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咳失音,脈右部向內極微而澀,水竭金枯之象。姑變法治之。

炒熟地 麥冬 川貝 敗叫子 海參 梨汁 紫菀 蟬衣加雞子清一個,囫圇煎。

另方 豬肺一個煮爛,俟臥後將醒,不可開口說話,取肺及桐城秋石少許,食之即睡。

失血咳嗽盜汗,從陰虛治。

黃耆 北沙參 炒棗仁 麥冬 北小麥 生牡蠣 南棗胃寒不能食。

河車一具,重湯煮,收入菟絲餅末四兩,焙燥為末。

鹿角膠(四兩) 蛤蚧(一對) 製附子(一兩) 補骨脂(二兩) 製白朮(斤半) 南棗(半煎膏丸。

腹滿發黃,惡寒舌白,多食即脹。

陳香櫞挖去蓋,入砂仁二錢,仍用蓋合上,用水和東壁土,存性取出,去泥研末,即將東壁土一撮,煎湯送下一錢,用糠火煨。

牙齦腫痛,左尺弦搏之象稍緩,水中之火漸戢。

大補陰丸加犀角 藕汁 生牡蠣 人中白 骨碎補 丹皮(炒炭) 蘆根 敷藥石膏 廉珠 人中白 金絲草灰 土貝 青黛 生赤小豆研末。

酒濕侵絡。肩 酸麻,留著不去,肺受其傷,痰中亦帶血矣。絡脈既傷,郁而成熱,清補不可廢也。

細生地 地骨皮 料豆衣 白扁豆 絲瓜筋 炒黑新絳 米仁 柿餅灰

氣急脈數久咳,內熱盜汗,用虛損法。

生精羊肉(一兩,煎湯去油) 黃耆(蜜水炙) 土炒當歸 炙鱉甲 製白朮 北沙參 淡天冬 懷山藥

鼓舞胃氣。

炒松黃鱔 參條 炒香焦朮 梨汁 白荷花露 南棗 大麥仁丸方黃鱔(六兩) 淡菜(六兩) 五味(一兩) 黨參(二兩) 蓮肉(二兩) 山藥(二兩) 麥冬(二兩) 玉竹(二兩) 米仁(二兩) 梨膏(四兩)為末,黃精二兩,南棗二兩,去皮核,同梨膏搗丸。

服藥後,血止而口中之熱亦去,亦稍見效矣。而食不加增,膿亦未除。詢其所得之証,則自齒中出血之日始,則非一日矣。使投六七劑,而即掃除痼疾,恐扁倉亦謝不敏也。今姑用王良詭遇之法以試之何如。

炒熟地 龜板 骨碎補 黃柏 生牡蠣 人中白 旱蓮草 夏枯草 犀角 蘆根 野菊根紅曲 黃鱔 蒸白朮 楂炭 小赤豆

鬱結傷肝,肝火上侵肺絡,故痰中見血。治從肺肝兩經清理。

阿膠 白芨末 雞子清 白棉紙灰 炒黑側柏 料豆衣 炒柿餅氣下陷,肛門似墜,下鮮血,用補中升陽法。

四君子湯加升麻 柴胡 砂仁 木香 鯽魚末(用礬五分入腹中,縫好,泥塗,煨存性)

