥下之太過,致脾胃虛而津液少,即便引飲不止而生熱也,熱氣內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証變諸端,亦成疳病。又有吐瀉久病,或醫妄下之,其虛益甚,津液燥損,亦能成疳也。

小兒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涼乍熱,飲水不止,或喘而嗽,與潮熱相類。若不早治,必成勞疳。以其有癖症,則令兒不食,致脾胃虛而發熱,故引飲也。飲多,即蕩滌脾胃,亡失津液,不能傳化水穀,其脈沉細,益不能飲食,致脾胃虛衰,四肢不舉,諸邪遂生,羸瘦而成疳矣。肥疳即脾疳也,身瘦虛黃乾而有瘡疥,其候不一,種種異端,今略舉言之。目澀或生白膜,唇赤,身乾黃或黑,喜臥冷地,或食泥土,身有瘡疥,瀉青白黃沫水,痢色變易,腹滿,身耳鼻皆有瘡,發鬢作穗,頭大項細,極瘦,飲水,皆其証也。

〔世〕心疳者,苦要驚啼,常只吃水,少食辛味,耳邊有青脈,舌上有焦點者不治。肝疳者,目帶青,左脅下硬,多吐沫,眼、頭黑者不治。脾疳者,肚大青筋,唇口無血色,人中平,下痢不止者不治。肺疳者,咳逆氣急,瀉白水,身上黑斑者不治。腎疳者,要吃咸醋,吃水不住,小便如粉汁,齒黑有瘡,骨出耳乾腦焦不治。

虛羸

〔錢〕虛羸,脾胃不和,不能食乳,致肌瘦,亦因大病,或吐瀉後,脾胃尚弱,不能傳化穀氣。有冷者,時時下痢,唇口青白。有熱者身壯熱,肌肉微黃,此冷熱虛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有証則少服之。熱者胡黃連丸。冬月不可服,如有証則少服之。(虛羸與疳門同治也。木香丸、胡黃連丸方並見疳條。)
〔湯〕小兒疳積,其狀漸黃瘦,拍背如鼓鳴,脊骨如鋸,乃積而生熱成疳也,宜服蘆薈丸、露星膏。

蘆薈丸 龍膽草 黃連 蕪荑(去皮,先炒黃色,次入前二味,一處炒赤色,各一兩)
上為末,另入蘆薈一分,和勻,爛飯丸如黍米大。三歲兒服三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露星膏 黃耆(蜜水炙) 胡黃連 地骨皮 柴胡(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隔宿酒浸,露一宿,次日澄去酒,薄荷湯浸服之。

〔錢〕橘連丸 治疳瘦,久服消食和氣,長肌肉。

橘皮(一兩) 黃連(米泔浸一宿,一兩半)
上為細末。另研入麝香五分,用豬膽七個,分藥入膽內,漿水煮,候臨熟,以針微刺破,以熟為度,煮粟米粥,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加減,無時。(海藏云︰黃連苦燥可以瀉脾火,長肌肉。)
二聖丸 治小兒臟腑,或好或瀉,久不愈,羸瘦,宜常服。

黃連(去鬚) 黃柏(去粗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入豬膽內,重湯煮熟,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加減,頻服無妨。

〔潔〕小兒疳病,肌羸,血氣不足,同大人勞瘵之疾治之。

上以潔古此言論之,不拘冷熱虛羸,皆用四君子、地黃丸與前藥相兼服為得也。

〔聖〕又方 治小兒尸疰勞瘦,或時寒熱。方用鱉頭一枚,燒灰杵末,新汲水下五分匕,立可。

〔《明》〕羸瘦不生肌膚︰胃 (灸一壯。)
〔田〕小兒疳瘦。於胸下骨尖上灸三壯,次於脊下端尾翠骨尖上灸三壯。

小兒疳瘦脫肛,體瘦渴飲,形容瘦悴,諸方不瘥者,取尾翠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壯。

