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癥瘕癖諸證門
癥瘕積聚痞血血蠱總括
1.五積六聚分臟腑, 七癥八瘕氣血凝, 癥積不動有定處, 瘕聚推移無定形. 痞悶不宣氣壅塞, 未成堅塊血瘀名, 蓄久不散成血蠱, 產後經行風冷乘.
【註】五臟氣積, 名曰積, 故積有五證. 六腑氣聚, 名曰聚, 故聚有六證. 難經有心, 肝, 脾, 肺, 腎五臟之積, 而無六聚. 蓋以積為血病,而聚為氣病也. 故李杲有五積丸方治法. 「巢氏病源」載七癥八瘕,但有八瘕名證, 而無七癥病形. 其他方書亦不概見. 大抵又以癥為氣病, 而瘕為血病也. 夫病皆起於氣, 也氣聚而後血凝, 不必過泥於黃, 青, 燥, 血, 脂, 狐, 蛇, 鱉等名, 但以牢固不移有定處者 ,為癥為積; 推移轉動, 忽聚忽散者為瘕為聚可也. 故曰: 癥者: 徵也,言有形可徵也. 瘕者, 假也, 言假物成形也. 若夫痞者, 痞悶不通,氣道壅塞之謂也. 瘀血者, 血瘀腹中未成堅塊也. 蓄之既久, 必成血蠱矣. 凡此諸證, 皆有新產之後, 經行之時, 不知謹避, 以致風冷外襲, 邪正相搏, 結於腹中而成也.
癥瘕證治
大七氣湯
2.婦人一切癥瘕病, 上下攻疼七氣湯, 藿香益智稜莪朮, 甘桔青陳肉桂香.
【註】婦人一切癥瘕, 隨氣上下攻築疼痛者, 宜大七氣湯. 其方即藿香葉, 益智仁, 京三稜, 蓬莪朮, 甘草, 桔梗, 青皮, 陳皮, 肉桂心,木香也.
食癥證治
烏藥散
3.經行產後食生冷, 臟氣相搏結塊形, 牢固不移日漸長, 開滯消積溫散行. 烏藥散烏桃莪朮, 木香當歸青桂心.
【註】婦人經行, 產後貪食生冷之物, 與臟氣互相搏聚, 結成堅塊,牢固不移, 日漸長大者, 治宜開滯消積, 用烏藥散. 即烏藥, 桃仁,莪朮, 木香, 當歸, 青皮, 桂心, 以溫散之自癒.
血癥證治
血竭散
4.乘臟虛兮風冷乾, 飲食內與血相搏, 因成血癥堅牢固, 脅腹脹痛熱而煩, 少食多忘頭汗出, 血竭歸芍蒲桂延.
【註】婦人產後經行之時, 臟氣虛, 或被風冷相乾, 或飲食生冷, 以致內與血相搏結, 遂成血癥. 牢固不移, 脅腹脹痛, 內熱心煩, 食少善忘, 但頭汗出者, 宜用血竭散, 即血竭, 當歸, 赤芍, 蒲黃, 桂心,延胡索也.
痞證治
助氣丸
5.三焦痞滿胸膈悶, 氣不宣通助氣清, 白朮三稜蓬莪朮, 枳殼檳榔香與陳.
【註】婦人胸膈痞悶, 謂之痞. 由於氣壅不宣所致, 宜助氣丸, 即青皮,白朮, 三稜, 莪朮, 枳殼, 檳榔, 木香, 陳皮, 為丸服也.
積聚證治
開鬱正元散
6.積聚通用正元散, 苓朮青陳麴麥延, 香砂海粉查甘桔, 痰飲食積血氣摶.
【註】五積六聚, 乃痰飲食積, 氣血摶結而成, 通用開鬱正元散. 其方即茯苓, 白朮, 青皮, 陳皮, 神麴, 麥芽, 延胡索, 香附, 砂仁,海粉, 山查, 甘草, 桔梗也. 用以健脾消食, 化痰滲飲, 理氣和血,則積聚未有不癒者矣.
瘀血血蠱證治
桃奴散
7.腹中瘀血未成形, 面黃發熱腹脹疼, 產後經來風冷客, 血室之內有瘀停. 產後惡露失笑散, 經閉瘀凝玉燭攻, 血蠱桃奴豭鼠糞, 延桂砂香附五靈.
【註】婦人產後經行之時, 傷於風冷, 則血室之內必有瘀血停留, 未成堅塊, 故不名癥瘕也. 其人必面色萎黃, 臍腹脹痛, 內熱晡熱. 若產後惡露不行者, 宜失笑散; 若經閉不通, 瘀血凝聚者, 宜玉燭散.瘀血不行, 蓄之既久, 必成血蠱, 宜用桃奴散, 即桃奴, 豭鼠糞, 延胡索, 桂心, 砂仁, 桃仁, 香附, 五靈脂也. 豭鼠糞, 一名兩頭尖,即雄鼠屎. 桃奴, 即桃樹上未成不落之乾桃子也.失笑散方 見首卷崩漏 玉燭散 方見首卷匯方內
癖疝證總括
8.臍旁左右一筋疼, 突起如弦?? 證明, 僻在兩肋名曰癖, 高起如山疝病稱, 必引少腹腰脅痛, 三證皆由風冷成, 或作或止因寒發, 痛時方見不痛平.