血症屢發,於滋養中寓堵截法。

炒熟地 麥冬 北沙參 川斛 女貞子 料豆衣 茜草 側柏 白芨 牡蠣 藕節灰

汗泄太過,津傷口燥,究竟邪未得清,咳猶未除。夫邪在手經,本非重症,止宜以輕劑調之足矣。

枇杷葉 南沙參 杏仁 川貝母 霍石斛 南花粉 玉竹 水梨皮

真陰虧損,火炎為患,用滋降方。

熟地 河車 龜板 石決明 川斛 犀角 廉珠 黃柏 人中白 蓮須 淡天冬 丹皮 炭黑山梔 金櫻子 芡實 夏枯草煎膏和丸。

耳內流膿,昔人謂之腎疳,用六味丸加味治。今用其法,兼清少陽。

六味丸加桑螵蛸 黃甘菊 山梔 石決明 桑葉 黃柏(鹽水炒)豬脊髓、芡實、粥為丸。

診脈左澀滯,右弦滑,飲邪為患。肝鬱不舒,若以燥藥治水則陰陽,以滋藥養肝則飲滯,皆非策也。議用加減當歸四逆,以養肝而利水,健脾運痰。

蒸于朮 霞天曲 酸棗仁 茯神木 半夏 橘紅 石決明 辰砂 砂仁 沉香 淡菜膠丸。

痰喘而見血燥,藥難於進矣,變法治之。

淡菜 霞天曲 青鹽陳皮 川貝 生蛤殼 蛤蚧藕粉和丸。

脈小微數,真陰不足,今既見血,旋複咳嗽,久爍肺金,不能無慮。溫燥不可進,姑從金水二藏治之。

炒熟地 麥冬 料豆衣 北沙參 霍石斛 山藥 藕丸方鰻鯉丸加獺肝 人中白 熟地 川貝 全鱉 側柏葉 女貞子(旱蓮草汁蒸晒) 用十大功勞六斤,淡菜八兩,紅棗四兩,煎膏丸。

診脈,右部虛軟無力,左足內踝腫漸大,此足三陰經脈所行之處,藏真虧損何疑。議用峻補方。

六味丸加河車 杜仲 菟絲子 川續斷 五味子 麥冬 牛筋 鹿筋 黃柏用黃牛骨髓、羊骨髓、豬脊髓、精羊肉煎湯。入淡菜同熬膏丸。

休息痢已久,但其為痢也,與尋常之痢有異。其始先下濁水,後則下燥糞,所謂濁水燥糞,皆微帶紅色,水與糞各行,全不混入。故其燥愈甚,而水竟獨行其事也。夫渣滓之下,由於大腸,先從小腸而下,小腸屬火府為丙,大腸屬津液,屬金為燥,火性急速,故水速於下。

金性燥,故糞結且硬也。治宜益脾陰以潤大腸之燥,並緩火性,使勿速下,庶與病機有裨。

生甘草 紅曲 料豆衣 鴨血 茯苓 琥珀屑豬大腸煮爛和丸,夜服威喜丸。

脈左弦,右關上半主胃,亦見弦象,合之於左部,則血之下也。因乎肝火,而胃脘之病,亦因之而起。治在肝胃。

生白芍 炙草 沉香汁 藕節灰 蘇梗汁 金柑皮 荊芥炭 楂炭 炒黑石耳子 炒黑荷蒂

脈右尺舉按少力,左關弦,肝火易動,動則主疏泄,精泄不固,有自來矣。右尺主腎中之陽製于朮 菟絲餅 麥冬 川斛 遠志炭 沙蒺藜 杜仲 巴戟肉 黃甘菊 丹皮炭 米久咳鼻衄,內熱口渴。

炒熟地 麥冬 料豆衣 丹皮 犀角 花粉 青蒿子 淡菜 山藥 蓮肉藕汁和丸。

夢泄先傷其陰,故足跟腫痛,更兼下痢口渴,是真陰再竭矣。據述微惡寒,仲聖以此屬少陰病,則從厥少治,又何疑?
燒黑鹿角霜 生菟絲子 炒黑骨碎補 炒松牛筋 金毛狗脊 沒石子 木瓜