小兒身羸瘦,賁豚腹腫,四肢懈惰,肩背不舉,章門二穴,各灸七壯。

〔世〕母氣不足,則羸瘦肉極。

鶴節

(即虛羸之異名也)
〔湯〕小兒鶴節,由稟賦不足,血氣不榮,肌肉瘦瘠,則骨節皆露,如鶴之足,皆腎虛不生骨髓之故。治法宜錢氏地黃丸加鹿茸、牛膝。

宿食

〔湯〕消食丸 治宿食不消。又名消乳丸

砂仁 陳皮(炒) 三棱(炒) 神曲(炒) 麥芽(炒,各半兩) 香附(炒。一兩)上末,曲糊丸如麻子大。食後白湯送下,大小加減。

七聖丸 三棱 蓬朮 川楝 青皮 陳皮 芫花 杏仁上件等分,先用醋浸芫花一宿,炒漸乾,次入蓬、棱同炒赤色。又入陳、楝等再同炒一處,令微焦,取出為末。前藥如各半兩,杏仁亦用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不用,細研,入巴豆二十粒,去油,和勻,醋糊丸如黍米大。一歲兒常服二丸,臨臥溫熱湯送下,使日間所飧之物,一夜而化,永無疳疾,能使黃瘦子頓作化生兒。今之小兒可去巴豆,只入杏仁,名七聖丸是也。

〔潔〕枳朮丸(方見內傷飲食。)飲食不進,四君子加薑、棗煎。枳實理中丸(方見傷寒。)
〔湯〕痞者,塞也,其病腹內氣結,脹滿壯熱是也。當疏利大便,破結散氣,常服進食丸。

〔《聖》〕甘遂散 治小兒痞結,雖服湯藥暫利,而滯實不去,心下堅脹,按之輒啼,內有伏熱。破結。

甘遂(煨赤) 青皮 黃芩 大黃(炒,各半兩)
上 咀,煎,去渣服,量大小加減,以利則止,用之無不效。

〔湯〕戶部張侍郎小娘子,患此蘊積結聚已經年矣。其候腹滿壯熱,大小便閉,不食,諸醫皆作虛熱潮熱,或作胃寒不食治。然既不食,大小便自然少,又欲作疳熱治。百藥俱試,而無一中,勢已窘迫,招予視之。

問曰︰合服何藥?答曰︰當服甘遂、大黃。張驚駭曰︰前諸醫者皆用補劑,此女不進食久矣,不宜利動腸胃。

予答曰︰信我者生,逆我者死。張曰︰更有無甘遂而次於此藥方者可否?予令即服大承氣湯,二服而愈。次日診之,尚有餘滯積實,其症必過數日而複閉。須服前藥,始可除根。數日後果再閉腹滿痞結,再投此藥,一服而痊。

〔錢〕小兒急欲乳,不能食,由客風熱入兒臍,流入心脾經,即舌濃唇燥,口不能吮乳,當涼心脾。

哺露

〔湯〕哺露者,因乳哺不消,脾胃衰弱,漸不能食,血氣減損,肌肉不榮,柴骨羸露,吸吸苦熱,謂之哺露也,宜麝香進食丸。(方見本條。)

〔湯〕小兒積症︰面黃腫,肚脹,面合臥地,小便如油,多嘔,眼睛黃,腹內虛鳴,多睡眼白黃,赤白痢下,發黃,眼赤,多瀉。

凡有積滯,須辨虛實,況孩兒虛瘦,長短黑白,南北古今不同,不可一概論也。予今之法,實者可服進食丸,虛而微白及疳瘦者,宜服肥兒丸。(肥兒丸方見疳門心疳條為丸如黍米大,兒一歲十丸,飯飲下。)
〔錢〕小兒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是也,當漸用白餅子送下。

白餅子 滑石 輕粉 半夏(湯洗,焙乾) 南星(各一錢,為末) 巴豆(二十四個,去皮膜,水一升,煮水盡為度)上研勻,巴豆後入眾藥,以糯米飯為丸如小綠豆大。捏作餅子,兒三歲以上三五餅,四歲以下一二餅,蔥白湯下,臨臥服。