【註】婦人臍之兩旁, 有筋突起疼痛, 大者如臂, 小者如指, 狀類弓弦者, 名曰?? 癖. 在兩肋之間者, 名曰癖. 若小腹牽腰脅, 疼痛高起者, 謂之疝. 名雖有三, 其實皆因風冷客於胞中而然, 故其發作皆因再受風冷. 發則痛, 痛則見, 不痛則平復如初也.
癖證治
蔥白散
9.婦人?? 癖腹肋痛, 風冷血氣結而成, 蔥白四物參苓枳, 桂朴薑香青莪稜, 茴香麴麥苦楝子, 蔥鹽煎服訶黃斟.
【註】婦人?? 癖腹肋疼痛者, 皆因風冷與氣血摶結而成, 宜用蔥白散溫散之. 其方即四物湯加人參, 茯苓, 枳殼, 肉桂, 厚朴, 乾薑,木香, 青皮, 莪朮, 三稜, 茴香, 神麴, 麥蘗, 苦楝子, 蔥白, 食鹽煎服也. 大便結燥, 去鹽加大黃; 如大便自利加訶子.四物湯方 見首卷匯方內
疝病證治
當歸散
10.婦人疝病氣攻衝, 脅腹刺痛當歸芎, 鱉甲吳萸桃仁芍, 桂榔青木大黃蓬.
【註】婦人疝病, 攻衝刺痛, 多因風冷寒濕客於胞門血室, 故其病皆屬厥陰肝經, 宜當歸散. 即當歸, 川芎, 鱉甲, 吳茱萸, 桃仁, 赤芍,肉桂, 檳榔, 青皮, 木香, 大黃, 蓬莪朮也.
治諸積大法
11.形虛病盛先扶正, 形證俱實去病急, 大積大聚衰其半, 須知養正積自除.
【註】凡治諸癥積, 宜先審身形之壯弱, 病勢之緩急而治之. 如人虛,則氣血衰弱, 不任攻伐, 病勢雖盛, 當先扶正氣, 而後治其病; 若形證俱實, 宜先攻其病也. 經云: 大積大聚衰其半而止, 蓋恐過於攻伐,傷其氣血也. 羅天益曰: 養正積自除, 可謂得經旨者矣.
癥癖積痞血蠱門匯方
1.大七氣湯三稜 莪朮 ( 各煨, 切 ) 青皮 ( 去穰 ) 陳皮 ( 去白 ) 木香 藿香 益智仁 桔梗 肉桂 甘草 ( 炙 ) 各七錢半上?? 咀, 每服五錢. 水二盞, 煎至一盞, 食前溫服.
2.烏藥散烏藥 莪朮 桂心, 當歸 ( 炒 ) 桃仁 青皮 木香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二錢, 熱酒調下.
3.血竭散真血竭 ( 如無, 紫礦代 ) 當歸 赤芍 蒲黃 延胡索上等分, 研細頻篩, 再研, 取盡為度. 每服一錢, 用童便合好酒半大盞, 煎一沸,溫調下. 方產下時一服, 上床良久再服, 其惡血自循經下行, 不致衝上,免生百病.
4.助氣丸京三稜 蓬莪朮 ( 二味各用濕紙包, 灰火中煨透. 切片) 各二斤 青皮 ( 去白 ) 陳皮 ( 去白 ) 白朮各十五兩 枳殼 ( 麩炒,去穰 ) 檳榔 木香各十?
上為末? 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滾水下.
5.開鬱正元散 白朮 陳皮 青皮 香附 山查 海粉 桔梗 茯苓 砂仁 延胡索 麥芽 ( 炒 ) 甘草 ( 炙 ) 神麴 ( 炒 ) 各等分上剉, 每服一兩, 生薑三片, 水煎服.
6.桃奴散桃奴 ( 炒 ) 雄鼠糞 ( 炒, 兩頭尖者是 ) 延胡索 肉桂 五靈脂 香附 ( 炒 ) 砂仁 桃仁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三錢, 酒調下.
7.蔥白散當歸 熟地 赤芍 川芎 人參 茯苓 枳殼 肉桂 厚朴 乾薑 木香 青皮 莪朮 三稜 茴香 神麴 麥芽 苦楝子 各等分
上末, 加蔥白三寸, 食鹽五分, 煎服三錢. 大便結燥, 去鹽加大黃.便自利加訶子.
8.當歸散當歸 川芎各二錢 鱉甲 ( 醋炙 ) 三錢 吳茱萸 桃仁十五粒 赤芍 肉桂各一錢 檳榔 青皮各八分 木香 莪朮 川大黃各七?
上為末? 每服一錢. 水一盞, 入乾燕脂一錢, 同煎六分, 食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