據述,吐血在二月至六月方止,血止發熱,如火後漸止。今又發熱,推測病情,尚是伏暑,失血後,邪乘虛入營分,久而複發,竟有熱入血室之意。仲聖陽明篇原有此條,正可援其例

鮮地骨皮 桑根白皮 青蒿汁 水梨汁 蟬衣 蘆根 生甘草加三甲煎。

瘧已四月,傳入三陰,纏綿不已,用搜絡法。

三甲煎加蒸于朮 黨參 青蒿 歸身 牡蠣 炙草 薑 棗

足冷肢麻,面有風塊,又惡風脈沉細。前方滯而少通,宜與當歸四逆湯。

本方去棗加附子 生薑三瘧四載,寒輕熱重,嘔逆腰痛。此腰痛瘧系少陰也。宜治少陰兼理少陽。

鹿角霜 杜仲 續斷 半夏 生鱉甲 生薑

衝脈為病,治宜鎮逆。

炒熟地 紫石英 坎 鹿角膠 杞子 金鈴子 肉桂 小茴香 生杜仲粉 菟餅 沉香屑

木火旺令,肝木乘陽氣之浮,直沖清道,血遂上溢,脈左部弦急,宜從肝治。

炒熟地 生左牡蠣 沙參 料豆衣 側柏葉 山藥 鴨肝

經閉半年,腹腫未消,脾虛,肝乘中焦,營氣失職,經何由而至。今又客邪侵肺,咳嗽間作,宜兼理之。

當歸 白薇 丹參 丹皮 川貝 桔梗 楂炭 生麥芽

食隨痰出,噎時頗痛,用鎮降方。

靈磁石 代赭石 海浮石 月石研細。

旋複花 夜合花 枇杷葉 蜜煎成調入前藥末。

複診。

雞谷袋 戌腹糧(漂炒) 月石加油和蜜調服。

疝氣時作痛脹。

六味丸加柴胡梢 獨活 肉桂 吳茱萸

脈數,肌肉消爍,痰咯不和,有虛損之象,先進清補之劑。

北沙參 淡菜 甜杏仁 川貝 白扁豆 青鹽陳皮 水梨汁

心腎不交,無寐,陰不製陽,陽強易動,與坎離交媾法。

熟地 龜板 牡蠣 建蓮肉 酸棗仁 茯神 遠志 黃柏痰哮有年。

六味加杏仁霜 川貝 橘紅 蛤蚧

素患精虛遺泄,今春始發潮熱,半夜方止。初則捫之而熱,後則熱及骨髓矣。此系腎虛,複感冬寒,以感輕,故發亦不甚耳。

炒熟地 桂枝 生牡蠣 龍骨 茯神 白芍 煨薑 炙草 淮小麥 南棗肉

左脅掣痛,筋脈不舒,絡虛氣攻所致。

旋複花東加當歸 蘇梗汁 沉香汁額上脹,鼻息不通,牙關頰車開闔不利。此乃足陽明交會之地,據述喉腫之後起。宜從陽明治,而開闔不利,是挾風使然。

葛根 犀角 生地 丹皮 杏仁 桔梗 連翹 山梔 白芷 蒼耳

食之吐,因於不運,非盡由肝也。姑與消補方。

焦朮 枳實皮 木香汁 砂仁 雞內金 炒歸身 沉香汁 紅曲 陳皮 茯苓 炒芝麻

食不足,則氣滯而支,兩脅脹斯作矣。議兩調之。

旋複花東加雞谷袋(末) 沉香(末) 紅曲(末) 麥芽(末) 焦滯 橘絡 藕粉(研) 楂炭湯泛丸。

交夏至後腹脹,一陰生而肝邪為患也。當與當歸四逆湯。

本方加杞子炭 小茴香 去棗

額顙著寒則嚏,清涕隨流,咳甚,五心灼熱。此衛陽虛而肝火熾也。仿東垣法應之。

生 防風 桂枝 炙草 石決明 細生地 小川連 元參 川石斛 南花粉 地骨皮 丹皮 蘇梗汁

陰寒凝聚成瘕,上攻為痛,右脈虛軟,即真陽式微之征,非辛溫通陽弗效也。

淡附子 吳茱萸 歸身炭 炮薑 大茴香 法半夏 炙草 茯苓

素有飲邪,陽不交陰,故目不瞑。

法半夏 秫米 生朮 茯苓 棗仁

寒熱脅痛,腹結瘕形,肝脾同治。

六味加柴胡梢 蒸于朮 炙鱉甲 楂炭 白芍

濕勝則腫,如何服五味,腫而熱痛,奈何以鹿膠助熱。

大豆卷 海桐皮 川萆 宣木瓜 川通草 白麻骨 米仁 茯神

脘中常痛,病起於勞倦傷中,用建中法極合,當即以此加減。

桂枝 當歸 肉桂 橘餅 炙草 煨薑 南棗

手足指癢,肝乘脾虛而風動,以脾主四肢故也。