〔《局》〕進食丸 治乳食不化,心胸脹滿,疳積肚疼。

木香(炮) 枳殼(去白,炒) 當歸 代赭石 朱砂(另研,三錢) 巴豆(去油膜,一錢) 麝香(另研,五分)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一歲二丸,量兒大小加減,米飲送下。

〔《活》〕雙聖丸 治小兒身熱頭痛,飲食不消,心腹脹疼痛,大小便不利,或下重數起。未瘥,可再服。

巴豆(六十個,去皮心膜,研去油) 甘遂 麥門冬(去心,三兩五錢) 甘草(炙,一兩) 朱砂(另研,一錢)牡蠣(二兩) 蕤核(取仁,四兩半,另研)上麥門冬、甘草、甘遂、牡蠣四味為細末,入巴豆、朱砂、蕤仁,合和搗二千杵,更入少蜜搗和極熟旋丸。

兒半歲服如蘇子大,兒一歲服如麻子大,分為二丸。兒二歲服如麻子大一丸,兒三四歲服如麻子大二丸,五六歲服如麻子大三丸。兒七八歲服小豆大二丸,兒十歲微大如小豆大三丸,以雞鳴時分服之。如至日出不下者,熱粥飲數合,投之即下,丸藥皆雙出也。若利甚,濃煎冷粥數合與之即止。

〔錢〕珍珠丸 治小兒一切積聚,驚涎,宿食,乳癖,大小便澀滯,療腹脹,行滯氣。

巴豆仁(十四個,水浸一宿,細研) 木香 白丁香 丁香(各五分) 滑石(二錢) 輕粉(五分,留少許為衣)
上為末,研勻,濕紙裹,燒粟米飯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一丸,八九歲至十五歲服八丸,棗子煎湯,放冷下。如挾風熱難動者,先服涼藥一帖。乳癖者,臨臥服數丸。

〔《本》〕消積丸 治小兒食積氣、濕氣,面黃白多腫,大便黃赤酸臭。

砂仁(十二個) 丁香(九粒) 烏梅肉(三個) 巴豆(去油,三粒)上細末,糊丸如粟米大。三歲以上五六丸,以下二三丸,用溫水下,無時服。大凡小兒身溫壯熱,非變蒸之候,大便白而酸臭,為胃有蓄冷,宜此藥消下,後服溫胃藥。若身溫壯熱,大便赤而酸臭,為胃有蓄熱,宜此藥下,後服涼胃藥,無不愈。(一方有使君子七枚。)
〔丹〕丁香化癖散 治乳癖。

白丁香 密陀僧 硫黃(以上各二錢) 砂(五分) 輕粉(少許)上研細末,每一歲兒服五分,男病女乳調,女病男乳調,出下黑糞為度,後用通膈丸泄之。

〔世〕二丁丸 治小兒乳癖。

白丁香(半兩) 丁香 密陀僧(各一兩) 韶粉(一錢) 硫黃(三錢)上細末,糊丸如小豆大。三歲兒十丸,日晡時米飲下。飲乳者,乳汁下。次日當取下惡物,熱即隨退。加黃鶯屎一錢,尤妙。

〔錢〕紫霜丸 代赭石(細研,水飛,二錢) 杏仁(二十一個,去皮尖) 巴豆(二十一粒,去油心皮膜)
上為細末,飯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十丸,皂莢子湯下,無時。海藏云︰五色加減,並見治法。

〔湯〕驚癖,須用礞石藥方可治之。

上七方治癖皆峻劑。若稍涉虛者,必用四君子及益黃散之類兼服之。

〔《秘錄》〕治小兒氣癖。取三棱針作羹粥,以米面為之,與乳母食。每日取一棗大與兒吃,亦得作粥與羹熱食之。治小兒十歲以下及新生百日,無問癇熱無辜 癖等,皆理之,妙不可言者。

〔田〕小兒癖氣久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門二穴各七壯。章門在大橫外直臍季脅肋端,側臥,曲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居心蔽骨與臍之中,從 ○ 下取病患四指定穴,並灸臍後脊骨中二七壯,無不驗。

脾弱多困

〔海〕脾胃不和,四君子加白朮一倍,薑棗煎。脾困,四君子加木香、砂仁、人參各半錢煎。脾胃虛弱,生氣多困,四君子加炒半夏曲、沒石子等分為末,入冬瓜子少許同煎。

〔《本》〕治脾風多困,用人參散 。入慢驚參用。

人參 冬瓜仁(各半兩) 南星(切片,用漿水薑汁煮存性,一兩)
上為細末,每一錢,水半盞,煎二三分,溫服。

〔潔〕渴有三種︰一者,乘熱積於心脾,煩躁,大渴引飲,宜白湯,謂不因吐瀉大病忽然而作。二者,因久病或取轉過度,致脾虛引飲,宜白朮散。(方見消癉。)海藏云︰治發渴,四君子加干葛、枇杷葉(先以棗湯煮過,炙乾用。)各等分,入木瓜少許,同煎服,亦治虛渴法也。三者,因患濕熱病,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大渴引飲,有表裡症者,宜五苓散主之。

大小便秘

〔《無》〕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脹欲絕者。急令婦人以溫水先漱口了,吸咂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每一處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赤紅為度,須臾自通,不爾,無生意。有此証者,遇此方可得再生矣。

〔田〕生下不大便治法。先以硬蔥針 入肛門,如大便不下,後用牛黃散送朱砂丸,一時自見。

握宣丸 治小兒便難燥結,或服澀藥,腹脹悶亂,命在須臾。可用此丸,不移時大小便自利。

巴豆(一錢半) 硫黃 良薑 附子 檳榔 甘遂(各等分)
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用椒湯洗小兒男左女右手,握之,用綿裹定,看行數多少,置藥洗去不用即止。

〔錢〕郁李仁丸 治襁褓小兒,大小便不通,並驚熱痰實欲得溏動者。

大黃(一兩,酒浸半日,炒乾,為細末) 郁李仁(去皮,研,二兩) 滑石(細研,十兩)上先將郁李仁研成膏,和大黃、滑石,丸如黍米大。二歲兒服三二丸,量大小與之,或乳汁或薄荷湯下,食前。

黃膽

〔潔〕陽黃則大小便赤澀,身熱,是脾土與心火相搏,為陽病,法當先利小便,後下大便。

凡治黃病腹脹,當用茵陳蒿湯調下五苓散。若欲利小便,去大黃;欲利大便,則加大黃之類。

有陽証可服,謂面赤飲水者是也。(茵陳湯、五苓散方俱見傷寒。)
〔湯〕身疼膊背強,大小便澀,皮膚面目齒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利者易治,澀者難治。宜服五苓散加茵陳,煎湯調。又宜服導赤散加茵陳煎或身熱,宜服小柴胡湯。甚者,服承氣湯。

〔田〕小兒身體蒸熱,胸膈煩滿,皮膚如青橘之黃,白睛亦然,濕熱所致也,宜加減瀉黃散 主之。

此藥能退脾土,複腎水,降心火。

黃連 茵陳(各五分) 黃柏 黃芩(各四分) 梔子 茯苓 澤瀉(各三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稍熱服,食前。

〔潔〕陰黃則清便自調,面目及身黃,四肢冷,是脾虛不能製腎水,當用益黃散下使君子丸。(益黃散方見治法,使君子丸方見疳。)淡黃白者,胃不和也,平胃散、調中丸。渴者人參白朮散。(平胃散方見泄瀉。調中丸方見腹痛,人參白朮散方見消渴。)月裡生黃(見胎驚條。)
〔《明》〕飲水不渴面黃︰陽剛穴(一壯。)
〔錢〕黃相似︰身皮目皆黃者,黃病也,身痛膊背強,大小便澀,一身盡黃,面目指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黃,渴者難治,此黃膽也。此一証多發於大病後。又有一証,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黃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黃者,胎黃也。又書云︰諸疸皆熱,色深黃者是也,若淡黃兼白者,胃怯不和也。