于朮 茯苓 半夏 橘紅 石決明 丹皮 川斛 料豆衣 木瓜 甘菊 桑葉

氣升嘔逆,此屬下焦根本不固,急宜填補。

貞元飲加紫石英 肉桂 杞子 炒焦菟餅 淡吳萸 牛膝

腸中攻動則痛,下痢更甚,明系肝邪為患。曾服補中益氣升陽之劑而反劇,則升之無益可知矣。宜從風動飧泄一條,比例治之。

製白朮 炒黑秦皮 炒焦菟絲餅 蘄艾葉 牡蠣 炒黑骨碎補

陽虛挾濕,左足時木。治宜養陰通陽,佐以疏肝活絡,可收全功。

貞元飲加製附子 肉桂 杞子 白芍 鹿筋 新絳 生于朮 茯苓 遠志炭 橘紅 沉香

汁痢漸減,口乾夜熱。

鮮荷葉 生菟絲 炒枯砂糖 鮮稻葉 黃蠟 懷山藥
先用炒枯熟地四錢,泡湯煎藥,俟藥冷,蠟浮水面去之,再溫服。

足筋不舒,為濕邪所阻。以致絡脈壅滯。今發瘡。即是濕邪疏泄處。

熟地 阿膠 桑葉 黑芝麻 當歸 真血餘 石決明 甘菊 木瓜 絲瓜絡 新絳 牛筋 人乳粉 牛酥 白麻骨用豬脊髓、阿膠烊化和丸。

食入窒塞且響,少腹微痛,切脈肝部不和,用溫通厥陰治。

九香蟲 戌腹糧 楂炭 炒紅曲 蘇梗 炒穀芽 沉香 炒麥芽生山藥煮漿和丸,飯後服二錢。

喉癢痛未愈,下體有漏,時夢泄。

炒熟地 麥冬 線膠 黃明膠 地骨皮 人中白 山藥 湘蓮鱉一個,泥塗 存性研末,生雞子清和丸。

每至新涼,陽微飲逆,氣喘不得臥,宜攝陰通陽。

附桂八味加蛤蚧 杏仁 橘紅煉蜜丸。

脾腎虛損,肝陽擾動,調停二者之間,治肝為要。

生地 龜板 知母 黃柏 白朮 雄豬肚 牡蠣 川連 苦參

吐血後,痰時帶紅,是肺病。姑整肅手經,再議填補,用仲醇法。

生地 地骨皮 枇杷葉 川斛 川貝 巴杏 扁豆 桑葉 梨汁

由不得汗,腫從面起,其為風水顯然。水不得泄,由肺氣鬱遏,不得外達,並不得下行而為小便,故遂直走腸間而便溏,所謂不得橫,遍轉為豎窮,正合盧氏之說也。不從此參究病情,再以寒滑之品,欲從前陰驅之,罔顧其利,斯亦左矣。

桂枝 白朮 羌活 防風 川芎 獨活 桔梗 薑皮 椒目 赤豆

脈左關弦,全是肝火為患,仿喻氏清燥救肺法。

枇杷葉 桑葉 生地 丹皮 霍斛 料豆衣 地骨皮 青蔗汁

心中嘈雜如飢,此肝火上炎所致。

炒熟地 淡天冬 川連 牡蠣 料豆衣 淮小麥 炙草 南棗肉

診脈三五不調,短而微數,按之不鼓,真陽式微,氣不下潛,虛裡振動,宜於溫補中佐以鎮攝。

熟地 杞子 萸肉 杜仲 紫石英 河車 坎 鹿角膠 菟絲餅 鹿茸 棗仁 茯神 山藥 建蓮 遠志 補骨脂

肝邪偶有所觸則發,遇寒遇郁,或飢飽不時,尤易擾動,見於兩脅肝部也。口涌甜水,脾滯也,木乘土,用建中法。

桂枝木 當歸 橘餅皮 煨薑 炙草 香附 橘絡 南棗

先天稟賦不充,故填補未能,即應南翁輔以益胃運脾之法,先後天同治,亦周密矣。當仍其方,略為增損,以消息之。

人參 菟絲子 煨砂仁 于朮 陳皮 鍋巴山藥漿和丸。

筋脈攣急,治宜養營。

熟地 阿膠 當歸 人乳 木瓜 牛膝炭丸方全當歸(一斤,料豆衣製) 牛筋(八兩) 牛膝(二兩) 木瓜(二兩) 桂圓肉(十二斤)馬匝(四兩) 牛乳(六斤)桂元膏丸。

目干則澀,目潤則開。其開闔之機,即少陰之樞也。開闔不利,其水虧乎。

熟地 生地 玉竹 霍斛 石決明 明月砂 桑葉 黑芝麻

面目浮腫,不及股足,三瘧未除,宜運脾胃之陽,兼益命門真火,以祛寒濕,斯不治瘧
桂枝木 生白朮 茯苓 法半夏 淡附子 生薑太陽氣化不行,亦因天一之源不足,徒用滲泄無功。

炒熟地 西黨參 麥冬 丹皮 棗仁 山藥 茯苓 澤瀉

食物易噎,噎則喜嘔。昔張雞峰謂之神思間病,宜以怡情適志為主。

蘇梗汁 雞谷袋 橘紅 橄核汁 牛囀草 茯苓食噎有痰。

枇杷葉不拘多少,拭去毛,煎膏加白蜜梨汁同收。

右脈細而急,細屬木體之虛,急則肝火之動也。鼻衄氣逆則嚏甚,是其明征。

六味加靈磁、犀角、血餘、川柏、牡蠣、人中白,藕汁拌,晒乾,阿膠、龜膠丸。

飲食少思,大便溏泄,夜臥,口燥殊甚,腎陰既虧,脾陽複陷,治法極不易。

西黨參 百蒸于朮 麥冬 北五味 葛根 桔梗 茯神 炙草用熟地二錢,泡湯煎藥。

三瘧已止,而薄暮猶甚惡寒,此邪尚未盡也。宜和營衛。

桂枝木 當歸 炙草 蟬衣薑棗煎。

夜不得寐。

濟生歸脾湯加川連 龍齒 辰砂各血後,左乳傍脹,噯氣始寬,是左升太過,右降無權,肝絡阻塞,氣為之痺也。

旋複花東加炒枯熟地 阿膠 牡蠣 枇杷葉

治目之法,不惟陰精宜補,而陽光尤為最要,不可偏,偏則畸重畸輕矣。用瑞竹堂四神久咳音嘶,痰中帶紅,脈右數。

淡人中白 廉珠生雞子清丸。

目光,猶陽火也,其在天為日月。日為陽精,月為陰精,目皆應之。故目之病,不盡得之陰虧,亦有得之陽弱。如寒水翳膜,與雲霧陰霾何異?今診脈遲澀,陽虛可知,陰藥不可用,須變法治之。