梔子柏皮湯 治傷寒身黃發熱。

梔子(八枚) 黃柏(一兩) 甘草(炙,半兩)上水煎,去渣,溫服。

犀角散 治小兒黃膽,一身盡黃。

犀角(一兩) 茵陳 干葛 升麻 龍膽草 生地(各半兩) 寒水石(七錢半)
上 咀,白水煎服。

一方 治小兒忽發黃,面目皮肉盡乾黃。以干葛汁和蜜調服。(《袖珍方》無干葛,用栝蔞。)
連翹赤小豆湯 治小兒傷寒發熱身黃。

麻黃 連翹 甘草 生薑 赤小豆 生梓白皮(各二兩) 杏仁(四十個) 大棗(十二個)
上 咀,水煎服。一方,生小麥苗,搗汁服之,立效。

消食丸 治小兒脾胃不和。常服寬中快氣,消乳食,正顏色。

砂仁 陳皮 三棱 蓬朮 神曲(炒) 麥芽(炒) 香附(米泔浸,炒) 枳殼 檳榔 烏梅(各半兩) 丁香(二錢半)
上為末,麵糊丸如綠豆大,食後,紫蘇湯下二三十丸。

茯苓滲濕湯 治小兒黃膽,寒熱嘔吐,而渴欲飲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得安臥,不思食飲。

茯苓(五分) 澤瀉(三分) 茵陳(六分) 豬苓 黃芩 黃連 山梔 防己 白朮 蒼朮 陳皮青皮 枳殼(各二錢)
上 咀,水煎,徐徐溫服。

〔丹〕治小兒吐瀉,黃膽。

三棱 蓬朮 青皮 陳皮 神曲 麥芽 黃連 甘草 白朮 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溫水調服。若傷乳食吐瀉加山楂;時氣吐瀉加滑石;發熱加薄荷。

瓜蒂散 治小兒忽發心滿堅硬,腳手心熱,變為黃膽。不急治,則殺人。

瓜蒂(七個) 赤小豆(七粒) 秫米(七粒)
上為末,用一字,吹兩鼻內,令黃水出。餘末盡水調服之,得吐出黃水即愈。一方,瓜蒂一兩,赤小豆四兩,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服。藥下即臥,當吐清黃汁為效。虛者不宜服。

腹痛

〔湯〕小兒腹痛曲腰,乾哭無淚,面青白,唇黑,肢冷,為盤腸內吊。凡有此証,急煎蔥湯淋洗其腹揉之,蔥熨臍腹間。良久,尿自痛中出,其疼立止。續次服藥。

乳香 沒藥(各少許透明者,細研)上件,木香一塊,於乳缽內磨,水一分,滾數沸,調乳、沒末。

此藥只一服效。

〔錢〕鉤藤膏 治小兒腹中極痛,乾啼後偃,名盤腸內吊。

乳香(研) 沒藥(研) 木香 薑黃(各四錢) 木鱉子仁(二十一個)上先將後三味同為細末,次研入上二味,煉蜜和成劑,收貯。每一歲兒可服半皂子大,餘以意加減。

煎鉤藤湯化下,無時。次用魏香散。

魏香散 蓬朮(半兩) 阿魏(一錢)上先用溫水化阿魏,浸蓬朮一晝夜,培乾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煎紫蘇米飲,空心調下。

〔無〕蒜乳丸 治冷証腹痛夜啼。

大蒜(一棵,慢火煨香熟,研爛) 乳香(另研,五分)上研,為丸如芥菜子大。每服七粒,乳汁送下。

上四方,治寒腹痛,屬盤腸內吊,其候曲腰乾哭是也。

〔錢〕胃虛冷,面 白色,腹痛不思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若不下利者,調中丸主之。(益黃散治下利而痛也,調中丸治不利而痛也。)
調中丸 白朮 人參 甘草(炒,各半兩) 乾薑(炮,四錢)
上為細末,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食前,溫水下。(海藏云︰仲景理中例也。)
當歸散 凡小兒夜啼者,臟寒而腹痛,面青手冷,不吐乳是也,宜此方。服之效。