炒熟地 枸杞子 肉桂 生菟絲 白蒺藜 甘菊炭 明月砂 鳳凰衣 穀精 羊肝

用介類潛陽,而以參 苓 朮建中,治法密矣。而風邪尚未寂靜,脈弦數,閃爍無定,究竟陽動而陰不能製,仍用前方增損,以消息病機。

炒熟地 西黨參 製于朮 黃耆 龜板 靈磁石 牡蠣 石決明 淡菜 人中白 白芍丹皮 夏枯草 懷牛膝 川柏

脈弦為肝木月餘之象,未免侵克脾胃,胃腑以通為補,且肝主疏泄,議兩和之。

生益智仁 半夏曲 沉香 陳皮 長須 穀芽 金柑皮 砂仁 茯苓

氣脹上噯,下泄始寬,兼有痰飲嗆逆,議達郁疏肝,佐以滌飲。

川貝 青鹽 半夏 橘紅研末,用梨汁浸晒乾丸。

胃脘作痛,腸風下血,悉屬痰飲為患,故嘔出始快。其下血亦濕傷脾絡所致。

熟地 金鈴子 炒黑防風 法半夏 茅朮 沉香汁 炒黑木耳 茯苓

心陽過耗,肝膽之火,翕然從之,以致神氣浮越不寐,汗多。治宜收攝心陰,以寂神志朱砂拌茯神 棗仁 牡蠣 五味 炙黑 甘草 淮小麥 麥冬 南棗

瘧發時作時止,亦無定期,歷秋冬而不愈,邪已深伏三陰,必得搜剔經絡,以發伏祛邪,庶可漸瘳。

六味三甲加當歸 白芍 牡蠣 蟲

三瘧既久,項酸腰似折,督脈憊矣。宜治少陰。

鹿角尖 生菟絲 當歸 焦朮 補骨脂 杜仲

脈微澀,三五不調,此由先天稟賦不充,故當壯盛之年,而腎陽衰憊,水乘上泛,飲邪充斥,宜崔氏八味,加味以祛飲。

崔氏八味丸加蛤蚧 胡桃肉瘧久不止,邪擾營分,汗多,用建中法,佐以升陽祛邪之品。

黃耆五物東加鹿角霜 炙鱉甲 當歸 小茴香 橘餅

左關弦急,酸水上沖,脘中不爽,悉是木郁土中,陽微滯運,議與宣通之法。

冬蟲夏草 玫瑰花 于朮 砂仁 黑沉香汁 神曲 半曲 陳皮 金柑皮

瘧後失調,耳鳴氣喘,是勞倦傷中,宜用歸脾加味。

濟生歸脾加半夏 茯苓 丹皮 桑葉脈數而細,喘急咽乾,此屬金枯水虧之象。

炒熟地 淡天冬 女貞子 北沙參 烏飯子 淮山藥 坎 地骨皮 十大功勞又 人中白 廉珠研細,開水調服。

瘧發,腹中猶脹,肝邪未平。

歸耆建中湯加鹿角霜 焦白朮 小茴香 橘餅

當臍有瘕,不可攻也,食入不運,宜以宣通為主,但不可礙肝。

炒松黃鱔 小茴香 砂仁 紅曲 廣木香汁 新會皮 茯苓 麥芽

三瘧變為間日,伏邪有轉出之機。

黃耆五物湯去白芍加西黨參 當歸 鱉甲 桑蟲 焦朮

脈數,咳嗽不止,帶血,濕熱下注,成漏,便溏泄,所賴胃氣尚強耳。壯水清金,固屬至要,但不得有礙脾陽,以資生之本在是也。

北沙參 鮮地骨皮 料豆衣 米仁 烏飯子 生蛤蜊殼 淡菜 扁豆 梨汁

缺盆右痛,肺絡受傷,宜清補兼施。

生地 阿膠 沙參 麥冬 牡蠣 川斛 蘇梗 栝蔞藤 側柏葉 藕節灰 川貝 白芨用梨汁拌藥三次,柿餅搗丸。

炳類偏枯,由夢泄太過,得之陰精既傷,筋脈亦失所養,治宜填補固攝,以滋榮溉之源
炒熟地 枸杞子 龍骨 金櫻子 干河車 當歸 牡蠣 白蓮蕊 魚膠 牛筋

診脈按之不鼓,陽虛濕聚,舌白腹滿,溲少臍平,急與通陽泄濕。

桂枝木 淡乾薑 舶上茴香 淡附子 茯苓 炒米仁

食噎嘔逆痰多。

旋複花 陳膽星 乾薑 淡附子 代赭石 法半夏 杏仁 檳榔

再診。

原方去檳榔,加瓦罐末一分。

三瘧後,寒熱屢發,持重則心悸,宜和營衛。

桂枝湯加當歸 鱉甲 淮小麥 茯神

血虛故便燥,氣虛故脫肛,須兩治之。

補中益氣加桔梗 細生地 北五味 芝麻 靈磁石

三瘧頭痛心悸,病在厥陰。

桂枝湯加石決明 當歸 茯神 龍齒 淮小麥

腳氣行痺,左右更代而痛,宜溫通方。

桂枝 獨活 秦艽 貝齒 晚蠶砂 茯苓 防風 附子 木瓜 萆 海桐皮 米仁

氣升不降,胸中熱而辣痛,痰色黑,此肝腎病也,非滋降不可。

炒熟地 當歸 沉香汁 法半夏 紫石英 炙草 茯苓 橘紅

瘧後,日輕日重相間,此名子母瘧。嘔惡,邪在少陽居多,體虛難用小柴胡,仿其意為之。

鮮荷葉邊 法半夏 橘紅 草果仁 茯苓塊 生薑

脾弱,不能散津上輸,故咽乾口渴,用東垣法。

葛根 麥冬 于朮 升麻 生甘草 陳皮 人參 五味 川連 桔梗 炙草 澤瀉 穀芽

複診 加木香、楂肉。

痛在右脅,是肝木郁而不宣,以逍遙法。

當歸 柴胡梢 旋複花 青蔥 白芍 茯苓 新絳 沉香汁 穀芽 蘇梗汁 炙草

診脈短而澀,短為氣弱,澀為營虛,陰不戀陽,陽動而升,為心疼心痛,先宜清火育陰,徐議峻補。

熟地 天冬 石斛 石決明 磁石 牡蠣 丹皮 黃菊炭

陽虛,寒濕襲入厥少二陰,下注成疝,治宜溫通。

細辛 附子 杞子 葫蘆巴 小茴香 吳萸 肉桂 歸身 穿山甲 干地龍 獨活 茯苓 韭根

瘰癧之生,膽汁不足也,而木火因之上升,失血、咳嗽、驚溏,所謂上傳及肺,末傳寒中也。滋則礙脾,燥則礙肺,兼顧方穩。

人參 霞天曲 蓮肉 穀芽 淡菜 沙參 米仁 藕

喉痛原屬少陰,今痛止而猶腫,左關弦滑,陰虛有火,並挾熱痰,須滋其化源,佐以清熱之品。

熟地 山藥 茯苓 澤瀉 琥珀 廉珠 辰砂 燈心 人中白 石決明阿膠二兩化丸。

此非伏暑症也。暑既兼濕,無陽以化,則少陰之樞不轉,而太陽之開反闔矣。但熱居濕下,溫通又非所宜,宗河間法。

河間桂苓甘露飲

胃脘痛,右關弱而不鼓,中陽式微,故肝邪乘之,用建中法。

當歸 炙草 香附 煨薑 官桂 炒大茴 橘餅 南棗

久咳痰穢,膿血交作,並非肺癰,此褚氏所謂難名之疾也。病涉少陰而陰火甚熾,以飲
豬膚 蛤殼 海參 川貝母 米仁根 梨汁

陰虛挾濕,風陽易動,故痺症時發,濕邪宜去,卻不可燥。以燥藥易致劫陰也。

生地 杜仲 料豆衣 茯苓 炒黑防風 木瓜 麻骨 澤瀉 木防己 萆 桐皮 五加皮 黑芝麻 炒獨活 桑葉 鴨血 鮮山藥藤為末,牛乳拌晒二次,薏苡仁一斤,霍斛四兩,煎濃汁丸。

肝脈弦搏,火有餘也。痰中帶紅,以前曾墜馬跌傷,瘀血留絡所致。當於育陰中,佐行瘀之品。

炒熟地 參三七 楂炭 麥冬 阿膠 白花百合 藕節汁 柿餅

病濕挾風,身發紅瘰,服搜風之劑,外燥裡濕。外燥,故風愈烈,內濕,故水益聚。膚裂水潰,始覺微癢,豈非濕泄而衛氣得行之據乎?此症以治濕為本,而禁風燥之品。

干首烏 桑葉 石決明 川斛 生朮 黑芝麻 細生地 梨汁

胃脘痛發,必寒熱得汗則解,厥陰病從少陰而泄也。平素陰虛內熱,卻不可用滋補,從交感朱雀兩方出入以消息之。

朱砂 香附 人乳拌茯苓 蓮蕊人乳藕汁泛丸

診脈小而弱,經阻四月,脈不見滑象,未可即以妊斷,但體質素虛之人,往往脈形有不見滑利者,以氣血不充故也。治法不妨為子莫執中之說,則於本體有益無損,可無畸重畸輕之弊
蘇梗汁 陳皮 金柑皮 藕 歸身 砂仁 炒鍋巴

經不至者,兩月有餘,此營不足也,惟氣能生血,法當大補。
製于朮 白芍 茯神 熟地炭 歸身炭 遠志炭 楂炭 沙參 炒黑棗仁 湘蓮 炙草淮麥

氣沖則噫,氣病自下焦來也。姑用鎮逆法。
炒熟地 山藥 茯苓 紫石英 萸肉 丹皮 澤瀉 五味子 杞子炭紋銀一件。

氣從脅下,上升走絡,其至於巔,則為頭痛,壯陰和陽,佐以鎮攝,自是一定之法。
炒熟地 淡菜 石決明 天冬 西參 蛤殼 牡蠣 川石斛

病在少陽之絡,宜滋養而佐宣通之品。
歸身 枸杞子 續斷 陳酒 新絳 人乳 木瓜

右臂酸楚,痺而不行也,宜調營分。
桂枝 紅花 川斷(酒炒) 當歸 仙鶴草(雞右翅血拌炙) 絡石

補脾而兼補其先天之不足處則可,若雲益命門之火,則沖氣無陽虛之理,正可不必也。
製于朮 橘紅 神曲 楂炭 雞內金 法半夏 砂仁 川連 茯苓 全牛膏 紫河車丸

眩暈,用王氏妙香散。
焦于朮 棗仁炭 龍骨 遠志炭 茯神 生智仁 茯苓 炙草 藕

診得右關,其來頗疾,此肝邪擾中之象。脈形不長,是肝木之郁,左關弦長,幸其全局,猶在左部。若並於右胃,必病矣。
炒熟地 石決明 天冬 西黨參 阿膠 生牡蠣 川石斛 淡菜 豬項骨用木瓜一錢,煎湯和入鴨血,瓦上炙黃,煎湯去油代水。

腎水上泛,連肺液而上出,故一咳而連咳不已。昔立齋云︰氣虛有痰,用腎氣丸補而逐之。其自注云︰腎氣丸,即今之六味也,今仿此意為之。
六味加麥冬 豬內腎 五味 蓮須

尾閭骨痛,即以異類有情者補之。
豬尾骨 歸身 木瓜 新絳

脈象已和,惟小便時莖中痛,連及上。若小便長,則不病也。此是陰中有火,病在小腸丙火。宜以養營合導赤,用東垣法。
熟地 炙 白芍 炙草 生草梢 于朮 歸身 陳皮 茯苓 小木通加淡竹葉。