當歸(去蘆頭) 白芍藥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桔梗 陳皮(各一錢)
上 咀,煎五分,時時少服愈。

上三方,治寒腹痛,屬胃虛,其候不思食是也。

熱痛亦啼叫不止,夜發,面赤唇焦,小便赤黃,與三黃丸、人參湯下。(三黃丸方見發熱法。)
〔丹〕腹痛夜啼。服牛黃丸如豆大,乳化吃之,於臍下書田字,立安。(《聖惠方》)
〔錢〕積痛,口中氣溫,面黃白,目無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當磨積,宜消積丸。甚者白餅子下之。後和胃,用白朮散。(消積丸、白餅子方見癖。白朮散方見消渴。)
〔丹〕食積腹痛硬。必用紫蘇、蘿卜子之類。

〔世〕小兒好吃粽成腹痛。用黃連、白酒藥等分,為丸服。

〔湯〕三棱散 治積氣肚痛。

砂仁 甘草 益智(炒,去殼) 三棱 蓬朮 青皮(炒,各等分) 為末,白湯點下。

蟲痛,面 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發痛有時,安蟲散主之。小兒本怯者,多此病。

(田氏云︰蟲痛,啼哭俯仰,坐臥不安,自按心腹,時時大叫,面無正色,或青或黃,唇白。又目無精色,口吐涎沫,此為蟲痛。)
〔錢〕安蟲散 治小兒蟲痛。

胡粉(炒黃) 鶴虱(炒黃) 川楝子(去皮核) 白礬(枯,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大者五分,米飲調下,痛時服。

〔湯〕治蟲動,痛極不可忍。用干漆半兩,檳榔一枚生用,窯老一塊,再 細研,三件一處為末,空心熱酒調,良久,取下蟲,立愈,驗。(窯老,恐窯中 過泥物也。)又方 用干漆一兩,搗碎,炒令煙盡出,用新汲水入生麻油,空心調下。

〔錢〕安蟲丸 治上中二焦虛,或胃寒蟲動及痛。

干漆(炒煙盡,二分) 雄黃(一分) 巴豆霜(一錢)
上為細末,糊丸如黍米大,量兒大小服之。取東引石榴根煎湯下,或苦楝根,或蕪荑湯下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發時服。

蕪荑散 主治同前。凡小兒痛時,便高聲啼叫,人中上鼻頭唇口一時黑色,脈法當沉弱而弦,今反脈大,是蟲症也。

白蕪荑 干漆(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五分,或一錢,米飲調下,發時服。

〔丹〕蛔蟲。用苦楝根為君,佐以二陳湯煎下。

〔錢〕積痛,食痛,虛痛,大同小異。惟蟲痛者當口淡而沫自出,治之隨其症用藥。蟲與癇相似,小兒本怯故胃虛冷,則蟲動而心痛,與癇症略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安蟲散主之。

辛氏女子五歲,病蟲痛。諸醫以巴豆、干漆、 砂之屬治之,不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俯仰,睡臥不安,自按心腹,時大叫,面無正色,或青或黃,或白或黑,目無光而慢,唇白吐沫。至六日,胸高而臥轉不安。召錢至,錢詳視之。用蕪荑散三服,見目不除青色。大驚曰︰此病大困,若更加瀉,則為逆也。至次日,辛見錢曰︰夜來三更果瀉。錢於瀉盆中看,如藥汁,以杖攪之,見有丸藥。錢曰︰此子肌濃,當氣實,今証反虛,不可治也。辛曰︰何以然?錢曰︰脾虛胃冷則蟲動,而今反目青,此肝乘脾。又更加瀉,知其氣極虛也。

而丸藥隨糞下,即脾胃已脫,兼形病不相應,故知死病。後五日昏篤,七日而死。

鵝口

〔湯〕《巢氏病源》鵝口候者,小兒初生,口裡白屑,滿舌上如鵝口,故曰鵝口。此乃胎熱,而心脾最盛,熏發於口也。治用發纏指頭,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時,黃丹 出火氣,摻於舌上。(葛氏方。)如用前法,其舌上白屑不脫,可煮栗 汁令濃,以綿纏指頭拭之。若春夏無栗 子,可煮栗木皮,如用井花水法。