痛止而經事猶行,應止不止,衝脈不攝,宜兼調之。
炒熟地 杞子炭 牛角腮 螵蛸黑 蛤粉炒阿膠 杜仲 白薇 丹皮炭

左關獨弦,春脈如弦,或以將交春令使然。但弦而帶急,是屬肝陰不足,凡心悸腰痛,悉由此。
細生地 棗仁炭 川石斛 石決明 辰砂 茯神 杜仲

經行速而為日多,沖不攝也。寒熱發而腹中痛,營氣虛也。病關八脈,陽惟督脈波任皆及也。法以調奇經為主,使河津漸充流於經脈,病可漸愈矣。
熟地炭 羊尾骨(炙) 艾炭 阿膠 杞子炭 沙蒺藜 杜仲 炙螵蛸 絲吐灰 白薇

下多,陰氣大虧,近兼渴飲溺少,三消有二,身仍微熱,乃因嬰幼,陰常不足,適當溽暑郁蒸,熱傷津液,最虞肉削。
參須 麥冬 五味 鮮蓮子 炙草 炒山藥

的系溫邪,壅閉肺絡,咳喘氣粗,聲音不揚,甚則抬肩鼻煽,舌白不渴,裡熱不盛可知。是以苦泄淡滲,效而不效者,必佐辛宣通泄達邪,冀望奏續焉。
紫菀 川貝母 竹葉 蘆根 杏仁 鬱金 連翹 蔻仁再診。

桑葉 鬱金 連翹 通草 杏仁 竹葉 蘆根 川貝 蔻仁

疝本肝腎為病,又挾濕熱下注,以致睪丸腫癢。昔子和分導濕熱,丹溪利氣辛芳,以二者兼治之。
萆 白蘚皮 茯苓 米仁 通草 生草梢

肝陰素虧,伏邪內發,始先不寐,繼則往來,腹中絆痛,泛惡乾咳,寒熱得汗,熱未退盡,脈左弦,右澀數,治以和陽益陰,少佐清熱。
桑葉 葳蕤 料豆衣 茯神 丹皮 巴杏仁 炒白芍 橘紅

痺痛雖緩,營液頗燥,氣機上阻,此屬肝胃營艱於宣布,餘邪猶羈留腸腑,未盡化也。
歸身 廣皮 赤苓 金毛狗脊 柏子仁 油松節 萆 生麥芽 枳殼

暑病槁熱下利,昏狂譫語,至旬日而陡然口喑目閉,手足顫掉,是邪熱內陷心胞,肝陰告絕矣。危險何辭。原翁芳香開絡,亦背城借一計,佐以清滋熄風,以冀弋獲。
鮮蓮子 羚羊角 川貝 麥冬 鉤藤 稻葉化至寶丹一粒。

病情如昨,勢不可援,勉擬以冀萬一。
淡芩 黑山梔 甘草 元明粉 連翹 薄荷 大黃

今日病情更幻,用藥更難,議從手經開達。
枇杷葉 杏仁 荷梗 青蒿梗 桑白皮 桔梗 佛手 連翹 川貝 鬱金

前病,暑去濕存,今又濕複招暑,煩熱一候,神煩寐少,脈數右大,舌紅口乾,陽明不和,濕轉化熱矣。
大竹葉 法半夏 甘草 麥冬 生石膏 粳米

仿仲聖複病法。
淡豆豉 黑山梔 枳實

更衣後,勢猶不退,表未解也。舌紅苔黃,小溲短赤,裡熱亦不清泄。議從三焦分泄。
大竹葉 豆卷 杏仁 連翹 大麥芽 桑皮 赤苓 滑石

氣痺化熱,機竅不宣,專開上焦,使其氣化熱泄。
黃芩 山梔 桔梗 枇杷葉 紫菀 淡豆豉 枳殼

議旋降辛開,宣氣熱以通絡。
旋複花 黑山梔 枇杷葉 青蔥 鉤藤 新絳 生麥芽 紫香

附寒熱咳嗽,外感新涼,經水適至,止而複來,邪熱內傷營分,雖有肝氣內著為痛,仍宜宣手太陰,使痺郁得開為要。
淡芩 黑山梔 枇杷葉 青蔥 枳殼 炒豆豉 杏仁 新絳

脈弦帶數,偶吸暑濁,致身熱不解,而宿病肝氣隨發,腹中塊壘,痛劇,嗆咳心嘈,皆屬木火升擾。姑以宣降開達,佐以輕苦和陽。
枇杷葉 黑山梔 金石斛 桑葉 杏仁 炒豆豉 生麥芽 半曲