小兒初出腹,有連舌,下有膜如石榴子者,中隔連其舌下,後令兒言語不發,舌不轉也。可以爪甲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燒髮灰敷之,即止。

口瘡

(見心主熱門)

口噤

〔田〕大人小兒,口噤不開,牙關緊者,諸藥無效。天南星末一錢,腦子少許,相和研勻。用指蘸生薑自然汁,蘸藥於左右大牙根上擦之,立開。

〔丹〕初生口噤不開,不收乳。用赤腳蜈蚣,去足炙末,豬乳汁調下五分,三四服愈。

〔《聖》〕小兒生下七日口噤。牛黃些少,竹瀝調下一字,以豬乳滴口中。

口噤搐鼻法。用鬱金、藜蘆、瓜蒂為末,水調搐之。

滯頤

(口角垂涎是也)
〔肅〕清心導痰丸 治舌縱涎下。(方見大人門。曾用甚妙。)
〔湯〕小兒滯頤者,多涎流出,積於頤上,此由脾胃冷,涎多故也。脾之液為涎,緣脾胃虛冷,不能製其津液,故流出於頤,法當補脾。(按《內經》云︰舌縱涎下皆屬熱。此恐湯氏之偏見,今兩存之,以備參考。)張渙 溫脾丹 治滯頤效。

白朮 青皮(各半兩) 半夏曲 丁香(各一兩) 乾薑(炮,半兩)
上為細末,糊丸如黍米大,一歲兒十丸,二歲二十丸,米飲下。

臍風撮口

〔錢〕小兒洗浴,拭臍不乾,風入作瘡,令兒撮口,甚者是胃虛,氣不和,口頻撮,調氣益黃散 主之。

赤腳金頭蜈蚣(一條) 蠍尾(四尾) 僵蠶(七條) 瞿麥(五分)
上為末,先以鵝毛管吹豆大入鼻內,嚏噴啼叫可醫,更用薄荷湯下。

〔錢〕柏墨散 治斷臍後為水濕所傷,或 袍濕氣傷於臍中,或解脫,風冷所乘,致令小兒四肢不和,臍腫多啼,不能乳哺,宜速療之。

黃柏 釜下墨 乳發(燒,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敷之。

〔丹〕臍風。濕鹽二兩,豉二合,杵成餅子如錢,炙熱,熨臍上安。又,以黃柏末敷之。

〔姚〕小兒臍腫。桂心炙熱熨之,日四五。

〔《秘》〕臍風瘡。用年久東壁泥,研,敷之。

〔《聖》〕臍風久者成瘡,不乾,伏龍肝敷之。又,馬齒莧,燒葉末敷之。(《千金方》)
〔《子母》〕治小兒臍赤腫。杏仁杵如脂,敷臍腫上。

〔《聖》〕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並赤腫。用枯白礬,研細,敷之。

〔世〕治嬰兒因剪臍傷外風,致瘡不乾,用白礬、 白龍骨各等分,同為末,每用少許敷之。又方,綿燒灰,研細,每少許乾摻之。

〔丹〕撮口。夜合花枝煮汁,拭口並洗,愈。

〔田〕撮口治法,用白僵蠶為末,蜜調塗兒穀道。又,牛黃一錢,竹瀝一合,時時抹口中即瘥。

〔無〕小兒初生一七日內,忽患臍風撮口,百無一效,坐視其死,良可憫也。有一法,世罕知者,凡患此証,看兒齒齦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狀,以溫水蘸熟帛裹指,輕輕擦破,即開口便安,不藥神效。

小兒初生,臍風撮口,諸藥不效者。灸然谷,穴在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可灸三壯,針入三分,不宜見血,立效。

〔《甲》〕臍風,目上插,刺絲竹空。

〔《明》〕臍腫︰腰對臍骨節間。(三壯。)
〔世〕臍風撮口,在百日內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